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9885U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59885U
CN207359885U CN201721272720.9U CN201721272720U CN207359885U CN 207359885 U CN207359885 U CN 207359885U CN 201721272720 U CN201721272720 U CN 201721272720U CN 207359885 U CN207359885 U CN 207359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efilling
jet printer
black
black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27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刑部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27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59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59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598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壳体和盖体部,壳体包括墨容纳部,墨瓶沿插接方向插接于注墨部;盖体部在至少部分地覆盖壳体的第一关闭位置和至少部分地露出壳体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盖体部设置有在第一打开位置时与墨瓶配合的接合部,接合部具有接合面,在接合面与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接触时,接合面与平行于枢转轴线的预定方向交叉并且构造为使得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沿枢转轴线延伸的方向至少部分地与接合面重叠,并且/或者,墨瓶的中心轴线延伸穿过接合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包括壳体和盖体部,盖体部设置有用于与墨瓶配合的接合部,接合部的接合面能够将墨瓶保持在竖直状态,而不需要使用者扶持。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1通过从记录头50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至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的一个示例。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而将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左”,使用者的右手侧为“右”。因此,附图中的D1方向即为左右方向,D2方向即为前后方向。
参考图1至图3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1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的一侧的墨容纳部20、以及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和墨容纳部20的上方的翻转部件40。
打印机本体10在内部可以容纳有记录头50等构件,并且翻转部件40在内部可以设置有扫描器。
翻转部件40围绕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AX1可枢转地连接到打印机本体10,从而在露出打印机本体10和墨容纳部20的第一打开位置P12(如图3所示)和覆盖打印机本体10和墨容纳部20的第一关闭位置P11(如图1所示)之间可枢转。
如图2和3所示,墨容纳部2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0的某一侧(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靠右端的前侧位置),并且容纳有待供应至记录头50的墨水。
墨容纳部20包括:多个储墨本体21、覆盖多个储墨本体21的框架部25、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部25的塞盖部22、以及覆盖框架部25的覆盖部24。
如图中所示,墨容纳部20包括容纳具有相同或不同颜色的墨水的五个储墨本体21。每个储墨本体21用于储存墨水、以及设置于所述储墨本体21的顶部并且与所述储墨本体21的内部连通的注墨开口27。
框架部25用于固定多个储墨本体21并作为其外部包装。框架部25大致呈立方体,其顶表面设置有注墨部23。注墨部23构造为围绕每个注墨开口27并且从框架部25的顶面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注墨开口27穿过注墨部23的底面向上突伸出来并且容纳于凹陷部内,此时储墨本体21位于注墨部23下方。
塞盖部22用于密封各个注墨开口27。五个塞盖部22各自在密封相应的注墨开口27的第二关闭位置P21(图2)和露出相应的注墨开口27的第二打开位置P22(图3)之间绕第二枢转轴线AX2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25。
覆盖部24构造为围绕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三枢转轴线AX3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25。覆盖部24能够在第二关闭位置P21(图1)与第二打开位置P22(图2和图3)之间相对于框架部25枢转。当塞盖部22位于第二关闭位置P21时,位于关闭位置的覆盖部24能够覆盖各个墨容纳部的注墨部23,而当塞盖部22位于第二打开位置P22时,位于第二打开位置P22的覆盖部24使各个注墨部23露出。
当注墨时,墨瓶6可被倒立并插接于注墨开口27中。此时,由于注墨部23的注墨开口27通过隔膜被分为两部分,即排气部分和注液部分如图4中所示。通过气液置换,墨瓶6中的墨水可通过注墨开口27的注液部分自动流入储墨本体21,同时,与之相对应地,储墨本体21中的空气通过排气部分自动排出至墨瓶6中,直至注入储墨本体21的墨水达到最大储墨量。此时气液置换停止,注墨停止,用户可以将墨瓶6拿开。
通常这个注墨过程需要数分钟才能完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用户需要保持墨瓶6处于配合良好的直立状态。如果在注墨时用户不用手支撑墨瓶6,则墨瓶6可能会发生倾倒而漏墨。特别是第一次注墨时,使用者需要依次支撑多个墨瓶6,以完成每个储墨本体21的注墨操作。这样的使用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墨瓶6的操作方式,不能给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而且对手部的操作稳定性较差的用户而言,特别不方便。
现请转到图7和图8,其示出了另一种喷墨打印机3,该喷墨打印机3的墨容纳部22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210的右侧,墨容纳部220包括内部容纳有储墨本体221的框架部225、密封储墨本体221的顶部的注墨开口的塞盖部222,以及绕第四枢转轴线AX4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的覆盖部224。在注墨时,这样的喷墨打印机3同样存在需要使用者持续地扶持墨瓶6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使得在墨瓶保持在竖直状态,而不需要使用者扶持。
在操作覆盖部的同时能够操作塞盖部,以方便使用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具有记录头,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构造为接收来自墨瓶的墨水,并将所述墨水供应至所述记录头,所述墨容纳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墨水的储墨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储墨本体的顶部并且具有与所述储墨本体的内部连通的注墨部,在注墨状态下,所述墨瓶沿插接方向插接于所述注墨部;以及
盖体部,所述盖体部在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壳体的第一关闭位置和至少部分地露出所述壳体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所述盖体部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与所述墨瓶配合的接合部,
其中,所述接合部具有接合面,在所述接合面与处于所述注墨状态中的所述墨瓶接触时,所述接合面与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的预定方向交叉并且构造为使得处于所述注墨状态中的所述墨瓶沿所述枢转轴线延伸的方向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接合面重叠,并且/或者,所述墨瓶的中心轴线延伸穿过所述接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包括壳体和盖体部,盖体部设置有用于与墨瓶配合的接合部,接合部的接合面能够将墨瓶保持在竖直状态,而不需要使用者扶持。
可选地,处于所述注墨状态中的所述墨瓶沿所述枢转轴线限定的方向在所述接合面外的投影为零。
由此,在垂直于枢转轴线限定的方向的平面上,墨瓶不延伸超出接合面的范围,接合面能够阻止墨瓶沿枢转轴线限定的方向上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墨瓶的底部或中部配合。
由此,接合部可以与墨瓶的底部配合以对墨瓶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或与墨瓶的中部配合以阻止墨瓶侧倾。
可选地,所述接合部具有与所述墨瓶的横截面对应的圆弧形凹部。
由此,接合面设置在圆弧形凹部中,这样的构造能更好地与圆柱状的墨瓶配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具有所述记录头的打印机本体;以及
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容纳所述墨容纳部。
由此,壳体包括打印机本体和容纳储墨本体的框架部。
可选地,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框架部可枢转地连接的覆盖部。
由此,壳体包括用于覆盖框架部的覆盖部。
可选地,所述框架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储墨本体的内部空间,以及位于所述框架部的顶部并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框架开口部,所述框架开口部与所述注墨部对应,以露出所述注墨部,在所述注墨状态下,所述墨瓶至少部分地延伸进入所述框架开口部中并沿所述插接方向插接于所述注墨部。
由此,墨瓶可以延伸进入框架开口部中,以与注墨部插接。
可选地,所述框架部还包括塞盖部,所述塞盖部在密封所述注墨部的第二关闭位置和露出所述注墨部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部。
由此,塞盖部用于密封注墨部。
可选地,所述盖体部在覆盖所述框架部的顶面的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和露出所述框架部的顶面的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
由此,盖体部用于覆盖壳体的框架部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盖体部在覆盖所述打印机本体的顶面的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和露出所述打印机本体的顶面的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
由此,盖体部可用于覆盖打印机本体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盖体部包括扫描器。
由此,喷墨打印机可以用于扫描。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一种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其中,翻转部件位于第一关闭位置,覆盖部位于第三关闭位置;
图2为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另一立体视图,其中,塞盖部位于第二关闭位置,覆盖部位于第三打开位置;
图3为图1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另一立体视图,其中,翻转部件位于第一打开位置,塞盖部位于第二打开位置,覆盖部位于第三打开位置;
图4为图3示出的墨容纳部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其中,翻转部件位于第一打开位置,覆盖部位于第二打开位置,塞盖部位于第三打开位置,墨瓶处于插接状态;
图6为以图5中的箭头F方向观看时的示意图;
图7为现有的另一种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
图8为图7中的墨容纳部的立体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部沿图8中的箭头G方向观看时的俯视图;以及
图10为沿图9中的箭头H方向观看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 喷墨打印机 27/127: 注墨开口
10/110/210/310: 打印机本体 330: 圆弧形凹部
20/120/220/320: 墨容纳部 330a: 第一接合面
40/140/240: 翻转部件 330b: 第二接合面
21/121/221: 储墨本体 6: 墨瓶
22/122/222/322: 塞盖部 141: 接合部
23/123: 注墨部 142: 接合面
24/124/224/324: 覆盖部 143: 附加接合部
25/125/225/325: 框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下面将结合图5、图6、图9和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纸张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喷墨打印机2包括打印机本体110、墨容纳部120、以及覆盖打印机本体110和墨容纳部120的翻转部件140。
打印机本体110可以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打印机本体1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提供记录介质的供纸部、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排纸部(未示出)等。打印机本体110中可以设置有例如由多个喷嘴形成的记录头50,以从记录头50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
翻转部件140围绕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AX1可枢转地连接到打印机本体110,从而在露出打印机本体110和墨容纳部120的第一打开位置P12和覆盖打印机本体110和墨容纳部120的第一关闭位置P11之间可枢转。
墨容纳部12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0的右端并且从打印机本体110的前侧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向前延伸。当然,可以理解,在不同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需要,墨容纳部120也可以相对于打印机本体110以其他朝向或方位设置。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墨容纳部120可以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也可以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
墨容纳部120包括储墨本体121、覆盖储墨本体121的框架部125、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部125的塞盖部122、以及与框架部125可枢转地连接的覆盖部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部120包括五个储墨本体121,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110的墨水。五个储墨本体121可以沿第一方向D1(即左右方向)设置在框架部125的内部空间中。这五个储墨本体121可以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例如可以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CMYK)四种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也可以用于容纳相同颜色(例如黑色)的墨水。当然,也可以在墨容纳部120的内部设置六个、八个、十二个等不同数量的用于容纳墨水的储墨本体121,并相应地使用六种、八种、十二种等不同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
每个储墨本体121用于储存墨水、以及设置于储墨本体121并且与储墨本体121的内部连通的注墨开口127。经由注墨开口127,墨瓶6中的墨水能够以气液置换的方式进入储墨本体121中,如上文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框架部125用于固定五个储墨本体121并作为其外部包装。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框架部125大致呈立方体,其顶表面设置有注墨部123。注墨部123构造为围绕每个注墨开口127并且从框架部125的顶面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注墨开口127从注墨部123的底面向上突伸出来并且容纳于凹陷部内,此时储墨本体121位于注墨部123下方。
塞盖部122用于密封各个注墨开口127。五个塞盖部122各自在密封相应的注墨开口127的第二关闭位置(未示出)和露出相应的注墨开口127的第二打开位置P22(参见图5)之间绕第二枢转轴线AX2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125。
覆盖部124构造为围绕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三枢转轴线AX3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125。覆盖部124能够在第三关闭位置(未示出)与第三打开位置P32(参见图5)之间相对于框架部125枢转。当塞盖部122位于第二关闭位置(参见图2:和塞盖部22的第二关闭位置P21一样的位置)时,位于第三关闭位置的覆盖部124能够覆盖各个注墨部123,而当覆盖部124位于第三打开位置P32(参见图5)时,位于第二打开位置P22的塞盖部122使各个注墨部123露出。
当将墨瓶6倒立并使其插接于墨容纳部120的注墨部123中时,通过气液置换,墨瓶6中的墨水可通过注墨开口127的注液部分自动流入储墨本体121,同时,与之相对应地,储墨本体121中的空气通过排气部分自动排出至墨瓶6中,直至注入储墨本体121的墨水达到最大储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记录头50的打印机本体110以及墨容纳部120一起形成壳体,而翻转部件140形成盖体部。此外,盖体部可以包括扫描器。
进一步,翻转部件140(盖体部)在覆盖打印机本体110的顶面的第一关闭位置P11和露出打印机本体110的顶面的第一打开位置P12之间可移动。
如图6所示,翻转部件140远离第一枢转轴线AX1的一侧的右端设置有接合部141,接合部141可以与翻转部件140一体形成。接合部141具有接合面142,该接合面142与翻转部件140的表面成角度设置。
在墨瓶6处于注墨状态中,墨瓶6倒置,其顶部被容纳在注墨部123中。接合面142与墨瓶6的底面接触。并且,在接合面142与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6接触时,墨瓶6的中心轴线CA沿竖直方向延伸穿过接合面142,此时翻转部件140(盖体部)位于第一关闭位置P11和第一打开位置P12之间的打开位置P13。
以此方式,接合面142能够对墨瓶6的底面施加朝下的作用力,以将墨瓶6保持在注墨状态(倒置状态)中,而不会侧倾或倾倒。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接合部141的数量应对应于储墨本体的数量,以结合每个墨瓶6的底面。
此外,请继续参考图6,翻转部件140上还设置用于接触并支撑墨瓶6的侧部的附加接合部143,附加接合部143可具有圆弧形凹部,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截面为圆形的墨瓶6配合。圆弧形凹部具有相对的附加接合面。
以此方式,在接合部141的接合面142对墨瓶6的底面施加朝下的作用力的同时,附加接合部143可以沿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AX1的预定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方向)交叉并且构造为使得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6沿第一枢转轴线AX1延伸的方向至少部分地与附加接合部143的附加接合面重叠。
当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可以仅具有接合部141而不具有附加接合部143。
第二实施方式
图9和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部320。在此,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叙述简洁,仅对与区别特征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墨容纳部32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310的右侧,墨容纳部320包括内部容纳有储墨本体(未示出)的框架部325,绕第四枢转轴线AX4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的覆盖部324,以及与框架部325可枢转地连接的塞盖部3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记录头的打印机本体310、具有储墨本体的墨容纳部以及框架部325一起形成壳体,与框架部325枢转地连接的覆盖部324为盖体部。盖体部相对于壳体绕第四枢转轴线AX4可枢转。
在此实施方式中,覆盖部324(盖体部)在覆盖框架部325的顶面的第一关闭位置P11和露出框架部325的顶面的第一打开位置P12之间可移动。
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合部141的接合面142对墨瓶6的底面施加朝下的作用力,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覆盖部324具有与墨瓶6的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截面相对应的圆弧形凹部330(其作为接合部的一个示例),由此,接合面设置在圆弧形凹部330中,并对墨瓶6的侧面进行夹持,以便从侧面稳定地保持圆柱状的墨瓶6。
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覆盖部324可设置有对应于储墨本体的数量的圆弧形凹部330,并且每一个圆弧形凹部330具有相对的接合面,即第一接合面330a和第二接合面330b。第一接合面330a和第二接合面330b套接在墨瓶6的两侧,由此墨瓶6被卡合在圆弧形凹部330中,并被阻止在前后方向移动或侧倾。
进一步地,在第一接合面330a和/或第二接合面330b与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6接触时,第一接合面330a和/或第二接合面330b与平行于第四枢转轴线AX4的预定方向(前后方向)交叉并且构造为使得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6沿第四枢转轴线AX4延伸的方向至少部分地与第一接合面330a和/或第二接合面330b重叠。换句话说,在与沿第四枢转轴线AX4垂直的预定平面上,墨瓶6与第一接合面330a和/或第二接合面330b存在重合的部分。
现请转到图10,圆弧形凹部330能够与墨瓶6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部配合,以阻止墨瓶6侧倾。
此外,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处于注墨状态中的墨瓶6沿枢转轴线限定的方向在接合面外的投影为零。即,在垂直于第四枢转轴线AX4限定的方向的平面上,墨瓶6不延伸超出接合面的范围,接合面能够阻止墨瓶6沿枢转轴线限定的方向上的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设置有用于与墨瓶配合的接合部,接合部的接合面能够将墨瓶保持在竖直状态,而不需要使用者扶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具有记录头,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构造为接收来自墨瓶的墨水,并将所述墨水供应至所述记录头,所述墨容纳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墨水的储墨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储墨本体的顶部并且具有与所述储墨本体的内部连通的注墨部,在注墨状态下,所述墨瓶沿插接方向插接于所述注墨部;以及
盖体部,所述盖体部在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壳体的第一关闭位置和至少部分地露出所述壳体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所述盖体部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与所述墨瓶配合的接合部,
其中,所述接合部具有接合面,在所述接合面与处于所述注墨状态中的所述墨瓶接触时,所述接合面与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的预定方向交叉并且构造为使得处于所述注墨状态中的所述墨瓶沿所述枢转轴线延伸的方向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接合面重叠,并且/或者,所述墨瓶的中心轴线延伸穿过所述接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注墨状态中的所述墨瓶沿所述枢转轴线限定的方向在所述接合面外的投影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墨瓶的底部或中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具有与所述墨瓶的横截面对应的圆弧形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具有所述记录头的打印机本体;以及
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容纳所述墨容纳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框架部可枢转地连接的覆盖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储墨本体的内部空间,以及位于所述框架部的顶部并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框架开口部,所述框架开口部与所述注墨部对应,以露出所述注墨部,在所述注墨状态下,所述墨瓶至少部分地延伸进入所述框架开口部中并沿所述插接方向插接于所述注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还包括塞盖部,所述塞盖部在密封所述注墨部的第二关闭位置和露出所述注墨部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部在覆盖所述框架部的顶面的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和露出所述框架部的顶面的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部在覆盖所述打印机本体的顶面的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和露出所述打印机本体的顶面的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扫描器。
CN201721272720.9U 2017-09-29 2017-09-29 喷墨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59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2720.9U CN207359885U (zh) 2017-09-29 2017-09-29 喷墨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2720.9U CN207359885U (zh) 2017-09-29 2017-09-29 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59885U true CN207359885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272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59885U (zh) 2017-09-29 2017-09-29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598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6138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13733747A (zh) * 2020-05-27 2021-12-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6138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US10675874B2 (en) 2016-11-04 2020-06-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CN113733747A (zh) * 2020-05-27 2021-12-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3955B2 (en) Liquid-consuming apparatus
JP6992307B2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US6550894B2 (en) Ink bottle
CN207359885U (zh) 喷墨打印机
US11161360B2 (en) Inkjet printer
JP2016087844A (ja) タンクとボトルのセット、及びボトル
WO2016117324A1 (en) Tank for ink-jet printer
CN105517805B (zh) 记录装置
CN201064974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以及连续供墨装置
CN20438281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357805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7535507U (zh) 墨供应系统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CN207535498U (zh)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CN205149216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51059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7535505U (zh)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CN20636728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938197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6357816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357807U (zh) 喷墨打印机
CN204382810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357820U (zh) 墨容纳部和喷墨打印机
CN207535499U (zh) 墨供应系统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CN206357813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357824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