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8507U - Lcd加热机构 - Google Patents

Lcd加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8507U
CN207198507U CN201721135580.0U CN201721135580U CN207198507U CN 207198507 U CN207198507 U CN 207198507U CN 201721135580 U CN201721135580 U CN 201721135580U CN 207198507 U CN207198507 U CN 207198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films
ito conducting
electrode
lcd
i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55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泽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ry Sound (asia)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ry Sound (asi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ry Sound (asia) Ltd filed Critical Glory Sound (asia)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55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98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8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85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CD加热机构,包括ITO(Indium tin oxide,即氧化铟锡)导电膜、基板和电极,牵制ITO导电膜为多块,多块ITO导电膜与基板均相连接,多块ITO导电膜等间距排列,电极安装在基板上,并与所有ITO导电膜均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电极能用于将ITO导电膜接入电路,最终ITO导电膜会发热并对LCD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还将ITO导电膜设置为多个,并等间距排列,能细化ITO导电膜的体积,并容易使得各个ITO导电膜间的电阻值相当,使得其相互间的发热温度不会具有太大的差别,保证其加热均匀性。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能对LCD进行均匀、可靠地加热,保证LCD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LCD加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LCD结构设计,特别涉及到一种LCD加热机构。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基本是以液晶体受控于两电极电场,使得液晶体内的液晶分子转动来改变光的偏折以此实现显像的。而液晶分子在液态下才能发挥转动功能,而液态的液晶在低温下,液晶粘稠度升高,液晶分子摩擦力上升,分子运动转弱,影响其转动速度,导致LCD的反响时间慢。
现有的LCD中,多采用外置加热器来对LCD进行加热,但是这种加热方式,加热器安装困难,结构复杂,且加热时和LCD接触不够密切,加热均匀性不好,加热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对LCD进行加热,加热均匀,加热效果好的LCD加热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CD加热机构,包括ITO(Indium tinoxide,即氧化铟锡)导电膜、基板和电极,牵制ITO导电膜为多块,多块ITO导电膜与基板均相连接,多块ITO导电膜等间距排列,电极安装在基板上,并与所有ITO导电膜均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直接贴合于需要加热的LCD上,保证和LCD接触的密切性,基板的设置则能便于ITO导电膜的安装和设置,而电极能用于将ITO导电膜接入电路,并由于ITO导电膜具有一定的电阻,最终ITO导电膜会发热并对LCD进行加热。但由于单个大体积ITO导电膜的各部分的电阻值差别很大,其直接使用容易导致在发热过程中各部分的发热温度差别很大,造成加热的不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将ITO导电膜设置为多个,并等间距排列,能细化ITO导电膜的体积,并容易使得各个ITO导电膜间的电阻值相当,使得其相互间的发热温度不会具有太大的差别,保证其加热均匀性。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能对LCD进行均匀、可靠地加热,保证LCD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包括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导电层和FPC绝缘层,FPC导电层和FPC绝缘层相连接,FPC导电层与所有ITO导电膜均相连接。FPC作为常见电极,其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能优化结构并降低成本,而FPC绝缘层能对FPC导电层进行保护,并防止用户误触FPC导电层造成触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即异方性导电胶膜),其中FPC导电层通过ACF与所有ITO导电膜均相连接。ACF的设置,使得FPC导电层能无需通过焊接等会对元件造成损坏的方式与ITO导电膜实现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其中上电极和下电极完全相同。由此,能保证上电极和下电极的电阻值相当,防止上电极和下电极的由于电阻值的不同造成加热温度的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上电极和下电极以基板的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由此,能保证上电极和下电极产生的温度能以基板的中心为中心对称,保证加热温度的均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管脚和银浆,管脚通过银浆与ITO导电膜连接,管脚与电极连接。管脚的设置可以使ITO导电膜能通过管脚接入电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而银浆的设置能使管脚和ITO导电膜无需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电性连接,且连接可靠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ITO导电膜的截面呈长方形、菱形或者梯形。由此,ITO导电膜能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形状的LCD使用,增大其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ITO导电膜的方阻为7Ω/□~100Ω/□。经实验测试得,在该范围内,ITO导电膜的加热温度最稳定,均匀性最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ITO导电膜的间距在0.1mm~1mm。经实验测试得,在该范围内,ITO导电膜的加热温度最稳定,均匀性最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LCD加热机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LCD加热机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LCD加热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LCD加热机构的正视图。
图5是图1的LCD加热机构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LCD加热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LCD加热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LCD加热机构,包括ITO导电膜1、基板2、电极3和ACF4。
ITO导电膜1为透明的ITO导电膜1,基板2为透明的玻璃基板或者透明的聚合塑料基板。ITO导电膜1的截面呈长方形,ITO导电膜1为多块,每块ITO导电膜1的方阻在7Ω/□到100Ω/□之间,多块ITO导电膜1均通过粘合与基板2相连接,且多块ITO导电膜1间等间距排列,相邻的ITO导电膜1的间距控制在0.1mm到1mm内。
电极3包括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均为FPC,且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完全相同,即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的形状,大小,材料和结构均相同,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均包括FPC导电层31和FPC绝缘层32,FPC导电层31可以为铜线,FPC绝缘层32可以为塑胶,FPC导电层31和FPC绝缘层32相连接,FPC导电层31与所有ITO导电膜1均通过ACF 4相连接,即FPC导电层31和所有ITO导电膜1间能导电。另外,与ITO导电膜1连接后的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以基板2的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当LCD的温度太低时,用户能将本实用新型贴合在LCD上,然后将电极3与供电电路相接,使所有ITO导电膜1均接入到供电电路中,所有ITO导电膜1均通电发热以对LCD进行加热。
实施例2
参考图3—图5,本实用新型的LCD加热机构,包括ITO导电膜1、基板2、电极3、ACF4、管脚5和银浆6。
ITO导电膜1为透明的ITO导电膜1,基板2为透明的玻璃基板或者透明的聚合塑料基板。ITO导电膜1的截面呈长方形,ITO导电膜1为多块,每块ITO导电膜1的方阻在7Ω/□到100Ω/□之间,多块ITO导电膜1均通过粘合与基板2相连接,且多块ITO导电膜1间等间距排列,相邻的ITO导电膜1的间距控制在0.1mm到1mm内。
电极3包括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均为FPC,且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完全相同,即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的形状,大小,材料和结构均相同,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均包括FPC导电层31和FPC绝缘层32,FPC导电层31可以为铜线,FPC绝缘层32可以为塑胶,FPC导电层31和FPC绝缘层32相连接,FPC导电层31与所有ITO导电膜1均通过ACF 4相连接,即FPC导电层31和所有ITO导电膜1间能导电。另外,与ITO导电膜1连接后的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以基板2的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管脚5为金属管脚,管脚5为两根,两根管脚5均通过银浆6与ITO导电膜1连接,且一根管脚5的一端与上电极33的FPC导电层31相连接,另一根管脚5的一端与下电极34的FPC导电层31相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胶7,固定胶7设置在多处,一部分固定胶7将管脚5的一端和基板2粘合住,一部分固定胶7将管脚5的另一端和银浆6粘住,保证管脚5被固定。
当LCD的温度太低时,用户能将本实用新型贴合在LCD上,然后将管脚5与供电电路相接,使得所有ITO导电膜1均接入到供电电路中,所有ITO导电膜1均通电发热以对LCD进行加热。
实施例3
参考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LCD加热机构,本实用新型的LCD加热机构中的ITO导电膜1的截面还可以呈菱形或者梯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ITO导电膜(1)、基板(2)和电极(3),所述ITO导电膜(1)为多块,所述多块ITO导电膜(1)与基板(2)均相连接,所述多块ITO导电膜(1)等间距排列,所述电极(3)安装在基板(2)上,并与所有ITO导电膜(1)均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3)包括FPC导电层(31)和FPC绝缘层(32),所述FPC导电层(31)和FPC绝缘层(32)相连接,所述FPC导电层(31)与所有ITO导电膜(1)均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CF(4),所述FPC导电层(31)通过ACF(4)与所有ITO导电膜(1)均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3)包括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所述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完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33)和下电极(34)以基板(2)的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脚(5)和银浆(6),所述管脚(5)通过银浆(6)与ITO导电膜(1)连接,所述管脚(5)与电极(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导电膜(1)的截面呈长方形、菱形或者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导电膜(1)的方阻为7Ω/□~100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ITO导电膜(1)的间距为0.1mm~1mm。
CN201721135580.0U 2017-09-06 2017-09-06 Lcd加热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98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5580.0U CN207198507U (zh) 2017-09-06 2017-09-06 Lcd加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5580.0U CN207198507U (zh) 2017-09-06 2017-09-06 Lcd加热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8507U true CN207198507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1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558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98507U (zh) 2017-09-06 2017-09-06 Lcd加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8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9865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92999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79936A (zh) 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均匀加热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CN104793362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1889257B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面板型显示装置
CN206773361U (zh) 手写显示装置
CN103033967A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液晶显示屏
TWI274523B (en) Heating apparatus of thermal electric type touch control apparatus
CN207198507U (zh) Lcd加热机构
CN111752026A (zh) 一种液晶屏温度补偿装置及液晶屏
JPH03107123A (ja) パネルヒーター
CN201780430U (zh) 一种可工作在低温条件下的液晶显示屏
CN108415610A (zh) 一种触控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触控传感器
KR101154617B1 (ko) 터치패널 및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4093841A (ja) 液晶表示素子用パネルヒー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2916555U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连接结构
CN207301551U (zh) 一种液晶显示与发热一体屏
CN207381071U (zh) 一种超低温的液晶显示模块
TW200527041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eat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8076872U (zh) 一种高透过率的彩膜基板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10888282A (zh) 彩色滤光片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彩色电子纸及其制备方法
CN209044232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电子器件
CN212781569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14151302U (zh) 一种新型改善低温的液晶显示模块
CN210038395U (zh) 一种可实现超低温显示的stn液晶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