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3398U - 前纵梁中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前纵梁中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3398U
CN207293398U CN201721389362.XU CN201721389362U CN207293398U CN 207293398 U CN207293398 U CN 207293398U CN 201721389362 U CN201721389362 U CN 201721389362U CN 207293398 U CN207293398 U CN 207293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front longitudinal
transfer mechanism
longitudinal transfer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893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良
吴庆洲
萧锐争
付升卫
沈炳强
赖镇峰
温仕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893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3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3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3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纵梁中转机构,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三滑轨位于同一高度,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一滑轨与第三滑轨之间,且第二滑轨的高度低于第一滑轨的高度;前纵梁从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第三滑轨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用于支撑扭力盒的第一滑轨、用于支撑前纵梁内板的第二滑轨以及用于支撑加强件的第三滑轨,同时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一滑轨与第三滑轨之间且高度较低,使得前纵梁能够直接从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第三滑轨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实现了前纵梁从前一工序到后一工序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形的功能。

Description

前纵梁中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纵梁中转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前纵梁在生产组装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工序来完成,现有技术中,在从前一个工序到后一个工序处时,通常通过工人将前纵梁从前一个工序处搬运到中转台上,再从中转台搬运到后一个工序处,前纵梁会与中转台发生干涉碰撞,长时间使用时,会导致中转台凹陷,造成前纵梁的扭力盒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前纵梁中转机构,旨在解决前纵梁在搬运过程中扭力盒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三滑轨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三滑轨之间,且所述第二滑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滑轨的高度;所述第一滑轨用于支撑前纵梁的扭力盒,所述第二滑轨用于支撑前纵梁的内板,所述第三滑轨用于制成前纵梁的加强件,前纵梁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前纵梁的滑动方向垂直。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所述滑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具有倾斜角度;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上的所述滑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具有倾斜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的外表面均是光滑表面。
优选地,所述前纵梁中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前纵梁滑落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中至少一个滑轨靠近滑动终点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挡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中至少一个滑轨转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从滑动起点的一端朝向滑动终点的一端具有10°以内的下降坡度。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架,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高度位于800mm~100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前纵梁中转机构还包括吊具,所述吊具用于吊装前纵梁。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从靠近前一工序的一端朝向靠近后一工序的一端具有10°以内的下降角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用于支撑扭力盒的第一滑轨、用于支撑前纵梁内板的第二滑轨以及用于支撑加强件的第三滑轨,同时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一滑轨与第三滑轨之间且高度较低,使得前纵梁能够直接从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第三滑轨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实现了前纵梁从前一工序到后一工序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形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纵梁中转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纵梁中转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底座 110 底板
120 支架 200 第一滑轨
300 第二滑轨 400 第三滑轨
500 滑轮 600 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前纵梁中转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前纵梁中转机构包括底座100以及设置在底座100上且均与水平面平行的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和第三滑轨400,该第一滑轨200与第三滑轨400位于同一高度,第二滑轨300设置在第一滑轨200与第三滑轨400之间,且第二滑轨300的高度低于第一滑轨200的高度;第一滑轨200用于制成前纵梁的扭力盒,第二滑轨300用于制成前纵梁的内板,第三滑轨400用于支撑前纵梁的加强件,前纵梁从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以及第三滑轨400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前纵梁主要是由扭力盒、加强件和前纵梁的内板组成,在前纵梁装配工序中,扭力盒与加强件的高度会高于前纵梁的内板的高度。当前纵梁从前一工序到后一工序的过程中,扭力盒与高度较高的第一滑轨200接触,加强件与高度较高的第三滑轨400接触,前纵梁的内板与高度较矮的第二滑轨300接触,使得前纵梁能够直接从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以及第三滑轨400的一端滑到另一端,而不会发生碰撞情况,同时由于滑轨与前纵梁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实现了前纵梁从前一工序到后一工序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形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工作人员的操作便利性,前纵梁中转机构中较低的第二滑轨300优选与前一工序的夹具台面平齐,以使前纵梁能直接从夹具台面滑动到滑轨上,从而减小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而为了使得前纵梁的滑动效果更好,优选第一滑轨200、所述第二滑轨300以及所述第三滑轨400的外表面均设置成光滑表面,使得前纵梁与三个滑轨之间的摩擦力更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用于支撑扭力盒的第一滑轨200、用于支撑前纵梁内板的第二滑轨300以及用于支撑加强件的第三滑轨400,同时第二滑轨300设置在第一滑轨200与第三滑轨400之间且高度较低,使得前纵梁能够直接从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以及第三滑轨400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实现了前纵梁从前一工序到后一工序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形的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前纵梁的滑动效果更好,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以及第三滑轨400上均匀设有多个滑轮500,多个滑轮500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前纵梁的滑动方向垂直。通过设置多个滑轮500使得前纵梁与三个滑轨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以减小摩擦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滑轮5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最好能保证多个滑轮500能够均匀分布在三个滑轨上,以使得前纵梁在滑动过程中受力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设置在第一滑轨200上的滑轮500相对于第二滑轨300具有倾斜角度;设置在第三滑轨400上的滑轮500相对于第二滑轨300具有倾斜角度。由于前纵梁的扭力盒和加强件的下底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将第一滑轨200上的滑轮500设置成具有倾斜角度的,使得第一滑轨200上的滑轮500与扭力盒的下底面的倾斜程度相适配,同理第三滑轨400上的滑轮500设置成具有倾斜角度的,使得第三滑轨400上的滑轮500与加强件的下底面的倾斜程度相适配,从而防止了前纵梁在滑动过程中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使得滑动的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前纵梁中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前纵梁滑落的防护装置600,该防护装置600设置在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以及第三滑轨400中至少一个滑轨靠近滑动终点的端部。在前纵梁从前一工序滑动到后一工序处,当后一工序处仍然有产品在进行装配工作时,此时为了防止前纵梁滑动到后一工序处发生干涉情况,在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以及第三滑轨400中至少一个滑轨上靠近后一工序的端部上设置防护装置600。该防护装置600只有在需要阻挡前纵梁继续滑动时才会使用到,在后一工序处于等料状态时,防护装置600便可不使用,故可优选防护装置600与滑轨的端部活动连接,实现能够灵活使用的功能。
进一步地,该防护装置600包括挡板(图未示)以及与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以及第三滑轨400中至少一个滑轨转动连接的连接件(图未示),该挡板设置在连接件上。连接件与滑轨转动连接,挡板设置在连接件上,当后一工序上正在工作时,向上转动连接件,使得挡板能够挡住前纵梁的继续滑动;当后一工序上为等料状态时,向下转动连接件,使得挡板转动到滑轨的下方,使得前纵梁能够顺利滑动到下一工序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200、所述第二滑轨300以及所述第三滑轨400从滑动起点的一端朝向滑动终点的一端具有10°以内的下降坡度。使得前纵梁在滑动过程中具有向下的坡度,工作人员在滑动前纵梁的过程中更加省力。
进一步地,底座100包括底板110以及设置在底板110上的支架120,第一滑轨200、第二滑轨300以及第三滑轨400设置在支架120上。该支架120的高度位于800mm~1000mm之间,以符合人体工学的工作高度,使得工作人员在站立工作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地,该前纵梁中转机构还包括吊具(图中未示),该吊具用于吊装前纵梁,使得前纵梁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吊装力,以减小了前纵梁压在滑轮500上的压力,进而减小了前纵梁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三滑轨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三滑轨之间,且所述第二滑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滑轨的高度;所述第一滑轨用于支撑前纵梁的扭力盒,所述第二滑轨用于支撑前纵梁的内板,所述第三滑轨用于支撑前纵梁的加强件,前纵梁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前纵梁的滑动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所述滑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具有倾斜角度;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上的所述滑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具有倾斜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的外表面均是光滑表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中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前纵梁滑落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中至少一个滑轨靠近滑动终点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挡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中至少一个滑轨转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从滑动起点的一端朝向滑动终点的一端具有10°以内的下降坡度。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架,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以及所述第三滑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高度位于800mm~1000mm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纵梁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中转机构还包括吊具,所述吊具用于吊装前纵梁。
CN201721389362.XU 2017-10-24 2017-10-24 前纵梁中转机构 Active CN207293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9362.XU CN207293398U (zh) 2017-10-24 2017-10-24 前纵梁中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9362.XU CN207293398U (zh) 2017-10-24 2017-10-24 前纵梁中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3398U true CN207293398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27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89362.XU Active CN207293398U (zh) 2017-10-24 2017-10-24 前纵梁中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3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3256B (zh) 一种升降台
CN203109093U (zh) 一种t型导轨校直导向装置
CN207293398U (zh) 前纵梁中转机构
CN103213808A (zh) 一种衣架输送系统
CN203668230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钢化玻璃取片台
CN201848732U (zh) 曲轴磨床
CN103496631A (zh) 一种轧机牌坊竖立的起吊方法
CN204124709U (zh) 提升斗翻转模式
CN204185060U (zh) 滚轮导轨机构
CN207759640U (zh) 一种物料升降装置
CN105173578A (zh) 一种曲轴上料架
CN205275140U (zh) 一种砖块夹
CN205312381U (zh) 机械制造用输送系统
CN205419074U (zh) 一种高精度白片装载机构
CN203889951U (zh) 工程机械设备的转台
CN204414080U (zh) 一种多功能车间晾晒车
CN204262703U (zh) 一种多功能铁路机车车辆轮对压退机
CN208161990U (zh) 一种自动涂润滑油脂机
CN205289378U (zh) 一种筒体表面波纹成型装置
CN201746078U (zh) X形叠加式电动升降机构
CN206901273U (zh) 物料转运装置
CN205387454U (zh) 喷漆房用三维升降装置
CN104353741B (zh) 可移动式模具安全存放维护工装
CN205763058U (zh) 一种靶材整平装置
CN205802178U (zh) 一种半自动空中输送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