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92111U - 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92111U CN209692111U CN201920919787.XU CN201920919787U CN209692111U CN 209692111 U CN209692111 U CN 209692111U CN 201920919787 U CN201920919787 U CN 201920919787U CN 209692111 U CN209692111 U CN 2096921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t
- card slot
- set casing
- needle body
- ipsilate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447 ips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包括固定壳,固定壳正面的一侧中部设有插槽,固定壳正面的一侧上下端均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二通槽,第二卡槽均通过第二通槽和固定壳的背面相通,第二卡槽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一插件,固定壳正面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同极对接器,接线时较为方便,且相同的两个本实用新型之间可以进行组装,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插头插座的有机结合,成本更低廉,使用更方便,针孔式对接方式使接触面积加大,增大了载流量,体积小,结构紧凑,由于每路采用了针孔并接传输,使电流承载量大幅提高,定义极性后,可以有效解决误插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插头对接均用插头和插座分离方式,载流用单一导体,如工业插头等。接线时要考虑极序和极性问题,电瓶接插件采用形状和体积一样的两个连接器可以相互插拔,由于采用了平面触头接触式,载流受到影响,手持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正面的一侧中部设有插槽,所述固定壳正面的一侧上下端均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卡槽均通过第二通槽和固定壳的背面相通,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一插件,所述固定壳正面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和插槽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插板上下端之间的距离比插槽上下端之间的距离小,所述固定壳正面的另一侧上下端均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卡槽均通过第一通槽和固定壳的背面相通,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二插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件包括第一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均插于同侧第二通槽的内部,所述第一针体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二通槽的直径小,所述第一针体的背面均贯穿同侧第二通槽且均延伸至固定壳的背面,所述第一针体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插座,所述第一针体均卡接在同侧第二卡槽的内部,所述插座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二卡槽的直径小,所述插座的正面中部均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插件包括第二针体,所述第二针体均插于同侧第一通槽的内部,所述第二针体的背面均贯穿同侧第一通槽且均延伸至固定壳的背面,所述第二针体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均卡接在同侧第一卡槽的内部,所述固定盘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一卡槽的直径小,所述固定盘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插头,所述插头的直径均比凹槽的直径小,所述插头的长度均和凹槽的深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背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第一针体之间和第二针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之间的距离、第二卡槽之间的距离和同侧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同极对接器,接线时较为方便,且相同的两个本实用新型之间可以进行组装,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插头插座的有机结合,成本更低廉,使用更方便,针孔式对接方式使接触面积加大,增大了载流量,体积小,结构紧凑,由于每路采用了针孔并接传输,使电流承载量大幅提高,定义极性后,可以有效解决误插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剖面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插件的平面图;
图7为图6中E处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插件的平面图;
图9为图8中F处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图中:1、固定壳;2、固定板;3、插槽;4、插板;5、第一卡槽;6、第一通槽;7、第一插件;71、第一针体;72、插座;73、凹槽;8、第二插件;81、插头;82、固定盘;83、第二针体;9、第二卡槽;10、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包括固定壳1,固定壳1正面的一侧中部设有插槽3,固定壳1正面的一侧上下端均设有第二卡槽9,第二卡槽9的内部均设有第二通槽10,第二卡槽9均通过第二通槽10和固定壳1的背面相通,第二卡槽9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一插件7,固定壳1正面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板4,插板4和插槽3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插板4上下端之间的距离比插槽3上下端之间的距离小,固定壳1正面的另一侧上下端均设有第一卡槽5,第一卡槽5的内部均设有第一通槽6,第一卡槽5均通过第一通槽6和固定壳1的背面相通,第一卡槽5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二插件8。
第一插件7包括第一针体71,第一针体71均插于同侧第二通槽10的内部,第一针体71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二通槽10的直径小,第一针体71的背面均贯穿同侧第二通槽10且均延伸至固定壳1的背面,第一针体71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插座72,第一针体71均卡接在同侧第二卡槽9的内部,插座72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二卡槽9的直径小,插座72的正面中部均设有凹槽73,第二插件8包括第二针体83,第二针体83均插于同侧第一通槽6的内部,第二针体83的背面均贯穿同侧第一通槽6且均延伸至固定壳1的背面,第二针体83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盘82,固定盘82均卡接在同侧第一卡槽5的内部,固定盘82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一卡槽5的直径小,固定盘8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插头81,插头81的直径均比凹槽73的直径小,插头81的长度均和凹槽73的深度相同,固定壳1的背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位于第一针体71之间和第二针体83之间,便于隔离第一针体71和第二针体83,第一卡槽5之间的距离、第二卡槽9之间的距离和同侧第一卡槽5与第二卡槽9之间的距离均相同,便于两个相同的本实用新型之间的组装。
具体的,组装本实用新型时,将第一插件7的第一针体71插入第二通槽10的内部,直到将插座72完全卡在第二卡槽9的内部,此时第一针体71的贯穿第二通槽10,将第一插件7固定在固定壳1上,将第二插件8的第二针体83插入第一通槽6的内部,直到将固定盘82完全卡在第一卡槽5的内部,此时第二针体83贯穿第一通槽6,将第二插件8固定在固定壳1上,相同两个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将两个本实用新型对齐,使其中一个固定壳1上设置的插板4和另一个固定壳1上设置的插槽3对齐,使其中一个固定壳1上设置的插头81和另一个固定壳1上设置的插座72对应,然后将其中一个固定壳1上设置的插板4插在另一个固定壳1上设置的插槽3内部,将其中一个固定壳1上设置的插头81插在另一个固定壳1上设置的插座72内部,从而将两个相同的本实用新型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壳(1),所述固定壳(1)正面的一侧中部设有插槽(3),所述固定壳(1)正面的一侧上下端均设有第二卡槽(9),所述第二卡槽(9)的内部均设有第二通槽(10),所述第二卡槽(9)均通过第二通槽(10)和固定壳(1)的背面相通,所述第二卡槽(9)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一插件(7),所述固定壳(1)正面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板(4),所述插板(4)和插槽(3)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插板(4)上下端之间的距离比插槽(3)上下端之间的距离小,所述固定壳(1)正面的另一侧上下端均设有第一卡槽(5),所述第一卡槽(5)的内部均设有第一通槽(6),所述第一卡槽(5)均通过第一通槽(6)和固定壳(1)的背面相通,所述第一卡槽(5)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二插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件(7)包括第一针体(71),所述第一针体(71)均插于同侧第二通槽(10)的内部,所述第一针体(71)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二通槽(10)的直径小,所述第一针体(71)的背面均贯穿同侧第二通槽(10)且均延伸至固定壳(1)的背面,所述第一针体(71)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插座(72),所述第一针体(71)均卡接在同侧第二卡槽(9)的内部,所述插座(72)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二卡槽(9)的直径小,所述插座(72)的正面中部均设有凹槽(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件(8)包括第二针体(83),所述第二针体(83)均插于同侧第一通槽(6)的内部,所述第二针体(83)的背面均贯穿同侧第一通槽(6)且均延伸至固定壳(1)的背面,所述第二针体(83)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盘(82),所述固定盘(82)均卡接在同侧第一卡槽(5)的内部,所述固定盘(82)的直径均比同侧第一卡槽(5)的直径小,所述固定盘(8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插头(81),所述插头(81)的直径均比凹槽(73)的直径小,所述插头(81)的长度均和凹槽(73)的深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的背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位于第一针体(71)之间和第二针体(8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5)之间的距离、第二卡槽(9)之间的距离和同侧第一卡槽(5)与第二卡槽(9)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19787.XU CN209692111U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19787.XU CN209692111U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92111U true CN209692111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60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1978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92111U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92111U (zh) |
-
2019
- 2019-06-19 CN CN201920919787.XU patent/CN20969211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30852C (zh) | 供电插座 | |
CN201038524Y (zh) | 双面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 |
CN201774077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3036085A (zh) | 双插接面的连接器 | |
CN201656165U (zh) | 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以及电源连接器 | |
CN103427189A (zh) | 插座连接器 | |
WO2019140791A1 (zh) |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 |
CN209692111U (zh) | 一种使用方便的低压大电流同极对接器 | |
CN101902040A (zh) | 电源供应器及其上的连接器组合 | |
CN201138715Y (zh) | 一种电源插头转换器 | |
CN215645189U (zh) | 一个带有固定结构的连接器 | |
CN202602309U (zh) | 插装式转换插头充电器 | |
CN214153345U (zh) | 插接头、插接座、连接器和储能设备 | |
CN212114140U (zh) | 一种防水防尘防爆的公母插座 | |
CN201540915U (zh) | 电池防误插连接器 | |
CN211017587U (zh) | 快换连接器和换电系统 | |
CN209448050U (zh) | 公插头及母插座 | |
CN207134573U (zh) | 一种车用多功能插头 | |
CN210640284U (zh) | 一种低阻抗电池盒 | |
CN209016340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排母连接器 | |
CN206727390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拖车连接器母接头 | |
CN221150481U (zh) | 一种轨道电转接模块 | |
CN208157795U (zh) | 一种可双插和三插交换用的充电插头 | |
CN204189980U (zh) | 双排孔接线转接器 | |
CN217607168U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