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9223U -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9223U
CN215909223U CN202121880031.2U CN202121880031U CN215909223U CN 215909223 U CN215909223 U CN 215909223U CN 202121880031 U CN202121880031 U CN 202121880031U CN 215909223 U CN215909223 U CN 215909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in
air outlet
duct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00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光
潘龙腾
何振健
张瀚中
王宏望
韩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8800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9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9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9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出风装置包括:主风道部件,主风道部件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主风道和与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辅助风道部件,辅助风道部件具有供气流通过的辅助风道和与辅助风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其中,主风道部件和辅助风道部件相独立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出风量较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上下出风柜机能够实现地毯式制热,沐浴式制冷,舒适性较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然而,现有的上下出风柜机存在如下缺陷:
现有的上下出风柜机风量比较小,特别是下出风风量一般每小时几百立方米,进而导致制热效果不佳;
现有的上下出风柜机的风量较小,使得现有空调地毯式制热和沐浴式制冷的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现有的上下出风柜机制热时往往是上下同时出风,却大部分风量为上出风,大大削弱了毯式制热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出风量较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包括:主风道部件,主风道部件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主风道和与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辅助风道部件,辅助风道部件具有供气流通过的辅助风道和与辅助风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其中,主风道部件和辅助风道部件相独立地设置。
进一步地,出风装置还包括:主风机,主风机设置在主风道部件内,以驱动主风道内的气流;辅助风机,辅助风机设置在辅助风道部件内,以驱动辅助风道内的气流。
进一步地,辅助风道部件为多个;和/或主风道部件包括多个主风道和多个主出风口,多个主出风口与多个主风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和/或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辅助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主风道和主出风口均为多个,多个主出风口与多个主风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出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主风机,主风机与多个主风道中的至少一个主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主风道部件包括主风机安装腔,主风机安装在主风机安装腔内,主风机安装腔与相应的主风道之间设置有通风口,主风道部件还包括:旋转蜗舌,旋转蜗舌设置在主风机安装腔内,旋转蜗舌环绕相应的主风机可转动地设置,以遮挡或避让相应的通风口。
进一步地,主风机和旋转蜗舌均为多个,多个主风机和多个旋转蜗舌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主风机沿主风道部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主风道包括第一主出风道和第二主出风道,主风道部件包括:第一蜗壳、第二蜗壳以及风道板,第二蜗壳设置在第一蜗壳和风道板之间;其中,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之间围成用于安装主风机的主风机安装腔和第一主出风道,第二蜗壳和风道板之间围成第二主出风道;主风机安装腔可选择地与第一主出风道或第二主出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主出风道、主风机安装腔以及第二主出风道均为多个,多个第一主出风道、多个主风机安装腔以及多个第二主出风道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主风机安装腔可选择地与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或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主出风道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和/或多个第二主出风道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和/或各个第一主出风道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与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第二蜗壳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风机安装腔和第二主出风道的连通开口,连通开口为多个,多个连通开口与多个主风机安装腔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多个连通开口沿第二蜗壳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风道板上设置有用于形成主风道的凹陷部;和/或第一蜗壳上设置有用于与主风机安装腔连通的进风开口;和/或第二蜗壳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风机安装腔和第二主出风道的连通开口,连通开口的内壁面具有相对设置的导风斜面,各个导风斜面倾斜于相互连通的主风机安装腔和第二主出风道的分布方向。
进一步地,主风道为四个,四个主风道分为两对,成对的两个主风道沿竖直方向布置;出风装置包括两个主风机,两个主风机与两对主风道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主风机可选择地与相应的两个主风道中的一个连通。
进一步地,辅助风道部件具有辅助进风口,辅助风道部件还包括挡风板,挡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辅助进风口处,以遮挡或避让辅助进风口。
进一步地,辅助风道部件包括第三蜗壳和第四蜗壳,第三蜗壳和第四蜗壳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辅助风机的辅助风机安装腔和辅助风道的风道主体段,辅助风机的进风口和辅助风道的风道主体段段连通。
进一步地,辅助风道部件还包括后盖板,后盖板设置在第四蜗壳远离第三蜗壳的一侧,后盖板和第四蜗壳之间形成引流腔体,第四蜗壳上设置有与辅助风机安装腔连通的辅助进口以及用于连通辅助风道的风道主体段和引流腔体的引流开口。
进一步地,第三蜗壳包括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辅助风道的风道主体段的引流方向。
进一步地,主风道部件的主体部和辅助风道部件的主体部沿出风装置的厚度方向布置;和/或主风道的风道主体段和辅助风道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平行设置;和/或辅助风道部件为两个,两个辅助风道部件的辅助出风口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出风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端和第二出风端,第一出风端和第二出风端均设置有多个主出风口和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在第一出风端或第二出风端,多个主出风口沿出风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与多个主出风口中的一个主出风口沿出风装置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为上述的出风装置。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支架和设置在蒸发器支架底端的接水盘部件,出风装置的辅助风道部件为至少两个,蒸发器支架的上方和接水盘部件的下方均设置有辅助风道部件;蒸发器支架和接水盘部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相应的辅助风道部件的辅助进风口连通的避让开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适用于空调器,通过设置主风道部件和辅助风道部件,使主风道部件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主风道和与主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辅助风道部件具有供气流通过的辅助风道和与辅助风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当空调器需要出风时,主风道的主出风口与辅助风道的辅助出风口同时出风,并使主风道和辅助风道相互独立地设置,以实现各自的单独出风,避免因相互连通而影响整体的出风风量,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风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出风量较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处于上出风状态时沿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空调器处于上出风状态时沿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处于下出风状态时沿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空调器处于下出风状态时沿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空调器的半剖视图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图5所示的空调器的半剖视图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出风装置的主风道部件的主视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主风道部件的后视图(第一蜗壳用虚线表示);
图11示出了图9所示的主风道部件在风道板用虚线表示时的主视图;
图12示出了图9所示的主风道部件的爆炸图;
图13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出风装置的辅助风道部件在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所示的辅助风道部件的半剖视图;以及
图15示出了图13所示的辅助风道部件在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第三蜗壳用虚线表示)。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20、出风装置;30、蒸发器支架;40、接水盘部件;50、避让开口;
1、主风道部件;11、主风道;111、第一主出风道;112、第二主出风道;12、主出风口;121、第一主出风口;122、第二主出风口;13、主风机安装腔;131、第一主风机安装腔;132、第二主风机安装腔;14、通风口;15、旋转蜗舌;151、蜗舌驱动部;16、第一蜗壳;161、进风开口;17、第二蜗壳;171、连通开口;172、导风斜面;18、风道板;181、凹陷部;
2、辅助风道部件;201、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2、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1、辅助风道;22、辅助出风口;23、辅助风机安装腔;24、辅助进风口;25、挡风板;26、第三蜗壳;261、出风通道;27、第四蜗壳;271、辅助进口;272、引流开口;28、后盖板;29、引流腔体;
3、主风机;31、第一主风机;32、第二主风机;4、辅助风机;5、第一出风端;6、第二出风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包括:主风道部件1,主风道部件1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主风道11和与主风道11连通的主出风口12;辅助风道部件2,辅助风道部件2具有供气流通过的辅助风道21和与辅助风道21连通的辅助出风口22;其中,主风道部件1和辅助风道部件2相独立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适用于空调器,通过设置主风道部件1和辅助风道部件2,使主风道部件1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主风道11和与主风道11连通的主出风口12,辅助风道部件2具有供气流通过的辅助风道21和与辅助风道21连通的辅助出风口22,当空调器需要出风时,主风道11的主出风口12与辅助风道21的辅助出风口22同时出风,并使主风道11和辅助风道21相互独立地设置,以实现各自的单独出风,避免因相互连通而影响整体的出风风量,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风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出风量较小的问题。
具体地,出风装置还包括:主风机3,主风机3设置在主风道部件1内,以驱动主风道11内的气流;辅助风机4,辅助风机4设置在辅助风道部件2内,以驱动辅助风道21内的气流。
优选地,辅助风道部件2为多个;和/或主风道部件1包括多个主风道11和多个主出风口12,多个主出风口12与多个主风道11一一对应地连通;和/或主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和辅助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相同。
其中,主风道11和主出风口12均为多个,多个主出风口12与多个主风道11一一对应地连通;出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主风机3,主风机3与多个主风道11中的至少一个主风道11连通。
如图3和图5所示,主风道11的数量为两对,主风机3的数量为两个,两对主风道11和两个主风机3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对主风道11均具有两个主风道11,主风机3具有两个出风口,成对的两个主风道11分别与相应的主风机3的两个出风口连通,各个主风道11远离相应的主风机3的出风口的一侧为与该主风道11连通的主出风口12。
优选地,各个主风道11相互独立地设置,主风机3与各个主风道11均连通,以实现各个主风道11的单独出风,避免因各个主风道11相互连通而影响整体的出风风量。
如图4和图6所示,主风道部件1包括主风机安装腔13,主风机3安装在主风机安装腔13内,主风机安装腔13与相应的主风道11之间设置有通风口14,主风道部件1还包括:旋转蜗舌15,旋转蜗舌15设置在主风机安装腔13内,旋转蜗舌15环绕相应的主风机3可转动地设置,以遮挡或避让相应的通风口14。这样,旋转蜗舌15的设置对被相应的主风机3吸取的气流起到了导向和增压的作用。
如图1所示,主风道部件1还包括用于驱动旋转蜗舌15转动的蜗舌驱动部151,蜗舌驱动部151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组件,旋转蜗舌1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齿轮组件的一个齿轮相啮合的齿圈,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件与旋转蜗舌15驱动连接,以驱动旋转蜗舌15运动。
具体地,主风机3和旋转蜗舌15均为多个,多个主风机3和多个旋转蜗舌15一一对应地设置。
其中,多个主风机3沿主风道部件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适用于柜机空调器,柜机空调器的壳体10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进风口,多个主风机3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蒸发器位于多个主风机3和壳体10的进风口之间,从壳体10的进风口进入空调器内的气流经蒸发器换热后至少部分被各个主风机3吸入。
如图1至图6以及图9至图12所示,主风道11包括第一主出风道111和第二主出风道112,主风道部件1包括:第一蜗壳16、第二蜗壳17以及风道板18,第二蜗壳17设置在第一蜗壳16和风道板18之间;其中,第一蜗壳16和第二蜗壳17之间围成用于安装主风机3的主风机安装腔13和第一主出风道111,第二蜗壳17和风道板18之间围成第二主出风道112;主风机安装腔13可选择地与第一主出风道111或第二主出风道112连通。
优选地,第一主出风道111、主风机安装腔13以及第二主出风道112均为多个,多个第一主出风道111、多个主风机安装腔13以及多个第二主出风道11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主风机安装腔13可选择地与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或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连通。
如图3和图5所示,多个第一主出风道111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和/或多个第二主出风道112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和/或各个第一主出风道111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与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风道部件1包括均独立设置的四个主风道11,四个主风道11分别为两个第一主出风道111和两个第二主出风道112,两个第一主出风道111与两个第二主出风道112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形成两对主风道11,各对主风道11均包括一个第一主出风道111与一个第二主出风道112。
当第一主出风道111的数量两个时,第一预定夹角为180度,两个第一主出风道111的延伸方向相反,两个第一主出风道111分别朝向上方和下方设置,以分别用于上出风和下出风;当第二主出风道112的数量两个时,第二预定夹角为180度,两个第二主出风道112的延伸方向相反,两个第二主出风道112分别朝向上方和下方设置,以分别用于上出风和下出风。
出风装置包括两个主风机3,两个主风机3与两对主风道1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主风机3的第一主出风道111位于该主风机3远离另一个主风机3的一侧,各个主风机3的第二主出风道112位于该主风机3靠近另一个主风机3的一侧。
具体地,两个主风机3分别为第一主风机31和位于第一主风机31下方的第二主风机32,其中,第一主风机31的第一主出风道111位于第一主风机31的上方,该第一主出风道111的主出风口12位于主风道部件1的上方,以用于上出风;第二主风机32的第二主出风道112位于第二主风机32的上方,该第二主出风道112的主出风口12位于主风道部件1的上方,以用于上出风;第一主风机31的第二主出风道112位于第一主风机31的下方,该第二主出风道112的主出风口12位于主风道部件1的下方,以用于下出风;第二主风机32的第一主出风道111位于第二主风机32的下方,该第一主出风道111的主出风口12位于主风道部件1的下方,以用于下出风。
如图1所示,第二蜗壳17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风机安装腔13和第二主出风道112的连通开口171,连通开口171为多个,多个连通开口171与多个主风机安装腔13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多个连通开口171沿第二蜗壳17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3和图5所示,主风机安装腔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风机安装腔13分别为第一主风机安装腔131和第二主风机安装腔132,第一主风机安装腔131和第二主风机安装腔132分别用于安装第一主风机31和第二主风机32,第一主风机安装腔131可选择地与第一主风机31的第一主出风道111或第二主出风道112连通,第二主风机安装腔132可选择地与第二主风机32的第一主出风道111或第二主出风道112连通。
由于两个主风机安装腔13均由第一蜗壳16和第二蜗壳17围成,两个第一主出风道111也均由第一蜗壳16和第二蜗壳17围成,两个第二主出风道112均由第二蜗壳17和风道板18围成,因此,需要在第二蜗壳17上设置用于将各个第二主出风道112和相应的主风机安装腔13连通的连通开口171,连通开口17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通开口171分别与两个第二主出风道112一一对应地设置。
如图12所示,风道板18上设置有用于形成主风道11的凹陷部181;和/或第一蜗壳16上设置有用于与主风机安装腔13连通的进风开口161;和/或第二蜗壳17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风机安装腔13和第二主出风道112的连通开口171,连通开口171的内壁面具有相对设置的导风斜面172,各个导风斜面172倾斜于相互连通的主风机安装腔13和第二主出风道112的分布方向。
具体地,蒸发器位于第一蜗壳16远离第二蜗壳17的一侧,主风机3的进风口朝向蒸发器设置,与主风机安装腔13连通的进风开口161设置在第一蜗壳16上,以将主风机3的进风口与第一蜗壳16靠近蒸发器的一侧连通,以使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能够通过进风开口161到达主风机3的进风口处。
具体地,第二蜗壳17上的连通开口171的内壁面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风斜面172,各个导风斜面172倾斜于相互连通的主风机安装腔13和第二主出风道112的分布方向,以将相应的主风机安装腔13内的气流导向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内。
如图2至图6所示,主风道11为四个,四个主风道11分为两对,成对的两个主风道11沿竖直方向布置;出风装置包括两个主风机3,两个主风机3与两对主风道1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主风机3可选择地与相应的两个主风道11中的一个连通。
出风装置包括两个主风机3,两个主风机3与两对主风道11一一对应地设置,两个主风机3分别为第一主风机31和位于第一主风机31下方的第二主风机32,各对主风道11均包括一个第一主出风道111与一个第二主出风道112;主风道部件1包括两个旋转蜗舌15,两个旋转蜗舌15与两个主风机3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相应的一对主风道11中的其中一个主风道11封堵,以使各个主风机3可选择地与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或第二主出风道112连通,以实现该主风机3的上出风或下出风。
当出风装置处于上出风模式时,与第一主风机31对应的旋转蜗舌15将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封堵,以使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打开,与第二主风机32对应的旋转蜗舌15将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封堵,以使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打开,第一主风机31吸取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部分气流并将其导向至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内,第二主风机32吸取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部分气流并将其导向至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内;当出风装置处于下出风模式时,与第一主风机31对应的旋转蜗舌15将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封堵,以使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打开,与第二主风机32对应的旋转蜗舌15将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封堵,以使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打开,第一主风机31吸取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部分气流并将其导向至相应的第二主出风道112内,第二主风机32吸取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部分气流并将其导向至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内。
如图14所示,辅助风道部件2具有辅助进风口24,辅助风道部件2还包括挡风板25,挡风板25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辅助进风口24处,以遮挡或避让辅助进风口24。
如图7和图8所示,辅助风道部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辅助风道部件2分别位于蒸发器支架30的上方和接水盘部件40的下方,两个辅助风道部件2包括用于上出风的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和用于下出风的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以分别用于出风装置的上出风和下出风,其中,接水盘部件40位于蒸发器支架30的下方。
如图1所示,各个辅助风道部件2具有辅助进风口24的辅助进风口24朝向相应的蒸发器支架30或接水盘部件40设置,蒸发器支架30和接水盘部件40靠近相应的辅助风道部件2的一侧均设置有与相应的辅助风道部件2的辅助进风口24连通的避让开口50,以使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通过各个避让开口50和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进入相应的辅助风道部件2中,并由相应的辅助风道部件2的辅助出风口22排出。
具体地,各个辅助进风口24处均设置挡风板25,各个挡风板25绕各自的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以使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和相应的避让开口50之间连通或隔开。
其中,各个挡风板25的一端均连接有旋转轴,各个挡风板25绕相应的旋转轴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当出风装置处于上出风模式时,位于蒸发器支架30上方的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的挡风板25将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打开,位于接水盘部件40的下方的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的挡风板25将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关闭,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一部分气流进入位于蒸发器支架30上方的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的辅助风道21内,并从与该辅助风道21连通的辅助出风口22处流出;当出风装置处于下出风模式时,位于蒸发器支架30上方的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的挡风板25将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关闭,位于接水盘部件40的下方的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的挡风板25将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打开,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一部分气流进入位于接水盘部件40下方的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的辅助风道21内,并从与该辅助风道21连通的辅助出风口22处流出。
如图13至15所示,辅助风道部件2包括第三蜗壳26和第四蜗壳27,第三蜗壳26和第四蜗壳27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辅助风机4的辅助风机安装腔23和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辅助风机4的进风口和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连通。
如图14所示,辅助风道部件2还包括后盖板28,后盖板28设置在第四蜗壳27远离第三蜗壳26的一侧,后盖板28和第四蜗壳27之间形成引流腔体29,第四蜗壳27上设置有与辅助风机安装腔23连通的辅助进口271以及用于连通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和引流腔体29的引流开口272。
具体地,引流腔体29位于辅助风道21的部分风道主体段和辅助风机4的进风口之间,用于将辅助风道21的部分风道主体段和辅助风机4的进风口连通。
其中,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是指在辅助风道部件2中,除辅助风机安装腔23、引流腔体29以及出风通道261外的用于供气流流过的通道,其包括位于辅助进口271和引流开口272之间的进风段以及位于辅助风机安装腔23靠近辅助出风口22一侧的开口和出风通道261的入口之间的出风段。
首先,进入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的进风段内的气流经引流开口272进入引流腔体29内,然后依次通过辅助进口271和辅助风机4的进风口进入辅助风机4内,接着由辅助风机4的出风口流出至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的出风段内,最后由出风通道261流出。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三蜗壳26包括出风通道261,出风通道261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的引流方向。出风通道261的一端与辅助风机安装腔23连通,出风通道261的另一端为辅助出风口22,出风通道261用于对来自辅助风机安装腔23内的辅助风机4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以使其与由相应的主出风口12流出的气流同向。
优选地,出风通道26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的引流方向。具体地,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的引流方向是指由风道主体段的进风段指向风道主体段的出风段的方向,该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出风通道261与风道主体段的出风段的连通,出风通道261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
如图1所示,主风道部件1的主体部和辅助风道部件2的主体部沿出风装置的厚度方向布置;和/或主风道11的风道主体段和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平行设置;和/或辅助风道部件2为两个,两个辅助风道部件2的辅助出风口22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
其中,沿出风装置的厚度方向,主风道部件1的主体部和辅助风道部件2的主体部依次布置,辅助风道部件2的主体部位于主风道部件1的主体部靠近蒸发器支架30的一侧。
另外,主风道部件1的第一蜗壳16、第二蜗壳17以及风道板18沿出风装置的厚度方向依次布置,以围成主风道11;辅助风道部件2的第三蜗壳26、第四蜗壳27以及后盖板28沿出风装置的厚度方向依次布置,以围成辅助风道21。
具体地,出风装置包括两个主风机3,主风道部件1的包括一组用于上出风的第一主出风道111和一组用于下出风的第二主出风道112,一组第一主出风道111具有两个第一主出风道111,一组第二主出风道112具有两个第二主出风道112,每个主风机3都分别与一个第一主出风道111和一个第二主出风道112对应设置,以通过相应的旋转蜗舌15来可选择地与相应的第一主出风道111或第二主出风道112连通,以实现该主风机3的上出风或下出风。
相应地,辅助风道部件2也为两个,两个辅助风道部件2包括用于上出风的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和用于下出风的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与主风道部件1的一个第一主出风道111和一个第二主出风道112对应设置以组成上出风组合,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与主风道部件1的另一个第一主出风道111和另一个第二主出风道112对应设置以组成下出风组合。
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的辅助风道21的辅助出风口22的气流流通方向与相应的主风道部件1的连接主风道11的主出风口12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同,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的辅助风道21的辅助出风口22的气流流通方向与相应的主风道部件1的连接主风道11的主出风口12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同。
当出风装置处于上出风模式时,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与相应的主风道部件1的一个第一主出风道111和一个第二主出风道112同时出风,当出风装置处于下出风模式时,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与相应的主风道部件1的另一个第一主出风道111和另一个第二主出风道112同时出风。
如图2至图6所示,出风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端5和第二出风端6,第一出风端5和第二出风端6均设置有多个主出风口12和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22;在第一出风端5或第二出风端6,多个主出风口12沿出风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22与多个主出风口12中的一个主出风口12沿出风装置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具体地,在第一出风端5处,各个第一主出风口121的朝向和相应的辅助出风口22的朝向相同,在第二出风端6处,各个第二主出风口122的朝向和相应的辅助出风口22的朝向相同,以保证同向出风。
如图2所示,第一出风端5和第二出风端6分别位于出风装置的上方和下方,其中,第一出风端5包括一个第一主出风口121、一个第二主出风口122和一个辅助出风口22,第一主出风口121和辅助出风口22均位于第二主出风口122的上方,沿出风装置的宽度方向,第一主出风口121和辅助出风口22并排设置;第二出风端6包括一个第一主出风口121、一个第二主出风口122和一个辅助出风口22,第一主出风口121和辅助出风口22均位于第二主出风口122的下方,沿出风装置的宽度方向,第一主出风口121和辅助出风口22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出风装置20,出风装置为上述的出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为能够上、下出风的柜机空调器。当需要上出风时,与第一出风端5连通的两个主风道11和一个辅助风道21开启,以实现第一出风端5的两个第一主出风口121和一个辅助出风口22的上出风,大大地提高了空调器的上出风风量;当需要下出风时,与第二出风端6连通的两个主风道11和一个辅助风道21开启,以实现第二出风端6的两个第一主出风口121和一个辅助出风口22的下出风,大大地提高了空调器的上出风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整机风量较大,第一出风端5和第二出风端6的出风风量基本一致,制冷时为上出风,制热时为下出风,充分地发挥了空调器的沐浴式制冷和地毯式制热的效果。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支架30和设置在蒸发器支架30底端的接水盘部件40,出风装置20的辅助风道部件2为至少两个,蒸发器支架30的上方和接水盘部件40的下方均设置有辅助风道部件2;蒸发器支架30和接水盘部件4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相应的辅助风道部件2的辅助进风口24连通的避让开口50。
具体地,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共同围成安装空间,蒸发器、出风装置20、蒸发器支架30和接水盘部件40均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第一壳体101为空调器的进风面板,其上设置有空调器的进风口,第二壳体102为空调器的前面板,蒸发器靠近第一壳体101上的进风口设置,出风装置20位于蒸发器远离第一壳体101上的进风口的一侧;壳体1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空调器的两个出风口,出风装置20第一出风端5和第二出风端6分别与空调器的两个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如下:
当空调器需要制冷时,主风道部件1中的两个旋转蜗舌15分别将第一主风机31的第二主出风道112和第二主风机32的第一主出风道111封堵,以使第一主风机31的第一主出风道111和第二主风机32的第二主出风道112打开,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的挡风板25将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打开,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的挡风板25将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关闭,第一主风机31和第二主风机32以及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的辅助风机4分别吸取部分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并将其导向相应的主风道11或辅助风道21中,最终第一主风机31的第一主出风道111中的气流从相应的第一主出风口121流出,第二主风机32的第二主出风道112中的气流从相应的第二主出风口122流出,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的辅助风道21中的气流从相应的辅助出风口22流出,以实现第一出风端5的上出风。
当空调器需要制热时,主风道部件1中的两个旋转蜗舌15分别将第一主风机31的第一主出风道111和第二主风机32的第二主出风道112封堵,以使第一主风机31的第二主出风道112和第二主风机32的第一主出风道111打开,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的挡风板25将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打开,第一辅助风道部件201的挡风板25将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4关闭,第一主风机31和第二主风机32以及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的辅助风机4分别吸取部分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并将其导向相应的主风道11或辅助风道21中,最终第一主风机31的第二主出风道112中的气流从相应的第二主出风口122流出,第二主风机32的第一主出风道111中的气流从相应的第一主出风口121流出,第二辅助风道部件202的辅助风道21中的气流从相应的辅助出风口22流出,以实现第二出风端6的下出风。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适用于空调器,通过设置主风道部件1和辅助风道部件2,使主风道部件1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主风道11和与主风道11连通的主出风口12,辅助风道部件2具有供气流通过的辅助风道21和与辅助风道21连通的辅助出风口22,当空调器需要出风时,主风道11的主出风口12与辅助风道21的辅助出风口22同时出风,并使主风道11和辅助风道21相互独立地设置,以实现各自的单独出风,避免因相互连通而影响整体的出风风量,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风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出风量较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风道部件(1),所述主风道部件(1)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主风道(11)和与所述主风道(11)连通的主出风口(12);
辅助风道部件(2),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具有供气流通过的辅助风道(21)和与所述辅助风道(21)连通的辅助出风口(22);
其中,所述主风道部件(1)和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相独立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
主风机(3),所述主风机(3)设置在所述主风道部件(1)内,以驱动所述主风道(11)内的气流;
辅助风机(4),所述辅助风机(4)设置在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内,以驱动所述辅助风道(21)内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为多个;和/或
所述主风道部件(1)包括多个主风道(11)和多个主出风口(12),多个所述主出风口(12)与所述多个主风道(11)一一对应地连通;和/或
所述主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和所述辅助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1)和所述主出风口(12)均为多个,多个所述主出风口(12)与多个所述主风道(11)一一对应地连通;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主风机(3),所述主风机(3)与多个所述主风道(11)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主风道(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部件(1)包括主风机安装腔(13),所述主风机(3)安装在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内,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与相应的所述主风道(11)之间设置有通风口(14),所述主风道部件(1)还包括:
旋转蜗舌(15),所述旋转蜗舌(15)设置在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内,所述旋转蜗舌(15)环绕相应的所述主风机(3)可转动地设置,以遮挡或避让相应的所述通风口(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机(3)和所述旋转蜗舌(15)均为多个,多个所述主风机(3)和多个所述旋转蜗舌(15)一一对应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风机(3)沿所述主风道部件(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1)包括第一主出风道(111)和第二主出风道(112),所述主风道部件(1)包括:
第一蜗壳(16)、第二蜗壳(17)以及风道板(18),所述第二蜗壳(17)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16)和所述风道板(18)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蜗壳(16)和所述第二蜗壳(17)之间围成用于安装主风机(3)的主风机安装腔(13)和所述第一主出风道(111),所述第二蜗壳(17)和所述风道板(18)之间围成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主出风道(111)或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出风道(111)、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以及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主出风道(111)、多个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可选择地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主出风道(111)或相应的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主出风道(111)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和/或
多个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和/或
各个所述第一主出风道(111)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与相应的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壳(17)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和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的连通开口(171),所述连通开口(171)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开口(171)与多个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多个所述连通开口(171)沿所述第二蜗壳(17)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板(18)上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主风道(11)的凹陷部(181);和/或
所述第一蜗壳(16)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连通的进风开口(161);和/或
所述第二蜗壳(17)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和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的连通开口(171),所述连通开口(171)的内壁面具有相对设置的导风斜面(172),各个所述导风斜面(172)倾斜于相互连通的所述主风机安装腔(13)和所述第二主出风道(112)的分布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1)为四个,四个所述主风道(11)分为两对,成对的两个所述主风道(11)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两个主风机(3),两个所述主风机(3)与两对所述主风道(1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主风机(3)可选择地与相应的两个所述主风道(11)中的一个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具有辅助进风口(24),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还包括挡风板(25),所述挡风板(25)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辅助进风口(24)处,以遮挡或避让所述辅助进风口(24)。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包括第三蜗壳(26)和第四蜗壳(27),所述第三蜗壳(26)和所述第四蜗壳(27)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辅助风机(4)的辅助风机安装腔(23)和所述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所述辅助风机(4)的进风口和所述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还包括后盖板(28),所述后盖板(28)设置在所述第四蜗壳(27)远离所述第三蜗壳(26)的一侧,所述后盖板(28)和所述第四蜗壳(27)之间形成引流腔体(29),所述第四蜗壳(27)上设置有与所述辅助风机安装腔(23)连通的辅助进口(271)以及用于连通所述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和所述引流腔体(29)的引流开口(27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蜗壳(26)包括出风通道(261),所述出风通道(261)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的引流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风道部件(1)的主体部和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的主体部沿所述出风装置的厚度方向布置;和/或
所述主风道(11)的风道主体段和所述辅助风道(21)的风道主体段的气流流通方向平行设置;和/或
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为两个,两个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的辅助出风口(22)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端(5)和第二出风端(6),所述第一出风端(5)和所述第二出风端(6)均设置有多个主出风口(12)和至少一个所述辅助出风口(22);在所述第一出风端(5)或所述第二出风端(6),所述多个主出风口(12)沿所述出风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至少一个所述辅助出风口(22)与所述多个主出风口(12)中的一个主出风口(12)沿所述出风装置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20.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出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支架(30)和设置在所述蒸发器支架(30)底端的接水盘部件(40),所述出风装置(20)的辅助风道部件(2)为至少两个,所述蒸发器支架(30)的上方和所述接水盘部件(40)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所述蒸发器支架(30)和所述接水盘部件(4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相应的所述辅助风道部件(2)的辅助进风口(24)连通的避让开口(50)。
CN202121880031.2U 2021-08-11 2021-08-11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5909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0031.2U CN215909223U (zh) 2021-08-11 2021-08-11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0031.2U CN215909223U (zh) 2021-08-11 2021-08-11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9223U true CN215909223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1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0031.2U Active CN215909223U (zh) 2021-08-11 2021-08-11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9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80281A1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016455B (zh) 空调器
WO2016180248A1 (zh) 空调器
CN206222463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6180254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83A1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挡板的控制方法
CN215260132U (zh) 换气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091107B (zh) 左右双风道空调器
WO2016180256A1 (zh) 空调器
CN109323333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04257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909223U (zh)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323332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566291A (zh)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216924547U (zh) 出风口切换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68143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626682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09944529U (zh) 空调器
CN212005942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0399437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2598644B1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208431862U (zh) 一种整体式蜗壳及空调器
CN112555990A (zh) 风机结构和空调器
CN109405081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