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30815U - 高效辐射换热末端 - Google Patents
高效辐射换热末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30815U CN207230815U CN201721215106.9U CN201721215106U CN207230815U CN 207230815 U CN207230815 U CN 207230815U CN 201721215106 U CN201721215106 U CN 201721215106U CN 207230815 U CN207230815 U CN 2072308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girth sheets
- inner ring
- tube seat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辐射换热末端。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包括保温板、导热板和冷热介质管道,所述冷热介质管道固定设置在导热板上,所述导热板固定设置在保温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由若干个拼装板拼接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导热板可进行拼接安装,方便安装和更换,可根据需要调整导热板的大小,导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辐射换热末端。
背景技术
辐射板是板状的暖通空调设备,是发出红外热辐射的加热器或者吸收红外辐射的制冷器。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以放射红外线的方式进行热传递这一过程,叫做热辐射。低温物体吸收高温物体的红外线,称为冷辐射。辐射板是将工作元件加热或制冷,达到向周边环境进行热辐射采暖或者冷辐射制冷的目的。热辐射板也称为红外辐射板。冷辐射板也称为负辐射板。
中国专利号为201220565784.9的专利,其公布了一种复合式吊顶辐射板,包括辐射盘管、导热板、装饰吊顶面板;辐射盘管为带有一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回折盘绕的塑料管或金属管;导热板上预制有与其为一体的管槽,辐射盘管固定地卡装在导热板的管槽内,管槽将辐射盘管紧密覆盖住;装饰吊顶面板紧贴地安装在导热板的下方,导热板上覆有保温板。然而这类辐射板,由于导热板的大小固定,不能根据实际的安装需要调节导热板的大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导热板可进行拼接安装,方便安装和更换,可根据需要调整导热板的大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包括保温板、导热板和冷热介质管道,所述冷热介质管道固定设置在导热板上,所述导热板固定设置在保温板上,所述导热板由若干个拼装板拼接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温板通过吊装或是吸附的方式布设在吊顶或是墙面上,若干个拼装板相互拼接,构成完整的导热板,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拼接不同大小的导热板,方便安装和更换,冷热介质管道固定设置在导热板上,便于冷热介质管道和导热板传导热量,导热板固定设置在保温板上,实现导热板的稳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拼装板材包括沿同一平面设置的外圈板和内圈板,所述外圈板和内圈板分别成螺旋状设置,所述外圈板由若干个外圈板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内圈板由若干个内圈板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外圈板的板体之间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空槽,所述内圈板置于空槽处,外圈板的侧面与内圈板的侧面相互贴合,外圈板的内端与内圈板的内端相互拼接,所述冷热介质管道包括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设置在同一侧,与第一端口连接的管道沿同一平面向内绕设成螺旋状,并固定设置在外圈板上,与第二端口连接的管道沿同一平面向内绕设成螺旋状,并固定设置在内圈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外圈板和内圈板在同一平面内分别成螺旋状设置,外圈板绕设成螺旋状,其间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空槽,内圈板设置在空槽处,外圈板的侧面与内圈板的侧面相互抵接,实现外圈板与内圈板的无缝拼接,外圈板由若干个外圈板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冷热介质管道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设置在同一侧,管道的设计更加合理,维护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更加方便,与第一端口连接的管道固定设置在外圈板上,与第二端口连接的管道固定设置在外圈板上,可从外圈板的外端沿其延伸方向增加或减少外圈板体,从而调节外圈板的大小,从而适当的延长管道或是减短管道,内圈板由若干个内圈板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可从内圈板的外端沿其延伸方向增加或减少内圈板体,从而调节内圈板的大小,从而适当的延长管道或是减短管道。
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外圈板体分别包括外圈横板条、外圈竖板条和外圈弯板条,所述外圈横板条和外圈竖板条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外圈横板条和外圈竖板条的转角处通过外圈弯板条连接,所述内圈板体分别包括内圈横板条、内圈竖板条和内圈弯板条,所述内圈横板条和内圈竖板条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内圈横板条和内圈竖板条的转角处通过内圈弯板条连接,所述外圈板在外圈横板条的端部位置连接有外圈转接板,所述内圈板在内圈横板条的端部位置连接有内圈转接板,外圈转接板和内圈转接板通过过渡横板条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外圈板体分别包括外圈横板条、外圈竖板条和外圈弯板条,外圈横板条和外圈竖板条相互垂直设置,外圈横板条和外圈竖板条的转角处通过外圈弯板条连接,外圈横板条与外圈弯板条,外圈弯板条再与外圈竖板条连接,外圈竖板条再与第二块外圈弯板条连接,第二块外圈弯板条再与第二块外圈横板条连接,沿外圈板的延伸方向依次拼接下去,外圈板成矩形状设置,外圈板的各部件连接合理,占用空间更加充分;内圈板体分别包括内圈横板条、内圈竖板条和内圈弯板条,内圈横板条和内圈竖板条相互垂直设置,内圈横板条和内圈竖板条的转角处通过内圈弯板条连接,内圈横板条与内圈弯板条连接,内圈弯板条再与内圈竖板条连接,内圈竖板条再与第二块内圈弯板条连接,第二块内圈弯板条再与第二块内圈横板条连接,沿内圈板的延伸方向依次拼接下去,内圈板成矩形状设置,内圈板的各部件连接合理,占用空间更加充分,外圈板和内圈板在各自的内端位置实现连接,外圈转接板连接在外圈板内端的外圈横板条的端部位置,内圈转接板连接在内圈板内端的内圈横板条的端部位置,外圈转接板和内圈转接板的间隔处通过过渡横板条相连接,外圈转接板、过渡横板条和内圈转接板用于填充外圈板内端与内圈板内端的间隔,导热板拼接后成矩形状,更容易多个导热板组合使用,且空间利用率较高。
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导热板上设有可供冷热介质管道卡接的总管槽,所述总管槽包括设置在外圈板上的外圈管槽和设置在内圈板上的内圈管槽,所述外圈管槽和内圈管槽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总管槽的截面成Ω型,其与冷热介质管道卡接时,接触面积更大,更加牢固,总管槽包括外圈管槽和内圈管槽,冷热介质管道布设在外圈管槽和内圈管槽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管路,可调节外圈管槽的长度,从而调整管道的长度,也可调节内圈管槽的长度,从而调整管道的长度。
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外圈横板条和外圈竖板条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直通槽和第二直通槽,所述内圈横板条和内圈竖板条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直通槽和第四直通槽,所述外圈弯板条上设有可连通第一直通槽和第二直通槽的第一弯通槽,所述内圈弯板条上设有可连通第三直通槽和第四直通槽的第二弯通槽,所述第一直通槽、第一弯通槽和第二直通槽沿外圈板的延伸方向依次导通形成所述的外圈管槽,所述第三直通槽、第二弯通槽和第四直通槽沿内圈板的延伸方向依次导通形成所述的内圈管槽,外圈转接板一体设置有U形的第一管槽,内圈转接板一体设置有U形的第二管槽,过度横板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五直通槽,外圈管槽、第一管槽、第五直通槽、第二管槽和内圈管槽依次沿冷热介质管道的延伸方向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的总管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外圈管槽是由第一直通槽、第一弯通槽和第二直通槽沿外圈板的延伸方向依次导通形成,可用于卡接管道,内圈管槽是由第三直通槽、第二弯通槽和第四直通槽沿内圈板的延伸方向依次导通形成,可用于卡接管道,第一弯通槽和第二弯通槽的设置,使得管道的布设更加平滑,减少转角对管道的抵压,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外圈转接板一体设置有U形的第一管槽,内圈转接板一体设置有U形的第二管槽,U形的第一管槽和U形的第二管槽也能使管道的布设更加平滑,减少转角对管道的抵压,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过渡横板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五直通槽,第一管槽、第三管槽、第五直通槽、第四管槽和第二管槽依次沿冷热介质管道的延伸方向相互连通形成可供冷热介质管道卡设的总管槽,并且这类管道卡接在导热板的安装方式,安装稳定,管道在导热板上分布均匀,导热板导热更加均匀,管道与导热板的接触更加充分,导热效果更好,导热板可从外圈板的外端位置拆除或拼接外圈板体,减少或延长外圈板,同时也可调整管道的长度;导热板可从内圈板的外端位置拆除或拼接内圈板体,减少或延长内圈板,同时也可调整管道的长度。
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保温板固定设置在导热板远离冷热介质管道的一侧,所述保温板靠近导热板的端面上对应总管槽位置设有与总管槽形状适配的凹槽,总管槽在导热板靠近保温板的一侧成突起设置,总管槽与凹槽卡接配合实现导热板与保温板的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温板上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总管槽的形状适配,由于导热板的厚度较薄,导热板上设置较深的总管槽,总管槽在导热板靠近保温板的一侧成突起设置,导热板的总管槽可直接卡接在凹槽内,实现导热板与保温板的固定连接,总管槽的突起部截面也成Ω型,其与凹槽卡接时,接触面积更大,更加牢固,可直接在保温板上开设凹槽,根据需要调整导热板的大小,导热板安装方便,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导热板上还罩设有镀锌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钢板与保温板形状适配,其可直接罩设在保温板上,镀锌是为防止钢板表面遭受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也能传导热量,该镀锌钢板还可以用石膏板代替,可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金属材质的板材或是石膏板,用于传导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导热板由铝板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铝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其材质较轻,便于运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热介质管道与导热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圈板与内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圈横板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一种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包括保温板1、导热板2和冷热介质管道3,冷热介质管道3通过管体与槽卡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导热板2上,导热板2固定设置在保温板1上,导热板2由若干个拼装板拼接而成。导热板2可由若干块直板拼接而成,也可以由若干个不规则形状的板材拼接而成,冷热介质管道3可通过紧固件间接固定设置在导热板2上。
在本实施例中,拼装板材包括沿同一平面设置的外圈板21和内圈板22,外圈板21和内圈板22分别成螺旋状设置,外圈板21由若干个外圈板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内圈板22由若干个内圈板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外圈板21的板体之间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空槽23,内圈板22置于空槽23处,外圈板21的侧面与内圈板22的侧面相互贴合,外圈板21的内端与内圈板22的内端相互拼接,冷热介质管道3包括有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第一端口31和第二端口32设置在同一侧,与第一端口31连接的管道沿同一平面向内绕设成螺旋状,并固定设置在外圈板21上,与第二端口32连接的管道沿同一平面向内绕设成螺旋状,并固定设置在内圈板22上。
在本实施例中,外圈板体分别包括外圈横板条211、外圈竖板条212和外圈弯板条213,外圈横板条211和外圈竖板条212相互垂直设置,外圈横板条211和外圈竖板条212的转角处通过外圈弯板条213连接,内圈板体分别包括内圈横板条221、内圈竖板条222和内圈弯板条223,内圈横板条221和内圈竖板条222相互垂直设置,内圈横板条221和内圈竖板条222的转角处通过内圈弯板条223连接,外圈板21在外圈横板条211的端部位置连接有外圈转接板24,内圈板22在内圈横板条221的端部位置连接有内圈转接板25,外圈转接板24和内圈转接板25通过过渡横板条26相连接,外圈板21和内圈板22成矩形状的螺旋设置。外圈板21和内圈板22还可以是圆环状的螺旋设置,外圈板21和内圈板22由若干块弧形板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2上设有可供冷热介质管道3卡接的总管槽27,总管槽27的截面成Ω型,总管槽27包括设置在外圈板21上的外圈管槽271和设置在内圈板22上的内圈管槽272,外圈管槽271和内圈管槽272相互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外圈横板条211和外圈竖板条212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直通槽2111和第二直通槽2121,内圈横板条221和内圈竖板条222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直通槽2211和第四直通槽2221,外圈弯板条213上设有可连通第一直通槽2111和第二直通槽2121的第一弯通槽2131,内圈弯板条223上设有可连通第三直通槽2211和第四直通槽2221的第二弯通槽2231,第一直通槽2111、第一弯通槽2131和第二直通槽2121沿外圈板21的延伸方向依次导通形成所述的外圈管槽271,第三直通槽2211、第二弯通槽2231和第四直通槽2221沿内圈板22的延伸方向依次导通形成所述的内圈管槽272,外圈转接板24一体设置有U形的第一管槽241,内圈转接板25一体设置有U形的第二管槽251,过度横板条26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五直通槽261,外圈管槽271、第一管槽241、第五直通槽261、第二管槽251和内圈管槽272依次沿冷热介质管道3的延伸方向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的总管槽27。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板1固定设置在导热板2远离冷热介质管道3的一侧,保温板1靠近导热板2的端面上对应总管槽27位置设有与总管槽27形状适配的凹槽11,总管槽27在导热板2靠近保温板1的一侧成突起设置,总管槽27的突起部也成Ω型,总管槽27与凹槽11卡接配合实现导热板2与保温板1的固定连接,保温板1上设有供冷热介质管道穿插的通孔12。导热板2上的总管槽27的设置还可以是:导热板2较厚,总管槽27的外壁没有突起设置,导热板2整体固定设置在保温板1上。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3上还罩设有镀锌钢板4,该钢板与保温板1形状适配,其可直接罩设在保温板1上,镀锌是为防止钢板表面遭受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也能传导热量。该镀锌钢板还可以用石膏板代替,可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金属材质的板材或是石膏板,用于传导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3由铝板制成,铝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其材质较轻,便于运输。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包括保温板、导热板和冷热介质管道,所述冷热介质管道固定设置在导热板上,所述导热板固定设置在保温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由若干个拼装板拼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板材包括沿同一平面设置的外圈板和内圈板,所述外圈板和内圈板分别成螺旋状设置,所述外圈板由若干个外圈板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内圈板由若干个内圈板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外圈板的板体之间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空槽,所述内圈板置于空槽处,外圈板的侧面与内圈板的侧面相互贴合,外圈板的内端与内圈板的内端相互拼接,所述冷热介质管道包括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设置在同一侧,与第一端口连接的管道沿同一平面向内绕设成螺旋状,并固定设置在外圈板上,与第二端口连接的管道沿同一平面向内绕设成螺旋状,并固定设置在内圈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板体分别包括外圈横板条、外圈竖板条和外圈弯板条,所述外圈横板条和外圈竖板条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外圈横板条和外圈竖板条的转角处通过外圈弯板条连接,所述内圈板体分别包括内圈横板条、内圈竖板条和内圈弯板条,所述内圈横板条和内圈竖板条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内圈横板条和内圈竖板条的转角处通过内圈弯板条连接,所述外圈板在外圈横板条的端部位置连接有外圈转接板,所述内圈板在内圈横板条的端部位置连接有内圈转接板,外圈转接板和内圈转接板通过过渡横板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设有可供冷热介质管道卡接的总管槽,所述总管槽包括设置在外圈板上的外圈管槽和设置在内圈板上的内圈管槽,所述外圈管槽和内圈管槽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横板条和外圈竖板条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直通槽和第二直通槽,所述内圈横板条和内圈竖板条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直通槽和第四直通槽,所述外圈弯板条上设有可连通第一直通槽和第二直通槽的第一弯通槽,所述内圈弯板条上设有可连通第三直通槽和第四直通槽的第二弯通槽,所述第一直通槽、第一弯通槽和第二直通槽沿外圈板的延伸方向依次导通形成所述的外圈管槽,所述第三直通槽、第二弯通槽和第四直通槽沿内圈板的延伸方向依次导通形成所述的内圈管槽,外圈转接板一体设置有U形的第一管槽,内圈转接板一体设置有U形的第二管槽,过度横板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五直通槽,外圈管槽、第一管槽、第五直通槽、第二管槽和内圈管槽依次沿冷热介质管道的延伸方向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的总管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固定设置在导热板远离冷热介质管道的一侧,所述保温板靠近导热板的端面上对应总管槽位置设有与总管槽形状适配的凹槽,总管槽在导热板靠近保温板的一侧成突起设置,总管槽与凹槽卡接配合实现导热板与保温板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还罩设有镀锌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高效辐射换热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由铝板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15106.9U CN207230815U (zh) | 2017-09-21 | 2017-09-21 | 高效辐射换热末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15106.9U CN207230815U (zh) | 2017-09-21 | 2017-09-21 | 高效辐射换热末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30815U true CN207230815U (zh) | 2018-04-13 |
Family
ID=6186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15106.9U Active CN207230815U (zh) | 2017-09-21 | 2017-09-21 | 高效辐射换热末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30815U (zh) |
-
2017
- 2017-09-21 CN CN201721215106.9U patent/CN2072308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51434U (zh) | 一种口琴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 | |
CN214950815U (zh) | 辐射换热板、辐射换热板组及辐射换热系统 | |
CN107013972A (zh) | 带有辐射供暖炕的双末端空气源热泵系统 | |
CN103375913A (zh) | 热泵热水器 | |
CN207230815U (zh) | 高效辐射换热末端 | |
CN209926518U (zh) | 一种冷热辐射板 | |
CN207427695U (zh) | 一种伺服驱动器用散热装置 | |
CN204590474U (zh) | 冷热辐射天花板 | |
CN103047880A (zh) | 一种热交换器 | |
CN213687003U (zh) |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 |
CN204715661U (zh) | 膨胀石墨板金属辐射吊顶 | |
CN207146504U (zh) | 一种采暖模块 | |
CN212565972U (zh) | 电热元件、电热装置及电暖器 | |
CN212253802U (zh) | 辐射换热板及辐射换热系统 | |
CN210267477U (zh) | 一种立式采暖器 | |
CN203718883U (zh) | 室内供暖系统 | |
CN210088958U (zh) | 标准化装配式地板辐射采暖板及全屋地暖系统 | |
CN100494858C (zh) | 辐射式末端换热器 | |
CN208108247U (zh) | 换热储能装置及热泵空调 | |
CN209744617U (zh) | 一种空调的电加热辅热系统以及具有辅热系统的空调 | |
CN203595210U (zh) | 一种吊顶辐射板 | |
CN207688681U (zh) | 辐射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
CN202757295U (zh) | 太阳能热空气流换热热水器 | |
CN219913265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效空气能冷暖两用机 | |
CN213514233U (zh) | 一种新型的辐射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