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9611U -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9611U
CN207379611U CN201721557075.5U CN201721557075U CN207379611U CN 207379611 U CN207379611 U CN 207379611U CN 201721557075 U CN201721557075 U CN 201721557075U CN 207379611 U CN207379611 U CN 207379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object lens
arm
test device
reflec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570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伯然
施祖传
李德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570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9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9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96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包括:测试仪本体,所述测试仪本体具有物镜;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与所述物镜固定连接或者可绕所述物镜的轴向旋转;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导向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臂具有在所述物镜的轴向上与所述物镜相对的第一反射件;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导向支架相连且可绕所述物镜的轴向旋转,所述第二悬臂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反射件,所述第二反射件可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反射件相对且与所述物镜相背离。由此,通过改造测试仪本体,来达到以较低的成本替代全视角测试设备的目的,这样升级测试装置,来完成类似积分球测试配光曲线的功能,降低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背光为广视角或者防窥视角,许多显示模组在背光源状态下开始要求测试背光源的配光曲线以及不同角度下亮度差比值。已有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如BM-7或SR-3),只能测试垂直方向上的亮度标准,并根据测试角度不同分为0.1°,0.2°,1°和2°四种角度测试,测试范围较小,无法类似积分球一样测试整个背光源的配光曲线。但是现有的能够实现多角度测量的积分球测试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而且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有利于实现全视角测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仪本体,所述测试仪本体具有物镜;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与所述物镜固定连接或者可绕所述物镜的轴向旋转;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导向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臂具有在所述物镜的轴向上与所述物镜相对的第一反射件;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导向支架相连且可绕所述物镜的轴向旋转,所述第二悬臂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反射件,所述第二反射件可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反射件相对且与所述物镜相背离。
由此,通过改造测试仪本体(普通亮度测试装置,包括但不限于BM-7),来达到以较低的成本替代全视角测试设备的目的,这样升级测试装置,来完成类似积分球测试配光曲线的功能,降低整体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所述第二悬臂包括:主臂和关节臂,所述主臂的一端与导向支架滑动连接,所述主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关节臂转动连接,所述关节臂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反射件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臂与所述主臂通过球铰链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臂和水平臂,所述竖直臂沿平行于所述物镜的轴向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臂沿所述物镜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竖直臂与所述导向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水平臂与所述关节臂连接。
可选地,所述关节臂连接在所述主臂的与所述第一反射件相背离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关节臂与所述水平臂共面且均垂直于所述竖直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所述导向支架具有环绕所述物镜的轴向设置的导轨,所述第一悬臂具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固定支架,所述第二悬臂具有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的滑动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为环形,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滑动支架为侧壁部分敞开的套筒,所述固定支架外套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架外套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可相对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所述第一反射件的一侧形成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件的一侧形成为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均具有全波段反射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还包括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悬臂以及第二反射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的第二悬臂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的第一悬臂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的光线传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测试仪本体10,物镜11,
导向支架20,导轨21,连接柱体22,
第一悬臂30,第一反射件31,第一反射面311,固定支架32,
第二悬臂40,第二反射件41,第二反射面411,主臂42,竖直臂421,水平臂422,关节臂43,滑动支架44,
背光源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100包括:测试仪本体10(图中未完全示出)、导向支架20、第一悬臂30和第二悬臂40。
测试仪本体10具有物镜11,导向支架20与物镜11固定连接,第一悬臂30与导向支架20固定连接或者可绕所述物镜11的轴向旋转,第一悬臂30具有在物镜11的轴向上与物镜11相对的第一反射件31,第二悬臂40与导向支架20相连且可绕物镜11的轴向旋转,第二悬臂40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反射件41,第二反射件41可转动至与第一反射件31相对且与物镜11相背离。
参照图4所示,测试时光线的传递路径为:背光源50的某一点(一个区域范围)发出的光线经第二反射件41反射向第一反射件31,并经第一反射件31反射至物镜1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100,通过在仅能测试垂直于背光源50方向上的亮度的测试仪本体10(如BM-7)上加装导向支架20、第一悬臂30和第二悬臂40,以通过至少转动第二悬臂40实现对背光源50的不同位置的亮度测试,通过转动第二反射面411实现对整体背光源50配光曲线的测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不限于仅仅用于背光源的亮度参数的测量以及配光曲线的生成,也能够采集除亮度外的其它参数,例如色度、色温等,此外上述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也能够适用于除背光源外的其它发光元件的测试。
当需要对背光源50的某个点的光线进行测试时,首先调整测试仪本体10的物镜11的位置以进行光线测试点的粗定位,当物镜11运动到待测试点附近时,控制第二悬臂40绕物镜11转动至合适位置以进行精确定位,之后调节第二反射件41的角度,从而能够实现背光源50上某一点的某一角度的光线的测试。
当需要测试整体背光源50的配光曲线时,调节物镜11至合适位置,只需转动第二反射件41即可。
当需要测试某一点的全角度的配光曲线时,通过计算出物镜11以及第二悬臂40的运动轨迹,并驱动两者按照计算的轨迹运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件31的一侧形成为第一反射面311,第二反射件41的一侧形成为第二反射面411,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411均具有全波段反射膜。具体地,第一反射件31的朝向物镜11的一侧形成为第一反射面311,第二反射件41的朝向第一反射件31的一侧形成为第二反射面411,全波段反射膜形成在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411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反射件31和第二反射件41的反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提到的“第一反射件31与物镜11在物镜11的轴向上相对”是指第一反射面311与物镜11在轴向上相对,以使光线经第一反射面311反射后能够被物镜11捕捉到,类似地,前述提到的“第二反射件41可转动至与第一反射件31相对且与物镜11相背离”是指第二反射件41可转动至使第二反射面411与第一反射面311相对,同时使第二反射面411与物镜11相背离,这样背光源50处的光线依次经第二反射面411、第一反射面311反射,使得最终被物镜11捕捉到的光线能够垂直射入物镜11内,增强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射面311与物镜11在轴向上相对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反射面311与物镜11的轴向上相正对,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第一反射面311与物镜11在轴向上倾斜相对,第一反射面311与物镜11的轴向的夹角可以是45度。具体地,当第一反射面311与物镜11在轴向上相正对时,第一反射面311垂直于物镜11的中心轴线;当第一反射面311与物镜11在轴向上倾斜相对时,第一反射面311与物镜11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钝角。
参照图1所示,第二悬臂40包括:主臂42和关节臂43,主臂42的一端与导向支架20滑动连接,主臂42的另一端与关节臂43转动连接,关节臂43的末端与第二反射件41固定。这样,转动关节臂43就能将第二反射件41调整到合适角度,以使背光源50中的光线能够经第二反射件41、第一反射件31顺利进入物镜11内,便于测得准确的亮度,方便进一步得到相应的配光曲线。
可以理解,关节臂43与主臂42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是沿一个自由度的,也可以是沿多个自由度的(如两者之间通过球面转动配合)。优选地,关节臂43可以与主臂42通过球铰链连接。由此,主臂42与关节臂43的连接更紧凑、结构更简单。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主臂42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臂421和水平臂422,竖直臂421沿平行于物镜11的轴向的方向延伸,水平臂422沿物镜11的径向方向延伸,竖直臂421与导向支架20滑动连接,水平臂422与关节臂43连接。换言之,竖直臂421的上端与导向支架20连接以使竖直臂421可绕物镜11的中心轴线运动,竖直臂421的下端与水平臂422的外端连接,水平臂422的内端与关节臂43的一端连接,关节臂43的另一端与第二反射件41通过球铰链连接。
可选地,关节臂43连接在主臂42的与第一反射件31相背离的一侧。这样,第二悬臂40绕物镜11的中心轴线转动时,水平臂422始终沿物镜11的径向,能够保证关节臂43在第一反射件31附近运动,从而使第一反射件31与第二反射件41始终保持合适的距离,避免第二悬臂40与第一悬臂30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关节臂43与水平臂422共面且均垂直于竖直臂421。也就是说,关节臂43和水平臂422均位于与竖直臂421相垂直的同一平面上,这样,第二悬臂40的结构更紧凑,且能够使第一反射件31与第二反射件41能够在垂直于竖直臂421的某一方向上对应,进一步提高了测试装置的通用性和测量的准确性。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能够给第二悬臂40的运动提供导向,导向支架20具有环绕物镜11的轴向设置的导轨21,第一悬臂30具有与导轨21滑动配合的固定支架32,第二悬臂40具有与导轨21固定连接的滑动支架44。此外,导向支架20还具有设置在导轨21内侧的连接柱体22,连接柱体22的外端固定连接在导轨21的内侧,连接柱体22的内端可以与物镜11的外周面连接。
具体地,导轨21为环形,固定支架32、滑动支架44为侧壁部分敞开的套筒,固定支架32外套在导轨21上且与导轨21固定连接,滑动支架44外套在导轨21上且与导轨21可相对滑动。
这样,不仅使滑动支架44可在导轨21上滑动,而且增强了第二悬臂40与导向支架20连接的稳定性,增强了第二悬臂40绕物镜11的轴向运动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源50亮度测试装置100还包括电动驱动机构,电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悬臂40以及第二反射件41转动。
具体地,电动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机构,驱动电机可以与测试仪本体10的控制元件电连接,这样当通过测试仪本体10上的人机交互单元发出指令时,控制元件就能控制驱动电机带动传动机构运动,进而驱动第二悬臂40整体绕物镜11的轴向运动或者驱动第二反射件41转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BM-7或者SR-3镜头上增加导向支架20,导向支架20上悬挂两个悬臂,第一悬臂30与导向支架20固定,第二悬臂40可沿z轴旋转,以调整测试角度,两个悬臂均具有反射件,两个反射件的反射面上镀有光学级全波段全反膜,利用其中一个悬臂可旋转这一技术手段,达到全角度测试背光源50亮度的技术效果,从而通过改造测试仪本体10(普通亮度测试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BM-7),来达到以较低的成本替代全视角测试设备的目的,这样升级测试装置,来完成类似积分球测试配光曲线的功能,降低整体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仪本体,所述测试仪本体具有物镜;
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与所述物镜固定连接;
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导向支架固定连接或者可绕所述物镜的轴向旋转,所述第一悬臂具有在所述物镜的轴向上与所述物镜相对的第一反射件;
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导向支架相连且可绕所述物镜的轴向旋转,所述第二悬臂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反射件,所述第二反射件可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反射件相对且与所述物镜相背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臂包括:主臂和关节臂,所述主臂的一端与导向支架滑动连接,所述主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关节臂转动连接,所述关节臂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反射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臂与所述主臂通过球铰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臂和水平臂,所述竖直臂沿平行于所述物镜的轴向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臂沿所述物镜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竖直臂与所述导向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水平臂与所述关节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臂连接在所述主臂的与所述第一反射件相背离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臂与所述水平臂共面且均垂直于所述竖直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架具有环绕所述物镜的轴向设置的导轨,所述第一悬臂具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固定支架,所述第二悬臂具有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的滑动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环形,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滑动支架为侧壁部分敞开的套筒,所述固定支架外套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架外套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可相对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件的一侧形成为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件的一侧形成为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均具有全波段反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悬臂以及第二反射件转动。
CN201721557075.5U 2017-11-20 2017-11-20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79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7075.5U CN207379611U (zh) 2017-11-20 2017-11-20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7075.5U CN207379611U (zh) 2017-11-20 2017-11-20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9611U true CN207379611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3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5707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79611U (zh) 2017-11-20 2017-11-20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9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3240B (zh) 室内全自动brdf测量装置
CN102692272B (zh) 一种光度测量方法及可旋转的光度测量积分球装置
CN105444995B (zh) 一种led灯具加速寿命在线检测设备
CN101408457A (zh) 一种分布光度计
US9528932B2 (en) Integrating sphere type device with specular control
US6498642B1 (en) Endoscope inspection system
WO2021004436A1 (zh) 双向散射分布函数光谱测量系统及测量装置
CN202133466U (zh) 积分球装置
CN109297933A (zh) 一种针形植被叶片反射光谱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
CN203745365U (zh) 玻璃在线颜色及反射率的测量系统
CN207379611U (zh) 背光源亮度测试装置
CN209416657U (zh) 平板显示器光学测试装置
CN202614375U (zh) 一种可旋转的光度测量积分球装置
CN209387519U (zh) 一种针形植被叶片反射光谱测量仪器
CN114061918B (zh) 一种内窥镜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8026612U (zh) 一种小孔内表面在线检测装置
CN207908363U (zh) 一种双向散射分布测量装置
CN109239723A (zh) 一种高精度激光测距设备
CN108007348A (zh) 非接触式测量设备
CN108519337A (zh) 一种基于单积分球的农产品组织光学特性参数检测装置
CN202676283U (zh) 一种分布光度计
CN208141044U (zh) 一种居中稳定工业内窥镜
CN201000362Y (zh) 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
CN210465256U (zh) 一种防眩光玻璃反光亮度测量仪
CN219347667U (zh) 一种多功能微细丝测径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