CN207393785U - 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3785U
CN207393785U CN201721247376.8U CN201721247376U CN207393785U CN 207393785 U CN207393785 U CN 207393785U CN 201721247376 U CN201721247376 U CN 201721247376U CN 207393785 U CN207393785 U CN 207393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internal tooth
fixed part
shaft coupling
tooth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473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必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473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3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3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3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轴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内齿套,套设在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上,以使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能够同步转动;固定结构,套设在内齿套、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的外侧,以限制内齿套沿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的轴线方向的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齿套沿联轴器的轴向窜动掉落,导致联轴器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联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联轴器。
背景技术
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机头、机尾驱动部均采用齿轮传动方式驱动链轮运转,减速箱输出轴处安设带有花键的长齿轮轴,长齿轮轴上套上带有内外齿轮的半联轴器,链轮组件输入轴同样套上带有内外齿轮的半联轴器,2个半联轴器和内齿套连接,将减速箱的动力传给链轮组件,内齿套固定采用3条定位螺钉安设在2个半联轴器中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内齿套在运转过程中经常沿联轴器的轴向窜动,容易出现固定螺钉损坏导致内齿套脱离半联轴器的情况。内齿套脱落会使联轴器失效,使后续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生产。目前国内还未对此问题进行技术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联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齿套沿联轴器的轴向窜动掉落,导致联轴器失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轴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内齿套,套设在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上,以使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能够同步转动;固定结构,套设在内齿套、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的外侧,以限制内齿套沿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的轴线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第一半联轴器远离第二半联轴器的一侧;第二固定部,设置在第二半联轴器远离第一半联轴器的一侧;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并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与内齿套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呈圆弧状,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半联轴器以及第二半联轴器的曲率均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圆心角均小于120度。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的朝向第一半联轴器的边缘位于第一半联轴器的齿轮部的根部和端部之间,第二固定部的朝向第二半联轴器的边缘位于第二半联轴器的齿轮部的根部和端部之间。
进一步地,连接部贴合内齿套的外表面设置。
进一步地,内齿套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部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通过紧固件与连接孔配合,以使固定结构固定连接在内齿套上。
进一步地,连接孔为螺纹孔,紧固件为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钉。
进一步地,螺钉的长度小于内齿套的厚度。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板间隔设置,定位孔设置在至少部分连接板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固定结构从外侧套设在内齿套、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上,当内齿套有沿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的轴线方向的移动的趋势时,固定结构限制其移动,从而抵消内齿套的移动趋势。内齿套不会相对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移动,进而不会出现内齿套从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上脱离,导致联轴器失效的情况发生,避免了内齿套脱落影响生产的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的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联轴器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联轴器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半联轴器;11、齿轮部;20、第二半联轴器;21、齿轮部;30、内齿套;40、固定结构;41、第一固定部;42、第二固定部;43、连接部;431、定位孔;432、紧固件;43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联轴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内齿套30以及固定结构40。其中,内齿套30套设在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上,以使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能够同步转动。固定结构40套设在内齿套30、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的外侧,以限制内齿套30沿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固定结构40从外侧套设在内齿套30、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上,当内齿套30有沿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的趋势时,固定结构40限制其移动,从而抵消内齿套30的移动趋势。内齿套30不会相对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移动,进而不会出现内齿套30从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上脱离,导致联轴器失效的情况发生,避免了内齿套30脱落影响生产的事故发生。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结构40包括: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和连接部43。其中,第一固定部41设置在第一半联轴器10远离第二半联轴器20的一侧,第二固定部42设置在第二半联轴器20远离第一半联轴器10的一侧,连接部43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之间,并使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与内齿套连接。当内齿套30转动产生沿轴线方向窜动的趋势时,固定结构40通过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将力传递给连接部43,连接部43提供与运动趋势反向的力以使固定结构40和内齿套30保持在原有位置,抵消运动趋势。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和连接部43采用20mm钢板制成。20mm钢板成本低、结构强度高并且易于获得。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呈圆弧状,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第一半联轴器10以及第二半联轴器20的曲率均相同。上述结构使第一固定部41能够贴合第一半联轴器10,以降低第一固定部41和第一半联轴器10之间的配合误差,并保证第一固定部41和第一半联轴器1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一固定部41充分分散第一半联轴器10可能向其施加的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降低第一固定部41损坏的风险,保证固定结构40的使用寿命。同理,上述结构使第二固定部42能够贴合第二半联轴器20,保证固定结构4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固定结构中,连接部43贴合内齿套30的外表面设置。以使连接部43的受力分布与内齿套30相同,有利于实现限位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的圆心角均小于120度。上述结构使联轴器的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上能够至少设置3组固定结构40,多组固定结构相互作用,并且分散了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分离时产生的力,以使联轴器的受力均匀、结构稳定。
第一固定部41的朝向第一半联轴器10的边缘位于第一半联轴器10的齿轮部11的根部和端部之间,第二固定部42的朝向第二半联轴器20的边缘位于第二半联轴器20的齿轮部21的根部和端部之间。上述结构使固定部和半联轴器充分接触,保证了作用面积,进而保证了上述固定效果。
内齿套30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部43上设置有定位孔431,定位孔431通过紧固件432与连接孔配合,以使固定结构40固定连接在内齿套30上。当内齿套30产生上述轴向窜动的趋势时,内齿套30会带动固定结构40移动。而固定结构40的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抵接在齿轮部11、21上,反而限制了内齿套30的移动,抵消其运动趋势,提高了上述限制内齿套轴向移动的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连接孔为螺纹孔,紧固件432为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钉。本实施例的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可以通过花键与内齿套30粘合,在内齿套30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结构40,固定结构4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中间。螺钉与螺纹孔相配合结构简单稳定并且易于操作。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螺纹孔为M42的螺纹孔,相应的,螺钉为M42*100的螺钉。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螺纹孔的位置,在内齿套上均匀地设置了3组固定结构40。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螺钉的长度小于内齿套30的厚度。本实施例的固定结构40从外侧套设在内齿套30、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的外侧,有效地限制了内齿套30沿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但是由于联轴器在运转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产生振动,为防止螺钉发生断裂、断裂的螺钉在联轴器中影响其他结构的正常运转,螺钉的长度优选小于内齿套的厚度。使螺钉仅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避免螺钉损坏的可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部43包括至少3个连接板433,多个连接板433间隔设置,定位孔431设置在中间连接板433上。连接板433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之间,起到连接固定结构40和内齿套30的作用,同时起到承受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分离时产生的力或内齿套窜动时产生的力。优选地,连接板433垂直于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设置,以使受力方向与连接板433的延伸方向一致,提高结构强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固定结构从外侧套设在内齿套、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上,当内齿套有沿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的轴线方向的移动的趋势时,固定结构限制其移动,从而抵消内齿套的移动趋势。内齿套不会相对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移动,进而不会出现内齿套从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上脱离,导致联轴器失效的情况发生,避免了内齿套脱落影响生产的事故发生。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半联轴器(10)和第二半联轴器(20);
内齿套(30),套设在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和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上,以使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和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能够同步转动;
固定结构(40),套设在所述内齿套(30)、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和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的外侧,以限制所述内齿套(30)沿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和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40)包括:
第一固定部(41),设置在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远离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的一侧;
第二固定部(42),设置在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远离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的一侧;
连接部(4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之间,并使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与所述内齿套(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固定部(41)、所述第二固定部(42)、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以及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的曲率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的圆心角均小于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的朝向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0)的齿轮部的根部和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42)的朝向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0)的齿轮部的根部和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3)贴合所述内齿套(30)的外表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套(30)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43)上设置有定位孔(431),所述定位孔(431)通过紧固件(432)与所述连接孔配合,以使所述固定结构(40)固定连接在所述内齿套(3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紧固件(432)为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长度小于所述内齿套(30)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3)包括多个连接板(433),多个连接板(433)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孔(431)设置在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板(433)上。
CN201721247376.8U 2017-09-26 2017-09-26 联轴器 Active CN207393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7376.8U CN207393785U (zh) 2017-09-26 2017-09-26 联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7376.8U CN207393785U (zh) 2017-09-26 2017-09-26 联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3785U true CN207393785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04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47376.8U Active CN207393785U (zh) 2017-09-26 2017-09-26 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3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5078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架
CN106320561B (zh) 一种四边形转动摩擦阻尼器
CN106799728B (zh) 一种被动柔顺装置
CN203878773U (zh) 一种可变刚度的耗能钢结构梁柱节点
CN207393785U (zh) 联轴器
CN103953122A (zh) 一种可变刚度的耗能钢结构梁柱节点
CN104278771B (zh) 一种三角钢板阻尼器
CN206633003U (zh) 一种被动柔顺装置
CN105643606A (zh) 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
CN103148309A (zh) 万向角铰链型膨胀节
CN105465308B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其4d探头
CN209144641U (zh) 一种稳定性良好的桥梁用橡胶支座
CN204403198U (zh) 一种十字花型凸凹台式电机对拖实验联轴器
CN203335724U (zh) 一种激光捷联惯组减振装置
CN208331134U (zh) 传动机构及具有其的关节结构
CN108506424A (zh) 传动机构及具有其的关节结构
CN101269465B (zh) 一种运动解耦并联式a/b轴主轴头结构
CN204784258U (zh) 用于互相垂直轴的联轴器
CN107498581A (zh) 机器人连接臂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7316021U (zh) 抽油机减速器刹车凸轮轴
CN106337881A (zh) 用于互相垂直轴的联轴器
Xie et al. Design of compliant universal joint with linear stiffness
CN206256550U (zh) 型材万向连接器
CN109067141A (zh) 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非接触径向磁力联轴器
CN209340427U (zh) 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