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2684U - 一种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2684U
CN207202684U CN201720091984.8U CN201720091984U CN207202684U CN 207202684 U CN207202684 U CN 207202684U CN 201720091984 U CN201720091984 U CN 201720091984U CN 207202684 U CN207202684 U CN 207202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flange
pot
inner bag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19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崔卫民
王晓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19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2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2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2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外锅,所述外锅包括锅体、锅盖及密封圈,所述内胆置于锅体中,所述锅盖能够扣合在所述锅体上,所述密封圈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唇部,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锅盖连接,所述内胆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密封圈配合密封内胆。本实用新型在翻边上设置凸出部,凸出部与密封圈配合实现内胆的密封。当锅盖与锅体扣合时,密封圈可压设于凸出部或者翻边上,也可同时压设于翻边和凸出部,由此增大密封圈与内胆的接触面积,确保二者紧密贴合。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烹饪器具,且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效果良好的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厨房烹饪电器,一般包括锅体、锅盖和容置于锅体的内胆。烹饪过程中对内胆加热,应保证内胆的内部保持较高的加热温度,以利于食材的加工、保温。若内胆的内部没有被良好的密封,则会大幅影响内胆的保温效果,影响食材的口感。
因此,如何提高内胆的密封性,从而使内胆具有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为本领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外锅,所述外锅包括锅体、锅盖及密封圈,所述内胆置于锅体中,所述锅盖能够扣合在所述锅体上,所述密封圈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唇部,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锅盖连接,所述内胆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密封圈配合密封内胆。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翻边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唇部压设在所述凸出部内侧的翻边上,以密封内胆。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唇部的外缘抵顶所述凸出部的内缘侧壁,以密封内胆。
进一步的方案于,所述凸出部的外缘与所述翻边的外缘平齐。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出部具有第一宽度W1,所述翻边具有第二宽度 W2,其中W2-W1≥0.5mm。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出部的内缘与所述翻边的上表面形成高度差△H,其中△H≥0.1mm。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唇部与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接触,以密封内胆。
进一步的方案,沿着所述内胆的宽度方向,所述凸出部的外缘不超出所述翻边的外缘,所述唇部的外缘不超过所述翻边的外缘,以密封内胆。
进一步的方案,沿着所述内胆的宽度方向,所述凸出部的外缘超出所述翻边的外缘,所述唇部的外缘不超过所述凸出部的外缘,以密封内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外锅,所述外锅包括锅体、锅盖及密封圈,所述内胆置于锅体中,所述锅盖能够扣合在所述锅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唇部,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锅盖连接,所述内胆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密封圈配合密封内胆。本实用新型在翻边上设置凸出部,凸出部与密封圈配合实现内胆的密封。当锅盖与锅体扣合时,密封圈可压设于凸出部或者翻边上,也可同时压设于翻边和凸出部,由此增大密封圈与内胆的接触面积,确保二者紧密贴合。
2.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翻边的上表面上,当锅盖扣合在锅体上时,所述唇部的外缘抵顶所述凸出部的内缘侧壁。从而对密封圈起到止挡和限位作用,确保唇部压设于翻边上,避免与内胆脱离,增大密封圈与内胆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效果。
3.唇部可同时与凸出部和翻边接触。此种情况下,唇部与凸出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密封性更佳,避免出现开口、缝隙。
4.当锅盖扣合在锅体上时,唇部的外缘不超过内胆开口处的外缘,不仅确保密封效果,还可避免由于唇部超出内胆开口处的外缘导致密封圈吸锅、不易开盖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烹饪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烹饪装置的内胆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胆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烹饪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的烹饪装置包括内胆10和外锅20,所述外锅20包括锅体21、锅盖22及密封圈23,内胆10置于锅体21中,锅盖22能够扣合在锅体21上。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密封圈2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231和唇部232,密封圈23通过连接部231 与锅盖22连接,内胆10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翻边11,翻边11上设有凸出部12,凸出部12与密封圈23配合密封内胆10。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翻边11上设置凸出部12,凸出部12与密封圈23配合实现内胆10的密封。当锅盖22与锅体21扣合时,密封圈23可压设于凸出部 12或者翻边11上,也可同时压设于翻边11和凸出部12,由此增大密封圈 23与内胆10的接触面积,使得密封圈23与内胆10的口部稳定贴合,提高密封效果,确保二者紧密贴合。
2.由于密封圈23与内胆10的接触面积增大,即便密封圈23与内胆10 的开口周围未对正的接触时,二者出现偏移,也能确保密封圈23与内胆10 之间的紧密接触,保证密封性。由此可降低内胆10与锅体21、锅盖22之间匹配的精度要求,降低制造成本、便于操作。
3.当锅盖22与锅体21扣合时,即便密封圈23与内胆10之间的接触面的作用力不同时,通过凸出部12与密封圈23配合,也能够保证二者各接触点之间严密的接触,避免出现开口、缝隙,影响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凸出部12设置在翻边11的上表面上。凸出部12的内侧与内胆10的开口之间存在距离,即,凸出部12的内侧与内胆 10的开口并非对齐,凸出部12的内侧存在翻边11。当锅盖22扣合在锅体 21上时,唇部232可压设于凸出部12或翻边11,或同时压设于凸出部12 和翻边11,均能够获得良好的密封效果。有利地,所述凸出部12可与翻边 11一体成型,从而简化加工工艺,并且使得凸出部12与翻边1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
本实施例中,当锅盖22扣合在锅体21上时,唇部232压设在凸出部12 内侧的翻边11上,唇部232的外缘与凸出部12内缘侧壁之间存在间距。扣盖后的烹饪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唇部232受热膨胀,向外扩张,扩张至与凸出部12接触时,由于凸出部12的抵顶,避免凸出部12继续外扩至超出内胆10的外周,从而防止发生凸出部12与内胆10之间出现缝隙、开口,甚至二者脱离的现象,由此确保二者之间紧密贴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锅盖22扣合在锅体21上时,唇部232的外缘抵顶凸出部12的内缘侧壁。此实施例不仅对密封圈23起到上述止挡作用,还可为锅盖22的扣合提供限位作用,确保唇部232压设于翻边11上,从而增大密封圈23与内胆10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凸出部12与翻边11的宽度关系为:凸出部12具有第一宽度W1,翻边11具有第二宽度W2,其中W2-W1≥0.5mm。凸出部12与翻边11的高度关系为:凸出部12的内缘与翻边11的上表面形成高度差△H,其中△H≥0.1mm。凸出部12和翻边11的尺寸不限于此,可根据烹饪装置的具体用途及规格,设计凸出部12和翻边11的尺寸、形状,只要是在翻边11上设有凸出部12,凸出部12与密封圈23配合起到内胆10密封作用,上述方案以及在上述方案上拓展获得的其他技术方案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整个凸出部12均设置于翻边11上。然而,凸出部12的形式不限于此,如图3、4所示的凸出部12的一变形实施例,其中,凸出部1212包覆翻边11的部分上表面、翻边11的外侧面及翻边11的至少部分下表面,凸出部1212的包覆翻边11的外侧面、下表面之处可加厚或具有纹路,此种设计不仅保证密封效果,且便于握持,防止烫手。
此外,本实施例是以电饭锅作为烹饪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锅盖22包括内盖30,内盖30连接于锅盖22的下侧,密封圈23通过连接部231连接于内盖30周缘。
其他类型的烹饪装置的密封圈的设计可能与此不同。一些实施例中的密封圈并非连接在内盖上,例如一些压力锅锅盖内边上连着一圈钢丝,密封圈连接在钢丝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现有的任意烹饪装置,并能够基于烹饪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改变,使之能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二:
参照图5、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改变,本实施例中,整个凸出部12均设置于翻边11上,凸出部12的外缘与翻边11的外缘平齐,使得内胆10的开口处的外周平整,外形美观。当锅盖22扣合在锅体21上时,唇部232与凸出部的上表面接触,唇部232的外缘不超过凸出部12的外缘。通过唇部232与凸出部12的配合实现密封作用。本实施例中,部分唇部232 压设于凸出部12的内缘,凸出部12的内缘对唇部232产生摩擦力,避免凸出部12与唇部232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防止出现开口而影响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当锅盖22扣合在锅体21上时,唇部232还可压设在凸出部12内侧的翻边11上,即,唇部232同时与凸出部12和翻边11接触。此种情况下,唇部232与凸出部1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密封性更佳,避免出现开口、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构思,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案:
1.沿着内胆10的宽度方向,翻边11的外缘超出凸出部12的外缘,当锅盖22扣合在锅体21上时,唇部232的外缘不超过翻边11的外缘。
2.沿着内胆10的宽度方向,凸出部12的外缘超出翻边11的外缘,当锅盖22扣合在锅体21上时,唇部232的外缘不超过凸出部12的外缘。
实施例一中记载的凸出部12和翻边11的各种结构及可能的变形也可应用于本实施例,故不在此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烹饪装置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燃气加热的烹饪装置、液化气加热的烹饪装置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外锅,所述外锅包括锅体、锅盖及密封圈,所述内胆置于锅体中,所述锅盖能够扣合在所述锅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唇部,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锅盖连接,所述内胆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密封圈配合密封内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翻边的上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压设在所述凸出部内侧的翻边上,以密封内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的外缘抵顶所述凸出部的内缘侧壁,以密封内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外缘与所述翻边的外缘平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具有第一宽度W1,所述翻边具有第二宽度W2,其中W2-W1≥0.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内缘与所述翻边的上表面形成高度差△H,其中△H≥0.1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与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接触,以密封内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内胆的宽度方向,所述凸出部的外缘不超出所述翻边的外缘,所述唇部的外缘不超过所述翻边的外缘,以密封内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内胆的宽度方向,所述凸出部的外缘超出所述翻边的外缘,所述唇部的外缘不超过所述凸出部的外缘,以密封内胆。
CN201720091984.8U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烹饪装置 Active CN207202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1984.8U CN207202684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1984.8U CN207202684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2684U true CN207202684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09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1984.8U Active CN207202684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2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1009U (zh) 微波饭煲
CN207202684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068671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
CN107432663B (zh) 内锅的制造方法
CN104055416A (zh) 节能式倒水锅
JP7308643B2 (ja) 包装用容器
CN206995067U (zh) 一种烹饪装置
WO2017141289A1 (ja)
CN103120541A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07940669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7532311U (zh) 用于搬运电饭煲内胆的端盖及电饭煲内胆和煲胆组件
CN217137586U (zh) 一种防漏的密封组合盖结构
CN202843277U (zh) 一种节能的防溢电饭锅
CN215777280U (zh) 烹饪器具
CN20687550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592377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18484325U (zh) 微压硅胶锅盖
CN207202748U (zh) 一种发热盘及具有该发热盘的炊具
CN205758319U (zh) 一种电磁炉用水壶
CN20581416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101097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06525920U (zh) 煎烤盘与火锅一体多功能机
CN205267830U (zh) 一种压盖式压力锅的锅盖
CN211748946U (zh) 一种蒸汽盖体结构
CN201767785U (zh) 一种电烹饪器具上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