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2797U - 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 Google Patents

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2797U
CN207362797U CN201721301705.2U CN201721301705U CN207362797U CN 207362797 U CN207362797 U CN 207362797U CN 201721301705 U CN201721301705 U CN 201721301705U CN 207362797 U CN207362797 U CN 207362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ck
straight
oblique
wall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17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run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run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run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run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17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2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2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27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倾斜角度相同的上坡面和下坡面,所述上坡面和下坡面之间设有低于上坡面下边沿的平台面,所述平台面上靠近上坡面的一侧设置有高于上坡面下边沿的护坡砖墙,所述护坡砖墙包括至少两排由高到低间隔排列的直砖层,所述直砖层之间设置有用于拦截垃圾的绿化带,所述上坡面、下坡面和平台面上设有沿护坡倾斜面设置的通行台阶,所述平台面靠近下坡面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至通行台阶的方便清理垃圾的清理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护坡中间设置拦截护坡砖,通过拦截护坡砖阻拦生活垃圾掉落到河水中,保护河面及其周边护坡的环境卫生。

Description

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护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指开挖边坡形成以后,利用植物根系对岩土体的锚固作用产生防护、加固边坡表层的效果,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地护坡、固坡手段,通常用在河流道路两侧。生态护坡也常用作景观护坡使用,人们行走在护坡上端欣赏湖边的景色,或者在护坡上端休息野餐,很容易产生生活垃圾,由于现有的生态护坡坡面结构单一,不能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生活垃圾很容易滚下护坡坡面,掉落到河流中,污染河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通过在护坡中间设置拦截护坡砖,通过拦截护坡砖阻拦生活垃圾掉落到河水中,保护河面及其周边护坡的环境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倾斜角度相同的上坡面和下坡面,所述上坡面和下坡面之间设有低于上坡面下边沿的平台面,所述平台面上靠近上坡面的一侧设置有高于上坡面下边沿的护坡砖墙,所述护坡砖墙包括至少两排由高到低间隔排列的直砖层,所述直砖层之间设置有用于拦截垃圾的绿化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流两侧护坡上的垃圾很容易沿护坡面向下滚落到河面上,在上下两个护坡面中间设置平台面,平台面上设置护坡砖墙,护坡砖墙的高度大于上坡面下边沿的高度,并且由多层直砖层组成,垃圾在向下滚落的过程中,会被层层由高到低的直砖层挡住,不会掉落到河中,保持河面环境卫生,垃圾堆积在直砖层的背面,方便后期统一进行清理,直砖层之间形成绿化带,起到生态绿化的作用,符合河道生态护坡的要求,同时绿化带栽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对垃圾袋等比较轻的垃圾,能起到更好的拦截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上坡面、下坡面和平台面上设有沿护坡倾斜面设置的通行台阶,所述平台面靠近下坡面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至通行台阶的方便清理垃圾的清理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坡面上设置通行台阶,平台面上设置清理通道,河道或者环卫工人可以通过通行台阶和清理通道进行通行,方便对护坡砖墙后部的垃圾进行定期清理,有效的保持河流两侧护坡和河面的环境卫生。
作为优选,所述直砖层由若干间隔排列的直单体墙组成,所述直单体墙两端向斜后方呈八字形设置有两个斜单体墙,两个所述斜单体墙远离的一端抵接在后排的斜单体墙上,所述直单体墙和斜单体墙交错设置组成蜂窝状六边形结构,中间形成栽种植物的栽培槽,所述绿化带设于栽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砖层由间隔排列的直单体墙组成,直单体墙两侧连接斜单体墙,直单体墙和斜单体墙组成蜂窝状的六边形结构,作为栽种植物的栽培槽,栽培槽由两个直单体墙和四个斜单体墙组成,可方便进行拼装,降低了砖体结构的重量,减小了工人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形成的栽培槽的大小受砖墙的大小控制,能减小铺设砖体的数量,缩短工期。
作为优选,所述斜单体墙的高度位于相邻两排直单体墙的高度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护坡砖连接结构呈阶梯型高度降低的结构,符合护坡的坡面结构,减少斜单体墙的砖体使用量,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直单体墙由若干结构相同的直砖上下叠放而成,所述直砖上端面设置有直砖卡槽,下端面设置有与直砖卡槽配合的直砖卡块,所述上下相邻的直砖通过直砖卡槽和直砖卡块连接,并通过抹灰层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直砖体积小、重量轻,方便进行砌墙,直砖可以多次大批量生产,降低了直砖的加工成本,上下叠放连接,安装方便;通过直砖卡槽和直砖卡块连接,方便直砖之间的定位,在砌墙时,提高放砖和砌墙的效率,同时相邻直砖之间卡合的更紧固,不易错位,再用抹灰层固定,使直单体墙建造得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斜单体墙由若干结构相同的斜砖上下叠放而成,所述斜砖的高度与直砖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斜砖体积小、重量轻,方便进行砌墙,斜砖可以多次大批量生产,降低了斜砖的加工成本,上下叠放连接,安装方便,斜砖和直砖的高度相同,使砌好的护坡砖墙结构更加整齐。
作为优选,所述斜砖上端面设置有斜砖卡槽,下端面设置有与斜砖卡槽配合的斜砖卡块,所述上下相邻的斜砖通过斜砖卡槽和斜砖卡块连接,并通过抹灰层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斜砖卡槽和斜砖卡块连接,方便斜砖之间的定位,在砌墙时,提高放砖和砌墙的效率,同时相邻斜砖之间卡合的更紧固,不易错位,再用抹灰层固定,使斜单体墙建造得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斜砖前端与直砖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设置的插槽,所述直砖的两端设置有竖直的插块,所述直砖和斜砖通过插块和插槽插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砖和斜砖通过插块和插槽插接在一起,使直单体墙和斜单体墙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护坡砖连接结构更牢固,不易坍倒,能更好地保持栽培槽内的水土不流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护坡面中间设置护坡砖墙,护坡砖墙由多层直砖层组成,垃圾在向下滚落的过程中,会被层层由高到低的直砖层挡住,不会掉落到河中,保持河面环境卫生,垃圾堆积在直砖层的背面,方便后期统一进行清理。
2、直砖层之间形成绿化带,起到生态绿化的作用,符合河道生态护坡的要求,同时绿化带栽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对垃圾袋等比较轻的垃圾,能起到更好的拦截作用。
3、直单体墙和斜单体墙组成蜂窝状的六边形结构,作为栽种植物的栽培槽,栽培槽由两个直单体墙和四个斜单体墙组成,可方便进行拼装,降低了砖体结构的重量,减小了工人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形成的栽培槽的大小受砖墙的大小控制,能减小铺设砖体的数量,缩短工期。
4、直砖和斜砖通过插块和插槽插接在一起,使直单体墙和斜单体墙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护坡砖连接结构更牢固,不易坍倒,能更好地保持栽培槽内的水土不流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河道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河道生态护坡的护坡砖墙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河道生态护坡的护坡砖墙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护坡砖墙中多层直砖和斜砖的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5是护坡砖墙中直砖与斜砖的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中,1、直砖层;100、上坡面;11、第一直砖层;12、第二直砖层;13、第三直砖层;2、直单体墙;200、下坡面;21、直砖;22、直砖卡槽;23、直砖卡块;24、插块;25、导流槽;3、斜单体墙;300、平台面;301、清理通道;31、斜砖;32、斜砖卡槽;33、斜砖卡块;34、插槽;4、栽培槽;400、护坡砖墙;5、抹灰层;500、绿化带;600、通行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如附图1所示,该结构位于河流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包括倾斜角度相同的上坡面100和下坡面200,上坡面100的上端有供行人通行游览的行人通道,上坡面100和下坡面200之间设有一个水平沿河流流向的平台面300,平台面300将上坡面100和下坡面200分开,并且平台面300与上坡面100之间存在高度差,平台面300能减少坡面建设的施工量,同时能提供一个施工平台和供工人休息的平台。
平台面300上靠近上坡面100的一侧建造有护坡砖墙400,护坡砖墙400的在平台面300上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与护坡的倾斜方向相同,护坡砖墙400由多道墙体组成,墙体之间形成起到绿化生态作用的绿化带500,绿化带500内有多个栽种植物的栽培槽4,栽培槽4内栽有绿色植物。护坡砖墙400的最大高度高于上坡面100的下端高度,当行人通道上的垃圾向下掉落到上坡面100上时,沿上坡面100向下滚动,垃圾落入到护坡砖墙400的后面,而被护坡砖墙400和绿化带500内的绿色植物挡住,不会向下继续移动,不会通过下坡面200掉落到河面上。
在上坡面100、下坡面200和平台面300的表面设置有垂直于护坡长度方向的通行台阶600,通行台阶600从行人通道开始,贯穿上坡面100、下坡面200和平台面300,直达河面,平台面300上靠近下坡面200的一侧设置有清理通道301,清理通道301与通行台阶600十字交叉连接,当护坡砖墙400阻挡的垃圾较多时,环卫工人可通过通行台阶600进入到清理通道301,沿着清理通道301将护坡砖墙400后的垃圾逐一进行清理,保持河道护坡的干净卫生。
如附图1和2所示,护坡砖墙400由三排沿平台面300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砖层1组成,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第一直砖层11、第二直砖层12和第三直砖层13,第一直砖层11靠近下坡面200,第三直砖层13靠近上坡面,直砖层1之间通过斜砖层连接。
每个直砖层1由多个排成一排直单体墙2组成,前排的直单体墙2与后排的直单体墙2交错排列,每个直单体墙2的两端连接有向斜后方倾斜的斜单体墙3,两个斜单体墙3关于直单体墙2对称设置,并呈八字形设置,连接在同一直单体墙2的两个斜单体墙3的端部抵在后排的两个不同直单体墙2的斜单体墙3的前端面,使直单体墙2和斜单体墙3之间围成蜂窝状的六边形的栽培槽4。
如附图3所示,直单体墙2由直砖21垒砌而成,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砖层11的直单体墙2由一层直砖21组成,第二直砖层12的直单体墙2由两层直砖21组成,第三直砖层13的直单体墙2由三层直砖21组成,上下相邻的直砖21之间通过抹灰层5进行连接。与直单体墙2连接的斜单体墙3采用相同数量的斜砖31上下叠放垒砌而成,同样上下相邻的斜砖31之间也通过抹灰层5连接固定。在将护坡砖墙400固定在平台面300上时,可以采用在平台面300涂抹抹灰层5将砖体固定的方式,抹灰层5使用水泥砂浆。
如附图4所示,每个直砖21的上侧面均设置有一个沿直砖21长度方向开设的矩形的直砖卡槽22,直砖21的下侧面均设置有一个与直砖卡槽22位置相对并且大小相配合的直砖卡块23,上层直砖21的直砖卡块23插入到下层直砖21的直砖卡槽22内,将上下相邻的两个直砖21连接,并在接缝处抹灰固定。具体实施时,直砖卡槽22的深度要大于直砖卡块23的高度,使直砖卡块23能完全插入到直砖卡槽22内,同时直砖卡槽22的深度可以超过直砖21高度的一半,以减轻直砖21的重量,降低砌墙工人的劳动强度。
每个斜砖31的上侧面均设置有一个沿斜砖31长度方向开设的矩形的斜砖卡槽32,斜砖31的下侧面均设置有一个与斜砖卡槽32位置相对并且大小相配合的斜砖卡块33,上层斜砖31的斜砖卡块33插入到下层斜砖31的斜砖卡槽32内,将上下相邻的两个斜砖31连接,并在接缝处抹灰固定。具体实施时,斜砖卡槽32的深度要大于斜砖卡块33的高度,使斜砖卡块33能完全插入到斜砖卡槽32内,同时斜砖卡槽32的深度可以超过斜砖31高度的一半,以减轻斜砖31的重量,降低砌墙工人的劳动强度。
如附图5所示,直砖21的两端设置有凸起的插块24,斜砖31为L形,其长边向后倾斜,短边与直砖21相对并在相对的端面上开设有开口朝向直砖21的U形的插槽34,插块24插入到插槽34内将直砖21与斜砖31连接固定。每个直砖21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多条竖直的导流槽25,多层直砖21的导流槽25连成一条。
在对栽培槽4进行灌溉时,多余的水可以通过导流槽25流到下层的栽培槽4中,避免水流乱流造成浪费,在使用水管灌溉栽培槽4时,环卫工人不必总是挪动水管,就能对多个栽培槽4进行灌溉,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角度相同的上坡面(100)和下坡面(200),所述上坡面(100)和下坡面(200)之间设有低于上坡面(100)下边沿的平台面(300),所述平台面(300)上靠近上坡面(100)的一侧设置有高于上坡面(100)下边沿的护坡砖墙(400),所述护坡砖墙(400)包括至少两排由高到低间隔排列的直砖层(1),所述直砖层(1)之间设置有用于拦截垃圾的绿化带(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坡面(100)、下坡面(200)和平台面(300)上设有沿护坡倾斜面设置的通行台阶(600),所述平台面(300)靠近下坡面(200)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至通行台阶(600)的方便清理垃圾的清理通道(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砖层(1)由若干间隔排列的直单体墙(2)组成,所述直单体墙(2)两端向斜后方呈八字形设置有两个斜单体墙(3),两个所述斜单体墙(3)远离的一端抵接在后排的斜单体墙(3)上,所述直单体墙(2)和斜单体墙(3)交错设置组成蜂窝状六边形结构,中间形成栽种植物的栽培槽(4),所述绿化带(500)设于栽培槽(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单体墙(3)的高度位于相邻两排直单体墙(2)的高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单体墙(2)由若干结构相同的直砖(21)上下叠放而成,所述直砖(21)上端面设置有直砖卡槽(22),下端面设置有与直砖卡槽(22)配合的直砖卡块(23),所述上下相邻的直砖(21)通过直砖卡槽(22)和直砖卡块(23)连接,并通过抹灰层(5)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单体墙(3)由若干结构相同的斜砖(31)上下叠放而成,所述斜砖(31)的高度与直砖(21)的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砖(31)上端面设置有斜砖卡槽(32),下端面设置有与斜砖卡槽(32)配合的斜砖卡块(33),所述上下相邻的斜砖(31)通过斜砖卡槽(32)和斜砖卡块(33)连接,并通过抹灰层(5)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砖(31)前端与直砖(21)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设置的插槽(34),所述直砖(21)的两端设置有竖直的插块(24),所述直砖(21)和斜砖(31)通过插块(24)和插槽(34)插接在一起。
CN201721301705.2U 2017-10-10 2017-10-10 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62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1705.2U CN207362797U (zh) 2017-10-10 2017-10-10 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1705.2U CN207362797U (zh) 2017-10-10 2017-10-10 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2797U true CN207362797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170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62797U (zh) 2017-10-10 2017-10-10 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27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394A (zh) * 2019-12-31 2020-04-14 陇东学院 一种黄土边坡治理防护加固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394A (zh) * 2019-12-31 2020-04-14 陇东学院 一种黄土边坡治理防护加固结构
CN111005394B (zh) * 2019-12-31 2021-07-20 陇东学院 一种黄土边坡治理防护加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6660U (zh) 一种格宾石笼网生态护坡
CN105340614B (zh) 一种硬质边坡格构生态绿化结构及方法
CN207362797U (zh) 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CN103061310B (zh) 生态栖息地护岸
CN205475264U (zh) 一种山区风电场高陡弃渣边坡加筋锚固生态修复结构
CN105133565B (zh) 一种高海拔戈壁风沙滩区复合治沙方法
Sjöqvist Excavations at Morgantina (Serra Orlando) 1963 Preliminary Report VIII
CN206245283U (zh) 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
CN209760145U (zh) 阶梯式生态景观护坡
CN207362799U (zh) 护坡砖连接结构
CN217850327U (zh) 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治理的条带锚喷植生槽结构
CN20719388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绿化挡土墙
CN214657144U (zh)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JP4927038B2 (ja) 緑化ブロッ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植え込み構造、並びに緑化工法
RU2449078C2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противоэрозион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биопозитив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211773309U (zh) 一种植生袋外挂格宾网的生态挡墙
CN109811723B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景观护坡
Wilson et al. Medieval Britain in 1970
CN107152030A (zh) 一种露天煤矿边坡治理方法
CN207110007U (zh) 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KR20120034970A (ko) 게비온 블럭 및 게비온 블럭 제조 방법
RU2318561C2 (ru) Способ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я и локализации пожаров в торфяниках
CN205935482U (zh) 一种墙体
CN210987262U (zh) 一种采用绿化混凝土的屋面结构
RU2565264C1 (ru) Противоэрозион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биопозитив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враг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