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8219U - 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28219U CN207228219U CN201721047463.9U CN201721047463U CN207228219U CN 207228219 U CN207228219 U CN 207228219U CN 201721047463 U CN201721047463 U CN 201721047463U CN 207228219 U CN207228219 U CN 2072282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water
- rainwater collecting
- collecting gutter
- building
- roo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每个楼单元北侧的出入口大堂顶板上均设置一个雨水集水箱,在楼宇的四层腰线的内侧设置若干条雨水集水沟,对于每个楼单元,屋面雨水立管的出水口与雨水集水沟的进口连通;雨水集水沟的出水口安装雨水斗,雨水斗的排水口通过雨水输送管与雨水集水箱的进水口连通。优点为:将一般设计中的园区内集中设置埋地雨水调蓄池分散到各个楼座中,解决了室外空间紧张无法设置雨水调蓄池的情况;解决了集中雨水调蓄池在室外设置占用实土绿地的问题。由于居住区内不需要结合市政排水管道位置布置大型雨水调蓄池,同时节省了土方开挖等造价,节省了雨水调蓄池内的排空泵,也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调蓄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向城市集中,住宅小区越来越多,而市政管网排水标准比较低,同时小区内的硬化降雨时渗透性不好,造成城市的大面积积水,造成城市内涝,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并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2012年北京“7.21”大雨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2012年8月紧急出台1316号文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定)》,目的是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文件中明确指出: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2013年7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DB11/685-2013),标准中4.2.3条: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千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201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7号文件《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中,要求超过1万平方米硬化面积设置最小规模500 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置。
在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家标准规范,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指出: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
目前居住区,一般在室外设置雨水调蓄池,雨水调蓄池的容积根据硬化面积来计算,1万平方米以上的硬化面积,按每千平米50吨设置雨水调蓄水池;1 万平方米以下的硬化面积,按每千平米30吨设置雨水调蓄水池;雨水调蓄水池位置,一般设置在小区内雨水管网的末端,从雨水调蓄池内的出水直接接市政雨水管道。
由于雨水调蓄水池一般靠近用地红线,而小区现在在规划审批中,红线到建筑物的距离一般推线距离为6米左右。这个范围有燃气、自来水、电力等管线,设置雨水调蓄池位置极其紧张。另外,雨水调蓄池一般是溢流进市政雨水管道,室外构筑物一般深度不宜超过5米,所以一般雨水调蓄池高度为3米左右,对于 500吨的雨水池,占地180平米左右,所以池顶标高一般在2米覆土左右,可见,雨水调蓄池的建造占用了小区的实土绿地(土壤深度3米)规划面积。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楼宇1包括n个楼单元2;每个楼单元2北侧的出入口大堂顶板9上均设置一个雨水集水箱4;屋面雨水立管3 均设置在楼宇北侧;在楼宇1的四层腰线5的内侧设置若干条雨水集水沟6,所述雨水集水沟6具体设置方式为:在n个楼单元2中最西侧的楼单元的西侧设置一条雨水集水沟6,在n个楼单元2中最东侧的楼单元的东侧设置一条雨水集水沟6,每个所述楼单元2的北侧设置对应的雨水集水沟6;
对于每个楼单元2,其对应的屋面雨水立管3的出水口与对应的雨水集水沟6 的进口连通;所述雨水集水沟6朝向对应的雨水集水箱4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雨水集水沟6的出水口安装雨水斗7,所述雨水斗7的排水口通过雨水输送管8与所述雨水集水箱4的进水口连通;因此,每个所述楼单元2的屋面雨水通过所述屋面雨水立管3汇入到所述雨水集水沟6,再最终汇入到所述雨水集水箱4。
优选的,所述雨水集水沟6沿水流方向水平做弯头6.7。
优选的,所述雨水集水沟6采用混凝土内衬成品不锈钢形式的雨水沟;按由内向外方向,包括:不锈钢排水槽层6.1、水泥焦渣层6.2、改性沥青二道防水层 6.3、水泥砂浆找平层6.4和钢筋混凝土底板层6.5。
优选的,所述雨水集水沟6还设置有不锈钢盖板6.6。
优选的,所述雨水集水箱4包括:集水箱箱体4.1,所述集水箱箱体4.1的底部连通有泄水管4.2,所述泄水管4.2安装控制阀门4.10;所述泄水管4.2的排水管口安装防虫网;所述泄水管4.2的控制阀门4.10靠近室外地面设置,所述泄水管 4.2还连通安装取水口4.9,所述取水口4.9位于控制阀门4.10的上方;所述集水箱箱体4.1的上部位置连通有溢流管4.3;所述溢流管4.3安装阀门;所述溢流管4.3 的管口安装防虫网;所述集水箱箱体4.1的顶部还连接有加装防虫网的通气管 4.4;所述集水箱箱体4.1的侧面固定安装钢爬梯4.5;所述集水箱箱体4.1还开设有人孔4.7。
优选的,所述雨水集水箱4的有效容积不小于单元屋面面积的0.05倍。
优选的,在出入口大堂顶板9的表面布置若干个雨水集混凝土基础4.6;所述集水箱箱体4.1放置于所述雨水集混凝土基础4.6的上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将一般设计中的园区内集中设置埋地雨水调蓄池分散到各个楼座中,即:利用建筑物本体的出入口大堂屋顶设置雨水集水箱,将小区传统集中设置的大型雨水调蓄变为分散式布置,因此,解决了室外空间紧张无法设置雨水调蓄池的情况;解决了集中雨水调蓄池在室外设置占用实土绿地的问题。由于居住区内不需要结合市政排水管道位置布置大型雨水调蓄池,同时节省了土方开挖等造价,节省了雨水调蓄池内的排空泵,也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楼单元加装雨水集水箱后的整体楼宇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楼单元所布置的雨水调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集水箱基础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集水箱俯视图;
图5为图4沿A-A剖视图;
图6为雨水集水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参考图1,楼宇1包括n个楼单元2;在图1中共有3个楼单元,每个楼单元2北侧的出入口大堂顶板9上均设置一个雨水集水箱4;屋面雨水立管3均设置在楼宇北侧;在楼宇1的四层腰线5的内侧设置若干条雨水集水沟6,雨水集水沟6具体设置方式为:在n个楼单元2中最西侧的楼单元的西侧设置一条雨水集水沟6,在n个楼单元2中最东侧的楼单元的东侧设置一条雨水集水沟6,每个楼单元2的北侧设置对应的雨水集水沟6;
对于每个楼单元2,参考图2,其对应的屋面雨水立管3的出水口与对应的雨水集水沟6的进口连通;雨水集水沟6朝向对应的雨水集水箱4方向倾斜设置;雨水集水沟6的出水口安装雨水斗7,雨水斗7的排水口通过雨水输送管8与雨水集水箱4的进水口连通;因此,每个楼单元2的屋面雨水通过屋面雨水立管3汇入到雨水集水沟6,再最终汇入到雨水集水箱4。
上述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的设计原理为:由于建筑出入口大堂位于建筑物北侧,大多数的雨水集水沟也设置在北侧,屋面雨水立管也设置在建筑物北侧,因此不会响建筑物正立面。具体的,楼座的西边单元在西侧有局部的雨水集水沟,相应的东边单元在东侧有局部的雨水集水沟,其余雨水集水沟均在北侧。雨水集水箱按单元设置。在楼座每个单元出入口大堂的顶板上分别设置一个雨水集水箱,雨水集水箱采用钢板焊接。屋面的雨水汇入屋面雨水斗,沿屋面雨水立管排入四层位置的雨水集水沟内,沿雨水集水沟收集到雨水集水箱中,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集水箱溢流到大堂屋顶的屋面,通过雨水口排到室外绿地。雨水集水箱检修和淤泥清理每年两次,每次暴雨之前预留放空,预留蓄水容积。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将屋面雨水排水、外墙雨水集水沟和大堂屋面设置的雨水集水箱进行组合。在楼座三层顶板位置,即四层腰线位置的建筑立面上,设置一道雨水集水沟,结合建筑腰线,将屋面雨水拦截,雨水集水沟设置在腰线内,外部不可见,不会影响整体建筑物的美观性;因此,屋面雨水管直接排水进雨水集水沟内,雨水集水沟内的水再排入到雨水集水箱中。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一般设计中的园区内集中设置埋地雨水调蓄池分散到各个楼座中,解决了室外空间紧张无法设置雨水调蓄池的情况;解决了集中雨水调蓄池在室外设置占用实土绿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降低了施工难度。建筑室外雨水调蓄系统和建筑主体同时施工,缩短了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尤其对于一个小区,分期建设,这种分散式、按楼座设置解决雨水调蓄的形式更为实用。
下面对雨水集水沟和雨水集水箱分别详细介绍:
(一)雨水集水沟
参考图6,雨水集水沟可以采用混凝土内衬成品不锈钢雨水沟,按由内向外方向,包括:不锈钢排水槽层6.1、水泥焦渣层6.2、改性沥青二道防水层6.3、水泥砂浆找平层6.4和钢筋混凝土底板层6.5。雨水集水沟6还设置有不锈钢盖板6.6。
雨水集水沟设置及参照屋面雨水集水沟的设置要求:雨水集水沟净宽不宜小于300mm,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003,雨水集水沟内水流速度按照规范计算。
优点有:1.可以自由调节坡度;2..模具化凹凸接口;3.带圆角的无死角沟槽。屋面雨水管直接排水进雨水集水沟内,在雨水集水沟内顺水流方向做弯头,这样利于水流平稳地进入沟内。
(二)雨水集水箱
参考图3-5,雨水集水箱4包括:集水箱箱体4.1,集水箱箱体4.1的底部连通有泄水管4.2,泄水管4.2安装控制阀门4.10;泄水管4.2的排水管口安装防虫网;泄水管4.2的控制阀门4.10靠近室外地面设置,泄水管4.2还连通安装取水口4.9,取水口4.9位于控制阀门4.10的上方;集水箱箱体4.1的上部位置连通有溢流管 4.3;溢流管4.3安装阀门;溢流管4.3的管口安装防虫网4.8;集水箱箱体4.1的顶部还连接有加装防虫网的通气管4.4;集水箱箱体4.1的侧面固定安装钢爬梯4.5;集水箱箱体4.1还开设有人孔4.7。
雨水集水箱4的容积大小,是和单元屋面面积相对应的,不小于单元屋面面积大小的0.05倍。作为一种具体示例,雨水集水箱尺寸为长度3m,宽度3m,高度2.5m,有效容积为18.9立方米。此外,在出入口大堂顶板9的表面布置若干个雨水集混凝土基础4.6,高度为300毫米;集水箱箱体4.1放置于雨水集混凝土基础4.6的上面。
因此,雨水集水箱充满水后,溢流进楼座周边绿地,然后排放到小区内管网。池底设置有泄空管,泄空管的控制阀门4.10靠近室外地面设置,在室外可以直接重力泄空水箱。控制阀门的上方设置取水口4.9,用水连接管道进行室外冲洗道路或绿化浇洒。
该种做法符合城市设计理念,在源头进行控制,削减每栋建筑物的雨水峰值流量,并将每个单体的开发后雨水排水量都小于开发前的雨水排水量。
此外,四层以上的冷凝水也可以排放到雨水集水沟内,再进入雨水集水箱,集中用于室外绿地浇洒。
取一栋建筑物为例,具体做法见图1所示:该楼座有三个单元组成,北侧是建筑入户大堂位置,每个单元面积约300平米。
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4.9.2条:
设计雨水流量计算如下:
式中:qy—设计雨水流量(L/s);
—径流系数;
qj—设计暴雨强度【L/(s.hm2)】;
Fw—汇水面积(m2).
根据项目,该单元屋面面积300平米,由于高层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和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其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所以按照50年雨水重现期设置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系统,则
1x768x300/10000=23.04L/s
即:每个单元雨水集水沟的排水流量,由于雨水集水沟有大于10度的转角,排水能力折减系数取0.85,即每个单元的雨水集水沟的总排水能力为27.10L/s.
雨水集水沟采用混凝土内衬不锈钢板制作,粗糙系数0.011,
雨水集水沟的沟宽取0.3,水深0.20,保护高度0.1,坡度0.003,
按照《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42-2014)中
集水沟的过水断面计算公式:
ω=Q/v
式中:ω—集水沟过水断面积(m2);
Q—雨水设计流量(m3/s);
v—集水沟水流速度(m/s);
集水沟内水流速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n—集水沟的粗糙系数,不锈钢板为0.011;
R—水力半径(m),即沟的截面积和湿周的商;
I—集水沟坡度。
经计算排水流量58L/s,满足每个单元雨水总排水量要求。
集水沟采用沟头+雨水斗直接连接到雨水集水箱,水箱尺寸为3mx3m,高度 2.5m,有效容积约为18.9立方米,满足该单元屋面面积300平米计算应该设置最小15吨调蓄水箱的要求。雨水集水沟内安装DN200的雨水斗,一共两个,采用钢管连接至雨水集水箱。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将一般设计中的园区内集中设置埋地雨水调蓄池分散到各个楼座中,即:利用建筑物本体的出入口大堂屋顶设置雨水集水箱,将小区传统集中设置的大型雨水调蓄变为分散式布置,因此,解决了室外空间紧张无法设置雨水调蓄池的情况;解决了集中雨水调蓄池在室外设置占用实土绿地的问题。由于居住区内不需要结合市政排水管道位置布置大型雨水调蓄池,同时节省了土方开挖等造价,节省了雨水调蓄池内的排空泵,也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楼宇(1)包括n个楼单元(2);每个楼单元(2)北侧的出入口大堂顶板(9)上均设置一个雨水集水箱(4);屋面雨水立管(3)均设置在楼宇北侧;在楼宇(1)的四层腰线(5)的内侧设置若干条雨水集水沟(6),所述雨水集水沟(6)具体设置方式为:在n个楼单元(2)中最西侧的楼单元的西侧设置一条雨水集水沟(6),在n个楼单元(2)中最东侧的楼单元的东侧设置一条雨水集水沟(6),每个所述楼单元(2)的北侧设置对应的雨水集水沟(6);
对于每个楼单元(2),其对应的屋面雨水立管(3)的出水口与对应的雨水集水沟(6)的进口连通;所述雨水集水沟(6)朝向对应的雨水集水箱(4)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雨水集水沟(6)的出水口安装雨水斗(7),所述雨水斗(7)的排水口通过雨水输送管(8)与所述雨水集水箱(4)的进水口连通;因此,每个所述楼单元(2)的屋面雨水通过所述屋面雨水立管(3)汇入到所述雨水集水沟(6),再最终汇入到所述雨水集水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集水沟(6)沿水流方向水平做弯头(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集水沟(6)采用混凝土内衬成品不锈钢形式的雨水沟;按由内向外方向,包括:不锈钢排水槽层(6.1)、水泥焦渣层(6.2)、改性沥青二道防水层(6.3)、水泥砂浆找平层(6.4)和钢筋混凝土底板层(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集水沟(6)还设置有不锈钢盖板(6.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集水箱(4)包括:集水箱箱体(4.1),所述集水箱箱体(4.1)的底部连通有泄水管(4.2),所述泄水管(4.2)安装控制阀门(4.10);所述泄水管(4.2)的排水管口安装防虫网;所述泄水管(4.2)的控制阀门(4.10)靠近室外地面设置,所述泄水管(4.2)还连通安装取水口(4.9),所述取水口(4.9)位于控制阀门(4.10)的上方;所述集水箱箱体(4.1)的上部位置连通有溢流管(4.3);所述溢流管(4.3)安装阀门;所述溢流管(4.3)的管口安装防虫网;所述集水箱箱体(4.1)的顶部还连接有加装防虫网的通气管(4.4);所述集水箱箱体(4.1)的侧面固定安装钢爬梯(4.5);所述集水箱箱体(4.1)还开设有人孔(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集水箱(4)的有效容积不小于单元屋面面积的0.05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出入口大堂顶板(9)的表面布置若干个雨水集混凝土基础(4.6);所述集水箱箱体(4.1)放置于所述雨水集混凝土基础(4.6)的上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47463.9U CN207228219U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47463.9U CN207228219U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28219U true CN207228219U (zh) | 2018-04-13 |
Family
ID=61858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47463.9U Active CN207228219U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28219U (zh) |
-
2017
- 2017-08-21 CN CN201721047463.9U patent/CN2072282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89151A (zh) | 一种区域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系统及调配方法 | |
CN203947484U (zh) | 一种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系统 | |
CN207567889U (zh) |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07816082A (zh) | 一种海绵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 |
CN105735406B (zh) | 一种公共建筑屋面雨水利用收集和储存装置 | |
CN201972229U (zh) | 住宅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装置 | |
CN207331934U (zh) | 山林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 |
CN104652716B (zh) | 一种种植屋面保温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542153A (zh) |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及综合管廊 | |
CN207062994U (zh) | 一种城市雨洪联合利用系统 | |
CN207633496U (zh) | 一种超大广场海绵城市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2157297U (zh) | 闸控型城市雨洪调控及利用系统 | |
CN109487885B (zh) | 一种结合盖板的雨水调蓄系统及其调蓄方法 | |
CN100462509C (zh) | 一种集贮及输送雨水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管道系统 | |
CN207228219U (zh) | 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系统 | |
CN205116580U (zh) | 一种平屋面排水系统 | |
CN207998907U (zh) | 一种区域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系统 | |
CN207775983U (zh) | 一种超高层建筑顶部异形结构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10341658A (zh) | 洗车和过磅一体化装置 | |
CN206289655U (zh) | 一种具有蓄水和初步过滤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 | |
CN113833016A (zh) | 一种兼顾防洪、排涝、地下管线敷设的综合结构 | |
CN108360647A (zh) | 一种自动调控雨水径流峰值的浅层分散雨水系统 | |
CN211973796U (zh) | 一种新型雨水地下断接系统 | |
CN211143228U (zh) | 一种小区雨水花园结构 | |
CN208934044U (zh) | 一种屋面楼板内嵌永久性玻璃钢箱体式雨水储存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