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1101U - 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1101U
CN207261101U CN201720109098.3U CN201720109098U CN207261101U CN 207261101 U CN207261101 U CN 207261101U CN 201720109098 U CN201720109098 U CN 201720109098U CN 207261101 U CN207261101 U CN 207261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stat
vehicle
temperature sensor
heating element
cros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90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佳
蔡晗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090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1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1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1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节温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感温体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可选择地对所述感温体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感温体膨胀;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检测所述壳体内冷却液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冷却液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感温体进行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节温器可以随时开启,避免出现在节温器未打开防冻液就沸腾的现象。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背景技术
由于在高原地区,大气压力较低,防冻液的沸点降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动机上冷却水的节温器还未打开,防冻液已经达到沸点,导致发动机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节温器,该节温器可以随时开启,避免出现在节温器未打开防冻液就沸腾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感温体,所述感温体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膨胀或者收缩;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感温体进行加热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检测所述壳体内冷却液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冷却液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感温体进行加热;其中所述节温器根据所述感温体的膨胀或者收缩开关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通过设置加热元件,使得感温体可以随时膨胀或收缩,进而节温器可以随时开启,避免出现节温器未打开防冻液就沸腾的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车辆的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温器还包括: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所述插头连接所述控制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温器还包括:横杆和主弹簧,所述横杆在所述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封闭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石蜡受热膨胀后,所述感温体克服所述主弹簧的弹力并驱动所述横杆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温器还包括:工作活塞,所述工作活塞的一端与所述感温体相连,所述工作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杆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杆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上端敞开;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上端且向外延伸;外支架,所述外支架设置在所述翻边部的自由端且向下延伸,所述主弹簧设置在所述本体部、所述翻边部以及所述外支架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温器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主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翻边部止抵,所述主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止挡件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支架的内侧面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止挡件的自由端容纳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外支架可相对所述止挡件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温器还包括:副弹簧,所述副弹簧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下方,在所述感温体受热膨胀后,所述感温体克服所述主弹簧和副弹簧的弹力并驱动所述横杆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包括上述节温器,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设置有上述节温器,因此该冷却系统可以在高海拔、低气压的工况下使用,冷却系统可以随时从小循环切换到大循环,避免出现冷却液沸腾但大循环仍未开启导致发动机损坏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节温器100,
壳体101,第一开口101a,第二开口101b,
感温体102,
横杆103,本体部103a,翻边部103b,外支架103c,
主弹簧104,压力传感器105,工作活塞106,止挡件107,滑动槽108,插头109,弹性嵌入件110,副弹簧1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由于在高原地区,大气压力较低,防冻液的沸点降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动机上的冷却水的节温器还未打开,防冻液已经达到沸点,导致发动机损坏。
例如,目前的技术方案使用的是石蜡式的节温器,开启温度固定,无法根据一些实际工作环境来调节节温器的开启,会出现防冻液在小循环状态已经达到沸点,造成发动机损坏。为解决在高海拔地区防冻液沸点低问题,常常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去更换节温器,操作不方便,成本高。
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节温器,该节温器可根据外界环境来调节温器的开启条件,使得节温器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的工况。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01、感温体102和加热元件。
其中,壳体101内具有冷却液流通的空腔,且壳体101具有第一开口101a和第二开口101b,第一开口101a和第二开口101b连通。
感温体102可以根据冷却液的温度变化而膨胀或收缩,例如可以在感温体102内设置有石蜡,当温度降低时,石蜡凝固且体积减小;当温度提高时,石蜡融化且体积变大。
加热元件(未示出)用于对感温体102进行加热,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温体可以不受限于冷却液的温度而膨胀或收缩,当冷却液的温度不满足膨胀要求时,可以加热感温体102使其膨胀。
节温器1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05,压力传感器105设置在壳体101内以检测壳体101内冷却液的压力,压力传感器105与加热元件相连,当压力传感器105检测到冷却液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压力传感器105控制加热元件对感温体102进行加热,节温器100根据感温体102的膨胀或收缩开关第二开口101b。
当压力传感器105检测到冷却液的压力小于预设值(例如该预设值可以为海平面的气压)时,压力传感器105判断出冷却液的沸点要远低于标准大气压时冷却液的沸点,因此压力传感器105可以控制加热元件加热感温体102,感温体102膨胀进而使得第一开口101a和第二开口101b连通,车辆的大循环开启。
具体地,压力传感器105可以与车辆的控制中心相连,车辆的控制中心与加热元件相连,压力传感器105可以将检测到的冷却液的压力值传递至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接受到冷却液的压力值后,可以计算出冷却液的沸点温度,并结合冷却液的实际温度,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限值。
该限值可以为冷却液的沸点与冷却液实际温度的差值,当冷却液的沸点与冷却液实际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该限值,说明冷却液马上会沸腾,但由于冷却液此时的温度不足以使感温体102膨胀以打开节温器100,因此控制中心可以激活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对感温体102加热以使其膨胀,进而打开第二开口101b,开启大循环。优选地,控制中心可以同时激活冷却风扇,来迅速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通过设置可对感温体102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使得感温体102可以随时开启,避免出现在节温器100未打开时就出现防冻液沸腾的现象。
压力传感器105可以与车辆的控制中心相连,并可以将检测到的冷却液的压力值传递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与加热元件相连。在控制中心接受到冷却液的压力值时,可以计算出冷却液的沸点温度,并结合冷却液的实际温度,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限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节温器100还包括横杆103和主弹簧104,横杆103在主弹簧104的弹力作用下密封第二开口101b,其中感温体102内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石蜡的加热元件,石蜡受热融化后膨胀,感温体102克服主弹簧104的弹力并驱动横杆103移动以打开第二开口101b。
例如,当外界的大气压力较低时,且防冻液所在的空间与外界连通后,防冻液的沸点必然会降低,为了避免在节温器100在未打开时就出现防冻液沸腾的现象,可以给加热元件通电,使得加热元件加热石蜡,石蜡融化以将节温器100打开,从而开启大循环,避免沸腾的防冻液对发动机造成损坏。
也就是说,节温器100不再受限于石蜡根据冷却液温度而开启的限制,加热元件通电加热石蜡,进而可以随时融化石蜡以将节温器100打开,节温器100可以随时根据实际工作环境来开启,从而大幅提高了节温器100的适应能力。
优选地,节温器100还包括副弹簧111,副弹簧111设置在横杆103的下方,石蜡受热融化后使得感温体102膨胀,感温体102克服主弹簧104和副弹簧111的弹力并驱动横杆103移动以打开第二开口101b。
也就是说,主弹簧104和副弹簧111的作用一样,均是为了压紧横杆103,使得横杆103封闭第二开口101b,在冷却液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或者加热元件加热感温体102使其膨胀后克服主弹簧104和副弹簧111的弹力,横杆103打开第二开口101b,大循环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节温器100还包括工作活塞106,工作活塞106的一端与感温体102相连,工作活塞106的另一端与横杆103相连。石蜡融化后,石蜡膨胀导致感温体102向下移动,进而感温体102可以推动工作活塞106向下移动,由于工作活塞106的下端与横杆103相抵,横杆103可以向下移动,由此横杆103可以克服主弹簧104的弹力将第二开口101b打开,由此实现大循环的开启。
具体地,横杆103包括本体部103a、翻边部103b和外支架103c。其中,本体部103a的上端敞开,本体部103a的底部与工作活塞106的下端相连,翻边部103b设置在本体部103a的上端且向外延伸,外支架103c设置在翻边部103b的自由端且向下延伸,主弹簧104设置在本体部103a、翻边部103b以及外支架103c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节温器100还包括止挡件107,止挡件107与壳体101相连,主弹簧104的上端与翻边部103b止抵,主弹簧104的下端与止挡件107止抵。换言之,主弹簧104设置在翻边部103b与止挡件107之间,翻边部103b可以压缩主弹簧104以开启第二开口101b。
更进一步地,外支架103c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滑动槽108,止挡件107的自由端容纳在滑动槽108内,在横杆10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止挡件107的自由端始终设置在滑动槽108中,避免止挡件107阻碍横杆103的上下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节温器100还包括插头109,插头109与加热元件相连,插头109可以为加热元件提供电能。增强密闭性,模块化设计方便实施。
工作活塞106的外周还设置有弹性嵌入件110,弹性嵌入件110起到缓冲和限位的作用,避免工作活塞106的上下移动的位移过大导致第二开口101b的流量过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节温器100,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系统设置有上述节温器100,因此该冷却系统可以在高海拔、低气压的工况下使用,冷却系统可以随时从小循环切换到大循环,避免出现冷却液沸腾但大循环仍未开启而导致发动机损坏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冷却系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具有第一开口(101a)和第二开口(101b);
感温体(102)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可选择地对所述感温体(102)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感温体膨胀;以及
压力传感器(105),所述压力传感器(105)设置在所述壳体(101)内以检测所述壳体(101)内冷却液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105)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当所述压力传感器(105)检测到所述冷却液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105)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感温体(102)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105)与车辆的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头(109),所述插头(109)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所述插头(109)连接所述控制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杆(103)和主弹簧(104),所述横杆(103)在所述主弹簧(104)的弹力作用下封闭所述第二开口(101b);在所述感温体(102)受热膨胀后,所述感温体(102)克服所述主弹簧(104)的弹力并驱动所述横杆(103)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101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活塞(106),所述工作活塞(106)的一端与所述感温体(102)相连,所述工作活塞(106)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杆(10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03)包括:
本体部(103a),所述本体部(103a)的上端敞开;
翻边部(103b),所述翻边部(103b)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3a)的上端且向外延伸;
外支架(103c),所述外支架(103c)设置在所述翻边部(103b)的自由端且向下延伸,所述主弹簧(104)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3a)、所述翻边部(103b)以及所述外支架(103c)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件(107),所述止挡件(107)与所述壳体(101)相连,所述主弹簧(104)的上端与所述翻边部(103b)止抵,所述主弹簧(104)的下端与所述止挡件(107)止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103c) 的内侧面设置有滑动槽(108),所述止挡件(107)的自由端容纳在所述滑动槽(108)内,所述外支架(103c)可相对所述止挡件(107)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节温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弹簧(111),所述副弹簧(111)设置在所述横杆(103)的下方,在所述感温体(102)受热膨胀后,所述感温体(102)克服所述主弹簧(104)和副弹簧(111)的弹力并驱动所述横杆(103)移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101b)。
10.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温器(100)。
CN201720109098.3U 2017-02-04 2017-02-04 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Active CN207261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9098.3U CN207261101U (zh) 2017-02-04 2017-02-04 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9098.3U CN207261101U (zh) 2017-02-04 2017-02-04 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1101U true CN207261101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1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9098.3U Active CN207261101U (zh) 2017-02-04 2017-02-04 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11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5010A (zh) * 2019-09-25 2021-03-26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46891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液控制系统及发动机冷却液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5010A (zh) * 2019-09-25 2021-03-26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46891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液控制系统及发动机冷却液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61101U (zh) 用于车辆的节温器
CN107461925B (zh) 一种热泵机及防冻控制方法
CN102652372A (zh) 可控地隔热的壳体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07850B (zh) 电子冰箱的启动控制方法及电子冰箱
CN103206824B (zh) 一种双温度补偿冰箱及实现双温度补偿的方法
CN108548281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036357B (zh) 一种冰箱的制冰部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9302759A (zh) 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系统
CN105352262A (zh) 风冷冰箱及其冷冻保护控制方法
US20130219939A1 (en) Vehicle heat pump system
CN106103995A (zh) 用于运行车辆的压缩空气系统的方法
CN108523625A (zh) 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方法
CN208203636U (zh) 热胀冷缩原理自动温控风扇
CN207634801U (zh) 一种水龙头
ITUB20155855A1 (it) Sistema di condizionamento, in particolare per applicazioni in veicoli elettrici
CN108006811A (zh) 蓄热式电暖器
JP6166864B2 (ja) 駆動装置、駆動装置を運転する方法、エネルギー回収シリンダ
CN106369856B (zh) 制冷装置
CN103234324B (zh)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温控器及温度补偿方法
CN108444186A (zh) 冰箱
JP632936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0392544C (zh) 电热区域控制阀
CN206516564U (zh) 一种压力式温控器强制关机结构
CN208595002U (zh) 一种基于电动水泵的组合冷却系统
CN201257891Y (zh) 拖拉机水温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1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No.1 Courtyard Building, Futong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Auto (China)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