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中,夏季采用空调间歇式制冷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冬季由于没有集中供暖,空调采暖是通过空气对流换热来提高室内温度,往往达不到人们的舒适度要求,所以地暖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此外,住宅设计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以及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对楼板隔音和保温都有要求,《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住宅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应采取构造措施提高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对不同建筑的分户楼板传热系数就有≤1.2-≤2.0W/(m2·K)的指标要求。
目前,对于楼板的隔音和保温,公知的解决方案是在楼板上再做浮筑楼板,即在楼板面层与结构层之间加入弹性垫层。申请号201520246447.7的专利申请也公开了“一种建筑用保温隔声垫板”,但由于聚苯板或石墨改性聚苯板材料透汽性差,而铺设地暖的楼板结构中易产生冷凝水,导致发霉和细菌的滋生,所以不利于楼板的防潮、防腐。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及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楼板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透气型保温隔声板及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楼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隔声板因不具有防水透汽的功能而不利于楼板的防腐防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包括基板,用于布设在楼板基层与混凝土保护层之间保温隔声,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楼板基层之上,所述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之上,在所述基板上还布设有多个用于透汽的孔洞,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增强布。
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布为防水透汽膜。
进一步的,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呈连续设置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聚苯板白板或石墨改性聚苯板或挤塑聚苯板中任一。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半圆形、半椭圆、梯形、多边形中任一。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楼板结构,包括基层楼板、混凝土保护层和如上所述的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垫板,所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垫板设置在所述楼板基层之上,所述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垫板之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垫板和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之间还设置有钢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楼板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与所述基层楼板相接的墙体上的配套保温隔声线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包括基板,用于布设在楼板基层与混凝土保护层之间保温隔声,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楼板基层之上,所述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之上,所述基板上还布设有多个用于透汽的孔洞,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增强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板增加了楼板的保温隔声性能,而在所述基板上增设的孔洞可以在不降低保温效果的情况下大大增加基板的透汽性的同时,还能加强吸收空气声的性能,此外,基板上布设的增强布也具有防水透汽的作用,从而实现了防水透汽保温隔声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结构的仰视图。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包括基板1,用于布设在楼板基层6与混凝土保护层7之间保温隔声,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楼板基层之上,所述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之上,所述基板上还布设有多个用于透汽的孔洞4,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增强布2。在所述楼板基层与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之间增设一层基板,降低楼板基层与混凝土保护层之间的热交换和声波传播效率,从而起到保温隔声的效果;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增强布可防止水份渗透到基板上,且能进一步增强基板的抗弯、抗折强度等,所述增强布有多种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所述增强布可采用胶接的方式铺设在基板上;在所述基板上增加的孔洞则在不降低保温效果的情况下大大增加基板的透汽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所述孔洞加强吸收空气声,实现了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孔洞的直径约为0.5-2.5mm,可贯通所述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呈密集状设置,加工时,将加热后的针板垂直压入所述基板,贯通后停留几秒之后拔出脱开,如此在聚苯板上形成密布的贯通微孔;当然加工方法也不限于这一种。
如图1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强布为防水透汽膜。防水透汽膜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具有防水透汽的性能,且相较于常用的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防水透汽膜更加的环保,而且相较于无纺布,强度也更好,运用于此处,功能更强大,防水效果也更好。
如图3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呈连续设置的凹槽3,所述凹槽为半圆形、半椭圆、梯形、多边形中任一。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的下边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可通过电热丝切割的方式形成;具有所述凹槽的所述基板的弹性形变能力增加,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可产生更大的应变缓冲所受应力,使传递到所述楼板基层的振动减弱,从而提高了隔声性能;此外,所述凹槽的设计减小了所述基板与所述楼板基层的受力面积,对应的减小了从所述基板传递到楼板基层的声波,而所述凹槽处形成的空腔也能削弱振动波的传播,进一步提升了隔声性能;对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本实施例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其可以是半圆形、半椭圆、梯形、多边形中任一,可根据实际的运用新型选择,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聚苯板白板、石墨改性聚苯板或挤塑聚苯板中任一。聚苯板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强度抗压性能、优越的抗水防潮性能和防腐蚀、经久耐用性能,是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基板材料的一种优选选择;聚苯板有多种规格,诸如聚苯板白板或石墨改性聚苯板等,进一步的,为了提升本实施例中基板的性能,选用挤塑聚苯板,其是一种具有高抗压、吸水率低、防潮、质轻、耐腐蚀、超抗老化、导热系数低等优异性能的环保型保温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所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的加工方式:1)按需裁切所述聚苯板或石墨改性聚苯板;2)在所述聚苯板或石墨改性聚苯板的一面切割凹槽;3)将加热的针板压入所述聚苯板或石墨改性聚苯板中,贯通后停留几秒脱开;4)将防水透汽膜胶接与所述聚苯板或石墨改性聚苯板的另一面上,所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制成。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防水透汽形保温隔声楼板结构。如上所述,将上述结构的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运用于楼板结构中,能起到防水透汽形保温隔声的功效。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透汽形保温隔声楼板结构还包括在所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垫板和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之间还设置有钢丝网5。所述钢丝网的设置能够增强底面的局部承重能力,提高底面构造层的整体强度,避免底面开裂、塌陷;此外,钢丝网在地暖结构中也有显著的作用,比如可用来固定地暖结构的管材,使定位准确施工速度加快等。
如图4-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隔声楼板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与所述基层楼板相接的墙体上的配套保温隔声线条8。所述配套保温隔声线条也具有基板10与增强布2,所述基板呈直角,墙角处设置聚苯板或石墨改性聚苯板配套保温隔声线条,起到竖向隔声作用,以及浇筑混凝土面层时的模板作用;作为浮筑楼板的一种施工方式,在楼板与墙面9交接处,必须用柔性材料将混凝土面层与墙体隔开,否则楼板的振动会轻易通过墙体传播,起不到隔绝固体传声的作用,所以要用配套保温隔声线条,本实用新型中配套保温隔声线条采用与保温隔声垫板大面一样的材料,保证了相同的隔声和保温性能,外墙与楼板的交接处也不会产生冷热桥,进一步起到了室内保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上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的施工步骤:1)楼板基层进行找平、清理;2)在墙角处、穿楼板管道底部粘贴竖向隔声片;3)铺设上述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4)在拼缝部位和墙角处用自粘型防水透汽膜接缝;5)铺设钢丝网;6)安装地暖水管;7)门洞处局部支模、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振捣、压光;8)养护、拆模;9)楼面饰面施工。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透汽型保温隔声板和上述施工步骤,可使楼板的防水透汽、保温、隔声性能一步到位,施工简便,节约成本;而且所成楼板不易开裂、不易发霉、漏水,提升了楼板的耐久性;同时保温节能的效果显著,隔声隔振效果显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