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4570U - 污泥干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泥干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4570U
CN207294570U CN201721296616.3U CN201721296616U CN207294570U CN 207294570 U CN207294570 U CN 207294570U CN 201721296616 U CN201721296616 U CN 201721296616U CN 207294570 U CN207294570 U CN 207294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ludge
condenser
dust removal
dry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66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 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 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 D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66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4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4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4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泥干化系统,包括空气加热器、干燥机、除尘过滤器、风机、冷凝器;空气加热器、干燥机、除尘过滤器、风机、冷凝器之间通过多段连接管道连通形成密闭循环系统;风机驱动带动密闭循环系统内的空气依次经过空气加热器、干燥机、除尘过滤器、风机和冷凝器形成循环风;空气加热器通过通入的热媒介质对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干燥机通过加热后的空气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除尘过滤器对干燥机的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冷凝器进行冷凝处理。该系统可以利用重复利用热媒,然后对二次传热介质进行加热处理,最大程度上利用热量和能源。通过热媒对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形成循环风,然后利用循环风为后续干燥机内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

Description

污泥干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在的污泥干燥技术及设备主要两类。
一类是污泥直接干化设备,即通过向将具有一定热量的热烟气或热空气通入污泥干燥机,通过与污泥进行直接接触,使污泥中的水分吸收热量后气化蒸发,水蒸气进入到热烟气或热空气中并排出干燥器,然后进入烟气处理系统,烟气处理系统一般包括除尘、降温、除臭等工艺单元,或直接将热烟气再次通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经过焚烧后再经过焚烧系统的尾气处理后最终排放。
另一类污泥干化设备,则是间接干燥设备,设备形式通常是盘式干燥器,或者桨叶式干燥器,此类干燥设备的干燥是间接传热形式,在盘内或者桨叶内部是循环热蒸汽或热水。污泥中水分通过传热吸收热媒中的热量,气化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汽被排出干燥器,排出后经过气体处理系统,一般包括除尘、降温、除臭等工艺单元,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后排入大气。
但是,很显然这类传统的间接干燥设备,仍然存在一些方面的技术缺陷:例如:(1)吸收了大量水蒸汽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该热量没有回收,造成能量的浪费;(2)排放的含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往往携带了干燥物料中的成分,造成空气污染,因此排放之前需要进行空气的净化处理,因此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包括空气加热器、干燥机、除尘过滤器、风机、冷凝器;
所述空气加热器、所述干燥机、所述除尘过滤器、所述风机、所述冷凝器之间通过多段连接管道连通形成密闭循环系统;
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带动所述密闭循环系统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空气加热器、所述干燥机、所述除尘过滤器、所述风机和所述冷凝器形成循环风;
所述空气加热器用于通过通入的热媒介质对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所述干燥机用于通过通入的加热后的空气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除尘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干燥机的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所述冷凝器用于通过冷媒介质对周围的所述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处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空气加热器包括冷风进口、热风出口、热媒进口、热媒出口、加热器本体和空气流通管道;所述空气流通管道用于流通空气,且所述空气流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风进口和所述热风出口;所述热媒进口用于通入热媒;所述热媒出口用于排出热媒;所述加热器本体用于通过通入的热媒对所述空气流通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
所述热媒介质为导热油或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干燥机包括热风进口、热风出口、污泥进料口、干污泥卸料口和干燥机本体;所述热风进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的热风出口连通,所述热风出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除尘过滤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干燥机本体用于通过带动污泥从污泥进料口进入到所述干燥机本体内部,并最终通过干污泥卸料口排出,同时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除尘过滤器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风机的进口连通;所述除尘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干燥机的热风出口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热风进口、冷风出口、冷水进口、温水出口和冷凝器本体、冷媒输送换热装置;所述冷凝器热风进口用于通入湿热空气;所述冷风出口用于输出冷凝后的空气;所述冷媒输送换热装置分别连通冷水进口和温水出口;所述冷水进口用于向冷凝器本体内通入冷媒介质;所述温水出口用于将所述冷凝器本体内的冷媒介质排出;所述冷凝器本体用于通过所述冷媒输送换热装置内的冷媒介质对周围的所述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处理;
所述冷媒介质为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风机的出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器热风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器热风进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的冷风进口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污泥预热装置;所述污泥预热装置用于对进入所述干燥机之前的污泥预先进行加热处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污泥预热装置为管道式换热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空气加热器为翅管式换热器或板片式换热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风机为轴流式风机或离心式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的主要结构可知:
上述污泥干化系统主要由空气加热器、干燥机、除尘过滤器、风机和冷凝器以及多段连接管道等结构构成;所述空气加热器、所述干燥机、所述除尘过滤器、所述风机、所述冷凝器之间通过多段连接管道连通形成密闭循环系统;
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带动所述密闭循环系统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空气加热器、所述干燥机、所述除尘过滤器、所述风机和所述冷凝器形成循环风;所述空气加热器用于通过通入的热媒介质对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所述干燥机用于通过通入的加热后的空气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除尘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干燥机的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所述冷凝器用于通过冷媒介质对周围的所述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处理。
其中,最为重要的结构是:上述密闭循环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以及其中具体的每个处理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结构局部等;很显然,传统的干化系统是利用热水或是热蒸汽等进行导热,例如:盘式干燥器或者桨叶式干燥器,此类干燥设备对污泥进行干化,然后热媒排出,这样损失了大部分的热量;同时,排放的含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往往携带了干燥物料中的成分,造成空气污染。
但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可以利用热媒,然后对二次传热介质进行加热处理,最大程度上利用热量和能源。在空气加热器的处理过程中,将通过热媒对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形成循环风,然后利用循环风为后续的干燥机内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随后先后经过除尘过滤器进行除尘处理;经过冷凝器进行脱水处理,最后返回到空气加热器循环使用。
很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其热媒可以反复使用采用热泵或者太阳能循环热水,节约了能源,同时其热媒不会被排放出去减少了环境污染;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其污泥干化处理效果显著,循环风反复使用,避免了热能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的主要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的具体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中的空气加热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中的干燥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中的冷凝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标号:
1-空气加热器;101-冷风进口;102-热风出口;103-热媒进口;104-热媒出口;105-加热器本体;
2-干燥机;201-热风进口;202-热风出口;203-污泥进料口;204-干污泥卸料口;205-干燥机本体;
3-除尘过滤器;
4-风机;
5-冷凝器;501-冷凝器热风进口;502-冷风出口;503-冷水进口;504-温水出口;505-冷凝器本体;506-冷媒输送换热装置;
6-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包括空气加热器1、干燥机2、除尘过滤器3、风机4、冷凝器5;
所述空气加热器1、所述干燥机2、所述除尘过滤器3、所述风机4、所述冷凝器5之间通过多段连接管道6连通形成密闭循环系统;
所述风机4用于驱动带动所述密闭循环系统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空气加热器1、所述干燥机2、所述除尘过滤器3、所述风机4和所述冷凝器5形成循环风;
所述空气加热器1用于通过通入的热媒介质对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所述干燥机2用于通过通入的加热后的空气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除尘过滤器3用于对所述干燥机的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所述冷凝器5用于通过冷媒介质对周围的所述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处理。
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的主要结构可知:上述污泥干化系统主要由空气加热器1、干燥机2、除尘过滤器3、风机4和冷凝器5以及多段连接管道6等结构构成;所述空气加热器1、所述干燥机2、所述除尘过滤器3、所述风机4、所述冷凝器5之间通过多段连接管道6连通形成密闭循环系统;
所述风机4用于驱动带动所述密闭循环系统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空气加热器1、所述干燥机2、所述除尘过滤器3、所述风机4和所述冷凝器5形成循环风;
所述空气加热器1用于通过通入的热媒介质对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所述干燥机2用于通过通入的加热后的空气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除尘过滤器3用于对所述干燥机的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所述冷凝器5用于通过冷媒介质对周围的所述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可以利用重复利用热媒,然后对二次传热介质进行加热处理,最大程度上利用热量和能源。在空气加热器的处理过程中,将通过热媒对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形成循环风,然后利用循环风为后续的干燥机内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随后先后经过除尘过滤器进行除尘处理;经过冷凝器进行脱水处理,最后返回靠空气加热器循环使用。
很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其热媒可以反复使用,节约了能源,同时其热媒不会被排放出去减少了环境污染;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其污泥干化处理效果显著,循环风反复使用,避免了热能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说明: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空气加热器1包括冷风进口101、热风出口102、热媒进口103、热媒出口104、加热器本体105和空气流通管道;所述空气流通管道用于流通空气,且所述空气流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风进口101和所述热风出口102;所述热媒进口103用于通入热媒;所述热媒出口用于排出热媒;所述加热器本体用于通过通入的热媒对所述空气流通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所述热媒介质为导热油或水。热源可以采用热泵或者太阳能热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干燥机2包括热风进口201、热风出口202、污泥进料口203、干污泥卸料口204和干燥机本体205;所述热风进口201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1的热风出口102连通,所述热风出口102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除尘过滤器3的进口连通;所述干燥机本体205用于通过带动污泥从污泥进料口203进入到所述干燥机本体205内部,并最终通过干污泥卸料口204排出,同时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除尘过滤器3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风机4的进口连通;所述除尘过滤器3用于对所述干燥机的热风出口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冷凝器5包括冷凝器热风进口501、冷风出口502、冷水进口503、温水出口504和冷凝器本体505、冷媒输送换热装置506;所述冷凝器热风进口501用于通入湿热空气;所述冷风出口502用于输出冷凝后的空气;所述冷媒输送换热装置506分别连通冷水进口503和温水出口504;所述冷水进口503用于向冷凝器本体505内通入冷媒介质;所述温水出口504用于将所述冷凝器本体505内的冷媒介质排出;所述冷凝器本体505用于通过所述冷媒输送换热装置506内的冷媒介质对周围的所述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处理。所述冷媒介质为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风机4的出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冷凝器5的冷凝器热风进口501连通;所述冷凝器5的冷凝器热风进口501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1的冷风进口101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污泥预热装置;所述污泥预热装置用于对进入所述干燥机之前的污泥预先进行加热处理。所述污泥预热装置为管道式换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热空气与污泥的接触是在干燥器内完成的,任何形式的干燥器均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污泥在进入干燥器之前是否经过加热并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经过预加热的污泥,其中水分蒸发的过程中会吸收预热过程中所获得的显热;不经过预加热的废液,则水分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热量。但为了提高冷凝回收热量利用的可能性则对污泥进行预加热是有帮助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空气加热器1为翅管式换热器或板片式换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加热是采用换热器完成的,但是跟换热器的形式无关,无论是翅管式换热器,或者板片式换热器,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换热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与此同时,冷凝器的实质也是换热器,无论是任何形式的直接接触的换热器或是任何形式的间接换热的换热器都在本属于实用新型的范畴;
为了更好的实施增强换热效率;上述空气流通管道安装在加热器本体内部,同时空气流通管道其都采用了独特的气流通道设计,气流通过性好,风阻小,且使用寿命更长;例如:采用了延长拉伸的“W”形状设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空气流通管道的外形形状最大限度的填满加热器本体的内部,进而最大限度的增加热交换面积,增加热交换时间,并最大程度提升热交换效率。从而保证更多的热媒充分对加热器本体内的空气流通管道内的空气的充分换热;该设计热交换效率更高,而且能耗较低;同时为了更高的实现充分换热作用,上述空气流通管道可以采用优质的传热材料,例如铝制管道;举例说明该铝制材质导热性能更好,能量回收效率更高。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风机为轴流式风机或离心式风机。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循环的动力来源于风机的驱动,与风机的形式无关,无论是轴流式风机,或离心式风机,或其他任何形式的风机均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具有如下方面的技术优势:
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其主要由空气加热器、干燥机、除尘过滤器、风机、冷凝器等结构部分构成,其中,空气加热器、干燥机、除尘过滤器、风机、冷凝器之间通过多段连接管道连通形成密闭循环系统;很显然,上述每个装置部分都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且具体结构装置之间连接、布局等都具有巧妙的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其设计更为合理,系统架构更加新颖、功能更加完善。
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可以利用重复利用热媒,然后对二次传热介质进行加热处理,最大程度上利用热量和能源。在空气加热器的处理过程中,将通过热媒对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形成循环风,然后利用循环风为后续的干燥机内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随后先后经过除尘过滤器进行除尘处理;经过冷凝器进行脱水处理,最后返回靠空气加热器循环使用。
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热媒可以反复使用,节约了能源,同时其热媒不会被排放出去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其污泥干化处理效果显著,循环风反复使用,避免了热能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基于以上诸多显著的技术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必将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加热器、干燥机、除尘过滤器、风机、冷凝器;
所述空气加热器、所述干燥机、所述除尘过滤器、所述风机、所述冷凝器之间通过多段连接管道连通形成密闭循环系统;
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带动所述密闭循环系统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空气加热器、所述干燥机、所述除尘过滤器、所述风机和所述冷凝器形成循环风;
所述空气加热器用于通过通入的热媒介质对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所述干燥机用于通过通入的加热后的空气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除尘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干燥机的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所述冷凝器用于通过冷媒介质对周围的所述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加热器包括冷风进口、热风出口、热媒进口、热媒出口、加热器本体和空气流通管道;所述空气流通管道用于流通空气,且所述空气流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风进口和所述热风出口;所述热媒进口用于通入热媒;所述热媒出口用于排出热媒;所述加热器本体用于通过通入的热媒对所述空气流通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加热处理;
所述热媒介质为导热油或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机包括热风进口、热风出口、污泥进料口、干污泥卸料口和干燥机本体;所述热风进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的热风出口连通,所述热风出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除尘过滤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干燥机本体用于通过带动污泥从污泥进料口进入到所述干燥机本体内部,并最终通过干污泥卸料口排出,同时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过滤器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风机的进口连通;所述除尘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干燥机的热风出口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除尘过滤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热风进口、冷风出口、冷水进口、温水出口和冷凝器本体、冷媒输送换热装置;所述冷凝器热风进口用于通入湿热空气;所述冷风出口用于输出冷凝后的空气;所述冷媒输送换热装置分别连通冷水进口和温水出口;所述冷水进口用于向冷凝器本体内通入冷媒介质;所述温水出口用于将所述冷凝器本体内的冷媒介质排出;所述冷凝器本体用于通过所述冷媒输送换热装置内的冷媒介质对周围的所述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处理;
所述冷媒介质为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的出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器热风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器热风进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的冷风进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污泥预热装置;所述污泥预热装置用于对进入所述干燥机之前的污泥预先进行加热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预热装置为管道式换热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加热器为翅管式换热器或板片式换热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为轴流式风机或离心式风机。
CN201721296616.3U 2017-10-09 2017-10-09 污泥干化系统 Active CN207294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6616.3U CN207294570U (zh) 2017-10-09 2017-10-09 污泥干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6616.3U CN207294570U (zh) 2017-10-09 2017-10-09 污泥干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4570U true CN207294570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14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6616.3U Active CN207294570U (zh) 2017-10-09 2017-10-09 污泥干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45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8318A (zh) * 2019-02-19 2019-04-26 南通常安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8318A (zh) * 2019-02-19 2019-04-26 南通常安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5756A (zh) 污泥干化系统
CN107473562A (zh) 利用废热废烟气的污泥干化系统及污泥干化方法
CN102517857A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干衣冷凝用热交换系统及干衣机
CN104727111B (zh) 一种干衣机及控制方法
CN106705590A (zh) 热泵型水暖烘干系统
CN106839494A (zh) 热泵双热质耦合加湿脱湿蒸发系统及方法
CN207294571U (zh) 利用废热废烟气的污泥干化系统
CN110375396A (zh) 一种大型深度除湿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7299148U (zh) 一种锂电池高温低湿车间温湿度调节系统
CN210179936U (zh) 一种带余热回收装置的开式烘干热泵
CN207294570U (zh) 污泥干化系统
CN207270730U (zh) 蒸发浓缩结晶系统
CN201476484U (zh) 节能式烘干装置
CN206683380U (zh) 一种可实现多模式运行的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回热干燥系统
WO2018001132A1 (zh) 一种船用干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09605401U (zh) 一种便于吸热的空气能热水器
CN206339031U (zh) 热泵型水暖烘干系统
CN103727768B (zh) 一种蓄热式复叠热泵二级回热脱水烘房系统
CN108895713A (zh) 一种使用热泵热回收的锂电池极片涂布机烘干系统
CN214172712U (zh) 一种高效循环烘干装置
CN108688311A (zh) 一种用于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热交换系统
CN209279529U (zh) 一种光伏能源全环保型常温节能干燥房
CN207095252U (zh) 热泵烘干系统
CN110118475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热泵的橡胶手套烘干系统
CN206034142U (zh) 一种烘干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