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4974U - 空调器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34974U CN207334974U CN201720356229.8U CN201720356229U CN207334974U CN 207334974 U CN207334974 U CN 207334974U CN 201720356229 U CN201720356229 U CN 201720356229U CN 207334974 U CN207334974 U CN 207334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oreboard
- partition plate
- middle partition
- air
- st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压缩机、风机、中隔板和电控盒。电控盒设在中隔板上且位于压缩机放置腔内,电控盒包括:盒体、电路板和散热器,电路板和散热器设在盒体内,电路板竖向放置,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设在散热基板上的多个散热片,散热基板与电路板相连,多个散热片穿过盒体、中隔板后伸入到风机放置腔内,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限定出过风槽,至少部分过风槽沿水平方向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提高了对电控盒的散热效果,散热器可制作得较小,降低了散热器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家用空调的室外机,其内部结构基本定型,室外机内的电控盒一般通过空气对流来散热,这种方式散热效果不佳。相关技术公开的一些设计中,有的室外机将电控盒的散热器连接到压缩机的储液器上,利用储液器表面低温吸收热量,但是室外机整体布局较为复杂,装配不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可提高电控盒的散热效果,且室外机内部布局合理、电控盒对其他构件干涉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容纳腔;换热器、压缩机和风机,所述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分别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压缩机放置腔和风机放置腔,所述中隔板包括前分板和后分板,所述前分板的前端与所述壳体的前壁面相连且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之间,所述后分板从所述前分板的后端向后朝向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延伸;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在所述后分板上且位于所述压缩机放置腔内,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电路板和散热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电路板竖向放置,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设在所述散热基板上的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基板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多个散热片穿过所述盒体、所述中隔板后伸入到所述风机放置腔内,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限定出过风槽,至少部分过风槽沿水平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由于电控盒的散热器穿过盒体、中隔板后伸入到风机放置腔内,至少部分过风槽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散热器的过风槽的延伸方向与风机驱动的气流流动方向相一致,由于电路板竖向设置,电路板与散热器之间的换热面积大,提高了对电控盒的散热效果,散热器可制作得较小,降低了散热器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散热片位于所述前分板与所述后分板的连接处。根据风机放置腔内的风速分布来看,前分板与后分板的连接处风速最大,将散热片放置在这里更有利于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分板与所述后分板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中隔板在圆弧过渡处设在向上敞开的缺口,所述多个散热片配合在所述缺口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更好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的器件安装面朝向所述后分板设置,所述盒体的后壁面为镂空面且由所述后分板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前壁面为镂空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支架和密封盖板,所述支架形成为竖向设置的框形,所述电路板卡扣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密封盖板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中隔板之间。盒体上方采用密封盖板隔开进行防水,后方有中隔板的后分板进行封住,前方是电路板,这样结构方式的盒体能兼顾到传统的部分防水和防火功能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板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连接盖板,所述上盖板盖合在所述支架的上边框与所述中隔板之间,所述下盖板盖合在所述支架的下边框与所述中隔板之间,所述连接盖板连接在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后边沿分别与所述中隔板的型线匹配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与所述支架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的上边沿设有翻边,所述上盖板和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翻边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和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连接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去除壳体顶盖的一个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去除壳体顶盖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去除壳体顶盖与壳体前盖板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中隔板和电控盒的装配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控盒和连接架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控盒和连接架的另一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一种中隔板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另一种中隔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外机100、壳体1、压缩机放置腔11、风机放置腔12、换热器2、压缩机3、风机4、电抗器安装座5、电抗器51、中隔板6、前分板61、后分板62、缺口63、翻边64、插槽641、卡槽642、电控盒7、盒体71、电路板72、散热器73、散热片731、散热基板732、过风槽733、支架711、凸边7111、插块7111a、卡凸7112、凸沿7113、密封盖板712、上盖板7121、卡孔7121a、卡钩7121b、连接盖板7122、下盖板7123、连接架8、第一板体81、第二板体82、第三板体83、钣金体831、钣金832、安装槽833、通孔9a、装配孔9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包括:壳体1、换热器2、压缩机3、风机4、中隔板6和电控盒7。壳体1内限定出容纳腔,换热器2、压缩机3和风机4分别设在容纳腔内,压缩机3和风机4间隔开地设置在换热器2的前侧。
中隔板6设在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成压缩机放置腔11和风机放置腔12,中隔板6包括前分板61和后分板62,前分板61的前端与壳体1的前壁面相连,且前分板61位于压缩机3和风机4之间,后分板62从前分板61的后端向后朝向远离风机4的方向延伸。
电控盒7设在后分板62上且位于压缩机放置腔11内,电控盒7包括:盒体71、电路板72和散热器73,电路板72和散热器73设在盒体71内,电路板72竖向放置,散热器73包括散热基板732和设在散热基板732上的多个散热片731,散热基板732与电路板72相连,多个散热片731穿过盒体71、中隔板6后伸入到风机放置腔12内,相邻两个散热片731之间限定出过风槽733,至少部分过风槽733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盒7放置在中隔板6一侧的压缩机放置腔11压缩机放置腔11内,这样的安装位置,电控盒7不会阻碍风机放置腔12内气流流通,可避免影响到风道性能。电路板72竖向设置后,电控盒7整体也就可以竖向设置,此时电控盒7相当于紧贴在中隔板6上,电控盒7水平占地小,空调器室内机100内部布局非常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器73部分伸入到风机放置腔12风机放置腔12内进行散热(即散热器73的一部分位于中隔板6与换热器2之间),散热器73的至少部分过风槽733沿水平方向延伸,风机放置腔12内在风机4的驱动下气流也基本由后向前水平流动,因此过风槽733的延伸方向与风机4转动带动的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一致,使得散热器73的散热效果极佳。因此,散热器73的散热片731就可以做得比传统的小,成本可以降低一半左右。
可选地,如图5所示,散热器73的多个散热片731沿竖向间隔开设置,散热器73上所有散热片731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使得散热器73的全部过风槽733均沿水平方向延伸,这样全部的过风槽733的延伸方向均与风机4驱动的气流流动方向相一致,散热器73的散热效果可进一步提升。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风机放置腔内气流方向与散热片过风槽的方向成90度,气流无法顺畅流入过风槽内,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会很差。另外,在朝向风机放置腔12一侧,中隔板6的竖直方向上,中隔板6的中间处表面风速最大,中隔板6的两端处风速最小。如果将散热器位于中隔板的最上方,风速最小,散热效果也不好。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散热器73的多个散热片731沿竖向间隔开设置,可使散热器73的大部分散热片731靠近中隔板6的风速较高的中部,且使全部的过风槽733的延伸方向均与风机4驱动的气流流动方向相一致。这里,由于电路板72是竖向放置的,因此散热器73与电路板72之间可以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电路板72上电器元件生成的热量能尽量通过散热器73散发出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由于电控盒7的散热器73穿过盒体71、中隔板6后伸入到风机放置腔11内,至少部分过风槽733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散热器73的过风槽733的延伸方向与风机驱动的气流流动方向相一致,由于电路板72竖向设置,电路板72与散热器73之间的换热面积大,提高了对电控盒7的散热效果,散热器73可制作得较小,降低了散热器73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散热片731位于前分板61和后分板62的连接处。根据风机放置腔12内的风速分布来看,前分板61与后分板62的连接处风速较大,因此将散热片731放置在这里更有利于散热。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风速分析结果及具体结构布局,重新设置散热器73的伸出位置,这里不作限定。
具体地,如图4、图7-图8所示,前分板61与后分板62之间通过圆弧过渡,中隔板6在圆弧过渡处设有向上敞开的缺口63,多个散热片731配合在缺口63处。前分板61与后分板62之间圆弧过渡的设计可减少风阻,降低风机能耗,将散热器73设置在中隔板6的圆弧过渡处,可利用急距变向的气流快速带走热量,而将中隔板6上设置缺口63,可方便散热器73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72的器件安装面朝向后分板62设置,盒体71的后壁面为镂空面,且由后分板62封闭。也就是说,电路板72的安装电子元器件的面朝向后分板62设置,电路板72的针脚面朝向压缩机3设置。
具体地,盒体71的前壁面为镂空面,也就是说,盒体71在电路板72的前侧也是空的,电路板72依靠自身达到保护其后侧的电子元器件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盒体71的前后壁面均为镂空面,即去掉了传统电控盒前后两个用来密封的钣金盖板,使得电控盒7的生产成本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盒体71包括支架711和密封盖板712,支架711形成为竖向设置的框形,电路板72卡扣连接在支架711上,密封盖板712连接在支架711和中隔板6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支架711形成的框体的形状与电路板72的形状要相一致,如图5和图6中,电路板72为矩形,支架711就形成为矩形框,电路板72设在框内,即架711包围在电路板72的四侧,支架711构成了盒体71的上、下、左、右四个侧壁,盒体71的前后都是镂空的。
具体地,电路板72通过卡扣连接在支架711上,电路板72的针脚面封闭了镂空的后壁面。
具体地,如图5所示,密封盖板712包括上盖板7121、下盖板7123和连接盖板7122,上盖板7121盖合在支架711的上边框与中隔板6之间,下盖板7123盖合在支架711的下边框与中隔板6之间,连接盖板7122连接在上盖板7121与下盖板7123之间,上盖板7121和下盖板7123的后边沿分别与中隔板6的型线匹配贴合。
密封盖板712的上盖板7121和下盖板7123相当于支架711的上边框和下边框朝向后分板62的延伸面,密封盖板712的设置使得盒体71的上下侧壁均能很好地连接中隔板6,起到密封电路板72的上下侧的作用。
更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支架711和密封盖板712通过连接架8与壳体1的侧壁相连。连接架8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还可以是利用焊接的方式将连接架8焊死在壳体1上。这里对于连接架8与壳体1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上盖板7121和下盖板7123分别与支架711卡扣连接。这样使得在安装上盖板7121与下盖板7123时,操作较为容易,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当然,上盖板7121和下盖板7123与支架711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卡扣连接,还可以是通过螺钉完成连接。当然,上盖板7121和下盖板7123与支架711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将上盖板7121和下盖板7123焊接到支架711上。
可选地,如图4-图5所示,中隔板6的上边沿设有翻边64,上盖板7121和支架711分别与翻边64相连。上盖板7121和支架711连接到中隔板6的翻边64上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为卡扣连接,如图8、图5所示在翻边64上设置U形插槽641,上盖板7121和支架711上分别设置卡凸7112,将卡凸7112插入U形插槽641完成连接;还可以是利用螺钉连接。当然中隔板6上也可以不设置翻边64,在中隔板6与上盖板7121和支架711之间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中隔板6与上盖板7121和支架711之间完成连接。
下面参照图1-图8介绍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1、换热器2、压缩机3、风机4、电抗器51、中隔板6和电控盒7。壳体1内限定出容纳腔,换热器2、压缩机3和风机4分别设在容纳腔内,压缩机3和风机4间隔开地设置在换热器2的前侧,中隔板6的一部分朝向压缩机3凸出形成为电抗器安装座5,以安装电抗器51。
如图2-图3、图7-图8所示,中隔板6设在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成压缩机放置腔11和风机放置腔12,中隔板6包括前分板61和后分板62,前分板61位于压缩机3和风机4之间,前分板61的前端与壳体1的前壁面通过螺钉连接相连,后分板62从前分板61的后端向后朝向远离风机4的方向延伸,后分板62的后端连接换热器2。前分板61与后分板62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且在圆弧连接处设有向上敞开的缺口63。
如图4所示,电控盒7设在后分板62上且位于压缩机放置腔11内,电控盒7包括:盒体71、电路板72和散热器73。
如图4所示,电路板72竖向放置于盒体71内,并且电路板72的器件安装面朝向后分板62设置。
散热器73包括散热基板732和设在散热基板732上的多个散热片731,散热基板732与电路板72相连,多个散热片731配合在前分板61与后分板62连接处的缺口63处,即散热片731的一部分穿过盒体71、中隔板6伸入风机放置腔12内。此外,相邻两个散热片731之间限定出过风槽733,散热器73上全部过风槽733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即过风槽733的延伸方向与风机4转动带动的气体流动方向一致。
如图4-图6所示,盒体71包括支架711和密封盖板712,且盒体71的前后壁面均为镂空面。
支架711形成为竖向放置的框型,电路板72通过卡扣连接在支架711内,如图5所示,支架711的一端形成有凸边7111,凸边7111的侧边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块7111a,端面上设置有装配孔9b。与之相对应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前分板61的上沿设置有翻边64,翻边64上设有与插块7111a相配合的插槽641、以及与装配孔9b相对应的通孔9a。支架711与中隔板6的连接方式为通过插块7111a插入插槽641定位,再利用螺钉进行连接。
如图4-图6所示,密封盖板712为一体成型件且包括上盖板7121、下盖板7123和连接盖板7122。上盖板7121盖合在支架711的上边框与中隔板6之间,下盖板7123盖合在支架711的下边框与中隔板6之间。连接盖板7122连接在上盖板7121与下盖板7123之间,且上盖板7121和下盖板7123的后沿分别与中隔板6的型线相匹配。
如图5所示,上盖板7121一侧形成有两个连接块,每个连接块上均设置有卡孔7121a,与之相对应的是,支架711的上边框设有与卡孔7121a配合的卡凸7112,将卡凸7112插入卡孔7121a即可完成支架711与上盖板7121的连接。上盖板7121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卡钩7121b和带有装配孔9b的安装块,与之相对应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后分板62的上沿设有翻边64,翻边64上设有与卡钩7121b相配合的卡槽642、以及与装配孔9b相对应的通孔9a。上盖板7121与中隔板6的连接方式为通过卡钩7121b插入卡槽642定位,再利用螺钉进行连接。下盖板7123与支架711下边框的连接和上盖板7121与支架711上边框的连接方式相同,在这里不做赘述。
如图2、图5-图6所示,支架711与密封盖板712通过连接架8与壳体1的侧壁相连,连接架8包括第一板体81、第二板体82和第三板体83,第二板体82连接在第一板体81与第三板体83之间。第二板体82上设有通孔9a,与之相对应的是,支架711的左边框上设有凸沿7113,凸沿7113上设有与通孔9a相对应的装配孔9b,支架711与连接架8通过螺钉连接相连。第一板体81由第二板体82的左边沿向下延伸形成,且第一板体81上设有通孔9a,与之相对应的是,壳体1的左侧板上设有与通孔9a相对应的装配孔,连接架8与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相连;第三板体83由第二板体82的右边沿向上延伸形成,且第三板体83的前边沿向右弯折后再向后弯折,形成为U形的安装槽833。连接架8与密封盖板712的连接方式为,将密封盖板712的左侧翻边配合在安装槽833内,密封盖板712的左侧翻边上设有通孔9a,可通过螺钉连接将密封盖板712与连接架8相连。
该实施例中,电控盒7及其内部的电路板72均采用竖放的结构,电路板72正面向后,散热器73位于换热器2和电路板72之间,散热器73的过风槽733与气流方向一致,电控盒7固定在中隔板6的翻边64上。
电控盒7完成在中隔板6一侧的压缩机放置腔11内,这样不影响到风道性能,散热器73部分凸出至风机放置腔12内进行散热,很大一部分靠近中隔板6的风速较高的中部,散热效果极佳,这样,散热器73就可以做得比传统的小,成本可以低一半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电控盒7的PC板竖放的结构方式,可以去掉传统的上下两个钣金盖板,结构成本更低。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电控盒7的上方采用塑料件(即密封盖板712)隔开进行防水,后方有中隔板6的钣金进行封住,前方是PC板,此结构方式能兼顾到传统的部分防水和防火功能作用,因此,可以省掉上下钣金盖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容纳腔;
换热器、压缩机和风机,所述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分别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前侧;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压缩机放置腔和风机放置腔,所述中隔板包括前分板和后分板,所述前分板的前端与所述壳体的前壁面相连且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之间,所述后分板从所述前分板的后端向后朝向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延伸;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在所述后分板上且位于所述压缩机放置腔内,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电路板和散热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电路板竖向放置,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设在所述散热基板上的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基板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多个散热片穿过所述盒体、所述中隔板后伸入到所述风机放置腔内,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限定出过风槽,至少部分过风槽沿水平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片位于所述前分板与所述后分板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分板与所述后分板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中隔板在圆弧过渡处设在向上敞开的缺口,所述多个散热片配合在所述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器件安装面朝向所述后分板设置,所述盒体的后壁面为镂空面且由所述后分板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前壁面为镂空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支架和密封盖板,所述支架形成为竖向设置的框形,所述电路板卡扣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密封盖板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中隔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连接盖板,所述上盖板盖合在所述支架的上边框与所述中隔板之间,所述下盖板盖合在所述支架的下边框与所述中隔板之间,所述连接盖板连接在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后边沿分别与所述中隔板的型线匹配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与所述支架卡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上边沿设有翻边,所述上盖板和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翻边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连接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56229.8U CN207334974U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空调器室外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56229.8U CN207334974U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空调器室外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34974U true CN207334974U (zh) | 2018-05-08 |
Family
ID=62376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56229.8U Active CN207334974U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空调器室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349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31537A (zh) * | 2017-04-05 | 2017-07-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 |
-
2017
- 2017-04-05 CN CN201720356229.8U patent/CN2073349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31537A (zh) * | 2017-04-05 | 2017-07-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 |
CN106931537B (zh) * | 2017-04-05 | 2024-03-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81120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106931541A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01194451Y (zh) | 散热机壳 | |
CN106931537A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KR20130091731A (ko) | 에어컨의 실내 장치 | |
CN104848437B (zh) | 变频空调电器盒及变频空调外机 | |
CN206739467U (zh)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03704184U (zh) |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 |
CN207334974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104344477A (zh) | 室外机以及空调装置 | |
CN216281740U (zh)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
CN112050295B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6164013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4748144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JP5639257B2 (ja) | エアコン室内機 | |
CN204730455U (zh) | 热水机 | |
CN21233943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4879917A (zh) | 热水机 | |
CN100386569C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208920373U (zh)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 |
CN211233191U (zh) | 智能型冷热风机 | |
CN100370188C (zh)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
CN204665508U (zh) | 变频空调电器盒及变频空调外机 | |
CN209032197U (zh) | 电控盒及洗碗机 | |
CN202056984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