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2958U - 排水阀 - Google Patents

排水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2958U
CN207362958U CN201720905584.6U CN201720905584U CN207362958U CN 207362958 U CN207362958 U CN 207362958U CN 201720905584 U CN201720905584 U CN 201720905584U CN 207362958 U CN207362958 U CN 207362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hole
valve body
component
button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55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葆佳
陈东生
林登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ECO FLUSH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W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W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W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055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2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2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2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阀,包括按钮组件、阀本体、联动机构、罩子、排水机构和底座;阀本体内设有储水腔;排水机构配合在阀本体和底座内;罩子可浮动地配合在阀本体的储水腔和底座内,并处在下落时能够关闭阀本体或底座的通水口的位置处;在阀本体中还设有一通入储水腔的第一通气孔,联动机构可浮动地安装在阀本体内,并通过浮起或落下来实现对第一通气孔的关闭或打开,当第一通气孔封闭时,储水腔变成负压腔吸住浮起的罩子,当第一通气孔打开时,储水腔变成配重腔下推罩子,使罩子快速掉落。本实用新型既能够降低零件制造精度和安装配合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排水稳定性;又可以减小按钮按压行程,降低按压力,提升客户操作体验感。

Description

排水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箱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座便器的水箱内通常装有排水阀,排水阀有电控式和机械式。现有技术的机械桶式排水阀比如中国专利CN2711268Y所披露的,其主要特点,一是通过半排组件、全排组件挂住排水机构来控制排水机构排水,这种结构受挂量、摩擦力、装配间隙等影响,导致排后水位稳定性很难控制,且对零件的尺寸要求,制造加工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高;二是靠排水机构浮力与重力的平衡控制排水,这种纯靠浮力与重力控制排水,排水机构掉落时间差异大,排后水位稳定性很差;三是按钮按压行程长,按压力大,操作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排水阀,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能够降低零件制造精度和安装配合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排水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按钮按压行程,降低按压力,提升客户操作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水阀,包括按钮组件、阀本体、联动机构、罩子、排水机构和底座;底座设有排水口;阀本体装在底座上,在阀本体或底座上设有用来连通水箱与排水口的通水口;阀本体内设有储水腔;排水机构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阀本体和底座内,其底部设有与排水口相配合的止水部件;罩子可浮动地配合在阀本体的储水腔和底座内,并处在下落时能够关闭阀本体或底座的通水口的位置处;所述按钮组件安装在阀本体的顶部并与排水机构相联动;在阀本体中还设有一通入储水腔的第一通气孔,所述联动机构可浮动地安装在阀本体内,并通过浮起或落下来实现对第一通气孔的关闭或打开,当第一通气孔封闭时,储水腔形成密闭空间变成负压腔能够吸住浮起的罩子,当第一通气孔打开时,储水腔负压失去变成配重腔而下推罩子,从而使罩子快速掉落。
所述储水腔的开口朝下,储水腔的底部与通水口至排水口之间的水流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阀本体中,对应于储水腔的位置还设有第二通气孔,且第二通气孔的位置低于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并利用水箱水位的高低来实现第二通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水箱水位高于第二通气孔时,第二通气孔关闭,当水箱水位低于第二通气孔时,第二通气孔打开,从而实现两档排水。
所述按钮组件包括全排按钮、半排按钮和摆臂组件,所述摆臂组件的中部枢接在阀本体内,所述摆臂组件的一端与全排按钮、半排按钮相配合,所述摆臂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机构相配合,以在全排按钮或半排按钮按压时,能够将排水机构提起。
所述排水机构为筒形,并具有内空腔,该内空腔在水流通过排水机构底部时构成第一浮力腔。
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按钮支架和滑块,所述全排按钮和半排按钮分别通过弹簧装在按钮支架中以实现在按压后能够复位,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装在按钮支架内并配合在全排按钮和半排按钮的下部,以在全排按钮或半排按钮向下按压时,能够沿预置方向移动。
所述滑块的一端与联动机构相配合,当滑块的一端抵向所述联动机构时,滑块限制了所述联动机构落下,从而保持了第一通气孔的关闭,当滑块的一端脱离所述联动机构时,滑块解除了对所述联动机构动作的限制。
所述全排按钮的下部设有朝向所述联动机构的斜面,全排按钮的斜面与滑块相配合,使全排按钮按下时,能将所述滑块推向所述联动机构;所述半排按钮的下部设有背向所述联动机构的斜面,半排按钮的斜面与滑块相配合,使半排按钮按下时,能将所述滑块推离所述联动机构。
所述第一通气孔设在储水腔的顶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单向密封组件和半排组件,所述单向密封组件配合在第一通气孔处,所述半排组件可浮动地安装在阀本体内,当半排组件上浮时,半排组件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下移以封闭第一通气孔,当半排组件下落时,半排组件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上移以打开第一通气孔。
所述半排组件包括摆动件和浮块,所述摆动件的中部枢接在阀本体内,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单向密封组件相联动,摆动件的另一端与浮动块相连接;当浮动块上浮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下移以封闭第一通气孔,当浮动块下落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上移以打开第一通气孔。
所述单向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杆和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卡装在密封杆的中部,密封杆的顶部设有卡接部,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密封杆的顶部卡接相配合。
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与浮动块相连接处还装有一调节杆,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与调节杆相固定,所述浮动块可选择高度地卡接在调节杆上,所述调节杆上对应设有可选择高度的卡道,以实现调节半排水位的高低。
所述第二通气孔为多个,且多个第二通气孔沿着高度方向设置;在设置多个第二通气孔位置的阀本体处还装有全排调节片,全排调节片可上下移动地卡接在阀本体上,通过遮盖对应第二通气孔的方式来调节起作用的第二通气孔的高度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全排水位的高低。
所述阀本体为环形,所述排水机构可移动配合在阀本体的内环壁中,所述储水腔设在阀本体的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所述罩子设为环形,由罩子的顶壁、内环壁和外环壁围成一开口朝下的第二浮力腔,以在水流进入时能够向上浮起。
所述罩子的内环壁的高度方向尺寸小于罩子的外环壁的高度方向尺寸,使罩子的底部内侧形成缺口;所述罩子的缺口对应于排水机构的止水部件,以形成让位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阀本体设有储水腔,用一罩子可浮动地配合在阀本体的储水腔和底座内,并处在下落时能够关闭阀本体或底座的通水口的位置处,在阀本体中设有通入储水腔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利用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高度差以及通气孔封闭时,储水腔形成密闭空间变成负压腔能够吸住浮起的罩子,使底座的通水口保持打开,当通气孔打开时,储水腔负压失去变成配重腔而下推罩子,使罩子快速掉落,而关闭阀本体或底座的通水口,从而截断水箱的水流进入底座,使排水机构失去浮力快速掉落而关闭排水口,从而实现两挡排水。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消了半排组件、全排组件与止水机构直接连接,取消了挂量、摩擦力、装配间隙等影响因素,并且采用新排水控制方式,能够降低零件制造精度和安装配合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排水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排水机构设为筒形,筒形具有内空腔,该内空腔在水流通过排水机构底部时构成第一浮力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因排水机构带有浮力腔,使之在提升一定行程后借助浮力自动上升排水,从而降低按钮下压行程和按压力,实现轻触短行程,能够减小按钮按压行程,降低按压力,提升客户操作体验感。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水阀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水箱未进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水箱进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按压半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半排浮块掉落、第一通气孔打开瞬间、罩子快速掉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按压全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水位下降到位、第二通气孔打开瞬间、罩子快速掉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组件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组件(按压半排)的局部构造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组件的半排按钮的构造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组件(按压全排)的局部构造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组件的全排按钮的构造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组件的半排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组件的单向密封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机构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罩子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水阀,包括按钮组件1、阀本体2、联动机构3、罩子4、排水机构5和底座6;底座6设有与底座6的内腔63相连通的排水口61,底座6的侧部设有与底座6的内腔63相连通的通水口62;阀本体2装在底座6上,阀本体2内设有开口朝下的储水腔21,储水腔21的底部与底座内腔63相连通,即,储水腔21的底部与通水口至排水口之间的水流通道相连通;排水机构5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阀本体2和底座6内,排水机构5的底部设有与排水口61相配合的止水部件51;罩子4可浮动地配合在阀本体的储水腔21和底座6内,并处在下落时能够关闭所述底座的通水口62的位置处;所述按钮组件1安装在阀本体2的顶部并与排水机构5相联动;在阀本体2中还设有一通入储水腔21的第一通气孔22,所述联动机构3可浮动地安装在阀本体2内,并通过浮起或落下来实现对第一通气孔22的关闭或打开,当第一通气孔22封闭时,储水腔21形成密闭空间变成负压腔能够吸住浮起的罩子4,当第一通气孔22打开时,储水腔21负压失去变成配重腔而下推罩子4,从而使罩子4快速掉落。
进一步的,在阀本体2中,对应于储水腔的位置还设有第二通气孔23,且第二通气孔23的位置低于第一通气孔21的位置,并利用水箱水位的高低来实现第二通气孔23的打开和关闭,当水箱水位高于第二通气孔23时,第二通气孔23关闭,当水箱水位低于第二通气孔23时,第二通气孔23打开,从而实现两档排水。
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按钮组件1包括全排按钮11、半排按钮12和摆臂组件13,所述摆臂组件13的中部枢接在阀本体2内,所述摆臂组件13的一端与全排按钮11、半排按钮12相配合,所述摆臂组件13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机构5相配合,以在全排按钮11或半排按钮12按压时,能够将排水机构5提起。
参见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排水机构5为筒形,其顶部设有用来与所述摆臂组件13的另一端相连接的提拉部52,并具有内空腔54,该内空腔54在水流通过排水机构底部时构成第一浮力腔。
参见图9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按钮组件1还包括按钮支架14和滑块15,所述全排按钮11和半排按钮12分别通过弹簧16装在按钮支架14中以实现在按压后能够复位,所述滑块15可滑动地装在按钮支架14内并配合在全排按钮11和半排按钮12的下部,以在全排按钮11或半排按钮12向下按压时,能够沿预置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滑块15的一端与联动机构3相配合,当滑块15的一端抵向所述联动机构3时,滑块15限制了所述联动机构3落下,从而保持了第一通气孔22的关闭,当滑块15的一端脱离所述联动机构3时,滑块15解除了对所述联动机构3动作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全排按钮11的下部设有朝向所述联动机构的斜面111,全排按钮11的斜面111与滑块15相配合,使全排按钮11按下时,能将所述滑块15推向所述联动机构3;所述半排按钮12的下部设有背向所述联动机构的斜面121,半排按钮12的斜面121与滑块15相配合,使半排按钮12按下时,将所述滑块15推离所述联动机构3。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22设在储水腔21的顶部,所述联动机构3包括单向密封组件31和半排组件32,所述单向密封组件31配合在第一通气孔22处,所述半排组件32可浮动地安装在阀本体2内,当半排组件32上浮时,半排组件32带动单向密封组件31下移以封闭第一通气孔22,当半排组件32下落时,半排组件32带动单向密封组件31上移以打开第一通气孔22。
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半排组件32包括摆动件321和浮块322,所述摆动件321的中部枢接在阀本体2内,摆动件321的一端与所述单向密封组件31相联动,摆动件321的另一端与浮动块322相连接;当浮动块322上浮时,所述摆动件321的一端带动单向密封组件31下移以封闭第一通气孔22,当浮动块322下落时,所述摆动件321的一端带动单向密封组件31上移以打开第一通气孔22。
参见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单向密封组件31包括密封杆311和密封垫312,所述密封垫312卡装在密封杆311的中部,密封杆311的顶部设有卡接部,所述摆动件321的一端与密封杆311的顶部卡接相配合。
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摆动件321的另一端与浮动块322相连接处还装有一调节杆323,所述摆动件321的另一端与调节杆323相固定,所述浮动块322可选择高度地卡接在调节杆323上,所述调节杆323上对应设有可选择高度的卡道,以实现调节半排水位的高低。在调节杆323的上部设有卡槽3231,滑块15的一端则设有卡口151,当滑块15的一端抵向所述联动机构3时,滑块15的卡口151卡在调节杆323的卡槽3231处,使调节杆323无法上下移动,从而限制了所述联动机构3落下,从而保持了第一通气孔22的关闭,当滑块15的一端脱离所述联动机构3时,块15的卡口151离开调节杆323的卡槽3231,使调节杆323可以上下移动,滑块15解除了对所述联动机构3动作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孔23为多个,且多个第二通气孔23沿着阀本体2的高度方向设置;在设置多个第二通气孔位置的阀本体2处还装有全排调节片24,全排调节片24可上下移动地卡接在阀本体2上,通过遮盖对应第二通气孔23的方式来调节起作用的第二通气孔的高度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全排水位的高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本体2为环形,所述排水机构5可移动配合在阀本体2的内环壁中,所述储水腔21设在阀本体2的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所述罩子4设为环形,由罩子的顶壁42、内环壁43和外环壁44围成一开口朝下的第二浮力腔41,以在水流进入时能够向上浮起。罩子4的内环壁43的高度方向尺寸小于罩子的外环壁44的高度方向尺寸,使罩子的底部内侧形成缺口45;所述罩子的缺口45对应于排水机构的止水部件51,以形成让位空间。
水箱未进水时,排水机构5、罩子4、半排组件32均处于落下状态,如图3所示,排水机构5的止水部件51配合在底座6的排水口61处,罩子4则配合在底座的通水口62处,第一通气孔22和第二通气孔23均处于打开状态;水箱进水后,如图4所示,罩子4受第二浮力腔41的作用上浮,罩子4离开与通水口62的配合,半排组件32受浮动块322的作用也上浮,半排组件32的上浮带动了单向密封组件31下移而封闭第一通气孔22,第二通气孔23受水位的作用也处于封闭状态。如图5、图6所示,当按压半排按钮12时,半排按钮12按压摆臂组件13的一端,使摆臂组件13的另一端将排水机构5提起,水箱中的水就通过底座6的排水口61开始排水,开始排水后,排水机构5受第一浮力腔54的作用保持上浮状态,水箱的水继续排出,水箱水位下降;半排按钮12通过底部的斜面121与滑块15相配合,将滑块15推离半排组件32,滑块15的卡口151没有卡在调节杆323的上部的卡槽3231中,调节杆323可上下移动;在开始排水时,由于第一通气孔22被密封,储水腔21形成密闭空间变成负压腔能够吸住浮起的罩子4,维持水箱的水继续从排水口11排出,当水箱水位的浮力不足以支撑半排组件32的调节杆323和浮动块322的重力时,半排组件32的调节杆323和浮动块322下落,调节杆323的下落使摆动件321的一端带动单向密封组件31上移,第一通气孔22被打开,在第一通气孔22打开的瞬间,储水腔21负压失去变成配重腔而下推罩子4,从而使罩子4快速掉落,罩子掉落后关闭了底座的通水口62,从而截断水箱的水流进入底座6,使排水机构5失去浮力快速掉落而关闭排水口16,实现半排排水。如图7、图8所示,当按压全排按钮11时,全排按钮11按压摆臂组件13的一端,使摆臂组件13的另一端将排水机构5提起,水箱中的水就通过底座6的排水口61开始排水,开始排水后,排水机构5受第一浮力腔54的作用保持上浮状态,水箱的水继续排出,水箱水位下降;全排按钮11通过底部的斜面111与滑块15相配合,将滑块15推向半排组件32,滑块15的卡口151卡住调节杆323的上部的卡槽3231,调节杆323不能上下移动;在开始排水时,由于第一通气孔22被密封,储水腔21形成密闭空间变成负压腔能够吸住浮起的罩子4,维持水箱的水继续从排水口11排出,由于调节杆323被滑块15的卡口151卡住,即使当水箱水位的浮力不足以支撑半排组件32的调节杆323和浮动块322的重力时,半排组件32的调节杆323和浮动块322也不能下落,因而单向密封组件31继续将第一通气孔22封闭,当水位继续下降,降至第二通气孔23露出时,第二通气孔23被打开,在第二通气孔23打开的瞬间,储水腔21负压失去变成配重腔而下推罩子4,从而使罩子4快速掉落,罩子掉落后关闭了底座的通水口62,从而截断水箱的水流进入底座6,使排水机构5失去浮力快速掉落而关闭排水口16,实现全排排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水阀,采用了在阀本体2设有储水腔21,用一罩子4可浮动地配合在阀本体的储水腔21和底座6内,并处在下落时能够关闭所述底座通水口62的位置处,在阀本体2中设有通入储水腔的第一通气孔22和第二通气孔23,利用第一通气孔22和第二通气孔23的高度差以及通气孔封闭时,储水腔21形成密闭空间变成负压腔能够吸住浮起的罩子4,使底座的通水口62保持打开,当通气孔打开时,储水腔21负压失去变成配重腔而下推罩子4,使罩子4快速掉落,而关闭底座的通水口62,从而截断水箱的水流进入底座,使排水机构5失去浮力快速掉落而关闭排水口61,从而实现两挡排水。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消了半排组件、全排组件与止水机构直接连接,取消了挂量、摩擦力、装配间隙等影响因素,并且采用新排水控制方式,能够降低零件制造精度和安装配合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排水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水阀,采用了将排水机构5设为筒形,筒形具有内空腔63,该内空腔63在水流通过排水机构底部时构成第一浮力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因排水机构带有浮力腔,使之在提升一定行程后借助浮力自动上升排水,从而降低按钮下压行程和按压力,实现轻触短行程,能够减小按钮按压行程,降低按压力,提升客户操作体验感。
实施例二
参见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箱的排水控制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底座没有设通水口,在阀本体2的底部的侧边设通水口25。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排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钮组件、阀本体、联动机构、罩子、排水机构和底座;底座设有排水口;阀本体装在底座上,在阀本体或底座上设有用来连通水箱与排水口的通水口;阀本体内设有储水腔;排水机构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阀本体和底座内,其底部设有与排水口相配合的止水部件;罩子可浮动地配合在阀本体的储水腔和底座内,并处在下落时能够关闭阀本体或底座的通水口的位置处;所述按钮组件安装在阀本体的顶部并与排水机构相联动;在阀本体中还设有一通入储水腔的第一通气孔,所述联动机构可浮动地安装在阀本体内,并通过浮起或落下来实现对第一通气孔的关闭或打开,当第一通气孔封闭时,储水腔形成密闭空间变成负压腔能够吸住浮起的罩子,当第一通气孔打开时,储水腔负压失去变成配重腔而下推罩子,从而使罩子快速掉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的开口朝下,储水腔的底部与通水口至排水口之间的水流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在阀本体中,对应于储水腔的位置还设有第二通气孔,且第二通气孔的位置低于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并利用水箱水位的高低来实现第二通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水箱水位高于第二通气孔时,第二通气孔关闭,当水箱水位低于第二通气孔时,第二通气孔打开,从而实现两档排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组件包括全排按钮、半排按钮和摆臂组件,所述摆臂组件的中部枢接在阀本体内,所述摆臂组件的一端与全排按钮、半排按钮相配合,所述摆臂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机构相配合,以在全排按钮或半排按钮按压时,能够将排水机构提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为筒形,并具有内空腔,该内空腔在水流通过排水机构底部时构成第一浮力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组件还包括按钮支架和滑块,所述全排按钮和半排按钮分别通过弹簧装在按钮支架中以实现在按压后能够复位,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装在按钮支架内并配合在全排按钮和半排按钮的下部,以在 全排按钮或半排按钮向下按压时,能够沿预置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一端与联动机构相配合,当滑块的一端抵向所述联动机构时,滑块限制了所述联动机构落下,从而保持了第一通气孔的关闭,当滑块的一端脱离所述联动机构时,滑块解除了对所述联动机构动作的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排按钮的下部设有朝向所述联动机构的斜面,全排按钮的斜面与滑块相配合,使全排按钮按下时,能将所述滑块推向所述联动机构;所述半排按钮的下部设有背向所述联动机构的斜面,半排按钮的斜面与滑块相配合,使半排按钮按下时,能将所述滑块推离所述联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设在储水腔的顶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单向密封组件和半排组件,所述单向密封组件配合在第一通气孔处,所述半排组件可浮动地安装在阀本体内,当半排组件上浮时,半排组件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下移以封闭第一通气孔,当半排组件下落时,半排组件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上移以打开第一通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设在储水腔的顶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单向密封组件和半排组件,所述单向密封组件配合在第一通气孔处,所述半排组件可浮动地安装在阀本体内,当半排组件上浮时,半排组件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下移以封闭第一通气孔,当半排组件下落时,半排组件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上移以打开第一通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排组件包括摆动件和浮块,所述摆动件的中部枢接在阀本体内,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单向密封组件相联动,摆动件的另一端与浮动块相连接;当浮动块上浮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下移以封闭第一通气孔,当浮动块下落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带动单向密封组件上移以打开第一通气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杆和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卡装在密封杆的中部,密封杆的顶部设有卡接部,所述摆动 件的一端与密封杆的顶部卡接相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与浮动块相连接处还装有一调节杆,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与调节杆相固定,所述浮动块可选择高度地卡接在调节杆上,所述调节杆上对应设有可选择高度的卡道,以实现调节半排水位的高低。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为多个,且多个第二通气孔沿着高度方向设置;在设置多个第二通气孔位置的阀本体处还装有全排调节片,全排调节片可上下移动地卡接在阀本体上,通过遮盖对应第二通气孔的方式来调节起作用的第二通气孔的高度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全排水位的高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本体为环形,所述排水机构可移动配合在阀本体的内环壁中,所述储水腔设在阀本体的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所述罩子设为环形,由罩子的顶壁、内环壁和外环壁围成一开口朝下的第二浮力腔,以在水流进入时能够向上浮起。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本体为环形,所述排水机构可移动配合在阀本体的内环壁中,所述储水腔设在阀本体的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所述罩子设为环形,由罩子的顶壁、内环壁和外环壁围成一开口朝下的第二浮力腔,以在水流进入时能够向上浮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子的内环壁的高度方向尺寸小于罩子的外环壁的高度方向尺寸,使罩子的底部内侧形成缺口;所述罩子的缺口对应于排水机构的止水部件,以形成让位空间。
CN201720905584.6U 2017-07-25 2017-07-25 排水阀 Active CN207362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5584.6U CN207362958U (zh) 2017-07-25 2017-07-25 排水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5584.6U CN207362958U (zh) 2017-07-25 2017-07-25 排水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2958U true CN207362958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42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5584.6U Active CN207362958U (zh) 2017-07-25 2017-07-25 排水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29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5793A (zh) * 2017-07-25 2018-08-10 厦门威迪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阀
CN108762320A (zh) * 2018-07-19 2018-11-0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超重力场实验舱水位调节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5793A (zh) * 2017-07-25 2018-08-10 厦门威迪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阀
CN108385793B (zh) * 2017-07-25 2024-05-03 厦门铱科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阀
CN108762320A (zh) * 2018-07-19 2018-11-0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超重力场实验舱水位调节装置
CN108762320B (zh) * 2018-07-19 2023-07-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超重力场实验舱水位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2958U (zh) 排水阀
ES289298U (es) Un dispositivo de valvula para controlar el nivel del liqui-do de un deposito
CN104514251B (zh) 轻触排水阀的双排控制机构及其双排控制方法
CN1210467C (zh) 双放泄阀
CN203516941U (zh) 一种先导式排水阀控制机构
CN104514250B (zh) 双档轻触排水阀及其双排控制方法
CN108385793A (zh) 一种排水阀
CN207121966U (zh) 水箱的排水控制机构
CN204282479U (zh) 一种轻触排水阀的双排控制机构
CN201078481Y (zh) 太阳能热水器进出水控制阀
CN204491774U (zh) 一种用于坐便器的节水型进排水阀
CN113216337A (zh) 浮筒装置及控制浮筒及时下落的方法和进水阀、排水阀
CN209345743U (zh) 一种盆栽自动补水装置
CN203770822U (zh) 一种水箱进水阀
CN204326196U (zh) 一种短程轻触排水阀
CN202007451U (zh) 可调式排水阀
CN202718203U (zh) 一种磁控快速通断的进水阀
CN205745584U (zh) 一种紧凑型两档排水阀
CN206752872U (zh) 一种屋面雨水蓄滞排放系统
CN209558624U (zh) 加湿器水箱出水阀改进结构
CN207863081U (zh) 一种进水阀的改善型延时机构
CN209558625U (zh) 加湿器水箱出水阀结构
CN104975641B (zh) 一种排水阀及其提高排水稳定性的方法
CN207453027U (zh) 一种可调节的拍盖式排水阀
CN117127692A (zh) 单阀双控冲补一体两用进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9

Address after: Xiafei road in Haicang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No. 2 361000

Patentee after: Li Feiyu

Address before: 361000 Haicang Xinyang Industrial Zone, Haicang District, Fujian, Xiamen

Patentee before: WDI (Xiamen) Technolog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2

Address after: Xiafei road in Haicang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No. 2 361000

Patentee after: XIAMEN ECO FLUS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Xiafei road in Haicang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No. 2 361000

Patentee before: Li Fei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