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07361U - 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07361U
CN207307361U CN201721199625.0U CN201721199625U CN207307361U CN 207307361 U CN207307361 U CN 207307361U CN 201721199625 U CN201721199625 U CN 201721199625U CN 207307361 U CN207307361 U CN 207307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hamber
decontamination apparatus
hand
dirt
pip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996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1996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07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07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073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管式除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吸污机构,所述吸污机构包括进气管(21)、上水管(22)和设有过水孔的挡网(23),所述挡网(23)设置在所述上水管(22)的管腔内并将所述管腔分隔为上方的出气管腔(221)和下方的容污管腔(222),所述出气管腔(221)设有顶端排气口,所述容污管腔(222)设有底端污物入口,所述出气管腔(221)内设有与所述进气管(21)相连的发泡体(5),所述发泡体(5)散发气泡以吸引污物从所述底端污物入口进入并被所述挡网(23)阻截而滞留于所述容污管腔(222)内。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具有灵活、快捷高效且清洁范围广的除污效果。

Description

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鱼缸、鱼池或泳池等水容体的除污技术中,常通过设置自动过滤装置对其水质进行净化,例如,养殖鱼缸一般会配置有专用的抽水泵,用于吸除悬浮于水中或沉积于鱼缸底部的鱼粪等污物。但上述抽水泵等除污装置工作时仍会存在一定的吸污盲点,会造成一些特定区域的污物不能被轻易地吸进抽水泵内,从而使得水容体的水质净化效果不佳。此外,鱼粪等污物在被抽水泵吸纳时会受到其叶轮的高速旋打而被进一步击散,散碎的污物能轻松渗透通过滤材而重新回流至水容体中,造成水质浑浊程度的进一步加剧。
因此,现阶段亟待设计出一种灵活、易操作、清污范围广的除污装置以进一步增强鱼缸等水容体的水质净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管式除污装置,能够增强鱼缸等水容体的水质净化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管式除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吸污机构,所述吸污机构包括进气管、上水管和设有过水孔的挡网,所述挡网设置在所述上水管的管腔内并将所述管腔分隔为上方的出气管腔和下方的容污管腔,所述出气管腔设有顶端排气口,所述容污管腔设有底端污物入口,所述出气管腔内设有与所述进气管相连的发泡体,所述发泡体散发气泡以吸引污物从所述底端污物入口进入并被所述挡网阻截而滞留于所述容污管腔内。
优选地,所述上水管形成为向上敞口形状。
优选地,所述上水管竖直摆置,所述出气管腔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容污管腔的轴向长度。
优选地,所述发泡体设置为相对于上方的所述顶端排气口更靠近下方的所述挡网。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末端从所述上水管的周壁穿入所述出气管腔内。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为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用于通气的内部软管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水管的外部硬管。
优选地,所述外部硬管设有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外部硬管为伸缩管。
优选地,所述手持管式除污装置还包括纳污机构,所述纳污机构包括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末端连接有用于承接所述容污管腔内的污物的纳污容器。
优选地,所述手持杆为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纳污容器形成为向上扩口的漏斗状且底部设有滤水层。
优选地,所述纳污容器的底端可拆卸地套接有硬套管,所述硬套管内设有作为所述滤水层的棉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对鱼缸、鱼池或泳池等水容体进行清洁除污时,可利用供气装置向进气管中通气以使得上水管中产生向上水流,从而使污物聚积于容污管腔中,紧接着只需利用纳污机构将容污管腔中的污物承接并拿出水面,即完成该除污工作,整个除污过程灵活、快捷高效且清洁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了纳污机构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纳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了第一动力机构的移动式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移动式除污装置的另一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6为移动式除污装置的本体部的拆分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第一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的第一动力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动力机构中的微调传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采用了第二动力机构的移动式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移动式除污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移动式除污装置的清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5中的鱼缸的第一管式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5中的鱼缸的过滤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鱼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鱼缸的换水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的鱼缸的第二管式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周壁清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管式除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5中的鱼缸的第一管式除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鱼缸;
1:管式除污装置;
11:第一管式除污装置;12: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3:外套管;14:多通阀;15:除污腔;16:除油管;
2: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21:进气管;211:内部软管;212:外部硬管;213:连接部;
22:上水管;221:出气管腔;222:容污管腔;
23:挡网;
24:手持杆;
25:纳污容器;251:滤水层;252:硬套管;
3:移动式除污装置;
31:本体部;311:滤水容腔;312:过滤层;313:总进气口;314:端盖;315:过水边框;
32:支腿;321:移动轮;
33:第一动力机构;331:主方向控制电机;332: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3:主传动轴;334:辅助传动轴;335:第一动力泵;336:第二动力泵;337:铰接中心;338:斜齿轮对;339:叶轮;
34:第二动力机构;341:浮力推进器;342:升降驱动电机;343:中空升降管;
35:液位浮标;351:泡沫浮块;352:金属触点开关;353:连接杆;354:金属块;355:复位金属块;356:指示信号发生器;357:供电电源;
36:排水泵;
37:清扫机构;371:圆盘形清扫器;372:中心竖向轴;373:传动齿轮;374:清扫单元块;375:清扫电机;
4:周壁清污组件;
41:侧壁清扫单元;42磁吸件;
5:发泡体;
6:过滤管组件;
61:过滤器;
62:过滤排水管;621:直角弯头;
63:挂钩;
64:储水箱;
7:换水阀座;
71:挡水件;72:过滤水接头;73:回水口;74:进出水接头;
8:进气总管;
81:内部气管;82:供氧支管;
9:三维滑轨机构;
91:移动控制滑块;92:平行导轨;93:横向导轨;94:竖向齿条;95:横向控制电机;96:竖向控制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管式除污装置2,该装置包括吸污机构,该吸污机构包括进气管21、上水管22和设有过水孔的挡网23,挡网23设置在上水管22的管腔内并将管腔分隔为上方的出气管腔221和下方的容污管腔222,出气管腔221设有顶端排气口,容污管腔222设有底端污物入口,出气管腔221内设有与进气管21相连的发泡体5,发泡体5散发气泡以吸引污物从底端污物入口进入并被挡网23阻截而滞留于容污管腔222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9所示,上述发泡体5可以采用任意材质或形状的多孔结构;此外,可以通过增加与进气管21相连的发泡体5的个数来增强手持管式除污装置2的除污能力。
在通过该手持管式除污装置2对鱼缸、鱼池或泳池等水容体进行清洁除污时,可利用供气装置向进气管21中通气,从而使与进气管21相连的带均匀细孔的球状发泡体5在出气管腔221中均匀向水中散发出多个细小气泡,多个细小气泡在通过出气管腔221的顶端排气口上浮并排出至水面的过程中会使上水管22中产生向上水流。此时,悬浮在水容体中或沉积在水容体底部的污物会随水流汇聚至容污管腔222中的底端污物入口;紧接着,污物会受到设置于出气管腔221和容污管腔222之间的挡网23的阻隔而不能继续上浮,只可徘徊聚积于容污管腔222中;然后只需要利用承接器具将容污管腔222中的污物承接并拿出水面,即完成该除污工作,易于操作且快捷高效。且在上述除污过程中,通过发泡体5向水中散发均匀气泡而产生的向上水流的流动特性较为平缓,可防止污物在随水流动时受到过度冲刷,确保污物不会变得过于零散,从而穿过挡网23并重新回流至水容体中。
优选地,上水管22可形成为向上敞口形状。在上述出气管腔221内的多个细小气泡持续上浮的过程中,气泡通过的出气管腔22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气泡密度相应地逐渐减少,从而使向上水流的流速逐渐放缓,确保上水管22中形成有持续平缓的向上水流,进一步减少污物被冲刷打碎的机率。此外,对于应用在鱼缸等小型水容体中的上水管22,可直接利用一些具有锥形形状的废旧塑料瓶等作为原材料,经济环保且能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具体而言,上水管22在除污过程中可优选为竖直摆置,且出气管腔221的轴向长度应大于容污管腔222的轴向长度。该上水管22竖直摆置时,能尽量减小因上浮气泡与上水管22的管壁碰撞而造成的向上水流方向的改变幅度,避免上水管22中形成有湍流而不利于污物在容污管腔222中的聚积。此外,出气管腔221必须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才能更好地保证其管内包含有充足的气泡量,使气泡上浮时形成的向上水流具有足够流速且持续平缓;再者,容污管腔222的轴向长度过长将不利于污物进入其底端污物入口。
优选地,发泡体5可设置为相对于上方的顶端排气口更靠近下方的挡网23。此时,由于挡网23附近的气泡数量较多,该区域内水流中产生的负压较大,能提供足够的升力确保已经被吸进底端污物入口的污物始终聚积于容污管腔222中。
进一步地,进气管21的末端可从上水管22的周壁穿入出气管腔221内。由上述可见,进气管21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向水中散发气泡的发泡体5,即进气管21的末端处为气泡散发源。此时,若将进气管21的末端从上水管22的周壁穿入容污管腔222内,污物在底端污物入口上浮至挡网23的过程中会与发泡体5发生多次碰撞,部分粘连性较差的污物会被率先碰撞打碎;而部分未被打碎的污物会被挡网23阻隔而困于容污管腔222中,并受到其下方气泡散发源附近区域湍急水流的持续冲刷,直到自身具备足够的散碎度通过挡网23的网孔并回流至水容体中,进一步加重水质的污染度。因此,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可优选地将进气管21的末端从上水管22的周壁穿入出气管腔221内,提高上述除污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地,上述进气管21可形成为套管,该套管包括用于通气的内部软管211和用于连接上水管22的外部硬管212。此时,只需手持该外部硬管212,即可方便操控上述除污装置对水容体内任意区域扫描除污。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硬管212与用于通气的内部软管211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涉,即该套管结构可避免因进气管21的折断损坏而造成的漏气等情况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上述除污装置的可靠性。
更优选地,上述外部硬管212可设有连接部213。例如,该连接部可以是挡杆、吸盘、挂钩等,用于闲置时固定于水容体的周壁顶沿上,避免其杂乱无章地摆放、阻碍用户进行其他活动且影响美观。
进一步地,上述外部硬管212可形成为伸缩管,能实现快速调整除污装置的尺寸以满足不同深度的水容体的除污要求。
此外,如图2所示,上述手持管式除污装置2还包括纳污机构,该纳污机构包括手持杆24,手持杆24的末端连接有用于承接容污管腔222内的污物的纳污容器25。该纳污机构用于与吸污机构相互配合使用,当污物聚积于容污管腔222中时,可先通过操控手持杆24将纳污容器25置于容污管腔222的正下方,并同时将吸污机构和纳污机构抽拿出水面,使污物落在纳污容器25中以达到除污效果。
具体地,手持杆24可形成为伸缩杆,以更好地配合在不同深度的水容体中工作的不同尺寸的上述吸污机构的除污。
优选地,如图3所示,纳污容器25可形成为向上扩口的漏斗状且底部设有滤水层251。此时,纳污容器25能更轻松地对位配合至容污管腔222的底部,确保聚积于容污管腔222中的污物能在同时将吸污机构和纳污机构抽拿出水面的过程中顺利落入纳污容器25内。此外,纳污容器25的底部设有滤水层251,能避免吸污机构和纳污机构抽拿出水面时造成过多水容体中水量的损失。
进一步地,上述纳污容器25的底端可拆卸地套接有硬套管252,硬套管252内设有作为滤水层251的棉网。棉网的过水缝隙较之挡网23的网孔更细更密,基本能完全承接着细小污物,防止其重新回流至水容体中,提高了上述除污装置的清污能力。
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除污装置3,该装置包括:顶端的本体部31,该本体部31包括端盖314、设有过滤层的滤水容腔311和总进气口;多个中空的支腿32,该支腿32从本体部31向下伸出且底端可设有移动轮321或滑块等移动件,各个支腿32的支腿中空腔的顶端分别连通滤水容腔311,支腿中空腔内分别设有进气支管,进气支管的顶端连接总进气口,进气支管的底端连接有发泡体5并向下延伸至支腿中空腔的底部;以及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支腿32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上述发泡体5可以采用任意材质或形状的多孔结构;此外,可以通过增加与上述进气支管的底端相连的发泡体5的个数来增强移动式除污装置3的除污能力。
在通过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对鱼缸、鱼池或泳池等水容体进行清洁除污时,可以利用供气装置向本体部31的总进气口中通气,以使得与总进气口连接的进气支管的底端的带均匀细孔的球型发泡体5在支腿中空腔中均匀散发出多个细小气泡,多个细小气泡在支腿中空腔内不断上浮并进入滤水容腔311中,并使支腿中空腔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形成向上水流。此时,沉积在水容体底部的污物将跟随该向上水流流动至支腿中空腔内并不断上浮至过水边框315,该水流通过过水边框315的壁内流动而进入滤水容腔311中,滤水容腔311起到了聚积污物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控制上述动力机构来驱动支腿32底端的移动轮321转动,实现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对水容体底壁范围的全方位扫描除污。
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还包括排水泵36,其支腿中空腔的顶端连通过滤层312上方的滤水容腔311,排水泵36用于对外排出过滤层312下方的滤水容腔311中的流体。可见,滤水容腔311中设有的过滤层312能有效阻挡污物进入至过滤层312下方的滤水容腔311中。同时,可通过排水泵36将已经净化的水流重新排出本体部31外,实现水流的循环利用。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移动式除污装置3采用第一动力机构33作为动力机构,该第一动力机构33包括主方向控制电机331、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主传动轴333、辅助传动轴334以及设置在本体部31的两侧的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其中,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分别铰接于主传动轴333的两端并由主方向控制电机331驱动而围绕主传动轴333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及辅助传动轴334同轴布置在主传动轴333内,辅助传动轴334的两端分别通过微调传动构件连接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驱动辅助传动轴334旋转并通过微调传动构件驱动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分别围绕各自的铰接中心337枢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方向控制电机331、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以及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中的电机相互独立运转,即各电机的起动与关闭状态不存在相互干涉。通过设置第一动力机构33,上述主方向控制电机331能带动铰接于主传动轴333两端的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围绕主传动轴333的中心轴线做360°范围内的旋转,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能带动上述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分别围绕各自的铰接中心337做180°范围内的枢转,且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围绕各自的铰接中心枢转的方向相反,即当第一动力泵335顺时针旋动时,第二动力泵336逆时针旋动;或当第一动力泵335逆时针旋动时,第二动力泵336顺时针旋动。
此外,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要实现在水容体中的移动除污,必须通过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不断向外推水以产生驱动动力。同时,可通过控制上述各电机的组合起动或关闭,实现该除污装置在水容体中的前行、后退、浮潜或转弯等方向的切换,达到全方位扫描除污的效果。
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上述微调传动构件可形成为相互配合的斜齿轮对338。该斜齿轮对338为斜锥齿轮对。当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带动辅助传动轴334转动时,辅助传动轴334两端的斜锥齿轮相应旋转,并分别与固接于两个铰接连杆上的斜锥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带动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围绕各自的铰接中心相向或相背枢转。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微调传动构件仅仅是作为一个优选结构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要实现的技术效果,不应理解为用于限制其他能实现同样技术效果的微调传动构件,此处亦不再一一列举其他具体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主传动轴333和辅助传动轴334均可形成为齿轮轴。主方向控制电机331通过齿轮啮合驱动主传动轴333旋动,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通过齿轮啮合驱动辅助传动轴334旋动。同时,需将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固接于主传动轴333上,即在主传动轴333旋动的过程中,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与主传动轴333保持着相同的角速度同步旋动,确保了主传动轴333和辅助传动轴334的旋动不会产生相互干涉;或者,如图8所示,辅助方向控制电机332只需固接在本体部31的内壁上,也能确保主传动轴333和辅助传动轴334的旋动不会产生相互干涉。此时,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在围绕主传动轴333的中心轴线做360°范围内的旋转时,能同时分别围绕各自的铰接中心337做180°范围内的相向或相背枢转。可见,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具有精度高且范围广的方向切换功能。
优选地,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的本体部31可形成为呈三角形形状,且该装置还包括从本体部31的三个边角部向下伸出的三个支腿32,排水泵36、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分别布置在本体部31的三个侧向。
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在水容体中移动时必定会受到一定的水流阻力。因此,通过在本体部31的三个边角部设置向下伸出三个支腿32,能提高该除污装置在水容体中的稳定性以抵御水流阻力的冲击,避免其在除污过程中受力过大而翻侧,从而阻断除污工作的进行。同时,上述第一动力泵335和第二动力泵336可分别优选地布置在本体部31的两个长侧边面,排水泵36可优选地布置在本体部31的短侧边面,进一步提高除污装置的稳定性。此外,排水泵36在向外排出过滤水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推力以辅助驱动上述除污装置前移,确保其动力的充足。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移动式除污装置3采用了第二动力机构34作为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34包括浮力推进器341,该浮力推进器341用于对外排出过滤层312下方的滤水容腔311中的流体并推动支腿32移动。此外,该浮力推进器341的后端设置有动力泵,该动力泵包括驱动电机、旋转轴以及动力叶轮,旋转轴的一端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内部且另一端与动力叶轮固接,该动力叶轮能围绕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作圆周旋动。
在采用上述浮力推进器341作为移动式除污装置3的动力源时,其驱动电机率先驱动动力叶轮旋转,动力叶轮向外推水以驱动该除污装置3前移;紧接着,在移动式除污装置3扫描水容体底壁污物的过程中,可通过控制与动力叶轮连接的旋转轴的端部部分围绕旋转轴的中心轴线旋转特定角度,以实现装置的斜向浮潜或转弯等方向切换。
优选地,如图11所示,采用了上述第二动力机构34的移动式除污装置3的本体部31还可设置有升降驱动电机342,且上述浮力推进器341还包括顶端伸入滤水容腔311中的中空升降管343,过滤层312下方的滤水容腔311中的过滤水能通过中空升降管343流向浮力推进器341。此外,升降驱动电机342可驱动中空升降管343上下移动,且升降驱动电机342的旋转轴输出端与中空升降管343的外周壁可部分形成为齿轮啮合。此时,为确保上述除污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尽量使该装置的重心始终处于整体装置结构的中心附近。因此,在除污过程中,上述浮力推进器341通常需下降至支腿32的中部附近位置以更稳定地推进装置移动;当水容体中存在一定高度的摆设件等可能与浮力推进器341发生碰撞的障碍物时,可通过控制升降驱动电机342驱动中空升降管343向上移动以避开该高大物件,防止浮力推进器341被碰撞损坏,确保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能稳定高效地对水容体的水质进行净化。
更优选地,上述移动式除污装置3还可包括控制器和布置在本体部31的周壁的传感器,传感器在感测到移动前方的障碍物时即生成触发信号,控制器配置为根据传感器的触发信号控制驱动升降驱动电机342,使得浮力推进器341避开障碍物。换言之,上述除污装置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可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升降驱动电机342驱动中空升降管343向上移动以避开移动前方的障碍物,此时遥控控制功能应处于关闭或待机状态。或者,可通过遥控控制升降驱动电机342驱动中空升降管343向上移动以避开移动前方的障碍物,此时控制器自动控制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滤水容腔311中的水位线高于上述支腿中空腔的顶端进水口时,会出现含污水回流至水容体中的现象,造成水容体中水质的二次污染。因此,为避免该情况的出现,上述除污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过滤层312上方的滤水容腔311中的液位浮标35,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液位浮标35的位置信号相应控制浮力推进器341的排水功率。
液位浮标35包括供电电源357、泡沫浮块351、金属触点开关352、连接杆353、金属块354、复位金属块355以及指示信号发生器356。连接杆353竖直固接于泡沫浮块351上,金属块354平行固接于连接杆353的顶端,金属触点开关352设置于金属块354的上方并固接在本体部31的顶部内侧。当滤水容腔311中的水位线不高于支腿中空腔的顶端进水口时,金属块354与金属触点开关352互不接触,即金属触点开关352与金属块354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此外,复位金属块355设置于金属块354的下方,当滤水容腔311中的水位线不高于过滤层时,复位金属块355与金属块354之间始终相互接触。
在上述移动式除污装置3的除污过程中,当滤水容腔311中的水位线上升至与支腿中空腔的顶端进水口看齐时,金属触点开关352与金属块354相互接触,并使得由供电电源357、复位金属块355、指示信号发生器356以及金属触点开关352依次串接而成的闭合电路通电。此时,指示信号发生器356相应发出指示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该指示信号后马上控制执行增大浮力推进器341排水功率的动作,确保滤水容腔311中的水位线再次低于支腿中空腔的顶端进水口,避免滤水容腔311中的含污水回流至水容体中造成二次污染。
如图12所示,上述移动式除污装置3还包括清扫机构37。优选地,该清扫机构37可形成为圆盘形清扫器371,且多个支腿32沿周向布置在圆盘形清扫器371的径向外侧,圆盘形清扫器371通过中心竖向轴372连接于本体部31的底端。换言之,在该移动式除污装置3的移动除污过程中,还可在本体部31的下方设置清扫机构37以实现对水容体底部的清扫。需要说明的是,清扫机构37与本体部31之间形成为可拆卸结构,以便于清洁、维修或替换。该清扫机构37通过控制器控制清扫电机375驱动中心竖向轴372中的传动齿轮373转动,传动齿轮373进一步带动着顶部与其相互啮合的圆盘形清扫器371旋转,从而将积藏于水容体底部沙石中的污物清扫至水容体的悬浮空间中。此时,上述除污装置能快速吸取污物至滤水容腔311内,尽量减少水容体中的除污死角,实现高效除污。
进一步地,上述清扫机构37也可形成为包括与各个支腿32一一对应的多个清扫单元块374,清扫机构37单元块布置在对应的支腿32的底端的内侧。此时,该清扫单元块374可通过遥控或控制器自动控制的方式对水容体底部进行清扫,且各个清扫单元块374与其一一对应的支腿32之间能形成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清洁、维修或替换。
另外,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鱼缸100,该鱼缸100包括缸体,以及管式除污装置1,管式除污装置1包括套管式的外套管13和内部气管81,外套管13的底端向下延伸至鱼缸100的缸底,内部气管81的底端连接有发泡体5,该发泡体5设置在外套管13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9所示,上述发泡体5可以采用任意材质或形状的多孔结构;此外,可以通过增加与内部气管81相连的发泡体5的个数来增强管式除污装置1的除污能力。
如图13所示,在通过该管式除污装置1对鱼缸进行清洁除污时,可以利用供气装置向上述内部气管81中通气以使得与内部气管81相连的带均匀细孔的球型发泡体5在外套管13与内部气管81之间均匀散发出多个上浮的细小气泡。此时,外套管13与内部气管81之间处于负压状态,从而形成向上水流。此时,沉积在鱼缸底部的污物将跟随该向上水流流动并向缸外排出,实现对鱼缸100的除污效果。
此外,如图20所示,可进一步在管式除污装置1的外套管13的底端增设除油管16,且该除油管16向上延伸至鱼缸的水面附近,用于吸附鱼缸表面的油膜或灰尘。
优选地,上述外套管13的管腔横截面可形成为由下而上逐渐递减。此时,外套管13与内部气管81之间形成的向上水流通过的管腔横截面逐渐收窄,水流流速平稳增大,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水流升力带动污物上浮并排出缸外。
具体地,如图14所示,鱼缸100还包括过滤管组件6,过滤管组件6包括过滤器61和过滤排水管62,管式除污装置1的外套管13的顶端连接至过滤器61,过滤器61的过滤水通过过滤排水管62外排。可见,通过管式除污装置1带出的鱼缸100中的含污水流会进一步地流入至过滤器61中。过滤器61中设置有可替换或可重复清洗利用的净化滤材,能对该含污水流进行杀菌净化,达到改善鱼缸100水质的效果。
优选地,上述过滤管组件6可设置在鱼缸100外,过滤器61可通过挂钩63连接于鱼缸100的顶沿。此时,缸体内具有足够的空间利用率,且能确保过滤器61的工作稳定性。此外,该过滤管组件6也可内置于鱼缸内。
进一步地,过滤管组件6还可包括设置在过滤排水管62中的储水箱64。储水箱64可用于增设其他滤材以增大对含污水流的深度杀菌净化作用;或者,储水箱64还可内设感应调温装置,感应调温装置用于自动调节回流至鱼缸100中的过滤水的水温,以适应多种不同水生动植物的养殖要求。
具体地,如图16所示,鱼缸100还可包括安装在鱼缸100顶部的换水阀座7,换水阀座7包括挡水件71、连接过滤排水管62的过滤水接头72、通向鱼缸100内的回水口73以及进出水接头74,挡水件71能够封堵或打开回水口73。当挡水件71封堵回水口73时,过滤排水管62中的过滤水通过进出水接头74外排,当挡水件71打开回水口73时,过滤排水管62中的过滤水能够通过回水口73回流至鱼缸100内,且能通过进出水接头74和回水口73往鱼缸100内补水。通过设置该换水阀座7,含污水流在通过上述过滤管组件6的净化后能适时回流至鱼缸中实现循环利用,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挡水件71可设置为通过手动或自动感应等方式控制回水口73的开口量,确保鱼缸中水量的相对稳定。
优选地,上述过滤排水管62可包括沿鱼缸100的宽边、长边或棱边延伸的多个伸缩管,相邻伸缩管之间可通过直角弯头621相连。多个伸缩管结构能使过滤排水管62始终贴合鱼缸的外侧壁布置,确保鱼缸整体大方美观,且可在无需占用过多空间的情况下适应于不同尺寸鱼缸的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5和图17所示,该鱼缸100还包括:三维滑轨机构9,该三维滑轨机构9布置在鱼缸100的顶部周沿并包括能够沿鱼缸100的三维方向滑移的移动控制滑块91;第一管式除污装置11,第一管式除污装置11的外套管13的顶端连接过滤器61;以及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2,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2的外套管13连接于移动控制滑块91上;进气总管8,进气总管8的气体分流至第一管式除污装置11和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2的各自内部气管81中。
上述三维滑轨机构9还包括竖向齿条94、中空的齿条状横向导轨93以及设置于鱼缸两侧壁顶沿的齿条状平行导轨92。竖向齿条94和横向导轨93分别竖直、横向地穿过移动控制滑块91设置且互不干涉,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2竖直固接于竖向齿条94的下部。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2的顶部设有除污腔15,除污腔15内设有过滤层,且除污腔15的底部设有多个通孔用于排出过滤水。进一步地,移动控制滑块91内设有横向控制电机95和竖向控制电机96,横向控制电机95的输出轴连接有与横向导轨的齿条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该传动机构能确保贯穿于移动控制滑块91上的竖向齿条94在鱼缸内带动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2作横向移动。此外,竖向控制电机96的输出轴连接有与竖向齿条94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该传动机构确保竖向齿条94能贯穿于移动控制滑块91作上下移动。再者,横向导轨93的两端均内设有导轨电机,导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与平行导轨92的齿条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该传动机构能确保横向导轨93在平行导轨92上作前后移动。在使用上述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2进行除污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上述三维滑轨机构9中各电机的协调运作,实现对鱼缸底部的全方位扫描清污。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结构的三维滑轨机构9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换言之,其他能等同地实现上述三维运动的机构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考虑范围内。
优选地,上述第一管式除污装置11的外套管13的顶端形成为可拆卸地连接过滤器61。由于在采用上述第二管式除污装置12对鱼缸底部的某一特定含污位置进行除污,会不可避免地使三维滑轨机构9产生大量多余的工况,耗电耗时。此时,可通过将上述第一管式除污装置11从过滤器61上拆除分离以实现对该特定含污位置的快速除污,除污完成后将该第一管式除污装置11重新装嵌于过滤器61上固定即可,简便高效。
更优选地,鱼缸100还包括供氧装置和延伸至缸底的供氧支管82,进气总管8连接供氧装置并将氧气分流至供氧支管82和内部气管81。此外,进气总管8中的氧气还可以利用多通阀14的导通或截止功能以分流至上述手持管式除污装置2的进气管21,以及分流至移动式除污装置3的总进气口313。换言之,该鱼缸100能同时采用上述除污装置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组合进行除污,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除污要求,具有灵活的适用性。此外,该鱼缸100在只使用一台供氧装置的情况下,即可同时实现供氧和除污,且在相同的水容积下,该鱼缸100所需供氧装置的工作功率较之传统供氧泵和抽水泵的总工作功率更小,即可实现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节省了养殖成本,经济环保,且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鱼缸100还可包括周壁清污组件4,该周壁清污组件4包括贴合鱼缸的内侧壁设置的侧壁清扫单元41以及贴合鱼缸的外侧壁设置的磁吸件42,侧壁清扫单元41和磁吸件42之间位置相对且相互磁吸,磁吸件42能够沿鱼缸的外侧壁滑移并带动侧壁清扫单元41沿鱼缸的内侧壁相应移动。此外,该周壁清污组件4还可与上述移动式除污装置3进行组合,在移动式除污装置3对鱼缸底部进行移动除污的过程中,周壁清污组件4能同步对鱼缸的周壁进行清洁,确保鱼缸整体的洁净。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吸污机构,所述吸污机构包括进气管(21)、上水管(22)和设有过水孔的挡网(23),所述挡网(23)设置在所述上水管(22)的管腔内并将所述管腔分隔为上方的出气管腔(221)和下方的容污管腔(222),所述出气管腔(221)设有顶端排气口,所述容污管腔(222)设有底端污物入口,所述出气管腔(221)内设有与所述进气管(21)相连的发泡体(5),所述发泡体(5)散发气泡以吸引污物从所述底端污物入口进入并被所述挡网(23)阻截而滞留于所述容污管腔(2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22)形成为向上敞口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22)竖直摆置,所述出气管腔(22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容污管腔(222)的轴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体(5)设置为相对于上方的所述顶端排气口更靠近下方的所述挡网(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1)的末端从所述上水管(22)的周壁穿入所述出气管腔(2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1)为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用于通气的内部软管(211)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水管(22)的外部硬管(2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硬管(212)设有连接部(2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硬管(212)为伸缩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纳污机构,所述纳污机构包括手持杆(24),所述手持杆(24)的末端连接有用于承接所述容污管腔(222)内的污物的纳污容器(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24)为伸缩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污容器(25)形成为向上扩口的漏斗状且底部设有滤水层(25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管式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污容器(25)的底端可拆卸地套接有硬套管(252),所述硬套管(252)内设有作为所述滤水层(251)的棉网。
CN201721199625.0U 2017-09-18 2017-09-18 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07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99625.0U CN207307361U (zh) 2017-09-18 2017-09-18 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99625.0U CN207307361U (zh) 2017-09-18 2017-09-18 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7361U true CN207307361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83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9962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07361U (zh) 2017-09-18 2017-09-18 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73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52569A1 (zh) * 2017-09-18 2019-03-21 何启源 鱼缸
CN110102100A (zh) * 2019-05-30 2019-08-09 王密 一种水产养殖进水管滤网清理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52569A1 (zh) * 2017-09-18 2019-03-21 何启源 鱼缸
CN110102100A (zh) * 2019-05-30 2019-08-09 王密 一种水产养殖进水管滤网清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8134A (zh) 鱼缸
CN207322422U (zh) 一种可带水操作的鱼塘电动清淤装置
US20120279001A1 (en) Automatic cleaning machine driven by hydraulic power from bottom of swimming pool and hydraulic drive jaw type clutch impeller combination thereof
CN108867526A (zh) 一种双活塞曲轴式降尘装置
JPH0947735A (ja) 水槽清浄機
CN207307361U (zh) 手持管式除污装置
CN207342316U (zh) 移动式除污装置
CN202199091U (zh) 可发射泡泡的多功能电动游乐车
CN112006614A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07948609U (zh) 鱼缸
CN203319751U (zh) 曝气沉砂池浮渣处理装置
CN108854343A (zh) 一种土木建筑用降尘装置
CN105169926A (zh) 一种烟气脱硫系统及利用其进行烟气脱硫的方法
TWM587505U (zh) 一種地面清洗裝置
CN108479123A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斜管清洗装置
CN204077622U (zh) 一种轮胎清洗装置
CN204077621U (zh) 一种车辆轮胎清洗装置
CN107485911A (zh) 移动式除污装置
CN207948611U (zh) 鱼缸
CN111672176B (zh) 一种自控移动式浮渣吸收器
CN108652528A (zh) 一种厂房车间用除尘推车
CN114668336A (zh) 一种双清洁辊扫拖一体机器人及冲洗基座
CN104257331B (zh) 一种多功能高压清洗机
CN103600727A (zh) 一种车载式汽车清洗器喷头
CN109723133A (zh) 一种景观水池清洗及水体过滤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