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1592U - 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1592U
CN207241592U CN201720729000.4U CN201720729000U CN207241592U CN 207241592 U CN207241592 U CN 207241592U CN 201720729000 U CN201720729000 U CN 201720729000U CN 207241592 U CN207241592 U CN 207241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ee
compartment
lid
railway carri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290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传喜
肖依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290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1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1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1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使用车辆后备厢收发快递的方法和系统存在的安全性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包括收件盖,收件盖开设于行李厢厢盖;以及收件部,所述收件部设置于行李厢盖的内侧且朝向行李厢盖一侧开口,开口可由收件盖封闭或打开,收件部与收件盖围成收件空间,该收件空间容纳于储物空间且与储物空间相互独立;在收件盖被打开的情形下,收件空间能够接收投放件。通过将收件部与收件盖形成的收件空间容纳于储物空间且与所述储物空间相互独立的置方式,使得使用本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收取快递时,可以有效地保证储物空间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收发快递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但对于上班族来说,大多数快递的收取和发送都是在上班时间内完成的,既耽误正在进行的工作,又影响其他同事。而且,经常会出现由于收件人(车主)开会或无人接听而导致的一件快件多次无法送达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对收件人的车辆设置自动收取快递功能,在有快件需要发出或到达的情形下,通过收件人控制后备厢打开,快递员将快件(投放件)取出或放入后备厢的方式,在尽可能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快递得到及时投递。
鉴于此,专利申请(CN105741068A)公开了一种使用车辆后备厢收发快递的方法和系统。其中的方法主要包括:使快递单号与用户车牌号对应,并将其上传至云平台→扫描快递单号并传输至云平台,于云平台调取该快递单号对应的车牌号→查询并导航具有该车牌号的车辆位置→到达车辆所在位置,发出后备厢开启请求,具有权限的请求被授权,打开后备厢。不可避免地,上述方案存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后备厢中由于存放着汽车用品和安全设施等,这就使得在快递员打开后备厢后,上述物品或设施极易出现丢失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需要收取不同快递公司的多个快件时,上述方案又无法保证快件之间的安全性与保密性,进而容易导致快件丢失或快件封皮包含的信息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进一步改进上述后备厢中的物件容易丢失的问题,专利申请(CN104021514A)公开了一种车载物流的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的接收方法包括:接收来自远程终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开启对准指定空间的摄像头;将所述指定空间的视频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程终端;接收来自所述远程终端的第二控制信号,开启汽车的预定空间;接收来自所述远程终端的第三控制信号,锁闭所述预定空间。上述方法虽然实现了对物品接收过程的全程监控,但是此种方案存在追溯滞后的缺点,即在发生物品丢失时只能够第一时间获知但是不能够第一时间采取防盗措施。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使用车辆后备厢收发快递的方法和系统存在的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汽车行李厢包括行李厢盖和储物空间,所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包括:收件盖,所述收件盖开设于所述行李厢盖;以及收件部,所述收件部设置于行李厢盖的内侧且朝向所述行李厢盖一侧开口,所述开口可由所述收件盖封闭或打开,所述收件部与所述收件盖围成收件空间,该收件空间容纳于所述储物空间且与所述储物空间相互独立;其中,在所述收件盖被打开的情形下,所述收件空间能够接收投放件。
在上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收件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收件空间深度方向延伸的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收件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收件腔。
在上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收件腔的开口侧配置有遮盖件,所述遮盖件能够以覆盖在所述收件腔上的方式使所述收件腔处于不可见的状态;所述遮盖件上设置有开合件以及锁止件,所述开合件能够使对应的收件腔处于可见/不可见的状态,所述锁止件能够将所述开合件锁定,该锁定能够使所述对应的收件腔处于无法被打开的状态。
在上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遮盖件为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上设有切口,所述切口通过所述开合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切口打开时,所述遮盖件能够在所述切口处发生柔性变形或者弹性变形,所述柔性变形或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对应的收件腔的开口暴露,以接收投放件。
在上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口沿所述遮盖件的对角线方向以直线或弧线的形状设置,或者所述切口沿所述收件腔的周缘设置。
在上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收件腔的开口侧还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开口以避免所述开口发生变形,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收件腔与所述遮盖件之间。
在上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合件为拉链。
在上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为能够锁定所述拉链的拉头的密码锁或电子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汽车行李厢,所述汽车行李厢配置有上述任一项方案中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汽车行李厢包括行李厢盖和储物空间,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包括收件盖和收件部。收件盖开设于行李厢盖,收件部设置于行李厢盖内侧,收件部与收件盖形成有收件空间,收件空间容纳于储物空间且与储物空间以相互独立的方式设置。在收件盖被打开的情形下,收件空间能够接收投放件。通过收件空间与储物空间相互独立的设置方式,使得在使用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收取快件时,储物空间的安全性大大增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使用后备厢收取快件安全性差的问题,也不会产生追溯滞后的问题。
进一步地,收件部包括壳体、分隔结构,壳体与收件盖共同围设形成收件空间,分隔结构将收件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收件腔,至少一个收件腔配置有遮盖件,遮盖件上设置有开合件,收件腔的外缘设置有锁止件,开合件能够使对应的收件腔处于可见/不可见的状态,锁止件则能够在收件腔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形下,将开合件锁定,以使相应的收件腔处于无法被打开的状态。通过将收件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收件腔以及在收件腔上配置遮盖件、开合件和锁止件的设置方式,使得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能够收取多个投放件的同时,保证投放件之间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汽车的后备厢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系统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收件盖;2、收件部;21、壳体;22、分隔结构;23、遮盖件;24、开合件;25、锁止件;26、支撑件;3、后备厢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收件盖设置在后备厢盖的中下部,但是这种位置关系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系统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系统主要包括收件盖1和收件部2,收件盖1开设于后备厢盖3,收件部2设置于后备厢盖3内侧与收件盖1对应的位置。收件部2与收件盖1形成收件空间,收件空间优选地与储物空间以相互独立的方式设置,该设置方式使得在收件盖1被打开的情形下,收件空间能够接收投放件或者允许投放件被取出;在收件盖1被关闭的情形下,收件空间分别与储物空间和外界环境分隔开。
可以看出,通过在后备厢盖3内侧设置收件部2、后备厢盖3上对应收件部2的位置设置收件盖1、以及收件空间与储物空间相互独立的设置方式,使得收件部2始终与后备厢的储物空间相互独立,而只有在收件盖1打开的情形下,后备厢收件系统才能进行收取投放件的操作。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的后备厢收件系统,不仅不过多占用后备厢的原有的储物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使用后备厢收件系统收取投放件时的安全性,使后备厢的储物空间内存放的物品不易丢失。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是以汽车后备厢进行描述的,但这种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汽车后备厢只是实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汽车行李厢的一种,在可能的情形下,汽车行李厢也可以是汽车任意位置上设置的与后备厢具有相同或相似收纳功能的结构,如设置于汽车前舱的行李厢等。
此外,后备厢盖3可以是传统意义上汽车的后备厢盖,在打开该后备厢盖的情形下,车主便可以使用汽车后备厢的整个储物空间。收件盖1可以是本身具有双后备厢盖的汽车上的其中一个后备厢盖,如在一些后备厢门为左右/上下双开门的汽车中,将其中一个后备厢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收件盖。当然收件盖1也可以是如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基于现有汽车的后备厢盖进行结构的小幅度改造后形成的收件盖1。如图1所示,在后备厢盖3的中下部开设有收件盖1,对应收件盖1的位置设置有收件部2,并且在收件盖1关闭的情形下,收件部2的收件空间与后备厢的储物空间之间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
当然,收件盖1的开启形式和设置位置并不唯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任意调整,只要其能够满足相对于后备厢盖3单独开启的条件即可。如收件盖1可以是与后备厢盖3相似的掀开式的厢盖,也可以是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油厢盖相似的弹开式的厢盖,或者是带有轨道的滑动式的厢盖等。
下面参照图2和图3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系统的具体结构。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收件部2主要包括壳体21、分隔结构22。壳体21和收件盖1围设形成上述收件空间,并且壳体21的一侧具有开口,该开口朝向收件盖1设置,由收件盖1封闭或者打开。大致呈十字型的分隔结构22设置于壳体21内,并将壳体21分隔成四个收件腔。四个收件腔又分别配置有遮盖件23、开合件24和锁止件25(图2中为清晰显示收件部的内部结构,将遮盖件23省略)。其中,遮盖件23设置于收件腔的开口侧,并且遮盖件23上设置有切口,开合件设置于遮盖件23的切口处,该切口能够通过开合件24打开或者关闭,锁止件25则设置于收件腔的外缘。在切口打开时(即开合件24开启的情形下),收件腔处于可见状态(即与环境连通),投放件可以投入收件腔;在切口关闭时(即开合件24闭合的情形下),收件腔处于不可见状态(即与环境相互独立),并且在收件腔处于不可见状态的情形下,锁止件25能够将开合件24锁定,也就是使收件腔处于无法被打开的状态。优选地,开合件24为拉链,锁止件25为能够与拉链的拉头相匹配的电子锁。
按图2所示方位,壳体21的前侧具有开口,大致呈十字型的分隔结构22设置于壳体21内部,并且分隔结构22沿收件空间的深度方向将收件空间分隔成四个收件腔。四个收件腔上分别配置有遮盖件23、拉链和电子锁。其中,拉链沿收件腔对角线的方向设置于遮盖件23的切口上,四个遮盖件23又组成一个完整的盖件(如图3所示),电子锁设置于拉链所对应的收件腔外缘上。如图2所示方位,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四个拉链组成“X”型,四个电子锁分别位于“X”型的四个角所对的收件腔的外缘上。在拉链拉开的情形下,与该拉链对应的收件腔与环境连通(即收件腔处于可见状态),从而使得投放件可以投入收件腔或从收件腔取出;在拉链拉上的情形下,与该拉链对应的收件腔与环境相互独立(即收件腔处于不可见状态),并且此时电子锁可以将拉链的拉头锁定,使得该拉链无法被拉开,也就是对应的收件腔处于无法被打开的状态。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大拉链拉开后收件腔的的开口面积,还可以将切口沿收件腔对角线的方向以圆弧形的轨迹设置,或者将切口沿收件腔的周缘设置(即以近似U型的轨迹沿收件腔的边缘设置)。这样一来,在拉开拉链后,收件腔的开口面积得以增加,从而使得使用收件腔收取投放件更为容易。
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使用分隔结构22将壳体21围设成的收件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收件腔可以使后备厢收件系统同时收取多个投放件,也就是使后备厢收件系统更为实用。每个收件腔分别配置有遮盖件、开合件与锁止件,又可以使不同收件腔之间的不同投放件保持相互独立,从而提高了每个收件腔中的投放件的安全性。
在后备厢收件系统的材料方面,壳体21、分隔结构22以及遮盖件23的材料均可选用柔性防割材料或弹性防割材料,以进一步提高后备厢收件系统的安全性。选用柔性防割材料或弹性防割材料使得遮盖件23能够在所述切口处发生柔性变形或弹性变形,该变形使得对应的收件腔的开口暴露,以接收投放件。并且,选用柔性防割材料或弹性防割材料还能够使收件系统在未使用的情形下处于干瘪的状态,不占用后备厢的储物空间。优选地,柔性防割材料或弹性防割材料可以为用于防割手套上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包覆玻纤、氨纶或钢丝等材料,也可以为用于军用防弹衣上的芳纶纤维材料(凯夫拉)或用于警用防刺服上的超高强纤维布料等。
进一步地,在壳体使用上述柔性防割材料时,还可以在四个收件腔的开口侧与遮盖件23之间的位置设置支撑件26,并将遮盖件与支撑件26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这样一来,支撑件26可以支撑收件腔的开口以避免开口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拉链的开合和电子锁的加解锁动作不会在开口变形时受到影响,进而增强拉链和电子锁的使用稳定性。
当然,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任意形式的调整,以便其满足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如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情形下,分隔结构22还可以采用呈“一字形”或“井字形”的柔性防割材料将收件空间分隔成两个收件腔或九个收件腔,只并且在其中一个或特定几个收件腔上配置有遮盖件23、开合件24和锁止件25,以增加特定收件腔的安全性;锁止件25还可以选择旅行厢上普遍采用的密码锁;遮盖件23采用四块柔性防割材料分别与支撑件26进行固定;壳体21、分隔结构22以及遮盖件23还可以采用非柔性防割材料,如不锈钢或铝等,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开合件24还可以为将遮盖件和支撑件的一侧铰接的铰链等。
如前所述,后备厢收件系统的收件空间与后备厢的储物空间采用相互独立的设置方式,保证了储物空间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壳体21、分隔结构22以及遮盖件23采用柔性防割材料,还使得后备厢收件系统的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呈十字型的分隔结构22则使分隔后的后备厢收件系统可以同时收取四个不同的投放件,提高了了后备厢收件系统的实用性。与收件腔对应设置的四个遮盖件23、开合件24与锁止件25则使每个收件腔在收取投放件之后可以独立锁止,从而使得处于不同收件腔内的投放件之间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得以保证。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后备厢,该后备厢设置有前述的后备厢收件系统。
下面参照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备厢收件方法,该收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0、收到收件请求。如车主收到快递员发送的使用后备厢柔性收件系统收取投放件的请求。
S200、打开收件盖1。如车主通过终端设备向汽车的控制系统发送开启收件盖1指令的方式使收件盖1打开。
S300、解锁锁止件25。如车主通过终端设备向汽车的控制系统发送解锁指令的方式使四个收件腔中的一个对应的电子锁解锁(即使电子锁对应的拉链处于可被拉开的状态),并通过指示灯亮起的方式提醒快递员。
S400、将投放件放入收件腔或从收件腔中取出。如快递员将投放件放入收件腔或将位于该收件腔中的投放件取出。
S500、加锁锁止件25。如车主通过终端设备向汽车的控制系统发送加锁指令的方式使拉链闭合并且使电子锁加锁(即使电子锁对应的收件腔处于不可见状态)。
S600、关闭收件盖1。如车主通过终端设备向汽车的控制系统发送关闭指令的方式使收件盖1关闭。
S700、发送收件结果反馈。如在控制系统检测到收件盖1已关好的情形下(如通过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检测收件盖1是否关好),向车主发送投放件已妥投、和/或电子锁已加锁、和/或收件盖1已关闭等结果反馈。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车主与汽车的控制系统和快递员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为任意合理的实现形式,如车主可以通过手机、智能钥匙、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终端设备与汽车以及快递员的相应终端进行通信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后备厢收件方法,使车主在使用后备厢收件系统进行收取投放件时,不仅使投放件能够顺利收取,而且还能够在收取投放件的同时保证后备厢储物空间以及其他收件腔内投放件的安全性。而通过向车主发送收件结果反馈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后备厢收件系统安全性,确保投放件安全投入后备厢收件系统。
以一次完整的收件过程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后备厢收件系统的收件过程主要包括:
快递员到达待收件汽车的后备厢处→快递员发送收件请求→车主控制收件盖开启,并选择一个收件腔的电子锁进行解锁,收件腔对应的指示灯亮起→快递员拉开拉链并将投放件放入收件腔→快递员拉上拉链,电子锁自动将拉头加锁→快递员关闭收件盖→快递员向车主发送收件结果反馈→车主确认,收件完成。
当然,上述过程的描述仅仅为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收件盖1的开启和关闭、拉链的开合以及收件结果反馈的接收均可以由汽车的控制系统或预装于终端设备上的APP在取得车主的事先授权下自动完成(如可以设置驱动电机控制收件盖1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拉链的开合,并且将拉链的开合与电子锁对锁头的加锁动作相结合等),从而无需快递员对车辆进行操作(拉开/拉上拉链和开关收件盖1),也省去了车主对上述步骤的确认,避免了收件过程对车主的打扰,使收件过程安全又便捷。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多条指令,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各指令,以完成上述后备厢收件方法中的各步骤。如前所述,终端的形式可以为手机、电脑、iPAD等。
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后备厢收件系统主要包括收件盖1和收件部2,收件部2与收件盖1形成收件空间,收件空间与后备厢的储物空间相互独立。收件部2进一步包括壳体21、分隔结构22,分隔结构22为设置于壳体21内的十字型的隔板,其将收件部2分隔为四个收件腔。每个收件腔都配置有遮盖件23,遮盖件23的切口处设置有开合件24(拉链)、收件腔的外缘设置有锁止件25(电子锁)。壳体21、分隔结构22以及遮盖件23为柔性防割材料。后备厢收件方法主要包括:接收收件请求;1打开收件盖;解锁锁止件25;将投放件投入收件腔或从收件腔中取出;加锁锁止件25;关闭收件盖;以及发送收件结果反馈。通过将收件空间与后备厢的储物空间相互独立、以及壳体21、分隔结构22和遮盖件23采用柔性防割材料或弹性防割材料的设置方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后备厢收件系统的安全性,而且还保证了储物空间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而采用隔板将收件部2分隔为四个收件腔的方式,使得后备厢收件系统可以同时收取多个快递公司的投放件,增强了后备厢收件系统的实用性。进一步地,通过为每一个收件腔配置一个独立的遮盖件23、开合件24和锁止件25的方式,又使得收件腔之间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得以保证。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汽车行李厢包括行李厢盖和储物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包括:
收件盖,所述收件盖开设于所述行李厢盖;以及
收件部,所述收件部设置于行李厢盖的内侧且朝向所述行李厢盖一侧开口,所述开口可由所述收件盖封闭或打开,所述收件部与所述收件盖围成收件空间,该收件空间容纳于所述储物空间且与所述储物空间相互独立;
其中,在所述收件盖被打开的情形下,所述收件空间能够接收投放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件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收件空间深度方向延伸的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收件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收件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收件腔的开口侧配置有遮盖件,所述遮盖件能够以覆盖在所述收件腔上的方式使所述收件腔处于不可见的状态;
所述遮盖件上设置有开合件以及锁止件,所述开合件能够使对应的收件腔处于可见/不可见的状态,所述锁止件能够将所述开合件锁定,该锁定能够使所述对应的收件腔处于无法被打开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件为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上设有切口,所述切口通过所述开合件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切口打开时,所述遮盖件能够在所述切口处发生柔性变形或者弹性变形,所述柔性变形或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对应的收件腔的开口暴露,以接收投放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沿所述遮盖件的对角线方向以直线或弧线的形状设置,或者所述切口沿所述收件腔的周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收件腔的开口侧还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开口以避免所述开口发生变形,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收件腔与所述遮盖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为拉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为能够锁定所述拉链的拉头的密码锁或电子锁。
9.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行李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行李厢配置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
CN201720729000.4U 2017-06-21 2017-06-21 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Active CN207241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9000.4U CN207241592U (zh) 2017-06-21 2017-06-21 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9000.4U CN207241592U (zh) 2017-06-21 2017-06-21 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1592U true CN207241592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77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29000.4U Active CN207241592U (zh) 2017-06-21 2017-06-21 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1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1026A (zh) * 2018-05-17 2018-10-26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快递配送系统及其实现快递配送业务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1026A (zh) * 2018-05-17 2018-10-26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快递配送系统及其实现快递配送业务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03736A1 (en) Luggage
US2017009150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pieces of flight baggage
US20170138097A1 (en) Seamless exterior handle for a vehicle door
US8253534B2 (en) Vehicle doo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658371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locking and/or opening at least one openable member of a motor vehicle
CN105026225B (zh) 车辆进入系统和方法
CN102918569B (zh) 对于或关于车辆访问的改进
EP1408184A8 (en) Automatic vehicle door locking/unlocking apparatus
US20130193005A1 (en) Portable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enclosures
CA2990027A1 (en) Padlock
CN104718095A (zh) 用于对动力分离式后背门的门进行控制的系统
CN102576482A (zh) 含有集成地理锁定系统的装运箱
US9024721B2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state of vehicle closure
US20060260665A1 (en) Rain shelt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orway
CN207565489U (zh) 座椅组件
US10629016B1 (en) Vehicle cargo carrier with multi-user accessibility
CN207241592U (zh) 汽车行李厢收件系统和包括该系统的汽车
US20160214573A1 (en) Access control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070200670A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state of vehicle closure
CN109922994A (zh) 具有至少一个翻盖的机动车
CN107848674B (zh) 可保安全的容器
US10783726B1 (en) Smart compartment for vehicles
US20190377857A1 (en) Locking enclosure for personal belongings
WO2017122912A1 (ko) 차량용 콘솔박스 로킹시스템
JP2002304450A (ja) 宅配支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