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1618U - 电水壶 - Google Patents

电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1618U
CN207341618U CN201720453390.7U CN201720453390U CN207341618U CN 207341618 U CN207341618 U CN 207341618U CN 201720453390 U CN201720453390 U CN 201720453390U CN 207341618 U CN207341618 U CN 207341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dy
pot
pot wall
wall
overlap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533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长云
常见虎
伍世润
何新华
柳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533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1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1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1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水壶,包括壶底壁(1)和壶身(2),壶身的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0.8mm,壶底壁的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且壶底壁与壶身的厚度值之差不小于0.5mm,壶底壁呈圆盘状,壶底壁的顶部的外周缘形成有环形的搭接凹槽,壶身的底端伸入搭接凹槽中与壶底壁搭接并密封焊接。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中,通过增厚壶底壁,在壶底壁的顶部的外周缘设置成环形的搭接凹槽,将壶身的底端伸入该搭接凹槽中,使壶身的底端与壶底壁搭接并密封焊接,这样,有利于壶底壁的横向受热均匀,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且该壶身和增厚的壶底壁的密封连接结构制造工艺简单,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密封焊接操作。

Description

电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常规电水壶的壶体主要由壶盖、壶身和壶底壁构成,其中,在壶底壁的底面安装有电热管,用于直接对壶底壁进行加热,进而加热电水壶内的液态水。另外,壶身和壶底壁多具有等值的厚度,对两者进行密封连接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即将壶身的底周缘与壶底壁的周缘进行卷边密封连接或对接焊密封连接。
电水壶中的电热管以接触导热方式将热量传导至壶底壁,受热面积小,而远离电热管接触区域的加热效果差,导致局部受热明显。这样,在电水壶工作时,将造成壶底汽泡不均匀,局部汽泡密集、长大,进而破泡,产生较大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该电水壶降噪效果显著,且制造工艺简单、便于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壶底壁和壶身,所述壶身的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0.8mm,所述壶底壁的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且所述壶底壁与所述壶身的厚度值之差不小于0.5mm,所述壶底壁呈圆盘状,所述壶底壁的顶部的外周缘形成有环形的搭接凹槽,所述壶身的底端伸入所述搭接凹槽中与所述壶底壁搭接并密封焊接。
优选地,所述搭接凹槽的顶端形成为开口状,使得所述壶底壁的顶部形成有凸止口,所述搭接凹槽的底面形成为环形止口端面,所述壶身与所述壶底壁搭接时,所述壶身的底端分别抵接所述环形止口端面和所述凸止口的外周壁。
优选地,所述壶身的底端形成有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所述搭接端径向向内伸入所述搭接凹槽中,所述环形止口端面为水平壁面,所述搭接端的底面贴合所述环形止口端面,所述搭接端的端面贴合所述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所述搭接端的底面与所述壶底壁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
优选地,所述搭接端的厚度与所述凸止口的厚度或所述搭接凹槽的高度相同,使得所述搭接端的顶面与所述凸止口的顶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与所述搭接凹槽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不小于1且不大于5。
优选地,所述搭接端从所述壶身的壶身周壁向内弯折,水平向内的所述搭接端与所述壶身周壁之间形成的弯折夹角不小于90°且不大于115°。
优选地,水平向内的所述搭接端与所述壶身的壶身周壁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段,所述圆弧过渡段的圆弧角度不小于90°且不大于115°。
优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盘绕安装于所述壶底壁的底面的电热管,所述壶身呈圆筒状,所述壶底壁的直径与所述壶身的外径之间的比值不小于0.8且不大于1。
优选地,所述壶身的底端向下伸入所述搭接凹槽中,所述壶身的底端面贴合所述环形止口端面,所述壶身的内周壁贴合所述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所述环形止口端面与所述壶身的底端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
优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壶底壁的下方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壶底壁之间还设有基板,所述基板为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的高导热系数金属板。
优选地,所述壶底壁的外周缘对齐或超出所述基板的外周缘,且所述加热元件朝向所述壶底壁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壶底壁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中,壶身的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0.8mm,壶底壁的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且壶底壁和壶身的厚度值之差不小于0.5mm,另壶底壁呈圆盘状,壶底壁的顶部的外周缘形成有环形的搭接凹槽,这样,减缓了沿壶底壁厚度方向的导热,同时也增大了壶底壁的横向受热区域,有利于壶底壁的横向受热均匀,从而实现均匀地加热壶底壁的目的,可有效避免壶底壁上的热接触区域的局部汽泡密集的现象,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此外,该壶身和增厚的壶底壁的密封连接结构制造工艺简单,且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密封焊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整体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部分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整体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C部分放大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水壶的整体剖视图,其中,壶身和壶底壁以卷边的形式进行密封连接;
图8为图7中的D部分放大图;
图9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水壶的整体剖视图,其中,壶身和壶底壁以对接焊的形式进行密封连接;
图10为图9中的E部分放大图;
图11为一种结构形式的增厚的壶底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壶底壁为多层金属板结构;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搭接凹槽的结构图,其中,搭接凹槽仅在其径向外端形成为开口状;
图13为图12中的F部分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壶身和壶底壁的密封焊接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壶底壁 5 外壳
2 壶身 6 手柄
3 壶盖 7 蒸汽管
4 加热元件 8 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构成壶体的壶底壁1、壶身2和壶盖3,壶底壁1的下方安装有用于给壶内液体加热的加热元件4,壶体外侧围设有外壳5,该外壳5上连接有手柄6,壶体内、手柄6中或者壶体与外壳5之间设有蒸汽管7,壶体的底部设有温控器,蒸汽管7将壶体内的蒸汽引导至温控器,当温控器检测到蒸汽温度达到预设值时通过双金属片变形以断开加热元件4的电源,或者在壶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壶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通过微处理芯片断开加热元件4的电源。
目前,构成壶体的壶底壁1和壶身2多具有等值的厚度,对壶底壁1和壶身2进行密封连接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参照图7至图10,即将壶身2的底周缘与壶底壁1的周缘以卷边的形式进行密封连接,或为将壶身2的底端面贴合壶底壁1的外周壁并密封焊接。
在现有的电水壶中,壶底壁1为食品级不锈钢,壶底壁1的厚度多介于0.4mm~0.5mm之间,当然也有部分特殊的电水壶其壶底壁1的厚度为0.8mm,且壶身2的厚度与壶底壁1的厚度相等,电热盘安装于水平壶底壁1的底面,直接对壶底壁1进行加热,进而加热壶内的液态水。其中,电热盘的热源来自电热管,电热管以接触导热方式将自身的热量传导至壶底壁1,受热面积小,而远离电热管接触区域的加热效果差,导致局部受热明显。这样,在电水壶工作时,将造成壶底壁1受热不均匀,致使在壶底壁1上出现局部汽泡密集的现象,产生较大噪音。
为使壶底壁1受热更均匀,从而避免壶底壁1上局部汽泡密集的现象,达到降噪的效果,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中,增加壶底壁1的厚度,即壶身的厚度为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0.8mm,且壶底壁1的厚度为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具体地,增加壶底壁1的厚度,即传热距离增大,可减缓加热元件4的热量沿壶底壁1厚度方向的导热,相对的增快了沿壶底壁1横向的热量扩散,从而有利于壶底壁1的横向受热均衡,进而实现均匀地加热壶底壁1的目的,如此可有效避免壶底壁1上的热接触区域的局部汽泡密集的现象,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进一步地,壶底壁1为导热系数不大于60W/m·k的食品级不锈钢,这样,可更有效地减缓沿壶底壁1轴向及径向的导热,从而使壶底壁1受热更均匀,更有利于降噪。
另外,壶底壁1除了可以为导热系数不大于60W/m·k的食品级不锈钢,还可以为导热系数不大于60W/m·k的复合材料板。其中,复合材料板可以为各种适当的类型,例如为多层复合板结构或混杂掺和结构,只要其为导热系数不大于60W/m·k的食品级不锈钢即可。具体的,参照图11,复合材料板为层叠的多层金属板结构,壶底壁1的表层(即第一层金属板)为厚度介于0.4mm~0.5mm的食品级金属板,在壶底壁1内的多层金属板结构中除第一层金属板外的其它层金属板中的至少一层为导热系数不大于60W/m·k的低导热系数金属板,且该低导热系数金属板的厚度应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4.6mm,该壶底壁1的总厚度应介于1mm~5mm之间。
具体地,壶身2的厚度不变,而壶底壁1的厚度增加,致使两者存在厚度差,特别是当壶底壁1和壶底的厚度值之差大于且等于0.5mm时,采用卷边的形式将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进行密封连接,会出现难以同时卷起壶身2和壶底壁1的情形,不利于两者的密封连接,且成品率也较低。进一步地,当壶底壁1和壶底的厚度值之差不小于1mm时,则会出现无法同时卷起壶身2和壶底壁1的情形,更不利于两者的密封连接。此外,若采用对接焊的形式将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进行密封连接,由于两者之前存在厚度差,致使在对接焊的过程中,较薄的壶身2较易变形,同样也不利于两者的密封焊接。
有鉴于此,为使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可密封连接,且制造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中,包括壶底壁1和壶身2,壶底壁1的厚度大于壶身2的厚度且两者的厚度值之差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5mm,该壶底壁1呈圆盘状,壶底壁1的顶部的外周缘形成有环形的搭接凹槽,这样,可将壶身2的底端伸入该搭接凹槽中,使壶身2的底端与壶底壁1搭接并密封焊接,该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的密封连接结构制造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人员对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进行密封焊接操作,且具有美观性和牢靠性。
其中,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之间的厚度值之差越大,前述的密封连接形式(即卷边密封连接或焊接密封连接)就越不适用,因此,两者的厚度值之差应不小于0.5mm,进一步地,两者的厚度值之差应大于或等于1mm。此外,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之间的厚度值之差越大,则相应的壶底壁1的厚度也就越大,生产电水壶的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之间的厚度值之差应不大于5mm,进一步地,两者的厚度值之差应小于或等于4mm。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搭接凹槽的顶端形成为开口状,使得壶底壁1的顶部形成有凸止口,搭接凹槽的底面形成为环形止口端面,如此可使壶身2与壶底壁1搭接时,壶身2的底端可分别抵接环形止口端面和凸止口的外周壁。当然,搭接凹槽还可以为其它适当的形式,如该搭接凹槽仅在其径向外端形成为开口状,参见图12和图13。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和图14,壶身2的底端形成有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该搭接端径向向内伸入搭接凹槽中,此外,环形止口端面为水平壁面,搭接端的底面贴合环形止口端面,搭接端的端面贴合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搭接端的底面与壶底壁1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
其中,参照图1和图2,搭接端的厚度与凸止口的厚度或搭接凹槽的高度相同,如此,可使得搭接端的顶面与凸止口的顶面齐平,从而可避免杂质在壶底壁1与壶身2的连接处堆积,影响用户体验。
另外,参照图1和图2,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与搭接凹槽的高度之间的比值应不小于1且不大于5,进一步地,比值应不小于2且不大于3。可以理解地,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与搭接凹槽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过小,在操作人员进行焊接操作时不利于壶身2的搭接端的底面稳固地贴合于环形止口端面上;当然,若该比值过大,且只在搭接端的底面与壶底壁1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则会较易在搭接端的远离壶身周壁的一端出现翘起的情形,从而降低成本率。
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4,搭接端从壶身2的壶身周壁向内弯折,水平向内的搭接端与壶身周壁之间形成弯折夹角。当然,水平向内的搭接端与壶身2的壶身周壁之间还可以为形成有圆弧过渡段,参见图1和图2。优选地,具有搭接端的壶身2为冲压成型,另外,相对于将壶身2冲压成壶身周壁自上而下呈缓慢扩大的结构,将壶身2冲压成壶身周壁自上而下呈缓慢缩小或等径的结构,其制造成本明显较低,因此,水平向内的搭接端与壶身周壁之间形成的弯折夹角应不小于90°且不大于115°,同理,该圆弧过渡段的圆弧角度也应不小于90°且不大于115°。
此外,参照图1和图2,壶身2的底端形成有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且搭接端的底面与壶底壁1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电水壶还包括盘绕安装于壶底壁1的底面的电热管,且壶身2呈圆筒状,其中,现有的电水壶的壶身2的外径多介于120mm至140mm之间,且市面上的呈环形的电热管的外径一般为110mm,因此为确保电热管全部安装于壶底壁1的底面上,壶底壁1的外周缘应超出电热管的外周缘,即壶底壁1的直径应大于110mm,这样,壶底壁1的直径与壶身2的外径之间的比值应为不小于0.8且不大于1。
具体地,参照图5和图6,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的密封连接结构还可为壶身2的底端向下伸入搭接凹槽中,壶身2的底端面贴合环形止口端面,壶身2的内周壁贴合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环形止口端面与壶身2的底端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
另外,加热元件4可以为设置于壶底壁1的下方的电热管,也可以是附着于壶底壁1的底面上的电热膜(即红外电热膜)或厚膜,还可以为设置在壶底壁1的下方的线圈盘或PTC加热片。但电热管通常呈环状,以接触导热方式传热,且与壶底壁1的热接触面积小,相对于其它的加热元件4而言,电热管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性和传热方式的缘故,在加热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对壶底壁1的传热不均匀,使得壶底壁1产生小且密集的汽泡,从而使电水壶容易产生很大的噪音,相应的用电热管加热的电水壶在增大了壶底壁1的厚度之后,可使噪音降低得到更好的改善。
参照图1和图2,电热管可直接焊接于壶底壁1的底部(即壶底壁1的底面设有电热管),也可通过基板8以焊接或紧固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壶底壁1的底面(即壶底壁1的下方设有电热管),通常,电热管、基板8、壶底壁1之间优选为钎焊连接。其中,基板8通常为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的高导热系数金属板,如铜板、铝板等,厚度方向导热快,方便了电热管的安装,但基本不影响电热管的传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基板8上通常具有干烧片,还可起到防止干烧的目的。
此外,壶底壁1的外周缘应对齐或超出基板8的外周缘,且加热元件4朝向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应位于基板8朝向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内(即加热元件4的外周缘应不超出基板8的外周缘)。
以下以三种优选实施方式来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图2和图14,电水壶包括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壶身2和壶底壁1的厚度分别为0.5mm和1mm(即壶底壁1与壶身2的厚度值之差为0.5mm)。其中,壶底壁1呈圆盘状,该壶底壁1的直径为120mm,壶身2的外径为140mm(即壶底壁1的直径与壶身2的外径之间的比值为0.86),在壶底壁1的顶部的外周缘形成有环形的搭接凹槽,且该搭接凹槽的顶端形成为开口状,使得壶底壁1的顶部形成有凸止口,搭接凹槽的底面形成为环形止口端面,该环形止口端面为水平壁面,且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为0.5mm,搭接凹槽的高度为0.5mm(即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与搭接凹槽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为1);壶身2的底端形成有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该搭接端的厚度为0.5mm(即搭接端的厚度与凸止口的厚度或搭接凹槽的高度相同),搭接端径向向内伸入搭接凹槽中,搭接端的底面贴合环形止口端面,搭接端的端面贴合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搭接端的底面与壶底壁1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搭接端与壶身2的壶身周壁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段,且该圆弧过渡段的圆弧角度为90°。当然,在壶底壁1的下方还设有呈环状的电热管,该电热管的外径为110mm,且在壶底壁1和电热管之间还设有基板8,该基板8为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的铝板。其中,壶底壁1的外周缘对齐或超出基板8的外周缘,且电热管朝向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位于基板8朝向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内。
在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和图4,电水壶包括壶身2、增厚的壶底壁1,壶身2和壶底壁1的厚度分别为0.4mm和3mm(即壶底壁1与壶身2的厚度值之差为2.6mm)。其中,壶底壁1呈圆盘状,该壶底壁1的直径为130mm,壶身2的外径为140mm(即壶底壁1的直径与壶身2的外径之间的比值为0.93),在壶底壁1的顶部的外周缘形成有环形的搭接凹槽,且该搭接凹槽的顶端形成为开口状,使得壶底壁1的顶部形成有凸止口,搭接凹槽的底面形成为环形止口端面,该环形止口端面为水平壁面,且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为2mm,搭接凹槽的高度为0.4mm(即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与搭接凹槽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为5);壶身2的底端形成有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该搭接端的厚度为0.4mm(即搭接端的厚度与凸止口的厚度或搭接凹槽的高度相同),搭接端径向向内伸入搭接凹槽中,搭接端的底面贴合环形止口端面,搭接端的端面贴合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搭接端的底面与壶底壁1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搭接端从壶身2的壶身周壁向内弯折,水平向内的搭接端与壶身周壁之间形成的弯折夹角为115°。当然,在壶底壁1的下方还设有呈环状的电热管,该电热管的外径为110mm,且在壶底壁1和电热管之间还设有基板8,该基板8为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的铜板。其中,壶底壁1的外周缘对齐或超出基板8的外周缘,且电热管朝向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位于基板8朝向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内。
在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和图6,电水壶包括壶身2、增厚的壶底壁1,壶身2和壶底壁1的厚度分别为0.8mm和5mm(即壶底壁1与壶身2的厚度值之差为4.2mm)。其中,壶底壁1呈圆盘状,壶底壁1的直径为140mm,在壶底壁1的顶部的外周缘形成有环形的搭接凹槽,且该搭接凹槽的顶端形成为开口状,使得壶底壁1的顶部形成有凸止口,搭接凹槽的底面形成为环形止口端面,该环形止口端面为水平壁面,且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为1mm,搭接凹槽的高度为0.5mm;壶身2的底端向下伸入搭接凹槽中,壶身2的底端面贴合环形止口端面,壶身2的内周壁贴合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环形止口端面与壶身2的底端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当然,在壶底壁1的下方还设有呈环状的电热管,该电热管的外径为110mm,且在壶底壁1和电热管之间还设有基板8,该基板8为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的铝板。其中,壶底壁1的外周缘对齐或超出基板8的外周缘,且电热管朝向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位于基板8朝向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内。
以上三种实施方式的电水壶中,壶底壁1的顶面呈凸止口状,壶身2或在其底端冲压形成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或不经任何工艺处理,而后将壶身2的底端伸入壶底壁1的搭接凹槽中,形成壶身2和壶底壁1的密封连接结构,此类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的密封连接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同时也便于操作人员将壶身2和增厚的壶底壁1进行密封焊接。
具体实施例1:采用图1和图2所示的电水壶结构,壶底壁1呈圆盘状且为导热系数不大于60W/m·k的304不锈钢板,壶底壁1的顶部呈凸止口状;壶身2的厚度为0.5mm,且在其底端形成有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该搭接端伸入搭接凹槽中并与壶底壁1密封焊接;电热管呈环状且位于壶底壁1的下方,在壶底壁1和电热管之间还设有基板8,该基板8为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的铝板。
其中,电热管的加热功率:1800W,壶内水量:1.7L。
测试步骤:
1)、壶内放入最高水位的水量;
2)、水温传感器置于水壶中心的水位高度的中间处;
3)、按“启动”键开始计时测量;
4)、壶内水温上升到80℃时停止计时测量;
5)、剔除声功率值≤45dB的噪声值,对测试噪声值进行A计权,取平均声功率作为判定值。
获得在不同的壶底壁1的厚度下,电水壶工作时的噪音数据如下方表1。
表1:不同壶底壁1的厚度下的噪音数据表
参见表1,随着低导热系数的壶底壁1的厚度的增加,减缓了厚度方向热传递的效果,同时使横向受热更均匀,从而使其最大声功率值和平均声功率值均呈下降趋势,也就越有利于降噪。但该壶底壁1若厚度过大,则热效率低下,且材料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壶底壁1的厚度应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优选为不小于2mm且不大于4mm。
对比例1:采用图9和图10所示的电水壶结构,其中,壶底壁1为导热系数不大于60W/m·k的304不锈钢板,壶底壁1的顶面为水平壁面,且壶底壁1的厚度为0.5mm;壶身2的厚度为0.5mm,且在其底端形成有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该搭接端的端面贴合壶底壁1的外周壁并密封焊接;电热管呈环状且位于壶底壁1的下方,在壶底壁1和电热管之间还设有基板8,该基板8为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的铝板。
此外,其它的实验参数与实施例1中的一致。
测试结果:获得电水壶工作时的最大声功率值为71.2dB,平均声功率值为63.9dB。
综合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知,相较于壶底壁1的厚度为0.5mm,增加低导热系数的壶底壁1的厚度,其产生的最大声功率值明显小于71.2dB,平均声功率值也小于63.9dB,因此,增厚壶底壁1的厚度,可使电水壶工作时发出的最大声功率和平均声功率值都降低,从而最终达到优化降噪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电水壶,包括壶底壁(1)和壶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2)的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0.8mm,所述壶底壁(1)的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且所述壶底壁(1)与所述壶身(2)的厚度值之差不小于0.5mm,所述壶底壁(1)呈圆盘状,所述壶底壁(1)的顶部的外周缘形成有环形的搭接凹槽,所述壶身(2)的底端伸入所述搭接凹槽中与所述壶底壁(1)搭接并密封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凹槽的顶端形成为开口状,使得所述壶底壁(1)的顶部形成有凸止口,所述搭接凹槽的底面形成为环形止口端面,所述壶身(2)与所述壶底壁(1)搭接时,所述壶身(2)的底端分别抵接所述环形止口端面和所述凸止口的外周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2)的底端形成有水平向内弯折的搭接端,所述搭接端径向向内伸入所述搭接凹槽中,所述环形止口端面为水平壁面,所述搭接端的底面贴合所述环形止口端面,所述搭接端的端面贴合所述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所述搭接端的底面与所述壶底壁(1)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端的厚度与所述凸止口的厚度或所述搭接凹槽的高度相同,使得所述搭接端的顶面与所述凸止口的顶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止口端面的径向宽度与所述搭接凹槽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不小于1且不大于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端从所述壶身(2)的壶身周壁向内弯折,水平向内的所述搭接端与所述壶身周壁之间形成的弯折夹角不小于90°且不大于1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水平向内的所述搭接端与所述壶身(2)的壶身周壁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段,所述圆弧过渡段的圆弧角度不小于90°且不大于11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还包括盘绕安装于所述壶底壁(1)的底面的电热管,所述壶身(2)呈圆筒状,所述壶底壁(1)的直径与所述壶身(2)的外径之间的比值不小于0.8且不大于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2)的底端向下伸入所述搭接凹槽中,所述壶身(2)的底端面贴合所述环形止口端面,所述壶身(2)的内周壁贴合所述凸止口的外周壁,并且所述环形止口端面与所述壶身(2)的底端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焊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壶底壁(1)的下方的加热元件(4),所述加热元件(4)和所述壶底壁(1)之间还设有基板(8),所述基板(8)为导热系数不小于100W/m·k的高导热系数金属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底壁(1)的外周缘对齐或超出所述基板(8)的外周缘,且所述加热元件(4)朝向所述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基板(8)朝向所述壶底壁(1)的底面的垂直投影区域内。
CN201720453390.7U 2017-04-26 2017-04-26 电水壶 Active CN207341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3390.7U CN207341618U (zh) 2017-04-26 2017-04-26 电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3390.7U CN207341618U (zh) 2017-04-26 2017-04-26 电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1618U true CN207341618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62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53390.7U Active CN207341618U (zh) 2017-04-26 2017-04-26 电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1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3372B2 (en) Insulated cooking vessel
CN205162726U (zh) 双层复合锅
CN207532286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5548308U (zh) 烹饪器具
CN207341618U (zh) 电水壶
CN105342364A (zh) 加热体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CN103960970A (zh) 真空电热容器的胆体及电热水壶
CN207341619U (zh) 电水壶
CN105795887A (zh) 锅体及具有其的炊具
CN206761466U (zh) 电水壶
CN206729738U (zh) 电水壶
CN108784333A (zh) 电水壶
CN203789706U (zh) 真空电热容器的胆体及电热水壶
CN108324099A (zh) 电水壶
CN205162824U (zh) 新型复合锅
CN108784334A (zh) 电水壶
CN207341622U (zh) 电水壶
CN205052800U (zh) 一种咖啡烘培机的加热机构
CN106308487B (zh) 真空壶胆组件及电热水壶
CN205162727U (zh) 复合复底锅
CN206453660U (zh) 一种连接牢固的电热锅复合底
CN207341623U (zh) 电水壶
CN206443616U (zh) 一种料理机的立体加热式杯体
CN203810726U (zh) 一种双夹层热水器内胆
CN105496179B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烹饪锅及其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