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5475U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5475U
CN207345475U CN201721127358.6U CN201721127358U CN207345475U CN 207345475 U CN207345475 U CN 207345475U CN 201721127358 U CN201721127358 U CN 201721127358U CN 207345475 U CN207345475 U CN 207345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structure
motor
engine
planet
planet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73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
陈慧勇
王印束
赵玉东
王富生
刘小伟
李建锋
张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273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5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5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5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包括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前动力结构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前行星排,后动力结构包括后行星排和系统输出轴,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之间设置有离合器,前齿圈通过制动器连接壳体。在发动机起动之前,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并且,制动器处于锁止状态,将前齿圈固定在壳体上,第一电机的输出扭矩全部给到发动机,第一电机无需输出较大的扭矩即可实现发动机的快速有效起动,避免第一电机不必要的电能消耗。而且,在发动机起动之前,离合器先分离,发动机起动瞬间产生的扭矩波动就不会传递到后动力结构以及整车,有效避免了发动机起动过程中产生的车身抖动和振动噪音大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属于行星排混合动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新能源汽车由于具有节能减排的属性,已经成为汽车厂商的主要发展方向。现有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汽车(FHEV)。纯电动汽车受制于电池成本和充电时间通常作为市区内短途运输使用;燃料电池汽车受制于燃料电池技术及成本目前仍处于样机阶段。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续驶里程受限制以及兼具纯电行驶功能因此受到公众的青睐。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形式。串联能实现发动机的最优控制,但是能量经过二次转换损失较大;并联能实现较好的传动效率,但是发动机与输出轴机械连接,不能保证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优区域;混联兼具串联和并联的优点,是目前较为主流的驱动系统方案。
当前混联式动力系统主要采用行星机构作为功率分流装置,国内典型的结构形式为科力远的CHS系统及万丰的CATARC混合动力系统。其中,科力远的CHS系统采用双排行星机构实现功率分流,使用了多个离合器及制动器(制动器即为锁止离合器),具有多种工作模式,但是系统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万丰的CATARC混合动力系统采用双行星排双电机驱动动力耦合技术实现功率分流和不同的工作模式,系统结构简单。
而且,申请公布号为CN101323242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双行星排机电耦合驱动装置,包括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前动力结构包括发动机、前行星排和第一电机,后动力结构包括后行星排,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之间设置有离合器。当需要投入发动机时,离合器结合,第一电机作为起动机,第一电机一方面通过前行星排带动发动机起动,另一方面通过前行星排、离合器、后行星排和系统输出轴传递至车轮驱动汽车。第一电机的驱动扭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带动发动机起动,另一部分用于驱动汽车,而且,为了保证汽车行驶,驱动汽车的这一部分扭矩就需要较大,那么,相应地,带动发动机起动的这一部分扭矩就不会很大,无法快速有效带动发动机起动,要想快速有效带动发动机起动,第一电机就需要输出很大的扭矩,增大了第一电机的电能消耗。而且,即便将离合器分离,第一电机的扭矩虽然不驱动汽车行驶,但是,前行星排的齿圈和离合器的主动盘仍旧转动,第一电机的输出扭矩仍旧有相当一部分消耗在了前行星排的齿圈和离合器的主动盘上,即仍旧会消耗一定的、不必要的扭矩,增大了第一电机的电能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行星混联系统,用以解决传统的动力系统无法快速有效地带动发动机起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包括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行星混联系统,包括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前动力结构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前行星排,后动力结构包括后行星排和系统输出轴,所述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前动力结构还包括制动器,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太阳轮连接第一电机,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行星架,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齿圈通过所述制动器连接壳体,所述前齿圈通过所述离合器连接后行星排。
在发动机起动之前,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并且,制动器处于锁止状态,将前齿圈固定在壳体上,这样的话,第一电机的输出扭矩就会通过前太阳轮和前行星架给发动机,由于前齿圈固定在壳体上,那么,离合器和前齿圈就固定静止不动,不消耗第一电机的扭矩,因此,第一电机的输出扭矩全部给到发动机,第一电机无需输出较大的扭矩即可实现发动机的快速有效起动,避免第一电机不必要的电能消耗。而且,在发动机起动之前,离合器先分离,发动机起动瞬间产生的扭矩波动就不会传递到后动力结构以及整车,避免发动机扭矩波动传递给整车,待发动机转速稳定后制动器处于非锁止状态,离合器结合,有效避免了发动机起动过程中产生的车身抖动和振动噪音大的情况,提升汽车行驶舒适性。
所述后动力结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行星架连接所述离合器和所述系统输出轴,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发动机通过扭矩减震器连接所述前行星架。
所述行星混联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一种行星混联系统,所述行星混联系统包括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前动力结构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前行星排,后动力结构包括后行星排和系统输出轴,所述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前动力结构还包括制动器,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太阳轮连接第一电机,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行星架,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齿圈通过所述制动器连接壳体,所述前齿圈通过所述离合器连接后行星排。
所述后动力结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行星架连接所述离合器和所述系统输出轴,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发动机通过扭矩减震器连接所述前行星架。
所述行星混联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合动力汽车行星混联系统结构图;
图2是混合动力汽车行星混联系统的一种具体的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混合动力汽车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该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为一种行星混联系统,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其他组成部分不是本申请的重点,因此,以下着重对该行星混联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行星混联系统整体上包括三大部分,前动力结构、后动力结构和离合器8,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之间设置该离合器8,如图1所示,前动力结构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3和前行星排,前行星排包括前太阳轮15、前行星架14和前齿圈4,前太阳轮15连接第一电机3,发动机1连接前行星架14,前齿圈4通过制动器7连接壳体,前齿圈4通过离合器8连接后行星排。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为ISG电机,并且,发动机1通过扭矩减震器2连接前行星架14。
后动力结构包括第二电机11、后行星排和系统输出轴12,后行星排包括后太阳轮10、后行星架13和后齿圈9,后行星架13连接离合器8和系统输出轴12,后太阳轮10连接第二电机11,后齿圈9与壳体固定连接。由于第二电机11的作用一般为驱动车辆行驶(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具有发电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11也可称为驱动电机。
当然,行星混联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6和电机控制器5,动力电池6连接电机控制器5,电机控制器5连接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1。
在发动机1起动之前,离合器8处于分离状态,并且,制动器7处于锁止状态,将前齿圈4固定在壳体上,这样的话,第一电机3的输出扭矩就会通过前太阳轮15和前行星架14给发动机1,由于前齿圈4固定在壳体上,那么,离合器8和前齿圈4就固定静止不动,不消耗第一电机3的扭矩,因此,第一电机3的输出扭矩全部给到发动机1,第一电机3无需输出较大的扭矩即可实现发动机1的快速有效起动,避免第一电机3不必要的电能消耗。而且,在发动机1起动之前,离合器8先分离,发动机1起动瞬间产生的扭矩波动就不会传递到后动力结构以及整车,避免发动机1扭矩波动传递给整车,待发动机1转速稳定后制动器7处于非锁止状态,离合器8结合,有效避免了发动机1起动过程中产生的车身抖动和振动噪音大的情况,提升汽车行驶舒适性。
并且,该行星混联系统的运行模式有纯电驱动模式、混合驱动模式、串联发电模式、制动回馈模式等,以下分别具体说明。
(1)纯电驱动模式:
发动机1停机,第一电机3静止,离合器8处于分离状态,制动器7处于非锁止状态,第二电机11运行在电动状态,经后行星架13传递后驱动整车。
车辆起步或者行驶中,如果整车需求功率较小,并且电池SOC充足,第二电机11单独驱动车辆,以纯电模式工作,具体的转矩关系为:Tout=(1+k2)TMG2,其中,k2为后齿圈9半径与后太阳轮10半径的比值,TMG2为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转矩。
(2)混合驱动模式:
发动机1工作,第一电机3工作于发电状态,第二电机11依据整车需求工作于电动状态,离合器8处于结合状态,制动器7处于非锁止状态。
此时混联系统的输入为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11,输出为后行星架13,具体的转矩关系为:Tout=(1+k2)TMG2+k1/(1+k1)TENG。其中,k1为前齿圈4半径与前太阳轮15半径的比值,k2为后齿圈9半径与后太阳轮10半径的比值,TENG为发动机1的输出转矩,TMG2为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转矩。
现有的行星混联系统在由纯电模式自动切换混合驱动模式时,因系统中没有离合器,发动机启机瞬间扭矩波动,通过车桥直接传递至整车,造成车辆抖动,噪音也较大。而本发明提供的混联系统中,发动机1起动前,离合器8处于分离状态,制动器7处于锁止状态,将前齿圈4固定在壳体上,第一电机3拖起发动机1,待发动机1转速稳定后制动器7改变为非锁止状态,离合器8结合,有效避免模式自动切换时车身抖动和噪音大的问题。
(3)串联发电模式:
发动机1工作,第一电机3工作于发电状态,第二电机11依据整车需求工作于电动状态或者不工作,离合器8处于分离状态,制动器7处于锁止状态。
当车辆静止或者低速纯电行驶时,当电池SOC低于某下限值,进入串联发电模式,发动机1带动第一电机3发电至电池SOC高于某上限值,发动机1停机。因该模式发动机1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具体的转矩关系为:Tout=(1+k2)TMG2,其中,k2为后齿圈9半径与后太阳轮10半径的比值,TMG2为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转矩。
(4)制动回馈模式:
发动机1停机,第一电机3静止,离合器8处于分离状态,制动器7处于非锁止状态,第二电机11工作在发电状态回收能量。
当驾驶员松开油门或者踩制动时,进入制动回馈模式,该模式下,车轮上的制动扭矩通过系统输出轴12传递给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运行在发电状态,实现能量回收功能。具体的转矩关系为:Tout=(1+k2)TMG2,其中,k2为后齿圈9半径与后太阳轮10半径的比值,TMG2为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转矩。
现有的行星混联系统,当进入制动回馈模式时,发动机停机,因系统中没有离合器,停机瞬间扭矩波动,通过车桥直接传递至整车,造成车辆抖动,噪音较大。而本系统中,发动机1停机前,离合器8先处于分离状态,制动器7处于锁止状态,将前齿圈4固定在壳体上,第一电机3将发动机1拖灭,有效避免了模式自动切换时车身抖动和噪音大的问题。
下表为几种模式下,具体各零部件的工作状态见表1。
表1
工作模式 发动机 第一电机 第二电机 制动器 离合器
纯电模式 不工作 不工作 电动 非锁止 分离
混合驱动模式 工作 发电 电动 非锁止 结合
串联发电模式 工作 发电 电动/不工作 锁止 分离
制动回馈模式 不工作 不工作 发电 非锁止 分离
该行星混联系统的一种具体的控制逻辑如图2所示,其中,SOC1为设定的车辆动力电池SOC下限值,SOC2为设定的车辆由纯电驱动模式进入混合驱动模式时动力电池SOC门限值,P需求为整车需求功率,P1为第二电机最大功率,PE_opt为发动机最优输出功率。
第一步,根据油门踏板的状态来判定是否进入制动回馈模式,当油门踏板未被踩下的时候,进入制动回馈模式,否则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根据整车动力电池SOC值是否低于下限值SOC1来判断车辆是否进入串联发电模式,当动力电源SOC≤SOC1时,进入串联发电模式,否则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根据整车需求功率P需求是否大于第二电机最大功率P1及电池电量是否充足来判定是否进入纯电模式,当P需求≤P1并且SOC≥SOC2时,进入纯电驱动模式,否则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整车控制策略控制发动机时刻工作在高效区,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E_opt,第二电机根据整车需求联合驱动车辆。
上述实施例中,给出了后动力结构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重点在于前动力结构中设置有制动器,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根据这两个机构,再结合前动力结构的相关结构就能够实现发动机的快速有效起动,以及避免发动机起动瞬间产生的扭矩波动传递到后动力结构以及整车,进而有效避免发动机起动过程中产生的车身抖动和振动噪音大的情况。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后动力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现有当中的其他相关结构。
行星混联系统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行星混联系统,由于上述混合动力汽车已对该行星混联系统做出了详细地描述,本实施例就不再具体说明。

Claims (8)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行星混联系统,包括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前动力结构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前行星排,后动力结构包括后行星排和系统输出轴,所述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之间设置有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动力结构还包括制动器,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太阳轮连接第一电机,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行星架,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齿圈通过所述制动器连接壳体,所述前齿圈通过所述离合器连接后行星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行星混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动力结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行星架连接所述离合器和所述系统输出轴,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行星混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通过扭矩减震器连接所述前行星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行星混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混联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5.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一种行星混联系统,所述行星混联系统包括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前动力结构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前行星排,后动力结构包括后行星排和系统输出轴,所述前动力结构和后动力结构之间设置有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动力结构还包括制动器,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太阳轮连接第一电机,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行星架,所述前行星排中的前齿圈通过所述制动器连接壳体,所述前齿圈通过所述离合器连接后行星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动力结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行星架连接所述离合器和所述系统输出轴,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后行星排中的后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通过扭矩减震器连接所述前行星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混联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CN201721127358.6U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 Active CN207345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7358.6U CN207345475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7358.6U CN207345475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5475U true CN207345475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412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7358.6U Active CN207345475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547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6093A (zh) * 2018-12-28 2019-04-12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三行星排的多模混合动力耦合装置
CN110722972A (zh) * 2018-07-17 2020-01-24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11016617A (zh) * 2018-10-09 2020-04-1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11391646A (zh) * 2020-04-26 2020-07-10 青岛海翎源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带行星减速器的双电机嵌套式行星混联机电一体化系统
CN112789188A (zh) * 2018-11-15 2021-05-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扭矩分配方法和换挡控制方法
CN114379532A (zh) * 2022-02-16 2022-04-22 联陆智能交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搭载dct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起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454711A (zh) * 2022-02-25 2022-05-10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2972A (zh) * 2018-07-17 2020-01-24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10722972B (zh) * 2018-07-17 2023-12-26 苏州亚太精睿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11016617A (zh) * 2018-10-09 2020-04-1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12789188A (zh) * 2018-11-15 2021-05-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扭矩分配方法和换挡控制方法
CN109606093A (zh) * 2018-12-28 2019-04-12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三行星排的多模混合动力耦合装置
CN111391646A (zh) * 2020-04-26 2020-07-10 青岛海翎源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带行星减速器的双电机嵌套式行星混联机电一体化系统
CN114379532A (zh) * 2022-02-16 2022-04-22 联陆智能交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搭载dct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起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454711A (zh) * 2022-02-25 2022-05-10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45475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行星混联系统
WO2018108053A1 (zh) 车辆、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方法
CN101920652B (zh) 一种车用串/并联双电机多离合器混合动力驱动单元
CN102085795B (zh) 一种车用离合器动力藕合同步器换档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0595085C (zh) 插电式集成起动发电机混合动力轿车驱动系统
CN107082014B (zh) 一种汽车多模混合动力耦合装置
CN102019843B (zh) 混合动力输出功率平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1022940A1 (zh) 混合动力车的动力系统
CN105172572B (zh) 四驱混合动力车辆及其动力传动系统
CN105128647B (zh) 一种多模混合动力传动驱动装置
CN104442345A (zh)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其功率分配控制方法
CN206394423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使用该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
CN105015318B (zh) 一种双转子电机行星轮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CN104325875A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使用该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
CN106864245B (zh) 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双电机双行星排式动力耦合结构及控制方法
CN207345474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三轴式行星混联系统
CN101327728A (zh) 大客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1506357U (zh) 混合动力输出功率平衡装置
CN107215201B (zh) 商用车串并联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0863885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效率提升的方法
CN202200825U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驱动系统
CN109203966A (zh) 混合动力的横置变速器驱动系统及其车辆
CN211390939U (zh) 一种混合动力装置及车辆
CN208881575U (zh) 一种车辆及其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
CN209320673U (zh) 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Industrial Zone, eighteen Li River,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