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3677U -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3677U
CN207333677U CN201721347874.XU CN201721347874U CN207333677U CN 207333677 U CN207333677 U CN 207333677U CN 201721347874 U CN201721347874 U CN 201721347874U CN 207333677 U CN207333677 U CN 207333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s
resistance
signal
capacitanc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78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强
张建武
林连华
徐海港
王盘
金爱华
柴本本
唐建新
陈林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dong Shife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dong Shif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dong Shif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3478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3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3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36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TCU)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与单片机TIM模块连接的脉冲信号调理电路、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和转速信号分频电路、与单片机通用I/O模块连接的开关信号调理电路和电机方向控制电路、与单片机A/D模块连接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CAN模块连接的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PWM模块连接的PWM驱动电路、与单片机SCI串口连接的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以及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硬件系统通用性、可靠性、抗干扰性更强,使得控制器结构更加紧凑,可实现不同类型信号的隔离通讯以及在线修改数据等,保证正确换挡,满足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降低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的成本。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车用两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e-2AMT)电子控制单元(TCU)的硬件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殆尽以及近年来环境保护要求的持续高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入到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时期,各大汽车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外高校纷纷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中。
考虑到市面上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电机有别于内燃机的外特性,大多采用单级变速器。虽然该做法比较成熟且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同样对驱动电机的转速、功率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整车必须达到规定的加速性能、最高行驶速度以及行驶里程。同时,采用单级变速器无法充分发挥电动机的性能,传动比的选择往往无法同时使汽车的低速加速能力和最高车速最大。因此,采用多挡化的变速器可以利用升降挡使驱动电机更多地工作在高效区,提升车辆经济性、动力性和续航里程的同时降低对驱动电机的要求,从而在成本控制上可以做到更好。
目前,大多数机构或高校研究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变速器均使用两个挡位,可以在充分发挥电机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而作为该新型动力系统的关键基础,电子控制单元(TCU)的开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控制器相关研究不足与缺失,本实用新型着重进行了阐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TCU)。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电子控制单元(TCU)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与单片机TIM模块连接的脉冲信号调理电路、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和转速信号分频电路、与单片机通用I/O模块连接的开关信号调理电路和电机方向控制电路、与单片机A/D模块连接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CAN模块连接的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PWM模块连接的PWM驱动电路、与单片机SCI串口连接的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以及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开关电压调节器和稳压器,开关电压调节器+VIN引脚分别通过串联的第一保险丝和第一开关连接至车载蓄电池、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发光二极管电源接地、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电源接地,Output引脚分别通过第二二极管、串联的第一电感、第二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电源接地,且第一电感和第二电阻公共端分别连接至Feedback引脚、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电源接地,/OFF引脚和GND引脚电源接地;
稳压器INPUT引脚分别通过串联的第二保险丝和第一开关连接至车载蓄电池、通过并联的第三十三电容和第三十四电容电源接地,OUTPUT引脚分别连接至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第三十五电容、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四发光二极管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第二电感连接至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且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和第十二电容电源接地,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信号接地。
电源电路采用两种芯片将车载蓄电池直流电转换为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和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其中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通过电感隔离出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且相应的电源及接地均作滤波和隔离处理。
所述的脉冲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一施密特触发器,第一施密特触发器1A引脚分别通过第十六电容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电阻和第八电阻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用于获取霍尔脉冲信号(V_speed1),且第十电阻和第八电阻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九电阻、第十五电容和第五稳压二极管电源接地,3A引脚分别通过第十八电容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三电阻和第十一电阻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用于获取霍尔脉冲信号(V_speed2),且第十三电阻和第十一电阻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十二电阻、第十七电容和第六稳压二极管电源接地,6A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七电容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六电阻和第十四电阻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用于获取霍尔脉冲信号(V_speed3),且第十六电阻和第十四电阻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容和第七稳压二极管电源接地,1Y引脚连接至2A引脚,3Y引脚连接至4A引脚,6Y引脚连接至5A引脚,2Y引脚、4Y引脚和5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TIM模块IOC1引脚、IOC2引脚和IOC3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霍尔式转速传感器产生的周期性高低电平信号(0V、12V)无法直接输入到主控芯片引脚上,需要首先对信号进行电阻分压,并经稳压二极管和一阶RC滤波电路进行稳压和滤波处理,得到脉冲信号(0V、5V),然后通过施密特触发器进行整形和消抖,获得规则的脉冲信号(0V、5V),并输入到主控芯片相应引脚上。IOC1引脚、IOC2引脚和IOC3引脚为单片机相应输入捕捉和输出比较模块(TIM模块)的引脚,正常情况下只用一个霍尔式转速传感器和一路霍尔脉冲信号(V_speed1),另外两个为备用电路。
所述的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第二施密特触发器1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二电阻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A)、通过串联的第五十二电阻和第五十一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第四十三电容电源接地,2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四电阻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B)、通过串联的第五十四电阻和第五十三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第四十四电容电源接地,3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六电阻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C)、通过串联的第五十六电阻和第五十五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第四十五电容电源接地,1Y引脚连接至6A引脚,2Y引脚连接至5A引脚,3Y引脚连接至4A引脚,6Y引脚、5Y引脚和4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TIM模块IOC4引脚、IOC5引脚和IOC6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第四十七电容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对于换挡电机霍尔信号及转速脉冲信号,无需进行分压处理,只需经过一阶RC滤波电路和整形消抖电路进行规整即可,然后输入到主控芯片相应引脚上。霍尔式转速传感器即为BLDC换挡电机内部的三个霍尔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TCU)通过霍尔信号调理电路获取并计算BLDC换挡电机的圈数及转速,换挡电机霍尔信号可用于计算电机转动圈数(转角)及转速,转速脉冲信号为换挡电机驱动器处理以后的脉冲信号,可用于直接计算电机转速,其信号处理过程同理。
所述的转速信号分频电路包括加法计数器,加法计数器CP引脚通过跳帽连接至脉冲信号调理电路采集到的车速信号,D0—D3引脚信号接地,引脚、CTP引脚、VCC引脚、CTT引脚和引脚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Q3引脚连接至仪表,GND引脚电源接地。转速信号分频电路将脉冲信号调理电路采集到的车速信号通过四位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进行16分频,然后传送至车内仪表,为了考虑车速传感器类型及仪表分辨率等原因。
所述的开关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三施密特触发器,第三施密特触发器1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一光耦隔离器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一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第一光耦隔离器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电阻连接至车载蓄电池、负极引脚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F信号端,第三施密特触发器2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二光耦隔离器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三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第二光耦隔离器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二电阻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P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3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三光耦隔离器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五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第三光耦隔离器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R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4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四光耦隔离器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七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第四光耦隔离器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六电阻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N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5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五光耦隔离器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九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第五光耦隔离器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八电阻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D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1Y引脚—5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通用I/O模块PB0引脚—PB4引脚,VCC引脚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GND引脚电源接地。
开关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处理操纵杆挡位信号和换挡拨叉位置信号。开关量信号F、P、R、N、D均为高低电平信号,采集到电平翻转信号即执行相应动作,首先通过光耦隔离器进行采集和隔离,同时通过光耦进行电平转换,获得规则的高低电平信号(0V、5V),然后经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和消抖,输入到主控芯片的通用I/O模块。换挡拨叉位置信号F(Fork)通过NPN集电极型常开型霍尔式位置传感器进行采集,其电源电压为+12V,直接连接至车载电源,其信号处理过程同理,P、R、N、D信号电源为+5V。
所述的电机方向控制电路包括复合晶体管,复合晶体管1C引脚、2C引脚和3C引脚分别通过第八发光二极管、第九发光二极管和第十发光二极管与第三十电阻串联后连接至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4C引脚、5C引脚、6C引脚和7C引脚分别通过第十一发光二极管、第十二发光二极管、第十三发光二极管和第十四发光二极管与第三十一电阻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1B—7B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PB0-PB6引脚,COM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第三十八电容和第三十九电容电源接地,E引脚电源接地。
所述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IN1-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五电阻信号接地、通过第三十六电阻连接至OUT1引脚及第三十八电阻,OUT1引脚连接至第三十六电阻和第三十八电阻公共端,第三十八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1/AN01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电容和第十六二极管信号接地、通过第十五二极管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IN1+引脚分别通过第十九电容及串联的第三十四电阻和第三十三电阻信号接地,且第三十四电阻和第三十三电阻公共端通过第三十二电阻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加速踏板开度信号(V_a1),IN2-引脚分别通过第四十电阻信号接地、通过第四十一电阻连接至OUT2引脚及第四十三电阻,OUT2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一电阻和第四十三电阻公共端,第四十三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2/AN02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二电容和第十七二极管信号接地、通过第十八二极管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IN2+引脚分别通过第二十一电容信号接地、通过第三十九电阻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加速踏板开度信号(V_a2),IN3-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七电阻信号接地、通过第四十二电阻连接至OUT3引脚及第四十四电阻,OUT3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二电阻和第四十四电阻公共端,第四十四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3/AN03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三电容和第二十二极管信号接地、通过第十九二极管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IN3+引脚分别通过第二十四电容及串联的第十九电阻和第十八电阻信号接地,且第十九电阻和第十八电阻公共端通过第十七电阻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制动踏板开度信号(V_brak),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第四十电容信号接地,VEE/GND引脚信号接地。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处理加速踏板开度信号(V_a1、V_a2)和制动踏板开度信号(V_brak)。对于加速踏板开度信号,由于采用的电子加速踏板内部集成了两路相互独立、幅值相差一倍的传感器信号。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两路调理电路,其中一路对信号首先进行电阻分压处理,另一路不需要,然后采用一阶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最后经过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及通过钳位电路进行电压范围控制,并输入到主控芯片A/D模块相应引脚上。制动踏板开度信号同理。
所述的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高速CAN收发器,高速CAN收发器TXD引脚和RXD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CAN模块CANTXD引脚和CANRXD引脚,CANH引脚和CANL引脚之间并联有第五十电阻,且分别连接至CAN总线的CANH和CANL信号线,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第十四一电容和第四十二电容电源接地,GND引脚和S引脚电源接地。
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用于电子控制单元(TCU)与驱动电机控制器(MCU)进行通讯,实现换挡过程的协同控制。
所述的两路PWM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第一光耦合器+引脚通过第四十五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引脚连接至单片机PWM输出引脚1,VCC引脚和VE引脚共同连接至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及通过第四十六电阻连接至VO引脚,VO引脚连接至换挡电机驱动器电路PWM输入引脚,GND引脚电源接地;
第二光耦合器+引脚通过第四十七电阻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引脚连接至单片机PWM输出引脚2,VCC引脚和VE引脚共同连接至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及通过第四十八电阻连接至VO引脚,VO引脚连接至换挡电机驱动器电路PWM输入引脚,GND引脚电源接地。
所述的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第一收发器C1+引脚通过第二十六电容连接至C1-引脚,C2+引脚通过第二十七电容连接至C2-引脚,V+引脚通过第二十五电容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V-引脚通过第二十八电容电源接地,T1IN引脚和R1IN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SCITXD1引脚和SCI通信信号线RX1,T1OUT引脚和R1OUT引脚分别连接至SCI通信信号线TX1和单片机SCI串口SCIRXD1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九电容和第三十电容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第二收发器RO引脚和DI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SCIRXD0引脚和SCITXD0引脚,引脚和DE引脚共同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485CTRL引脚,A引脚和B引脚之间并联有第四十九电阻,且分别连接至SCI通信信号线RX0/TX0,VCC引脚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GND引脚电源接地。
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分别为232和485接口,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主要弥补主控芯片CAN接口丰富度的不足,用于与整车控制器(VCU)或上位机进行通讯。
所述的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均为一般电路。
本实用新型针对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TCU),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硬件系统通用性、可靠性、抗干扰性更强,系统采用了更加简化的电路设计和更加优化的布线规则,使得控制器结构更加紧凑;系统具有丰富的通讯接口,可实现不同类型信号的隔离通讯以及在线修改数据等;集成电子控制单元(TCU)、驱动电机控制器(MCU)和整车控制器(VCU),保证正确换挡,满足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降低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子控制单元硬件框图;
图2为电源电路图;
图3为脉冲信号调理电路图;
图4为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图;
图5为转速信号分频电路图;
图6为开关信号调理电路图;
图7为电机方向控制电路图;
图8为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图;
图9为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图;
图10(a)为PWM驱动电路图a;
图10(b)为PWM驱动电路图b;
图11为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图;
图12为复位电路图;
图13为晶振电路图;
图14为控制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子控制单元(TCU)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与单片机TIM模块连接的脉冲信号调理电路、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和转速信号分频电路、与单片机通用I/O模块连接的开关信号调理电路和电机方向控制电路、与单片机A/D模块连接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CAN模块连接的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PWM模块连接的PWM驱动电路、与单片机SCI串口连接的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以及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开关电压调节器U1LM2596-5.0和稳压器U2LM2940,开关电压调节器U1+VIN引脚分别通过串联的第一保险丝F1和第一开关S1连接至车载蓄电池+12V、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1电源接地、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电源接地,Output引脚分别通过第二二极管D2、串联的第一电感L1、第二电阻R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电源接地,且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阻R2公共端分别连接至Feedback引脚、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电源接地,/OFF引脚和GND引脚电源接地;
稳压器U2INPUT引脚分别通过串联的第二保险丝F2和第一开关S1连接至车载蓄电池+12V、通过并联的第三十三电容C33和第三十四电容C34电源接地,OUTPUT引脚分别连接至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通过第三十五电容C35、串联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发光二极管D4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通过第二电感L2连接至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且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通过并联的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二电容C12电源接地,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通过并联的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信号接地。
电源电路采用两种芯片将车载蓄电池+12V直流电转换为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5VD和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5VDA,其中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5VD通过电感隔离出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5VA,且相应的电源及接地均作滤波和隔离处理。
如图3所示,所述的脉冲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一施密特触发器U574HC14N,第一施密特触发器U51A引脚分别通过第十六电容C16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电阻R10和第八电阻R8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用于获取霍尔脉冲信号(V_speed1),且第十电阻R10和第八电阻R8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九电阻R9、第十五电容C15和第五稳压二极管D5电源接地,3A引脚分别通过第十八电容C18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一电阻R11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用于获取霍尔脉冲信号(V_speed2),且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一电阻R11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七电容C17和第六稳压二极管D6电源接地,6A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七电容C37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四电阻R14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用于获取霍尔脉冲信号(V_speed3),且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四电阻R14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十五电阻R15、第三十六电容C36和第七稳压二极管D7电源接地,1Y引脚连接至2A引脚,3Y引脚连接至4A引脚,6Y引脚连接至5A引脚,2Y引脚、4Y引脚和5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TIM模块IOC1引脚、IOC2引脚和IOC3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四电容C14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霍尔式转速传感器产生的周期性高低电平信号(0V、12V)无法直接输入到主控芯片引脚上,需要首先对信号进行电阻分压,并经稳压二极管和一阶RC滤波电路进行稳压和滤波处理,得到脉冲信号(0V、5V),然后通过施密特触发器进行整形和消抖,获得规则的脉冲信号(0V、5V),并输入到主控芯片相应引脚上。IOC1引脚、IOC2引脚和IOC3引脚为单片机相应输入捕捉和输出比较模块(TIM模块)的引脚,正常情况下只用一个霍尔式转速传感器和一路霍尔脉冲信号(V_speed1),另外两个为备用电路。
如图4所示,所述的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二施密特触发器U1974HC14N,第二施密特触发器U191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二电阻R52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A)、通过串联的第五十二电阻R52和第五十一电阻R51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第四十三电容C43电源接地,2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四电阻R54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B)、通过串联的第五十四电阻R54和第五十三电阻R53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第四十四电容C44电源接地,3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六电阻R56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C)、通过串联的第五十六电阻R56和第五十五电阻R5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第四十五电容C45电源接地,1Y引脚连接至6A引脚,2Y引脚连接至5A引脚,3Y引脚连接至4A引脚,6Y引脚、5Y引脚和4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TIM模块IOC4引脚、IOC5引脚和IOC6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第四十七电容C47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对于换挡电机霍尔信号及转速脉冲信号,无需进行分压处理,只需经过一阶RC滤波电路和整形消抖电路进行规整即可,然后输入到主控芯片相应引脚上。霍尔式转速传感器即为BLDC换挡电机内部的三个霍尔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TCU)通过霍尔信号调理电路获取并计算BLDC换挡电机的圈数及转速,换挡电机霍尔信号可用于计算电机转动圈数(转角)及转速,转速脉冲信号为换挡电机驱动器处理以后的脉冲信号,可用于直接计算电机转速,其信号处理过程同理。
如图5所示,所述的转速信号分频电路包括加法计数器U2174LS161,加法计数器U21CP引脚通过跳帽U20连接至脉冲信号调理电路采集到的车速信号,D0—D3引脚信号接地,引脚、CTP引脚、VCC引脚、CTT引脚和引脚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Q3引脚连接至仪表,GND引脚电源接地。转速信号分频电路将脉冲信号调理电路采集到的车速信号通过四位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74LS161进行16分频,然后传送至车内仪表,为了考虑车速传感器类型及仪表分辨率等原因。
如图6所示,所述的开关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74HC14N,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1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一光耦隔离器U7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一光耦隔离器U7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电阻R20连接至车载蓄电池+12V、负极引脚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F信号端,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2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二光耦隔离器U8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二光耦隔离器U8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22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P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3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三光耦隔离器U9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五电阻R2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三光耦隔离器U9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R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4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四光耦隔离器U10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四光耦隔离器U10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六电阻R26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N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5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五光耦隔离器U11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九电阻R29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五光耦隔离器U11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八电阻R28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D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1Y引脚—5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通用I/O模块PB0引脚—PB4引脚,VCC引脚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GND引脚电源接地。
开关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处理操纵杆挡位信号和换挡拨叉位置信号。开关量信号F、P、R、N、D均为高低电平信号,采集到电平翻转信号即执行相应动作,首先通过光耦隔离器进行采集和隔离,同时通过光耦进行电平转换,获得规则的高低电平信号(0V、5V),然后经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和消抖,输入到主控芯片的通用I/O模块。换挡拨叉位置信号F(Fork)通过NPN集电极型常开型霍尔式位置传感器进行采集,其电源电压为+12V,直接连接至车载电源,其信号处理过程同理,P、R、N、D信号电源为+5V。
如图7所示,所述的电机方向控制电路包括复合晶体管U12ULN2003,复合晶体管U121C引脚、2C引脚和3C引脚分别通过第八发光二极管D8、第九发光二极管D9和第十发光二极管D10与第三十电阻R30串联后连接至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4C引脚、5C引脚、6C引脚和7C引脚分别通过第十一发光二极管D11、第十二发光二极管D12、第十三发光二极管D13和第十四发光二极管D14与第三十一电阻R31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1B—7B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PB0-PB6引脚,COM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三十八电容C38和第三十九电容C39电源接地,E引脚电源接地。
如图8所示,所述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13LM324,运算放大器U13IN1-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五电阻R35信号接地、通过第三十六电阻R36连接至OUT1引脚及第三十八电阻R38,OUT1引脚连接至第三十六电阻R36和第三十八电阻R38公共端,第三十八电阻R38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1/AN01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电容C20和第十六二极管D16信号接地、通过第十五二极管D1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IN1+引脚分别通过第十九电容C19及串联的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三十三电阻R33信号接地,且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三十三电阻R33公共端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加速踏板开度信号(V_a1),IN2-引脚分别通过第四十电阻R40信号接地、通过第四十一电阻R41连接至OUT2引脚及第四十三电阻R43,OUT2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一电阻R41和第四十三电阻R43公共端,第四十三电阻R43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2/AN02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二电容C22和第十七二极管D17信号接地、通过第十八二极管D18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IN2+引脚分别通过第二十一电容C21信号接地、通过第三十九电阻R39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加速踏板开度信号(V_a2),IN3-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七电阻R37信号接地、通过第四十二电阻R42连接至OUT3引脚及第四十四电阻R44,OUT3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二电阻R42和第四十四电阻R44公共端,第四十四电阻R43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3/AN03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三电容C23和第二十二极管D20信号接地、通过第十九二极管D19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IN3+引脚分别通过第二十四电容C24及串联的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十八电阻R18信号接地,且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十八电阻R18公共端通过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制动踏板开度信号(V_brak),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通过第四十电容C40信号接地,VEE/GND引脚信号接地。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处理加速踏板开度信号(V_a1、V_a2)和制动踏板开度信号(V_brak)。对于加速踏板开度信号,由于采用的电子加速踏板内部集成了两路相互独立、幅值相差一倍的传感器信号。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两路调理电路,其中一路对信号首先进行电阻分压处理,另一路不需要,然后采用一阶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最后经过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及通过钳位电路进行电压范围控制,并输入到主控芯片A/D模块相应引脚上。制动踏板开度信号同理。
如图9所示,所述的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高速CAN收发器U18TJA1050,高速CAN收发器U18TXD引脚和RXD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CAN模块CANTXD引脚和CANRXD引脚,CANH引脚和CANL引脚之间并联有第五十电阻R50,且分别连接至CAN总线的CANH和CANL信号线,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十四一电容C41和第四十二电容C42电源接地,GND引脚和S引脚电源接地。
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用于电子控制单元(TCU)与驱动电机控制器(MCU)进行通讯,实现换挡过程的协同控制。
如图10(a)所示,所述的两路PWM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耦合器U146N137和第二光耦合器U156N137,第一光耦合器U14+引脚通过第四十五电阻R4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引脚连接至单片机PWM输出引脚1PWM1A,VCC引脚和VE引脚共同连接至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及通过第四十六电阻R46连接至VO引脚,VO引脚连接至换挡电机驱动器电路PWM输入引脚PWM1,GND引脚电源接地;
如图10(b)所示,第二光耦合器U15+引脚通过第四十七电阻R47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引脚连接至单片机PWM输出引脚2PWM2A,VCC引脚和VE引脚共同连接至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及通过第四十八电阻R48连接至VO引脚,VO引脚连接至换挡电机驱动器电路PWM输入引脚PWM2,GND引脚电源接地。
如图11所示,所述的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一收发器U16MAX3232和第二收发器U17MAX485,第一收发器U16C1+引脚通过第二十六电容C26连接至C1-引脚,C2+引脚通过第二十七电容C27连接至C2-引脚,V+引脚通过第二十五电容C2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V-引脚通过第二十八电容C28电源接地,T1IN引脚和R1IN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SCITXD1引脚和SCI通信信号线RX1,T1OUT引脚和R1OUT引脚分别连接至SCI通信信号线TX1和单片机SCI串口SCIRXD1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九电容C29和第三十电容C30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第二收发器U17RO引脚和DI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SCIRXD0引脚和SCITXD0引脚,引脚和DE引脚共同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485CTRL引脚,A引脚和B引脚之间并联有第四十九电阻R49,且分别连接至SCI通信信号线RX0/TX0,VCC引脚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GND引脚电源接地。
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分别为232和485接口,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主要弥补主控芯片CAN接口丰富度的不足,用于与整车控制器(VCU)或上位机进行通讯。
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的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均为一般电路。
如图14所示,电子控制单元(TCU)根据采集到的加速踏板开度信号、输出轴转速信号等识别驾驶员操纵意图和车辆运行状态,然后按照预先设定的换挡规律曲线进行换挡时刻判定。当满足换挡要求时,电子控制单元(TCU)通过CAN模块向驱动电机控制器(MCU)发出换挡请求,待MCU响应换挡请求后,TCU向其发出转矩卸载指令,而后MCU进行卸载使整车动力驱动电机由转矩模式进入自由模式。之后TCU根据MCU返回的卸载完成指令执行换挡控制程序,向换挡电机驱动器发出正转或反转以及调速指令,而后换挡电机驱动器响应指令驱动BLDC换挡电机带动换挡拨叉移动进行摘挡。当换挡拨叉移动至空挡位置时,TCU根据采集到的换挡拨叉位置信号和此后换挡电机驱动器反馈的圈数,同时向MCU发出调速指令和向换挡电机驱动器发出制动信号,待MCU调速完成恢复至自由模式以及换挡电机驱动器制动响应完成后,TCU再次向换挡电机驱动器发出正转或反转以及调速指令,而后换挡电机驱动器响应指令驱动BLDC换挡电机带动换挡拨叉移动进行挂挡。当TCU检测到换挡拨叉位置信号发生跳变时,控制BLDC换挡电机再转动一定圈数完成挂挡,同时向MCU发出换挡完成请求加载指令,待MCU加载完成整车动力驱动电机恢复至转矩模式后返回加载完成指令,此时便完成一个换挡周期。

Claims (8)

1.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单元(TCU)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与单片机TIM模块连接的脉冲信号调理电路、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和转速信号分频电路、与单片机通用I/O模块连接的开关信号调理电路和电机方向控制电路、与单片机A/D模块连接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CAN模块连接的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与单片机PWM模块连接的PWM驱动电路、与单片机SCI串口连接的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以及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开关电压调节器(U1)和稳压器(U2),开关电压调节器(U1)+VIN引脚分别通过串联的第一保险丝(F1)和第一开关(S1)连接至车载蓄电池(+12V)、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1)电源接地、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电源接地,Output引脚分别通过第二二极管(D2)、串联的第一电感(L1)、第二电阻(R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电源接地,且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阻(R2)公共端分别连接至Feedback引脚、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电源接地,引脚和GND引脚电源接地;
稳压器(U2)INPUT引脚分别通过串联的第二保险丝(F2)和第一开关(S1)连接至车载蓄电池(+12V)、通过并联的第三十三电容(C33)和第三十四电容(C34)电源接地,OUTPUT引脚分别连接至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通过第三十五电容(C35)、串联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发光二极管(D4)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通过第二电感(L2)连接至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且供主控芯片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通过并联的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二电容(C12)电源接地,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通过并联的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信号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一施密特触发器(U5),第一施密特触发器(U5)1A引脚分别通过第十六电容(C16)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电阻(R10)和第八电阻(R8)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V_speed1),且第十电阻(R10)和第八电阻(R8)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九电阻(R9)、第十五电容(C15)和第五稳压二极管(D5)电源接地,3A引脚分别通过第十八电容(C18)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一电阻(R11)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V_speed2),且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一电阻(R11)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七电容(C17)和第六稳压二极管(D6)电源接地,6A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七电容(C37)电源接地、通过串联的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四电阻(R14)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V_speed3),且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四电阻(R14)公共端通过并联的第十五电阻(R15)、第三十六电容(C36)和第七稳压二极管(D7)电源接地,1Y引脚连接至2A引脚,3Y引脚连接至4A引脚,6Y引脚连接至5A引脚,2Y引脚、4Y引脚和5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TIM模块IOC1引脚、IOC2引脚和IOC3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四电容(C14)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霍尔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二施密特触发器(U19),第二施密特触发器(U19)1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二电阻(R52)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A)、通过串联的第五十二电阻(R52)和第五十一电阻(R51)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第四十三电容(C43)电源接地,2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四电阻(R54)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B)、通过串联的第五十四电阻(R54)和第五十三电阻(R53)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第四十四电容(C44)电源接地,3A引脚分别通过第五十六电阻(R56)连接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HALL_C)、通过串联的第五十六电阻(R56)和第五十五电阻(R5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第四十五电容(C45)电源接地,1Y引脚连接至6A引脚,2Y引脚连接至5A引脚,3Y引脚连接至4A引脚,6Y引脚、5Y引脚和4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TIM模块IOC4引脚、IOC5引脚和IOC6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第四十七电容(C47)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1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一光耦隔离器(U7)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一光耦隔离器(U7)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电阻(R20)连接至车载蓄电池(+12V)、负极引脚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F信号端,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2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二光耦隔离器(U8)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二光耦隔离器(U8)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22)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P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3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三光耦隔离器(U9)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五电阻(R2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三光耦隔离器(U9)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R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4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四光耦隔离器(U10)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四光耦隔离器(U10)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六电阻(R26)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N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5A引脚分别连接至第五光耦隔离器(U11)集电极引脚、通过第二十九电阻(R29)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第五光耦隔离器(U11)发射极引脚电源接地、正极引脚通过第二十八电阻(R28)连接至霍尔式位置传感器D信号端、负极引脚电源接地,第三施密特触发器(U6)1Y引脚—5Y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通用I/O模块PB0引脚—PB4引脚,VCC引脚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GND引脚电源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13),运算放大器(U13)IN1-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五电阻(R35)信号接地、通过第三十六电阻(R36)连接至OUT1引脚及第三十八电阻(R38),OUT1引脚连接至第三十六电阻(R36)和第三十八电阻(R38)公共端,第三十八电阻(R38)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1/AN01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电容(C20)和第十六二极管(D16)信号接地、通过第十五二极管(D1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IN1+引脚分别通过第十九电容(C19)及串联的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三十三电阻(R33)信号接地,且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三十三电阻(R33)公共端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加速踏板开度信号(V_a1),IN2-引脚分别通过第四十电阻(R40)信号接地、通过第四十一电阻(R41)连接至OUT2引脚及第四十三电阻(R43),OUT2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一电阻(R41)和第四十三电阻(R43)公共端,第四十三电阻(R43)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2/AN02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二电容(C22)和第十七二极管(D17)信号接地、通过第十八二极管(D18)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IN2+引脚分别通过第二十一电容(C21)信号接地、通过第三十九电阻(R39)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加速踏板开度信号(V_a2),IN3-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七电阻(R37)信号接地、通过第四十二电阻(R42)连接至OUT3引脚及第四十四电阻(R44),OUT3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二电阻(R42)和第四十四电阻(R44)公共端,第四十四电阻(R43)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单片机A/D模块PAD03/AN03引脚、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三电容(C23)和第二十二极管(D20)信号接地、通过第十九二极管(D19)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IN3+引脚分别通过第二十四电容(C24)及串联的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十八电阻(R18)信号接地,且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十八电阻(R18)公共端通过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踏板位置传感器制动踏板开度信号(V_brak),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模拟信号传感器和主控芯片参考模拟电源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A)、通过第四十电容(C40)信号接地,VEE/GND引脚信号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路CAN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高速CAN收发器(U18),高速CAN收发器(U18)TXD引脚和RXD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CAN模块CANTXD引脚和CANRXD引脚,CANH引脚和CANL引脚之间并联有第五十电阻(R50),且分别连接至CAN总线的CANH和CANL信号线,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十四一电容(C41)和第四十二电容(C42)电源接地,GND引脚和S引脚电源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路SCI通讯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一收发器(U16)和第二收发器(U17),第一收发器(U16)C1+引脚通过第二十六电容(C26)连接至C1-引脚,C2+引脚通过第二十七电容(C27)连接至C2-引脚,V+引脚通过第二十五电容(C25)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V-引脚通过第二十八电容(C28)电源接地,T1IN引脚和R1IN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SCITXD1引脚和SCI通信信号线RX1,T1OUT引脚和R1OUT引脚分别连接至SCI通信信号线TX1和单片机SCI串口SCIRXD1引脚,VCC引脚分别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通过并联的第二十九电容(C29)和第三十电容(C30)电源接地,GND引脚电源接地;
第二收发器(U17)RO引脚和DI引脚分别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SCIRXD0引脚和SCITXD0引脚,引脚和DE引脚共同连接至单片机SCI串口485CTRL引脚,A引脚和B引脚之间并联有第四十九电阻(R49),且分别连接至SCI通信信号线RX0/TX0,VCC引脚连接至开关电压调节器(U1)供IC芯片及传感器使用的电源输出端(+5VDA),GND引脚电源接地。
CN201721347874.XU 2017-10-19 2017-10-19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3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7874.XU CN207333677U (zh) 2017-10-19 2017-10-19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7874.XU CN207333677U (zh) 2017-10-19 2017-10-19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3677U true CN207333677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6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4787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3677U (zh) 2017-10-19 2017-10-19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36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5568A (zh) * 2017-10-19 2018-01-12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策略
CN109681333A (zh) * 2018-12-28 2019-04-26 安徽沃巴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编程油门踏板传感器电路
CN110960189A (zh) * 2019-09-12 2020-04-0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无线认知调节仪及眼动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5568A (zh) * 2017-10-19 2018-01-12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策略
CN109681333A (zh) * 2018-12-28 2019-04-26 安徽沃巴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编程油门踏板传感器电路
CN109681333B (zh) * 2018-12-28 2024-01-30 安徽沃巴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编程油门踏板传感器电路
CN110960189A (zh) * 2019-09-12 2020-04-0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无线认知调节仪及眼动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5568A (zh)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策略
CN207333677U (zh) 电动汽车双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
CN206528429U (zh) 电动汽车can总线整车控制器
CN108327703A (zh) 电驱动两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326464Y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
CN102619970B (zh) 干式5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其应用
CN101353017A (zh) 一种汽车手自一体自动变速器的电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05224A (zh) 电控气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档系统
CN103867306B (zh) 自动档汽车临时停车熄火启动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CN201923128U (zh)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单元
CN20434093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整车控制器
CN101235786B (zh) 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
CN201137527Y (zh) 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
CN104179579A (zh) 一种电机驱动式油门伺服系统
CN106696862A (zh) 一种小型赛车的多节点整车控制系统
CN105375828A (zh) 一种车用四电机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CN205375101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控制器
CN203321688U (zh) 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
CN101251056A (zh) 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
CN202320295U (zh) Isg型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电子控制器
CN102126220A (zh) 一种基于现场总线仿人机器人六自由机械臂的控制系统
CN206594471U (zh) 一种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
CN1418762A (zh) 多轴伺服运动控制装置
CN21347119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类人机器人平台及其控制系统
CN104460636A (zh) 集中空调系统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