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5808U - 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5808U
CN207245808U CN201721062205.8U CN201721062205U CN207245808U CN 207245808 U CN207245808 U CN 207245808U CN 201721062205 U CN201721062205 U CN 201721062205U CN 207245808 U CN207245808 U CN 207245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ield
housing
ternary catalyzing
vecto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22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本位
林明世
李寅
蔡伟坚
黎昌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ritish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ritish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ritish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ritish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22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5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5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5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元催化器及汽车,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该三元催化器包括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一载体、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二载体以及用于容纳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壳体;壳体包括用于容纳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均固设于容纳腔中,且第一载体靠近气流入口,第二载体靠近气流出口。该汽车设置有上述三元催化器。该三元催化器及汽车解决了通过法兰将两个催化器总成连接在一起,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其作用是将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有害气体,例如:CO、HC、NOx等,经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的CO2、N2和H2O等。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三元催化器对有害气体的转化效率、进一步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通常会通过法兰将两个催化器总成连接在一起,进而来达到上述目的。虽然通过法兰将两个催化器总成连接在一起能够起到进一步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含量的作用,但是将两个催化器总成连接在一起后占用空间较大,这一缺点也尤为凸出,而这显然与当前车辆紧凑型布置的需求不符。
因而,亟待设计一种新的三元催化器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元催化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法兰将两个催化器总成连接在一起,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元催化器包括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一载体、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二载体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均固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一载体靠近所述气流入口,所述第二载体靠近所述气流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体积。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热片,所述隔热片包覆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隔热罩和与所述第一隔热罩固接的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通过多个第一支撑件固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隔热罩通过多个第二支撑件固设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用于固定至所述壳体上的两个第一连接脚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脚之间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隔热罩固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用于固定至所述壳体上的两个第二连接脚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脚之间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隔热罩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罩和/或所述第二隔热罩上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和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所述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靠近所述气流入口,所述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靠近所述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载体位于所述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与所述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二载体位于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衬层,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壳体均与所述第一衬层粘接;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衬层,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壳体均与所述第二衬层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将所述三元催化器固定至汽车的发动机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元催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将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设置于同一壳体中,能够减小三元催化器的体积,进而减小三元催化器被安装至车上时所占用的空间,也能够为周围其他零件的安装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此外,通过一个壳体封装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还能够减少法兰、连接螺栓以及密封垫等的使用,不但能够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三元催化器的重量,还能够减少装配工序,使得装配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法兰将两个催化器总成连接在一起,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设置有上述三元催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采用上述三元催化器,将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设置于同一壳体中,能够减小三元催化器的体积,进而减小三元催化器被安装至车上时所占用的空间,也能够为周围其他零件的安装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此外,通过一个壳体封装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还能够减少法兰、连接螺栓以及密封垫等的使用,不但能够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三元催化器的重量,还能够减少装配工序,使得装配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三元催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三元催化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三元催化器沿气体流动方向的某一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三元催化器去掉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载体;2-第二载体;3-隔热片;4-第一隔热罩;5-第二隔热罩;6-第一支撑件;7-第二支撑件;8-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9-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10-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元催化器包括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一载体1、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二载体2以及用于容纳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的壳体。壳体包括用于容纳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均固设于容纳腔中,且第一载体1靠近气流入口,第二载体2靠近气流出口。
将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设置于同一壳体中,能够减小三元催化器的体积,进而减小三元催化器被安装至车上时所占用的空间,也能够为周围其他零件的安装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此外,通过一个壳体封装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还能够减少法兰、连接螺栓以及密封垫等的使用,能够降低泄露的风险,不但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三元催化器的重量,还能够减少装配工序,使得装配效率更高。
实践表明,载体的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催化器总成的工作状态,甚至决定催化器总成的性能,加上当前车辆轻量化和紧凑型布置已经成为趋势,将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设置于同一壳体中,能够有效解决催化性能,轻量化要求,空间布置等问题。
具体的,催化层可以包括铂、铑、钯等贵重金属;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可以是间隔设置于容纳腔中,也可以是在容纳腔中相邻设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载体1的体积可以大于第二载体2的体积。
第一载体1的体积大于第二载体2的体积,这种载体大小不一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三元催化器尽快达到起然温度,进而降低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的量,另一方面也使三元催化器在安装时能够与周围结构更加契合。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三元催化器还可以包括隔热片3,隔热片3包覆于壳体的外壁上。
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过三元催化器时温度很高,容易对周围的结构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隔热片3能够降低三元催化器向外界传递的热量,进而有利于降低三元催化器对周围结构的不利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三元催化器还可以包括第一隔热罩4和与第一隔热罩4固接的第二隔热罩5,第一隔热罩4通过多个第一支撑件6固设于壳体上,第二隔热罩5通过多个第二支撑件7固设于壳体上。
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过三元催化器时温度很高,容易对周围的结构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在壳体外设置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能够降低三元催化器向外界传递的热量,进而有利于降低三元催化器对周围结构的不利影响。第一隔热罩4通过多个第一支撑件6固设于壳体上,第二隔热罩5通过多个第二支撑件7固设于壳体上,即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均与壳体间隔设置,隔热罩与壳体之间间隔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三元催化器向周围传递的热量。
具体的,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可以是主要用于缓解第一载体1的热量对周围结构的影响,即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包围第一载体1所在的空间。
进一步的,三元催化器中可以同时设置有隔热片3、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具体的,可以是隔热片3包覆于壳体的外壁上,第一隔热罩4通过多个第一支撑件6固设于壳体上,第二隔热罩5通过多个第二支撑件7固设于壳体上,隔热片3上设置有容各第一支撑件6和各第二支撑件7通过的孔。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6可以包括用于固定至壳体上的两个第一连接脚和设置于两个第一连接脚之间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与第一隔热罩4固接。第二支撑件7包括用于固定至壳体上的两个第二连接脚和设置于两个第二连接脚之间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与第二隔热罩5固接。
第一支撑件6包括第一凸起部和两个第一连接脚,两个第一连接脚各连接于第一凸起部底端的一侧(类似“几”字形),两个第一连接脚均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一隔热罩4固定于第一凸起部的顶端,既能够保证第一隔热罩4的稳定设置,又能够使第一隔热罩4与壳体间隔设置,而第一隔热罩4与壳体间隔设置,有利于减少三元催化器向周围传递的热量。
第二支撑件7包括第二凸起部和两个第二连接脚,两个第二连接脚各连接于第二凸起部底端的一侧(类似“几”字形),两个第二连接脚均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隔热罩5固定于第二凸起部的顶端,既能够保证第二隔热罩5的稳定设置,又能够使第二隔热罩5与壳体间隔设置,而第二隔热罩5与壳体间隔设置,有利于减少三元催化器向周围传递的热量。
具体的,第一隔热罩4可以是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于第一凸起部的顶端,第二隔热罩5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于第二凸起部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罩4上可以设置有加强筋。
在第一隔热罩4上设置加强筋,有利于增大第一隔热罩4的强度,使第一隔热罩4更坚固,不易损坏。
具体的,第一隔热罩4上的加强筋可以为条状或者H形。
优选的,第一隔热罩4上的加强筋为H形,H形的加强筋结构更稳定,对第一隔热罩4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罩5上可以设置有加强筋。
在第二隔热罩5上设置加强筋,有利于增大第二隔热罩5的强度,使第二隔热罩5更坚固,不易损坏。
具体的,第二隔热罩5上的加强筋可以为条状或者H形。
优选的,第二隔热罩5上的加强筋为H形,H形的加强筋结构更稳定,对第二隔热罩5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上均可以设置有加强筋。
在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上设置加强筋,有利于增大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的强度,使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更坚固,不易损坏,也有利于延长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上的加强筋均可以为条状或者H形。
优选的,第一隔热罩4和第二隔热罩5上的加强筋为H形,H形的加强筋结构更稳定,对相应的第一隔热罩4或第二隔热罩5强度的加强效果更好。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上可以开设有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和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靠近气流入口,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靠近气流出口。第一载体1位于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与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之间,第二载体2位于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与气流出口之间。
在壳体上开设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和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使三元催化器中能够设置相应的第一氧传感器和第二氧传感器。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靠近气流入口,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靠近气流出口,第一载体1位于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与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之间,第二载体2位于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与气流出口之间,进而通过设置在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中的第一氧传感器能够检测经过第一载体1后的气体中的氧浓度,通过设置在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中的第二氧传感器能够检测经过第二载体2后的气体中的氧浓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载体1与壳体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衬层,第一载体1和壳体均与第一衬层粘接。第二载体2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衬层,第二载体2和壳体均与第二衬层粘接。
通过第一衬层实现第一载体1与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衬层实现第二载体2与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有利于防止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在组装至容纳腔的过程中被损坏。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用于将三元催化器固定至汽车的发动机上。
设置连接座10,通过连接座10能够将三元催化器固定至汽车的发动机上。
本实施例中,气流出口所在的一端可以为锥形,锥形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用于与消音器连接。
进一步的,锥形的外周可以固设有对应的第三隔热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设置有实施例一提供的三元催化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采用上述三元催化器,将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设置于同一壳体中,能够减小三元催化器的体积,进而减小三元催化器被安装至车上时所占用的空间,也能够为周围其他零件的安装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此外,通过一个壳体封装第一载体1和第二载体2,还能够减少法兰、连接螺栓以及密封垫等的使用,不但能够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三元催化器的重量,还能够减少装配工序,使得装配效率更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一载体(1)、涂覆有催化层的第二载体(2)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载体(1)和所述第二载体(2)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载体(1)和所述第二载体(2)的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载体(1)和所述第二载体(2)均固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第一载体(1)靠近所述气流入口,所述第二载体(2)靠近所述气流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1)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载体(2)的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片(3),所述隔热片(3)包覆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热罩(4)和与所述第一隔热罩(4)固接的第二隔热罩(5),所述第一隔热罩(4)通过多个第一支撑件(6)固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隔热罩(5)通过多个第二支撑件(7)固设于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6)包括用于固定至所述壳体上的两个第一连接脚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脚之间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隔热罩(4)固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7)包括用于固定至所述壳体上的两个第二连接脚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脚之间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隔热罩(5)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罩(4)和/或所述第二隔热罩(5)上设置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和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所述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靠近所述气流入口,所述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靠近所述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载体(1)位于所述第一氧传感器安装孔(8)与所述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之间,所述第二载体(2)位于第二氧传感器安装孔(9)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1)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衬层,所述第一载体(1)和所述壳体均与所述第一衬层粘接;所述第二载体(2)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衬层,所述第二载体(2)和所述壳体均与所述第二衬层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座(10),所述连接座(10)用于将所述三元催化器固定至汽车的发动机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三元催化器。
CN201721062205.8U 2017-08-23 2017-08-23 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Active CN207245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2205.8U CN207245808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2205.8U CN207245808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5808U true CN207245808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8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2205.8U Active CN207245808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58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8596A1 (de) 2022-08-18 2024-02-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Lochnahtschweiße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8596A1 (de) 2022-08-18 2024-02-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Lochnahtschweißen
EP4338879A1 (de) 2022-08-18 2024-03-20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m lochnahtschweisse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82381B1 (en)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assembly
CN207245808U (zh) 三元催化器及汽车
CN201574806U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
CN207761769U (zh) 三元催化反应器总成及汽车
CN207018068U (zh) 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
CN214499208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三元催化器
CN213810670U (zh) 一种催化燃烧炉
CN202023612U (zh) 一种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气热端耐久性的结构
CN209671061U (zh) 废气后处理装置安装结构及挖掘机
CN204921108U (zh) 一种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装置
CN214464518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06889063U (zh) 一种催化器总成和汽车
CN214464517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08702497U (zh) 一种汽车催化器及汽车
CN206625909U (zh) 一种通用箱盖及通用箱
CN215539825U (zh) 一种烟气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CN111522414A (zh) 一种计算机物联网安装支架
CN221220608U (zh) 支架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组件
CN215890168U (zh) 全包隔热罩
CN112796866A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6342401U (zh) 国六气体机后处理器
CN220890306U (zh) 隔热罩
CN208364216U (zh) 用于轻型柴油车尾气的催化还原装置
CN212467669U (zh) 一种二氧化氮转化器
CN205477869U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的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