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0627U -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0627U
CN207330627U CN201720433922.0U CN201720433922U CN207330627U CN 207330627 U CN207330627 U CN 207330627U CN 201720433922 U CN201720433922 U CN 201720433922U CN 207330627 U CN207330627 U CN 207330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ond body
regulating reservoir
aeration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339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育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4339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0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0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06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行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格栅间、调节池、第一提升泵房、气浮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废水由格栅间进入,由沉淀池流出;在调节池外还设有一支路,该支路经由调节池底部的污泥出口,依次与污泥浓缩池、污泥干化池、第二提升泵房串联后,与调节池的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整套全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整个系统的连续化较好,污水处理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好,处理成本低。

Description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行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造纸工业使用木材、稻草、芦苇、破布等为原料,经高温高压蒸煮而分离出纤维素,制成纸浆。在生产过程中,最后排出原料中的非纤维素部分成为造纸黑液。黑液中含有木质素、纤维素、挥发性有机酸等,有臭味,污染性很强。因此,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污水处理设备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往往存在处理的连续性不强,处理效率地下,成本高等问题,使得造纸生产企业往往存在偷排现象,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格栅间、调节池、第一提升泵房、气浮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废水由格栅间进入,由沉淀池流出;在调节池外还设有一支路,该支路经由调节池底部的污泥出口,依次与污泥浓缩池、污泥干化池、第二提升泵房串联后,与调节池的入口连接。
所述调节池,包括调节池池体,调节池池体的上部设有污水管,调节池池体下部设有第一曝气管网,调节池池体的上方还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提升泵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网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呈“米”字形管网,所述第一曝气管网包括中央盘管和支管,所述中央盘管呈中空的圆盘状,且中央盘管的外周设有八个接口,各接口通过第一管接头与各支管连接,各支管的自由端支撑于调节池池体内壁的第一支撑槽上,所述中央盘管与进气主管连通,进气主管与设置于调节池池体外的风机连接供气。
所述进气主管由调节池池体的下部伸入调节池池体内部且与中央盘管的下部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下端为发散状的喇叭口形进水口;所述调节池池体的一侧设有凹陷的污泥坑,所述污泥坑的侧壁设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外设有污泥管,污泥管与污泥浓缩池连接。
所述出水管上还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一端通向调节池池体的上方,另一端与提升泵后侧的出水管连接。
所述水解酸化池包括筛分区,沉淀区,过渡区,水解酸化区,所述筛分区分为水槽和杂物槽,所述筛分区的上方设置一个弧形筛,污水管口设置于弧形筛的上方,在弧形筛外侧设有在电机驱动下转动的旋转架,旋转架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毛刷,弧形筛的下端架设于杂物槽的边缘,水槽位于弧形筛的正下方,在杂物槽底部设有连通至筛分区外部的除渣口;所述沉淀区环绕筛分区设置,水槽的底部设有水流通道将其与沉淀区连通,沉淀区的上方设有溢流堰,溢流堰与过渡区连通,过渡区的底部与水解酸化区连通,水解酸化区的底部为污泥床区,中部为填料区,污泥床区与填料区之间为布水管网,在水解酸化区的上部外壁设有出水堰,在水解酸化池的内壁设有通孔与所述出水堰连通。
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池体,池体上方为进水口和出水渠,池体中部为填料,还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为设置于池体中的第二曝气管网,所述第二曝气管网包括在池体内并排设置的三个以上的曝气支管,各曝气支管汇总于位于池体边缘的曝气总管,曝气总管与池体外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网分为上下两层,即位于池体底部的下层管网和位于池体中部的上层管网。
所述曝气总管上设有若干个接口,所述曝气支管一端通过第二管接头与曝气总管的各个接口连接。
所述曝气支管的另一端由第二支撑槽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槽设置于池体中与曝气总管相对一侧的内壁上。
所述进气管在池体外侧设有上分支与下分支,所述上分支和下分支分别与池体内部的曝气总管连通,在上分支与下分支上均设有分层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格栅间、提升泵房、气浮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污泥干化池等结构,与经过改良的调节此、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结构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设计了一整套全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整个系统的连续化较好,污水处理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好,处理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调节池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节池的第一曝气管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解酸化池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第二曝气管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格栅间,2为调节池,201为调节池池体,202为污水管,203为第一曝气管网,204为出水管,205为提升泵,206为中央盘管,207为支管,208为第一管接头,209 为第一支撑槽,210为进气主管,211为污泥坑,212为污泥出口,213为污泥管,214为溢流管,215为风机,3为第一提升泵房,4为气浮池,5为水解酸化池,501为筛分区,502 为弧形筛,503为污水管口,504为旋转架,505为毛刷,506为水槽,507为杂物槽,508为沉淀区,509为溢流堰,510为水解酸化区,511为过渡区,512为污泥床区,513为填料区, 514为布水管网,515为出水堰,516为除渣口,517为流量控制阀,6为生物接触氧化池, 601为池体,602为进水口,603为出水渠,604为填料,605为第二曝气管网,651为上层管网,652为下层管网,606为曝气支管,607为曝气总管,608为进气管,681为上分支,682 为下分支,609为第二管接头,610为第二支撑槽,611为分层流量控制阀,7为沉淀池,8 为污泥浓缩池,9为污泥干化池,10为第二提升泵房,11为污水入口,12为清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6。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格栅间1、调节池2、第一提升泵房3、气浮池4、水解酸化池5、生物接触氧化池6、沉淀池7,废水由格栅间1进入,由沉淀池7流出,沉淀池为斜板沉淀池;在调节池2外还设有一支路,该支路经由调节池2底部的污泥出口212,依次与污泥浓缩池8、污泥干化池9、第二提升泵房10串联后,与调节池2的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污水从格栅间1的一侧流入,格栅间将污水中的大体积杂物进行初步清除,清除后进入调节池2进行水质调节,调节后污水的水质较为均匀,然后进入气浮池4,气浮池4中由于气浮作用存在很多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分离后的水依次进入水解酸化池5、生物接触氧化池6进行处理,而后在沉淀池7中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即由清水出口排出。
经过调节池调节后,过多的污泥从调节池2底部的污泥出口212排出,经过污泥浓缩池8、污泥干化池9将污泥与大部分水分离,分离后的滤液经第二提升泵10提升至调节池2的入口。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格栅间、提升泵房、气浮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污泥干化池等结构,与经过改良的调节此、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结构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设计了一整套全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整个系统的连续化较好,污水处理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好。
所述调节池2,包括调节池池体201,所述调节池池体201的上部设有污水管202,污水管202流入的污水即为经过格栅间处理后的污水,调节池池体201下部设有第一曝气管网203,调节池池体201的上方还设有出水管204,所述出水管204与提升泵205连接,提升泵205可为外设的提升泵,也可为第一提升泵房中的提升泵,所述第一曝气管网203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呈“米”字形管网,所述第一曝气管网203包括中央盘管206和支管207,所述中央盘管206呈中空的圆盘状,且中央盘管206的外周设有八个接口,各接口通过第一管接头208与各支管207连接,各支管207的自由端支撑于调节池池体201内壁的第一支撑槽209 上,所述中央盘管206与进气主管210连通,进气主管210与设置于调节池池体201外的风机215连接供气。
所述进气主管210由调节池池体201的下部伸入调节池池体201内部且与中央盘管206 的下部连通;所述出水管204的下端为发散状的喇叭口形进水口;所述调节池池体201的一侧设有凹陷的污泥坑211,所述污泥坑211的侧壁设有污泥出口212,所述污泥出口外设有污泥管213,污泥管213与污泥浓缩池8连接。
所述出水管204上还连接有溢流管214,溢流管214的一端通向调节池池体201的上方,另一端与提升泵205后侧的出水管204连接。
由风机向池体的底部鼓入空气,通过池底全面曝气,有效地防止悬浮物的沉积以及管道的堵塞。由于第一曝气管网203采用米字形的发散结构,使得第一曝气管网203上各处的气流不是完全一致,这就加剧了池体内部污水的无规律扰动,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止悬浮物沉积。第一曝气管网203的中央盘管和支管都采取可拆卸的结构,能够方便的拆卸下来进行局部清理或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喇叭口形状的进水口,避免了在短时间内出水管中吸入大量的水,造成水量过大。
所述水解酸化池5包括筛分区501,沉淀区508,过渡区511,水解酸化区510,所述筛分区501分为水槽506和杂物槽507,所述筛分区501的上方设置一个弧形筛502,污水管口503设置于弧形筛502的上方,在弧形筛502外侧设有在电机驱动下转动的旋转架504,旋转架504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毛刷505,弧形筛502的下端架设于杂物槽507 的边缘,水槽506位于弧形筛502的正下方,这样,污水经弧形筛过滤,大的杂物被过滤掉,经初次过滤的污水进入水槽,杂物进入杂物槽,毛刷反复对弧形筛的筛网表面进行清理,防止杂物将筛网堵死。在杂物槽507底部设有连通至筛分区501外部的除渣口516;所述沉淀区508环绕筛分区501设置,水槽506的底部设有水流通道将其与沉淀区508连通,沉淀区 508的上方设有溢流堰509,溢流堰509与过渡区511连通,由于水槽上方的污水不断流下,因此此部分水流扰动较大,污水从水槽底部流入沉淀区,沉淀区中受到外界干扰较小,污水在沉淀区中沉淀,上方的上清液通过溢流堰9流入过渡区,过渡区511的底部与水解酸化区 510连通,水解酸化区的底部为污泥床区512,中部为填料区513,污泥床区512与填料区513 之间为布水管网514,在水解酸化区510的上部外壁设有出水堰515,在水解酸化区510的内壁设有通孔与所述出水堰515连通。由于布水管网设置于污泥床区上方,因此,经过前面工序处理后的污水由水解酸化区的底部流入,布水管网在此处对污泥床的絮状污泥或者颗粒污泥进行搅拌混合,保持悬浮,防止沉淀,使污泥与流入的污水频繁接触混合,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在水解酸化池中处理过的污水,经出水堰出水,流至下道工序。
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6包括池体601,池体601上方为进水口602和出水渠603,池体601中部为填料604,还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为设置于池体601中的第二曝气管网605,所述第二曝气管网605包括在池体601内并排设置的三个以上的曝气支管606,各曝气支管606汇总于位于池体601边缘的曝气总管607,曝气总管607与池体601外部的进气管608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网605分为上下两层,即位于池体601底部的下层管网651和位于池体601中部的上层管网652。
各个曝气支管606上设有曝气头,进气管608与曝气泵连通作为气体来源,这些都是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
所述曝气总管607上设有若干个接口,所述曝气支管606一端通过第二管接头609与曝气总管607的各个接口连接。本案的第二曝气管网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各个曝气支管606 均可单独拆卸下来,在曝气头堵塞时进行清理或者局部更换。
所述曝气支管606的另一端由第二支撑槽610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槽610设置于池体 601中与曝气总管607相对一侧的内壁上。
所述进气管608在池体601外侧设有上分支681与下分支682,所述上分支681和下分支682分别与池体601内部的曝气总管607连通,在上分支681与下分支682上均设有分层流量控制阀611。
在上层与下层分别设置第二曝气管网,可根据实际需要同时或分别开启曝气,且可以通过分层流量控制阀控制各层流量,能够实现均匀曝气;
由于上层管网设置于池体中部,因此各支管穿过填料,可在填料内部曝气,避免了填料内部溶解氧浓度过低的问题;
第二曝气管网605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各个曝气支管均可单独拆卸下来,在曝气头堵塞时进行清理或者局部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格栅间(1)、调节池(2)、第一提升泵房(3)、气浮池(4)、水解酸化池(5)、生物接触氧化池(6)、沉淀池(7),废水由格栅间(1)进入,由沉淀池(7)流出;在调节池(2)外还设有一支路,该支路经由调节池(2)底部的污泥出口,依次与污泥浓缩池(8)、污泥干化池(9)、第二提升泵房(10)串联后,与调节池(2)的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包括调节池池体(201),调节池池体(201)的上部设有污水管(202),调节池池体(201)下部设有第一曝气管网(203),调节池池体(201)的上方还设有出水管(204),所述出水管与提升泵(205)连接,所述第一曝气管网(203)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呈“米”字形管网,所述第一曝气管网(203)包括中央盘管(206)和支管(207),所述中央盘管(206)呈中空的圆盘状,且中央盘管(206)的外周设有八个接口,各接口通过第一管接头(208)与各支管连接,各支管的自由端支撑于调节池池体(201)内壁的第一支撑槽(209)上,所述中央盘管(206)与进气主管(210)连通,进气主管(210)与设置于调节池池体(201)外的风机(215)连接供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主管(210)由调节池池体(201)的下部伸入调节池池体(201)内部且与中央盘管(206)的下部连通;所述出水管(204)的下端为发散状的喇叭口形进水口;所述调节池池体(201)的一侧设有凹陷的污泥坑(211),所述污泥坑(211)的侧壁设有污泥出口(212),所述污泥出口外设有污泥管(213),污泥管(213)与污泥浓缩池(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04)上还连接有溢流管(214),溢流管(214)的一端通向调节池池体(201)的上方,另一端与提升泵(205)后侧的出水管(20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5)包括筛分区(501),沉淀区(508),过渡区(511),水解酸化区(510),所述筛分区(501)分为水槽(506)和杂物槽(507),所述筛分区(501)的上方设置一个弧形筛(502),污水管口(503)设置于弧形筛(502)的上方,在弧形筛(502)外侧设有在电机驱动下转动的旋转架(504),旋转架(504)上设置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毛刷(505),弧形筛(502)的下端架设于杂物槽(507)的边缘,水槽(506)位于弧形筛(502)的正下方,在杂物槽(507)底部设有连通至筛分区(501)外部的除渣口(516);所述沉淀区(508)环绕筛分区(501)设置,水槽(506)的底部设有水流通道将其与沉淀区(508)连通,沉淀区(508)的上方设有溢流堰(509),溢流堰(509)与过渡区(511)连通,过渡区(511)的底部与水解酸化区(510)连通,水解酸化区的底部为污泥床区(512),中部为填料区(513),污泥床区(512)与填料区(513)之间为布水管网(514),在水解酸化区(510)的上部外壁设有出水堰(515),在水解酸化区(510)的内壁设有通孔与所述出水堰(51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6)包括池体(601),池体(601)上方为进水口(602)和出水渠(603),池体(601)中部为填料(604),还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为设置于池体(601)中的第二曝气管网(605),所述第二曝气管网(605)包括在池体(601)内并排设置的三个以上的曝气支管(606),各曝气支管(606)汇总于位于池体(601)边缘的曝气总管(607),曝气总管(607)与池体(601)外部的进气管(608)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网(605)分为上下两层,即位于池体(601)底部的下层管网(651)和位于池体(601)中部的上层管网(65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总管(607)上设有若干个接口,所述曝气支管(606)一端通过第二管接头(609)与曝气总管(607)的各个接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支管(606)的另一端由第二支撑槽(610)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槽(610)设置于池体(601)中与曝气总管(607)相对一侧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08)在池体(601)外侧设有上分支(681)与下分支(682),所述上分支(681)和下分支(682)分别与池体(601)内部的曝气总管(607)连通,在上分支(681)与下分支(682)上均设有分层流量控制阀(611)。
CN201720433922.0U 2017-04-24 2017-04-24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0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3922.0U CN207330627U (zh) 2017-04-24 2017-04-24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3922.0U CN207330627U (zh) 2017-04-24 2017-04-24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0627U true CN207330627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3392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0627U (zh) 2017-04-24 2017-04-24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06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118A (zh) * 2018-11-21 2019-03-01 湖南骏泰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农林三剩物制备纤维素的洗选漂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118A (zh) * 2018-11-21 2019-03-01 湖南骏泰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农林三剩物制备纤维素的洗选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5544B2 (ja) 微小水量逆洗変速上向流式軽量濾材フィルタ及びその方法
CN208038089U (zh) 污水处理气浮澄清装置
CN208327492U (zh) 一种高效固液分离的循环造粒流化床
CN108203196A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06872639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6267932B (zh) 一种上向流轻质滤料滤池
CN102849848A (zh) 内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6901872U (zh) 污水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
CN208394902U (zh) 一种轻质滤料滤池
CN106630393A (zh) 一种无人值守ifas或mbbr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系统
CN207330627U (zh) 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CN213977269U (zh) 一种农村饮用水过滤系统
CN206570083U (zh) 漂浮式微生物水体净化系统
CN206457306U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CN110089479B (zh) 一种水产品循环水培养实验室养殖装置
CN108483794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6986709U (zh) 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
CN206184064U (zh) 一种高效钢制纤维滤池
JPS6349297A (ja) 廃水処理装置
CN108947004A (zh) 一种沉淀气浮复合池
CN212954748U (zh) Mbr和斜板沉淀处理一体化连接设备
CN108238700A (zh) 一种果胶废水处理方法
CN210710975U (zh) 一种斜板-气浮泥水分离池
CN209481427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8715487B (zh) 一种耦合气浮功能的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