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3249U -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3249U
CN207203249U CN201720547861.0U CN201720547861U CN207203249U CN 207203249 U CN207203249 U CN 207203249U CN 201720547861 U CN201720547861 U CN 201720547861U CN 207203249 U CN207203249 U CN 207203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hemisphere
protection air
onc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478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5478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3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3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32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平时作为背心穿在身上,在发生高空坠落落地前,控制气体发生器快速充气,形成全方位保护人体的一次防护气囊球,无论何处落地均可防护;落地撞击时,一次防护气囊球撞击地面,撞击力变成对气体压缩的作用力,形成一次缓冲;撞击导致气体被持续压缩,气压达到极限后,气体进入二次防护气囊托举人体,形成二次缓冲,减小撞击力,保护坠落的人体免受伤害;在落地后,人可以通过防护气囊之间的空隙钻出,脱离防护装备。本实用新型穿戴方便,防护全面,可以快速形成全方位保护,在低空飞行和高楼作业发生坠落事故时可以挽救生命。

Description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装备,尤其是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背景技术
在进行翼装飞行等极限运动和高空作业时,一旦出现事故,人员从高空坠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降落伞因为开伞时间长,不能及时进行防护,无法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空间和人员动作的限制,有时无法系安全绳,不能保证人身安全。目前适用于低空防护的装备很少。
发明内容
为了在高空坠落时,避免人体直接与地面撞击,保护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在发生高空坠落时通过气体发生器快速充气,形成全方位保护人体的气囊球,落地时,气囊球撞击地面形成一次缓冲,撞击导致气体被压缩,压缩气体托举人体,形成二次缓冲,减小撞击力,保护坠落的人体免受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包括固定背心、气体发生器箱、气体发生器、气体导管、控制器、控制器开关、前一次防护半球、后一次防护半球、前中间一次防护球、后中间一次防护球、中间二次防护气囊、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和二次气囊开启装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背心包括前片、后片、肩带、左肋片、右肋片。所述肩带和所述左肋片、所述右肋片上有松紧带,方便穿脱和人体活动。所述后片上固定所述气体发生器箱。
优选的,所述气体发生器采用技术成熟的汽车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控制器开关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导管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
优选的,所述前中间一次防护球有多个,连接在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上,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后中间一次防护球有多个,连接在后一次防护半球上,平时折叠收缩;前中间一次防护球和后中间一次防护球交错布置。
优选的,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平时折叠收缩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前片的外侧;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平时折叠收缩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后片上的所述气体发生器箱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中间二次防护气囊有多个,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直接连接在所 述前中间一次防护球和所述后中间一次防护球上,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前片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前片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后片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与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后片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与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肩带的前部左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肩带的前部右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左肋片上,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的右肋片上,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连接,平时折叠收缩。
优选的,所述气体发生器箱中装有所述控制器和多个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控制器开关用电线连接到人体的手部,方便被防护人第一时间开启;所述控制器自带电源。
优选的,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后一次防护半球、前中间一次防护球、后中间一次防护球采用密闭的塑料膜加布料的复合材料或防穿刺的橡胶材料;所述中间二次防护气囊、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采用致密的布料或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穿戴方便,平时作为背心穿在身上,不妨碍人体活动;采用两次气体缓冲的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坠落撞击对人体的伤害,防护效果好;人体被包裹在一个大气囊球内,无论哪个方向的撞击都可以平衡受力,不需要以特定的某处落地才能防护,防护全面;气体发生器迅速产生气体,充气时间短,快速形成保护;控制器引到人体手部可以随时开启。配备多个气体发生器,避免单个气体发生器失效造成事故。两个半球的结构,既可以达到防护效果,又可以让被防护人自由呼吸,同时方便被防护人在落地后自己脱离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形成全方位保护,在低空飞行和高楼作业发生坠落事故时可以挽救生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开启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开启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开启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防护气囊开启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防护气囊开启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防护气囊开启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未开启前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未开启前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未开启前俯视图。
图中1-固定背心;2-气体发生器箱;3-气体发生器;4-气体导管;5-控制器;6-控制器开关;7-前一次防护半球;8-后一次防护半球;9-前中间一次防护球;10-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1-中间二次防护气囊;12-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3-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4-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5-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6-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7-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8-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9-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20-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1-固定背心的前片;22-固定背心的后片;23-固定背心的肩带;24-固定背心的左肋片;25-固定背心的右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包括固定背心1、气体发生器箱2、气体发生器3、气体导管4、控制器5、控制器开关6、前一次防护半球7、后一次防护半球8、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中间二次防护气囊11、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2、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3、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4、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5、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6、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7、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8、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9和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固定背心包括前片21、后片22、肩带23、左肋片24、右肋 片25,所述肩带23和所述左肋片24、所述右肋片25上有松紧带,方便穿脱和人体活动。所述后片22上固定所述气体发生器箱2。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5通过控制器开关6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3,所述气体导管4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3和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发生器3采用技术成熟的汽车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所述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有多个,连接在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上,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有多个,连接在后一次防护半球8上,平时折叠收缩,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和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交错布置。
如图7、图8、图9所示,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平时折叠收缩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前片21的外侧;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平时折叠收缩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后片22上的所述气体发生器箱2的外侧。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中间二次防护气囊11有多个,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直接连接在所述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和所述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上,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2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前片21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3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前片21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4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后片22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5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后片22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6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肩带23的前部左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8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肩带23前部右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7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左肋片24上,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9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右肋片25上,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
所述气体发生器箱2中装有所述控制器5和多个所述气体发生器3,所述控制器开关6用电线连接到人体的手部,所述控制器5自带电源。
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后一次防护半球8、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采用密闭的塑料膜加布料的复合材料或防穿刺的橡胶材料;所述中间二次防护气囊11、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2、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3、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4、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5、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6、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7、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8、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9采用致密的布料或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在进行极限运动和高空作业时,固定背心1穿在被防护人身上;坠落落地前,被防护人开启控制器开关6,控制器5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3产生气体后,通过所述气体导管4,使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迅速充气成为饱满的半球状,外沿交错布置的多个前一次防护球9、后一次防护球10也充气成饱满的球状,形成前后两个防护半球和中间防护球组成的全方位保护人体的一次防护气囊球,无论何处与地面接触均可防护;落地撞击时,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和前一次防护球9、后一次防护球10首先受力,撞击力变成对气体压缩的作用力,形成对坠落人体的第一次缓冲;气体持续压缩,气压达到极限后,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开启,气体进入中间二次防护气囊11、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2、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3、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4、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5、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6、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7、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8、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9,落地面的二次防护气囊首先充气,对人体进行托举,形成第二次缓冲,保护人体免受伤害;在落地后,人可以通过气囊之间的空隙钻出,脱离防护装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背心(1)、气体发生器箱(2)、气体发生器(3)、气体导管(4)、控制器(5)、控制器开关(6)、前一次防护半球(7)、后一次防护半球(8)、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中间二次防护气囊(11)、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2)、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3)、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4)、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5)、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6)、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7)、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8)、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9)和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背心(1)包括前片(21)、后片(22)、肩带(23)、左肋片(24)、右肋片(25),所述肩带(23)和所述左肋片(24)、所述右肋片(25)上有松紧带,所述后片(22)上固定所述气体发生器箱(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5)通过控制器开关(6)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3),所述气体导管(4)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3)和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有多个,连接在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上,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有多个,连接在后一次防护半球(8)上,平时折叠收缩;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和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平时折叠收缩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前片(21)的外侧;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平时折叠收缩,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后片(22)上的所述气体发生器箱(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二次防护气囊(11)有多个,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直接连接在所述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和所述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上,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2)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前片(21)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3)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前片(21)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连接, 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4)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后片(22)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5)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后片(22)的内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6)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肩带(23)的前部左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8)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肩带(23)的前部右侧,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7)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左肋片(24)上,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所述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9)固定在所述固定背心(1)的右肋片(25)上,通过所述二次气囊开启装置(20)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所述后一次防护半球(8)连接,平时折叠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箱(2)中装有所述控制器(5)和多个所述气体发生器(3),所述控制器开关(6)用电线连接到人体的手部,所述控制器(5)自带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人全身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一次防护半球(7)、后一次防护半球(8)、前中间一次防护球(9)、后中间一次防护球(10)采用密闭的塑料膜加布料的复合材料或防穿刺的橡胶材料;所述中间二次防护气囊(11)、上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2)、下身前部二次防护气囊(13)、上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4)、下身后部二次防护气囊(15)、头部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6)、身体左侧二次防护气囊(17)、头部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8)、身体右侧二次防护气囊(19)采用致密的布料或橡胶材料。
CN201720547861.0U 2017-05-17 2017-05-17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3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7861.0U CN207203249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7861.0U CN207203249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3249U true CN207203249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0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4786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3249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324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9342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孙斌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CN111186570A (zh) * 2018-11-14 2020-05-22 上海奈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救生气囊的连体滑翔衣
CN111186571A (zh) * 2018-11-14 2020-05-22 上海奈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救生气囊的喷气式连体滑翔衣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9342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孙斌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CN111186570A (zh) * 2018-11-14 2020-05-22 上海奈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救生气囊的连体滑翔衣
CN111186571A (zh) * 2018-11-14 2020-05-22 上海奈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救生气囊的喷气式连体滑翔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3249U (zh)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CN206166140U (zh) 救生背包
CN106174792A (zh) 一种坠落智能保护安全服
AU2018386355B2 (en) Safety airbag for human body protection
CN203318683U (zh) 一种逃生器
CN107551421A (zh) 一种智能安全防护带
CN207225625U (zh) 一种安全气囊式多功能救生衣
CN111466628A (zh)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CN102556355A (zh) 一种多功能救生仓
CN107571980A (zh) 具有快速穿戴、抗冲击、防烟尘毒气功能的多功能救生衣
CN108939342A (zh) 个人全身防护气囊
CN107640323A (zh) 球囊式应急救生装置
CN108674358B (zh)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US20190021414A1 (en) High altitude escape life jacket
CN108783654A (zh) 一种智能呵护背带
GB2296855A (en) Apparatus for restraining injurious movements of the body
CN212631494U (zh) 防护安全带
CN106143923A (zh) 一种高空逃生装置
CN1048948C (zh) 飞机空难生命保障系统
CN108163210A (zh) 采用主备一体结构的伞包背带系统
CN20940366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帽
CN214594264U (zh) 一种高空坠落颈椎的防护气囊
CN109203614A (zh) 一种多层防护材料及用所述材料制作的安全防护衣
CN106218898A (zh) 自动充气式低空降落伞
CN207433817U (zh) 球囊式应急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