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0540U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50540U CN207350540U CN201721043205.3U CN201721043205U CN207350540U CN 207350540 U CN207350540 U CN 207350540U CN 201721043205 U CN201721043205 U CN 201721043205U CN 207350540 U CN207350540 U CN 2073505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ousing
- particle
- adsorption particle
- air pur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O-]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521 Macromolecul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5332 Sorbus domest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91 charge neutr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67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64 neutr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211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9 air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EDXJYDRNCIFBQ-UHFFFAOYSA-N aluminium(3+) Chemical class [Al+3] REDXJYDRNCIFB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5 carbonace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TWXTWZIUMCFMSG-UHFFFAOYSA-N nitride(3-) Chemical compound [N-3] TWXTWZIUMCFM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4 quartz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用以提高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提高净化效率。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壳体内的负离子发生单元和具有吸附颗粒的过滤单元,吸附颗粒自身带电或可通过摩擦带电;位于壳体内的风机,风机用于驱动外界的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内,并依次经过负离子发生单元和过滤单元后由出风口排出壳体。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在2017年8月1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21009889.5发明名称为“空气净化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的提高,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也逐渐的加深,环境的不断污染不仅会对生物链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空气污染也是污染治理的一大方面,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
通常情况下,去除粉尘或雾霾颗粒的方法有静电除尘、滤袋或纤维过滤等。但是,各种除尘方法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静电除尘会带来臭氧、氮化物的二次污染;滤袋除尘产生高的阻力等等;负离子发生器产生出来的负离子虽然对空气中的颗粒物凝聚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除尘效率却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用以提高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提高净化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负离子发生单元和具有吸附颗粒的过滤单元,所述吸附颗粒自身带电或可通过摩擦带电;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外界的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依次经过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和所述过滤单元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在使用时,风机旋转,带粉尘或颗粒物的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壳体内,并依次经过负离子发生单元和过滤单元,带粉尘或颗粒物的空气在进入过滤单元之前,由负离子发生单元产生的大量负离子会与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物相互碰撞、结合,使的粉尘或颗粒物带电,从而形成荷电颗粒或荷电粉尘,而快速流动的空气及其内的颗粒物会与吸附颗粒发生摩擦产生电子转移以形成高压电场,形成的荷电颗粒或荷电粉尘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被吸附于吸附颗粒上,也可以通过吸附颗粒自身带电吸附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从而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净化后的空气从壳体的出风口排出。此外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也可以通过物理方式和/或自身带电静电被吸附到吸附粒子上。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提高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提高净化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颗粒包括至少两种不同材料的吸附颗粒。不同材料的吸附颗粒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材料的吸附颗粒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不同材料的吸附颗粒之间相互碰撞、摩擦,使得吸附颗粒表面产生大量的电荷以形成高压电场,使得空气中的颗粒或粉尘被吸附到吸附颗粒上,可以提高吸附颗粒对空气中的颗粒或粉尘的吸附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颗粒包括:导电材料的吸附颗粒和介质材料的吸附颗粒。介质颗粒的设置可以防止吸附颗粒之间电荷的中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吸附颗粒的第一网栅和第二网栅,其中所述吸附颗粒填充于所述第一网栅和所述第二网栅之间。第一网栅和第二网栅可以为金属网栅也可以为非金属网栅,当第一网栅和第二网栅为金属网栅时,吸附颗粒也会与第一网栅和第二网栅碰撞产生电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网栅和所述第二网栅之间填充的所述吸附颗粒的浓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90%。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空气在第一网栅和第二网栅之间流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颗粒为球形,且所述吸附颗粒的直径均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颗粒包括:高分子材料颗粒、聚合物材料颗粒、硅酸盐材料颗粒、金属或合金材料颗粒的至少两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通风口。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或者,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之间;或者,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颗粒组成的结构为波浪形结构或具有圆形通孔的圆柱体结构或具有圆形盲孔的圆柱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一种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另一种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空气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空气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内的吸附粒子组成的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空气净化其内的吸附粒子组成的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内的吸附粒子组成的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空气净化其内的吸附粒子组成的结构的B-B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内的吸附粒子组成的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空气净化其内的吸附粒子组成的结构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机壳 11-进风口
12-出风口 2-负离子发生单元
3-过滤单元 31-吸附颗粒
32-第一网栅 33-第二网栅
34-圆形通孔 35-圆形盲孔
4-风机 5-支撑架
51-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壳体1,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位于壳体1内的负离子发生单元2和具有吸附颗粒31的过滤单元3,所述吸附颗粒自身带电或可通过摩擦带电;
位于壳体1内的风机4,风机4用于驱动外界的空气由进风口11进入壳体1内,并依次经过负离子发生单元2和过滤单元3后由出风口12排出壳体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在使用时,风机4旋转,带粉尘或颗粒物的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壳体1内,并依次经过负离子发生单元2和过滤单元3,带粉尘或颗粒物的空气在进入过滤单元3之前,由负离子发生单元2产生的大量负离子会与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物相互碰撞、结合,使的粉尘或颗粒物带电,从而形成荷电颗粒或荷电粉尘,而快速流动的空气及其内的颗粒物会与吸附颗粒31发生摩擦产生电子转移以形成进而形成高压电场,形成的荷电颗粒或荷电粉尘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被吸附于吸附颗粒31上,也可以通过吸附颗粒自身带电吸附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从而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净化后的空气从壳体1的出风口12排出,此外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也可以通过物理方式和/或自身带电静电被吸附到吸附粒子上,具体的物理吸附机理包括:惯性碰撞、拦截、布郎扩散、重力沉降等。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提高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提高净化效率。
上述壳体1的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空气净化器的壳体1外部为圆柱形,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空气净化器的壳体1外部为长方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可以为圆形、长方形孔,星形孔或其它不规则形状的孔等等,壳体1上一般会设置多个进风口11和多个出风口12,多个进风口11的形状可以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多个出风口12的形状也可以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1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在壳体1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进风口11位于壳体1的侧面,出风口12位于壳体1的顶部。
上述吸附颗粒可以自身本身具有静电,可以直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也可以通过吸附颗粒之间相互摩擦或与空气摩擦带电。
为了提高过滤单元产生的电场强度,较佳的,吸附颗粒31包括至少两种不同材料的吸附颗粒。不同材料的吸附颗粒31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材料的吸附颗粒3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不同材料的吸附颗粒之间相互碰撞、摩擦,使得吸附颗粒表面产生大量的电荷以形成高压电场,使得空气中的颗粒或粉尘被吸附到吸附颗粒上,可以提高吸附颗粒对空气中的颗粒或粉尘的吸附效果。
进一步的,吸附颗粒包括:导电材料的吸附颗粒和介质材料的吸附颗粒。介质颗粒的设置可以防止吸附颗粒之间电荷的中和。
为了便于对吸附颗粒31进行固定和支撑,过滤单元3还包括:用于支撑吸附颗粒31的第一网栅32和第二网栅33,其中吸附颗粒31填充于第一网栅32和第二网栅33之间。第一网栅32和第二网栅33可以为金属网栅也可以为非金属网栅,当第一网栅32和第二网栅33为金属网栅时,吸附颗粒31也会与第一网栅32和第二网栅33碰撞产生电场。
进一步的,第一网栅32和第二网栅33之间的绝对距离大于吸附颗粒31组成的结构的最大高度。便于空气在第一网栅32和第二网栅33之间流动。
可选的,第一网栅32和第二网栅33之间填充的吸附颗粒31的浓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90%之间,填充浓度例如可以为:10%、20%、26%、30%、35%、45%、50%、60%、70%、75%、80%、85%、90%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上述吸附颗粒31的具体形状不限,可选的,吸附颗粒31为球形,且吸附颗粒31的直径均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
上述吸附颗粒31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吸附颗粒、金属材料的吸附颗粒、合金材料的吸附颗粒、石英材料的吸附颗粒、玻璃材料的吸附颗粒、硅酸盐材料的吸附颗粒中的至少两种。当然吸附颗粒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吸附颗粒31具体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颗粒或聚偏氟乙烯材料的吸附颗粒,当然高分子材料不限所列举的两种材料。
上述吸附颗粒31可以为空心颗粒也可以为实心颗粒,可以通过外部涂覆上述材料形成的吸附颗粒31,也可以采用上述所列举材料形成吸附颗粒31,这要吸附颗粒可以通过摩擦产生电即可。
为了便于固定负离子发生单元2,上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用于支撑负离子发生单元2的支撑架5,支撑架5位于壳体1内、且与壳体1拆卸连接,支撑架5上设有通风口51。上述支撑架5可以与壳体1内部螺钉连接或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内的风机4在壳体1内的具体位置可以有多种: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风机4位于过滤单元3和出风口12之间。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风机4位于过滤单元3和负离子发生单元2之间。
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风机4位于负离子发生单元和进风口11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内的风机4的风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风机4的类型可以为涡轮风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上述吸附颗粒31组成的结构的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可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吸附颗粒31组成的结构为波浪形结构。
可选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吸附颗粒31组成的结构为具有圆形通孔34的圆柱体结构。
可选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吸附颗粒31组成的结构为具有圆形盲孔35的圆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单元2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负离子发生端。负离子发生端可以为碳材料、金属和合金等材料的发生端,上述负离子发生单元2可以连续发出负离子,也可以间歇性的发出负离子。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单元,通过负离子摩擦电技术净化空气,过滤单元可以重复利用,无二次污染,可以节约成本,可以提高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提高净化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负离子发生单元和具有吸附颗粒的过滤单元,所述吸附颗粒自身带电或可通过摩擦带电;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外界的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依次经过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和所述过滤单元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颗粒包括:至少两种具有不同电负性材料的吸附颗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颗粒包括:导电材料的吸附颗粒和介质材料的吸附颗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吸附颗粒的第一网栅和第二网栅,其中所述吸附颗粒填充于所述第一网栅和所述第二网栅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栅和所述第二网栅之间填充的所述吸附颗粒的浓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颗粒为球形,且所述吸附颗粒的直径均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颗粒包括:高分子材料颗粒、聚合物材料颗粒、硅酸盐材料颗粒、金属材料颗粒的至少两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通风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或者,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之间;或者,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颗粒组成的结构为波浪形结构或具有圆形通孔的圆柱体结构或具有圆形盲孔的圆柱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09889 | 2017-08-11 | ||
CN2017210098895 | 2017-08-1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50540U true CN207350540U (zh) | 2018-05-11 |
Family
ID=6241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43205.3U Active CN207350540U (zh) | 2017-08-11 | 2017-08-18 | 空气净化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50540U (zh) |
-
2017
- 2017-08-18 CN CN201721043205.3U patent/CN2073505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60252B (zh) |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 |
CN106552713B (zh) |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 |
CN205599337U (zh) | 具有搅动部件的气体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 |
CN106563570B (zh) | 具有搅动部件的气体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 |
CN105797855B (zh) |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 |
CN103917297B (zh)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 |
CN205965369U (zh) |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 |
WO2020083145A1 (zh) | 一种发动机进气除尘系统及方法 | |
CN107596796A (zh) | 多级VOCs尾气处理装置 | |
CN107149981A (zh) | 一种运动型摩擦电气体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 |
CN205887166U (zh) | 一种滚筒式气体除尘装置 | |
CN205867873U (zh) |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 |
CN106560249B (zh) | 一种滚筒式气体除尘装置 | |
CN207350540U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106140476B (zh) | 一种转动式气体净化装置和净化方法 | |
CN106582165B (zh) |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 |
WO2017088584A1 (zh) |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 |
CN107961900A (zh) |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 | |
CN207162774U (zh) | 一种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6786910U (zh) | 负离子空气净化组合风柜 | |
CN205995216U (zh) | 一种具有超强吸附力的微距除尘器 | |
CN216136938U (zh)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
CN210187422U (zh) | 一种高压静电除尘器 | |
CN207657569U (zh) | 一种新型车载空气净化器 | |
CN106268132B (zh) | 一种高效pm2.5吸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