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0870U - 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0870U
CN207360870U CN201721431544.9U CN201721431544U CN207360870U CN 207360870 U CN207360870 U CN 207360870U CN 201721431544 U CN201721431544 U CN 201721431544U CN 207360870 U CN207360870 U CN 207360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rd slot
group
side plat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315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秋
高慧慧
高杨
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Jiangx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an Jiangx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an Jiangx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an Jiangx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315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0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0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0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包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包装箱及包装结构。所述包装箱包括:底板、沿底板边缘设置的侧板、放置在侧板上方上盖、固定设置在底板或侧板上的第一组卡槽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板或侧板上的第二组卡槽。第一组卡槽与第二组卡槽位置相对设置,且均设置在底板上方。所述包装结构包括上述包装箱以及至少一个板状物体,板状物体容置在底板、侧板、上盖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并卡设固定在第一组卡槽与第二组卡槽之间,从而可以使板状物体不易倾倒,同时也可以减少包装过程中所需的人员数量。

Description

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工业包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包装以强化运输、保护商品、便于储运为主要目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工业包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工业包装技术领域,板状物体包装难度较大,这类物体往往具有面积大、重量大、易损坏等特性,例如玻璃板、光伏组件等。现有技术中,虽然有一些专门针对板状物体设计的包装箱,但其设计比较简陋,一般仅在包装箱底部设有卡槽,导致板状物体在包装时容易发生倾倒等问题,造成经济损失。而为避免板状物体倾倒,只能在板状物体包装时加派人手,例如派专人对板状物体进行扶持,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箱及包装结构,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板状物体在包装时易发生倾倒,需要较多人员协助包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箱,包括:
底板;侧板,沿底板的边缘设置,侧板与底板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上盖,放置在容置空间的开口后,通过底板,侧板及上盖形成一封闭容置空间;
第一组卡槽,固定设置在底板或侧板上,第一组卡槽所在位置在底板上方,且第一组卡槽与底板不接触;第一组卡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槽;
第二组卡槽,与第一组卡槽相对地固定设置在底板或侧板上,第二组卡槽所在位置在底板上方,且第二组卡槽与底板不接触;第二组卡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槽;板状物体能够卡设固定在第一组卡槽与第二组卡槽之间。
可选的,包装箱还包括:第一围板,设置在底板的第一侧边,第一围板的高度小于侧板;第二围板,设置在底板的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第二围板的高度小于侧板;
第一组卡槽与第一围板连接,通过第一围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第二组卡槽与第二围板连接,通过第二围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上。
可选的,第一围板包括:第一背板以及两个第一侧面板;第一组卡槽与第一背板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侧面板分别设置在第一背板两侧,与第一背板围合形成包围第一组卡槽的第一半围合空间;
第二围板包括:第二背板以及两个第二侧面板;第二组卡槽与第二背板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侧面板分别设置在第二背板两侧,与第二背板围合形成包围第二组卡槽的第二半围合空间。
可选的,包装箱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组卡槽,设置在底板表面;至少一个第三组卡槽中的每个第三组卡槽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卡槽;板状物体能够卡设固定在第一组卡槽、第二组卡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三组卡槽之间。
可选的,包装箱还包括:
多个第一支撑条,沿与底板的第一侧边平行的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脚蹲,均匀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撑条中每个第一支撑条上并与底板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条,与底板连接,并连接多个第一支撑条中每个第一支撑条上对应位置的脚蹲。
可选的,包装箱还包括:第一侧板固定件以及第二侧板固定件,均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第一侧板固定件以及第二侧板固定件之间具有与侧板厚度相匹配的预设间隔。
可选的,侧板包括:侧板连接件、两个第一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第一侧边,以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两个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不同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以及与第三侧边相对的第四侧边;
侧板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侧板卡槽,用于卡设固定两个第一侧板中的第一个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卡槽,第二侧板卡槽的开口方向与第一侧板卡槽的开口方向垂直,用于卡设固定两个第二侧板中与第一个第一侧板相邻的第一个第二侧板。
可选的,包装箱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设置在板状物体上部和/或侧面,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中的每个第四组卡槽均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卡槽;板状物体能够卡设固定在第一组卡槽、第二组卡槽以及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之间。
可选的,包装箱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条,固定设置在侧板和/或上盖上,用于限制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的位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包括:上述包装箱以及至少一个板状物体,至少一个板状物体容置于封闭容置空间之中,并卡设固定在第一组卡槽与第二组卡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包括底板、沿底板边缘设置的侧板、放置在侧板上方上盖、固定设置在底板或侧板上的第一组卡槽以及与第一组卡槽位置相对的,固定设置在底板或侧板上的第二组卡槽。第一组卡槽设置在底板上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槽。第二组卡槽设置在底板上方,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包括上述包装箱以及至少一个板状物体,板状物体容置在底板、侧板、上盖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并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卡设固定在第一组卡槽与第二组卡槽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及包装结构,在底板上方的一定高度设置两组卡槽,卡设固定住板状物体的两侧,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状物体在包装时易发生倾倒,需要较多人员协助包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提供的围板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提供的限位护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组卡槽的第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组卡槽的第二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条、脚蹲以及第二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板固定件以及第二侧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侧板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装箱;10-底板;100-缓冲垫;20-侧板;200-第一侧板;210-第二侧板;220-第一侧板固定件;230-第二侧板固定件;240-侧板连接件;242-第一连接护角;244-第二连接护角;30-上盖;300-盖板;310-第一盖板护角;320-第二盖板护角;400-第一组卡槽;410-第二组卡槽;420-第三组卡槽;430-第四组卡槽;432-限位条;434-填充板;500-第一围板;502-第一背板;504-第一侧面板;510-第二围板;512-第二背板;514-第二侧面板;520-围板连接件;530-限位护角;600-第一支撑条;610-脚蹲;620-第二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1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包装箱1包括底板10、侧板20以及上盖30。
底板10为一矩形平板,将其四个侧边分别命名为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其中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平行相对,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平行相对。在后文阐述中提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或第四侧边时,如无特殊说明,均是指底板1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或第四侧边。底板1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胶合板。
侧板20包括两个第一侧板200,分别垂于于底板10设置在底板10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两个第二侧板210,分别垂直于底板10设置在底板10的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第一侧板200、第二侧板210以及底板10围合形成一上部开口的容置空间。可以理解,第一侧板200以及第二侧板210主要用于指代侧板20的不同表面,并不代表侧板20一定可拆分为第一侧板200以及第二侧板210,侧板20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侧板2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高强度瓦楞复合纸板。
上盖30放置于容置空间的开口,使所述上部开口的容置空间成为一粉笔的容置空间,板状物体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为底座、侧板20以及上盖30所构成的包装箱1的外壳所保护。上盖3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高强度瓦楞复合纸板。
设置在第一侧边的第一侧板200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组卡槽400,第一组卡槽400为长条状,其朝向第二侧边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槽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卡槽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组卡槽400平行于第一侧边设置,位于底板10上方一定高度且与底板10不接触。
设置在第二侧边的第一侧板200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组卡槽410,第二组卡槽410为长条状,其朝向第一侧边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卡槽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卡槽相互平行设置。第二组卡槽410平行于第二侧边设置,位于底板10上方一定高度且与底板10不接触。
第一组卡槽400中第一卡槽的数量与第二组卡槽410中第二卡槽的数量相同,且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卡槽和与之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均可以放置至少一个板状物体,板状物体垂直于底板10放置,两端分别被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住,从而被固定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第一组卡槽400与第二组卡槽41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EVA塑料泡沫。
可以理解,第一组卡槽400和第二组卡槽410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板200上时,板状物体的放置方向为平行于第三侧边的方向,如果板状的形状决定其应该沿平行于第一侧边的方向进行放置,也可以将第一组卡槽400和第二组卡槽410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侧板210上。
现有技术中,用于卡设固定板状物体的卡槽一般设置在底板10上,板状物体放置在卡槽中后,由于固定点在板状物体底部,而板状物体面积一般很大,重量也比较大,所以很容易向两侧倾倒而发生损坏,因此在包装时,除了搬运人员之外,视板状物体的大小,一般还需增配1-2名扶持人员,在包装过程中始终对已经装好的板状物体进行扶持,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1,于侧板20上的一定高度设置第一组卡槽400与第二组卡槽410,其对于板状物体的固定点在板状物体两侧的中部,根据力学原理,相较于固定点在底部的方案,板状物体不容易向两侧倾倒,从而也使得在包装时可以不派专人对板状物体进行扶持,避免了人力资源浪费。
具体在组装包装箱1时,底板10、侧板20以及上盖30之间,以及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210之间,可以通过舌扣等组件进行连接。
第二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1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组卡槽400与第二组卡槽410并未设置在侧板20上,而是设置在底板10上。具体而言,包装箱1还包括第一围板500以及第二围板510。
第一围板500,固定设置在底板10的第一侧边附近,第一围板500的高度小于侧板20,例如可以取侧板20高度的1/4。第一围板500包括垂直于底板10设置的第一背板502以及垂直于底板10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板504,第一组卡槽400固定设置在第一背板502表面,紧贴第一背板502上边缘。两个第一侧面板504分别设置在第一背板502两侧且均与第一背板502垂直。第一背板502以及两个第一侧面板504共同围合形成包围第一组卡槽400的第一半围合空间,第一半围合空间的开口方向正对第二侧边。
其中第一背板502以及第一侧面板504之间可以使用围板连接件520进行连接,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提供的围板连接件52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围板连接件520可以为L型角码片支架,L型角码片支架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表面,分别与第一背板502以及第一侧面板504贴合,然后通过螺丝固定即可。由于第一侧面板504有两个,因此组装第一围板500至少需要两个围板连接件520。
可以理解,第一背板502以及第一侧面板504主要用于指代第一围板500的不同表面,并不代表第一围板500一定可拆分为第一背板502以及第一侧面板504,第一围板500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第一围板50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胶合板。
第二围板510,固定设置在底板10的第二侧边附近,第二围板510的高度小于侧板20,例如可以取侧板20高度的1/4。第二围板510包括垂直于底板10设置的第二背板512以及垂直于底板10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板514,第二组卡槽410固定设置在第二背板512表面,紧贴第二背板512上边缘。两个第二侧面板514分别设置在第二背板512两侧且均与第二背板512垂直,第二背板512以及两个第二侧面板514共同围合形成包围第二组卡槽410的第二半围合空间,第二半围合空间的开口方向正对第一侧边。
类似的,其中第二背板512以及第二侧面板514之间也可以使用围板连接件520进行连接,且组装第二围板510至少需要两个围板连接件520。
可以理解,第二背板512以及第二侧面板514主要用于指代第二围板510的不同表面,并不代表第二围板510一定可拆分为第二背板512以及第二侧面板514,第二围板510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第二围板51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胶合板。
板状物体放置在第一组卡槽400与第二组卡槽410之间,两端分别被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固定。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第一组卡槽400和第二组卡槽410对板状物体的固定位置点在板状物体两侧的中部,从而板状物体不易向两侧倾倒。此外,第一半围合空间包围住第一组卡槽400,第二半围合空间包围住第二组卡槽410,为第一组卡槽400与第二组卡槽410之间的板状物体侧面提供充分的支撑,进一步避免其向两侧倾倒。同时,第一围板500和第二围板510的高度均显著小于侧板20高度,便于板状物体的搬运人员举起板状物体,将其放入第一组卡槽400与第二组卡槽410之间。
可选的,第一背板502和第二背板512上边缘处均设置有限位护角530,限位护角53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瓦楞纸板。以第一背板502为例,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提供的限位护角53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限位护角530为长条状,截面为L形,可以固定在第一背板502的上边缘处。限位护角530固定后,会遮盖住第一组插槽的一部分,起到限制板状物体插入深度的作用。例如,对于第一组插槽采用EVA塑料泡沫的情况,由于EVA塑料泡沫质地较软,在包装时,将板状物体插入第一插槽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不小心插入过深导致第一插槽损坏,但是在增加限位护角530后,由于限位护角530的材质相对坚硬,板状物体插入到限位护角530所在位置后将被限位护角530阻挡而无法进一步插入,从而可以避免因插入过深导致第一插槽损坏的问题。
第三实施例: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组卡槽420的第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在第一围板500和第二围板510上分别设置了一个第三组卡槽420,其余部分的结构和第二实施例相同。
对于设置在第一围板500上的第三组卡槽420,其位于底板10表面,并紧贴第一背板502设置。该第三组卡槽420朝向第二侧边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槽。对于设置在第二围板510上的第三组卡槽420,其位于底板10表面,并紧贴第二背板512设置。该第三组卡槽420朝向第一侧边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槽。
每个第三组卡槽420中第三卡槽的数量均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的数量均相同。两个第三组卡槽420中第三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三组卡槽420中第三卡槽的位置均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板状物体放置在第一组卡槽400、第二组卡槽410以及第三组卡槽420中时,板状物体的两端中部分别被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固定,两端的顶角分别被两个第三卡槽固定。即对于同一个板状物体,其固定点增加至4个,其抗倾倒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第三组卡槽42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EVA塑料泡沫。
增设第三组卡槽420的目的在于增加板状物体的固定点,因此其在数量和设置的位置上都可以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组卡槽420的第二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三组卡槽420,将其设置在底板10中部,卡槽开口朝上,用于固定板状物体靠近底板10的侧面中部。
第四实施例: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条600、脚蹲610以及第二支撑条62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在底板10下方增设了用于包装箱1运输的第一支撑条600、脚蹲610以及第二支撑条620,其余部分的结构可以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相同。
包装箱1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条600,多个脚蹲610以及多个第二支撑条620。多个第一支撑条600两端对齐,沿第一侧边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脚蹲610为长方体,均匀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撑条600中每个第一支撑条600上并与底板10连接,每个第一支撑条600上设置的脚蹲610数量相同,且在第一支撑条600上的相对位置也相同。第二支撑条620用于连接每个第一支撑条600上相对位置相同的脚蹲610,第二支撑条620的方向与第一支撑条600垂直,其数量与每个第一支撑条600上的脚蹲610数量相同。第二支撑条620的上表面与底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脚蹲610以及第二支撑板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胶合板。
第一支撑条600、脚蹲610、第二支撑条620组装完毕后,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条600之间会形成一个沿第一侧边方向的凹槽,由于支撑条有多个,所以凹槽也有多个。这些凹槽可以容纳叉车的叉齿,从而可以使包装箱1能够利用叉车进行运输。第一支撑条600与地面接触,起支撑作用。脚蹲610的作用在于提供凹槽的深度,同时间隔设置的脚蹲610可以节省材料。第二支撑条620将多个孤立的第一支撑条600以及其上面的脚蹲610连接起来,可以加强该运输结构的强度。
第五实施例: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板固定件220以及第二侧板固定件23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在底板10上设置了第一侧板固定件220以及第二侧板固定件230,其余部分的结构和第二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板固定件220为第一围板500以及第二围板510,以第一围板500为例,第一围板500设置在第一侧边附近,并满足:第一背板502到第一侧边的距离约为第一侧板200的厚度;两个第一侧面板504中靠近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面板504到第三侧边的距离约为第二侧板210的厚度;两个第一侧面板504中靠近第四侧边的第一侧面板504到第四侧边的距离约为第二侧板210的厚度。这里假定两个第一侧板200的厚度相同,两个第二侧板210的厚度相同,仅仅是为了阐述方便,并不代表其在实际中厚度一定相同。
第二侧板固定件230为4个L型角码片支架,分别紧贴在底板10四个顶角外围,并通过螺丝与底板10固定连接。以位于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交点所在的顶角为例,L型角码片支架垂直于底板10设置,其一个表面沿第一侧边方向,与第一背板502平行,根据之前阐述,该表面与第一背板502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约为第一侧板200的厚度;其另一个表面沿第三侧边方向,与两个第一侧面板504中靠近第三侧边的第一侧面板504平行,根据之前阐述,该表面与该第一侧面板504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约为第二侧板210的厚度。即第一侧板固定件220和第二侧板固定件230之间具有预设间隔,根据该预设间隔,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210恰好能够垂直插入并固定在第一侧板固定件220和第二侧板固定件230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侧板固定件220和第二侧板固定件230,能够快速方便地完成侧板20和底板10之间的固定,并且拆卸起来也十分方便。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围板500以及第二围板510作为第一侧板固定件220,是一种对现有部件的重复利用,可以节省包装箱1的制作材料,同时第一围板500以及第二围板510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侧板20充分接触,可以对侧板20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实施例中,没有使用第一围板500以及第二围板510,此时可以把本实施例中的作为第一侧板固定件220的第一围板500以及第二围板510替换为4个L型角码片支架,第二侧板固定件230仍然为紧贴在底板10四个顶角外围的4个L型角码片支架。
第六实施例:
图9示出了本使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侧板连接件24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与上述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侧板20还包括侧板连接件240,其余部分的结构可以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相同。
侧板连接件240包括第一连接护角242以及第二连接护角244,第一连接护角242以及第二连接护角244均为长条状,截面均为L形,其形状与第二实施例中提到的限位护角530类似。第一连接护角242以及第二护角按图9所示的方式粘合成侧板连接件240后,第一连接护角242与第二连接护角244的第一表面围合形成第一侧板卡槽,第二连接护角244与第一连接护角242中与上述第一表面垂直的第二表面围合形成第二侧板卡槽。第一侧板卡槽和第二侧板卡槽开口方向相互垂直,第一侧板卡槽的宽度约为第一侧板200的厚度,用于卡设固定第一侧板200,第二侧板卡槽的宽度约为第二侧板210的厚度,用于卡设固定第二侧板210,即一个侧板连接件240可以连接相邻的一个第一侧板200和一个第二侧板210。包装箱1一共设置4个侧板连接件240,通过这些侧板连接件240可以快速简便地连接两个第一侧板200以及两个第二侧板210,使之围合成一个上下开口的侧板20整体。
侧板连接件24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高强度瓦楞复合纸板。侧板连接件240除了具有连接第一侧板200以及第二侧板210的功能外,还起到纵向支撑的作用,包装箱1在运输过程中,上盖30上方可能还会放其他的货物,为防止板状货物被压坏,侧板连接件240可以采用一些强度较高的材质以加强包装箱1的纵向抗压性。
第七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本使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上盖3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与上述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上盖30包括盖板300、两个第一盖板护角310以及两个第二盖板护角320,其余部分的结构可以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相同。
盖板300为一矩形平板,盖板30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高强度瓦楞复合纸板。第一盖板护角310以及第二盖板护角320均为长条状,截面均为L形,其形状与第二实施例中提到的限位护角530类似,第一盖板护角310以及第二盖板护角32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瓦楞纸板。两个第一盖板护角310分别粘合在盖板300的一对相互平行的侧边上,两个第二盖板护角320分别粘合在盖板300的另一对相互平行的侧边上。粘合后,盖板300、两个第一盖板护角310以及两个第二盖板护角320围合形成一朝向盖板300一侧表面开口的盖状结构。具有所述盖状结构的上盖30可以直接盖住底板10以及侧板20围合形成的、上部开口的容置空间,使该容置空间称为一个封闭的容置空间。包装箱1的上盖30采用盖状结构,安装拆卸都比较简单,例如,安装时只需要在上盖30盖好后在包装箱1外部打几条横向和纵向的塑钢带,将上盖30、侧板20、底板10捆绑在一起就可以了,无需使用舌扣等连接组件。
第八实施例:
与上述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箱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430、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430数量相同的限位条432,其余部分的结构可以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相同。
第四组卡槽430的结构与第一组卡槽400、第二组卡槽410或第三组卡槽420均类似,每个第四组卡槽430均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卡槽。其与第一组卡槽400、第二组卡槽410或第三组卡槽420的区别主要在于用途,第四组卡槽430为独立包装结构,并不与包装箱1的其他部分连接,因此第四组卡槽430并不是用于将板状物体与包装箱1的其他部分固定在一起。包装箱1尚未盖上上盖30之前,可以在板状物体的的上部和/或侧面安装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430,以使至少一个板状物体中的每个板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板状物体的位置相对固定,即增强了至少一个板状物体作为一个包装整体的整体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各个板状物体发生相互碰撞或是向两侧倾倒。第四组卡槽43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EVA塑料泡沫。
由于第四组卡槽430是独立的包装结构,仅通过第四卡槽与板状物体固定在一起。对于第四卡槽与板状物体的上部或侧面并不能紧密配合的情况,在包装箱1的运输过程中,第四组卡槽430可能发生脱落或位移,导致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卡设固定作用,可以通过在上盖30或者侧板20上设置限位条432解决该问题。图11示出了本使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条432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1,图11中的第四组卡槽430设置在侧板20附近,限位条432为条状结构,粘合在侧板20上,其上表面与第四组卡槽430的下表面相接触,确保第四组卡槽430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下滑至限位条432以下的位置。限位条43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高强度瓦楞复合纸板。
可选的,第四组卡槽430、限位条432以及侧板2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采用填充板434填充该间隙,填充板434同样粘合在侧板20上。采用填充板434后,第四组卡槽430未设置有第四卡槽的背面与填充板434充分接触,使得第四组卡槽430与板状物体配合更加紧密,对板状物体的固定效果更好,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存在上述间隙而发生第四组卡槽430松脱的问题。进一步的,当第四组卡槽430采用弹性材质,例如EVA塑料泡沫时,填充板434的厚度可以适当增加,以使填充板434到板状物体侧面的距离小于第四组卡槽430的厚度,安装时通过适当挤压第四组卡槽430将其塞进填充板434与板状物体侧面之间的间隔内,由于弹性材质在受到挤压时将产生向外扩张的反作用力,使得第四组卡槽430被完全固定在该间隔内,其对于板状物体的固定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限位条432及填充板434可以与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430对应设置,即设置在侧板20和/或上盖30上。
第九实施例: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垫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与上述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底板10上设置有多个缓冲垫100,其余部分的结构可以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相同。
考虑到部分板状物体易碎的特性,可以在包装箱1中合适的位置增加缓冲结构,以减小外界冲击对板状物体的影响。例如,可以在底板10上,沿第一侧边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缓冲垫100。缓冲垫100与板状物体的底部接触,对板状物体的底部提供缓冲保护。缓冲垫10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EVA塑料泡沫。可以理解,缓冲垫100还可以设置在侧板20上,上盖30上或者板状物体的顶角等区域。
第十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1以及至少一个板状物体,板状物体容置于包装箱1的底板10、侧板20以及上盖30围合形成的封闭容置空间之中,并卡设固定在至少包括第一组卡槽400与第二组卡槽410的固定结构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1及包装结构,用于板状物体包装,板状物体不易倾倒,可以节省用于包装的人力资源。同时该包装箱1以及包装结构还具有安装拆卸简便快速等优点。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1及包装结构中,大量使用高强度瓦楞复合纸板以及瓦楞纸材质,代替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胶合板材质的方案,并合理设计其结构,使得在满足包装强度的前提下,包装箱1的制作成本也显著降低。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侧板,沿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上盖,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后,通过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及所述上盖形成一封闭容置空间;
第一组卡槽,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或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组卡槽所在位置在所述底板上方,且所述第一组卡槽与所述底板不接触;所述第一组卡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槽;
第二组卡槽,与所述第一组卡槽相对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或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组卡槽所在位置在所述底板上方,且所述第二组卡槽与所述底板不接触;所述第二组卡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槽;板状物体能够卡设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卡槽与所述第二组卡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还包括:第一围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围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侧板;第二围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围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侧板;
所述第一组卡槽与所述第一围板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围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组卡槽与所述第二围板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围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板包括:第一背板以及两个第一侧面板;所述第一组卡槽与所述第一背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侧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两侧,与所述第一背板围合形成包围所述第一组卡槽的第一半围合空间;
所述第二围板包括:第二背板以及两个第二侧面板;所述第二组卡槽与所述第二背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二侧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背板两侧,与所述第二背板围合形成包围所述第二组卡槽的第二半围合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组卡槽,设置在所述底板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组卡槽中的每个第三组卡槽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卡槽;所述板状物体能够卡设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卡槽、所述第二组卡槽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组卡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还包括:
多个第一支撑条,沿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平行的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脚蹲,均匀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条中每个第一支撑条上并与所述底板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条,与所述底板连接,并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条中每个第一支撑条上对应位置的所述脚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还包括:第一侧板固定件以及第二侧板固定件,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固定件之间具有与所述侧板厚度相匹配的预设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侧板连接件;两个第一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以及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两个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不同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以及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第四侧边;
所述侧板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侧板卡槽,用于卡设固定所述两个第一侧板中的第一个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卡槽,所述第二侧板卡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侧板卡槽的开口方向垂直,用于卡设固定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中与所述第一个第一侧板相邻的第一个第二侧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设置在所述板状物体上部和/或侧面,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中的每个第四组卡槽均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卡槽;所述板状物体能够卡设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卡槽、所述第二组卡槽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条,固定设置在所述侧板和/或所述上盖上,用于限制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组卡槽的位置。
10.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包装箱以及至少一个板状物体,所述至少一个板状物体容置于所述封闭容置空间之中,并卡设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卡槽与所述第二组卡槽之间。
CN201721431544.9U 2017-10-31 2017-10-31 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Active CN207360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1544.9U CN207360870U (zh) 2017-10-31 2017-10-31 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1544.9U CN207360870U (zh) 2017-10-31 2017-10-31 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0870U true CN207360870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4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31544.9U Active CN207360870U (zh) 2017-10-31 2017-10-31 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08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7008B2 (en) Package cushioning structur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8813958B2 (en) Package box of liquid crystal glass
US8789698B2 (en) Package box of liquid crystal glass
CN207360870U (zh) 包装箱及包装结构
CN107697397B (zh) 一种包装结构和包装方法
CN216425429U (zh) 一种新型的纸质包装箱结构
CN102717974B (zh) 一种回型瓦楞纸缓冲框
CN203568168U (zh) 缓冲包装单元及缓冲包装箱
CN206107967U (zh) 冰箱包装结构
US8915369B2 (en) Jointed liquid crystal glass panel package box
CN205661851U (zh) 液晶显示屏的包装结构
CN103434755B (zh) 缓冲包装单元及缓冲包装箱
CN201573835U (zh) 一种太阳能屏包装箱
CN207417423U (zh) 显示设备背板的包装装置
CN218663059U (zh) 一种货物运输用保护装置
US8733548B2 (en) Packaging structure of liquid crystal glass panel
CN215246175U (zh) 一种防变形纸箱
CN220866120U (zh) 一种防挤压的包装盒
CN220097215U (zh) 一种电脑显示器防摔纸塑包装盒
CN217321229U (zh) 一种纸箱
CN205998345U (zh) 包装箱、包装装置以及平板显示装置成品
CN214085251U (zh) 一种插接式储物架的包装装置
CN215555765U (zh) 一种防震性能好的包装纸盒
CN219407336U (zh) 一种纸质缓冲包装盒
CN218229944U (zh) 缓冲包装箱及电子产品缓冲包装组合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