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0548U - 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0548U
CN207370548U CN201720293469.8U CN201720293469U CN207370548U CN 207370548 U CN207370548 U CN 207370548U CN 201720293469 U CN201720293469 U CN 201720293469U CN 207370548 U CN207370548 U CN 207370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driving column
guide section
pot
limit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934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欢欢
王本新
蔡何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934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0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0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05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包括锁盖以及内衬;限压阀设置在锅盖上,当锅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限压阀连通锅体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当锅体内的压力未达到预定值时,限压阀隔绝锅体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转动部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上并与锁盖连接,转动部具有锁定、解锁及中间位置;推顶部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上,推顶部被转动部驱动,当转动部由解锁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推顶部与限压阀抵顶配合以使锅体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当转动部由中间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时,推顶部远离限压阀,当转动部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推顶部不再向限压阀施力。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压力锅一般包括锅体以及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包括内衬以及位于内衬下方的锁盖,锁盖上具有盖牙,锅体上具有锅牙。内衬上设置有转杆,通过转动转杆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定和解锁。当锅内热气较多时,用户将锅盖盖在锅体上会使得锅内的压强较大,此时锅牙和盖牙的摩擦力较大,用户很难转动转杆,从而影响锅盖开合的顺畅性,使得用户使用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体上具有锅牙;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锁盖以及设置在锁盖上的内衬,锁盖上具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限压阀,设置在锅盖上,当锅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值时,限压阀连通锅体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当锅体内的压力未达到预定压力值时,限压阀隔绝锅体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转动部,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上并与锁盖连接,锁盖在转动部的驱动下转动,转动部具有锁定位置、解锁位置以及位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转动部转动至解锁位置时,锅牙与盖牙分离,当转动部位于锁定位置时,锅牙与盖牙配合,当转动部转动至中间位置时,锅牙和盖牙干涉配合;推顶部,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上,推顶部被转动部驱动,当转动部位于解锁位置时,以及转动部由解锁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推顶部与限压阀抵顶配合以使锅体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当转动部由中间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时,推顶部远离限压阀,当转动部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推顶部不再向限压阀施力。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压力锅包括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上的推顶部,推顶部被转动部驱动,当转动部位于解锁位置时,以及转动部由解锁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推顶部与限压阀抵顶配合以使锅体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当转动部由中间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时,推顶部远离限压阀,当转动部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推顶部不再向限压阀施力。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转动部由解锁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推顶部一直顶推限压阀,因此锅内的热气能够尽量多的排至外界,从而减小了锅内的压力,提高了锅盖开合的顺畅性,改善了用户使用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此外,由于当转动部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推顶部不再向所述限压阀施加外力,因此上述结构能够保证限压阀在烹饪阶段时正常工作,实现高压烹煮的目的。
进一步地,转动部上设置有驱动柱,推顶部上设置有与驱动柱配合的导向孔,导向孔包括第一导向段以及第二导向段,当转动部位于解锁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时,驱动柱位于第一导向段内,当转动部位于中间位置时,驱动柱位于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的连接处,当转动部位于锁定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时,驱动柱位于第二导向段内,其中,当驱动柱在第一导向段内向第二导向段的方向滑动时,推顶部处于静止状态,当驱动柱由第二导向段的靠近第一导向段的一端滑动至第二导向段的另一端时,推顶部向远离限压阀的方向移动,当驱动柱在第二导向段内向第一导向段的方向滑动时,推顶部处于静止状态,当驱动柱由第一导向段的靠近第二导向段的一端滑动至第一导向段的另一端时,推顶部向靠近限压阀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当驱动柱位于第一导向段内时,与驱动柱配合的第一导向段的孔壁与驱动柱的移动轨迹重合,与驱动柱配合的第二导向段的孔壁与驱动柱的移动轨迹相干涉,当驱动柱位于第二导向段内时,与驱动柱配合的第二导向段的孔壁与驱动柱的移动轨迹重合,与驱动柱配合的第一导向段的孔壁与驱动柱的移动轨迹相干涉。
进一步地,第二导向段包括配合孔段以及避让孔段,当转动部位于解锁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时,避让孔段位于驱动柱的移动轨迹的内侧。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段的宽度与第二导向段的配合孔段的宽度均等于驱动柱的直径。
进一步地,当转动部转动至解锁位置时,驱动柱的旋转中心A与驱动柱的轴线的连线为第一连线a1,当转动部转动至中间位置时,旋转中心A与驱动柱的轴线的连线为第二连线a2,第一连线a1与第二连线a2之间的角度在10°至35°之间。
进一步地,内衬上设置有内衬轴,推顶部为顶杆,顶杆上设置有与内衬轴配合的安装孔,顶杆通过内衬轴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上。
进一步地,顶杆上设置有用以推顶限压阀的推顶凸起,推顶凸起与导向孔设置在安装孔的两侧。
进一步地,转动部为转杆,转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上,转杆的另一端与锁盖上的销轴配合,转杆位于推顶部的上方,驱动柱设置在转杆的下部并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电压力锅还包括:电磁阀,设置在内衬上,电磁阀包括阀杆,推顶部通过阀杆推动限压阀。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实施例一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电压力锅的锅盖、限压阀、转动部以及推顶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电压力锅的锅盖、限压阀、转动部以及推顶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转动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锅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驱动柱与导向孔配合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的转动部处于锁定位置时的锅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驱动柱与导向孔配合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实施例二的推顶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转动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驱动柱与导向孔配合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8的转动部处于锁定位置时的驱动柱与导向孔配合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20、锅盖;21、锁盖;22、内衬;221、内衬轴;30、限压阀;40、转动部;41、驱动柱;50、推顶部;51、导向孔;511、第一导向段;512、第二导向段;5121、配合孔段;5122、避让孔段;513、中间过渡段;52、安装孔;53、推顶凸起;60、电磁阀;61、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一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0、锅盖20、限压阀30、转动部40以及推顶部50。其中,锅体10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体10上具有锅牙。锅盖20盖设在锅体10上,锅盖20包括锁盖21以及设置在锁盖21上的内衬22,锁盖21上具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限压阀30设置在锅盖20上,当锅体10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值时,限压阀30连通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当锅体10内的压力未达到预定压力值时,限压阀30隔绝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转动部40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22上并与锁盖21连接,锁盖21在转动部40的驱动下转动,转动部40具有锁定位置、解锁位置以及位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转动部40转动至解锁位置时,锅牙与盖牙分离,当转动部40位于锁定位置时,锅牙与盖牙配合,当转动部40转动至中间位置时,锅牙和盖牙干涉配合。推顶部50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22上,推顶部50被转动部40驱动,当转动部40位于解锁位置时,以及转动部40由解锁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推顶部50与限压阀30抵顶配合以使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当转动部40由中间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时,推顶部50远离限压阀30,当转动部40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推顶部50不再向限压阀30施力。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电压力锅包括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22上的推顶部50,推顶部50被转动部40驱动,当转动部40位于解锁位置时,以及转动部40由解锁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推顶部50与限压阀30抵顶配合以使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当转动部40由中间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时,推顶部50远离限压阀30,当转动部40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推顶部50不再向限压阀30施力。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转动部40由解锁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推顶部50一直顶推限压阀30,因此锅内的热气能够尽量多的排至外界,从而减小了锅内的压力,进而减小了合盖时锅牙和盖牙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或者避免了锅牙和盖牙之间产生摩擦,提高了锅盖20开合的顺畅性,改善了用户使用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此外,由于当转动部40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推顶部50不再向所述限压阀30施加外力,因此上述结构能够保证限压阀30在烹饪阶段时正常工作,实现高压烹煮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解锁位置指的是锅牙与盖牙分离时的位置,即在锅体的径向方向上锅牙与盖牙完全错位时的位置,此时锅盖20能够与锅体10分离。上述锁定位置指的是锅牙与盖牙扣合时的位置,此时锅盖20与锅体10不能分离。上述中间位置指的是锅牙没有完全与盖牙分离时的位置,即在锅体的径向方向上锅牙与盖牙有一定错位时的位置,此时锅盖20也无法与锅体10分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高压烹饪时,限压阀30与推顶部50之间相分离。当锅体10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发出触发信号,电磁阀的阀杆61响应于上述触发信号推顶限压阀30,以使限压阀30连通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推顶限压阀3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电磁阀的阀杆61,只要能将限压阀30推顶至预定位置即可。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转动部40上设置有驱动柱41,推顶部50上设置有与驱动柱41配合的导向孔51,导向孔51包括第一导向段511以及第二导向段512。如图5所示,当转动部40位于解锁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时,驱动柱41位于第一导向段511内,当转动部40位于中间位置时,驱动柱41位于第一导向段511与第二导向段512的连接处。如图7所示,当转动部40位于锁定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时,驱动柱41位于第二导向段512内,其中,当驱动柱41在第一导向段511内向第二导向段512的导向方向滑动时,推顶部50处于静止状态,当驱动柱41由第二导向段512的靠近第一导向段511的一端滑动至第二导向段512的另一端时,推顶部50向远离限压阀30的方向移动,当驱动柱41在第二导向段512内向第一导向段511的方向滑动时,推顶部50处于静止状态,当驱动柱41由第一导向段511的靠近第二导向段512的一端滑动至第一导向段511的另一端时,推顶部50向靠近限压阀30的方向移动。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5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当驱动柱41位于第一导向段511内时,与驱动柱41配合的第一导向段511的孔壁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重合,与驱动柱41配合的第二导向段512的孔壁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相干涉。当驱动柱41位于第二导向段512内时,与驱动柱41配合的第二导向段512的孔壁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重合,与驱动柱41配合的第一导向段511的孔壁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相干涉。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具体地,如图5和图7所示,当驱动柱41位于第一导向段511内时,与驱动柱41配合的第一导向段511的孔壁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重合,由于与驱动柱41配合的第二导向段512的孔壁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相干涉,因此,当驱动柱41由中间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时,驱动柱41的外侧壁会向与其配合的第二导向段512的孔壁施加外力,推顶推顶部50,使得推顶部50向远离限压阀30的方向移动。同理,当驱动柱41位于第二导向段512内时,与驱动柱41配合的第二导向段512的孔壁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重合,由于与驱动柱41配合的第一导向段511的孔壁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相干涉,因此,当驱动柱41由中间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时,驱动柱41的外侧壁会向与其配合的第一导向段511的孔壁施加外力,推顶推顶部50,使得推顶部50向靠近限压阀30的方向移动。
如图2至图4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电压力锅还包括电磁阀60。电磁阀60设置在内衬22上,电磁阀60包括阀杆61,推顶部50通过阀杆61推动限压阀30。具体地,当转动部40位于解锁位置时,以及转动部40由解锁位置转动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推顶部50推顶电磁阀60的阀杆61,阀杆61的端部推动限压阀30,使得限压阀30远离排气管道,从而达到在合盖过程中,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减少锅体内压力的目的。当转动部40由中间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时,推顶部50远离阀杆61,阀杆61在回复力的作用下远离限压阀30。限压阀30由于失去了外力的抵顶,其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封堵排气管的排气通道的位置上,从而达到限压阀30在烹饪阶段时能够正常工作的目的。
如图2至图4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阀杆61外套设有弹簧。
如图5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导向段512包括配合孔段5121以及避让孔段5122,当转动部40位于解锁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时,避让孔段5122位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的内侧。具体地,当驱动柱41位于第一导向段511时,推顶部50抵顶阀杆61,阀杆61上的弹簧压缩,存储一定的弹性势能。当驱动柱41开始进入第二导向段512内时,由于避让孔段5122位于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的内侧,因此在弹簧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推顶部50向远离限压阀30的方向转动,驱动柱41会进入推顶部50的避让孔段5122内。进入避让孔段5122内的驱动柱41在避让孔段5122的孔壁的限位下保持在避让孔段5122内。上述结构简单,使得合盖顺畅,提高用户体验。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推顶部50向远离限压阀30的方向转动不一定要依靠套在阀杆61上弹簧的弹力,还有可能是在推顶部50的枢转轴上设置扭簧,当转动部40位于解锁位置时,或者位于解锁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时,扭簧存储势能。当转动部40由中间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时,推顶部50在扭簧的作用下向远离限压阀30的方向移动。当转动部40位于锁定位置时,扭簧处于自由状态。
如图5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导向段511的宽度与第二导向段512的配合孔段5121的宽度均等于驱动柱41的直径。上述结构具有导向作用,能够进一步使得合盖顺畅,提高用户体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驱动柱41与第一导向段511的内壁和第二导向段512的内壁之间均为间隙配合,以使驱动柱41能够顺利地在第一导向段511与第二导向段512内滑动。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当转动部40转动至解锁位置时,驱动柱41的旋转中心A与驱动柱41的轴线的连线为第一连线a1,当转动部40转动至中间位置时,旋转中心A与驱动柱41的轴线的连线为第二连线a2,第一连线a1与第二连线a2之间的角度在10°至35°之间。上述结构使得解锁位置至中间位置之间的距离足够长,即合盖时推顶限压阀30的时间足够长,因此上述结构进一步使得锅内的热气能够尽量多的排至外界,减小了锅内的压力,提高了锅盖开合的顺畅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内衬22上设置有内衬轴221,推顶部50为顶杆,顶杆上设置有与内衬轴221配合的安装孔52,顶杆通过内衬轴221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22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2、图3、图5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顶杆上设置有用以推顶限压阀30的推顶凸起53,推顶凸起53与导向孔51设置在安装孔52的两侧。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2至图4、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转动部40为转杆,转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内衬22上,转杆的另一端与锁盖21上的销轴配合,转杆位于推顶部50的上方,驱动柱41设置在转杆的下部并向下延伸。上述结构简单,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使得电压力锅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8至图10所示,实施例二的电压力锅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向孔51的具体形状。具体地,在实施例二中,导向孔51包括第一导向段511、第二导向段512以及设置在第一导向段511与第二导向段512之间的中间过渡段513。其中第一导向段511与第二导向段512相对于中间过渡段513对称设置。
优选地,在实施例二中,第一导向段511与第二导向段512的长度相等。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二中,当转动部40转动至中间位置时,驱动柱41的旋转中心A与驱动柱41的轴线的连线为第二连线a2,当转动部40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旋转中心A与驱动柱41的连线为第三连线a3,第二连线a2与第三连线a3之间的角度在5°至35°之间。上述结构使得解锁位置至中间位置之间的距离足够长,即合盖时推顶限压阀30的时间足够长,因此上述结构进一步使得锅内的热气能够尽量多的排至外界,减小了锅内的压力,提高了锅盖开合的顺畅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所述锅体(10)上具有锅牙;
锅盖(20),盖设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锅盖(20)包括锁盖(21)以及设置在所述锁盖(21)上的内衬(22),所述锁盖(21)上具有与所述锅牙配合的盖牙;
限压阀(30),设置在所述锅盖(20)上,当所述锅体(10)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值时,所述限压阀(30)连通所述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当所述锅体(10)内的压力未达到预定压力值时,所述限压阀(30)隔绝所述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
转动部(4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内衬(22)上并与所述锁盖(21)连接,所述锁盖(21)在所述转动部(40)的驱动下转动,所述转动部(40)具有锁定位置、解锁位置以及位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所述转动部(40)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锅牙与所述盖牙分离,当所述转动部(40)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锅牙与所述盖牙配合,当所述转动部(40)转动至所述中间位置时,所述锅牙和所述盖牙干涉配合;
推顶部(5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内衬(22)上,所述推顶部(50)被所述转动部(40)驱动,当所述转动部(40)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以及所述转动部(40)由所述解锁位置转动至所述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推顶部(50)与所述限压阀(30)抵顶配合以使所述锅体(10)内的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当所述转动部(40)由所述中间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转动时,所述推顶部(50)远离所述限压阀(30),当所述转动部(40)转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推顶部(50)不再向所述限压阀(30)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40)上设置有驱动柱(41),所述推顶部(50)上设置有与驱动柱(41)配合的导向孔(51),所述导向孔(51)包括第一导向段(511)以及第二导向段(512),当所述转动部(40)位于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时,所述驱动柱(41)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段(511)内,当所述转动部(40)位于所述中间位置时,所述驱动柱(41)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段(511)与所述第二导向段(512)的连接处,当所述转动部(40)位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时,所述驱动柱(41)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段(512)内,
其中,当所述驱动柱(41)在所述第一导向段(511)内向所述第二导向段(512)的方向滑动时,所述推顶部(50)处于静止状态,当所述驱动柱(41)由所述第二导向段(512)的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段(511)的一端滑动至所述第二导向段(512)的另一端时,所述推顶部(50)向远离所述限压阀(30)的方向移动,
当所述驱动柱(41)在所述第二导向段(512)内向所述第一导向段(5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推顶部(50)处于静止状态,当所述驱动柱(41)由所述第一导向段(511)的靠近所述第二导向段(512)的一端滑动至所述第一导向段(511)的另一端时,所述推顶部(50)向靠近所述限压阀(30)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驱动柱(41)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段(511)内时,与所述驱动柱(41)配合的所述第一导向段(511)的孔壁与所述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重合,与所述驱动柱(41)配合的所述第二导向段(512)的孔壁与所述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相干涉,
当所述驱动柱(41)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段(512)内时,与所述驱动柱(41)配合的所述第二导向段(512)的孔壁与所述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重合,与所述驱动柱(41)配合的所述第一导向段(511)的孔壁与所述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相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段(512)包括配合孔段(5121)以及避让孔段(5122),当所述转动部(40)位于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时,所述避让孔段(5122)位于所述驱动柱(41)的移动轨迹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段(511)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导向段(512)的所述配合孔段(5121)的宽度均等于所述驱动柱(4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动部(40)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驱动柱(41)的旋转中心A与所述驱动柱(41)的轴线的连线为第一连线a1,当所述转动部(40)转动至所述中间位置时,所述旋转中心A与所述驱动柱(41)的轴线的连线为第二连线a2,所述第一连线a1与所述第二连线a2之间的角度在10°至3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2)上设置有内衬轴(221),所述推顶部(50)为顶杆,所述顶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衬轴(221)配合的安装孔(52),所述顶杆通过所述内衬轴(221)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内衬(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上设置有用以推顶所述限压阀(30)的推顶凸起(53),所述推顶凸起(53)与所述导向孔(51)设置在所述安装孔(52)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40)为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内衬(22)上,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盖(21)上的销轴配合,所述转杆位于所述推顶部(50)的上方,所述驱动柱(41)设置在所述转杆的下部并向下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
电磁阀(60),设置在所述内衬(22)上,所述电磁阀(60)包括阀杆(61),所述推顶部(50)通过所述阀杆(61)推动所述限压阀(30)。
CN201720293469.8U 2017-03-23 2017-03-23 电压力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70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3469.8U CN207370548U (zh) 2017-03-23 2017-03-23 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3469.8U CN207370548U (zh) 2017-03-23 2017-03-23 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0548U true CN207370548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298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9346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70548U (zh) 2017-03-23 2017-03-23 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05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8595A (zh) * 2017-03-23 2018-10-0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
CN110507176A (zh) * 2018-05-21 2019-11-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CN110604452A (zh) * 2018-06-14 2019-12-2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8595A (zh) * 2017-03-23 2018-10-0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
CN110507176A (zh) * 2018-05-21 2019-11-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CN110507176B (zh) * 2018-05-21 2021-08-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其上盖
CN110604452A (zh) * 2018-06-14 2019-12-2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0604452B (zh) * 2018-06-14 2022-02-1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8595A (zh) 电压力锅
CN207370548U (zh) 电压力锅
CN103815777B (zh) 具有改进的控制元件的食物压力烹饪器具
JP2007085722A (ja) オーブンのドア開閉装置
CN205018553U (zh) 一种全自动升降电控柜
CN206213818U (zh) 烹饪器具
CN109316056A (zh) 压力锅及其锅盖组件、用于排气阀的复位机构
CN102839855A (zh) 具有门和把手的家用电器
CN109838953A (zh) 家用电器及其铰链单元
CN109984576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02104749U (zh) 开盖防转的电压力锅
CN108952387B (zh) 开门自锁型门吸
CN206365746U (zh) 电压力锅
CN107339020A (zh) 一种带有童锁的烤箱
CN206785154U (zh) 一种带有童锁的烤箱
CN203499346U (zh) 具有门把手的冰箱
CN206413304U (zh) 一种家用电器控制面板的旋转机构
CN207654013U (zh) 蒸煮器具用锅盖组件及蒸煮器具
CN205433319U (zh) 电压力锅
CN209285002U (zh) 压力锅及其锅盖组件、用于排气阀的复位机构
CN209499495U (zh) 一种低压炒锅盖的组合结构
CN104223938B (zh) 压力锅
CN206491669U (zh) 电压力锅
CN107440491A (zh) 排气阀控制装置及包括其的压力锅
CN207598072U (zh) 一种铰接式防火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