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4939U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4939U
CN207334939U CN201721296990.3U CN201721296990U CN207334939U CN 207334939 U CN207334939 U CN 207334939U CN 201721296990 U CN201721296990 U CN 201721296990U CN 207334939 U CN207334939 U CN 207334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air
room unit
conditioner room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69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元乐
彭杰林
王琨瑶
马列
云前
陈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69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4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4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4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挡风板和端盖。所述外壳具有一前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前面板下方的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风道,以及连通所述出风风道并延伸至所述前面板后侧的过风通道,所述前面板上贯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第一散风孔。所述挡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或闭合,且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风孔。所述端盖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且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盲孔以及贯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内腔的出风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旨在提高空调器出风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在常规运行的过程中,制冷模式中吹出的冷风或制热模式中吹出的热风的风速及风流量较大。当冷风以较大的速度和较强的湍流度直吹人体时,会引起人体的不舒服感,以有可能导致用户患上空调病,进而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舒适度体验。所以,提供一种具有无风感出风模式的空调器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器出风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外壳,具有一前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前面板下方的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风道,以及连通所述出风风道并延伸至所述前面板后侧的过风通道,所述前面板上贯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第一散风孔;
挡风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或闭合,且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风孔;
端盖,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端盖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且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盲孔以及贯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内腔的出风孔。
优选的,所述通风口与多个所述出风孔于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
优选的,多个所述盲孔与多个所述出风孔呈均匀间隔而分布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出风孔与所述盲孔的数量比值为1/2~1。
优选的,所述通风口临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挡风板进行活动。
优选地,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风道的连通处转动安装有封门。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中部的孔密度,较所述挡风板两端部的孔密度小。
优选地,所述端盖包括外端板、内端板及连接板;
所述外端板的周缘与所述内端板的周缘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以围合成所述腔体,并且,所述连接板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
所述通风口开设于所述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通风口的口沿处安装有一沿所述挡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灌风筒。
优选地,所述灌风筒的自由端的端口呈扩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出风孔自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风孔于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贯设,所述第二散风孔于内向外呈向上倾斜贯设。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外壳,具有一前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前面板下方的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风道,以及连通所述出风风道并延伸至所述前面板后侧的过风通道,所述前面板上贯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第一散风孔;
挡风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或闭合,且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风孔;
端盖,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端盖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的外表面贯设有多个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风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有出风风道,以供空调器室内机进行出风。其中,外壳具有一前面板,前面板的下侧设置有出风口,并且,出风口处设置有挡风板,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风孔。由此,当挡风板遮挡出风口时,会对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进行遮挡及散流,以达到无风感出风的效果。
其次,外壳内还设置有连通出风风道且延伸至前面板后侧的过风通道,并且,前面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进而,过风通道可将出风风道内的部分出风引流至前面板,以从前面板上的第一散风孔进行散流排出。由此,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可同时通过挡风板上的第二散风孔,及前面板上的第一散风孔进行散流排出,以实现多个区域以大范围散流出风,进而达到更佳的无风感出风效果。
再者,外壳的两端还安装有端盖;端盖具有一腔体,并且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通风口。由此,当挡风板遮挡出风口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在挡风板的遮挡下,部分气体会沿挡风板的两端进行分流,然后通过端盖的通风口进入内腔,以降低挡风板处的湍流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无风感出风效果。并且,端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出风孔,以供流入端盖内腔的气体从外壳的两端部进行散流出风(无风感出风);以及,端盖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盲孔,进而通过盲孔及出风孔的配合,使得端盖的整体外表面均呈开孔设置,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中端盖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的剖面视图,其中,挡风板遮挡于出风口处;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的剖面视图,其中,挡风板转动打开出风口;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空调器室内机 20 外壳
21 前面板 210 第一散风孔
22 面框 23 出风口
24 进风口 25 出风风道
26 过风通道 30 挡风板
31 第二散风孔 40 端盖
41 出风孔 42 盲孔
43 通风口 410 外端板
420 内端板 430 连接板
50 封门 60 灌风筒
70 换热器 80 风轮
出风孔开设区域 盲孔贯设区域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包含有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关于空调器,下述内容以壁挂式空调器为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0,包括外壳20、挡风板30和端盖40。所述外壳20具有一前面板21,以及位于所述前面板21下方的出风口23(参照图7);所述外壳20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口23的出风风道25,以及连通所述出风风道25并延伸至所述前面板21后侧的过风通道26,所述前面板21上贯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过风通道26的第一散风孔210。所述挡风板30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23,以将所述出风口23打开或闭合,且所述挡风板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风孔31。所述端盖40安装于所述外壳20的两端,所述端盖40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40的外表面贯设有多个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风孔41,所述端盖40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43,所述通风口43与所述出风风道25连通。
具体的,外壳20具有一前面板21,以及与前面板21一起围合形成一腔体的面框22。其中,腔体内设置有换热器70、风轮80及出风风道25等;前面板21的下侧设置有与出风风道25连通的出风口23,以供空调器室内机10进行出风。其中,出风口23处设置有挡风板30,挡风板30活动安装于出风口23处,而可将出风口23打开或闭合。可以理解的,挡风板30活动安装于出风口23处可以采用转动安装或是滑动安装。具体的,为转动安装时,挡风板30的下边缘通过转轴与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内的驱动电机连接,然后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将挡风板30围绕自身的下边缘进行转动;或者是,挡风板30的两端连接有摇杆,摇杆通过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内的驱动电机驱动,当启动驱动电机时,摇杆会进行转动以同步将挡风板30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0的外侧推离出风口23,或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0的内部移动以盖合出风口23。为滑动安装时,挡风板30的两端部安装有滑槽(或凸轨),外壳20的两端部对应设置有凸轨(或滑槽),进而通过滑槽与凸轨的配合以控制挡风板30于出风口23与前面板21之间来回滑动;或者是,挡风板30的端部设置有啮合齿轮,啮合齿轮通过传动齿轮或传动齿条连接有驱动电机,进而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以带动挡板进行上下滑动。
挡风板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风孔31。可以理解的,当挡风板30遮挡于出风口23时,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经由挡风板30进行遮挡后,只有部分的气体可以从第二散风孔31流出,进而降低空调器整体的出风流速,以实现无风感出风的效果(此时视空调器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当然,当挡风板30打开出风口23时,空调器处于正常出风模式。其中,第二散风孔3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条形或多边形等。
其次,外壳20内还设置有过风通道26,过风通道26的一端连通出风风道25,另一端延伸至前面板21的后侧;并且,前面板21上还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210。所以,过风通道26可将出风风道25内的部分出风引流至前面板21后侧,以从前面板21上的第一散风孔210进行散流排出。由此,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可同时通过挡风板30上的第二散风孔31,及前面板21上的第一散风孔210进行散流排出,以实现多区域、大范围的散流出风,进而达到更佳的无风感出风效果。其中,过风通道26的形状及安装位置可根据不同的空调器室内机10机型进行设置,在此不一一赘述。其次,第一散风孔21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长条形或曲线形等。应该说明的,若挡风板30采用滑动方式安装于出风口23处,可设置挡风板30向上滑动以打开出风口23时(空调器处于正常出风模式),直接滑动其挡风板30至前面板21的前方,进而对第一散风孔210进行遮挡,以限制过风通道26进行分流。
此外,外壳20的端部安装有端盖40,端盖40具有一内腔,并且端盖40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盲孔42以及贯设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出风孔41。应该说明的,端盖40安装在外壳20的端部时,端盖40的位于外壳20之外的表面称之为外表面;同理,端盖40的位于外壳20之内的表面称之为内表面。具体的,挡风板30遮挡于出风口23时,空调器的部分出风通过第二散风孔31进行散流,部分风流会被遮拦于出风口23处(位于挡风板30的内表面)。因此,被遮拦地此部分风流会沿挡风板30的两端进行分流,进而通过端盖40上的通风口43流入内腔,再通过与内腔连通的出风孔41排出。因此,空调器的出风即使在挡风板30的作用下,也不会存在因大量的风流汇聚于出风口23处,而增大出风口23处的风压及第二散风孔31的出风流速,以影响空调器室内机10的无风感出风效果。其中,端盖40的外表面作多个出风孔41设置,以进一步达到空调器室内机10侧向无风感出风的效果;而设置有多个盲孔42,旨为配合出风孔41以达到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整体美观性的效果。其中,本实施例中,为考虑出风量的因素,设置出风孔41与盲孔42的数量比值为1/2~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20内设置有出风风道25,以供空调器室内机10进行出风。其中,外壳20具有一前面板21,前面板21的下侧设置有出风口23,并且,出风口23处设置有挡风板30,挡风板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风孔31。由此,当挡风板30遮挡出风口23时,会对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进行遮挡及散流,以达到无风感出风的效果。
其次,外壳20内还设置有连通出风风道25且延伸至前面板21后侧的过风通道26,并且,前面板21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210。进而,过风通道26可将出风风道25内的部分出风引流至前面板21,以从前面板21上的第一散风孔210进行散流排出。由此,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可同时通过挡风板30上的第二散风孔31,及前面板21上的第一散风孔210进行散流排出,以实现多个区域散流出风,进而达到更佳的无风感出风效果。
再者,外壳20的两端还安装有端盖40;端盖40具有一腔体,并且,端盖40的内表面设置有通风口43。由此,当挡风板30遮挡出风口23时,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在挡风板30的遮挡下,部分气体会沿挡风板30的两端进行分流,然后通过端盖40的通风口43进入内腔,以降低挡风板30处的湍流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无风感出风效果。并且,端盖4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出风孔41,以供流入端盖40内腔的气体从外壳20的两端部进行散流出风(无风感出风)。并且,端盖40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出风孔41,以供流入端盖40内腔的气体从外壳20的两端部进行散流出风(无风感出风);以及端盖4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盲孔42,并通过盲孔42及出风孔41的配合,使得端盖40的整体外表面均呈开孔设置,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口43与多个所述出风孔41于所述端盖40的厚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参照图8,图中Ⅰ区域标示的为出风孔41的开设区域,而图中Ⅱ区域标示的为盲孔42的贯设区域。本实施例中,设置出风孔41的开设区域与通风口43于端盖40的厚度上呈相对设置,进而,通过挡风板30进行分流的气体由通风口43进入端盖40的内腔后,可以直接直向流动而并从出风孔41排出,进而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侧向出风的距离,以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的换热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多个所述盲孔42与多个所述出风孔41呈均匀间隔而分布于所述端盖40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将端盖40的整体外表面皆作开孔设置,旨为提高端盖40的美观性。但是,若将开孔全部开设为出风孔41(通孔),则端盖40的强度会大幅度降低。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端盖40上的部分孔作盲孔42设置,进而,有效保证端盖40的整体强度,以防止在搬运空调器室内机10的过程中,容易对端盖40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口43临近所述出风口23设置。可以理解,当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通过挡风板30的遮挡后,会沿挡风板30的两端进行分流。进而,将端盖40上的通风口43临近出风口23设置,也就相当于临近挡风板30处设置。因此,可以保证大部分通过挡风板30进行分流的气体均可通过通风口43流入端盖40的内腔,然后从贯设于端盖40外表面的出风孔41排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述过风通道26与所述出风风道25的连通处转动安装有封门50。可以理解的,设置封门50,主要用以控制过风通道26的分流量。例如,当用户需要大量的出风直接从出风口23排出,则控制封门50将出风风道25和过风通道26的连通处进行封闭,以阻止气体通过过风通道26进行分流。其次,本实施例中,封门50可进行多角度调节,以方便用户控制适量的气体进行风流而从前面板21上的第一散风孔210排出。此外,封门50不仅可以安装在过风通道26与出风风道25的连通处,还可以直接安装于过风通道26内。
参照图9,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30中部的孔密度,较所述挡风板30两端部的孔密度小。可以理解的,空调器室内机10中部的出风量大于两端部的出风量;因此,挡风板30中部的孔密度设置的较小,以阻碍更大的风流进行流动,进而加强空调器室内机10出风的无风感。其中,第二散风孔31的设置方式可以为:挡风板30中部的第二散风孔31设置得较为稀疏,两端部设置得较为密集;或者,于挡风板30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散风孔31的分布密度于挡风板30的中部向挡风板30的两端部呈度逐渐递增设置。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所述端盖40包括外端板410、内端板420及连接板430;所述外端板410的周缘与所述内端板420的周缘通过所述连接板430连接,以围合成所述腔体,并且,所述连接板430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所述通风口43开设于所述连接板430上。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30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此处的“内”为空调器室内机10的内部,“外”为空调器室内机10的外部。连接板430呈渐扩设置也就是说连接板430自身围合以呈环形筒设置,且环形筒的横截面积自内向外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将连接板430设置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当安装端盖40时,连接板430在安装方向(端盖40自外向内移动)上起到导向作用。再者,连接板430设置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端盖40的内腔作向外扩张设置,进而对气体起到向外导流的作用。
此外,通风口43开设在连接板430上,相当于将通风口43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口23开设,使得沿出风口23处的挡风板30两端分流的气体,更容易朝向通风口43流入端盖40的内腔,以通过出风孔41排出。
在又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通风口43的口沿处安装有一沿所述挡风板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灌风筒60。可以理解的,安装在通风口43口沿处的灌风筒60沿挡风板30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灌风筒60的一端连通通风口43,另一端相对分流气体的流动方向延伸。以保证当挡风板30遮挡于出风口23时,沿挡风板30两端进行的分流气体可以更好的流入端盖40的内腔,以通过端盖40上的出风孔41流出,进而提无风感出风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灌风筒60的自由端的端口呈扩口设置。可以理解的,将灌风筒60的自由端的端口作扩口设置,旨在增大灌风筒60的集风面积,以更好地收拢沿挡风板30两端分流的气体,进而提升空调器正面无风感出风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孔41自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由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进风口24处于壳体的上端(参照图1),因此,为防止气体(制冷气体或制热气体)从端盖40上的出风孔41流出后,又通过进风口24直接回流至空调器室内机10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出风孔41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0的下方倾斜设置,使得气体从空调器室内机101的两端倾斜向下排出,而不会往上反流至空调器室内机10的进风口24处。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第一散风孔210于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贯设,所述第二散风孔31于内向外呈向上倾斜贯设。可以理解的,当空调器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时,第一散风孔210向下倾斜贯设,第二散风孔31向上倾斜贯设;因此,气体同时通过第一散风孔210及第二散风孔31排出后,会在前面板21的前方形成对流,进而增大了排出后的气体的的流动阻力,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出风的无风感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一前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前面板下方的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风道,以及连通所述出风风道并延伸至所述前面板后侧的过风通道,所述前面板上贯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的第一散风孔;
挡风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以将所述出风口打开或闭合,且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风孔;
端盖,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端盖具有一内腔,所述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风口,且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盲孔以及贯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内腔的出风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与多个所述出风孔于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盲孔与多个所述出风孔呈均匀间隔而分布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与所述盲孔的数量比值为1/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临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挡风板进行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风道的连通处转动安装有封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中部的孔密度,较所述挡风板两端部的孔密度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外端板、内端板及连接板;
所述外端板的周缘与所述内端板的周缘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以围合成所述内腔,并且,所述连接板自内向外呈渐扩设置;
所述通风口开设于所述连接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的口沿处安装有一沿所述挡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灌风筒。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风筒的自由端的端口呈扩口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自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风孔于内向外呈向下倾斜贯设,所述第二散风孔于内向外呈向上倾斜贯设。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1721296990.3U 2017-10-02 2017-10-02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07334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6990.3U CN207334939U (zh) 2017-10-02 2017-10-02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6990.3U CN207334939U (zh) 2017-10-02 2017-10-02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4939U true CN207334939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67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6990.3U Active CN207334939U (zh) 2017-10-02 2017-10-02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49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6874A (zh) * 2017-10-02 2018-02-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6874A (zh) * 2017-10-02 2018-02-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676874B (zh) * 2017-10-02 2024-02-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7051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13443B (zh)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CN106287987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4697056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6037245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107327931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697060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91640A (zh) 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03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2692269U (zh) 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
CN207365359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334939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676874A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705240A (zh) 空调柜机
CN20841896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1465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3349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222464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7501270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555789U (zh) 空调柜机
CN20714664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146832U (zh) 挂吊式空调内机
CN207262564U (zh) 端盖、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062572B (zh) 挂吊式空调内机
CN206771553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