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1615U - 电水壶 - Google Patents

电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1615U
CN207341615U CN201720442334.3U CN201720442334U CN207341615U CN 207341615 U CN207341615 U CN 207341615U CN 201720442334 U CN201720442334 U CN 201720442334U CN 207341615 U CN207341615 U CN 207341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ting
dry
insulating pot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423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栋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423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1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1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1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内胆(11)和围设在内胆(11)外侧的外壳(12),还包括与内胆(11)连通的加热管路以及防干烧组件(6),液体可在内胆(11)和加热管路中流动,加热管路中设置有加热装置(4);防干烧组件(6)用于在检测到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断开加热装置(4)的电源。从而实现了防干烧的目的,检测快速且方便。

Description

电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由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易携带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
电水壶主要包括:壶体、盖设在壶体顶部开口的壶盖、位于壶体下发的底盖以及用于加热壶体内液体的加热装置。壶体包括盛装液体的内胆和围设在内胆外侧的外壳。给壶体通电,即可使加热装置开始加热。为了防止电水壶干烧,传统的电水壶一般在壶体内设置突跳传感器,突跳传感器是利用金属传热给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热量达到一定值时发生变形,从而将触点顶开,使器具的电源断开。但是,突跳传感器的反应速度慢,误差较大。基于此,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壶体内设置反应比较快的热熔断器进行防干烧。
然而,由于热熔断器是一次性的,烧断后必须更换上新的熔断器,导致使用不便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能够实现防干烧的目的,且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内胆和围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外壳,还包括与所述内胆连通的加热管路以及防干烧组件,所述液体可在所述内胆和所述加热管路中流动,所述加热管路中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防干烧组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断开所述加热装置的电源。这样通过设置与内胆连通的加热管路,通过防干烧组件检测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由于在加热过程中,当加热管路中有水流过时,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一般不超过110℃,而当加热管路中没有水时,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会达到或超过110℃,通过防干烧组件实时检测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当防干烧组件检测到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立即将加热装置的电源切断,使加热装置立即停止加热,从而实现了防干烧的目的,检测快速且方便。
可选的,所述防干烧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管路的管壁温度的防干烧温度传感器和与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板;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加热管路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发出电信号,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切断所述加热装置的电源。这样使得防干烧组件的结构简单且控制方便,通过防干烧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加热管路的管壁温度,当防干烧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立即向控制板发送电信号,控制板接收到该电信号后立即切断加热装置的电源,以使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检测快速且方便。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管道和贴设在所述管道外侧的发热管;所述管道形成为所述加热管路的一部分,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管道的管壁的温度。这样当内胆中的水进入至管道中时,发热管通电加热时,热量会传输给管道,从而将管道中的水加热,加热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加热快速。由于管道与发热管直接接触,将防干烧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管路的管道部分,从而使检测精度更高,控制更加准确。
可选的,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管道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管道上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管道的外壁上,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导热片的另一端,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管道的外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由于在加热过程中,若管道中没有水流动时,管道的管壁温度会过高,而防干烧温度传感器为电子元件,通过在管道上设置导热片,将防干烧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导热片上,从而在不影响防干烧温度传感器及时准确检测的情况下,防止管道的管壁温度过高而损坏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导热片为铝片或铜片。
可选的,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为10mm~50mm。在该范围内,既能够保证防干烧温度传感器及时准确地检测,同时对防干烧温度传感器进行了保护。
可选的,所述加热管路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内胆的内腔中,所述管道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管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在所述内胆和所述加热管路中流动。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电源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11—内胆;12—外壳;13—手柄;2—壶盖;3—底盖;4—加热装置;41—发热管;42—管道;421—进水端;422—出水端;51—进水管;52—出水管;511—进水口;521—出水口;6—防干烧组件;61—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2—控制板;60—导热片;7—水泵;10—电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壶体1、壶盖2和底盖3。壶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壶盖2盖设在该开口上,底盖3连接在壶体1的底部。其中,壶体1具体包括:内胆11和围设在内胆11外侧的外壳12,液体具体盛装在内胆11中,底盖3具体连接在外壳12的底部。为了提高电水壶的保温效果,可以将内胆11设置为真空玻璃内胆,当然,内胆11也可以为不锈钢内胆等,外壳12可以为玻璃外壳,也可以为塑胶外壳或者不锈钢外壳等,本实用新型对内胆11和外壳12的材质并不以此为限。外壳1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手柄13,通过手柄13可方便地将电水壶端起或放下。
需要说明的是,壶体1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牛奶、饮料、养生汤水等含有水的液体。
为了对壶体1内的水进行加热,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包括与内胆11连通的加热管路,加热管路中设置有加热装置4,液体可以在内胆11和加热管路中流动,通过加热管路中的加热装置4对液体进行加热。具体可以在壶体1的一侧设置电连接器10,需要加热时,将该电连接器10与外部电源接头接通即可。或者,设置可与壶体1耦合连接的底座,需要加热时,将壶体1放置在底座上,给底座通电即可。由于电水壶通过加热管路的加热方式对液体进行加热,电水壶在正常进行工作时,加热管路会与水等液体进行充分接触,若在加热过程中,加热管路中没有水流过时,若加热装置4一直加热,会导致电水壶干烧的情况出现,如此会引起电水壶的损坏和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中还设有防干烧组件6,防干烧组件6用于在检测到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断开加热装置4的电源。
具体地,由于加热装置4位于加热管路中,通过加热装置4对进入至管路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加热时,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一般不超过110℃,而在加热过程中,若加热管路中没有水时,此时加热管路的管壁温度会达到或超过110℃,利用防干烧组件6对加热管路的管壁温度进行检测,当防干烧组件6检测到管壁温度达到或超过110℃时,就意味着此时管路中无水,如果继续加热则会引起干烧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处,可以将110℃看做为临界温度,即预设温度,只要当防干烧组件6检测到管壁的温度达到或大于该临界温度时,立即切断加热装置4的电源,避免干烧及不安全事故的出现。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温度可以具体根据管路的管壁的材质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这样通过设置与内胆11连通的加热管路,通过防干烧组件6检测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由于在加热过程中,当加热管路中有水流过时,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一般不超过110℃,而当加热管路中没有水时,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会达到或超过110℃,通过防干烧组件6实时检测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当防干烧组件6检测到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立即将加热装置4的电源切断,使加热装置4立即停止加热,从而实现了防干烧的目的,检测快速且方便。
具体地,防干烧组件6包括:用于检测加热管路的管壁温度的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和与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电连接的控制板62。其中,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用于在检测到加热管路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发出电信号。控制板62用于根据该电信号切断加热装置4的电源。也就是说,通过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实时检测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当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立即向控制板62发送电信号,控制板62接收到该电信号后立即切断加热装置4的电源,使加热装置4停止加热。该防干烧组件6的结构简单,检测快速且方便。
参照图2或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4具体包括:管道42和贴设在管道42外侧的发热管41。管道42形成为加热管路的一部分。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具体用于检测管道42的管壁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具体设置在管道42的外壁上。具体地,发热管41和管道42可通过焊接、压铸等工艺贴设在一起。当内胆11中的水进入至管道42中,发热管41通电加热时,热量会传输给管道42,从而将管道42中的水加热,由于水可在加热管路和内胆11之间流动,从而通过循环加热使内胆11中的水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通过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实时检测管道42的管壁的温度,当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管道42的管壁的温度达到或超过预设温度时,例如,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温度为110℃或者115℃时,立即向控制板62发送电信号,控制板62接收到该电信号后,马上切断发热管41的电源,即,使发热管41立即停止发热,从而防止电水壶干烧的情况出现,检测快速且方便。
在具体实现时,加热管路具体可包括: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进水管51的进水口511和出水管52的出水口521均位于内胆11的内腔中,即,此时进水管51的进水口511形成为加热管路的入水口,出水管52的出水口521形成为加热管路的出水口521。进水管51的进水口511和管道42的进水端421连通,管道42的出水端422和出水管52的出水口521连通。具体加热时,内胆11中的水从进水管51的进水口511流入,然后流入至管道42中,发热管41的热量传递至管道42的管壁,进而使管道42中的水加热,然后被加热后的水从管道42的出水端422流出,从出水管52的出水口521流入至内胆11中,通过多次循环流动,从而使整个内胆11中的水被加热。在具体实现时,可设置水泵7,水泵7用于驱动液体在内胆11和加热管路之间流动。即,通过水泵7将内胆11中的水从进水口511泵入至进水管51中,水从进水管51流入至管道42中进行加热,然后水泵7将加热后的水从管道42泵入至出水管52中,使热水从出水管52的出水口521流入至内胆11的内腔中。当管道42的管壁上的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管道42的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就意味着此时管道42中没有水,此时立即切断加热装置4的电源,即,使发热管41停止发热。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剖视图。参照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电水壶。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区别在于: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同。
由于管道42中没有水时,管道42的管壁温度会较高,而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是电子元器件,为了防止管道42的管壁温度过高时损坏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较为优选的,本实施例在加热装置4的管道42上设置导热片60。导热片60的一端连接在管道42的外壁上,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设置在导热片60的另一端,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与管道42的外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由于导热片6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在保证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及时准确地检测管道42的管壁温度时,对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进行了有效保护。其中,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与管道42的外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可以理解为导热片60具有一定的长度,较为优选的,该预设距离的范围为10mm~50mm。比如当该预设距离为15mm时,管道42烧水温度在100℃时,导热片60上的温度不会超过80℃,此时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连接在导热片60的另一端可以降低该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的感应温度,防止管道42干烧时温度过高而损坏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存在导热片60,因此,示例性的,可以在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感应到温度为95℃时即可认为管道42中没有水,此时切断加热装置4的电源,即,使发热管41停止发热。
导热片60的一端具体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贴设在管道42的外壁上,或者通过导热性能好的胶体黏贴在管道42的外壁上。该导热片60可以是铝片或铜片,也可以是其他导热性能好的材质,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和原理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水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内胆(11)和围设在所述内胆(11)外侧的外壳(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内胆(11)连通的加热管路以及防干烧组件(6),所述液体可在所述内胆(11)和所述加热管路中流动,所述加热管路中设置有加热装置(4),所述防干烧组件(6)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断开所述加热装置(4)的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干烧组件(6)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管路的管壁温度的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和与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电连接的控制板(62);
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加热管路的管壁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发出电信号,所述控制板(62)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切断所述加热装置(4)的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管道(42)和贴设在所述管道(42)外侧的发热管(41);
所述管道(42)形成为所述加热管路的一部分,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用于检测所述管道(42)的管壁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连接在所述管道(42)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42)上设有导热片(60),所述导热片(6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管道(42)的外壁上,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位于所述导热片(60)的另一端,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61)与所述管道(42)的外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60)为铝片或铜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的范围为10mm~50mm。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包括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所述进水管(51)的进水口(511)和所述出水管(52)的出水口(521)均位于所述内胆(11)的内腔中,所述管道(42)的进水端(421)与所述进水口(511)连通,所述管道(42)的出水端(422) 与所述出水口(52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7),所述水泵(7)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在所述内胆(11)和所述加热管路中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的一侧设有电连接器(10),所述电连接器(10)用于与外部电源接头连接。
CN201720442334.3U 2017-04-25 2017-04-25 电水壶 Active CN207341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2334.3U CN207341615U (zh) 2017-04-25 2017-04-25 电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2334.3U CN207341615U (zh) 2017-04-25 2017-04-25 电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1615U true CN207341615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62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42334.3U Active CN207341615U (zh) 2017-04-25 2017-04-25 电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1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61651U (zh) 一种即热恒温电热水器
CN207341615U (zh) 电水壶
CN206543128U (zh) 即冷电水壶
CN206191882U (zh) 热水管路辅助加热装置
CN202229416U (zh) 电热开水器
CN201701035U (zh) 热水机或咖啡机及饮水机的发热体装置
CN107157321B (zh) 电水壶
CN202858805U (zh) 直接感温式电饭锅
CN208925935U (zh) 一种即热式饮水机及其加热装置
CN201131523Y (zh) 一种水循环加热床垫
CN113520147A (zh) 一种低温慢煮锅
CN208804891U (zh) 一种带保护性好的加热器的导热油炉
CN207125626U (zh) 电水壶
CN202598862U (zh) 准确感温的玻璃管加热器
CN209047921U (zh) 一种带防干烧功能的净水器加热装置
CN208952391U (zh) 一种电磁加热水装置
CN208606373U (zh) 一种加热装置外置的电热水器
CN102901227B (zh) 一种电热开水器
CN208463678U (zh) 电水壶
CN216854428U (zh) 一种改进加热方式和结构的全玻璃液体加热器
CN205998536U (zh) 榨油熟料保温系统
CN206333745U (zh) 防霾热水壶
CN205425413U (zh) 一种热水器
CN202521837U (zh) 一种可以快速提供少量热水的储水式热水器
CN206338950U (zh) 加热器与感温元件的快速感温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