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5397U - 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5397U
CN207365397U CN201721372766.8U CN201721372766U CN207365397U CN 207365397 U CN207365397 U CN 207365397U CN 201721372766 U CN201721372766 U CN 201721372766U CN 207365397 U CN207365397 U CN 207365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haped
heater
air
out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727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守勇
郑家财
陈晨
张培圣
蔡亮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727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5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5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5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属于取暖装置,现有风暖型浴室取暖器仅能向特定方向或者局部吹风,影响人的舒适感,浴室由冷变暖的速度较慢,本实用新型沿圆筒状壳体的内环壁形成第一环状出风通道,圆筒状壳体的一端装配支架组件,支架组件上设有位于中间部位的进风口及环绕在进风口外围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第二环状出风通道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相连构成全段环状出风通道,环形PTC加热器置于第二环状出风通道内,使得该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能够360°出风,实现风暖取暖器以360°向四面八方出风将暖气扩散到浴室,让暖气分布均匀;加快浴室由冷变暖的速度;实现风暖浴霸以从四周包裹人体的方式给人取暖,提高人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市场上面风暖型浴室取暖器都是将空气流经矩形PTC加热器实现升温,再以固定方向或通过调整百叶窗的方向控制风向出风,出风方向只能保持一个方向或者呈摇摆状,最后暖空气向浴室扩散,这种暖风出风后再扩散的取暖器有如下缺点:
1.容易使浴室暖气分布不均或仅保持局部暖风,影响人的舒适感。
2.暖气让浴室由冷变暖的速度较慢。
3.出风口对着人体吹时,暖气容易使人身上的水蒸发过快,吸收人体热量较快,容易引起人体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风暖型浴室取暖器仅能向特定方向或者局部吹风的缺陷,提供一种适于360°出风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包括圆筒状壳体、支架组件、环形PTC加热器,沿所述圆筒状壳体的内环壁形成第一环状出风通道,所述圆筒状壳体的一端装配所述的支架组件,所述的支架组件上设有位于中间部位的进风口及环绕在所述进风口外围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相连构成全段环状出风通道,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置于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内。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与全段环状出风通道的侧壁之间保持间隙。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全段环状出风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内定位筋、外定位筋,所述的内定位筋对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外周面定位保持所述的间隙,所述的外定位筋对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内周面定位保持所述的间隙。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架组件包括内环壁、环绕所述内环壁的外环壁,所述的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外环壁的内侧面上设所述的内定位筋、所述内环壁的外侧面上设有所述的外定位筋。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与所述的外环壁之间、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与内环壁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隙。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架组件包括可装配在一起的上内支架、上外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所述上外支架环绕所述上内支架,所述下外支架环绕所述下内支架,所述上外支架、下外支架构成所述的外环壁,所述上内支架、下内支架构成所述的内环壁。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上内支架上设上外翼板,所述上外翼板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上端面内边缘;所述上外支架上设上内翼板,所述上内翼板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上端面外边缘;所述下内支架上设下外翼板,所述下外翼板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下端面内边缘;所述下外支架上设下内翼板,所述下内翼板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下端面外边缘。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上内支架、上外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通过紧固件装配在一起并将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约束在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内。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圆筒状壳体的内壁上设所述的内定位筋、所述内环壁的外侧面上设有所述的外定位筋。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与所述圆筒状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与所述内环壁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隙。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架组件包括可装配在一起的上内支架、下内支架、外支架,所述上内支架、下内支架构成所述的内环壁,所述的外支架作为所述的外环壁并环绕所述内环壁。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上内支架上设上外翼板,所述上外翼板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上端面内边缘;所述圆筒状壳体的内壁上设上内翼板,所述上内翼板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上端面外边缘;所述下内支架上设下外翼板,所述下外翼板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下端面内边缘;所述外支架上设下内翼板,所述下内翼板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的下端面外边缘。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上内支架、下内支架、外支架通过紧固件装配在一起并将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约束在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连接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沿圆筒状壳体的内环壁形成第一环状出风通道,圆筒状壳体的一端装配支架组件,支架组件上设有位于中间部位的进风口及环绕在进风口外围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第二环状出风通道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相连构成全段环状出风通道,环形PTC加热器置于第二环状出风通道内,使得该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能够360°出风,将其应用在风机上,即可实现取暖,达到以下效果:
1. 实现风暖浴霸以360°向四面八方出风将暖气扩散到浴室,让暖气分布均匀,不会造成暖气分布不均或保持局部暖风。
2.加快了浴室由冷变暖的速度。
3.实现了风暖浴霸以从四周包裹人体的方式给人取暖,暖风不会对着人体吹风,提高了人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a为含有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所示取暖器工作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PTC加热器与外环壁、内环壁保持间隙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PTC加热器与上内支架装配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内支架与下外支架装配的示意图;
图9b为图9a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PTC加热器与上内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装配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PTC加热器与上内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上外支架装配的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离心风机内部空气回流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防止内部空气回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为含有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的另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b为图16a的所示取暖器工作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17a为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环形PTC加热器与上内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上外支架装配的一个剖视位置的示意图;
图17b为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环形PTC加热器与上内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上外支架装配的另一剖视位置的示意图;
图18为含有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的第三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电机;
02-离心风轮:21-轮毂,22-离心扇叶,23-下端面;
03-圆筒状壳体,31-弧状引导面,32-第一环状出风通道;
04-支架组件:41-进风口,42-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3-内凹面,44-环槽, 45-上内支架,46-上外支架,47-下内支架,48-下外支架,49-面罩,410-环边,411-外侧约束边,412-内侧约束边,413-外环壁,414-内环壁,415-间隙,416-内定位筋,417-外定位筋,418-上外翼板,419-上内翼板,420-下外翼板,421-下内翼板,422-定位槽,423-第一螺丝柱,424-第一通孔,425-第二通孔,426-第二螺丝柱,427-第三通孔,428-第四通孔,429-外支架;
05、05a、05b-环形PTC加热器:51a、51b-气流通道,52a、52b-散热体,53-PTC陶瓷片,54a、54b-环状电极,55a、55b-散热翅片,56-接线端子;
06-迂回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用于构成取暖器,因此下文结合整个取暖器对本实用新型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a、图16a、图18所示,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实用新型)360°出风的取暖器的三种结构,该两种结构具有共同的结构而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为避免赘述,下文中对三者的共同部分予以一起说明,对三者的区别部分予以分别说明:
该360°出风的取暖器,包括由电机01驱动的离心风轮02,离心风轮02置于一圆筒状壳体03内,离心风轮02与圆筒状壳体03之间形成第一环状出风通道32,圆筒状壳体03的上端封闭、下端装配支架组件04,支架组件04上设有位于中间部位的进风口41及环绕在进风口外围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的外端口为出风口,进风口21对应离心风轮02的端面,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相连构成全段环状出风通道,全段环状出风通道内置有环状电加热器05。所述的电机,可以如图1a所示用一个罩壳罩起来,也可以如图16a所示裸露着。
该取暖器,如图1b及图16b所示,电机01驱动离心风轮02转动,将室内空气从进风口41吸入并经全段环状出风通道(即第一环状出风通道、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排出,室内空气流经环状电加热器05被加热,如此循环,室内空气循环的被加热,从而实现取暖。图1b、图16b、图14、图15中的箭头方向标明的气流的流向。
由此实现风暖浴霸以360°向四面八方出风将暖气扩散到浴室,让暖气分布均匀,不会造成暖气分布不均或保持局部暖风。加快了浴室由冷变暖的速度。实现了风暖浴霸以从四周包裹人体的方式给人取暖,暖风不会对着人体吹风,提高了人的舒适感。
参见图1a、图16a、图18,为了增加空气在壳体内的流动性,避免形成涡流降低流量,圆筒状壳体03封闭的上端设有弧状引导面31,弧状引导面的曲率中心位于圆筒状壳体的内侧。
参见图1a、图16a、图18,为了增加离心风轮的吸力,离心风轮02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轮毂21及与轮毂连接的离心扇叶22,离心扇叶22为后倾离心扇叶。
参见图1a、图16a、图18,为了防止内部空气回流,降低风量损失,提高暖气出风量,减少噪音,离心风轮02具有一个下端面23,下端面23与支架组件04迂回配合,增加内部空气回流的阻力,以杜绝内部空气回流。
参见图1a、图16a、图18,下端面23为外凸面,下端面23的外边缘高于其内边缘;支架组件04具有内凹面43;内凹面43与外凸面相吻合形成迂回配合,内凹面43与外凸面之间形成迂回间隙06,该迂回间隙06在保证增加内部空气回流阻力、杜绝内部空气回流(内部空气回流参见图14、杜绝内部空气回流参见图15)的同时,避免离心风轮下端面23与支架组件04接触而确保离心风轮能够顺利转动,还可以避免因零部件的制造误差以及装配误差造成离心风轮下端面与支架组件接触干涉。迂回间隙的大小一般为2-8mm。
支架组件04具有一个环槽44,下端面23的内边缘伸入环槽44形成迂回配合。具体的,支架组件04包括上内支架45,环槽44设于上内支架45上(参见图1a、图18);或者,支架组件04包括上内支架45、与上内支架装配的面罩49,上内支架45与面罩49结合的部位共同形成环槽44(参见图16a)。
为了防止内部空气回流,降低风量损失,提高暖气出风量,减少噪音,支架组件04还具有一个凸起的环边410(参见图1b、图2),环边410围绕下端面23形成迂回配合,如图所示该凸起的环边410位于上内支架45上。
参见图1a、图16a、图18,为了实现均匀出风,离心风轮02与圆筒状壳体03同轴设置。
参见图1a、图16a、图18,为了实现更好的取暖效果,使出风方向远离进风口,防止进风口与出风口短路导致进风口流出的空气直接回流向出风口,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的外端口的出风口呈喇叭口状向外周倾斜,避免暖风对着人体吹风,提高了人的舒适感,让暖气分布均匀,加快浴室由冷变暖的速度,实现风暖浴霸以从四周包裹人体的方式给人取暖。
参见图1a、图16a、图18,为了避免防止进风口41与出风口短路,加快浴室的取暖速度,即为了避免从出风口吹出来的暖风直接被进风口吸入,支架组件04具有外侧约束边411、内侧约束边412,外侧约束边、内侧约束边之间形成第二环状出风通道的外端口,外侧约束边411的边缘高于内侧约束边412的边缘,减少了暖空气密度小上升特性带来的回流,阻挡了从出风口吹出来的暖风直接被进风口吸入。
参见图1a、图16a、图18,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的外端口与进风口41之间保持距离,从而增加从出风口吹出来的暖风流向进风口的路径,这样使从出风口出来的暖空气尽可能多地保持沿出风方向向浴室扩散,明显降低出风口与进风口的短路效果发生,加快了浴室的取暖速度。
04支架组件包括面罩49,进风口41设于面罩49上。
为了增大了气流流经环状电加热器的截面积,环状电加热器05与全段环状出风通道42的侧壁之间保持间隙415。因为该间隙415的存在,空气除了可以从环状电加热器的上表面进入环状电加热器而被加热外,也可以直接流经间隙415被环状电加热器的侧面加热,让空气所受风阻变小,增大了环状电加热器的加热面积,降低噪音,提高环状电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具体的,全段环状出风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内定位筋416、外定位筋417,内定位筋416对环状电加热器05的外周面定位保持间隙,外定位筋417对环状电加热器05的内周面定位保持间隙415。而且,支架组件04包括内环壁414、环绕内环壁414的外环壁413,内环壁414与外环壁413之间形成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
实现所述间隙416的一种具体结构是:外环壁413的内侧面上设内定位筋416(参见图2、图3)、内环壁414的外侧面上设外定位筋417(参见图2、图4)。此时,环状电加热器05与外环壁413之间、环状电加热器05与内环壁414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隙415。内定位筋416、外定位筋417的宽度2-5mm,即由此确定间隙415的大小为2-5mm,内定位筋416、外定位筋417的厚度约1-5mm。
参见图2、图17a图17b、图18,为了降低风阻、减少噪音、提高加热效率且解决支架组件因悬空难以安装的问题,支架组件04的一种结构是:包括可装配在一起的上内支架45、上外支架46、下内支架47、下外支架48,上外支架46环绕上内支架45,下外支架48环绕下内支架47,上外支架46、下外支架48构成外环壁413,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构成内环壁414。
鉴于上述结构的支架组件,为了便于装配环状电加热器,上内支架45上设上外翼板418(参见图4),上外翼板418压持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上端面内边缘;上外支架46上设上内翼板419(参见图3),上内翼板419压持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上端面外边缘;下内支架47上设下外翼板420(参见图6),下外翼板420压持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下端面内边缘;下外支架48上设下内翼板421(参见图5),下内翼板421压持环状电加热器的下端面外边缘。
上内支架45、上外支架46、下内支架47、下外支架48通过紧固件装配在一起并将环状电加热器约束在第二环状出风通道内。从而令上内支架、上外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环状电加热器形成一个整体,再将该整体装配(如通过紧固件)在壳体上。
具体将上内支架、上外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环状电加热器装配成整体可按如下过程进行:
如图8所示将环状电加热器05套在上内支架45上,令上外翼板418接触环状电加热器的上端面内边缘而支撑环状电加热器;
如图9a、图9b将下内支架与下外支架装配:将下外48架的定位槽422套在下内支架47上的第一螺丝柱423上,使下外支架上47的第一通孔424对准第一螺丝柱423,让下内支架47与下外支架48成为一整体;
如图10所示将图8所示装配一起的环状电加热器、上内支架与图9a所示装配一起的下内支架、下外支架组装:下内支架47上的第二通孔425对准上内支架45的第二螺丝柱426,下外翼板420压持环状电加热器的下端面内边缘;下内翼板421压持环状电加热器的下端面外边缘;用螺钉将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下外支架48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最后如图11a、图11b所示将上外支架与图10所示的整体组装:上外支架46上的第三通孔427对准下外支架48上的第一通孔424,将图10所示的整体与上外支架46通过螺钉连接让上内翼板419压持环状电加热器的上端面外边缘,从而让环状电加热器更固定;如此就组成了图2所示的结构。该安装方法解决了上内支架因悬空难以安装的问题。
上述图8-11b所示的装配过程及结构,并未唯一的实现方式,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借助紧固件如螺钉将上外支架、上内支架、下内支架、下外支架以其它方式连接紧固。如图17a、图17b则示出了类似的组装紧固方式。
实现所述间隙416的第二种具体结构如图18所示:圆筒状壳体03的内壁上设内定位筋416、内环壁414的外侧面上设外定位筋417。此时,环状电加热器05与圆筒状壳体03的内壁之间、环状电加热器05与内环壁414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隙。
鉴于实现所述间隙416的第二种具体结构,支架组件也可采用图18所示的另一种结构,该支架组件包括可装配在一起的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外支架429,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构成内环壁414,外支架429作为外环壁并环绕内环壁414。
鉴于图18所示结构的支架组件,为了便于装配环状电加热器,上内支架45上设上外翼板418,上外翼板418压持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上端面内边缘;圆筒状壳体03的内壁上设上内翼板419,上内翼板419压持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上端面外边缘;下内支架47上设下外翼板420,下外翼板420压持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下端面内边缘;外支架429上设下内翼板421,下内翼板421压持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下端面外边缘。而且,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外支架429通过紧固件装配在一起并将环状电加热器05约束在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连接的部位。
具体实施时,如图1a、图1b所示实施例一的下内支架上装配面罩49,进风口21设于面罩49上;或者,如图16a、图16b、图17a、图17b所示实施例二、图18所示实施例三的下内支架45上一体制有面罩49,进风口设于面罩上。
如图12、与13所示,环形PTC加热器05a/05b整体呈环状,其可以是完全封闭的环状、也可以在某个部位断开,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气流通道51a/51b,该气流通道51a/51b供流通气流以对流经的气流加热。
具体的,环形PTC加热器05a、05b包括散热体52a/52b,散热体52a/52b呈环状,气流通道51a/51b形成在散热体52a/52b上。
不同直径的散热体52a/52b套在一起,在相邻的散热体之间置有与散热体接触的PTC陶瓷片53,对PTC陶瓷片供应电能使PTC陶瓷片产生热量并传递给散热体。
散热体52a/52b包括环状电极54a/54b及沿环状电极分布的散热翅片55a/55b,气流通道形成在散热翅片的侧面,环状电极连接接线端子;环状电极用于对PTC陶瓷片供应电能,环状电极一般与PTC陶瓷片直接接触,但不排除间接对对PTC陶瓷片供应电能,譬如整个散热体均由导热导电材质(如铝或铝合金)制成。具体的,散热翅片为制在环状电极一侧的翼板;或者,散热翅片55b为与环状电极导热配置的波浪状金属片(参见图13);或者,散热体沿轴向开设气流通道柄形成隔离气流通道的筋板状散热翅片55a(参见图12)。
该环形PTC加热器,使出风风道更加顺畅,让整个第二环状出风通道都是加热通道,提高了加热效率,安装更加简便,节省成本。

Claims (14)

1.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圆筒状壳体(03)、支架组件(04)、环形PTC加热器(05),沿所述圆筒状壳体(03)的内环壁形成第一环状出风通道(32),所述圆筒状壳体(03)的一端装配所述的支架组件(04),所述的支架组件(04)上设有位于中间部位的进风口(41)及环绕在所述进风口外围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相连构成全段环状出风通道,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05)置于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05)与全段环状出风通道的侧壁之间保持间隙(4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全段环状出风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内定位筋(416)、外定位筋(417),所述的内定位筋(416)对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外周面定位保持所述的间隙,所述的外定位筋(417)对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内周面定位保持所述的间隙(4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组件(04)包括内环壁(414)、环绕所述内环壁(414)的外环壁(413),所述的内环壁(414)与外环壁(413)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环壁(413)的内侧面上设所述的内定位筋(416)、所述内环壁(414)的外侧面上设有所述的外定位筋(41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05)与所述的外环壁(413)之间、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05)与内环壁(414)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隙(4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组件(04)包括可装配在一起的上内支架(45)、上外支架(46)、下内支架(47)、下外支架(48),所述上外支架(46)环绕所述上内支架(45),所述下外支架(48)环绕所述下内支架(47),所述上外支架(46)、下外支架(48)构成所述的外环壁(413),所述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构成所述的内环壁(4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上内支架(45)上设上外翼板(418),所述上外翼板(418)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上端面内边缘;
所述上外支架(46)上设上内翼板(419),所述上内翼板(419)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上端面外边缘;
所述下内支架(47)上设下外翼板(420),所述下外翼板(420)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下端面内边缘;
所述下外支架(48)上设下内翼板(421),所述下内翼板(421)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下端面外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内支架(45)、上外支架(46)、下内支架(47)、下外支架(48)通过紧固件装配在一起并将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05)约束在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圆筒状壳体(03)的内壁上设所述的内定位筋(416)、所述内环壁(414)的外侧面上设有所述的外定位筋(417)。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05)与所述圆筒状壳体(03)的内壁之间、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05)与所述内环壁(414)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隙(41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组件(04)包括可装配在一起的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外支架(429),所述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构成所述的内环壁(414),所述的外支架(429)作为所述的外环壁并环绕所述内环壁(41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上内支架(45)上设上外翼板(418),所述上外翼板(418)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上端面内边缘;
所述圆筒状壳体(03)的内壁上设上内翼板(419),所述上内翼板(419)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上端面外边缘;
所述下内支架(47)上设下外翼板(420),所述下外翼板(420)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下端面内边缘;
所述外支架(429)上设下内翼板(421),所述下内翼板(421)压持所述环状电加热器(05)的下端面外边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内支架(45)、下内支架(47)、外支架(429)通过紧固件装配在一起并将所述的环状电加热器(05)约束在所述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42)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连接的部位。
CN201721372766.8U 2017-10-24 2017-10-24 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Active CN207365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72766.8U CN207365397U (zh) 2017-10-24 2017-10-24 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72766.8U CN207365397U (zh) 2017-10-24 2017-10-24 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5397U true CN207365397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419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72766.8U Active CN207365397U (zh) 2017-10-24 2017-10-24 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53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7879A (zh) * 2019-04-18 2019-06-21 杭州坦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模块及医用升温毯
CN112984600A (zh) * 2021-04-01 2021-06-18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暖风效果好的取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7879A (zh) * 2019-04-18 2019-06-21 杭州坦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模块及医用升温毯
CN112984600A (zh) * 2021-04-01 2021-06-18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暖风效果好的取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26611A (zh) 环形ptc加热器
CN207365397U (zh) 环形ptc加热器装配结构
CN207365178U (zh) 防止进风口与出风口短路的结构
CN207365346U (zh) 360°出风的取暖器
CN107726582A (zh) 360°出风的取暖器
CN207422660U (zh) 环形ptc加热器
CN207268236U (zh) 防止内部空气回流的离心风机
CN210623227U (zh) 一种风扇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108018690A (zh) 一种干衣机
CN205775489U (zh) 便携式烘干衣架
CN107654418A (zh) 防止内部空气回流的离心风机
CN210035867U (zh) 暖风机
CN206867188U (zh) 烘干装置及带有烘干装置的智能座便器
CN205821808U (zh) 烘干晾衣架
CN205775488U (zh) 便携式烘干衣架
CN110485132A (zh) 独立式烘干模块及晾衣组件
JP3218564U (ja) 伝熱板を有する電気ヒータ
KR101728755B1 (ko) 외기 가열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건조기
CN219036779U (zh) 一种具有环式出风结构的取暖器
CN208708850U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吹风
CN214831334U (zh) 一种烘干盒的吹风结构
CN216814315U (zh) 一种改进电暖器
CN209415559U (zh) 暖风机结构
CN219586414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5405192U (zh) 气流加热模块和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