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84925U - 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84925U
CN207384925U CN201721326506.7U CN201721326506U CN207384925U CN 207384925 U CN207384925 U CN 207384925U CN 201721326506 U CN201721326506 U CN 201721326506U CN 207384925 U CN207384925 U CN 207384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mud
suction nozzle
spoil disposal
sludge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265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锦欢
李巨烨
区良益
钟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NDBLUE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ANDBLUE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NDBLUE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ANDBLUE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265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84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84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84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泥系统,包括沉淀池;排泥机;排泥池,排泥池包括浓水排泥区以及淡水排泥区;浓水排泥区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排水渠连通;淡水排泥区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排水渠连通;第一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一种排泥机,包括机架、真空泵、吸泥嘴以及排泥管道,吸泥嘴设于机架的底端;排泥管道的一端与吸泥嘴连通;排泥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对沉淀池的排泥进行分段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给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领域中,排泥水水质成分复杂,全部回用到水厂进水端做为原水处理时风险较大,但从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厂减少排污量的角度来说,这部分排泥水又存在着回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正逐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推进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入库排污总量,力求生产废水要达到零污染排放的环保要求。而针对供水企业,对水厂的生产废水回收利用和减污处理排放是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自来水厂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反冲洗废水相比较与沉淀池排泥水而言污染物含量较低,进行回用时安全风险较小,故大多作为原水进行全部回用。但沉淀池排泥水由于原水中大部分污染物和杂质均积累在其中,如考虑整体回用则安全风险较高,故一般采用直排或污泥浓缩处理,但由于全部直排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全部浓缩处理又需要投入较高的处理费用。
自来水厂常规的沉淀池排泥水处理工艺为:排泥机从沉淀池前端缓慢行车到沉淀池后端,在运行过程中持续将该位置处的池底污泥吸出,并不断被排放到中间的排水管渠中,被抽吸出来的污泥水则不断的通过自流汇入到排泥池中进行调节,随后通过管道送入后续的污泥浓缩脱水环节。
通过对沿池长不同位置的排泥水取样分析发现,由理想沉淀池的沉降理论可知,沉淀池前端絮体颗粒沉降速度快,故沉淀池前端排出的排泥水中污染物和杂质的含量较中后端高出很多,通过化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沉淀池不同阶段排泥水水质检测表
通过表1可知,沉淀池前端排泥水的固体含量SS以及各种常规污染物指标和金属指标均比沉淀池中后端排泥水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沉淀池前端的排泥水回用到原水端造成的水质风险较高,但沉淀池中后端的排泥水污染物的含量则比较低,甚至部分指标含量能与水源水中的相关指标含量相当,总体来说与自来水厂反冲洗废水的污染程度相差不多。
而现有的用于沉淀池排泥的设备、方法均没有对排泥过程进行分段处理,不能合理的进行回收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排泥系统,可实现对沉淀池进行分段排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排泥机,排泥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排泥系统,包括,
沉淀池;沉淀池内设有排水渠;
排泥机,所述排泥机可沿所述沉淀池长度方向运动;排泥机用于在吸取沉淀池底端的泥水并将泥水排入所述排水渠;
排泥池,所述排泥池包括浓水排泥区以及淡水排泥区;浓水排泥区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排水渠连通;淡水排泥区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排水渠连通;第一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地,排泥机设有真空泵、吸泥嘴以及排泥管道,吸泥嘴设于排泥机的底端;所述排泥管道的一端与吸泥嘴连通;排泥管道的另一端与排水渠连通;真空泵用于使所述排泥管道形成负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排泥机的底端设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吸泥嘴的一侧并用于与污泥接触以将污泥刮送至吸泥嘴。
进一步地,所述吸泥嘴以及刮泥板均设有多个;多个吸泥嘴沿沉淀池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吸泥嘴之间均设有所述刮泥板。
进一步地,该排泥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电性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排泥机,包括机架、真空泵、吸泥嘴以及排泥管道,真空泵以及排泥管道设于机架上;所述吸泥嘴设于机架的底端;所述排泥管道的一端与吸泥嘴连通;排泥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真空泵用于使所述排泥管道形成负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底端设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吸泥嘴的一侧并用于与污泥接触以将污泥刮送至吸泥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排泥系统可针对将沉淀池前端和后端不同的污染物和杂质的含量进行分段处理,既能部分废水进行回收,又能对部分废水进行浓缩脱水处理,节约资源以及成本。
(2)排泥机设有的吸泥嘴以及刮泥板,可使排泥机的吸泥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沉淀池;11、排水渠;20、排泥池;21、浓水排泥区;22、淡水排泥区;30、排泥机;31、真空泵;32、排泥管;33、吸泥嘴;34、刮泥板;40、第一连接管道;41、第一控制阀;50、第二连接管道;51、第二控制阀;60、主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排泥系统,包括沉淀池10、排泥机30以及排泥池20,具体沉淀池10内设有排水渠11,排泥机30可沿沉淀池10的长度方向运动,在排泥机30运动时,排泥机30可吸取沉淀池10底端的污泥水并将污泥水排入排水渠11。另外,上述的排泥池20包括浓水排泥区21以及淡水排泥区22,具体浓水排泥区21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0与排水渠11连通,淡水排泥区22通过第二连接管道50与排水渠11连通;在第一连接管道40上设有第一控制阀41;第二连接管道50上设有第二控制阀51。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该排泥系统时,可使排泥机30沿沉淀池10的长度方向运,在排泥机30由沉淀池10的前端运动至中端时,使第一控制阀41开启,第二控制阀51关闭,此时,由排泥机30吸取的污泥水会进入排水渠11,并经排水渠11排入到浓水排泥区21,即沉淀池10前端污染较高的排泥水可进入浓水排泥区21,进行进一步处理。在排泥车运动到沉淀池10中端时,可将第一控制阀41关闭,第二控制阀51打开,使排泥机30由沉淀池10的中端运动至后端,在此过程中,沉淀池10中后端的污染物含量比较低(甚至部分指标含量能与水源水中的相关指标含量相当)的排泥水可进入淡水排泥区22,进行部分回收。
如此沉淀池前端污染较高的排泥水则进入污泥浓缩脱水处理环节,并将处理后的泥水直接外排。这样也减少了原污泥浓缩脱水的泥量,节省运行和管理费用。将沉淀池中后端的排泥水打入到水厂进水端与原水混合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即可针对将沉淀池10前端和后端不同的污染物和杂质的含量进行分段处理,既能部分废水进行回收,又能对部分废水进行浓缩脱水处理,节约资源以及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浓水排泥区21以及淡水排泥区22可以是由两个排泥池20形成,也可是将同一个排泥池20分隔为浓水排泥区21以及淡水排泥区22,使两个区域不连通即可。另外,上述的排水渠11可连接有一主管道60,在主管道60的出口处设置三通阀,上述的第一连接管道40和第二连接管道50可与三通阀的两个出口连通,三通阀的进口与主管道60连通,如此,便于第一连接管道40和第二连接管道50与排水渠11的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排泥机30设有真空泵31、吸泥嘴33以及排泥管32道,具体吸泥嘴33设于排泥机30的底端,排泥管32道的一端与吸泥嘴连通,排泥管32道的另一端与排水渠11连通;真空泵31用于使排泥管32道形成负压状态。如此,可通过开启真空泵31,使排泥管32道内形成负压状态,如此,排泥管32道连通的吸泥嘴33便可对沉淀池10的污泥水进行抽吸,然后通过排泥管32道进入排水渠11,从而完成排泥作业。当然,该排泥机30可包括机架,通过在机架上安装驱动装置,将吸泥嘴33安装在机架的底端,驱动装置驱动机架行进,便可实现吸泥嘴33在行进过程中吸泥。
进一步地,还可在排泥机30的底端设有刮泥板34;使刮泥板34位于吸泥嘴33的一侧并用于与污泥接触以将污泥刮送至吸泥嘴33。如此,刮泥板34可在排泥机30行进过程中将池底的污泥刮送至吸泥嘴33附近,方便吸泥嘴33吸取污泥水,排泥效果更好。
更具体的是,上述的吸泥嘴33以及刮泥板34均可设有多个,且多个吸泥嘴33沿沉淀池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而相邻两个吸泥嘴33之间均设有上述刮泥板34,如此,可通过多个刮泥板34在沉淀池10宽度方向刮泥,并送至相邻的吸泥嘴33处,如此,该排泥机30可在沉淀池10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均可进行吸泥,排泥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该排泥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第一控制阀41和第二控制阀51电性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41和第二控制阀51的启闭,如此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41和第二控制阀51的启闭,能够及时进行关停,自动化程度较高。另外,上述的控制器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来实现,而第一控制阀41和第二控制阀51均可选用电磁阀。
参见图2,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排泥机30,包括机架、真空泵31、吸泥嘴33以及排泥管32道,真空泵31以及排泥管32道设于机架上;所述吸泥嘴33设于机架的底端;所述排泥管32道的一端与吸泥嘴连通;排泥管32道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真空泵31用于使所述排泥管32道形成负压状态。如此,排泥管32道连通的吸泥嘴33便可对沉淀池10的污泥水进行抽吸,然后通过排泥管32道进入排水渠11,从而完成排泥作业。当然,可通过在机架上安装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驱动机架行进,便可实现吸泥嘴33在行进过程中吸泥。
进一步地,还可在机架的底端设有刮泥板34;使刮泥板34位于吸泥嘴33的一侧并用于与污泥接触以将污泥刮送至吸泥嘴33。如此,刮泥板34可在排泥机30行进过程中将池底的污泥刮送至吸泥嘴33附近,方便吸泥嘴33吸取污泥水,排泥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沉淀池内设有排水渠;
排泥机,所述排泥机可沿所述沉淀池长度方向运动;排泥机用于吸取沉淀池底端的泥水并将泥水排入所述排水渠;
排泥池,所述排泥池包括浓水排泥区以及淡水排泥区;浓水排泥区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排水渠连通;淡水排泥区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排水渠连通;第一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泥机设有真空泵、吸泥嘴以及排泥管道,吸泥嘴设于排泥机的底端;所述排泥管道的一端与吸泥嘴连通;排泥管道的另一端与排水渠连通;真空泵用于使所述排泥管道形成负压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机的底端设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吸泥嘴的一侧并用于与污泥接触以将污泥刮送至吸泥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嘴以及刮泥板均设有多个;多个吸泥嘴沿沉淀池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吸泥嘴之间均设有所述刮泥板。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泥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电性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
6.一种排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真空泵、吸泥嘴以及排泥管道,真空泵以及排泥管道设于机架上;所述吸泥嘴设于机架的底端;所述排泥管道的一端与吸泥嘴连通;排泥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真空泵用于使所述排泥管道形成负压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底端设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吸泥嘴的一侧并用于与污泥接触以将污泥刮送至吸泥嘴。
CN201721326506.7U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Active CN207384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26506.7U CN207384925U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26506.7U CN207384925U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4925U true CN207384925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331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26506.7U Active CN207384925U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849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4395A (zh) * 2017-10-13 2018-03-06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泥方法、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4395A (zh) * 2017-10-13 2018-03-06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泥方法、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69429U (zh) 一种脱硫废水减量浓缩的浓缩塔
CN105254065A (zh) 一种钢铁废水多途径、低能耗回用系统
CN207142986U (zh) 一种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一体化成套装置
CN207384925U (zh) 一种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CN107754395A (zh) 一种排泥方法、排泥系统以及排泥机
CN202829787U (zh) 高盐高浓度榨菜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02910754B (zh) 一种锅炉除尘水的处理工艺
CN110330140B (zh) 盐碱区域水体污染治理和再生回用系统及方法
CN105692737A (zh) 集除砂撇渣除油于一体的曝气沉砂池
CN211419885U (zh) 一种废盐提浓处理装置
CN213771633U (zh) 一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CN105174591B (zh) 一种矿井下水处理的设备
CN207169125U (zh) 一种沉淀池
CN111635064A (zh) 一种中水自动净化利用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328759U (zh) 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慢速脱碳-纳滤联合软化处理系统
CN205892940U (zh) 一种污水沉降处理系统
CN204569620U (zh) 一种焦化废水除油除渣系统
CN112661302B (zh) 一种电厂废水处理回收使用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212293066U (zh) 一种复合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CN220999441U (zh) 一种矿业废水处理装置
CN216584620U (zh) 一种磁芯研磨污水净化设备
CN208038194U (zh) 一种纺织废水预处理装置
CN205035231U (zh) 一种高尔夫球场生活用水处理装置
CN219489766U (zh) 一种生态治理高级氧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4281522U (zh) 毛纱厂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