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3937U - 墨盒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盒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3937U
CN207373937U CN201721403090.4U CN201721403090U CN207373937U CN 207373937 U CN207373937 U CN 207373937U CN 201721403090 U CN201721403090 U CN 201721403090U CN 207373937 U CN207373937 U CN 207373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contact
contact pilotage
ink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030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涌群
陈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030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3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3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3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及打印机,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墨盒安装部的打印机上,墨盒安装部上设置有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墨盒包括:盒体;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出墨口;盒体的侧面上设置有芯片架,芯片架包括靠近出墨口的近端和远离出墨口的远端;芯片架上安装有墨盒芯片,墨盒芯片具有接触端子,接触端子上具有与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位于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之间;接触部和芯片架的远端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在墨盒从打印机上脱离的过程中弹性收缩。该墨盒结构有效减小或消除了墨盒芯片因触针阻力所产生的力矩,进而降低由该力矩导致的墨盒偏转所带来的墨水泄漏的风险,有效地提高墨盒使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墨盒及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墨盒用于存储打印墨水,为打印机提供油墨,以使得打印机完成打印作业,因此,墨盒是打印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的墨盒可拆卸的安装到打印机的安装部(即字车)上,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墨盒10的安装结构,墨盒芯片101与安装部20的触针机构201的上排触针201a和下排触针201b相接触,因上排触针201a具有向下变形的能力,即墨盒芯片101安装到安装部20的时候,墨盒芯片101会给予上排触针201a作用力,上排触针201a受到作用力的时候会向下变形,当墨盒芯片101的下排端子101b和上排端子101a越过上排触针201a时,上排触针201a恢复形变。当需要取出墨盒10时,上排触针201a是没有向上变形的能力的,为了让墨盒10及墨盒芯片101可以从安装部20中顺利取出,在芯片架102与墨盒的盒体103之间设置有弹簧104。墨盒10在取出的过程中,墨盒芯片101会受到上排触针201a给予的作用力朝向下方(-Y轴方向)的力F1,弹簧104被压缩,则芯片架102和墨盒芯片101向-X轴方向移动,当墨盒芯片101越过上排触针201a时墨盒芯片101与安装部20脱离,墨盒10可以从字车中取出。但是,墨盒10上还包含有与字车紧密连接的出墨口105,出墨口105与字车的供墨部202(如,墨针)紧密连接用于为字车中的打印头提供墨水。以出墨口105与供墨部202的接合位置作为力矩支点O,墨盒芯片101受到上排触针201a给予的向下方(-Z轴方向)力F1,形成相对于该支点O的力矩M1;同时,因力F1的作用,弹簧104会给盒体103施加一个力F2,形成相对于该支点O的力矩M2。对于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墨盒安装结构,通常来说,力F1相较于力F2距离支点O的力臂大,且F1>F2,因此M1>M2,这就会导致墨盒10会有一定的偏转,造成出墨口105相对于供墨部202(墨针),发生偏心移动,导致出墨口105与墨针之间可能会出现缝隙,致使墨盒10内的墨水出现泄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及打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墨盒从字车上取出过程中易出现的墨水泄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墨盒,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墨盒安装部的打印机上,所述墨盒安装部上设置有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所述墨盒包括:盒体;
所述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出墨口;
所述盒体的侧面上设置有芯片架,所述芯片架包括靠近所述出墨口的近端和远离所述出墨口的远端;
所述芯片架上安装有墨盒芯片,墨盒芯片具有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上具有与所述上排触针与所述下排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上排触针与所述下排触针之间;
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芯片架的远端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墨盒从所述打印机上脱离的过程中弹性收缩。
可选的,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接触端子和所述芯片架的远端之间的目标位置处,其中,所述目标位置为以所述出墨口与所述供墨部的接合位置作为支点,在所述接触端子从所述打印机的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之间脱离的过程中,所述接触端子相对所述支点的力矩与所述弹性元件相对所述支点的力矩相等的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墨盒芯片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截面呈现波峰和波谷间隔分布的波浪线结构;
所述墨盒芯片包括多个接触端子,每个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波谷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波浪曲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波浪曲度的曲度值满足每个接触端子在与所述波峰和波谷的中轴线相垂直的轴线上的投影相重合的条件。
可选的,所述出墨口内设置有密封圈。
可选的,所述接触端子相对于所述盒体突出设置。
可选的,所述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至少一个所述凹部与所述墨盒安装部上的至少一个凸起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上排触针相接触;所述下排端子与所述下排触针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机,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墨盒,还包括所述墨盒安装部,所述墨盒安装部可安装多个所述墨盒,所述墨盒安装部包括所述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所述墨盒的所述接触端子位于所述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之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及打印机,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墨盒安装部的打印机上,墨盒安装部上设置有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墨盒包括:盒体;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出墨口;盒体的侧面上设置有芯片架,芯片架包括靠近出墨口的近端和远离出墨口的远端;芯片架上安装有墨盒芯片,墨盒芯片具有接触端子,接触端子上具有与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位于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之间;接触部和芯片架的远端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在墨盒从打印机上脱离的过程中弹性收缩。通过将弹性元件设置在接触部和芯片架的远端之间,使弹性元件相较于芯片的接触端子距离出墨口更远,使得墨盒取出时,在出墨口处,墨盒芯片所受到触针给予的阻力形成的力矩与因该阻力作用弹性元件给盒体施加的力所形成的力矩之间的差异变小或两个力矩相等,从而有效减小或消除了墨盒芯片因触针阻力所产生的力矩,进而降低由该力矩导致的墨盒偏转所带来的墨水泄漏的风险,有效地提高墨盒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墨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墨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款墨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墨盒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墨盒安装部示意图;
图6a、图6b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墨盒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墨盒芯片和触针部相接触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打印机的墨盒安装部的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墨盒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墨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墨盒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墨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款墨盒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墨盒结构的剖面图;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墨盒安装部示意图;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墨盒30,墨盒30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墨盒安装部40的打印机上,墨盒安装部40上设置有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墨盒30包括:盒体301;盒体301的底面A上设置有出墨口;盒体301的侧面B上设置有芯片架303,芯片架303包括靠近出墨口302的近端303a和远离出墨口302的远端303b;芯片架303上安装有墨盒芯片304,墨盒芯片304具有接触端子3041,接触端子3041上具有与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相接触的接触部30411;接触部3041位于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之间;接触部30411和芯片架303的远端303b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305,弹性元件305在墨盒30从打印机上脱离的过程中弹性收缩。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直角三维坐标系XYZ轴,如图3所示的一款墨盒的立体结构图,平行于盒体301的底面A且从出墨口302指向侧面B的方向定义为+X轴;平行于底面A且垂直于X轴的墨盒30的宽度方向为Y轴;同时垂直于X轴、Y轴的墨盒的高度方向为Z轴,且芯片架303相对于出墨口302来说位于+Z方向上。也就是说,X轴为墨盒30的长度方向、Y轴为墨盒30的宽度方向、Z轴为墨盒30的高度方向。
墨盒30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墨盒安装部40的打印机上,墨盒30的坐标系XYZ轴的方向与当墨盒30安装到打印机的墨盒安装部40上时该墨盒安装部40的坐标系XYZ轴一致。如图5所示的墨盒安装部示意图,安装部中,定义平行于墨盒安装部40底表面C且从供墨部401指向触针部402的方向为+X轴;平行于底面A且垂直于X轴,沿着多个墨盒30排列的方向为Y轴;同时垂直于X轴、Y轴的方向为Z轴,底表面C指向该安装部的开口的方向为+Z轴。安装过程中,墨盒30沿-Z轴方向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上;墨盒30沿+Z轴方向从墨盒安装部40中取出。
墨盒安装部40上设置有触针部402,触针部402分为上排触针402a、下排触针402b。墨盒芯片304具有接触端子3041,接触端子分为上排端子3041a、下排端子3041b。接触端子3041具有接触部30411。上排端子3041a上具有与上排触针相接触的上排接触部30411a(参考图6a和图6b示出的接触部的示意图),下排端子3041b具有与下排触针相接触的下排接触部30411b。接触端子3041相对于盒体301突出设置。如图2、图3所示,接触端子3041相对于盒体301的侧面B突出。当墨盒30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上时,墨盒30沿-Z轴方向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内,墨盒30与墨盒安装部4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墨盒芯片304与触针部402相接触,更精确的说,如图2所示,墨盒芯片304首先与上排触针402a相接触,上排触针402a和下排触针402b通常为山脊形的结构,墨盒芯片304与上排触针402a的山脊形凸起接触并产生相互作用力,上排触针402a向+X方向挤压变形,待墨盒芯片304划过上排触针402a的山脊形凸起后,到达上排触针402a和下排触针402b之间的时候,上排触针402a就恢复到图2所示的原位,墨盒芯片304同时与上排触针402a和下排触针402b相接触,则接触端子3041就卡合在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之间,此时,墨盒安装部40上的供墨部401会插入到墨盒30的出墨口302内部,且供墨部401与出墨口302紧密接合以防止墨水从两者间的接合缝隙中泄漏出去。当墨盒30沿-Z轴方向从墨盒安装部40中取出时,墨盒30与墨盒安装部4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因上排触针402a不具有反向变形的能力(+X轴方向变形的能力),此时,需要在芯片架303上设置弹性元件305,该弹性元件可以是弹簧、硅胶、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元件,受力之后可变形,不受力时可恢复形变。弹性元件305的设置使得墨盒芯片304和芯片架303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当需要从墨盒安装部40中取出墨盒30时,在向+Z轴方向移动墨盒30的过程中,墨盒芯片304欲离开上排触针402a和下排触针402b之间时,上排触针402a会给予墨盒芯片304一个力F1,墨盒芯片304及芯片架303旋转(芯片架303上可以设置有旋转轴303c),同时挤压弹性元件305弹性收缩,当墨盒30继续运动,墨盒芯片304划过上排触针402a的山脊形凸起后,芯片架303不再受到上排触针402a的阻碍力F1,墨盒芯片304及芯片架303恢复到原位,使得墨盒芯片304的接触端子3041从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之间脱离,完成墨盒的取出动作。其中,将弹性元件305设置在墨盒芯片304的接触端子3041和芯片架303的远端303b之间,远端303b为芯片架303上远离出墨口302的一端,这就使得取出墨盒30的过程中,以出墨口302与墨盒安装部40的供墨部401相接合的位置作为支点G,弹性元件305受力F3相对于该支点G的力矩M3与墨盒芯片304受力F1相对于该支点G的力矩M1接近,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力矩相差较大使得墨盒30偏转引起供墨部401与出墨口302处产生较大间隙,导致墨水泄漏的风险。具体的,M1为墨盒芯片304的接触端子3041所受到的上排触针402a给予的朝向-Z轴的力F1相对于支点G出墨口302形成的力矩,因上排触针402a与墨盒芯片304的作用,弹性元件305会给盒体301施加一个力F3,形成力矩M3。与现有技术中墨盒的结构相比,通常来说,因墨盒芯片304和芯片架303给予弹性元件305的作用是一致的,即F2=F3,在F2=F3的情况下,因弹性元件305与出墨口302之间位置不同,对出墨口302产生的力矩M3>M2,因此本申请中,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的,将弹性元件305远离出墨口302设置(即位于接触端子3041的上方)可以增大力臂,使得M3变大,从而尽可能使M3与M1之间的力矩之差减小,最佳为M1=M3,从而降低由于墨盒芯片304受到的朝向-Z轴的力F1产生的力矩M1引起的偏转所带来的墨水泄漏的风险。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墨盒安装部的打印机上,墨盒安装部40上设置有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墨盒30包括:盒体301;盒体301的底面上设置有出墨口302;盒体301的侧面上设置有芯片架303,芯片架303包括靠近出墨口302的近端303a和远离出墨口302的远端303b;芯片架303上安装有墨盒芯片304,墨盒芯片304具有接触端子3041,接触端子3041上具有与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相接触的接触部30411;接触部30411位于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之间;接触部30411和芯片架303的远端之303b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305,弹性元件305在墨盒30从打印机上脱离的过程中弹性收缩。通过将弹性元件305设置在接触部30411和芯片架303的远端303b之间,使弹性元件305相较于芯片的接触端子3041距离出墨口302更远,使得墨盒30取出时,在出墨口302处,墨盒芯片304所受到触针402给予的阻力形成的力矩M1与因该阻力作用弹性元件给盒体施加的力所形成的力矩M3之间的差异变小或两个力矩相等,从而有效减小或消除了墨盒芯片因触针阻力所产生的力矩,进而降低由该力矩导致的墨盒偏转所带来的墨水泄漏的风险,有效地提高墨盒使用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在墨盒30从墨盒安装部40取出过程中,出墨口302不因墨盒30所受力矩不同而产生移位漏墨的问题,可以将弹性元件305在芯片架303上的安装位置设置为,将弹性元件305设置在接触端子3041和芯片架303的远端303b之间的目标位置处,其中,目标位置为以出墨口302与墨盒安装部40的供墨部401相接合的位置作为支点G,在接触端子3041从打印机的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之间脱离的过程中,接触端子3041相对支点G的力矩与弹性元件305相对支点G的力矩相等的位置处。
图6a、图6b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墨盒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a、图6b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可选的,墨盒芯片30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304a和第二表面304b,第一表面304a与第二表面304b的截面呈现波峰和波谷间隔分布的波浪线结构;墨盒芯片304包括多个接触端子3041,每个接触端子3041设置在第一表面304a或第二表面304b的波谷表面。其中,如图6b所示,上排端子3041a在第二表面304b上,如图6b所示下排端子3041b在第一表面304a上;上排端子3041a上有上排接触部30411a,下排端子3041b上有下排接触部30411b。
在本实施例中,墨盒芯片304包括:第一表面304a、第二表面304b;图6a为墨盒芯片304的第一表面304a的示意图;图6b为墨盒芯片304的第二表面304b的示意图。从图6a看,第一表面304a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波谷304a’,下排端子3041b上的下排接触部30411b在第一波谷304a’内,进一步的,下排端子3041b在第一波谷304a’内;从图6b看,第二表面304b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波谷304b’,上排端子3041a的上排接触部30411a在第二波谷304b’内,进一步的,上排端子3041a在第二波谷304b’内;第一波谷304a’和第二波谷304b’使得第一表面304a与第二表面304b的截面呈现出波峰和波谷间隔分布的波浪线结构。也就是说,第一波谷304a’凹向第二表面304b,在第二表面304b上形成波峰,第二波谷304b’凹向第一表面304a在第一表面304a上形成波峰。墨盒芯片304的多个接触端子3041分别分布在第一表面304a或第二表面304b的波谷表面,形成下排端子3041b、上排端子3041a;当墨盒30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上时,墨盒芯片304上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端子3041位于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之间;上排端子3041a与上排触针402a相接触,下排端子3041b与下排触针402b相接触。此外,墨盒芯片304上还可以包括:用于对墨盒芯片304进行定位的定位部3042,用于存储墨盒信息的存储器3043,还可以包括用于完成墨盒芯片304功能(例如:安装检测等)的电器元器件(未画出)。存储器3043及电器元器件可以位于第一表面304a也可以位于第二表面304b上。上排端子3041a和下排端子3041b的宽度根据波谷的空间大小进行调节,墨盒芯片304上还可以设置一些不用于与触针部402相接触的冗余端子。这种波浪形的墨盒芯片304设计,第一波谷304a’与第二波谷304b’对触针部402可以形成引导作用,防止触针与接触端子3041出现容易错位的情况。以图6a、图6b所示为例,下排端子3041b、上排端子3041a分别位于第一表面304a和第二表面304b上,则端子的可设计空间较大,制造难度较低,工艺难度降低。上排端子3041a和下排端子3041b可以紧靠墨盒芯片304的边缘,也可以离墨盒芯片304边缘有一定距离。
可选的,第一表面304a与第二表面304b的波浪曲度相同。
图7a、图7b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墨盒芯片和触针部相接触的示意图,可选的,波浪曲度的曲度值满足每个接触端子3041在与波峰和波谷的中轴线相垂直的轴线上的投影相重合的条件。其中,波谷就是第一表面304a上的第一波谷304a’,第二表面304b上的第二波谷304b’;波峰也就是由第一波谷304a’凹向第二表面304b而在第二表面304b上形成的波峰,第二波谷304b’凹向第一表面304a而在第一表面304a上形成的波峰。
具体的,触针部402的每个触针都具有山脊形凸起,且触针具有一定的弹性,山脊形凸起可以以整根触针的最上端为旋转点旋转,即山脊形凸起具有向内旋转的弹性变形能力。当墨盒30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上时,墨盒芯片304的接触端子3041位于上排触针402a和下排触针402b之间,同时与上排触针402a和下排触针402b相接触。通过将墨盒芯片304设计为上述的波浪形弯曲结构,使其具有第一波谷304a’和第二波谷304b’,使得上排端子3041a、下排端子3041b位于Z轴方向上的同一位置。即,上排端子3041a和下排端子3041b在Z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叠,此时,波峰和波谷的中轴线也就是垂直于X轴与Y轴所形成的平面的线,若波峰和波谷的曲度相同,则该中轴线为将波峰和波谷进行平均分割的线。如图7a中的投影区域T为上排端子3041a、下排端子3041b在Z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叠的区域。此结构中,墨盒芯片304的曲度对触针形成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不但防止了墨盒芯片304容易错位的情况,且上排端子3041a、下排端子3041b之间相互重叠增大了墨盒芯片304与触针在Y轴方向(即墨盒宽度方向)上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接触更稳定。
可选的,墨盒芯片304的第一表面304a和第二表面304b为弹性材质表面,第一表面304a与第二表面304b在未受到打印机的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的挤压的情况下其截面呈现直线结构,在受到打印机的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的挤压的情况下其截面呈现波浪线结构。也就是说,墨盒芯片304可以是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制造成弯曲形状;也可以是墨盒30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后,利用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的挤压压力而造成的弯曲;也可以是墨盒芯片304安装到盒体301上后,由于芯片架303对墨盒芯片304的挤压作用,而使得墨盒芯片304弯曲。
可选的,如图4所示,出墨口302内设置有密封圈306。该密封圈306具有弹性,可以是橡胶等。当墨盒30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上时,密封圈306与插入到出墨口302内部的供墨部401(例如,供墨针)紧密接合防止墨水从出墨口302与供墨部401之间的接合缝隙中泄漏出去。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打印机的墨盒安装部的示意图;图8b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墨盒的示意图;如图8a和8b所示,盒体301的底面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307,至少一个凹部307与墨盒安装部40上的至少一个凸起403相配合。
如图8a所示,墨盒安装部40的底表面C上设置有两个凸起403,分别位于X轴方向上的左右两侧的位置;相应的,在图8b中,该墨盒30的底面A上设置有两个凹部307,分别位于墨盒X轴方向上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凹部307与凸起403相配合卡合。此结构有利于在墨盒30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的过程中,两个凸起403与两个凹部307均衡的引导墨盒30安装到墨盒安装部40内,避免出现安装倾斜导致墨盒30卡住或者墨盒30安装不到位的情况。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墨盒30,还包括墨盒安装部40,墨盒安装部40可安装多个墨盒30,墨盒安装部40包括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墨盒的接触端子3041位于上排触针402a与下排触针402b之间。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的墨盒30的结构,如图5所示的墨盒安装部40的结构,盒体301上还可以设置有把手308,把手308上设置有卡合部3081;墨盒安装部40上设置有与卡合部3081配合的卡槽404,以使墨盒的卡合部3081与墨盒安装部的卡槽404卡合。
通过在墨盒30上设置把手308,并通过其上的卡合部3081实现与墨盒安装部40的卡槽404相接合,将墨盒30更加稳定、牢固地固定在墨盒安装部40上,防止墨盒30从墨盒安装部40中脱离。当需要将墨盒30从墨盒安装部40中取出时,向-X轴方向推动把手308,卡合部3081与卡槽404相脱离,墨盒30可以从墨盒安装部40中取出。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墨盒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墨盒结构的剖面图。其中,图8b所示的墨盒上设置有把手308,图9所示的墨盒上没有设置把手308。需要说明的是,图8b或是图9、图10中凹部307与图8a中凸起403相配合的固定方案,以及图4、图5中通过把手308将卡合部3081与卡槽404相配合的固定方案,都是为了增加墨盒30与墨盒安装部4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而设置的,但这些方案都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或工艺以增强两者间安装的稳定性。
墨盒30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获得墨盒30和墨盒安装部40间的固定稳定性,墨盒30和墨盒安装部40的固定方式有:1、通过墨盒30在X轴两侧的侧面与墨盒安装部40的侧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固定,也就是说,通过墨盒30的两个侧面与墨盒安装部40的侧面相接触的摩擦力,将两者安装到位;2、通过出墨口302处的密封圈306与供墨部401之间的接合力,也就是说,当供墨部401(通常为供墨针)插入出墨口302处的密封圈306内时,密封圈306对供墨部401提供加紧力,通过感知该加紧力,将两者安装到位;3、墨盒芯片304的接触端子3041位于上排触针402a和下排触针402b之间,通过上排触针402a和下排触针402b给予该墨盒芯片304挤压力而感知墨盒30与墨盒安装部40相互固定到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墨盒,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墨盒安装部的打印机上,所述墨盒安装部上设置有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包括:盒体;
所述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出墨口;
所述盒体的侧面上设置有芯片架,所述芯片架包括靠近所述出墨口的近端和远离所述出墨口的远端;
所述芯片架上安装有墨盒芯片,墨盒芯片具有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上具有与所述上排触针与所述下排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上排触针与所述下排触针之间;
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芯片架的远端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墨盒从所述打印机上脱离的过程中弹性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接触端子和所述芯片架的远端之间的目标位置处,其中,所述目标位置为以所述出墨口与所述安装部的供墨部的接合位置作为支点,在所述接触端子从所述打印机的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之间脱离的过程中,所述接触端子相对所述支点的力矩与所述弹性元件相对所述支点的力矩相等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芯片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截面呈现波峰和波谷间隔分布的波浪线结构;
所述墨盒芯片包括多个接触端子,每个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波谷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波浪曲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曲度的曲度值满足每个接触端子在与所述波峰和波谷的中轴线相垂直的轴线上的投影相重合的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口内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端子相对于所述盒体突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至少一个所述凹部与所述墨盒安装部上的至少一个凸起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上排触针相接触;所述下排端子与所述下排触针相接触。
10.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墨盒,还包括所述墨盒安装部,所述墨盒安装部可安装多个所述墨盒,所述墨盒安装部包括所述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所述墨盒的所述接触端子位于所述上排触针与下排触针之间。
CN201721403090.4U 2017-10-27 2017-10-27 墨盒及打印机 Active CN207373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3090.4U CN207373937U (zh) 2017-10-27 2017-10-27 墨盒及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3090.4U CN207373937U (zh) 2017-10-27 2017-10-27 墨盒及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3937U true CN207373937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3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03090.4U Active CN207373937U (zh) 2017-10-27 2017-10-27 墨盒及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39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7149A (zh) * 2022-03-25 2022-09-09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耗材芯片的安装方法及耗材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7149A (zh) * 2022-03-25 2022-09-09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耗材芯片的安装方法及耗材盒
CN115027149B (zh) * 2022-03-25 2023-08-22 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耗材芯片的安装方法及耗材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4242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触笔
CN203631759U (zh) 数据线
CN207373937U (zh) 墨盒及打印机
CN207262354U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012027U (zh) 墨盒芯片及墨盒
CN205890224U (zh) 一种芯片及包括该芯片的墨盒
CN110295016A (zh) 保护膜及面板组件
CN108258552A (zh)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CN208478623U (zh) 一种具有防发热功能的母线槽插脚
CN210781755U (zh) 一种新能源车载充电机功率管压接弹片
CN206524474U (zh) 排线连接器、柔性电路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704110A (zh) 触控笔及触控笔的控制方法
CN105098458B (zh) 具有弹性卡合机构的便携设备
CN201103330Y (zh) 卷升式百叶窗的叶片结构
CN209544659U (zh) 一种用于蜂鸣器插针
CN108808301A (zh) 一种具有防发热功能的母线槽插脚
CN109324707A (zh) 柔性电路板、触摸屏及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CN206931772U (zh) Type‑c电连接器
CN207542503U (zh) 一种正反插usb头
CN206524724U (zh) 一种汽车摇窗电机
CN219143829U (zh) 一种利于多层柔性扁平电缆定位的母排
CN207542716U (zh) 电缆牵引机缆线固定接头
CN205644386U (zh) 一种多功能的usb接口防尘塞
CN217656134U (zh) 电子设备
CN219523474U (zh) 一种防水笔记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