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8083U - 支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8083U
CN207268083U CN201720810182.8U CN201720810182U CN207268083U CN 207268083 U CN207268083 U CN 207268083U CN 201720810182 U CN201720810182 U CN 201720810182U CN 207268083 U CN207268083 U CN 207268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connecting rod
erecting device
side form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101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陈磊
盛昶凯
包若涵
李世海
缪建杨
徐慧敏
袁凌飞
叶文浩
刘成伟
陈雅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o 7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o 7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o 7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o 7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101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8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8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8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模装置。该支模装置包括拉杆、至少一对侧模、至少两根连杆以及限位板。侧模分别位于拉杆的两侧并与拉杆平行,连杆位于侧模和拉杆之间,连杆一端与侧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转动连接;限位板位于连杆与拉杆的连接处并限定连杆相对于拉杆的转动角度。将支模装置放置在指定位置,然后对拉杆进行推进,一直推到连杆与限位板平行,完成支模的施工。当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支模装置时,利用一根简易拉钩将拉杆沿推进方向的相反方向拉动,便可以将支模装置从指定位置拆卸。因此,上述支模装置安装和拆除方便,周转率高,降低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支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支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结构中的风道施工越来越普及。而在各类地铁车站、地铁隧道以及市政隧道等工程中,风道施工尤为重要。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风道内部净高过小,给传统支模工艺造成了相当大的施工困难。
一般地,风道支模施工通常采用钢管扣件式模板体系,在现场实地进行支模施工。但是,这种钢管支撑装置需要大量的钢管投入,并且由于风道内支模空间窄小,人力难以很好的进行支模和拆模,施工难度较大且较难保证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风道内不易支模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容易而且施工质量好的支模装置。
一种支模装置,包括:
拉杆;
至少一对侧模,分别位于所述拉杆的两侧并与所述拉杆平行;
至少两根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所述侧模与所述拉杆之间,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
限位板,位于所述连杆与所述拉杆的连接处并限定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转动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设有两个第一耳板,两个所述第一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设有两个第二耳板,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拉杆,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两个端部均为T字形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连接,当所述连杆与所述限位板平行时,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转动角度达到最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模有多对,多对所述侧模沿着所述拉杆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拉杆上。
上述支模装置在施工时,将侧模与连杆连接,然后连杆再与拉杆连接,安装好以后,将支模装置合拢,即,连杆与侧模以及连杆与拉杆之间的角度处于最小。然后将上述支模装置放置于需要施工的结构的空腔内,留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证一侧模到位,然后推进拉杆,此时连杆相对于拉杆转动,同时,连杆也相对于侧模转动,随着拉杆的推进,连杆与拉杆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继续推进拉杆直到限位板限制了连杆的继续转动,即可完成支模的施工。上述支模装置在现场只需要就位安装,施工工序少,施工方便而且能够保证较好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支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支模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模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支模装置1包括拉杆10、至少一对侧模20、至少两根连杆30以及限位板40。侧模20分别位于拉杆10的两侧并与拉杆10平行,连杆30位于侧模20和拉杆10之间,连杆30一端与侧模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拉杆10转动连接;限位板40位于连杆30与拉杆10的连接处并限定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的转动角度。
上述支模装置1在施工时,将侧模20与连杆30连接,然后连杆30再与拉杆10连接,安装好以后,将支模装置1合拢,即,连杆30与侧模20以及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角度处于最小。然后将上述支模装置1放置于需要施工的结构的空腔内,留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证一侧模20到位,然后推进拉杆10,此时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转动,同时,连杆30也相对于侧模20转动,随着拉杆10的推进,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继续推进拉杆10直到限位板40限制了连杆30的继续转动,即可完成支模的施工。上述支模装置1在现场只需要就位安装,施工工序少,施工方便而且能够保证较好的施工质量。
上述支模装置1是用于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模板把要浇筑的混凝土做个模型,然后形成待浇筑形状的混凝土。以下将以上述支模装置1应用于悬挂式风道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待成型的风道的形状设置侧模20,浇筑完成后两块侧模20之间的腔体即为风道的形状。在此,以支模装置1包括两块侧模20为例进行说明。两块侧模20分别位于拉杆10的两侧并分别与拉杆10平行,即,两块侧模20平行设置。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随着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的转动而变大或减小。例如,请同时结合图1和图2,当沿着图2中a方向推进拉杆10时,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夹角β会逐渐变大,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会随着逐渐变大,直到限位板40限制连杆30继续转动时,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而当沿着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拉杆10时,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角度会逐渐变小,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变小。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模装置1包括多对侧模20,多对侧模20沿着拉杆10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每对侧模20中的两块侧模20均是相对设置在拉杆10的两侧。侧模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当待施工的风道较长时,可以选择数量较多的侧模20,而当施工的风道较短时,则可以选择数量较少的侧模20。
连杆30用于连接侧模20和拉杆10,连杆30与侧模20的连接既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杆30与侧模20间接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模装置1包括固定板50,固定板50与侧模20连接,连杆30通过固定板50与侧模20转动连接。一般地,侧模20的材质为木板,连杆30的材质为钢,而固定板50的材质也为钢,通过采用固定板50将连杆30与侧模20连接,使得连杆30与侧模20的连接由点与面的连接转变为面与面的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0与侧模20可拆卸连接。当浇筑完成后,需要拆除支模装置1时,固定板50与侧模20可拆卸连接提高了支模装置1拆除的便利性,也提高了固定板50和侧模20的周转率。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0为方形钢板,其通过螺栓与侧模20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0设有两个第一耳板500,两个第一耳板500垂直设置于固定板50,连杆30通过第一耳板500与侧模20转动连接。固定板50包括靠近侧模20的第一表面以及远离侧模20的第二表面,两个第一耳板500垂直设置于固定板50的第二表面,连杆30位于两个第一耳板500之间。在本实施中,连杆30的两个端部均为T字形端部。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耳板500上下平行设置,并且两个第一耳板500上均开设有孔洞,连杆30的T字形端部插于孔洞中,此时,连杆30可以通过T字形端部在孔洞中的转动实现与侧模20的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耳板500与固定板50一体成型,提高了支模装置1的安装速度。
如图1和图3所示,拉杆10设有两个第二耳板100,两个第二耳板100垂直设置于拉杆10,连杆30通过第二耳板100与拉杆10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两个第二耳板100上下平行设置于拉杆10上,其中,连杆30与两个第二耳板100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耳板500的连接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模装置1安装完成后,第一耳板500和第二耳板100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连杆30在转动过程上施加于第一耳板500和第二耳板100上的力较为均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耳板100与拉杆10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二耳板100与拉杆10固定。
请同时参阅图1-图3,限位板40是位于连杆30与拉杆10的连接处并限定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的转动角度。在拉杆10的推进过程中,连杆30与拉杆10之间的角度β会不断变化。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40位于两个第二耳板100之间并与两个第二耳板100连接,当连杆30与限位板40平行时,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的转动角度达到最大。在实际施工中,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的转动角度最大为90度,此时,两块侧模20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为避免连杆30转动至最大角度处时继续转动,在连杆30与拉杆10的连接处设置限位板40,进而保证支模装置1在支模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两块侧模20和两根连杆30均沿着拉杆10对称设置于拉杆10的两侧。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对侧模20与连杆30。其中,连杆30与侧模20以及连杆30拉杆10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与上述描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支模装置1的实际应用过程如下:将连杆30的T型端连接于固定板50上的两块第一耳板500之间,接着将连杆30的另一T型端连接于拉杆10上的两块第二耳板100之间,然后再通过螺栓把固定板50与侧模20进行连接,形成支模装置1。支模装置1在未使用时处于合拢状态,当需要使用时,将合拢的支模装置1放置在指定位置,然后对拉杆10进行推进,一直推到连杆30与限位板40平行,即,连杆30相对于拉杆10的转动角度达到最大,然后完成支模的施工。当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支模装置1时,利用一根简易拉钩将拉杆10沿推进方向的相反方向拉动,便可以将支模装置1从指定位置拆卸。因此,上述支模装置1安装和拆除方便,周转率高,降低了施工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杆;
至少一对侧模,分别位于所述拉杆的两侧并与所述拉杆平行;
至少两根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所述侧模与所述拉杆之间,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
限位板,位于所述连杆与所述拉杆的连接处并限定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模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设有两个第一耳板,两个所述第一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侧模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设有两个第二耳板,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拉杆,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个端部均为T字形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连接,当所述连杆与所述限位板平行时,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转动角度达到最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有多对,多对所述侧模沿着所述拉杆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拉杆上。
CN201720810182.8U 2017-07-06 2017-07-06 支模装置 Active CN207268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10182.8U CN207268083U (zh) 2017-07-06 2017-07-06 支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10182.8U CN207268083U (zh) 2017-07-06 2017-07-06 支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8083U true CN207268083U (zh) 2018-04-24

Family

ID=6196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10182.8U Active CN207268083U (zh) 2017-07-06 2017-07-06 支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80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4744A (zh) * 2018-09-25 2019-01-1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狭窄空间的模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4744A (zh) * 2018-09-25 2019-01-1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狭窄空间的模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9184744B (zh) * 2018-09-25 2021-05-2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狭窄空间的模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5697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柔性止水带安装施工方法
CN205475352U (zh) 一种底板收缩后浇带纵筋的直螺纹双套筒连接结构
CN206753064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对拉片系统
CN210459555U (zh) 一种预埋钢板固定装置
CN207268083U (zh) 支模装置
CN207063522U (zh) 一种框架柱高支模
CN206636212U (zh) 一种混凝土楼板预留孔洞封堵模板
CN106381883A (zh) 穿墙杆防渗施工方法
CN207362884U (zh) 地下综合管廊模板
CN208618425U (zh) 一种路堑拱形骨架梁模板
CN206971725U (zh) 吊模的安装装置
CN206554088U (zh) 一种灌注桩混凝土导管孔口固定装置
CN213597490U (zh) 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
CN209353705U (zh) 一种快速安拆的对拉式外墙堵洞装置
CN103089007A (zh) 一种现浇砼楼板穿孔管道封口模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6219080U (zh) 一种塔吊
CN105952152A (zh) 一种用于楼板预留管道口的模板装置
CN205875750U (zh) T字型耙
CN206111205U (zh) 隧道二衬模筑台车用中埋止水带安装固定端头模板
CN205894308U (zh) 一种车间立柱预埋铁结构
CN110093988A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件
CN219099835U (zh) 一种用于箱形涵洞墙身的无拉杆孔模板装置
CN109083191A (zh) 一种叠合管廊拼缝快速简易支模装置
CN210483038U (zh) 一种预留洞口套管
CN207846426U (zh) 可拆卸式管道支墩浇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