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7927U -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7927U
CN207247927U CN201721241460.9U CN201721241460U CN207247927U CN 207247927 U CN207247927 U CN 207247927U CN 201721241460 U CN201721241460 U CN 201721241460U CN 207247927 U CN207247927 U CN 207247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smoke
heat recovery
waste heat
recovery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414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延平
刘兴
王少云
束海涛
朱瑞贺
黄海波
唐月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uz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ai Rong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ai Rong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ai Rong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414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7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7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79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包括若干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烟气再热装置(6)以及设置有水泵(7)的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供流体在各个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与烟气再热装置(6)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所述烟气再热装置(6)分别通过烟道与烟气脱硫装置(5)以及烟囱(9)连接,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还用于接收烧结冷却所产生的烟气,所述脱硫装置用于接收烧结所产生的含硫烟气。本实用新型将烧结冷却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与水进行换热,并利用换热后的升温水对烧结脱硫后的烟气进行再热,从而在进行烧结冷却烟气余热利用的同时解决脱硫后烟气排放时的白雾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上的炼铁过程中,铁水中含硫不能过高,而硫有热脆性,因而高温烧结是炼铁过程中主要的脱硫手段,通过烧结可以脱出矿石中90%以上的硫。烧结后形成烧结矿,烧结矿冷却后再进高炉冶炼。对于烧结产生的含硫烟气,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湿法脱硫,烟气在脱硫过程中喷水,使得湿法脱硫后的烟气温度较低,烟气含水量较高,因而在排放时烟气不能得到有效的抬升,部分被冷凝成了液滴,从而在烟囱附近形成白雾现象。
另一方面,在使用烧结冷却机对烧结矿进行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约为150-250℃。现有技术中这些烟气多是通过烟囱直接排放,没有进行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将烧结冷却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与水进行换热,并利用换热后的升温水对烧结脱硫后的净烟气进行再热,从而在进行烧结冷却烟气余热利用的同时解决烧结脱硫后烟气排放时的白雾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包括若干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再热装置以及设置有水泵的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供流体在各个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 置与烟气再热装置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所述烟气再热装置分别通过烟道与烟气脱硫装置以及烟囱连接,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还用于接收烧结冷却所产生的烟气,所述脱硫装置用于接收烧结所产生的含硫烟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烧结冷却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与水进行换热,从而提高水温。升温后的水由循环管道进入烟气再热装置,并与烧结脱硫后的净烟气进行换热,从而升高净烟气温度,降低水温度。由烟气再热装置换热升温后的净烟气再经过烟囱后排出,可以大大减少排放时的白雾现象。由烟气再热装置换热降温后的水经循环管道流回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再与烧结冷却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作用,然后再流至烟气再热装置与净烟气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对烧结冷却所产生烟气中的热量进行了利用,另一方面无需额外消耗燃料即可对烧结脱硫后的净烟气进行升温,解决脱硫烟气排放时的白雾现象,从而环保性和经济性好。此外,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脱硫前原烟气作为热源与水进行换热所带来的露点腐蚀问题,故运行上更安全。
作为改进,还包括旁路管道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旁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流入和流出所述烟气再热装置的循环管道连通,所述旁路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和与所述调节阀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烟气再热装置的出烟温度。当烟气再热装置所出烟气温度达到某一设定值时,旁路管道上的调节阀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开始开启,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流向烟气再热装置的升温水一部分经旁路管道直接流入由烟气再热装置流向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循环管道中,从而减少了流入烟气再热装置中的升温水流量,进而降低净烟气经烟气再热装置换热后的升温幅度,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烟气温度越高,调节阀的开度越大,旁路管道的分流作用也就越明显。若温度传 感器检测的烟气再热装置的所出烟气的温度未达到前述的设定值或者调节阀打开后所检测烟气温度下降至前述设定值以下,则调节阀关闭。通过温度传感器与调节阀的连锁作用,结合温度检测与水流量控制,可以方便的将烟囱排放烟气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
作为改进,所述循环管道之间设置有差压变送器,用以检测系统是否出现泄漏,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为改进,所述差压变送器分别靠近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所述烟气再热装置设置,从而对系统是否出现泄漏进行多点检测,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系统安全性。
作为改进,还包括高位水箱,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流向所述烟气再热装置的循环管道上,所述高位水箱与所述烟气再热装置流向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循环管道连通。高位水箱作为定压装置,能够保证系统在稳定的压力下运行,提高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作为改进,所述水泵的入口设置有过滤器,防止系统出现堵塞。
作为改进,所述过滤器的进出口之间设置有差压变送器,用以检测系统是否出现泄漏,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为改进,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置有隔断阀,用于切断烟气进入其内,方便对系统进行检修或者应对其他需要切断烟气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情况。
综上,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既能够对烧结冷却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再利用,又能够解决脱硫烟气排放所产生的白雾问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环保性和经济性好,同时具有运行安全平稳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风罩;3,隔断阀;4,引风装置;5,烟气脱硫装置;6,烟气再热装置;7,水泵;8,过滤器;9,烟囱;10,旁路管道;11,调节阀;12,差压变送器;13,高位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一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烟气再热装置6,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与烟气再热装置6均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与烟气再热装置6之间设置有水循环管道,水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水泵7,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水口与烟气再热装置6出水口的循环管道内的水由烟气再热装置6流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出水口与烟气再热装置6进水口的循环管道内的水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流入烟气再热装置6。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和烟气再热装置6均具有进烟口和出烟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烟口供烧结冷却所产生的烟气进入,烟气再热装置6的进烟口通过烟道与烟气脱硫装置5连接,烟气再热装置6的出烟口通过风道与烟囱9连接。为了便于烧结冷却所产生的烟气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烟口设置有风罩2,出烟口处设置有引风装置4。
该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工作时,在引风装置4的引风作用下,烧结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较高的烟气(约为150-250℃)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烟口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中。温度较低的水由循环管道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中,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作为换热器使其内的烧结冷却烟气与水产生换热作用,水的温度升高而烟气温度降低。降温后的烟气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 出烟口排出,升温后的水由循环管道流至烟气再热装置6。
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含硫烟气进入烟气脱硫装置5中,经过脱硫后成为净烟气。还可以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和烟气脱硫装置5之间设置烟气除尘装置,含硫烟气先除尘后脱硫成为净烟气。
净烟气自烟气脱硫装置5流出经烟道由烟气再热装置6的进烟口进入烟气再热装置6中,而经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换热作用后的升温水由循环管道也进入烟气再热装置6中。烟气再热装置6作为换热器,升温水与净烟气在其内进行换热作用,净烟气温度升高而水的温度降低。升温后的净烟气温度经烟气再热装置6的出烟口和烟道进入烟囱9排出,可以大大减少排放时的白雾现象,而经烟气再热装置6换热后的水经循环管道流回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再与烧结冷却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再流至烟气再热装置6与净烟气进行换热。
上述过程重复进行,一方面对烧结冷却所产生烟气中的热量进行了利用,另一方面无需额外消耗燃料即可对烧结脱硫后的净烟气进行升温,解决脱硫烟气排放时的白雾现象,从而环保性和经济性好。此外在上述过程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脱硫前原烟气作为热源与水进行换热所带来的露点腐蚀问题,故运行上更安全。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旁路管道10以及温度传感器(图1中未示出),旁路管道10的两端分别与流入和流出烟气再热装置6的循环管道连通,旁路管道10上设置有调节阀11和与调节阀11连接的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烟气再热装置6的出烟口处或者烟气再热装置6与烟囱9之间的烟道内,用于检测烟气再热装置6的出烟温度。当烟气再热装置6所出烟气温度达到某一设定值(可以通过控制器设定该值)时,旁路管道10上的调节阀11在控制器的作用 下开始开启,由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流向烟气再热装置6的升温水一部分经旁路管道10直接流入由烟气再热装置6流向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循环管道中,从而减少了流入烟气再热装置6中的升温水流量,进而降低净烟气经烟气再热装置6换热后的升温幅度,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烟气温度越高,调节阀11的开度越大,旁路管道10的分流作用也就越明显。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烟气再热装置6的所出烟气的温度未达到前述的设定值或者调节阀11打开后所检测烟气温度下降至前述设定值以下,则调节阀11关闭。通过温度传感器与调节阀11的连锁作用,结合温度检测与水流量控制,可以方便的将烟囱排放烟气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流向烟气再热装置6的循环管道与相反流向的循环管道之间设置有两个差压变送器12,两个差压变送器12分别靠近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和烟气再热装置6,用以检测系统是否出现泄漏,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高位水箱13,水泵7设置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流向烟气再热装置6的循环管道上,高位水箱13与烟气再热装置6流向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循环管道连通。高位水箱13作为定压装置,能够保证系统在稳定的压力下运行,提高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泵7的入口设置有过滤器8,过滤器8的进出口之间设置有差压变送器12,防止系统出现堵塞以及检测系统是否出现泄漏,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烟口设置有隔断阀3,用于切断烟气进入其内,方便对系统进行检修或者应对其他需要切断烟气进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情况。
在图1中,烟气流动方向如黑色箭头所示,水流动方向如空心箭头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由一个增加到两个,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均具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也均具有出烟口和进烟口。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两个出水口各自连接一条分循环管道,这两条分循环管道汇集至一条主循环管道并与烟气再热装置6的进水口连接,使得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中的水能够汇集流入烟气再热装置6中。烟气再热装置6的出水口连接有一条主循环管道,这条主循环管道分为两条分循环管道并分别与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水口连接,使得烟气再热装置6中流出的水能够分别流入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中。水泵7设置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流向烟气再热装置6的主循环管道上,水泵7的入口设置有过滤器8。高位水箱13与烟气再热装置6流向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主循环管道连通,旁路管道10的两端分别与流入和流出烟气再热装置6的主循环管道连通。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烟口均设置有风罩2和隔断阀3,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出烟口均设置有引风装置4。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引风装置4的引风作用下,温度较高的烧结冷却烟气由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烟口进入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中。温度较低的水由分别与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进水口连接的两个分循环管道进入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中,每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作为换热器使进入其内的烧结冷却烟气与水产生换热作用,水的温度升高而烟气温度降低,降温后的烟气经各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出烟口排出。
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含硫烟气进入烟气脱硫装置5中,经过脱硫后成为净烟气。净烟气自烟气脱硫装置5流出经烟道由烟气再热装置6进烟口进入烟气再热装置6中,而经过各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换热作用后的升温水也由分循环管道和主循环管道进入烟气再热装置6中。在烟气再热装置6中,升温水与净 烟气进行换热作用,净烟气温度升高而水的温度降低。升温后的净烟气温度经烟气再热装置6的出烟口和烟道进入烟囱9排出,可以大大减少排放时的白雾现象,而经烟气再热装置6换热后的水流回两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再与烧结余热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再流至烟气再热装置6与净烟气进行换热。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温度检测与分流过程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流入和流出各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分循环管道之间、流入和流出烟气再热装置6的主循环管道之间、过滤器8的进出口之间均设置有差压变送器12。
在图2中,烟气流动方向如黑色箭头所示,水流动方向如空心箭头所示。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数量还可以是3个或者更多,相应的调节循环管道的布置即可,而且烟气再热装置6也可以设置多个进出水口,总之使得各个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均能够与烟气再热装置6进行水循环。另外旁路管道10也可以设置多个,每条旁路管道10均进行上述的分流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对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包括若干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烟气再热装置(6)以及设置有水泵(7)的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供流体在各个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与烟气再热装置(6)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所述烟气再热装置(6)分别通过烟道与烟气脱硫装置(5)以及烟囱(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还用于接收烧结冷却所产生的烟气,所述脱硫装置用于接收烧结所产生的含硫烟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路管道(10)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旁路管道(10)的两端分别与流入和流出所述烟气再热装置(6)的循环管道连通,所述旁路管道(10)上设置有调节阀(11)和与所述调节阀(11)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烟气再热装置(6)的出烟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之间设置有差压变送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变送器(12)分别靠近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和所述烟气再热装置(6)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位水箱(13),所述水泵(7)设置于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流向所述烟气再热装置(6)的循环管道上,所述高位水箱(13)与所述烟气再热装置(6)流向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的循环管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7)的入口设置有过滤器(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 滤器(8)的进出口之间设置有差压变送器(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1)设置有隔断阀(3),用于切断烟气进入其内。
CN201721241460.9U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47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1460.9U CN207247927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1460.9U CN207247927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7927U true CN207247927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86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4146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47927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79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0958A (zh) * 2018-07-24 2018-11-13 重庆市大龙窑炉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砖瓦窑炉烟气循环利用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0958A (zh) * 2018-07-24 2018-11-13 重庆市大龙窑炉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砖瓦窑炉烟气循环利用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07295U (zh) 新型高炉热风炉废气分级回收利用装置
CN210862260U (zh) 一种退火炉烟气余热回收循环系统
CN106500127A (zh) 一种旁路空预器热量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7247927U (zh) 一种新型mggh烟气处理系统
CN108931141A (zh) 一种利用烧结矿余热加热烧结废气实现低成本脱硝的工艺
CN203550636U (zh) 一种铁合金电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105387446A (zh) 一种主动控制排烟温度的旁路分级省煤器系统
CN209423271U (zh) 一种湿法脱硫烟气除湿脱白系统
CN209490673U (zh) 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硝系统
CN108007217B (zh) 余热利用的活性炭气力输送系统和输送方法
CN207527620U (zh) 燃气蒸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9971916A (zh) 一种利用转炉废气预热废钢的装置及方法
CN104729309A (zh) 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高效反吹除焦方法
CN105674759A (zh) 工业炉窑烟气余热离线蓄热式系统回收装置
CN105526577A (zh) 可稳定调控的低低温省煤器系统
CN106847427B (zh) 烤漆炉热风交换式自动降温系统
CN202171240U (zh) 玻璃退火窑的余热锅炉
CN108387112A (zh) 玻璃窑降温用卧式余热锅炉系统
CN107664439B (zh) 一种燃油炉窑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6970993U (zh) 用于涂布机的天然气直燃装置及干燥系统
CN208066095U (zh) 一种用于火电厂脱硫塔循环浆液冷却消白烟的装置
CN208124917U (zh) 玻璃窑降温用卧式余热锅炉系统
CN205635669U (zh) 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装置
CN108955277A (zh) 一种利用烧结矿余热加热烧结废气实现低成本脱硝的系统
CN108775593B (zh) 一种干式排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04

Address after: 210031 Room 201, 14 Building, Headquarters Business Plaza, No. 5 Puzhu North Road,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Xuz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71104 No. 58 Shuangyuan Street, Lixin Town Industrial Park, Laiw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Dai Rong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