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6861U -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6861U
CN207366861U CN201721259079.5U CN201721259079U CN207366861U CN 207366861 U CN207366861 U CN 207366861U CN 201721259079 U CN201721259079 U CN 201721259079U CN 207366861 U CN207366861 U CN 207366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extension board
pressure devic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590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天恩
吴加富
蔡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Jux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u Qiang Energy Precision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u Qiang Energy Precision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u Qiang Energy Precision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590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6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6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6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包括: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机架;以及设于机架上的本压机构与吸取机构,其中,吸取机构位于本压机构的下方且偏置于本压机构的一侧,本压机构的正下方设有升降平台。根据本实用新型,其具有较高的拍照定位精度;能够提供稳定、均匀的压合压力,使得压制后的IC不容易开胶、脱落,提高了液晶显示屏的质量;能够方便快捷的将传送导轨上的待压合产品顶起,提高了压合效率;能够在本压过程中对Driver IC或PCB的表面提供热防护及缓冲防护;可以提高可调节自由度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待吸取件的同时,还能够精确放置,以减小压合误差,提高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即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
LCD的显示原理是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在列状况,以达到遮光和透光的目的来显示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像,而且只要在两块平板间再加上三元色的滤光层,就可实现显示彩色图像。目前单色的LCD已几乎退出笔记本电脑市场,而彩色的LCD 仍持续发展。彩色LCD主要又分为STN和TFT两种,其中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又称为主动式电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也就是被很多人俗称的真彩液晶显示屏;DSTN(Dual-Scn Twisted Nematic)LCD,即双扫描液晶显示屏,是STN LCD的一种显示方式,现在已经退出市场。
液晶显示屏的电信号部件主要由背光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其中显示电路即用于传输液晶面板像素驱动所需要的电荷以及控制信号,主要利用印制电路板即PCB(PrintedCircuit Board)来传输,同时需经过驱动IC即Driver IC将电荷及控制信号传输到液晶面板中。通俗地讲即Driver IC的一端连接液晶面板,另一端连接PCB。通常将液晶面板相邻两侧边分为Gate端和Source 端,Gate端的Driver IC连结至液晶面板之Gate端,负责每一列晶体管的开关,扫描时一次打开一整列的晶体管,Source端的Driver IC连结至液晶面板之Gate端,当晶体管打开时,Source端的Driver IC才能够逐行将控制亮度、灰阶、色彩的控制电压透过晶体管Source端、Drain端形成的通道进入液晶面板的画素中。因而在制造液晶显示屏的过程中,需要将液晶面板、Driver IC 和PCB三者依次进行压合。
压合过程主要分为两个制程,即预压和本压,预压是在本压之前的制程。预压即在Driver IC的两端连接区域打上导电胶膜,然后再施加一定的压力将Driver IC定位在导电胶膜上;本压即将已经定位的Driver IC施加一定的压力后与PCB或液晶面板相固接。
现有的本压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Driver IC及PCB厚度很薄,压头平面与压合平台之间的平行度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压合压力不均,从而使得压合后容易出现脱落、开胶等现象;
2)难以快速有效地从传送导轨上将待压合的产品取下,导致压合效率低下;
3)缺少在本压过程中对Driver IC或PCB的表层进行隔热及压合保护的机构,在本压过程中容易对Driver IC或PCB的表面造成烧伤或者压坏;
4)由于自由度的限制而不能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Driver IC,从而对吸取机构的适用性造成一定影响,除此之外,现有的吸取机构放置精度交底,由此造成Driver IC在压合过程中产生较大误差,影响良品率;
5)针对不同的压合要求及Driver IC或PCB尺寸型号,用于对位的相机往往不能够或者不方便做出相应的位置调整,从而使得相机不能够准确聚焦,影响拍照定位的精度。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具有较高的拍照定位精度;能够提供稳定、均匀的压合压力,使得压制后的IC不容易开胶、脱落,提高了液晶显示屏的质量;能够方便快捷的将传送导轨上的待压合产品顶起,提高了压合效率;能够在本压过程中对Driver IC或PCB的表面提供热防护及缓冲防护;可以提高可调节自由度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待吸取件的同时,还能够精确放置,以减小压合误差,提高良品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包括:
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机架;以及
设于机架上的本压机构与吸取机构,
其中,吸取机构位于本压机构的下方且偏置于本压机构的一侧,本压机构的正下方设有升降平台。
优选的是,机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其中,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容纳空间,左支撑板及右支撑板的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延伸板及右延伸板。
优选的是,左延伸板及右延伸板沿X轴方向延伸,使得左延伸板与左支撑板及右延伸板与右支撑板均结合形成L字形结构。
优选的是,左延伸板的延伸段及右延伸板的延伸段之间设有横板,横板上设有辅助支架,本压机构安装于辅助支架上。
优选的是,辅助支架包括安装于辅助支架的左侧板、前侧板、及右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及右侧板依次相接以形成本压机构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是,所述辅助支架上还安装有缓冲材张紧机构,该缓冲材张紧机构包括放料组件与收料组件,其中,放料组件包括:
放料固定杆;以及
与放料固定杆相固接的放料电机,
其中,放料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地连接有放料盘,放料盘上穿绕有待放料的缓冲材。
优选的是,收料组件包括:
收料固定杆;以及
与收料固定杆相固接的收料电机,
其中,收料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地连接有收料盘,收料盘将上游用过的缓冲材持续收卷,
优选的是,吸取机构设于左延伸板及右延伸板之间,该吸取机构包括:
设于左延伸板及右延伸板之间的安装架组件;
安装于安装架组件上的基座组件;
与基座组件滑动连接的升降组件;以及
与升降组件转动连接的吸头组件,
其中,吸头组件可绕升降组件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升降组件可在基座组件上作沿Z轴的升降运动。
优选的是,本压机构的正下方设有相机对位微调机构,该相机对位微调机构包括:
基座;
滑动配接于基座上的两组对位微调组件;以及
设于基座上的Y向调整组件,
其中,两组对位微调组件可在X向调整组件的调整下沿Y轴作相互靠拢或远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具有较高的拍照定位精度;能够提供稳定、均匀的压合压力,使得压制后的IC不容易开胶、脱落,提高了液晶显示屏的质量;能够方便快捷的将传送导轨上的待压合产品顶起,提高了压合效率;能够在本压过程中对Driver IC或PCB的表面提供热防护及缓冲防护;可以提高可调节自由度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待吸取件的同时,还能够精确放置,以减小压合误差,提高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的立体图,该视角为从本压装置的后侧向前侧看的视角;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隐藏机架后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隐藏机架及吸取机构后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本压机构与升降平台相配合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相机对位微调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本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本压机构的右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本压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缓冲材张紧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升降平台的立体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升降平台与吸取机构相配合的立体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吸取机构的立体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真空吸头处于上翻状态的立体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吸取机构隐藏安装架组件后的立体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吸取机构隐藏安装架组件后的爆炸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中吸取机构隐藏安装架组件后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包括:本压机构2、升降平台4、机架5、及吸取机构6,其中,机架5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本压机构2与吸取机构6设于机架5上,吸取机构6位于本压机构2的下方且偏置于本压机构2的一侧,升降平台4设于本压机构2的正下方。
参照图1,机架5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左支撑板52与右支撑板51,其中,左支撑板52与右支撑板5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容纳空间,左支撑板52及右支撑板51的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延伸板54及右延伸板(53)。
进一步地,左延伸板54及右延伸板53沿X轴方向延伸,使得左延伸板 54与左支撑板52及右延伸板(53)与右支撑板51均结合形成L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左延伸板54的延伸段及右延伸板53的延伸段之间设有横板 55,横板55上设有辅助支架56,本压机构2安装于辅助支架56上。
再次参照图1,辅助支架56包括安装于辅助支架56的左侧板562、前侧板563、及右侧板561,左侧板562、前侧板563、及右侧板561依次相接以形成本压机构2的安装空间。
参照图1、图2、图3及图9,缓冲材张紧机构3包括放料组件31与收料组件32。
进一步地,放料组件31包括:
放料固定杆311;以及
与放料固定杆311相固接的放料电机312,
其中,放料电机31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地连接有放料盘313,放料盘(313) 上穿绕有待放料的缓冲材。
进一步地,收料组件32包括:
收料固定杆321;以及
与收料固定杆321相固接的收料电机322,
其中,收料电机32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地连接有收料盘323,收料盘(323) 将上游用过的缓冲材持续收卷。缓冲材张紧机构3通过放料固定杆311及收料固定杆321安装到机架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放料电机312为刹车电机,收料电机322为阻尼电机,通过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来控制放料电机312的启停以及控制收料电机322来将缓冲材张紧。
再次参照图9,放料盘313与收料盘323相隔一定的距离,放料盘313 相对收料盘323的一侧设有放料辊314,收料盘323相对放料盘313的一侧设有收料辊324,放料辊314与收料辊324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使得位于两者之间的缓冲材被引导成水平状态。
进一步地,收料盘323的外周设有用于将缓冲材压紧的压紧块325,从而使得收料盘323配合压紧块325的辅助下能够将使用过后的缓冲材收卷服帖,防止出现缠绕导致宕机的现象。
进一步地,放料组件31与收料组件32之间固接有连接板33,连接板33 增加了缓冲材张紧机构3的整体刚性,能够降低放料及收料过程中机构的抖动,增加了机构稳定性。
参照图12~图16,吸取机构6设于左延伸板54及右延伸板53之间,该吸取机构6包括:安装架组件61、基座组件62、升降组件64以及吸头组件 65,其中,安装架组件61设于左延伸板54及右延伸板53之间,基座组件 62安装于安装架组件61上,升降组件64与基座组件62滑动连接,吸头组件65与升降组件64转动连接,吸头组件65可绕升降组件64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升降组件64可在基座组件62上作沿Z轴的升降运动。从而使得吸头组件65具有在Z轴方向上做升降运动以及绕Z轴转动的两个自由度,从而提高了吸取机构6的适应性及对位精度。
参照图12,安装架组件61包括:
位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安装板613;
安装于水平安装板613上的至少一条导轨;以及
与所述导轨滑动配接的滑动板616,
其中,基座组件62安装于滑动板616上,每条所述导轨的旁侧设有用于驱动滑动板616沿导轨往复滑移的第一驱动气缸612,所述导轨沿X轴方向延伸。从而使得基座组件62及与其连带的吸头组件65能够在X轴方向上往复平移,从而使得吸头组件65能够靠近或远离压合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设有两条,分别为左导轨615及右导轨614,左导轨615与右导轨614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滑动空间,滑动板616的两端分别与左导轨615及右导轨614滑动配接。
参照图14及图15,基座组件62包括:
安装于滑动板616上的基座621;以及
固接于滑动板616前端的前立板622,
其中,基座621上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水平导轨6213,前立板62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前立板622的背侧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竖直导轨622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座621内部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内置导轨及沿 Y方向延伸的第二内置导轨,基座621上设有带有游标卡尺的第一旋钮6211 及第二旋钮6212,基座621可在第一旋钮6211或第二旋钮6212的微调下沿第一内置导轨或第二内置导轨进行位置微调,从而能够精确调整吸头组件65与压合平台之间的水平位置状态。
参照图15,水平导轨6213上滑动地配接有升降调节组件63,该升降调节组件63包括:
第二驱动气缸633;
与水平导轨6213滑动配接的滑动底板631;以及
与滑动底板631滑动配接的滑动座632,
其中,滑动座632可在滑动底板631上沿Y轴方向往复滑移,滑动底板631可在第二驱动气缸633的驱动下沿水平导轨6213往复滑移。进一步地,升降组件64包括:
与竖直导轨6221滑动配接的安装立板641;
设于安装立板641前侧的至少一根安装臂;以及
安装于所述安装臂前端的安装端644,
其中,安装立板641上开设有斜向下延伸的导向槽6411,滑动座632的前端设有沿X轴正向凸出的导向端6321,该导向端6321插入到导向槽6411 中并与该导向槽6411滑动配接。在一实施方式中,安装臂设有两根,分别为左安装臂643与右安装臂642,左安装臂643及右安装臂642的前端与安装端644相固接,而左安装臂643及右安装臂642的后端则与安装立板641相固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平导轨621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滑动底板631滑动距离的左挡块6215及右挡块6214,滑动座632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微调旋钮6322及右微调旋钮6323,通过调整左微调旋钮6322及右微调旋钮6323能够对滑动座632在滑动底板631上沿Y轴的位置进行微调,而第二驱动气缸633能够大幅度调整升降调节组件63在Y轴上的位置,通过第二驱动气缸633与左微调旋钮6322及右微调旋钮6323能够有效且精确地调整滑动座632在Y轴上的位置,滑动座632在滑动底板631上沿Y轴往复地左右滑移能够通过导向端6321牵引安装立板641沿Z轴方向升降。
参照图12~图16,吸头组件65包括:
转动驱动电机654;
与安装端644相卡接的卡接板653;
与卡接板653转动连接的吸头支架651;以及
设于吸头支架651上的真空吸头652,
其中,卡接板653沿竖直方向延伸,卡接板653的背侧固接有卡接部655,该卡接部655与安装端644相配接并且可绕安装端644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吸头支架651在转动驱动电机654的驱动下带动真空吸头652绕卡接板653 转动。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真空吸头652能够实现绕Z轴旋转及绕Y轴旋转运动,真空吸头652在如图2所示的上翻位置时,能够将工料如Driver IC供给真空吸头652的吸嘴处,真空系统652吸取工料后在转动驱动电机654的驱动下,其将吸取的工料转动到压合平台处等待压合,此外还能通过微调真空吸头652绕Z轴的旋转角度来调整真空吸头与压合平面的对中度,进一步提高了供料精度。
再次参照图15,安装端644的前端沿X轴正向凸出从而形成有安装头 6431,安装端644及安装头6431的X轴正向表面均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接触面,卡接部655上相对安装端644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6551,卡接部(655) 及卡接槽6551相对安装端644的表面上形成有分别与安装端644及安装头 6431相适应的弧形接触面。安装头6431插入到卡接槽6551中能够防止安装端644与卡接部655在转动过程中彼此脱落分离,具有较高的配接稳定性,而两者间形成相互适应的弧形接触面,除了能够提高两者的接触面积提高转动稳定性外还能够限定两者的转动角度,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又简化了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照图2及图5,本压机构2的正下方设有相机对位微调机构1,该相机对位微调机构1包括:
基座11;
滑动配接于基座11上的两组对位微调组件13;以及
设于基座11上的Y向调整组件12,
其中,两组对位微调组件13可在Y向调整组件12的调整下沿Y轴作相互靠拢或远离。从而使得两组对位微调组件13上所承接的相机134可随装配要求或零部件尺寸的不同相互靠拢或远离。
进一步地,基座11包括:
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左基板111与右基板112;以及
设于左基板111与右基板112之上的安装基板113,
其中,安装基板113上设有沿Y轴延伸的Y向导轨114,两组对位微调组件13与Y向导轨114滑动配接。从而使得对位微调组件13能够在Y向导轨114上稳定滑移。
参照图1,Y向调整组件12包括:
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左立板121与右立板122;以及
设于左立板121与右立板122之间的双向螺杆123,该双向螺杆123的外表面上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正向螺纹及反向螺纹,
其中,两组对位微调组件13分别与双向螺杆123上的正向螺纹及反向螺纹相配接。从而使得两组对位微调组件13能够在双向螺杆123的驱动下,实现相互靠拢或远离。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双向螺杆123的一端配接有用于调整其正向或反向旋转的Y向调整旋钮1231。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向螺纹的延伸长度与反向螺纹的延伸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对位微调组件13包括:
与双向螺杆123相配接的Y向底座131;以及
设于Y向底座131上的X向调整组件,
其中,Y向底座131的下表面固接有与Y向导轨114相配接的滑套1311,所述X向调整组件上设有相机134,相机134可在X向调整组件的调整下沿 X轴作往复直线运动。
再次参照图1,所述X向调整组件包括:
与Y向底座131相固接的X向导轨132;以及
与X向导轨132相配接的X向底座1321,
其中,X向底座1321上设有用于调整X向底座1321沿X轴滑移的X向调整旋钮1322。
进一步地,X向底座1321上设有Z向调整机构,所述Z向调整机构包括:
与X向底座1321相固接的Z向底座133;以及
设于Z向底座133上的Z向导轨1331,
其中,Z向底座133呈L字形,Z向底座133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部及竖直部,其水平部与X向底座1321相固接,Z向导轨1331设于竖直部上,Z 向导轨1331上配接有Z向滑套1332,相机134与Z向滑套1332相固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Z向滑套1332上设有用于调整Z向滑套1332沿 Z轴滑移的Z向调整旋钮1333。
参照图6~8,本压机构2包括:预压组件21、稳压组件22、及压头组件 23,其中,稳压组件22与预压组件21滑动连接,压头组件23与稳压组件 22转动连接。工作时,预压组件21先传送稳压组件22连带压头组件22到达预定位置进行初步压合,待压合位置确认后,预压组件21保持稳压组件 22及压头组件23的位置状态不变,而稳压组件22开始工作,持续稳定的施加压力与压头组件23上,以实现二次压合,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便于待压合产品间的初步对位及后续稳定压合,进一步地,压头组件23与稳压组件22 转动连接能够使得压头组件23的压合平面始终与待压合产品的表面保持平行并能够保证压力的稳定性与均匀性,从而提高压合质量。
参照图1,预压组件21包括:
预压导轨211;以及
设于预压导轨211上的预压驱动器212,
其中,预压导轨211为直线导轨且沿竖直方向延伸,在预压导轨211上沿其高度方向布置有至少两个位置传感器213。多个位置传感器213的相互配合能够精确控制驱动距离。
参照图1及图2,稳压组件22包括:
与预压导轨211滑动配接的配接座221;以及
安装于配接座221上的稳压驱动器223,
其中,稳压驱动器223的动力输出端传动地连接有至少两根压杆224,压杆224的底端固接有稳压板226,配接座221在预压驱动器212的驱动下沿预压导轨211上下滑移。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配接座221上固接有两个滑套222,压杆224设有两根且分别套设于两个滑套222之中,两根压杆224 的顶部固接有加强板224,从而能够保证两根压杆224能够顺滑地同步传动。
参照图1~图3,压头组件23包括:
安装板231;
安装于安装板231下表面的压头安装座233;以及
安装于压头安装座233中的压头234,
其中,压头安装座233包括水平部及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安装板231 相固接,所述竖直部在所述水平部的一侧一体式地结合该水平部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延伸,压头234安装于所述水平部与竖直部形成的台阶部之中,进一步地,压头安装座233中设有至少一根加热棒2331。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得增加压头234与压头安装座233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压头234受压后压力的传递趋于平缓,提高压头234的使用寿命,同时,接触面积的增大也有利于压头安装座233向压头234传递热量。
参照图2中的局部放大处,压头234呈楔形结构,其横截面呈从上至下逐渐缩小之势。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能够降低压头234的重量,减少电力浪费,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压头234的空间体积占用,为其他元器件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此外,还能提高最终压合面上的压合力,提高压合强度。
再次参照图2与图3,压头234的底端设有裙部2341,裙部2341在压头 234的底端下缘处一体式地结合压头234本体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延伸。裙部能够使得压合于待压合产品表面上的压力趋于平缓,防止产品被压坏。在一实施方式中,裙部2341的下表面水平,裙部2341在Y方向上的厚度为 0.4mm。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裙部2341在Y方向上的厚度为1.0mm。
参照图3,稳压板226的下表面固接有传力板227,安装板231的上表面固接有受力板238,其中,传力板227与受力板238在竖直平面上相对设置,传力板227与受力板238通过一连接球239转动连接。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压头234的压合面能够始终与压合产品表面保持相对平行,以防止压合台面或施力机构引起的压合面不平整导致产品表面受力不均,保证了压合质量,提高了压合后IC与PCB或液晶面板相结合的牢固程度。
进一步地,稳压板226的前后两侧分别固接有前限位板236及后限位板 235,前限位板236及后限位板235均竖直向下延伸并分别与安装板231的前后两侧相接触。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安装板231绕X轴的旋转被限制,使得安装板231只能绕Y轴旋转,防止出现安装板231转动方向不受控制导致的压合失败。
进一步地,传力板227与受力板238相隔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安装板 231绕稳压板226的转动幅度能够受到限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板 231能够绕Y轴在-5°~5°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机架(5);以及
设于机架(5)上的本压机构(2)与吸取机构(6),
其中,吸取机构(6)位于本压机构(2)的下方且偏置于本压机构(2)的一侧,本压机构(2)的正下方设有升降平台(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5)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左支撑板(52)与右支撑板(51),其中,左支撑板(52)与右支撑板(5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容纳空间,左支撑板(52)及右支撑板(51)的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延伸板(54)及右延伸板(5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延伸板(54)及右延伸板(53)沿X轴方向延伸,使得左延伸板(54)与左支撑板(52)及右延伸板(53)与右支撑板(51)均结合形成L字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延伸板(54)的延伸段及右延伸板(53)的延伸段之间设有横板(55),横板(55)上设有辅助支架(56),本压机构(2)安装于辅助支架(56)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支架(56)包括安装于辅助支架(56)的左侧板(562)、前侧板(563)、及右侧板(561),左侧板(562)、前侧板(563)、及右侧板(561)依次相接以形成本压机构(2)的安装空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56)上还安装有缓冲材张紧机构(3),该缓冲材张紧机构(3)包括放料组件(31)与收料组件(32),其中,放料组件(31)包括:
放料固定杆(311);以及
与放料固定杆(311)相固接的放料电机(312),
其中,放料电机(31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地连接有放料盘(313),放料盘(313)上穿绕有待放料的缓冲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料组件(32) 包括:
收料固定杆(321);以及
与收料固定杆(321)相固接的收料电机(322),
其中,收料电机(32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地连接有收料盘(323),收料盘(323)将上游用过的缓冲材持续收卷。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取机构(6)设于左延伸板(54)及右延伸板(53)之间,该吸取机构(6)包括:
设于左延伸板(54)及右延伸板(53)之间的安装架组件(61);
安装于安装架组件(61)上的基座组件(62);
与基座组件(62)滑动连接的升降组件(64);以及
与升降组件(64)转动连接的吸头组件(65),
其中,吸头组件(65)可绕升降组件(64)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升降组件(64)可在基座组件(62)上作沿Z轴的升降运动。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压机构(2)的正下方设有相机对位微调机构(1),该相机对位微调机构(1)包括:
基座(11);
滑动配接于基座(11)上的两组对位微调组件(13);以及
设于基座(11)上的Y向调整组件(12),
其中,两组对位微调组件(13)可在X向调整组件(12)的调整下沿Y轴作相互靠拢或远离。
CN201721259079.5U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Active CN207366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9079.5U CN207366861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9079.5U CN207366861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6861U true CN207366861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59079.5U Active CN207366861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68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1741A (zh) * 2017-09-28 2018-01-09 苏州富强加能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N109976003A (zh) * 2019-03-23 2019-07-05 深圳市精运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手机屏幕ic热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1741A (zh) * 2017-09-28 2018-01-09 苏州富强加能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N107561741B (zh) * 2017-09-28 2024-05-17 苏州富强加能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N109976003A (zh) * 2019-03-23 2019-07-05 深圳市精运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手机屏幕ic热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1741A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N207366861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N100519151C (zh) 自动化热压机
JP6336369B2 (ja) カバーガラスの貼合装置
CN110654596A (zh) 一种自动对位偏贴机
CN107561742A (zh) 具有缓冲材张紧机构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N207366863U (zh) 一种可多自由度调节的吸取机构
CN207366865U (zh) 一种用于压合液晶显示屏显示电路的本压机构
KR101456617B1 (ko) 소형 글라스 연마시스템
CN107193140B (zh) 一种薄膜压合装置及压合方法
KR10144019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액정패널 접착장치
CN107608100A (zh) 一种可多自由度调节的吸取机构
KR101677016B1 (ko) 글래스 및 필름 혼용 표면검사장치
CN207366862U (zh) 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N107621706A (zh) 一种用于压合液晶显示屏显示电路的本压机构
CN207799268U (zh) 用于液晶显示屏压合装置的三维压头微调机构
WO2019200846A1 (zh) 一种用于压制cof与lcd的全自动预压机
CN212124178U (zh) 一种自动化贴膜机
CN107577072A (zh) 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液晶显示屏本压装置
CN208984909U (zh) 一种对组压接装置
KR101458848B1 (ko) 소형 글라스 연마시스템에 사용되는 연마장치
CN107884965A (zh) 用于液晶显示屏压合装置的三维压头微调机构
CN108445656B (zh) 一种用于cof与lcd预压装置的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
CN104914595B (zh) 基板压制机构
CN207663178U (zh) 用于液晶显示屏压合装置的自适应压头微调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5

Address after: No. 15 Jinzhou Road, Yu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557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Juxing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215000 68 Hulian Road, Hushuguan Town,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FUQIANG JIANE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