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18635U - 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18635U
CN207318635U CN201721203370.0U CN201721203370U CN207318635U CN 207318635 U CN207318635 U CN 207318635U CN 201721203370 U CN201721203370 U CN 201721203370U CN 207318635 U CN207318635 U CN 207318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ain
vertical
drenches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033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福增
廖帆
廖一帆
黄若栋
王国利
罗兵
曾向君
王婷婷
何子兰
郝艳棒
阳林
谭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033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18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18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18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包括:立式淋雨排、支撑架、供水装置和水量控制系统;立式淋雨排安装在支撑架上,供水装置、水量控制系统与立式淋雨排依次连通;立式淋雨排上设有多排方向可调的喷头,每排方向可调喷头与水路连通一端设有第一水阀;立式淋雨排用于向试验台上的待测的绝缘子喷水模拟淋雨条件。上述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供水装置通过水量控制系统输送限定量的水流入立式淋雨排内,第一水阀控制各喷头的水速和水压,喷头按设置的方向喷水,使得整个立式淋雨排均匀地喷喷水滴至待测的绝缘子上,从而能在试验中模拟绝缘子均匀淋雨的情形。

Description

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背景技术
绝缘子作为电力运输线路上的主要支撑构件,起着支撑导线、增加爬电距离及防止电流回地等作用。它的性能和质量对于电网的稳定运行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为了获取绝缘子的最优设置参数,需要设计绝缘子的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模拟绝缘子的淋雨条件,在模拟的淋雨条件下测试绝缘子的抗雨闪和抗污雨闪能力,以获取绝缘子的最优设置参数。
然而,目前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在雨闪和污雨闪试验中,不能模拟均匀地淋雨的情形,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海拔地区频繁降雨且雨势较为平稳的特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不能模拟均匀地淋雨情形的问题,提供一种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一种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包括:立式淋雨排、支撑架、供水装置和水量控制系统;
所述立式淋雨排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供水装置、水量控制系统与立式淋雨排通过管道依次连通;
所述立式淋雨排上设有多排方向可调的喷头,每排方向可调喷头与水路连通一端设有第一水阀;
所述立式淋雨排用于向试验台上的待测的绝缘子喷水模拟淋雨条件。
上述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通过水量控制系统输出的水流量,输送限定量的水流入立式淋雨排内,通过第一水阀控制各排喷头的水速和水压,同时方向可调的喷头按设置的方向喷水,能够使得整个立式淋雨排均匀地喷洒出水滴至所述试验台上的待测的绝缘子上,对绝缘子进行淋雨试验,从而能在试验中模拟绝缘子均匀淋雨的情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立式淋雨排包括:第一竖直水管、第二竖直水管和两条水平水管首尾连通而成的矩形水管;
其中,第一竖直水管靠近底座一端设有进水管口,第一竖直水管和第二竖直水管之间设置有多条与第一竖直水管连通的横水管,每条横水管上设置有多个方向可调的喷头,所述喷头一端与横水管连通,所述喷头用于将由横水管流入的液体向设置的方向喷洒,所述横水管靠近第一竖直管一端设有第一水阀,所述第一水阀用于控制流入横水管的水速和水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水管和第二竖直水管之间设置有条与第一竖直水管连通的横水管,所述横水管上等距离设置3个所述喷头。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水装置通过水量控制系统输送限定量的水流入立式淋雨排的矩形水管内,再通过矩形水管流入多个横水管内,横水管上的第一水阀控制流入各个横水管的水速和水压,进而控制各个横水管上的多个喷头的水速和水压,同时方向可调的喷头按设置的方向喷水,能够使得整个立式淋雨排均匀地喷洒出水滴,从而能在试验中模拟绝缘子均匀淋雨的情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支撑架、斜支架以及底座,所述竖直支撑架包括多条支撑条固定连接构成的长方体支撑架,所述竖直支撑架一端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一端;
所述斜支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远离竖直支撑架的一端和竖直支撑架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立式淋雨排固定于所述竖直支撑架远离斜支架一侧。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支撑架,斜支架以及底座首尾相互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这种结构比较稳定,使得所述支撑架不容易由于外力作用歪斜或散开,将立式淋雨排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使得立式淋雨排更稳定不易晃动,使得淋雨更加均匀,增加了淋雨试验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支架和位于底支架底面的多个万向轮。
可选的,所述底支架为由工字钢和/或槽钢构成的方形水平支架;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底支架底面设置的多个万向轮,可以方便省力的推动支撑架和立式淋雨排,便于调节立式淋雨排的位置以使得待测的绝缘子均匀淋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支架靠近所述立式淋雨排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末端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
当立式淋雨排置于底座一端,由于立式淋雨排重心较高质量较大,使得支撑架支撑的立式淋雨排容易向立式淋雨排一侧倾斜翻倒,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柱向支撑架的立式淋雨排一端施加支撑力,能够有效平衡支撑架支撑的立式淋雨排系统,防止支撑架带动立式淋雨排侧翻,提高淋雨试验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量控制系统包括:水泵、单向阀、电动阀、过滤器和压差平衡阀;
所述过滤器、水泵与单向阀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过滤器进水口与单向阀出水口之间连通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连通有压差平衡阀;
其中,所述过滤器进水口与所述供水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单向阀出水口连通所述立式淋雨排的入水口。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水量控制系统通过所述单向阀、电动阀以及压差平衡阀控制供水装置通过水量控制系统输出水流的水速和水压,使得供水装置通过水量控制系统按设定的水速和水压输送水流,稳定输水的水压,避免由于供水装置里的水量变化带来的水压变动而使得立式淋雨排喷头出水的水压不稳定,保证立式淋雨排以稳定的水压和水速均匀喷水,达到模拟均匀淋雨的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出水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过滤器和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水泵和单向阀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表,单向阀和压力传感器之间靠近压力传感器一端设置有第三压力表。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水量控制系统各个部位中设置多个压力表和出水口处设置压力传感器,能够方便的获取水量控制系统中各个环节处的水流水压值,通过获取的水压值能够监控流经水量控制系统的水压状况,方便的调节水量控制系统输出水流的水压,保证流出水量控制系统的水流水压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供水装置包括:至少一组供水单元,每组所述供水单元包括水箱和第二水阀,所述水箱通过第二水阀与水量控制系统的进水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水装置包括两组供水单元。
可选的,所述水箱为吨容量的混水箱。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组水箱和第二水阀,能够通过开关各个第二水阀调节输出的水量,方便对于供水装置输出水量的控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箱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添加试验材料和/或放置测量水箱内液体电导率的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箱顶端开口,能够方便的通过水箱开口加入试验材料调节水箱内水的水质,以调节立式淋雨排洒出水的水质,通过调节水质实现模拟不同雨水情况例如污雨水的淋雨情况的淋雨试验;通过从开口使用电导率装置测试水箱内水的电导率,可以方便的得知用于淋雨试验的水的电导率数据,可以调节淋雨试验使用的水的电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立式淋雨排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支撑的立式淋雨排装置立体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水量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供水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或“固定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立式淋雨排结构示意图,所述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包括:立式淋雨排10、支撑架20、供水装置30、水量控制系统40和试验台50;
所述立式淋雨排10安装在支撑架20上,所述供水装置30、水量控制系统40与立式淋雨排10通过管道依次连通;
所述立式淋雨排10一面设有多排一端与水路连通的方向可调的喷头101,每排方向可调喷头101与水路连通一端设有第一水阀102;
所述立式淋雨排10用于向所述试验台50上的待测的绝缘子喷水模拟淋雨条件。
上述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30通过水量控制系统40输出的水流量,输送限定量的水流入立式淋雨排10内,第一水阀102控制各排喷头101的水速和水压,同时方向可调的喷头101按设置的方向喷水,能够使得整个立式淋雨排10均匀地喷洒出水滴至所述试验台50上的待测的绝缘子上,对绝缘子进行淋雨试验,从而能在试验中模拟绝缘子均匀淋雨的情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支撑的立式淋雨排装置立体图,所述立式淋雨排10包括:第一竖直水管103、第二竖直水管104和两条水平水管105首尾连通而成的矩形水管110;
其中,第一竖直水管103靠近底座230一端设有进水管口106,第一竖直水管103和第二竖直水管104之间设置有多条与第一竖直水管103连通的横水管107,每条横水管107上设置有多个方向可调的喷头101,所述喷头101一端与横水管107连通,所述喷头101用于将由横水管107流入的液体向设置的方向喷洒,所述横水管107靠近第一竖直管一端设有第一水阀102,所述第一水阀102用于控制流入横水管107的水速和水压。
具体的,所述矩形水管110和所述横水管107可以是金属、塑复金属和/或塑料材料的水管;可选的,所述矩形水管110为镀锌铁管;可选的,所述横水管107为镀锌铁管。
具体的,所述矩形水管11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选的,所述矩形水管110的第一竖直水管103和第二竖直水管104长度为1100cm,所述矩形水管110的两条水平水管105和横水管107长度为200cm,所述矩形水管110为直径为10cm的空心矩形水管110。
具体的,所述横水管107的数目和相邻横水管107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竖直水管103和第二竖直水管104之间设置有13条与第一竖直水管103连通的横水管107,可选的,相邻横水管107之间的间距相等,可选的,相邻横水管107之间的间距为80cm。
具体的,所述横水管107上设置喷头101的数目和相邻喷头10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个所述横水管107上设置3个方向可调的喷头101,可选的,相邻喷头101之间的间距相等,可选的,相邻喷头101之间的间距为50cm。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水装置30通过水量控制系统40输送限定量的水流入立式淋雨排10的矩形水管110内,再通过矩形水管110流入多个横水管107内,横水管107上的第一水阀102控制流入各个横水管107的水速和水压,进而控制各个横水管107上的多个喷头101的水速和水压,同时方向可调的喷头101按设置的方向喷水,能够使得整个立式淋雨排10均匀地喷洒出水滴,从而能在试验中模拟绝缘子均匀淋雨的情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20支撑的立式淋雨排10装置立体图,所述支撑架20包括:竖直支撑架210、斜支架220以及底座230,所述竖直支撑架210包括多条支撑条固定连接构成的长方体支撑架20,所述竖直支撑架210一端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230一端;
所述斜支架22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30远离竖直支撑架210的一端和竖直支撑架210远离底座230的一端,所述立式淋雨排10固定于所述竖直支撑架210远离斜支架220一侧。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支撑架210,斜支架220以及底座230首尾相互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这种结构比较稳定,使得所述支撑架20不容易由于外力作用歪斜或散开,将立式淋雨排10固定在所述支撑架20上,使得立式淋雨排10更稳定不易晃动,使得淋雨更加均匀,增加了淋雨试验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30包括底支架231和位于底支架231底面的多个万向轮232。
具体的,所述底支架231可以是包括多跟支撑条和/或底板固定连接构成的底支架231,可选的,所述底支架231为由工字钢和/或槽钢构成的支架;可选的,所述底支架231为水平的底支架231。
具体的,所述底支架231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可选的,所述底支架231为正方形。
具体的,所述底支架231底面的万向轮232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选的,所述底支架231为正方形,所述底支架231底面四角处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轮232。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底支架231底面设置的多个万向轮232,可以方便省力的推动支撑架20和立式淋雨排10,便于调节立式淋雨排10的位置以使得待测的绝缘子均匀淋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支架231靠近所述立式淋雨排10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柱233,每个所述支撑柱233末端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234。
当立式淋雨排10置于底座230一端,由于立式淋雨排10重心较高质量较大,使得支撑架20支撑的立式淋雨排10容易向立式淋雨排10一侧倾斜翻倒,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柱233向支撑架20的立式淋雨排10一端施加支撑力,能够有效平衡支撑架20支撑的立式淋雨排10系统,防止支撑架20带动立式淋雨排10侧翻,提高淋雨试验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水量控制系统示意图,所述水量控制系统40包括:水泵420、单向阀430、电动阀450、过滤器410和压差平衡阀440;
所述过滤器410、水泵420与单向阀430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过滤器410进水口与单向阀430出水口之间连通有电动阀450,所述电动阀450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连通有压差平衡阀440;
其中,所述过滤器410进水口与所述供水装置3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单向阀430出水口连通所述立式淋雨排10的入水口。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水量控制系统40通过所述单向阀430、电动阀450以及压差平衡阀440控制供水装置30通过水量控制系统40输出水流的水速和水压,使得供水装置30通过水量控制系统40按设定的水速和水压输送水流,稳定输水的水压,避免由于供水装置30里的水量变化带来的水压变动而使得立式淋雨排10喷头101出水的水压不稳定,保证立式淋雨排10以稳定的水压和水速均匀喷水,达到模拟均匀淋雨的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430出水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60,所述过滤器410和水泵420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表470,水泵420和单向阀430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表480,单向阀430和压力传感器460之间靠近压力传感器460一端设置有第三压力表49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量控制系统40的出水口处设置有一第三水阀401;可选的,所述第三水阀401为球阀。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水量控制系统40各个部位中设置多个压力表和出水口处设置压力传感器460,能够方便的获取水量控制系统40中各个环节处的水流水压值,通过获取的水压值能够监控流经水量控制系统40的水压状况,方便的调节水量控制系统40输出水流的水压,保证流出水量控制系统40的水流水压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供水装置示意图,所述供水装置30包括:至少一组供水单元310,每组所述供水单元310包括水箱311和第二水阀312,所述水箱311通过第二水阀312与水量控制系统40的进水口连接。
具体的,所述供水装置30的供水单元310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选的,所述供水装置30包括两组供水单元310,即包括两个水箱311以及两个设置于各个水箱311出水口的第二水阀312。
具体的,所述水箱311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选的,所述水箱311为5吨容量的混水箱。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组水箱311和第二水阀312,能够通过开关各个第二水阀312调节输出的水量,方便对于供水装置30输出水量的控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箱311顶端设置有开口3111,所述开口3111用于添加试验材料和/或放置测量水箱311内液体电导率的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箱311顶端开口3111,能够方便的通过水箱311开口3111加入试验材料调节水箱311内水的水质,以调节立式淋雨排10洒出水的水质,通过调节水质实现模拟不同雨水情况例如污雨水的淋雨情况的淋雨试验;通过从开口3111使用电导率装置测试水箱311内水的电导率,可以方便的得知用于淋雨试验的水的电导率数据,可以调节淋雨试验使用的水的电导率。
综合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水装置30通过水量控制系统40输出设置的稳定水压的水流量,通过管道输送限定量的水流入立式淋雨排10的矩形水管110内,再通过矩形水管110流入多个横水管107内,横水管107上的第一水阀102控制流入各个横水管107的水速和水压,进而控制各个横水管107上的多个喷头101的水速和水压,同时方向可调的喷头101按设置的方向喷水,通过支撑架20固定立式淋雨排10防止立式淋雨排10晃动,能够使得整个立式淋雨排10稳定均匀地按设置的水量和角度喷洒出水滴,通过水箱311开口3111加入试验材料调节水箱311内水的水质,实现模拟不同雨水情况例如污雨水的淋雨情况的淋雨试验;通过从开口3111使用电导率装置测试水箱311内水的电导率,可以调节淋雨试验使用的水的电导率,从而能在试验中稳定地模拟绝缘子不同淋雨量、不同淋雨角度以及不同染污状况下均匀淋雨的情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淋雨排(10)、支撑架(20)、供水装置(30)、水量控制系统(40);
所述立式淋雨排(10)安装在支撑架(20)上,所述供水装置(30)、水量控制系统(40)与立式淋雨排(10)通过管道依次连通;
所述立式淋雨排(10)一面设有多排一端与水路连通的方向可调的喷头(101),每排方向可调喷头(101)与水路连通一端设有第一水阀(102);
所述立式淋雨排(10)用于向试验台(50)上的待测的绝缘子喷水模拟淋雨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淋雨排(10)包括:第一竖直水管(103)、第二竖直水管(104)和两条水平水管(105)首尾连通而成的矩形水管(110);
其中,第一竖直水管(103)靠近底座(230)一端设有进水管口(106),第一竖直水管(103)和第二竖直水管(104)之间设置有多条与第一竖直水管(103)连通的横水管(107),每条横水管(107)上设置有多个方向可调的喷头(101),所述喷头(101)一端与横水管(107)连通;
所述喷头(101)用于将由横水管(107)流入的液体向设置的方向喷洒,所述横水管(107)靠近第一竖直水管(103)一端设有第一水阀(102),所述第一水阀(102)用于控制流入横水管(107)的水速和水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水管(103)和第二竖直水管(104)之间设置有13条与第一竖直水管(103)连通的横水管(107),所述横水管(107)上等距离设置3个所述喷头(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包括:竖直支撑架(210)、斜支架(220)以及底座(230),所述竖直支撑架(210)包括多条支撑条固定连接构成的长方体支撑架(20),所述竖直支撑架(210)一端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230)一端;
所述斜支架(22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30)远离竖直支撑架(20)的一端和竖直支撑架(210)远离底座(230)的一端,所述立式淋雨排(10)固定于所述竖直支撑架(210)远离斜支架(220)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30)包括底支架(231)和位于底支架(231)底面的多个万向轮(2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架(231)为由工字钢和/或槽钢构成的方形水平支架,所述底支架(231)靠近所述立式淋雨排(10)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柱(233),每个所述支撑柱(233)末端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2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控制系统(40)包括:水泵(420)、单向阀(430)、电动阀(450)、过滤器(410)和压差平衡阀(440);
所述过滤器(410)、水泵(420)与单向阀(430)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过滤器(410)进水口与单向阀(430)出水口之间连通有电动阀(450),所述电动阀(450)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连通有压差平衡阀(440);
其中,所述过滤器(410)进水口与所述供水装置(3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单向阀(430)出水口连通所述立式淋雨排(10)的入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430)出水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60),所述过滤器(410)和水泵(420)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表(470),水泵(420)和单向阀(430)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表(480),单向阀(430)和压力传感器(460)之间靠近压力传感器(460)一端设置有第三压力表(4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30)包括:至少一组供水单元(310),每组所述供水单元(310)包括水箱(311)和第二水阀(312),所述水箱(311)通过第二水阀(312)与水量控制系统(40)的进水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11)顶端设置有开口(3111),所述开口(3111)用于添加试验材料和/或放置测量水箱(311)内液体电导率的装置;
和/或
所述供水装置(30)包括两组供水单元(310),所述水箱(311)为5吨容量的混水箱。
CN201721203370.0U 2017-09-18 2017-09-18 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Active CN207318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3370.0U CN207318635U (zh) 2017-09-18 2017-09-18 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3370.0U CN207318635U (zh) 2017-09-18 2017-09-18 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18635U true CN207318635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8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03370.0U Active CN207318635U (zh) 2017-09-18 2017-09-18 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186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1598A (zh) * 2017-09-18 2018-01-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绝缘子淋雨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
CN115200787A (zh) * 2022-07-20 2022-10-18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易淋雨试验设备及淋雨试验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1598A (zh) * 2017-09-18 2018-01-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绝缘子淋雨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
CN115200787A (zh) * 2022-07-20 2022-10-18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易淋雨试验设备及淋雨试验方法
CN115200787B (zh) * 2022-07-20 2024-01-12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淋雨试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18635U (zh) 绝缘子淋雨试验的喷水装置
Iserloh et al. Comparative measurements with seven rainfall simulators on uniform bare fallow land
CN103424276B (zh) 一种遥控飞机变量农药喷洒测试平台装置及方法
CN101813605A (zh) 一种适用于透水砖的透水环境模拟器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4535295A (zh) 一种用于模拟坡面流水力要素的多功能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103558361B (zh) 一种农田土壤水文循环过程中氮磷等元素迁移的监测系统
US20150168600A1 (en) Monitoring system for turbulence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under wind drift sand flow or sand dust storm environment
CN206609769U (zh) 溅蚀收集装置及溅蚀测定设备
CN111551694A (zh) 一种以降雨和超载为诱因的边坡失稳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7422083A (zh) 多功能裂隙注浆实验室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4677592B (zh) 区域地下水流场三维动态模拟试验台
CN103477956A (zh) 一种盆栽试验自动测灌系统和方法
CN205898443U (zh) 滴灌带流量模拟监测测试装置
CN108761045A (zh) 一种用于测定边坡表层流量关系的模型及方法
Ngasoh et al. A revisit of rainfall simulator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hydrological research
CN203551425U (zh) 一种简易分根排水式蒸渗装置
CN103323382A (zh) 用于测定化肥淋溶损失量和土壤保水剂保水效果的装置
CN203535040U (zh) 一种农田土壤水文循环过程中氮磷等元素迁移的监测系统
CN102116668A (zh) 喷雾药液在植物叶片表面滞留量变化的计量装置
CN206557208U (zh) 一种测定枯落物或者土壤的持水装置
CN104756663B (zh) 一种基于微喷带灌溉的可升降水肥一体化系统
RU2331862C2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гибких поливных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со встроенными в них капельницами
BRPI0911642B1 (pt) dispositivo de distribuição de fluidos e seu usos e processos de separação em camada móvel simulada
CN214473323U (zh) 测试降雨量对喀斯特土壤影响的装置
CN107621598A (zh) 绝缘子淋雨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7

Address after: 651700 Changsongyuan, Yangqiao Township, Songming County,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atentee after: Kunming UHV Laboratory,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Power Grid Techniqu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3 building, 3, 4, 5 and J1 building, 11 building, No. 11, Ke Xiang Road, Luogang District Science City, Guangzhou,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Power Grid Techniqu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atentee befo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6

Address after: 510700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building J1 and 3rd floor of building J3, No.11 Kexiang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651700 Changsongyuan, Yangqiao Township, Songming County,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ming UHV Laboratory,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SG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