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3965U - 二头肌弯举机和侧平举机 - Google Patents
二头肌弯举机和侧平举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23965U CN207323965U CN201720317261.5U CN201720317261U CN207323965U CN 207323965 U CN207323965 U CN 207323965U CN 201720317261 U CN201720317261 U CN 201720317261U CN 207323965 U CN207323965 U CN 207323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machine
- column
- supporting item
- moving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头肌弯举机和侧平举机。一种二头肌弯举机,其包括:阻力元件;使用者支撑件;第一移动元件,该第一移动元件包括:第一柱;和第一连接元件,该第一连接元件包括第一枢转点,使得该使用者支撑件能够绕与该第一连接元件相关联的第一轴枢转,其中该第一连接元件可移动地耦合到该第一柱以使得该第一连接元件能够沿着由该第一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和第二移动元件,该第二移动元件包括:第二柱;和第二连接元件,该第二连接元件包括第二枢转点,使得该使用者支撑件能够绕与该第二连接元件相关联的第二轴枢转,其中该第二连接元件可移动地耦合到该第二柱以使得该第二连接元件能够沿着由该第二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头肌弯举机和侧平举机。
背景技术
功能性训练是涉及针对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活动训练身体的锻炼类别。功能性训练带来更好的关节移动性、关节稳定性,以及包括强度和平衡的更有效的运动模式。功能性训练的起源衍生自使用模拟普通活动的锻炼的物理或职业康复。传统强度机器的使用递送单个平面或固定模式运动,其仅以特定肌肉为目标且不一定与人们在他们的常规活动中进行的移动有任何关系。
许多现有解决方案会使使用者的身体经受可能适得其反的或造成不必要损伤的交互模式和应力的水平。另外,现有解决方案可能要求不自然的身体位置和/或通过一系列移动而导致偏离生物力学上正确的锻炼位置。
因此需要一种提供自然的渐进式运动的设备,该运动允许使用者在一轮锻炼中维持生物力学上正确的位置,该位置允许使用者界定特定的功能性锻炼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一些实施例为使用者提供执行功能性训练的方法。一些实施例可为使用者提供可用于形成训练巡回的一组锻炼机器。每个锻炼机器可包括与锻炼相关联的移动路径。移动路径可包括阻力路径和使用者移动路径。
随着使用者进行锻炼移动,使用者的身体位置可以自动调节,以使得使用者在锻炼期间保持在生物力学上正确的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体位置可以使用自然的弧形移动维持。
另外,使用者的身体位置(和/或使用者的体重)可以沿着阻力路径在多个位置处提供辅助使得使用者能够完成完整的移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在强度和灵活性上的益处。此外,一些实施例的自然功能性移动可以通过弧形移动来使额外的肌肉群参与。
一些实施例的锻炼机器可包括到阻力元件的缆线连接。这种布置可以允许每个使用者至少部分地界定阻力路径。与固定阻力路径相比,这种方法可以改进使用者舒适性并且允许全范围的移动以及使额外的肌肉群参与。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头肌弯举机,包括:
阻力元件;
使用者支撑件,其耦合到所述阻力元件;
第一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包括:
第一柱;以及
第一连接元件,其包括第一枢转点,以使得所述使用者支撑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相关联的第一轴枢转,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一柱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第一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二移动元件包括:
第二柱;以及
第二连接元件,其包括第二枢转点,以使得所述使用者支撑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相关联的第二轴枢转,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二柱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第二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优选地,所述阻力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手柄、至少一条缆线、至少一个滑轮和可选负载。
优选地,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确定所述使用者支撑件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移动路径。
优选地,所述移动路径使得所述使用者支撑件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从所述开始位置向所述结束位置移动时向前呈弧形。
优选地,当将外力施加到所述阻力元件时,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沿着所述移动路径从所述开始位置向所述结束位置移动。
优选地,当从所述阻力元件中释放外力时,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沿着所述移动路径从所述结束位置向所述开始位置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元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座椅,且所述第二移动元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背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柱被容纳在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部件内。
优选地,所述阻力元件提供二头肌的弯举移动和侧平举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从所述开始位置到所述结束位置向上倾斜。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二头肌弯举机,包括:
阻力元件;
使用者支撑件,其耦合到所述阻力元件;
第一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包括:
第一柱;以及
第一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一柱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第一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二移动元件包括:
第二柱;以及
第二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二柱以使得所述第二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第二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在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座椅之间的连接点相关联的第一枢转轴。
优选地,所述第二托架包括与在所述第二托架与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背部之间的连接点相关联的第二枢转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柱包括两个并行线性部件,且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所述并行线性部件相关联的两个并行套管。
优选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包括搁脚板和头枕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侧平举机,包括:
缆线阻力元件,其适合于提供至少部分地由使用者界定的阻力路径;
使用者支撑件,其耦合到所述缆线阻力元件;
第一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包括:
柱;以及
第一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柱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二移动元件包括:
一对柱;以及
第二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一对柱以使得所述第二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一对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包括第一枢转轴,且所述第二托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枢转轴平行的第二枢转轴。
优选地,所述一对柱随着所述第一托架从开始位置移动到结束位置而向上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元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背部,且所述第二移动元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座椅。
优选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随着所述使用者支撑件从开始位置移动到结束位置而向前呈弧形。
先前简短的总结意图充当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多个特征的简短介绍。其它实施例可以其它特定形成实施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附图说明
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征。然而,出于阐释的目的,在以下图式中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
图1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2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3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胸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4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5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6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7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8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胸部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9说明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10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11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12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13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开始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14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15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过顶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16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17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18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19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20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过顶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21说明在开始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22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23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24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过顶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25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开始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26说明在结束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27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28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29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30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俯视图;
图31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俯视图;
图32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俯视图;
图33说明在开始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透视图;
图34说明在结束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透视图;
图35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透视图;
图36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二头肌弯举机的透视图;
图37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开始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侧视图;
图38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侧视图;
图39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过顶牵拉机的侧视图;
图40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侧视图;
图41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侧视图;
图42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俯视图;
图43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俯视图;
图44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过顶牵拉机的俯视图;
图45说明在开始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透视图;
图46说明在开始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透视图;
图47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透视图;
图48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过顶牵拉机的透视图;
图49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开始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侧视图;
图50说明在结束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侧视图;
图51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坐姿划船机的侧视图;
图52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侧视图;
图53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侧视图;
图54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俯视图;
图55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俯视图;
图56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坐姿划船机的俯视图;
图57说明在开始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透视图;
图58说明在结束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透视图;
图59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透视图;
图60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坐姿划船机的透视图;
图61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开始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62说明在结束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63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64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65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66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67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68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69说明在开始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70说明在结束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71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72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三头肌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73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开始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74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75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76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77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78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79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80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俯视图;
图81说明在开始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82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83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84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图85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开始位置的腿部推举机的侧视图。
图86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侧视图;
图87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腿部伸展机的侧视图;
图88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侧视图;
图89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侧视图;
图90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俯视图;
图91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俯视图;
图92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腿部伸展机的俯视图;
图93说明在开始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透视图;
图94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透视图;
图95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透视图;
图96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伸展机的透视图;
图97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开始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98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99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腿部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100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101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侧视图;
图102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俯视图;
图103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俯视图;
图104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腿部弯举机的俯视图;
图105说明在开始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透视图;
图106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透视图;
图107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透视图;
图108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腿部弯举机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具有执行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当前最佳预期模式。所述实施方式不具有限制性意义,而是仅出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理的目的,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最佳地界定。
下文描述了可以各自独立于彼此使用或结合其它特征使用的多个发明性特征。大体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通常提供使使用者经历自然的渐进式运动的锻炼设备。这种设备可包括允许使用者界定锻炼过程的单独缆线驱动机器的电路。
使用一些实施例的弧形进程所产生的移动触发包括核心稳定和外围肌肉的复合肌肉相互作用。将一些实施例的弧形移动和不受限制的缆线驱动动作进行耦合而改进平衡和功能性移动、确保复合肌肉相互作用,并且在整个锻炼期间将使用者支撑在最佳生物力学位置。
这些功能性移动包括类似于手动地打开或关闭车库门、更换或移除高货架上的沉重物体、将物体放置在汽车的行李箱中或从汽车的行李箱中拉出物体、从椅子上站起来或坐在椅子上、进入或离开浴缸、跨越院子拉动水管、推动除草机,或甚至举起和抱起儿童或宠物的活动。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二头肌弯举机,该二头肌弯举机包括:阻力元件;耦合到阻力元件的使用者支撑件;耦合到使用者支撑件的第一移动元件,该第一移动元件包括:第一柱;和第一连接元件,其包括第一枢转点以使得使用者支撑件能够绕与第一连接元件相关联的第一轴枢转,其中第一连接元件可移动地耦合到第一柱以使得第一连接元件能够沿着由第一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和耦合到使用者支撑件的第二移动元件,该第二移动元件包括:第二柱;和第二连接元件,其包括第二枢转点以使得使用者支撑件能够绕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关联的第二轴枢转,其中该第二连接元件可移动地耦合到第二柱以使得第二连接元件能够沿着由第二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二头肌弯举机,该二头肌弯举机包括:阻力元件;耦合到阻力元件的使用者支撑件;耦合到使用者支撑件的第一移动元件,该第一移动元件包括:第一柱;和第一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第一柱,以使得第一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第一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和耦合到使用者支撑件的第二移动元件,该第二移动元件包括:第二柱;和第二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第二柱,以使得第二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第二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侧平举机,该侧平举机包括:缆线阻力元件,其适合于允许至少部分地由使用者界定的阻力路径;耦合到缆线阻力元件的使用者支撑件;耦合到使用者支撑件的第一移动元件,该第一移动元件包括:柱;和第一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该柱,以使得第一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和耦合到使用者支撑件的第二移动元件,该第二移动元件包括:一对柱;和第二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该一对柱,以使得第二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该一对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下文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更详细的实施例。部分I提供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理论的概念性描述和实例设计过程的描述。部分II随后描述可以通过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特定的机器。
I.操作理论
子部分I.A提供与一些实施例中的身体位置相关联的多个元件的概念性描述。子部分I.B随后描述包括于一些实施例中的多个电阻元件。最后,子部分I.C描述特定机器的实例设计实施方案。
A.身体位置元件
一些实施例提供固定的使用者支撑件。这种支撑件可能通常是“L”形的并且可允许使用者坐在或斜躺在设备上而同时使得他或她的身体被支撑在优化位置中以进行锻炼。不同实施例可包括不同的特定支撑元件。举例来说,这些支撑件在支撑件的座椅部分与背部部分之间可具有不同角度。作为另一实例,不同实施例可包括不同衬垫组或其它适当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经固定的支撑件的多个元件可以是可调节的(例如,可以从多个选项中来选择座椅高度设置)。
一些实施例提供第一身体移动元件。这种元件可包括经由线性稳定轴或一组固定柱跟踪的托架系统。另外,一些实施例可包括第二身体移动元件。这种元件可包括经固定的柱或其它适当的支撑件和能够沿着该柱移动的附接元件,使得经固定的使用者支撑件在支撑件沿着第一身体移动元件移动时而保持适当的身体位置。
第一身体移动元件和/或第二身体移动元件可包括与第一身体移动元件或第二身体移动元件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枢转附件。可将这些枢转附件耦合到支撑框架和/或使用者支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身体移动元件可以是至少部分地可调节的。举例来说,使用者可能够沿着移动路径设置开始或结束点,使用者可能够相对于使用者支撑件调节身体移动元件的角度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节元件可允许使用者将身体部分与机器特征对准。
这些身体移动元件可允许使用者在移动期间保持自然的身体弧形进程。另外,该系统在整个锻炼期间可提供一致的平稳的阻力。
通过组合多个身体移动元件,使用者能够得益于复合肌肉移动的“不受限制的”进程,激活至关重要的核心稳定肌肉以便复制“实际生活”功能性活动。
B.阻力元件
一些实施例可包括缆线驱动的配重片阻力移动元件。许多实施方案可包括一对手柄(和/或其它适当的使用者接口元件,例如,脚踏板、杆、辊等),其中每个手柄都附接到缆线端部。自由缆线端部可允许使用者沿着任意路径移动每个手柄,这可允许更舒适的移动和/或使额外的肌肉群参与。
每条缆线可利用一组滑轮和/或被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其它缆线或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除将缆线系统用于移动所选择的配重片阻力元件之外,缆线系统还可用于沿着由上文所描述的身体移动元件所界定的移动路径来移动使用者。
一些实施例可以配置成使得使用者的体重为配重片阻力提供额外的阻力。替代地,一些实施例可以配置成使得使用者的体重在移动配重片阻力中提供辅助。一些实施例可以配置成使得额外的阻力和/或辅助的量可跨越移动路径改变。
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多个其它特定阻力元件或可选负载可包含于一些实施例中(例如,仅体重、阻力带、自由重量附接点等)。
C.实例设计
将参考图1至图13的实例机器说明上文所描述的特征。第一实例是可以用于胸部推举和/或扩胸锻炼的胸部锻炼机100。这个实例将描述使用胸部锻炼机的胸部推举锻炼。
图1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侧视图。这个开始位置可以是锻炼开始位置。图2说明在结束位置中的胸部推举机100的侧视图。图3说明示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侧视图。
图4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侧视图。图5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侧视图。
图6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俯视图。图7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俯视图。图8说明示出在使用期间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布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俯视图。
图9说明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透视图。图10说明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透视图。图11说明在使用期间在开始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透视图。图12说明在使用期间在结束位置的胸部推举机100的透视图。
如所示出,缆线阻力机100可使使用者处于固定的开始位置,并且随着手柄移动远离使用者的身体,递送施加连续且等量的阻力的自然的前向和返回的弧形进程。在移动期间,这类机器可使使用者的胸部、肩部、三头肌和核心稳定肌肉参与。
机器100可包括具有座椅110、背部支撑件120、搁脚板和靠枕的“L”形使用者支撑件110。机器100可进一步包括:具有托架130和一对柱140(和/或例如轴或轨道的其它适当元件)的第一移动元件、具有移动附接元件150和经固定的柱160的第二移动元件、一组手柄170、配重片180(和/或其他阻力元件),和电缆系统190(和/或能够将阻力元件180耦合到手柄170的其它适当连接元件)。
机器框架100可以由多个适当元件形成,例如,横杆、管、支架等。如图所示,框架元件可以多种适当的方式布置。许多框架元件可以是用于支撑移动元件的经固定位置的元件,例如,使用者支撑件(经由移动元件)、配重片、缆线等。例如滑轮移动元件可被附接到框架并且被包括作为由机器使用的阻力路径的一部分。
使用者支撑件以多种适当的方式布置(例如,具有不同长度、连接角度等)。此外,在这个实例中,使用者支撑件按需要包括搁脚板和靠枕,而其它实施例可省略搁脚板和靠枕二者中的一者或两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可包括可调节的元件,该等可调节元件可允许使用者将身体部分与机器特征对准和/或以其它方式调节使用者位置(例如,通过升高或降低座椅来调节使用者的高度)。
如图所示,座椅110可包括与到托架130的连接相关联的枢转轴。在这个实例中,托架可包括能够接受附接到座椅110的轮轴的多个通孔。这种枢转轴可包括多个适当机械组件,例如回转轴承、套管、顶盖等。
类似地,如图所示,附接元件150可包括枢转轴。在这个实例中,枢转轴可与到机器100的框架支撑部件的连接相关联,其中该框架支撑部件可包括轮轴,且附接元件150可包括一对通孔和/或其它适当元件(例如,轴承、导轨等)。
椅背120可基本上覆盖与柱160相关联的附接元件150的套管部分,仅需要线性槽以允许附接元件150沿着柱160移动。在这个视图中,已切除椅背120支撑件的部分以使得完整的附接元件150和柱160是可见的。除装饰改进外,隐藏的柱入口通过暴露更少移动部分来增加使用者安全性。
如所示出,使用者支撑件相对于其它机器组件的角度可沿着移动路径改变,而使用者相对于使用者支撑件的位置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元件可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角度和多个枢转点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转点可以用成角度的部件的一端的附接件来相关联到机器主体,并且第二枢转点可以用成角度的部件的第二端的附接件来相关联到经固定的使用者支撑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元件可以与使用者接口元件一体化。
托架130可包括可允许托架沿着轨道140移动的任一组组件。这个实例使用柱和套管,并且其它实施例可包括例如,线性轴承、滑块、轨道等的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元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阻力元件(例如,线性阻力杆)。
在这个实例中,柱140在附接元件150与椅背120成钝角时相对于地面倾斜。不同实施例可包括不同的特定配置。
沿着柱140的移动路径可以至少部分地由柱的属性(例如,斜率、长度等)界定。类似地,沿着柱160的移动路径可以至少部分地由柱的属性(例如,斜率、长度等)界定。另外,使用者的移动路径可以至少部分地由枢转轴(或轴线)相对于附接元件150或椅背120的位置和/或枢转轴相对于托架130或座椅110的位置来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调节这些元件中的任一者或全部(例如,可以改变轨道的斜率,可以重新定位连接元件等)。
在这个实例中,将配重片180定位在使用者支撑件的侧面。这类布置可允许使用者在坐在机器100上的同时调节阻力的量。另外,这类布置可减小机器所需的占地面积。
单个机器可用于进行多个锻炼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器可以各种方式得以调节(例如,支撑臂或其它特征可被布置成使得缆线和/或手柄位置发生改变,支撑角度或位置可以发生改变,移动元件可以被重新定位等)以进行多个不同移动。
替代地,使用者可应用不同的移动路径以将同一机器用于进行不同移动而无需对机器本身进行任何调节。举例来说,使用者可通过改变手臂位置、肘部角度等进行扩胸移动而不是推举移动。
虽然已经参考特定机器描述操作理论,但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多种不同方式实施不同机器。在下文的部分II中描述若干个这些机器。
II.示例性机器
子部分II.A提供一些实施例的过顶推举机的概念性描述。子部分II.B跟着对一些实施例的二头肌弯举机的描述。接下来,子部分II.C描述一些实施例的过顶牵拉机。子部分II.D随后描述一些实施例的坐姿划船机。接下来,子部分II.E随后描述一些实施例的三头肌推举机。子部分II.F随后描述一些实施例的腿部推举机。子部分II.G遵循一些实施例的腿部伸展机的描述。接下来,子部分II.H描述一些实施例的腿部弯举机。最后,子部分II.I描述一些实施例可使用的多个其它机器或元件。
A.过顶推举
图13至图15说明过顶推举机的侧视图。图16至图20说明在使用期间的过顶推举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21至图22说明过顶推举机的透视图。图23至图24说明在使用期间的过顶推举机的透视图。
在这个实例中,缆线阻力机使使用者处于就座的开始位置,其中手臂在肘部处弯曲并且手放置到肩部的侧面。移动包括用不受限制的缆线驱动推举手柄递送自然的前向和返回的弧形进程而同时施加连续且等量的阻力的向上推举运动。在移动期间,使用者的肩部、背阔肌、三头肌和核心稳定肌可以参与。
这个实例中的柱140(在整个说明书中也被称作“轨道”)随着移动的进行向上倾斜,而柱160相比于椅背120成钝角定位。
B.二头肌弯举
图25至图27说明二头肌弯举机的侧视图。图28至图32说明在使用期间的二头肌弯举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33至图34说明二头肌弯举机的透视图。图35至图36说明在使用期间的二头肌弯举机的透视图。
在这个实例中,缆线阻力机使使用者处于就座的开始位置,并且通过中间手臂的中心点处的独立向上弯举(其中使用者的手掌面向上来握住“不受限制的”缆线驱动手柄)递送施加连续且等量的阻力的自然的前向和返回弧形进程。在移动期间,使用者的二头肌、前臂和核心稳定肌肉可以参与。
这个实例中的轨道140随着移动的进行而向上倾斜,而隐藏的柱160相比于座椅成钝角定位。
C.过顶牵拉
图37至图39说明过顶牵拉机的侧视图。图40至图44说明在使用期间的过顶牵拉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45至图46说明过顶牵拉机的透视图。图47至图48说明在使用期间的过顶牵拉机的透视图。
在这个实例中,缆线阻力机使使用者安置在就座位置,其中腿在前面弯曲并且受压紧辊支撑。使用者可以抓握悬置在上方的两个缆线驱动手柄并且使用向下的牵拉运动以使每个手柄下降到上胸部区域。在进行锻炼的同时,座椅凳可以递送施加连续的且等量的阻力的自然的前向和返回弧形进程。在移动期间,使用者的背阔肌、三头肌、三角肌、斜方肌、三头肌和核心稳定肌可以参与。
这个实例中的轨道140与地面相比是平坦的,而柱160与座椅相比成钝角定位且在锻炼期间位于使用者的前方。另外,由于锻炼的本质,本实例示出了省略任何背部支撑元件的机器。替代地,使用者由一组辊杆支撑,这些辊杆意图在进行移动时将使用者的腿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图37至图48的机器说明使用一些实施例的系统的改进功能性的实例。当前,许多使用者在进行下拉时必须将身体探出杆外(例如,通过向后倾斜使得使用者的头并不干扰杆的路径)。相比之下,当使用图37至图48的机器时,使用者是自动倾斜的,使得使用者的身体能够相对于使用者支撑件保持在固定位置,同时还定位使用者,使得可以执行完整的重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7至图48的机器可用于通过在锻炼期间修改手臂位置和移动来执行拉伸锻炼。
D.坐姿划船
图49至图51说明坐姿划船机的侧视图。图52至图56说明在使用期间的坐姿划船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57至图58说明坐姿划船机的透视图。图59至图60说明在使用期间的坐姿划船机的透视图。
在这个实例中,缆线阻力机让使用者坐在平坦的凳子上,其中腿在膝盖处弯曲并且在搁置在足部支撑件上时向前伸展。在移动期间,使用者从中间部分弯曲,向前抓握两个缆线驱动手柄,且将缆线拉回下胸部(使用腿部推动杠杆以允许上身辅助拉动运动),并且随后允许手柄刚好靠近开始位置的位置返回。在进行锻炼时,座椅凳递送将使用者保持在最佳位置的自然的弧形进程以在锻炼期间将连续阻力递送到每个手柄。另外,在移动期间,使用者的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三头肌和核心稳定肌可以参与。
这个实例中的轨道与地面相比是平坦的,而柱相比于座椅成钝角定位。另外,由于锻炼的本质,本实例示出了省略任何背部支撑元件的机器。替代地,使用者由一组搁脚板支撑,这些搁脚板意图在进行移动时将使用者的腿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图49至图60的机器说明使用一些实施例的系统的改进功能性的实例。当前,许多使用者在划船运动的末尾处向后倾斜以试图实现完整的收缩。相比之下,当使用图49至图60的机器时,使用者是自动倾斜的,使得使用者的身体能够相对于使用者支撑件保持在固定位置,同时还定位使用者,使得可以执行完整的重复。另外,图49至图60的机器以提供改进的功能性锻炼的方式模拟真实船中的滑动座椅。
E.三头肌推举
图61至图63说明三头肌推举机的侧视图。图64至图68说明在使用期间的三头肌推举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69至图70说明三头肌推举机的透视图。图71至图72说明在使用期间的三头肌推举机的透视图。
在这个实例中,缆线阻力机将使用者安置在就座的开始位置,并且随着使用者抓握两个缆线驱动手柄,在手臂弯曲的情况下,肘部在他们的身体的侧面后面向后旋转,并且手紧紧的放置到肩部正下方的身体处。使用者可随后在通过不受限制的缆线驱动推举手柄的向下运动中推动手柄,并且随后返回到开始位置。锻炼机的移动可以递送施加连续且等量的阻力的自然的前向和返回弧形进程。另外,在移动期间,使用者的三头肌、胸部、肩部和核心稳定肌可以参与。
这个实例中的轨道随着移动的进行向上倾斜,而柱与座椅相比成直角定位。
F.腿部推举
图73至图75说明腿部推举机的侧视图。图76至图80说明在使用期间的腿部推举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81至图82说明腿部推举机的透视图。图83至图84说明在使用期间的腿部推举机的透视图。
在这个实例中,缆线阻力机让使用者处于固定位置,其中腿直线伸展出去并且放置在脚踏板上。在移动期间,使用者在板上推压出去,而在同步的移动中,身体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都在施加连续且等量的阻力的自然的前向和返回弧形进程中远离彼此伸展。另外,在移动期间,使用者的四头肌、腿后肌、下背部、小腿和核心稳定肌可以参与。
这个实例中的轨道随着移动的进行而向上倾斜,而柱与座椅相比成钝角定位。在这个实例中,阻力元件包括平坦的搁脚板,该搁脚板经由如图所示的多点连接元件耦合到缆线系统。
G.腿部伸展
图85至图87说明腿部伸展机的侧视图。图88至图92说明在使用期间的腿部伸展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93至图94说明腿部伸展机的透视图。图95至图96说明在使用期间的腿部伸展机的透视图。
在这个实例中,缆线阻力机将使用者安置在就座位置,其中腿在座椅和经填充的旋转臂下面向后弯曲。在移动期间,使用者在向上运动中抬升腿部以在身体的前方向前且弧形向上的旋转经填充的臂。在此锻炼期间,使用者在施加连续的且等量的阻力的自然的前向和返回弧形进程中向上旋转。另外,在移动期间,使用者的腿后肌、髋屈肌、膝关节、肌肉和肌腱、下背部和核心稳定肌可以参与。
这个实例中的轨道与地面相比是平坦的,而第二移动元件包括沿着部件的多个枢转点并且集成到如图所示的阻力路径中。因此,当使用者进行该移动时,身体位置通过如由使用者参与元件的位置所界定的部件位置来自动调节。
图85至图96的机器说明使用一些实施例的系统的改进功能性的实例。使用者可以发现随着锻炼的进行在向后倾斜时更容易获得完整的伸展。
H.腿部弯举
图97至图99说明坐姿腿部弯举机的侧视图。图100至图104说明在使用期间的坐姿腿部弯举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105至图106说明坐姿腿部弯举机的透视图。图107至图108说明在使用期间的坐姿腿部弯举机的透视图。
在这个实例中,缆线阻力机将使用者安置在固定的位置中,其中随着使用者在向下的运动中拉动一条或两条腿以在他们的身体下方旋转填充臂,腿部直接地在前方在旋转的经填充臂上伸展。使用者在施加连续且等量的阻力的自然前向和返回的弧形进程中向上旋转。另外,在移动期间,使用者的四头肌、臀肌、膝关节、肌肉和肌腱、下背部和核心稳定肌可以参与。
这个实例中的轨道与地面相比是平坦的,而第二移动元件包括沿着部件的多个枢转点并且集成到如图所示的阻力路径中。因此,当使用者进行该移动时,身体位置通过如由使用者参与元件的位置所界定的部件位置来自动调节。
图97至图108的机器说明使用一些实施例的系统的改进功能性的实例。倾斜移动可以帮助一些使用者进行完整移动。
I.替代性实施方案
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出于示例性目的呈现描述于部分I和/或子部分II.A至子部分II.H中的机器,且不同实施例可以多个不同方式实施。
举例来说,一些实施例可以提供以与上文所描述的那些相比不同的肌肉群为目标的机器(例如,臀肌机器)。作为另一实例,不同实施例可包括与示出的那些相比不同的缆线和/或手柄配置(例如,替代使用独立的手柄,一些实施例可以使用杆)。另外,各种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配置(例如,具有不同的斜率、不同的连接元件、不同的阻力元件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特征可由使用者以多种不同方式配置(例如,使用不同的连接点,通过调节元件的长度,通过更换一个或多个元件等)。
上述内容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性细节并且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改。
Claims (18)
1.一种二头肌弯举机,包括:
阻力元件;
使用者支撑件,其耦合到所述阻力元件;
第一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包括:
第一柱;以及
第一连接元件,其包括第一枢转点,以使得所述使用者支撑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相关联的第一轴枢转,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一柱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第一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二移动元件包括:
第二柱;以及
第二连接元件,其包括第二枢转点,以使得所述使用者支撑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相关联的第二轴枢转,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二柱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第二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其中,所述阻力元件提供二头肌的弯举移动和侧平举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阻力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手柄、至少一条缆线、至少一个滑轮和可选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确定所述使用者支撑件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移动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移动路径使得所述使用者支撑件在沿着所述移动路径从所述开始位置向所述结束位置移动时向前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当将外力施加到所述阻力元件时,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沿着所述移动路径从所述开始位置向所述结束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当从所述阻力元件中释放外力时,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沿着所述移动路径从所述结束位置向所述开始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第一移动元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座椅,且所述第二移动元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背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第二柱被容纳在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部件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第一柱从所述开始位置到所述结束位置向上倾斜。
10.一种二头肌弯举机,包括:
阻力元件;
使用者支撑件,其耦合到所述阻力元件;
第一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包括:
第一柱;以及
第一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一柱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第一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二移动元件包括:
第二柱;以及
第二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二柱以使得所述第二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第二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柱包括两个并行线性部件,且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所述并行线性部件相关联的两个并行套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与在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座椅之间的连接点相关联的第一枢转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第二托架包括与在所述第二托架与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背部之间的连接点相关联的第二枢转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头肌弯举机,其中,所述使用者支撑件包括搁脚板和头枕中的至少一者。
14.一种侧平举机,包括:
缆线阻力元件,其适合于提供至少部分地由使用者界定的阻力路径;
使用者支撑件,其耦合到所述缆线阻力元件;
第一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包括:
柱;以及
第一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柱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柱界定的第一路径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元件,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所述第二移动元件包括:
一对柱;以及
第二托架,其可移动地耦合到所述一对柱以使得所述第二移动元件能够沿着由所述一对柱界定的第二路径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平举机,其中,所述第一托架包括第一枢转轴,且所述第二托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枢转轴平行的第二枢转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平举机,其中,所述一对柱随着所述第一托架从开始位置移动到结束位置而向上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平举机,其中,所述第一移动元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背部,且所述第二移动元件耦合到所述使用者支撑件的座椅。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平举机,其中,所述使用者支撑件随着所述使用者支撑件从开始位置移动到结束位置而向前呈弧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393,966 US10391351B2 (en) | 2014-09-24 | 2016-12-29 |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movement planes for biceps curl exercise |
US15/393,966 | 2016-12-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23965U true CN207323965U (zh) | 2018-05-08 |
Family
ID=62375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17261.5U Active CN207323965U (zh) | 2016-12-29 | 2017-03-29 | 二头肌弯举机和侧平举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239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71825A (zh) * | 2018-07-08 | 2018-11-09 | 滨州学院 | 一种用于舞蹈的体能训练装置 |
-
2017
- 2017-03-29 CN CN201720317261.5U patent/CN2073239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71825A (zh) * | 2018-07-08 | 2018-11-09 | 滨州学院 | 一种用于舞蹈的体能训练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39462B2 (en) |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movement planes used for pull exercises | |
US6220990B1 (en) | Jumping jack exercise machine | |
US7766802B2 (en) | Rowing exercise machine with self-aligning pivoting user support | |
US9533188B2 (en) |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movement planes used for lower body exercises | |
US8777817B2 (en) | Convertible push and pull exercise machine | |
US5616106A (en) | Exercise device | |
US20080182732A1 (en) | Upper back exercise machine with self-aligning pivoting user support | |
US11712594B2 (en) | Dual balance adjustable spring tow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
US20200188725A1 (en) |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movement planes for biceps curl exercise | |
US20200289866A1 (en) | Dual Balance Spring Tow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
CN207384734U (zh) | 背部锻炼机、过顶牵拉机和坐姿划船机 | |
US10406398B2 (en) |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movement planes | |
CN206587328U (zh) | 腿部推举机、腿部弯举机和腿部伸展机 | |
US11389690B2 (en) | Multi-use fitness machine and methods of use | |
US20200188726A1 (en) |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movement planes | |
CN207323965U (zh) | 二头肌弯举机和侧平举机 | |
CN206613072U (zh) | 锻炼机器、推举锻炼机和腿部锻炼机 | |
US9750969B2 (en) |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movement planes used for press exercises | |
SK288613B6 (sk) | Zariadenie na posilňovanie brušných svalov | |
US10391355B2 (en) |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movement planes for back exercises | |
CN106413820A (zh) | 柳树状健身装置 | |
CN205586422U (zh) | 深蹲辅助装置 | |
CN214286552U (zh) | 锻炼装置 | |
CN206198542U (zh) | 二头肌弯举机和侧平举机 | |
CN203777583U (zh) | 多功能健身机调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