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6675U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96675U CN207196675U CN201721052849.9U CN201721052849U CN207196675U CN 207196675 U CN207196675 U CN 207196675U CN 201721052849 U CN201721052849 U CN 201721052849U CN 207196675 U CN207196675 U CN 2071966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eep bead
- air conditioner
- room unit
- end c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挡风板及端盖。所述壳体具有一出风口。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而可将所述出风口遮挡或打开。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端盖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腔连通出风孔,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空调器出风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在常规运行的过程中,制冷模式中吹出的冷风或制热模式中吹出的热风的风速及风流量较大。当冷风或热风以较大的速度和较强的湍流度直吹人体时,会引起人体的不舒服感,以有可能导致用户患上空调病,进而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舒适度体验。所以,提供一种具有无风感出风模式的空调器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器出风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出风口;
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而可将所述出风口遮挡或打开;
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端盖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腔连通出风孔,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端盖包括外端板、内端板及连接板;
所述外端板的周缘与所述内端板的周缘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以围合成所述内腔;并且,所述连接板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
所述通风口开设于所述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通风口的口沿处,安装有一沿所述挡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灌风筒。
优选地,所述灌风筒的自由端的端口呈扩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灌风筒具有一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侧壁面;且当所述挡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灌风筒的侧壁面与所述挡风板的内表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呈外凸的弧面板设置。
优选地,所述散风孔的外端口呈弧形扩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散风孔自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中部的厚度大于两端部的厚度,以使所述挡风板的内表面于所述挡风板的中部朝向两端部倾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出风口;
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而可将所述出风口遮挡或打开;
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端盖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腔连通出风孔,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有挡风板,并且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由此,当挡风板遮挡出风口时,会对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进行遮挡及散流,因此降低出风口处的出风流速,以达到无风感出风效果。
并且,壳体的两端还安装有端盖;端盖具有一内腔,并且端盖的内表面于临近出风口的区域设置有通风口。由此,当挡风板遮挡出风口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在挡风板的遮挡下,会存在部分气体沿挡风板的两端进行分流,然后通过端盖的通风口进入内腔,以降低挡风板处的湍流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无风感出风效果。其中,端盖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出风孔,以供流入端盖内腔的气体从壳体的两端部进行散流出风(无风感出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灌风筒安装于端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灌风筒安装于端盖上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的挡风板打开出风口时(正常出风模式) 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的挡风板遮挡出风口时(无风感出风模式)的剖面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空调器室内机 | 20 | 壳体 |
21 | 出风口 | 22 | 进风口 |
23 | 前面板 | 30 | 挡风板 |
31 | 散风孔 | 32 | 挡风板的内表面 |
40 | 端盖 | 41 | 端盖的外表面 |
42 | 端盖的内表面 | 43 | 出风孔 |
44 | 通风口 | 40a | 外端板 |
40b | 内端板 | 40c | 连接板 |
50 | 灌风筒 | 51 | 侧壁面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包含有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0,所述空调器室内机10包括壳体20、挡风板30及端盖40。所述壳体20具有一出风口21。所述挡风板30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31,所述挡风板30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21处,而可将所述出风口21遮挡或打开。所述端盖40安装于所述壳体20的端部;所述端盖40具有一内腔(图中未标示),所述端盖的外表面41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腔连通出风孔43,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42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 44,所述通风口44邻近所述出风口21设置。
具体而言,空调器室内机10的壳体20具有一前面板23,由此,出风口21 开设在前面板23上。且出风口21处设置有挡风板30,挡风板30活动安装于出风口21处,而可将出风口21遮挡或打开。可以理解的,挡风板30活动安装于出风口21处可以采用转动安装或是滑动安装。具体的,为转动安装时,挡风板30的下边缘通过转轴与电机(图中未标示)连接,然后通过电机驱动,将挡风板30围绕自身的下边缘进行转动;或者是,挡风板30连接有摇杆,摇杆通过电机驱动,当启动电机时,摇杆会进行转动以同步将挡风板30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0的外侧推离出风口21,或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0的内部移动以盖合出风口21。为滑动安装时,挡风板30的两端部安装有滑槽(凸轨),壳体20的两端部对应设置有凸轨(滑槽),进而通过滑槽(凸轨)与凸轨(滑槽)配合以将挡风板30控制于出风口21与前面板23之间来回滑动;或者是,挡风板30 的端部设置有啮合齿轮,啮合齿轮通过传动齿轮或传动齿条连接有电机,进而通过电机驱动以带动挡板进行上下滑动。
其次,挡风板30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31。可以理解的,当挡风板30遮挡于出风口21时(空调器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经由挡风板30进行遮挡后,只有部分的气体可以从散风孔31流出,进而降低空调器整体的出风流速,以实现无风感出风的效果。当然,当挡风板30打开出风口 21时,空调器处于正常出风模式。
此外,壳体20的端部安装有端盖40,端盖40具有一内腔设置,并且端盖的外表面41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出风孔43,端盖的内表面42于临近出风口 21的区域设置有通风口44。此处应该说明的,端盖40安装在壳体20的端部时,端盖40的位于壳体20外的表面称之为外表面;同理,端盖40的位于壳体20内的表面称之为内表面。具体的,挡风板30遮挡于出风口21时,空调器的出风通过散风孔31进行散流(流出空调器室内机10)后,还会存在部分风流被拦截于出风口21处(位于挡风板的内表面32)。因此,此部分风流会沿挡风板30 的两端进行流动,进而通过端盖40上的通风孔流入内腔,再通过与内腔连通出风孔43排出。因此,空调器的出风即使在挡风板30的作用下,也不会存在因大量的风流汇聚于出风口21处,而增大出风口21处的风压及散风孔31的出风流速,以影响空调器的无风感出风效果。其中,端盖的外表面41作多个出风孔43设置,以进一步达到空调器侧向无风感出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出风口21处设置有挡风板30,并且挡风板30 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31。由此,当挡风板30遮挡出风口21时,会对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进行遮挡及散流,由此降低出风口21处的出风流速,以达到无风感出风效果。
并且,壳体20的两端还安装有端盖40;端盖40具有一内腔,并且端盖的内表面42于临近出风口21的区域设置有通风口44。由此,当挡风板30遮挡出风口21时,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在挡风板30的遮挡下,会存在部分气体沿挡风板30的两端进行分流,然后通过端盖40的通风口44进入内腔,以降低挡风板30处的湍流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无风感出风效果。其中,端盖的外表面 41还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出风孔43,以供流入端盖40内腔的气体从壳体20 的两端部进行散流出风(无风感出风)。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40包括外端板40a、内端板40b及连接板40c;所述外端板40a的周缘与所述内端板40b的周缘通过所述连接板40c连接,以围合成所述内腔;并且,所述连接板40c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所述通风口44开设于所述连接板40c上。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0c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此处的“内”为空调器的内部,“外”为空调器的外部。连接板40c呈渐扩设置也就是说连接板40c自身围合以呈环形筒设置,且环形筒的横截面积于自内向外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将连接板40c设置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当安装端盖40时,连接板40c在安装方向(端板自外向内移动)上起到导向作用。再者,连接板 40c设置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也可以表示端盖40的内腔作向外扩张设置,进而对气流的流出同样起到向外导流的作用。
此外,连通口开设在连接板40c上,相当于将通风口44朝向出风口21 开设,使得沿挡风板30两端分流的气体,更容易朝向通风口44流入端板的内腔,以从端盖40上出风孔43流出。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44的口沿处,安装有一沿所述挡风板 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灌风筒50。可以理解的,当空调器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时(挡风板30处于遮挡出风口21状态),气体通过挡风板30分流后,会沿挡风板30的两端流动。对于本实施例中,安装在通风口44口沿处的灌风筒 50沿挡风板30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灌风筒50的一端连通通风口44,另一端正朝向分流气体的流动方向延伸,以使分流气体直接灌进灌风筒50内。进而,保证挡风板30上的分流气体更好的流进端盖40的内腔,以通过端盖 40上的出风孔43流出,进而提无风感出风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灌风筒50的自由端的端口呈扩口设置。可以理解的,将灌风筒50的自由端的端口作扩口设置,旨在增大灌风筒50的集风面积,以更好地收拢沿挡风板30两端分流的气体,进而提升空调器无风感出风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所述灌风筒50具有一靠近所述出风口21的侧壁面51;且当所述挡风板30遮挡所述出风口21时,所述灌风筒50的侧壁面51与所述挡风板的内表面32抵接。可以理解的,当挡风板30遮挡在出风口21时,被遮挡的气流部分沿挡风板的内表面32向挡风板30的两端流动。因此,灌风筒50的侧壁面51和挡风板的内表面32设置为抵接,基本保证所有的分流气体能够顺从灌风筒50流入端盖40的内腔。可以理解的,若灌风筒50的侧壁面51与挡风板的内表面32之间存在缝隙,可能会降低灌风筒50对分流气体的收集效率,以及还会因为分流气体在缝隙中湍流而产生噪音。当然还应该说明的,由于灌风筒50的侧壁面51与挡风板的内表面32抵接,所以本实施例中,设置挡风板30转动安装于出风口21处,进而避免挡风板30因滑动安装于出风口21处,而在转换遮挡和打开出风口21的过程中,其内壁面与灌风筒50的侧壁面51产生摩擦。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述挡风板30呈外凸的弧面板设置。可以理解的,将挡风板30作弧面板设置,能够扩大散风孔31的朝向区域(主要增大朝上和朝向的反向),相当于增大挡风板30的出风面积,进而提高空调器出风的无风感。
进一步的,所述散风孔31的外端口呈弧形扩口设置。具体的,散风孔31 位于端盖的外表面41的端口称为外端口,同理,散风孔31位于内腔腔壁的端口称为内端口。进而,本实施例中,散风孔31的外端口呈弧形扩口设置,进而保证有风流于散风孔31的外端口流动,以有效防止端盖的外表面41产生冷凝水。
进一步的,所述散风孔31自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由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进风口22处于壳体20的上端,因此,为防止气体(制冷气体或制热气体)从端盖40上的出风孔43流出后,又通过进风口22直接回流至空调器室内机10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散风孔31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0的下方倾斜设置,使得气体从空调器室内机10的两端倾斜向下排出,而不会往上反流至空调器室内机10的进风口22处。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30中部的厚度大于两端部的厚度,以使所述挡风板的内表面32于所述挡风板30的中部朝向两端部倾斜。可以理解的,挡风板30的厚度于挡风板30的中部朝向挡风板30两端作递减设置,以使挡风板的内表面32于中部朝向两端倾斜,进而对分流气体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分流气体更加顺畅的流向端盖40的通风口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出风口;
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而可将所述出风口遮挡或打开;
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端盖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腔连通出风孔,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外端板、内端板及连接板;
所述外端板的周缘与所述内端板的周缘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以围合成所述内腔;并且,所述连接板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
所述通风口开设于所述连接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的口沿处,安装有一沿所述挡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灌风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风筒的自由端的端口呈扩口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风筒具有一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侧壁面;且当所述挡风板遮挡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灌风筒的侧壁面与所述挡风板的内表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呈外凸的弧面板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孔的外端口呈弧形扩口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孔自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中部的厚度大于两端部的厚度,以使所述挡风板的内表面于所述挡风板的中部朝向两端部倾斜。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52849.9U CN207196675U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52849.9U CN207196675U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96675U true CN207196675U (zh) | 2018-04-06 |
Family
ID=61794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52849.9U Active CN207196675U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966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14454A (zh) * | 2017-08-21 | 2017-1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17
- 2017-08-21 CN CN201721052849.9U patent/CN2071966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14454A (zh) * | 2017-08-21 | 2017-1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7314454B (zh) * | 2017-08-21 | 2023-09-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14454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4807079B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6440308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封闭式外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6642322A (zh) | 一种空调柜机 | |
CN104913382B (zh) | 空调器 | |
CN20719667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7501270U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676874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6705240A (zh) | 空调柜机 | |
WO2019085731A1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5091084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7763734A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17901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157582U (zh) | 风管、新风机构及空调器 | |
CN206285057U (zh) | 用于吸尘器的电机罩、具有其的电机和吸尘器 | |
CN113048569A (zh) |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14664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062572B (zh) | 挂吊式空调内机 | |
CN208659171U (zh) | 单锥结构和吸尘器 | |
CN20733493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5909223U (zh) |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613138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封闭式外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6771553U (zh) |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 |
CN105928067B (zh) | 一种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438718U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