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5369U -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65369U
CN205965369U CN201620465909.9U CN201620465909U CN205965369U CN 205965369 U CN205965369 U CN 205965369U CN 201620465909 U CN201620465909 U CN 201620465909U CN 205965369 U CN205965369 U CN 205965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layer
air inlet
layer shell
dust
clean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659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昌报
王中林
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ona Q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Priority to CN2016204659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65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65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653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除尘装置包括套层结构的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其中,外层壳体为密封结构,在底部设置排液口;内层壳体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内层壳体内壁设置电极;设置在内层壳体内的若干吸尘单元,部分或者全部的吸尘单元表面材料与所述电极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负性;喷淋头,从外层壳体外引入,由进液开关控制,用于清洗所述吸尘单元或者电极;内层壳体转动使吸尘单元与电极互相碰撞形成静电场,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依次通过所述除尘单元、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的空隙、除尘单元和出气口,对气体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喷淋头可以自动对除尘装置中的吸尘单元和电极进行清洗,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摩擦电场的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工业过程产生大量粉尘物质,如在工厂车间、燃烧废气等;在生活中,大量的尾气、矿物石油燃烧等排放导致的雾霾等。这些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工业除尘方法主要有静电除尘、颗粒床过滤除尘、虑袋除尘等。但是各种除尘方法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如静电除尘设备复杂且价格昂贵、颗粒床过滤器背压较大、滤袋除尘时清灰麻烦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阻力的摩擦电除尘装置,能够对气体中的微米、次微米、纳米等级别的颗粒物进行高效、快速过滤,解决空气中颗粒物的吸收和过滤的问题;同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对除尘装置进行再生,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包括:
套层结构的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其中,外层壳体为密封结构,在底部设置排液口;内层壳体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内层壳体内壁设置电极;
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内的若干吸尘单元,部分或者全部的吸尘单元表面材料与所述电极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负性;
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外层壳体连通至内层壳体;
喷淋头,从所述外层壳体外引入,由进液开关控制,用于清洗所述吸尘单元或者电极;
所述内层壳体转动使所述吸尘单元与所述电极互相碰撞形成静电场,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依次通过所述除尘单元、所述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的空隙、除尘单元和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喷淋头设置在所述外层壳体的顶部与内层壳体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喷淋头沿着所述内层壳体转动的转轴方向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进气导气管,从所述进气口插入所述内层壳体,所述进气导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进气导气管掩埋在所述吸尘单元中。
优选的,所述喷淋头从所述进气口伸入所述进气导气管。
优选的,还包括出气导气管,从所述转动出气口插入所述内层壳体,所述出气导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出气导气管掩埋在吸尘单元中。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外层壳体和出气口固定不动;所述进气导气管、内层壳体和出气导气管同步转动;
或者,所述进气口、外层壳体、进气导气管、出气导气管和出气口固定不动;所述内层壳体转动。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所述内层壳体同步转动形成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在所述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上分别设置固定进气口和固定出气口,分别通过密封轴承密封连接并且保证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可以转动。
优选的,在所述内层壳体转动的转轴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的空隙范围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均为筒状结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 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内层壳体轴对称结构的筒状,内层壳体的对称轴为所述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若干吸尘单元中包括具有两种不同的电负性的吸尘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电负性的吸尘单元的数量比例范围为0∶1—1∶1;吸尘单元的粒径范围为0.5mm—10mm。
优选的,所述内层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互相绝缘的所述电极;所述电极为长条形、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或其他多边形的片状电极;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1mm-1cm。
优选的,所述内层壳体采用绝缘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气孔的形状为圆孔、方孔、长圆孔或缝隙结构,孔径或缝隙宽度小于吸尘单元的粒径。
优选的,所述进液开关和控制所述排液口的排液开关采用电磁阀开关、气动阀开关或继电器开关。
优选的,在所述内层壳体转动过程中,所述吸尘单元的填充高度始终高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除尘系统,包括多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所述气体依次通过多个所述除尘装置,或者,所述气体分为多个支路同时通过多个所述除尘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电除尘装置采用套层结构的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其中,外层壳体为密封结构,内层壳体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内层壳体内壁设置电极;所述内层壳体转动使设置在内层壳体内的若干吸尘单元与电极互相碰撞形成静电场,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依次通过除尘单元、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的空隙、除尘单元和出气口,在静电吸附作用和吸尘单元的 物理过滤作用(如惯性、碰撞、拦截、重力沉降等机理)下实现对气体中颗粒物的有效过滤。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的设置,使气体在更顺畅的通过除尘装置,减小气流阻力。
同时,在装置中设置喷淋头,可以在吸尘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吸尘单元和电极自动进行清洗,使除尘装置具有再生功能,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不需要高压电,不仅能耗低而且不会产生臭氧等二次污染,可以在室内环境中大范围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摩擦电除尘装置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除尘装置中进气导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摩擦电除尘装置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示图中的方向;“内”指朝向相应结构内部,“外”指朝向相应结构外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电除尘装置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套层结构的外层壳体7和内层壳体13,其中,外层壳体7为密封结构,在底部 设置排液口16,由排液开关15控制排液口的通断;内层壳体13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11,供气体在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之间流动,内层壳体13内壁设置电极12;设置在内层壳体13内的若干吸尘单元10,部分或者全部的吸尘单元10表面材料与电极12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负性;进气口6和出气口6’,通过外层壳体7连通至内层壳体13;喷淋头9,从外层壳体7外引入,由进液开关4控制,用于清洗吸尘单元10或者电极12。内层壳体13转动使吸尘单元10与电极12互相碰撞形成静电场,从进气口6进入的气体依次通过吸尘单元10、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7之间的空隙、吸尘单元10和出气口6’,气体中的粉尘颗粒等被除去,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图1所示的除尘装置中,还可以包括进气导气管9,从进气口6插入内层壳体13,进气导气管9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如图2中所示),进气导气管掩埋在所述吸尘单元,喷淋头8从进气口6伸入进气导气管9。设置进气导气管9用于气体较容易的进入内层壳体13,通孔的直径小于吸尘单元10的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出气口6’内插入上述的导气管作为出气导气管9’,出气导气管掩埋在吸尘单元中。
在图3中,喷淋头8可以设置在外层壳体7的顶部,外层壳体7与内层壳体13之间的空隙中。喷淋头8可以沿着内层壳体13转动的转轴方向设置,也可以弯折设置,可以增加喷淋头的长度以提高清洗效率。
如图1所示,当携带颗粒物的气体经过摩擦电除尘装置时,大量的颗粒物被吸附在内层壳体13内部的电极12、吸尘单元10的表面。清洗液导管3与具有一定压力的清洗液保持联通,并通过进液开关4阻止其流向喷淋头;除尘装置中颗粒物吸附饱和之后,进液开关4和排液开关15自动打开,清洗液在高压作用下通过喷淋头8,经过多孔导气管9通孔(或者内层壳体的导气孔11)均匀喷向吸尘单元10(可以为介质、金属颗粒的混合物)和金属电极12,然后通过内层壳体的导气孔11流向外层壳体7,沿着外层壳体7 内部经排液口16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外层壳体固定不转动,可以支撑在支架1上。
还可以包括两个导气管,就是同时包括进气导气管和出气导气管,两个导气管分别从进气口6和出气口6’插入内层壳体13,导气管在内层壳体13内的长度小于内层壳体8长度的一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气管可以沿着内层壳体8转动的转轴方向设置。优选将导气管掩埋在吸尘单元9中,使气体流动过程中必须经过吸尘单元的除尘作用。
在除尘装置中未设置进气导气管和出气导气管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吸尘单元从内层壳体中漏出,可以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滤网,滤网的网孔尺寸小于吸尘单元的尺寸。这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当气流经进气口6进入进气导气管9以后,气流可以沿着导气管上的孔经吸尘单元颗粒之间的空隙向上、向下通过导气孔、向前穿过空隙等三种途径流动,图1中箭头示意出了气流的流动的方向。进气导气管9的和内层壳体13的存在可以有效的起到气体分流作用,分流原理为:气流经过多个进气导气管的孔之后,流过颗粒状吸尘单元之间的缝隙,穿过绝缘内层壳体13的导气孔11后,再沿着内层壳体13和外层壳体7之间的空隙向另一端流动,然后再沿着绝缘内层壳体13另一端的导气孔11经过吸尘单元10和多孔的出气导气管9’后排出。
内层壳体13内的吸尘单元10的表面可以为单一物质的颗粒,例如球状的介质材料,也可以为具有两种不同的电负性的材料,即部分或者全部的吸尘单元表面的材料与电极12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负性,例如若干吸尘单元中可以包括若干介质单元和导电单元,其中介质单元表面的材料为介质材料,导电单元表面的材料为金属等导电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加入其 他颗粒物或填充物。吸尘单元10之间、吸尘单元10与电极12之间互相碰撞,在表面形成电荷。
将介质单元与导电单元混合作为吸尘单元9,可以使吸尘单元9之间的正、负电场分布更加均匀,提高过滤效率。
以吸尘单元10中的介质单元表面的材料具有高电负性为例,说明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
图1的除尘装置中,内层壳体13和外层壳体7为圆筒形,围绕水平设置的转轴转动时,由于重力作用,介质单元与电极12(或者导电单元)相互碰撞、摩擦,使介质单元表面产生大量的负电荷,导电单元表面及电极12上留下大量正电荷。因此,在介质单元和电极12之间、介质单元与导电单元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场。
气体中的粉尘颗粒在形成过程中通常带有一定的电荷,因而总的颗粒都表现出一定的带电性。当这些带电颗粒进入除尘装置以后,由于在介质单元和电极12之间、介质单元与导电单元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场,因此,在电场作用下带正电颗粒将被内层壳体壁上的电极12和导电单元吸附;带负电的颗粒被介质单元吸附。
另外,当含粉尘或颗粒物的气流通过器件时,还存在物理吸附过程,气体中的粉尘颗粒与吸尘单元10(包括介质单元和导电单元)相互碰撞、散射,形成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机理包括惯性碰撞、拦截、布朗扩散、重力沉降等。
因此,带有粉尘的气体通过除尘装置时,可以通过静电吸附和物理吸附过程被除尘装置净化。
介质单元的表面与电极12(或导电单元)接触产生表面电荷,因此,只需要满足介质单元的表面材料与电极12(或导电单元)的材料具有不同电负性的条件即可。当若干吸尘单元中包括两种不同的电负性单元时,具有两种不同电负性的介质颗粒的数量比例范围为0∶1—1∶1。例如导电单元和介质单 元之间的数量比例范围为0∶1—1∶1。
介质单元表面的材料可以为绝缘体,介质单元表面材料的电负性高于电极材料的电负性或者低于电极材料的电负性。高电负性的材料可以为高分子(聚合物)如PTFE、FEP等,低电负性的材料如石英、玻璃、硅酸盐材料等。
常用的导电材料均可以用于制作电极或者导电单元,优选采用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包括铝、铜、金和银中的一者或者多者的任意比例合金。
在内层壳体13内壁上可以设置多个片状电极12,多个电极12之间互相绝缘,可以分散设置在内层壳体13内壁上,如图1中所示。电极12可以为长条形、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或其他多边形片状电极。多个电极12可以形成电极阵列,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1mm-1cm。可以在装置中形成较为均匀和稳定的电场。
内层壳体12上的导气孔11的形状和尺寸没有特别限定,导气孔11的形状可以为圆孔、方孔、长圆孔或缝隙结构,孔径或缝隙宽度小于吸尘单元的粒径。
在图1所示的除尘装置中,在内层壳体13转动过程中,优选吸尘单元填充高度始终高于进气口6和出气口6’,使气体必须通过内层壳体13中的吸尘单元10,气体中的灰尘可以被吸尘单元表面吸附。
内层壳体8和外层壳体11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该空隙尺寸的范围为在内层壳体13转动的转轴方向的截面中,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7之间的空隙范围的面积不小于进气口6的面积,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气流在装置中的阻力较小。
内层壳体8和外层壳体11的结构都可以为圆筒状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筒状结构外壳,可以为轴对称结构的筒状,转轴为内层壳体的对称轴。所述转轴优选为水平转轴。筒状结构外壳的截面可以为圆环形、椭圆环形或者多 边形。优选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两端的转轴处,如图1所示。
优选的,从进气口6插入的进气导气管9和从出气口6’插入的出气导气管9’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吸尘单元在进气导气管9或出气导气管9’上方的填充高度。吸尘单元的填充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指在竖直方向上吸尘单元堆积占据的空间高度。
吸尘单元10的形状可以为球形、椭球形或者多面体,可以为空心或者实心颗粒。吸尘单元10可以整体为均一材料,也可以为表面层包覆内核的核壳结构,例如为绝缘材料的表面层包覆陶瓷材料内核的核壳结构球作为吸尘单元中的介质单元。
吸尘单元10(可以包括介质单元和导电单元)的粒径范围为0.5mm—10mm,所有吸尘单元10的直径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可以由不同直径相互混合。
为了增加吸尘单元10与电极12的碰撞,吸尘单元(包括介质单元和导电单元)在内层壳体13中的填充不需要太满,特别对于筒状外壳,在内层壳体13转动过程中,吸尘单元的填充范围始终高于进气导气管9和出气导气管9’,就是将进气导气管和出气导气管淹没在吸尘单元中。
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中不限定吸尘单元10(特别是介质单元)表面和电极12必须是硬质材料,也可以选择柔性材料,材料的硬度并不影响二者之间的接触摩擦效果。
内层壳体13的材料可以为绝缘的高分子材料、胶木、陶瓷等所有绝缘,优选机械强度高的绝缘材料。外层壳体7采用的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具有一定强度的易于成型材料均可以。
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中,由于外层壳体7可以设置为固定不动,因此,进气口、出气口、进气导气管和出气导气管是否随着内层壳体转动,可以根 据装置的具体设计进行选择,可以有多种结构设计:
进气口6、外层壳体7和出气口6’可以设置为固定不动;进气导气管9、内层壳体13和出气导气管9’同步转动。
进气口6、外层壳体7、进气导气管9、出气导气管9’和出气口6’可以固定不动,内层壳体13转动。
进气口6和出气口6’与内层壳体13同步转动形成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为了将气体方便的接入气体除尘装置,可以在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上分别设置固定进气口5和固定出气口5’,分别通过密封轴承2密封连接并且保证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可以转动。喷淋头的清洗液导管3可以穿过固定进气口5进入除尘装置,也可以在外层壳体7的其他部位接入外壳壳体7。使用时,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的延伸部分作为转轴,设置在支架1或者外层壳体上,同内层壳体一同旋转。
应当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均应当包含驱动内层壳体转动的驱动装置,在附图中未示出。
进液开关4、排液开关15可以采用各种类型开关,如电磁阀开关、气动阀开关、继电器开关等。
电极12、吸尘单元10的表面可以为进行过粗糙化处理的表面,例如表面进行纳米图形化处理,来增加表面积,从而提高除尘装置的物理吸附和静电吸附的效率。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除尘系统,可以包括多个上述的除尘装置,将多个除尘装置串联或者并联,气体依次通过多个所述除尘装置(多个除尘装置串联),或者,所述气体分为多个支路同时通过多个所述除尘装置(多个除尘装置并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能够对气体中的微米、次微米、纳米等级别的颗粒物进行高效、快速过滤,同时对气流的阻力较小。可以用于工业粉尘 气固分离装置及其系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除尘器串联使用,实现工业过程粉尘的达标排放。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各部件的形状、材质和尺寸的变化。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7)

1.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层结构的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其中,外层壳体为密封结构,在底部设置排液口;内层壳体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内层壳体内壁设置电极;
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内的若干吸尘单元,部分或者全部的吸尘单元表面材料与所述电极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负性;
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外层壳体连通至内层壳体;
喷淋头,从所述外层壳体外引入,由进液开关控制,用于清洗所述吸尘单元或者电极;
所述内层壳体转动使所述吸尘单元与所述电极互相碰撞形成静电场,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依次通过所述吸尘单元、所述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的空隙、吸尘单元和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设置在所述外层壳体的顶部与内层壳体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喷淋头沿着所述内层壳体转动的转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导气管,从所述进气口插入所述内层壳体,所述进气导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进气导气管掩埋在所述吸尘单元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从所述进气口伸入所述进气导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中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导气管,从所述出气口插入所述内层壳体,所述出气导气管的管壁上设 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出气导气管掩埋在吸尘单元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外层壳体和出气口固定不动;所述进气导气管、内层壳体和出气导气管同步转动;
或者,所述进气口、外层壳体、进气导气管、出气导气管和出气口固定不动;所述内层壳体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所述内层壳体同步转动形成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在所述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上分别设置固定进气口和固定出气口,分别通过密封轴承密封连接并且保证转动进气口和转动出气口可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层壳体转动的转轴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的空隙范围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均为筒状结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轴对称结构的筒状,内层壳体的对称轴为所述内层壳体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水平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吸尘单元中包括具有两种不同的电负性的吸尘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电负性 的吸尘单元的数量比例范围为0:1—1:1;吸尘单元的粒径范围为0.5mm—1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互相绝缘的所述电极;所述电极为长条形、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或其他多边形的片状电极;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1mm-1cm。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采用绝缘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的形状为圆孔、方孔、长圆孔或缝隙结构,孔径或缝隙宽度小于吸尘单元的粒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开关和控制所述排液口的排液开关采用电磁阀开关、气动阀开关或继电器开关。
1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层壳体转动过程中,所述吸尘单元的填充高度始终高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
17.一种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所述气体依次通过多个所述除尘装置,或者,所述气体分为多个支路同时通过多个所述除尘装置。
CN201620465909.9U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65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5909.9U CN205965369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5909.9U CN205965369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65369U true CN205965369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1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65909.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65369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6536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2165A (zh) * 2016-05-19 2017-04-26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WO2017198216A1 (zh) * 2016-05-19 2017-11-23 北京中科纳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模块和气体除尘装置
CN108014922A (zh) * 2017-11-08 2018-05-1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摩擦电热电内搅拌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08057523A (zh) * 2017-11-08 2018-05-22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摩擦电热电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08097458A (zh) * 2017-11-08 2018-06-0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热电自驱动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08176510A (zh) * 2017-11-08 2018-06-19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摩擦电热电自驱动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10353387A (zh) * 2019-08-21 2019-10-22 袁瑞锋 一种清洁型安全吹风机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2165A (zh) * 2016-05-19 2017-04-26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WO2017198216A1 (zh) * 2016-05-19 2017-11-23 北京中科纳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模块和气体除尘装置
CN106582165B (zh) * 2016-05-19 2018-10-16 北京中科纳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CN108014922A (zh) * 2017-11-08 2018-05-1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摩擦电热电内搅拌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08057523A (zh) * 2017-11-08 2018-05-22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摩擦电热电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08097458A (zh) * 2017-11-08 2018-06-0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热电自驱动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08176510A (zh) * 2017-11-08 2018-06-19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摩擦电热电自驱动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08057523B (zh) * 2017-11-08 2020-04-1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摩擦电热电除尘检测设备及其除尘检测方法
CN110353387A (zh) * 2019-08-21 2019-10-22 袁瑞锋 一种清洁型安全吹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65369U (zh)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CN106560252B (zh)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CN105797855B (zh)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CN106552713B (zh)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CN205599337U (zh) 具有搅动部件的气体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CN106563570B (zh) 具有搅动部件的气体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WO2020083145A1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除尘系统及方法
CN105618266B (zh) 一种气体除尘装置、方法及机动车排气装置
CN204469891U (zh) 旋风式静电除尘空气净化器
CN207187395U (zh) 一种废旧轮胎再生废气处理系统
WO2017088584A1 (zh)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CN205867873U (zh)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和除尘系统
CN104138712A (zh) 风轮电极放电装置
CN107149981A (zh) 一种运动型摩擦电气体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CN106582165B (zh)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CN106440087B (zh) 一种消除空气中超微悬浮物的净化装置
CN106560251B (zh) 一种除尘模块及筒式气体除尘装置
CN205887166U (zh) 一种滚筒式气体除尘装置
CN106140476B (zh) 一种转动式气体净化装置和净化方法
CN107961900A (zh)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
CN205887180U (zh) 一种除尘模块及筒式气体除尘装置
CN106560249B (zh) 一种滚筒式气体除尘装置
CN203355520U (zh) 一种空气清洗机
CN207042078U (zh) 旋风分离系统及脱硝除尘装置
CN104624003A (zh) 旋风式除尘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6

Address after: Yang Yanlu 101407 Beijing city Huairou Distric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 88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ona Q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30, building C, block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