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3469U -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3469U
CN207363469U CN201721001162.2U CN201721001162U CN207363469U CN 207363469 U CN207363469 U CN 207363469U CN 201721001162 U CN201721001162 U CN 201721001162U CN 207363469 U CN207363469 U CN 207363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oor
upper rail
driving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011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戈建鸣
何岳峰
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TK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TK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TK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TK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011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3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3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34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包括承载机构、驱动机构、上导轨、上滑轮组件、门板和压紧装置,驱动机构、上导轨安装在承载机构上,上滑轮组件安装在上导轨上,驱动机构驱动门板运动,压紧装置包括第二活塞缸和连杆,第二活塞缸铰接在车体上,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杆与连杆铰接,连杆铰接在车体上,承载机构与车体铰接,上导轨为两个并且沿承载机构的长度方向同向并彼此平行设置,两个上导轨上的上滑轮组件与同一个门板连接,门板在两个上导轨上滑轮组件的共同作用下做塞拉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的压紧装置的压紧消除了门板外表面和车体外表面间的间隙,下导轨和下滑轮组件配合作用使门板在开关门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了门板的前后摆动。

Description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列车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高速列车的入口自动门系统基本分为:外摆式塞拉门和内置侧拉门,其中外摆式塞拉门通常用于250km/h以上的列车,内置侧拉门用于250km/h以下的列车。
现有技术一的外摆式塞拉门利用电机驱动丝杠转动,然后丝杠带动门板按轨道的轨迹移动,从而实现门的塞拉开关;再利用主副锁机构锁死和拉紧门板,以实现密封和限位。该现有技术的缺陷为:①由于是外摆式的,则车体与站台必须留有足够的距离,这样限制了车体的总宽度和增加了乘客上下车时的跌落风险。②由于门板和驱动的连接是利用悬臂连接在门板的上前部,为保证此悬臂不干涉车体,则此机构就限制了门板的宽度,也就限制了列车的开口宽度。影响了车内零部件的尺寸和乘客的舒适性。③由于外摆式塞拉门是向车外开启的,当列车高速行驶和两车交汇时,由于受到较大的气压波动影响,门板可能会脱落。影响了列车的安全性,而且对主副锁机构的要求高。④密封性能较差,外摆式塞拉门是利用主副锁拉紧门板,使得门板上的胶条贴合车体。当列车高速会车或者通过隧道,由于受到负压的影响,可能使得胶条脱离车体,从而发生漏气。这样会造成噪音较大,影响了乘客的舒适性。⑤外摆式塞拉门系统整体结构复杂,而且利用电机控制的,因此对电气系统要求较高(涉及到嵌入式软件开发),成本较高、维护不方便。
现有技术二的内置式侧拉门是利用活塞缸驱动门板,使门板按导轨的轨迹运动,以实现开关门的动作;再利用压紧装置使得门板贴合车体内侧,从而实现密封。该现有技术的缺陷为:内置式侧拉门是在列车内部运动,门板压紧后,门板面位于车体内侧,这样门板面与车体外侧形成高度差。当列车高速运行时,会产生高的风阻,导致能耗增加、噪音增大、运行阻力增加,而且列车整体不美观,不便于机械化的车外侧清洗作业。
现有技术三的内置式塞拉门(CN102303618B),本技术方案是利用EDCU(电子式门控单元)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滑块在两个连杆上进行X、Y方向的移动(滑块连接门板),其中还需利用滑槽对滑块进行X、Y方向的限位,从而实现门板开关门,再利用压紧装置将门板压紧与车体上。该现有技术的缺陷为:①整体结构复杂,占用列车空间大,成本高。②部件安装调试要求高,后续维护保养困难。③整体动作由EDCU控制,对电气系统的要求高;而且在压紧时无法保证安全性。④本方案对加工使用要求较高,难以实现商业运用(目前无此门系统商用)。⑤门板为中间支撑运动,底部无导向部分,实际运行时门板会出现摆动,影响机构部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动过程平稳并且关门后门板外表面和车体外表面齐平的内藏式塞拉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包括承载机构、驱动机构、上导轨、上滑轮组件和门板,驱动机构、上导轨安装在承载机构上,上滑轮组件可滑动地安装在上导轨上,驱动机构驱动门板运动,上导轨分为上导轨直轨段和上导轨斜轨段,还包括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第二活塞缸和连杆,第二活塞缸铰接在车体上,第二活塞缸的第二活塞杆与连杆铰接,连杆铰接在车体上,承载机构与车体铰接,连杆在第二活塞缸的往复运动下绕连杆铰接轴旋转,实现压紧或松开门板,上导轨为两个并且沿承载机构的长度方向同向并彼此平行设置,两个上导轨上的上滑轮组件与同一个门板连接,门板在两个上导轨上滑轮组件的共同作用下做塞拉运动。
为了避免开关门时门板的前后摆动,进一步地,还包括下导轨和下滑轮组件,下滑轮组件可滑动地安装在下导轨上并且与门板的下部连接,下导轨的轨迹和上导轨的轨迹相同,下导轨分为下导轨直轨段和下导轨斜轨段,下导轨斜轨段的侧面设有豁口,下滑轮组件在压紧装置压紧门板时从下导轨斜轨段的豁口离开下导轨,并且当压紧装置松开门板时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下导轨斜轨段的豁口进入下导轨。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通过与门板连接的驱动板驱动门板,驱动板上设有驱动滑槽,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设在驱动滑槽内,驱动板在门板的带动下相对驱动机构做沿驱动滑槽的前后运动。
进一步地,上滑轮组件包括竖直滑轮、滑轮支架和两个水平滑轮,水平滑轮水平安装在滑轮支架上,竖直滑轮竖直安装在滑轮支架上并且位于两个水平滑轮之间,水平滑轮和竖直滑轮可沿上导轨滚动,并且分别对滑轮支架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限位,滑轮支架与固定安装在门板上的支撑板通过转动轴可水平转动连接,上滑轮组件在门板做塞拉运动时绕转动轴转动。
为防止门板受外部压力而后退,进一步地,上导轨斜轨段末端的侧面开设有缺口,上导轨斜轨段的缺口处固定安装有止退部件,止退部件在门板受到车体外部的压力时抵住上滑轮组件,限制其向上导轨直轨段后退。
进一步地,驱动板包括卡板和平行板,卡板上具有水平的驱动滑槽,两个上导轨上的上滑轮组件的下端均通过转动轴分别与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门板上的两个支撑板可水平转动连接,平行板的上端与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和换向电磁阀,第一活塞缸水平固定安装在承载机构上,换向电磁阀通过管路与第一活塞缸连通并且控制其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下滑轮组件包括下滑轮和下连接板,下连接板固定安装在门板的下部,下滑轮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下连接板上,下滑轮可沿下导轨滚动并且对门板的下部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限制门板前后摆动。
进一步地,上导轨的截面形状为“C”形。
进一步地,承载机构与固定安装在车体上部的机构吊具组件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上导轨和上滑轮组件共同作用,可保持在开关门过程中门板和车体外表面始终平行,设在上导轨上的止退部件可在门板受到外力时限制上滑轮组件的倒退,塞拉式运动使关门后门板外表面和车体外表面齐平,压紧装置的压紧消除了门板外表面和车体外表面间的间隙,下导轨和下滑轮组件配合作用使门板在开关门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了门板的前后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门状态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关门状态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门状态和关门状态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滑轮组件的左视方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滑轮组件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导轨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导轨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门板受外力作用之前上滑轮组件在上导轨位置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门板受外力作用之后上滑轮组件在上导轨位置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门板和压紧装置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紧装置松开门板时的左视方向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紧装置压紧门板时的左视方向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紧装置的左视方向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导轨和下滑轮组件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3中门板上方为车体外部,门板下方为车体内部;图12中门板左方为车体外部,门板右方为车体内部。
图中:
1承载机构;
2驱动机构,2-1第一活塞缸,2-1-1第一缸筒,2-1-2第一活塞杆;
3换向电磁阀;
4上导轨,4-1上导轨直轨段,4-2上导轨斜轨段;
5上滑轮组件,5-1水平滑轮,5-2竖直滑轮,5-3滑轮支架,5-3-1转动轴;
6驱动板,6-1卡板,6-1-1驱动滑槽,6-2平行板;
7止退部件,7-1固定板,7-2挡块;
8压紧装置,8-1第二活塞缸,8-1-1第二缸筒,8-1-2第二活塞杆,8-2连杆,8-2-1连杆铰接轴,8-3限位件;
9下导轨,9-1下导轨直轨段,9-2下导轨斜轨段;
10下滑轮组件,10-1下滑轮,10-2下连接板;
11机构吊具组件;
12门板,12-1门板连接件,12-2支撑板;
13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包括承载机构1、驱动机构2、上导轨4、上滑轮组件5、驱动板6、压紧装置8、下导轨9、下滑轮组件10和门板12,对于每个门板12配置有两个上导轨4、两个上滑轮组件5和一个驱动板6,两个上滑轮组件5分别安装在两个上导轨4上,两个上导轨4上的上滑轮组件5与同一个门板12连接,两个上滑轮组件5的滑轮支架5-3通过其下端的5-3-1转动轴分别与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门板12上的两个支撑板12-2连接,安装在驱动机构2上的驱动板6与门板12固定连接,门板12在驱动机构2和上滑轮组件5的共同作用下沿着上导轨4做塞拉运动。
如图1、图2、图12所示,承载机构1水平固定安装在车体13的上部,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活塞缸2-1和换向电磁阀3,第一活塞缸2-1包括第一缸筒2-1-1和第一活塞杆2-1-2,第一缸筒2-1-1用螺栓水平固定在承载机构1上并且与承载机构1平行设置,此时第一活塞杆2-1-2的轴向与承载机构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活塞杆2-1-2可滑动地设在第一缸筒2-1-1内,第一活塞杆2-1-2的末端和驱动板6连接。
如图1、图3所示,承载机构1的上端铰接在车体13上,并且在压紧装置8压紧门板12的过程中相对车体13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消除了门板12外表面和车体13外表面间的间隙。具体地,承载机构1铰接连接在机构吊具组件11的下端,机构吊具组件11的上端固定于车体13,机构吊具组件11用于支撑整个机构的重量,并且能够保证在压紧装置8挤压门板12时整个机构绕承载机构1的铰接轴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门板12外表面与车体13外表面齐平。
如图2所示,换向电磁阀3用于控制驱动机构2的往复运动切换和压紧装置8的压紧松弛切换,换向电磁阀3固定安装在车体13上,并且换向电磁阀3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活塞缸2-1和第二活塞缸8-1连通。
为保持门板12在关闭后能保证门板12外表面与车体13外表面基本齐平,必须使门板12的运动轨迹为塞拉式,本方案设计了两个上导轨4作为门板12的运动轨迹控制部件。
如图1、图7、图8所示,两个上导轨4使用螺栓沿承载机构1的长度方向水平固定,上导轨4形成有滑槽,上导轨4的截面为“C”形,上导轨4分为上导轨直轨段4-1和上导轨斜轨段4-2两个部分,上导轨直轨段4-1和上导轨斜轨段4-2之间的夹角为120°。
如图4、图5、图6所示,上滑轮组件5的运动稳定性关系到开关门过程的稳定性,本方案设计了三轮交错限位方式进行控制。
上滑轮组件5安装在上导轨4上,并且能够沿着上导轨4的滑槽进行运动,上滑轮组件5包括水平滑轮5-1、竖直滑轮5-2和滑轮支架5-3。水平滑轮5-1为两个且水平可转动地安装在滑轮支架5-3的上端(即水平滑轮5-1的轴线竖直),两个水平滑轮5-1平行设置,水平滑轮5-1设在上导轨4的滑槽内并且与滑槽的前后两侧滚动接触,保证了垂直于上导轨4的水平方向的限位。竖直滑轮5-2位于两个水平滑轮5-1之间,并且竖直可转动地安装在滑轮支架5-3的上端(即竖直滑轮5-2的轴线水平),竖直滑轮5-2设在上导轨4的滑槽内并且滑槽的上下两侧滚动接触,保证了竖直方向的限位。水平滑轮5-1和竖直滑轮5-2配合作用保证上滑轮组件5平稳地在上导轨4中移动而不发生倾斜的情况,即保证了开关门时门板12的稳定性。滑轮支架5-3从“C”形上导轨4的滑槽的开口外伸出,并且其下端设有转动轴5-3-1,滑轮支架5-3通过转动轴5-3-1与固定在门板12上的支撑板12-2水平转动连接,当上滑轮组件5由上导轨直轨段4-1运动到上导轨斜轨段4-2时,因上导轨直轨段4-1和上导轨斜轨段4-2之间的夹角为120°,故上滑轮组件5相对门板12转动的角度为60°。不排除有其他方案中的上滑轮组件5是滑块结构,此时其下端与支撑板12-2固定连接,滑块结构在上导轨直轨段4-1移动到上导轨斜轨段4-2时其自身旋转60°。
如图4所示,驱动板6的上端设有水平的驱动滑槽6-1-1,第一活塞杆2-1-2的末端设在驱动滑槽6-1-1内,第一活塞杆2-1-2做伸缩运动时带动驱动板6运动,驱动板6的下端与固定安装在门板12上的支撑板12-2固定连接。
具体地,驱动板6包括卡板6-1和平行板6-2,卡板6-1上驱动滑槽6-1-1,第一活塞杆2-1-2设在驱动滑槽6-1-1内并且可带动卡板6-1做伸缩运动,卡板6-1在门板12的带动下可相对第一活塞缸2-1做前后运动,即由车体13内部向外部的向前运动或由车体13外部向内部的向后运动,平行板6-2的上端焊接于卡板6-1的一端,平行板6-2的下端用螺栓固定于支撑板12-2的一端,支撑板12-2的另一端用螺栓固定于门板连接件12-1,门板连接件12-1和门板12固定,滑轮支架5-3的下端设有转动轴5-3-1,转动轴5-3-1穿过滚动轴承可转动地设在支撑板12-2中部的通孔内,使滑轮支架5-3和支撑板12-2可相对水平转动。
卡板6-1上的驱动滑槽6-1-1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4所示,卡板6-1的左右两侧面具有贯穿的水平驱动滑槽6-1-1,第一活塞杆2-1-2的末端设在卡板6-1的驱动滑槽6-1-1内,第一活塞杆2-1-2上固定安装有两组螺母和垫片,卡板6-1位于两组螺母和垫片之间,两组螺母和垫片对卡板6-1进行沿第一活塞杆2-1-2的轴向的限位,当第一活塞杆2-1-2做伸缩运动时,卡板6-1在两组螺母和垫片的作用下同步运动;第二种情况下,卡板6-1的上下两表面具有贯穿的水平驱动滑槽6-1-1,第一活塞杆2-1-2的末端设在卡板6-1的驱动滑槽6-1-1内,此时无需前述的两组螺母和垫片。
门板12在关到位后、未进行压紧前,即上滑轮组件5运动到上导轨斜轨段4-2的末端,考虑到可能受到外力风、人等作用时,会发生上滑轮组件5倒退的风险,本方案设计有防止门板12误开的止退部件7。
如图9、图10所示,止退部件7安装在上导轨4上,并且在门板12受到外力的作用时阻止上滑轮组件5倒退。具体地,上导轨斜轨段4-2面向车体内部的侧面设有缺口,止退部件7包括固定板7-1和挡块7-2,固定板7-1用螺栓固定安装在上导轨直轨段4-1的侧面,挡块7-2设在上导轨斜轨段4-2的缺口处并且和固定板7-1固定连接,当门板12受到车体13外部的压力时,上滑轮组件5的水平滑轮5-1逐渐靠近并抵接在挡块7-2上,挡块7-2抵住水平滑轮5-1使其无法向上导轨直轨段4-1移动,这样就解决了误开门的情况。同样地,止退部件7也可以安装在下导轨9上。
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压紧装置8在门板12关到位后,利用第二活塞缸8-1推动连杆8-2往车外进行压门动作并进行限位以达到安全和气密的要求。
压紧装置8为四个并且左右、上下对称地安装在车体13的安装板上,压紧装置8包括第二活塞缸8-1和连杆8-2,所述第二活塞缸8-1包括第二缸筒8-1-1和第二活塞杆8-1-2,第二活塞杆8-1-2设在第二缸筒8-1-1的一端并且可做往复运动,第二缸筒8-1-1的另一端铰接在车体13上,连杆8-2的中部通过连杆铰接轴8-2-1铰接在车体13上,连杆8-2的一端与第二活塞杆8-1-2铰接,连杆8-2的另一端在第二活塞杆8-1-2伸出时逐渐靠近并挤压门板12的内表面。进一步地,车体13上还固定安装有限位件8-3,限位件8-3在第二活塞杆8-1-2缩回一段距离时抵住连杆8-2,避免连杆8-2旋转过度。不排除有其他方案中第二活塞8-1-2的末端铰接在连杆8-2的中部,此时连杆8-2的一端部通过连杆铰接轴8-2-1铰接在车体13上,其另一端实现对门板12内表面的压紧或松开。
如图3、图15所示,下导轨9固定安装在车体13的下部,下导轨9的轨迹和上导轨4的轨迹相同,下导轨9分为下导轨直轨段9-1和下导轨斜轨段9-2,下滑轮组件10包括下滑轮10-1和下连接板10-2,下连接板10-2固定安装在门板12的下部,下滑轮10-1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下连接板10-2上,并且可沿下导轨9滑动,下滑轮组件10对门板12的下部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限制门板12下部的前后摆动。
下导轨斜轨段9-2的侧面设有豁口,下滑轮组件10在压紧装置8压紧门板12时从下导轨斜轨段9-2的豁口离开下导轨9,此时门板12绕承载机构1的铰接轴旋转从而使门板12外表面与车体13外表面齐平,当压紧装置8松开时,门板12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承载机构1的铰接轴反向旋转,下滑轮10-1从下导轨斜轨段9-2的豁口进入下导轨9并在门板12的带动下沿下导轨9运动。通过上导轨4和下导轨9的控制,实现和保证了门板12在开关门时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中,下滑轮组件10包括下滑轮10-1和下连接板10-2,下滑轮10-1水平设在下导轨9滑槽内并且可沿下导轨9滑动,下滑轮10-1与下导轨9的滑槽的前后两侧滚动接触,下滑轮10-1可转动安装在下连接板10-2的一端,下连接板10-2的另一端与门板12固定连接。
车门的开关过程如下:
(1)关门动作过程:
高压空气(油)通过换向电磁阀3和管路进入到第一活塞缸2-1中,然后第一活塞杆2-1-2推动两块门板连接件12-1(门板12上左右各配置一块,以保证门板12的运动稳定性)移动,而两块门板连接件12-1通过支撑板12-2与两个上滑轮组件5相连接,并且上滑轮组件5分别安装于两个上导轨4上。
为保证门板12在关闭后门板12外表面能保证与车体13外表面基本齐平,须使门板12的运动轨迹为塞拉式。当上滑轮组件5在上导轨4运动时,门板12通过两个上滑轮组件5沿上导轨4的轨迹运动,也就实现了塞拉的运动。
具体地,当第一活塞杆2-1-2伸出时,通过驱动板6带动门板12运动,支撑板12-2带动上滑轮组件5沿着上导轨4的滑槽移动,在上滑轮组件5由上导轨直轨段4-1移动到上导轨斜轨段4-2时,上滑轮组件5相对支撑板12-2旋转60°,上导轨斜轨段4-2的滑槽对上滑轮组件5有向车体13外部的作用力,又因卡板6-1上设有安装第一活塞杆2-1-2的驱动滑槽6-1-1,故门板12可与卡板6-1同时相对第一活塞杆2-1-2向车体13外部移动。卡板6-1、平行板6-2、支撑板12-2和门板连接件12-1之间均固定连接,门板12和门板连接件12-1固定连接且与车体13外表面平行设置,所以门板12相对卡板6-1静止,又因卡板6-1和第一活塞杆2-1-2两者始终沿第一活塞杆2-1-2的轴向同步运动,故门板12在驱动机构2和上滑轮组件5的共同作用下与车体13外表面始终平行。
当上滑轮组件5沿上导轨4运动到终了位置时,也就是塞拉运动结束时,门板12外表面与车体13外表面基本齐平,但此时仍有一段间隙,本方案采用了四个压紧装置8压紧门板12。
压紧装置8利用螺钉固定在车体13的安装板上,这四个压紧装置8成左右、上下对称,保证门板12的内侧面能有效地与压紧装置8接触。当高压气(油)进入第二活塞缸8-1后,第二活塞杆8-1-2伸出并带动连杆8-2绕连杆铰接轴8-2-1转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压紧运动。通过压紧过程,能使门板12外表面与车体13外表面齐平,关门动作完成。
(2)开门动作过程:
此过程通过换向电磁阀3对气(油)路进行换向,使得第一活塞杆2-1-2和第二活塞杆8-1-2往开门方向运动,其他动作参照关门动作过程,这样就可以实现开门动作。
整个门板12的运动都是在车体13内部进行的,保证门板12不会因为外部载荷而脱离车体13的情况,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
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包括承载机构(1)、驱动机构(2)、上导轨(4)、上滑轮组件(5)和门板(12),所述驱动机构(2)、上导轨(4)安装在承载机构(1)上,所述上滑轮组件(5)可滑动地安装在上导轨(4)上,所述驱动机构(2)驱动门板(12)运动,所述上导轨(4)分为上导轨直轨段(4-1)和上导轨斜轨段(4-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紧装置(8),所述压紧装置(8)包括第二活塞缸(8-1)和连杆(8-2),所述第二活塞缸(8-1)铰接在车体(13)上,第二活塞缸(8-1)的第二活塞杆(8-1-2)与连杆(8-2)铰接,所述连杆(8-2)铰接在车体(13)上,所述承载机构(1)与车体(13)铰接,连杆(8-2)在第二活塞缸(8-1)的往复运动下绕连杆铰接轴(8-2-1)旋转,实现压紧或松开门板(12);
所述上导轨(4)为两个并且沿承载机构(1)的长度方向同向并彼此平行设置,两个上导轨(4)上的上滑轮组件(5)与同一个门板(12)连接,所述门板(12)在两个上导轨(4)上滑轮组件(5)的共同作用下做塞拉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导轨(9)和下滑轮组件(10),所述下滑轮组件(10)可滑动地安装在下导轨(9)上并且与门板(12)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导轨(9)的轨迹和上导轨(4)的轨迹相同,下导轨(9)分为下导轨直轨段(9-1)和下导轨斜轨段(9-2),所述下导轨斜轨段(9-2)的侧面设有豁口,所述下滑轮组件(10)在压紧装置(8)压紧门板(12)时从下导轨斜轨段(9-2)的豁口离开下导轨(9),并且当压紧装置(8)松开门板(12)时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下导轨斜轨段(9-2)的豁口进入下导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与门板(12)连接的驱动板(6)驱动门板(12),所述驱动板(6) 上设有驱动滑槽(6-1-1),所述驱动机构(2)的驱动端设在驱动滑槽(6-1-1)内,所述驱动板(6)在门板(12)的带动下相对驱动机构(2)做沿驱动滑槽(6-1-1)的前后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轮组件(5)包括竖直滑轮(5-2)、滑轮支架(5-3)和两个水平滑轮(5-1),所述水平滑轮(5-1)水平安装在滑轮支架(5-3)上,所述竖直滑轮(5-2)竖直安装在滑轮支架(5-3)上并且位于两个水平滑轮(5-1)之间,所述水平滑轮(5-1)和竖直滑轮(5-2)可沿上导轨(4)滚动,并且分别对滑轮支架(5-3)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滑轮支架(5-3)与固定安装在门板(12)上的支撑板(12-2)通过转动轴(5-3-1)可水平转动连接,所述上滑轮组件(5)在门板(12)做塞拉运动时绕转动轴(5-3-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斜轨段(4-2)末端的侧面开设有缺口,所述上导轨斜轨段(4-2)的缺口处固定安装有止退部件(7),所述止退部件(7)在门板(12)受到车体(13)外部的压力时抵住上滑轮组件(5),限制其向上导轨直轨段(4-1)后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6)包括卡板(6-1)和平行板(6-2),所述卡板(6-1)上具有水平的驱动滑槽(6-1-1),所述两个上导轨(4)上的上滑轮组件(5)的下端均通过转动轴(5-3-1)分别与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门板(12)上的两个支撑板(12-2)可水平转动连接,所述平行板(6-2)的上端与卡板(6-1)固定连接,下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板(12-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活塞缸(2-1)和换向电磁阀(3),所述第一活塞缸(2-1)水平固定安装在承载机构(1)上,所述换向电磁阀(3)通过管路与第一活塞缸(2-1)连通并且控制其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轮组件(10)包括下滑轮(10-1)和下连接板(10-2),所述下连接板(10-2)固定安装在门板(12)的下部,所述下滑轮(10-1)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下连接板(10-2)上,下滑轮(10-1)可沿下导轨(9)滚动并且对门板(12)的下部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限制门板(12)前后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4)的截面形状为“C”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式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与固定安装在车体(13)上部的机构吊具组件(11)铰接。
CN201721001162.2U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63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1162.2U CN207363469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1162.2U CN207363469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3469U true CN207363469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422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01162.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63469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34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857A (zh) * 2017-08-11 2017-11-24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藏式塞拉门
CN113503102A (zh) * 2021-09-09 2021-10-15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开度塞拉门承载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857A (zh) * 2017-08-11 2017-11-24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藏式塞拉门
CN107386857B (zh) * 2017-08-11 2023-01-31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藏式塞拉门
CN113503102A (zh) * 2021-09-09 2021-10-15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开度塞拉门承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6857A (zh) 内藏式塞拉门
EP2604488B1 (en) Built-in plug-pull door device for track vehicle
CN101666242B (zh) 地铁区间液压立转式防淹防护密闭隔断门
CN207363469U (zh) 一种内藏式塞拉门
CN115284953A (zh) 用于换电站的开合机构、换电站和换电方法
CN201599060U (zh) 地铁区间液压立转式防淹防护密闭隔断门
CN103510803B (zh) 防护门装置与密封条锯切机
CN107386846B (zh) 塞拉门运动控制机构
CN207363460U (zh) 一种塞拉门运动控制机构
CN103573125A (zh) 矩形设备闸门
CN202106980U (zh) 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
CN201013167Y (zh) 电动伸缩屏蔽站台门
CN203769556U (zh) 高速动车组注水口和排污口检查门
CN211647713U (zh) 一种区间隔断门
CN213230261U (zh) 一种穿梭车阻挡组件
CN206344807U (zh) 用于地铁站台的嵌套踏板装置
CN215718068U (zh) 一种单开塞拉门系统
CN201943529U (zh) 地铁站台半高安全门
CN212454053U (zh) 轨道车辆装载门
CN210554815U (zh) 一种对开门设备及轿厢
CN112031611A (zh) 一种可转弯可旋转的大型滑轨式连续垂直封堵板
CN111779399B (zh) 一种轨道车辆装载门
CN111497874B (zh) 一种站台门被动式防踏空板
WO2015074359A1 (zh) 一种箕斗外动力曲轨式闸门开闭装置及方法
CN108005538A (zh) 一种重型建筑塞拉自动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1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1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