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5229U -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5229U
CN207205229U CN201721266429.0U CN201721266429U CN207205229U CN 207205229 U CN207205229 U CN 207205229U CN 201721266429 U CN201721266429 U CN 201721266429U CN 207205229 U CN207205229 U CN 207205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unit
die casting
channel plug
wat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64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
郭增未
刘士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ALI AUTOMOBILE DIE CASTING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ALI AUTOMOBILE DIE CASTING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ALI AUTOMOBILE DIE CASTING FACTOR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ALI AUTOMOBILE DIE CASTING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7212664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5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5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5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所述压铸模具包括有模具模芯和冷却水路插件;冷却水路插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包括螺旋设置的凹槽;模具模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盲孔,盲孔用于安装冷却水路插件,盲孔内壁与冷却水路插件外表面上设置的凹槽形成螺旋管道;冷却水路插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与螺旋管道相通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冷却水路插件中部设置有回水管道,回水管道与螺旋管道相连通;回水管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设置于冷却水路插件的顶端上,并且进水端与螺旋管道相连通;出水端与出水口相连通,用于将冷却水排出冷却水路插件。

Description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机壳产品中,模具成型电机壳的内腔需要采用凸出的圆柱形结构,由于是凸出结构,所以此结构的冷却水路的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模具的冷却一般采用“水井”的形式,加工深孔10并与隔水片20配合形成循环水路。因此,现有的模具的冷却水路存在以下的两个问题:其一是在模具结构上打孔制作冷却水路,加工区域会形成应力集中,加工孔越多,对材料的基体影响越大,这是造成模具开裂的潜在因素,因为在模具使用过程中,冷却水和模具在加工孔的表面上进行热交换,在此部位是温差最大的部位,并且四个较大的深孔各个位置均不处于中心位置,冷热交替导致受力不均,极易产生应力的积累并造成模具开裂,一旦水路和模具的成型腔相通,此模具结构便不得不更坏新的备件。并且由于产品内膛尺寸不加工,需要对模具尺寸监控很严格,更换的备件几乎不能保证在更换后马上生产出合格铸件,一般还需要再次的修理才能使用,给车间的生产造成困难。
其二是由于水路的分布形式,会造成滑块抽芯的温度分布不均。进水口处的“水井”的冷却能力明显会高于出水口处“水井”的冷却能力,造成温度场不均匀,模具的温度会经常出现过热的部位,需要在生产中随时调整喷涂的时间和位置及冷却水的流量,生产状态不易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模具结构上打孔制作冷却水路,加工区域会形成应力集中,加工孔越多,对材料的基体影响越大,加工成型的模具结构越有开裂的倾向,并且由于产品内膛尺寸不加工,需要对模具尺寸监控很严格,更换的备件几乎不能保证在更换后马上生产出合格铸件,一般还需要再次的修理才能使用,给车间的生产造成困难;并且由于水路的分布形式,会造成滑块抽芯的温度分布不均。进水口处的“水井”的冷却能力明显会高于出水口处“水井”的冷却能力,造成温度场不均匀,模具的温度会经常出现过热的部位,需要在生产中随时调整喷涂的时间和位置及冷却水的流量,生产状态不易稳定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所述压铸模具包括有模具模芯和冷却水路插件;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包括螺旋设置的凹槽;所述模具模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用于安装所述冷却水路插件,所述盲孔内壁与冷却水路插件外表面上设置的凹槽形成螺旋管道;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与螺旋管道相通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中部设置有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与螺旋管道相连通;所述回水管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于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顶端上,并且所述进水端与螺旋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水端与出水口相连通,用于将冷却水排出所述冷却水路插件。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截面投影与所述模具模芯的盲孔内侧面的截面投影相同,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与盲孔相配合,用于将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紧密安装于所述盲孔内。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与模具模芯的外表面结合处设置有防渗水结构,所述防渗水结构用于保证在所述螺旋管道内的冷却水不会从所述压铸模具内渗出。
优选地,所述防渗水结构为将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与模具模芯的外表面结合处焊接在一起,以防止在所述螺旋管道内的冷却水从所述压铸模具内渗出。
优选地,所述压铸模具还包括有冷却水装置,所述冷却水装置用于向所述冷却水路插件内的所述螺旋管道内通入冷却水。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装置包括有冷却水箱和冷却驱动单元;所述冷却水箱用于存储冷却水,并与所述螺旋管道相连通,所述冷却驱动单元用于提供冷却水沿所述螺旋管道循环的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铸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压铸模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其包括有模具模芯和冷却水路插件;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包括螺旋设置的凹槽;所述模具模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用于安装所述冷却水路插件,所述盲孔内壁与冷却水路插件外表面上设置的凹槽形成螺旋管道;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与螺旋管道相通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中部设置有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与螺旋管道相连通;所述回水管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于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顶端上,并且所述进水端与螺旋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水端与出水口相连通,用于将冷却水排出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一方面可以使冷却水从模具模芯上均匀带走热量,形成冷却水路插件至模具型腔的均匀的温度梯度场,使模具模芯表面温度大致相同,不会形成局部的高温点,冷却水的流量大小也易根据铸件的生产状况调节至合适值,生产状态易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模具模芯安装有冷却水路插件的盲孔位于模具模芯的中心位置,并且温度场均匀分布,其因为冷热的温度变化给其结构的力是均匀的,合力趋于零,即不易产生应力的集中分布,而造成模具模芯的开裂;且冷却水和其外部的模具模芯完成热交换后,从进水端进入回水管道,再从回水管道的出水端进入出水口,最终冷却水从出水口流出,流向压铸模具周边的冷却器一类的设备,再流向冷却水的进水口,依次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提高了模具模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铸件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压铸模具。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设备中的压铸模具一方面可以使冷却水从模具模芯上均匀带走热量,形成冷却水路插件至模具型腔的均匀的温度梯度场,使模具模芯表面温度大致相同,不会形成局部的高温点,冷却水的流量大小也易根据铸件的生产状况调节至合适值,生产状态易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模具模芯安装有冷却水路插件的盲孔位于模具模芯的中心位置,并且温度场均匀分布,其因为冷热的温度变化给其结构的力是均匀的,合力趋于零,即不易产生应力的集中分布,而造成模具模芯的开裂;且冷却水和其外部的模具模芯完成热交换后,从进水端进入回水管道,再从回水管道的出水端进入出水口,最终冷却水从出水口流出,流向压铸模具周边的冷却器一类的设备,再流向冷却水的进水口,依次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提高了模具模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铸件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模具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模具模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的模具模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的模具模芯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的冷却水路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的冷却水路插件的俯视图。
图标:10-加工深孔;20-隔水片;30-模具模芯;300-盲孔;40-冷却水路插件;400-冷却水路;410-进水口;420-出水口;430-回水管道;431-进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如出现“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其包括有模具模芯30和冷却水路插件40;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包括螺旋设置的凹槽;所述模具模芯3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盲孔300,所述盲孔300用于安装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所述盲孔300内壁与冷却水路插件40外表面上设置的凹槽形成螺旋管道400;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410和出水口420,所述进水口410与出水口420与螺旋管道400相通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冷却水路插件40中部设置有回水管道430,回水管道430与螺旋管道400相连通;回水管道430包括进水端431和出水端,进水端431设置于冷却水路插件40的顶端上,并且进水端431与螺旋管道400相连通;出水端与出水口420相连通,用于将冷却水排出冷却水路插件40。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一方面可以使冷却水从模具模芯30上均匀带走热量,形成冷却水路插件40至模具型腔的均匀的温度梯度场,使模具模芯30表面温度大致相同,不会形成局部的高温点,冷却水的流量大小也易根据铸件的生产状况调节至合适值,生产状态易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模具模芯30安装有冷却水路插件40的盲孔300位于模具模芯30的中心位置,并且温度场均匀分布,其因为冷热的温度变化给其结构的力是均匀的,合力趋于零,即不易产生应力的集中分布,而造成模具模芯30的开裂;且冷却水和其外部的模具模芯30完成热交换后,从进水端431进入回水管道430,再从回水管道430的出水端进入出水口420,最终冷却水从出水口420流出,流向压铸模具周边的冷却器一类的设备,再流向冷却水的进水口410,依次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提高了模具模芯3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铸件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冷却水路插件40的截面投影与模具模芯30的盲孔300内侧面的截面投影相同,冷却水路插件40与盲孔300相配合,用于将冷却水路插件40紧密安装于盲孔300内。模具模芯内30的盲孔300和冷却水插件40相互滑动配合甚至紧密配合的部位,是面与面贴合的,因此才能在冷却水插件40与模具模芯30的盲孔300之间形成的完整的循环管道400,以用于冷却水的循环。
冷却水路插件40与模具模芯30的外表面结合处设置有防渗水结构,防渗水结构用于保证在螺旋管道400内的冷却水不会从压铸模具内渗出。具体地,防渗水结构可以为将冷却水路插件40与模具模芯30的外表面结合处焊接在一起,以防止在螺旋管道400内的冷却水从压铸模具内渗出。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焊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作详细解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压铸模具。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设备中的压铸模具一方面可以使冷却水从模具模芯30上均匀带走热量,形成冷却水路插件40至模具型腔的均匀的温度梯度场,使模具模芯30表面温度大致相同,不会形成局部的高温点,冷却水的流量大小也易根据铸件的生产状况调节至合适值,生产状态易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模具模芯30安装有冷却水路插件40的盲孔300位于模具模芯30的中心位置,并且温度场均匀分布,其因为冷热的温度变化给其结构的力是均匀的,合力趋于零,即不易产生应力的集中分布,而造成模具模芯30的开裂;且冷却水和其外部的模具模芯30完成热交换后,从进水端431进入回水管道430,再从回水管道430的出水端进入出水口420,最终冷却水从出水口420流出,流向压铸模具周边的冷却器一类的设备,再流向冷却水的进水口410,依次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提高了模具模芯3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铸件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其包括有模具模芯30和冷却水路插件40;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包括螺旋设置的凹槽;所述模具模芯3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盲孔300,所述盲孔300用于安装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所述盲孔300内壁与冷却水路插件40外表面上设置的凹槽形成螺旋管道400;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410和出水口420,所述进水口410与出水口420与螺旋管道400相通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冷却水路插件40中部设置有回水管道430,回水管道430与螺旋管道400相连通;回水管道430包括进水端431和出水端,进水端431设置于冷却水路插件40的顶端上,并且进水端431与螺旋管道400相连通;出水端与出水口420相连通,用于将冷却水排出冷却水路插件40。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一方面可以使冷却水从模具模芯30上均匀带走热量,形成冷却水路插件40至模具型腔的均匀的温度梯度场,使模具模芯30表面温度大致相同,不会形成局部的高温点,冷却水的流量大小也易根据铸件的生产状况调节至合适值,生产状态易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模具模芯30安装有冷却水路插件40的盲孔300位于模具模芯30的中心位置,并且温度场均匀分布,其因为冷热的温度变化给其结构的力是均匀的,合力趋于零,即不易产生应力的集中分布,而造成模具模芯30的开裂;且冷却水和其外部的模具模芯30完成热交换后,从进水端431进入回水管道430,再从回水管道430的出水端进入出水口420,最终冷却水从出水口420流出,流向压铸模具周边的冷却器一类的设备,再流向冷却水的进水口410,依次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提高了模具模芯3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铸件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压铸模具还包括有冷却水装置,冷却水装置用于向冷却水路插件40内的冷却水路400内通入冷却水。具体地,冷却水装置包括有冷却水箱和冷却驱动单元;冷却水箱用于存储冷却水,并与冷却水路400连通,冷却驱动单元用于提供冷却水沿冷却水路400循环的动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其包括有模具模芯30和冷却水路插件40;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包括螺旋设置的凹槽;所述模具模芯3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盲孔300,所述盲孔300用于安装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所述盲孔300内壁与冷却水路插件40外表面上设置的凹槽形成螺旋管道400;所述冷却水路插件40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410和出水口420,所述进水口410与出水口420与螺旋管道400相通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冷却水路插件40中部设置有回水管道430,回水管道430与螺旋管道400相连通;回水管道430包括进水端431和出水端,进水端431设置于冷却水路插件40的顶端上,并且进水端431与螺旋管道400相连通;出水端与出水口420相连通,用于将冷却水排出冷却水路插件40。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一方面可以使冷却水从模具模芯30上均匀带走热量,形成冷却水路插件40至模具型腔的均匀的温度梯度场,使模具模芯30表面温度大致相同,不会形成局部的高温点,冷却水的流量大小也易根据铸件的生产状况调节至合适值,生产状态易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模具模芯30安装有冷却水路插件40的盲孔300位于模具模芯30的中心位置,并且温度场均匀分布,其因为冷热的温度变化给其结构的力是均匀的,合力趋于零,即不易产生应力的集中分布,而造成模具模芯30的开裂;且冷却水和其外部的模具模芯30完成热交换后,从进水端431进入回水管道430,再从回水管道430的出水端进入出水口420,最终冷却水从出水口420流出,流向压铸模具周边的冷却器一类的设备,再流向冷却水的进水口410,依次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提高了模具模芯3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铸件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压铸模具。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一方面可以使冷却水从模具模芯30上均匀带走热量,形成冷却水路插件40至盲孔300内腔面的均匀的温度梯度场,使模具模芯30的盲孔300内腔面的表面温度大致相同,不会形成局部的高温点,冷却水的流量大小易根据铸件的生产状况调节至合适值,生产状态易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模具模芯30安装有冷却水路插件40的盲孔300位于模具模芯30的中心位置,并且温度场均匀分布,其因为冷热的温度变化给其结构的力是均匀的,合力趋于零,即不易产生应力的集中分布,而造成模具模芯30的开裂;且冷却水和其外部的模具模芯30完成热交换后,从进水端431进入回水管道430,再从回水管道430的出水端进入出水口420,最终冷却水从出水口420流出,流向压铸模具周边的冷却器一类的设备,再流向冷却水的进水口410,依次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提高了模具模芯3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铸件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具包括有模具模芯和冷却水路插件;
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包括螺旋设置的凹槽;
所述模具模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用于安装所述冷却水路插件,所述盲孔内壁与冷却水路插件外表面上设置的凹槽形成螺旋管道;
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与螺旋管道相通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
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中部设置有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与螺旋管道相连通;
所述回水管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于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顶端上,并且所述进水端与螺旋管道相连通;
所述出水端与出水口相连通,用于将冷却水排出所述冷却水路插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的截面投影与所述模具模芯的盲孔内侧面的截面投影相同,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与盲孔相配合,用于将所述冷却水路插件紧密安装于所述盲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与模具模芯的外表面结合处设置有防渗水结构,所述防渗水结构用于保证在所述螺旋管道内的冷却水不会从所述压铸模具内渗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水结构为将所述冷却水路插件与模具模芯的外表面结合处焊接在一起,以防止在所述螺旋管道内的冷却水从所述压铸模具内渗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具还包括有冷却水装置,所述冷却水装置用于向所述冷却水路插件内的所述螺旋管道内通入冷却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装置包括有冷却水箱和冷却驱动单元;
所述冷却水箱用于存储冷却水,并与所述螺旋管道相连通,所述冷却驱动单元用于提供冷却水沿所述螺旋管道循环的动力。
7.一种压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压铸模具。
CN201721266429.0U 2017-09-29 2017-09-29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Active CN207205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429.0U CN207205229U (zh) 2017-09-29 2017-09-29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429.0U CN207205229U (zh) 2017-09-29 2017-09-29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5229U true CN207205229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9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6429.0U Active CN207205229U (zh) 2017-09-29 2017-09-29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52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7384A (zh) * 2017-09-28 2017-12-12 天津市发利汽车压铸件厂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CN114701132A (zh) * 2022-03-02 2022-07-05 深圳市汇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抽屉制备模具
CN117245071A (zh) * 2023-09-21 2023-12-19 宁波容鑫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模具冷却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7384A (zh) * 2017-09-28 2017-12-12 天津市发利汽车压铸件厂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CN114701132A (zh) * 2022-03-02 2022-07-05 深圳市汇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抽屉制备模具
CN117245071A (zh) * 2023-09-21 2023-12-19 宁波容鑫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模具冷却装置及其方法
CN117245071B (zh) * 2023-09-21 2024-04-26 宁波容鑫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模具冷却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5229U (zh)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CN206441785U (zh) 一种电池托盘散热结构
CN107457384A (zh) 压铸模具及压铸设备
CN106583694B (zh) 一种汇流排模具的冷却结构
CN105742759A (zh) 电池冷却液温控装置
CN207664194U (zh)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CN20883523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恒温装置
CN206633363U (zh) 带有冷却系统的模具
CN207333151U (zh) 一种应用于制冰机上的散热装置
CN207403123U (zh) 一种注塑机模具的水冷装置
CN109351945A (zh) 一种混合冷却低压轮毂模具
CN215614892U (zh) 一种用于砂型铸造的冷却装置
CN208950662U (zh) 水油冷器及水油冷系统
CN208118206U (zh) 一种模具冷却系统
CN208753471U (zh) 电池冷却液板、冷却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CN209119984U (zh) 外转子电机的冷却水道、外转子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CN207610453U (zh) 车间冷却用水供给系统
CN207587934U (zh) 电池包冷水板结构
CN207426876U (zh) 一种电机液冷机座
CN220474739U (zh) 一种管路组件、散热组件及电池装置
CN205818355U (zh) 热流道衬套水路
CN212097406U (zh) 一种高温注塑模具温度控制机
CN215703277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精密模具
CN219805367U (zh)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铸造模具
CN206066908U (zh) 一种塑料粒子加热模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