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5434U - 齿轮同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齿轮同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95434U CN207195434U CN201721197553.6U CN201721197553U CN207195434U CN 207195434 U CN207195434 U CN 207195434U CN 201721197553 U CN201721197553 U CN 201721197553U CN 207195434 U CN207195434 U CN 2071954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onvex portion
- wheel body
- auxiliary
- retain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一种齿轮同动机构,包括:一主动轮,主动轮包括一轮体及一心轴,轮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凸部,心轴具有第一轴卡合部;一C形弹性扣环,其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形成一缺口;而一齿轮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供套接心轴并卡接第一轴卡合部,齿轮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凸部,第二凸部与第一凸部以同心圆方式容纳于缺口内,且第一凸部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的第一端,第二凸部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的第二端。借以在齿轮与心轴之间具有间隙及两个啮合齿轮之间具有间隙时,能使齿轮与心轴同步及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同步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动机构,尤指一种可使齿轮与心轴同步及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同步转动的齿轮同动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和底座、或是平板计算机的显示器和脚架,主要是通过单轴式铰链或双轴式铰链分别接连显示器侧边与底座或脚架,借以使显示器能相对于底座或脚架翻转掀起或闭合。其中,不管是单轴式或双轴式铰链均能通过一种齿轮同动机构来达成同步动作效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在于当有间隙产生在齿轮同动机构中时,会影响同步动作的效果,因此,即有业者分别提出了各种改善的方式,以改善各齿轮间隙的问题,例如中国公告的CN203641261U、CN103453007A、CN102454687B等各个专利案,但是,这些解决方案仅分别适用于特定的结构类型,并无法通用性的适用于不同的结构。
由于上述原由,申请人综观并探究先前申请过的此类专利案,例如中国公告的CN201339651 Y、CN 201779129 U、CN 102454685 A、CN 204284188 U、CN 204533175 U及CN205260605 U等案,从中发现影响各齿轮同步动作的原因,除了因制造公差所产生的问题之外,还有来自于组装过程中的磨耗,举例来说,申请人的这些专利案所显示的齿轮同动机构都是将齿轮的轴孔与一心轴制成相对应的非圆形状,使轴孔套接于心轴上以形成卡合,借以使齿轮与心轴能同步运动。而在传统组装方法上,为了使齿轮的轴孔与心轴能够卡合紧配,一般都会加工轴孔以使其略小于心轴的轴径,但在齿轮套接心轴的过程中,因为轴孔内壁与心轴外壁的大接触面积,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将使得心轴穿过齿轮轴孔时,齿轮不易继续移动至预设部位。除了用力推压齿轮之外,甚至于需要借助手动压台以压迫齿轮使移至心轴的预设部位。但在强迫移动至定位的过程中,可能会使齿轮轴孔内壁或/及心轴外壁产生刮伤,使齿轮卡在途中而未能定位,或是使齿轮或/及心轴因无法承受压力而损坏。因此,后续的改良是使齿轮轴孔孔径略大于心轴轴径,并在齿轮轴孔内壁突起有轴向的多个凸块或是多个肋条,借此接触心轴外壁来减少摩擦面积,再通过油品润滑以减少轴孔内壁与心轴外壁的摩擦阻力,相较于传统组装方法而言,会使齿轮比较容易套接至心轴的默认位置上。
然而,此种改良后的组装方法虽能减少刮伤的面积,但由于上述齿轮轴孔内壁与心轴外壁之间仍存在刮伤的现象,以上述中国公告的CN203641261U专利案来做说明,当在同一心轴上套接两个齿轮时,第一个安装的齿轮套接至定位之后,仍会使心轴外壁被刮伤而使其轴径略微缩减,以至于第二个齿轮接续套接在同一心轴时,容易使轴孔与心轴外壁之间形成间隙而造成松动,而由于油品涂抹不易控制且变异大,更容易产生松动的现象,也就影响了齿轮同动机」的同步动作效果。
并且,除了已知的上述问题之外,例如来自于制造技术不良所产生的公差情形,还有在制造加工、组装、测试等过程中也会造成影响,例如加工磨掉毛边的过程中,当齿轮轴孔内的凸块或是肋条被磨耗之后,会使轴孔内壁与心轴外壁之间产生明显间隙,致使发生齿轮空转或是不同步的情形。而当上述齿轮与其他心轴上的另一齿轮啮合时,也可能会因为公差问题而产生间隙,或是在组装测试及寿命测试的过程中,当两个齿轮彼此啮合并运作一段时间后,也会因为磨损而产生间隙。
由此可知,上述各种情况所产生的间隙,均会造成短暂的空转现象,减弱同步动作的效果。因此如何在既有的制造、组装及测试方法中,针对传统齿轮同动机构的组件结构进行改良或是变更搭配组合组件等设计方案,以同时改善齿轮与心轴的间隙及两个啮合齿」的间隙的发生情形,即是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同动机构,以能改善现有齿轮与心轴之间因产生间隙导致彼此同步转动效果被减弱的情形,及两个啮合齿轮之间具有间隙所产生两个啮合齿轮无法有效同步转动的问题,而能在上述各种间隙产生时,能有效的予以克服,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并达到齿轮与心轴同步及两个啮合齿轮同步转动的效果。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齿轮同动机构包括一主动轮、一C形弹性扣环以及一齿轮。其中,该主动轮包括一轮体及与轮体同中心轴设置的一心轴,轮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凸部,心轴具有一第一轴卡合部;该C形弹性扣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及第二端间形成一缺口,第一凸部容纳于缺口内,且第一凸部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的第一端;而该齿轮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供套接设置于心轴并卡接第一轴卡合部,齿轮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凸部,第二凸部与第一凸部以同心圆方式同时容纳于缺口内,且第二凸部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的第二端。
实施时,该轮体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供套接设置于心轴并卡接第一轴卡合部。
实施时,该第一凸部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的第一端,第一凸部的另一侧与C形弹性扣环的第二端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第二凸部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的第二端,第二凸部的另一侧与C形弹性扣环的第一端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隔。
实施时,该第一凸部是由轮体的一侧轴向凸出的弧形板;该第二凸部是由齿轮的一侧轴向凸出的弧形板。
实施时,该齿轮同动机构还进一步包括一啮合组件,该啮合组件的实施方式如下:
1.该啮合组件包括一辅助心轴及与该辅助心轴同中心轴设置的一从动齿轮,使该齿轮啮合该从动齿轮并沿着该从动齿轮转动。其中,该啮合组件还进一步包括与该辅助心轴同中心轴设置的一辅助轮体。
2.该啮合组件的中间设有一齿条,并在该啮合组件的相对两个垂直侧各设有一轨道,该心轴的相对两轴端分别穿过该两个轨道,以使该齿轮啮合该齿条,使该齿轮沿着该齿条啮合转动而同步使该心轴沿着该两个轨道位移。
3.该啮合组件包括一辅助心轴及与该辅助心轴同中心轴设置的一从动齿轮、一辅助C形弹性扣环及一辅助轮体;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与该C形弹性扣环为相同结构;该辅助心轴具有一第二轴卡合部,并且,该从动齿轮和该辅助轮体各自具有一第三卡合部和一第四卡合部,以分别供套接设置于该辅助心轴并卡接该第二轴卡合部;该从动齿轮的一侧和该辅助轮体的一侧各自具有一第三凸部和一第四凸部,该第四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以同心圆方式同时容纳于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的该缺口内,而第四凸部的一侧抵压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的第一端,且该第三凸部的一侧抵压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的该第二端,使该齿轮与该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并同步转动。其中,该轮体与该辅助轮体均为齿轮,且在该齿轮与该从动齿轮之间还各自啮合有一惰齿轮,各惰齿轮相互啮合且分别设有一环沟,各自供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与该C形弹性扣环分别通过,使一惰齿轮跨接且啮合该齿轮和该轮体,而另一惰齿轮跨接且啮合该从动齿轮和该辅助轮体,有助于各惰齿轮啮合转动。
上述实施时,该轮体能为齿轮或为不具有齿的圆环;而有采用该辅助轮体时,该辅助轮体也能选择为齿轮或为不具有齿的圆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形成稳定的同动效果,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可达到心轴与齿轮及两个啮合齿轮同步转动的效果,可增加结构设计及运用上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组件组合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轮体的另一实施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齿轮轴孔的另一实施状态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2的该从动齿轮及该辅助轮体对调位置实施时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实施例的齿轮搭配从动齿轮采用大、小正齿轮结构实施的组件分解图;
图10为第一实施例的齿轮搭配从动齿轮均采用伞(冠)齿轮结构实施的组件分解图;
图11为第一实施例的齿轮搭配齿条实施的组件分解图;
图12为第一实施例采用两个齿轮同动机构实施的组件分解图;
图13为图12的组件组合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齿轮同动机构
2 主动轮 21 轮体
211 第一卡合部 212 第一凸部
22 心轴 221 第一轴卡合部
3a C形弹性扣环 3b 辅助C形弹性扣环
31 缺口 32 第一端
33 第二端 34 第一间隔
35 第二间隔 4 齿轮
41 第二卡合部 42 第二凸部
5 啮合组件 51 从动齿轮
511 第三卡合部 512 第三凸部
52 辅助心轴 521 第二轴卡合部
53 辅助轮体 531 第四卡合部
532 第四凸部 54 惰齿轮
541 环沟 55 齿条
551 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同动机构包括一主动轮、一C形弹性扣环以及一齿轮。其中,主动轮包括一轮体及与轮体同中心轴设置的一心轴,轮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凸部,心轴具有一第一轴卡合部;C形弹性扣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形成一缺口,第一凸部容纳于缺口内,且第一凸部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的第一端;而该齿轮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供套接设置于心轴并卡接第一轴卡合部,齿轮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凸部,第二凸部与第一凸部以同心圆方式同时容纳于缺口内,且第二凸部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的第二端。
请参阅图1~图3和图9~图1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同动机构1的第一实施例分别运用于双轴式铰链和单轴式铰链的实施状态,主要是在同一心轴22上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同动机构1,该齿轮同动机构1包括一主动轮2、一C形弹性扣环3a以及一齿轮4。其中,在双轴式铰链方面,请参见图1~图3的齿轮同动机构1所示,还进一步包括一辅助心轴52及与该辅助心轴52同中心轴设置的一从动齿轮51和一辅助轮体53,辅助心轴52、从动齿轮51和辅助轮体53合设为一啮合组件5,如此将主动轮2连接于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侧边,齿轮4啮合另一从动齿轮51并沿着该从动齿轮51转动,从动齿轮51套接一辅助心轴52,辅助心轴52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底座上,借以在主动轮2、齿轮4与从动齿轮51反向转动时,使显示器相对于底座翻转掀起或闭合。
再承上段所述,在单轴式铰链方面,请参见图9~图11所示,齿轮同动机构1的主动轮2的轮体21、C形弹性扣环3a以及齿轮4仍在同一心轴22上,但不同之处在于:齿轮4与啮合组件5的连接关系以及啮合组件5的结构,当啮合组件5采用从动齿轮51与辅助心轴52同中心轴设置时,主动轮2与辅助心轴52的中心轴线是如图9所示的平行状,或如图10所示的非平行状,都能使齿轮4啮合从动齿轮51并带动从动齿轮51转动;而如图11所示,当啮合组件5采用齿条55结构时,该齿条55设置于啮合组件5的中间位置,并在啮合组件5的相对两个垂直侧各设有一轨道551,以供心轴22的相对两轴端分别穿过该对轨道551,使齿轮4啮合齿条55,使齿轮4沿着齿条55啮合转动而同步使心轴4沿着该对轨道551位移;如此将主动轮2连接于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侧边或是显示器的脚架时,啮合组件5作为辅助使用以连接于其他的连接组件上。
再承上段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同动机构1还能配合多轴式铰链采用两个以上实施,如图12~图13所示,除了在同一心轴22上同中心轴设置有主动轮2、C形弹性扣环3a和齿轮4以形成一齿轮同动机构1之外,还能在另一辅助心轴52上同中心轴设置有一从动齿轮51、一辅助C形弹性扣环3b和一辅助轮体53以形成另一齿轮同动机构1’;其中,辅助C形弹性扣环3b与C形弹性扣环3a为相同结构;辅助心轴52具有一第二轴卡合部521,从动齿轮51和辅助轮体53各自具有一第三卡合部511和一第四卡合部531,以分别供套接设置于辅助心轴52并卡接第二轴卡合部521;从动齿轮51的一侧和辅助轮体53的一侧各自具有一第三凸部512和一第四凸部532,第四凸部532与第三凸部512以同心圆方式同时容纳于辅助C形弹性扣环3b的缺口31内,而第四凸部532的一侧抵压辅助C形弹性扣环3b的第一端32,第三凸部512的一侧抵压辅助C形弹性扣环3b的第二端33,使齿轮4与从动齿轮51相互啮合并同步转动;据此类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轴式铰链时,即在每个心轴22上均设有一齿轮同动机构1、1’,使每个心轴22均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同动机构1、1’作为安全机制,以延长同步动作的效果。
并且,由于各类型电子装置的显示器与底座(或脚架)之间会产生不同间距,当间距较大而使齿轮4与从动齿轮51之间不能有效啮合时,则在两者间还通过啮合有至少一惰齿轮54,以达成同步动作的效果,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至少一惰齿轮54还设有环沟541。如图12~图13所示,使轮体21与辅助轮体53均为齿轮,且使齿轮4与从动齿轮51各自啮合有一惰齿轮54,这两个惰齿轮54相互啮合,且在各惰齿轮54各自对应C形弹性扣环3a与辅助C形弹性扣环3b的部位分别设有一环沟541,各自供辅助C形弹性扣环3b与C形弹性扣环3a分别通过,使一惰齿轮54跨接且啮合齿轮4和轮体21,而另一惰齿轮54跨接且啮合从动齿轮51和辅助轮体53,有助于各惰齿轮54啮合转动,并借此增加各齿轮之间的啮合同动效果,及改善两个啮合齿轮的间隙的发生情形。
上述中,仅有轮体21与辅助轮体53会依适用类型,例如:单轴式、双轴式或是多轴式铰链类型,而能选择为相同结构或是不同结构实施,因此,为了避免赘述,在后续说明中,主要以齿轮同动机构1的主轮体2、C形弹性扣环3a和齿轮4之间的连接关系,再辅以搭配从动齿轮51、或是辅以搭配从动齿轮51及辅助轮体53,进一步详述如后。
请再参阅图1~图3所示,该主动轮2包括一齿轮及一心轴22,该齿轮作为轮体21,轮体21具有一轴孔,轴孔的径向两端设有相互平行的平面,该两个平面作为第一卡合部211,两个平面上分别设有朝向轴心方向凸出的凸块,实施时,两个平面上也可分别设有朝向轴心方向凸出的轴向肋条。轮体21的一侧轴向凸出一弧形板,弧形板与轮体21的外周缘呈同心圆形式设置,该弧形板作为第一凸部212。而该心轴22为一直杆,心轴22的径向两端设有相互平行的平面,该两个平面作为第一轴卡合部221,借以在心轴22穿过轮体21的轴孔之后,使第一轴卡合部221与第一卡合部211卡合定位。实施时,上述轮体21也可如图4所示,其为不具有齿的圆环,或是使轮体21与心轴22一体制造成型,而该辅助轮体53则是作为摩擦垫圈,以防该从动齿轮51轴向移动,但该从动齿轮51及该辅助轮体53的实施方式也不限于此例,另能如图8所示,当选择上述轮体21为齿轮时,也能对调该从动齿轮51及该辅助轮体53的套接顺序,使作为齿轮的轮体21啮合该从动齿轮51实施。
该C形弹性扣环3a具有一扇形缺口31,缺口31的两侧为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一端32及第二端33,C形弹性扣环3a的一侧面邻接轮体21的一侧面,轮体21的第一凸部212容纳于缺口31内,且第一凸部212的两侧分别抵压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一端32及第二端33。
而该齿轮4具有一轴孔,轴孔的径向两端设有相互平行的平面,该两个平面作为第二卡合部41,两个平面上分别设有朝向轴心方向凸出的凸块,实施时,两个平面上也可分别设有朝向轴心方向凸出的轴向肋条。齿轮4的一侧轴向凸出一弧形板,该弧形板作为第二凸部42。齿轮4的一侧面邻接C形弹性扣环3a的另一侧面,使齿轮4、C形弹性扣环3a及轮体21依序层叠。齿轮4的第二卡合部41套接心轴22并卡接第一轴卡合部221,第一凸部212及第二凸部42以同心圆方式同时容纳于C形弹性扣环3a的缺口31内,且第二凸部42的两侧分别抵压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一端32及第二端33。实施时,齿轮4的轴孔也可如图5所示,其具有8字形截面的第二卡合部41,借以形成齿轮4与心轴22之间的转动间歇。
借此,如图6所示,当齿轮4与心轴22之间具有间隙或是齿轮4与相啮合的从动齿轮51之间同时具有间隙时,使用者通过翻转显示器以与底座相对转动,即可使轮体21的第一凸部212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一端32,并以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二端33抵压齿轮4的第二凸部42一侧,以消除齿轮4与心轴22之间的间隙,使齿轮4与心轴22同步转动;而在齿轮4与从动齿轮51之间同时具有间隙时,则可借由上述的推压动作,同时消除齿轮4与从动齿轮51之间的间隙,使两个啮合齿轮同步转动。
请参阅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轮体21的第一凸部212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一端32,第一凸部212的另一侧与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二端33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34;齿轮4的第二凸部42的一侧抵压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二端33,第二凸部42的另一侧与C形弹性扣环3a的第一端32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隔35。当C形弹性扣环3a套接于心轴22上时,C形弹性扣环3a是呈弹性伸张的状态。
借此,当轮体21、齿轮4与心轴22之间具有间隙或是齿轮4与从动齿轮51之间同时具有间隙时,通过C形弹性扣环3a的弹性压缩,即可在显示器与底座还未相对转动之前,使轮体21及齿轮4相对转动,以第一间隔34及第二间隔35分别抵消第一凸部212及第二凸部42的微幅转动量,消除轮体21、齿轮4与心轴2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轮体21、齿轮4与心轴22同步转动。并在齿轮4与从动齿轮51之间同时具有间隙时,借由上述的推压动作,预先消除两个啮合齿轮之间的间隙,使两个啮合齿轮能同步转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心轴上依序设有齿轮、C形弹性扣环及轮体,使C形弹性扣环位于同一心轴的齿轮及轮体之间,并在齿轮及轮体的相对轴向侧分别延伸出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使各凸部能够分别与C形弹性扣环的两个端部形成止挡。当心轴与齿轮的轴孔或是齿轮与另一齿轮之间同时产生间隙时,由于轮体的第一凸部会推压C形弹性扣环的一端部,C形弹性扣环会利用其弹力而使另一端部推压齿轮的第二凸部,迫使齿轮配合心轴动作或是啮合另一齿轮。因此,能够形成稳定的同动效果,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C形弹性扣环套接于心轴上时,预先施以压力以消除齿轮与心轴的间隙或是同时消除齿轮与心轴的间隙及两个啮合齿轮的间隙,使心轴能确实且稳定的带动齿轮及另一齿轮,以达到心轴与齿轮及两个啮合齿轮同步转动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同动机构能够适用于正齿轮、伞(冠)齿轮、螺旋齿轮等齿轮结构所搭配的齿轮组,还能运用于单轴式、双轴式和多轴式铰链上,具有通用性,而能增加适用范围;而在制造上,除了采用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技术制造该齿轮同动机构的轮体、C形弹性扣环以及齿轮之外,也能分别采用传统的车、铣、冲压加工制成,以增加结构设计及运用上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公开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下,任何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都是可能的,且都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动轮,包括一轮体及与该轮体同中心轴设置的一心轴,该轮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凸部,该心轴具有一第一轴卡合部;
一C形弹性扣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形成一缺口,该第一凸部容纳于该缺口内,且该第一凸部的一侧抵压该第一端;以及
一齿轮,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供套接该心轴并卡接该第一轴卡合部,该齿轮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一凸部以同心圆方式同时容纳于该缺口内,且该第二凸部的一侧抵压该C形弹性扣环的该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轮体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供套接设置于该心轴并卡接该第一轴卡合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的一侧抵压该C形弹性扣环的该第一端,该第一凸部的另一侧与该C形弹性扣环的该第二端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该第二凸部的一侧抵压该C形弹性扣环的该第二端,该第二凸部的另一侧与该C形弹性扣环的该第一端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是由该轮体的一侧轴向凸出的弧形板;该第二凸部是由该齿轮的一侧轴向凸出的弧形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啮合组件,该啮合组件包括一辅助心轴及与该辅助心轴同中心轴设置的一从动齿轮,该齿轮啮合该从动齿轮并带动该从动齿轮转动;该轮体为齿轮或为不具有齿的圆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啮合组件还包括一辅助轮体,该辅助轮体与该辅助心轴同中心轴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啮合组件,该啮合组件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齿条,该啮合组件的相对两个垂直侧各设有一轨道,该心轴的相对两轴端分别穿过该两个轨道,使该齿轮啮合该齿条,该齿轮沿着该齿条转动,使该心轴沿着该两个轨道同步位移;该轮体为齿轮或为不具有齿的圆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啮合组件,该啮合组件包括一辅助心轴及与该辅助心轴同中心轴设置的一从动齿轮、一辅助C形弹性扣环及一辅助轮体;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与该C形弹性扣环为相同结构;该辅助心轴具有一第二轴卡合部,该从动齿轮和该辅助轮体各自具有一第三卡合部和一第四卡合部,以分别套接该辅助心轴并卡接该第二轴卡合部;该从动齿轮的一侧和该辅助轮体的一侧各自具有一第三凸部和一第四凸部,该第四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以同心圆方式同时容纳于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的该缺口内,而该第四凸部的一侧抵压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的第一端,该第三凸部的一侧抵压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的该第二端,使该齿轮与该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并同步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轮体与该辅助轮体均为齿轮,且在该齿轮与该从动齿轮之间还各自啮合有一惰齿轮,各惰齿轮相互啮合且分别设有一环沟,各自供该辅助C形弹性扣环与该C形弹性扣环分别通过,使一惰齿轮跨接且啮合该齿轮和该轮体,而另一惰齿轮跨接且啮合该从动齿轮和该辅助轮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轮体为齿轮或为不具有齿的圆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齿轮同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轮体为齿轮或为不具有齿的圆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97553.6U CN207195434U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齿轮同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97553.6U CN207195434U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齿轮同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95434U true CN207195434U (zh) | 2018-04-06 |
Family
ID=6178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97553.6U Active CN207195434U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齿轮同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954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64544A (zh) * | 2021-07-23 | 2021-10-01 | 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精简包覆式齿轮双轴机构 |
-
2017
- 2017-09-18 CN CN201721197553.6U patent/CN2071954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64544A (zh) * | 2021-07-23 | 2021-10-01 | 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精简包覆式齿轮双轴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95434U (zh) | 齿轮同动机构 | |
WO2012085187A4 (en) | Device for embossing foils | |
CN201665082U (zh) | 一种尾端具有摇摆结构的笔 | |
CN110037464A (zh) | 操场露天式看台用座椅伸缩装置 | |
CN205180820U (zh) | 一种新型三节隐藏式同步导轨 | |
CN202123894U (zh) | 自行车轮毂的棘轮 | |
CN106906770B (zh) | 一种市政工程使用的防攀爬护栏 | |
CN105266427A (zh) | 一种新型三节隐藏式同步导轨 | |
CN104149587B (zh) | 全自动汽车车罩的布罩展开机构 | |
CN209004597U (zh) | 一种可调节离地间隙的心理治疗用旋转吊篮 | |
CN203401997U (zh) | 一种汽车座椅手柄旋钮 | |
CN203394998U (zh) | 一种轴承 | |
CN205824054U (zh) | 伺服减速机 | |
CN206927350U (zh) | 一种高密色织复合经编面料经编机的盘头退卷装置 | |
CN206592409U (zh) | 一种防松螺丝组件 | |
CN109878584A (zh) | 一种机器人小车的履带轮组 | |
CN206072163U (zh) | 一种单向离合器 | |
CN110517573B (zh) | 一种机械韵律演示装置用演示球双向提升机构 | |
CN204121741U (zh) | 一种手持手动蓄能的悠悠球 | |
CN206836558U (zh) | 睫毛刷装配设备 | |
CN203410232U (zh) | 一种改进的尼龙车轮组件 | |
CN206179434U (zh) | 一种led显示屏 | |
CN110043605A (zh) | 一种弧面滚动啮合的精密齿轮副 | |
CN207616390U (zh) | 一种固定效果好的磨具 | |
CN108525312A (zh) | 一种秋千绳可伸缩的秋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