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03418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03418U
CN207303418U CN201721017423.XU CN201721017423U CN207303418U CN 207303418 U CN207303418 U CN 207303418U CN 201721017423 U CN201721017423 U CN 201721017423U CN 207303418 U CN207303418 U CN 207303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connector
connecting pin
housing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174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祖民
程卫亚
张余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Taiqi Bill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Taiqi Bill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Taiqi Billi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Taiqi Bill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174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03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03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03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背板,具有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背设置的背面;壳体,与所述背板的安装面相铆接;连接件,具有连接端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端一端的抓板,所述连接端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并通过所述抓板固定于所述背板的背面上;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一悬臂,所述连接件还具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一端自所述壳体延伸而出,并绕过所述背板,另一端形成第一连接脚,所述第二悬臂一端自所述抓板延伸而出,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弯曲设置,二者下方形成让位空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进行弯曲设置,使二者下方形成较大的让位空间,从而有利于连接器内部的走线布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内部走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即CONNECTOR,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包括背板、壳体、位于其壳体内部的连接端子和走线。然而,限于连接器内部空间的有限性,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存在走线困难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背板,具有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背设置的背面;
壳体,与所述背板的安装面相铆接;
连接件,具有连接端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端一端的抓板,所述连接端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并通过所述抓板固定于所述背板的背面上;
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一悬臂,所述连接件还具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一端自所述壳体延伸而出,并绕过所述背板,另一端形成第一连接脚,所述第二悬臂一端自所述抓板延伸而出,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弯曲设置,二者下方形成让位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悬臂和/或第二悬臂为L形。
其中,所述第一悬臂和/或第二悬臂为U形。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脚的两侧还一体延伸有第一侧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的两侧还一体延伸有第二侧连接脚,两个所述第一侧连接脚背向所述第一悬臂下方的让位空间进行延伸,两个所述第二侧连接脚背向所述第二悬臂下方的让位空间进行延伸。
其中,所述安装面上还设置有安装端,所述壳体部分地套装于所述安装端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收容于所述安装端中,且靠近所述安装端的端口设置。
其中,所述背板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面和背面之间的相对设置的左端面和右端面。
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收容于所述壳体中,且靠近所述壳体的端口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进行弯曲设置,使二者下方形成较大的让位空间,从而有利于连接器内部的走线布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为U形;
图2为图1中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为L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下述所称“左”、“右”、“上”、“下”是以图1所示连接器所处的位置为参考方向,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背板10、壳体20、连接件30。
所述背板10用于实现所述壳体20和连接件30的安装固定。具体地,所述背板10具有安装面11以及与所述安装面11相背设置的背面12。同时,所述背板10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面11和背面12之间的相对设置的左端面13和右端面14、以及位于所述安装面11和背面12之间的相对设置的上端面15和下端面16。所述安装面11用于与所述壳体20进行安装连接,所述安装面11上设置有安装端110,所述安装端110与所述安装面11相垂直。此外,所述上端面15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51,所述下端面16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61。
所述壳体20安装于所述安装面11上,并套装于所述安装端110上。为了实现所述壳体20与背板10之间的牢固安装,所述壳体20还具有设置有抓钩21、22,当所述壳体20与背板10安装连接时,所述抓钩21、22勾住所述上端面15和下端面16的边缘,并部分地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151和第二卡槽161中。如此,进一步保证了所述壳体20与背板1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连接件30具有连接端31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端31一端的抓板32,其中,所述连接端31收容于所述壳体20中,并通过所述抓板32固定于所述背板10的背面12上。进一步地,所述抓板32上还设置有抓钩33,从而,所述连接件30通过所述抓板32固定于所述背面12上时,所述抓板32贴合于所述背面12上,且所述抓钩33勾住所述背板10的边缘。
所述壳体20还具有第一悬臂23,所述连接件30还具有第二悬臂34。所述第一悬臂23和第二悬臂34用于与PCB板1进行安装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悬臂23一端自所述壳体20延伸而出,并绕过所述背板10,另一端形成第一连接脚。所述第二悬臂34一端自所述抓板延伸而出,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一悬臂23和第二悬臂34弯曲设置,二者下方形成让位空间。从而,通过将第一悬臂23和第二悬臂34进行弯曲设置,使二者下方形成较大的让位空间,从而有利于连接器内部的走线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23和/或第二悬臂34为L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悬臂23和第二悬臂34均为L形。更优选地,为了形成更大的让位空间,所述第一悬臂23和/或第二悬臂34为U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悬臂23和第二悬臂34均为U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脚的两侧还一体延伸有第一侧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的两侧还一体延伸有第二侧连接脚,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侧连接脚背向所述第一悬臂23下方的让位空间进行延伸,两个所述第二侧连接脚背向所述第二悬臂34下方的让位空间进行延伸。如此,可避免所述第一侧连接脚和第二侧连接脚占用所述让位空间进而影响连接器的内部走线。
此外,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垫圈40,其用于指示连接器的类型。从而,根据连接器的不同类型,可设置不同颜色的垫圈40。所述垫圈40收容于所述壳体20中,且靠近所述壳体20的端口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进行弯曲设置,使二者下方形成较大的让位空间,从而有利于连接器内部的走线布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背板,具有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背设置的背面;
壳体,与所述背板的安装面相铆接;
连接件,具有连接端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端一端的抓板,所述连接端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并通过所述抓板固定于所述背板的背面上;
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一悬臂,所述连接件还具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一端自所述壳体延伸而出,并绕过所述背板,另一端形成第一连接脚,所述第二悬臂一端自所述抓板延伸而出,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弯曲设置,二者下方形成让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或第二悬臂为L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或第二悬臂为U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脚的两侧还一体延伸有第一侧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的两侧还一体延伸有第二侧连接脚,两个所述第一侧连接脚背向所述第一悬臂下方的让位空间进行延伸,两个所述第二侧连接脚背向所述第二悬臂下方的让位空间进行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上还设置有安装端,所述壳体部分地套装于所述安装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收容于所述安装端中,且靠近所述安装端的端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面和背面之间的相对设置的左端面和右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收容于所述壳体中,且靠近所述壳体的端口设置。
CN201721017423.XU 2017-08-15 2017-08-15 连接器 Active CN207303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7423.XU CN207303418U (zh) 2017-08-15 2017-08-15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7423.XU CN207303418U (zh) 2017-08-15 2017-08-15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3418U true CN207303418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44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17423.XU Active CN207303418U (zh) 2017-08-15 2017-08-1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3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81327U (zh) 一种磁吸式正反插数据线连接结构
CN105866476B (zh) 便携式试验端子
CN206697679U (zh) 一种磁吸连接头
CN207303418U (zh) 连接器
CN206076621U (zh) 防斜插微矩形连接器
CN205141240U (zh) 电子设备可插拔式线型连接结构
CN106911021B (zh) 一种电线接头的安装方法
CN207572592U (zh) 连接器
CN201590532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5051078U (zh) 磁性Pogo-Pin转接的充电连接器组件
CN202308476U (zh) 插孔连接器
CN204597091U (zh) 一种防水电源连接器
CN208240909U (zh) 一种耐大电流dc插座
CN206293686U (zh) 防水磁吸式充电连接器
CN208257004U (zh) 一拖四防水插头线
CN207338747U (zh) 连接器
CN209418930U (zh) 一种高频转低频的连接器
CN205846254U (zh) 一种快捷卡式线束连接端子
CN206908054U (zh) 一种品字尾欧式电源转换器
CN204088631U (zh) 新型连接器及传感器组件
CN209981683U (zh) 一种led基座
CN213043200U (zh) 一种测试电力通信2m线虚焊的装置
CN209878284U (zh) 一种手车式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通用连接装置
CN219979990U (zh) 轨道插座适配器
CN209692111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