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66769U - 一种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66769U
CN207166769U CN201721263601.7U CN201721263601U CN207166769U CN 207166769 U CN207166769 U CN 207166769U CN 201721263601 U CN201721263601 U CN 201721263601U CN 207166769 U CN207166769 U CN 207166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upport
lower casing
receiver
upp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36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旦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636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66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66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66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受话器,包括下壳;动铁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壳内;连接杆,其一端与所述动铁单元连接;振膜,包括支架、薄膜和振翼,所述薄膜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振翼固定于所述薄膜,所述支架的一表面与所述下壳焊接固定;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支架的另一表面焊接固定,其中,所述上壳还设置有出音孔。通过上述方案,能增加受话器各部分的结合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受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铁受话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受话器。
背景技术
动铁受话器主要应用于耳机、助听器等音频设备,其由于体积小,高频表现好,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目前对受话器的组装分为两个部分,前腔部分和后腔部分,这两者以振膜为分界点,其中前腔包含了上壳和振膜(如图1所示),这两者的接合的方式以及强度,直接决定了受话器的音压大小及高频表现能力,而由于产品的设计要求,需要将振膜放入上壳,再由作业员在显微镜下使用涂胶机沿膜片四周边缘与上壳交界处涂抹胶水,然后通过高温烘烤固化胶水,使两者接合在一起。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人工涂胶容易老化,生产效率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重新设计受话器的组装结构,以增加受话器各部分的结合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
下壳;
动铁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壳内;
连接杆,其一端与所述动铁单元连接;
振膜,包括支架、薄膜和振翼,所述薄膜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振翼固定于所述薄膜,所述支架的一表面与所述下壳焊接固定;
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支架的另一表面焊接固定,其中,所述上壳还设置有出音孔。
可选地,所述下壳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边缘延伸的下侧板,其中,所述下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
所述支架的一表面与下侧板远离所述底板一端的端面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
所述下侧板远离所述底板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定位凸条。
可选地,所述上壳包括顶板和自所述顶板边缘延伸的上侧板,其中,所述上侧板垂直于所述顶板;
所述支架的另一表面与上侧板远离所述顶板一端的端面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另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凸条;
所述上侧板远离所述顶板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定位凸条。
可选地,所述受话器还包括出音筒和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出音筒连接,并且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于所述上壳和下壳;
当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上壳时,所述出音筒与所述出音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平板部和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和第二平板部相连接并且垂直,所述第二平板部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出音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孔处,
所述第一平板部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平板部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顶板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下侧板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卡卡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槽,以使所述固定部与上壳和下壳相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截面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所述第一固定槽横截面和第二固定槽纵截面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可选地,所述受话器还包括接线端子;
所述下壳还设置第二开孔;
所述接线端子插接于所述第二开孔处,其中,所述接线端子穿入所述下壳内的一端与所述动铁单元的线圈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线端子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开孔的数量也为两个;
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分别插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内,并且两个所述接线端子穿入所述下壳内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动铁单元的线圈的两个线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下壳;动铁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壳内;连接杆,其一端与所述动铁单元连接;振膜,包括支架、薄膜和振翼,所述薄膜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振翼固定于所述薄膜,所述支架的一表面与所述下壳焊接固定;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支架的另一表面焊接固定,其中,所述上壳还设置有出音孔。通过上述方案,能增加受话器各部分的结合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受话器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受话器中的下壳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受话器中的振膜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
下壳10;动铁单元20,设置于所述下壳10内;连接杆30,其一端与所述动铁单元20连接;振膜40(参见图4),包括支架401、薄膜402和振翼403,所述薄膜402固定于所述支架401,所述振翼403固定于所述薄膜402,所述支架401的一表面与所述下壳10焊接固定;上壳50,所述上壳50与所述支架401的另一表面焊接固定,其中,所述上壳50还设置有出音孔501。由于动铁单元20被固定于下壳10内部,因此从整体结构来看,本实施例中的受话器被分成了三个大的部分,即下壳10、振膜40和上壳50这三个部分,这样的结构设计利于受话器整体的自动化高效率的组装。
前述下壳10:请参见图3,其包括底板101和自所述底板边缘延伸的下侧板102,其中,所述下侧板102垂直于所述底板101;所述支架401的一表面与下侧板102远离所述底板101一端的端面焊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01与下侧板102可以是一体冲压成型的,也可以是两部分先单独设计制备,再焊接在一起;一体冲压成型时,底板101和下侧板102的厚度是一致的,单独制备时,其厚度可以不一样,但不可太厚,太厚不符合受话器整体的小微型产品特性,在整个受话器规格一定的情况下,容易挤压受话器中其他元件的安装空间,影响其他元件的声学性能,当然,底板101和下侧板102亦不能太薄,其厚度要保证受话器能抵抗一定的机械冲击;下侧板102的高度略高于设置于下壳10中的动铁单元20,底板101的面积也略大于动铁单元20的面积,以保证动铁单元20能刚好嵌套设置于下壳10内,同时充分利用下壳10的内部空间,使整个受话器的结构紧凑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下侧板102远离所述底板101一端的端面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附图未示出),与第一定位凹槽相对应的,在所述支架401的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附图未示出),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定位凸条;在实际组装下壳10和振膜40时,需要先将二者稳定固定好之后,再利用激光焊接的方式把二者焊接起来,通过设置前述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一定位凸条便可以方便的达到前述的稳定固定下壳10和振膜40的效果,而且,如果下侧板102厚度允许,还可以在下侧面102的远离所述底板101一端的端面设置两个定位凹槽,相应的,在所述支架401的一表面可设置两个定位凸条来收容前述两个定位凹槽,以使下壳10和振膜40的固定更加稳定。
前述连接杆30:其下端具体与动铁单元20的振动簧片相连接,其上端与振膜40连接,振动簧片由于动铁单元20中的线圈的电流的交替变化,其本身会相应的上下振动,然后,连接杆30再把这种振动传导到振膜40部分,振膜40便会以相同的频率鼓动动铁单元前腔内的空气来发出声音。值得说明的是,连接杆30与振膜40的连接处于振膜40的中心时,可以有效使得振膜40的振动幅度更大,保证受话器的音质。
前述振膜40:参见图4,其包括支架401、薄膜402和振翼403,所述薄膜402固定于所述支架401,所述振翼403固定所述薄膜402,所述支架401的一表面与所述下壳10焊接固定,其中,支架401为框形结构,有内径和外径,其外径减去内径即是支架401的横向壁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振翼403具体固定于支架401内部,支架401相当于整个振膜40的支撑骨架,其内径跟贴上薄膜402后的振翼403的外径相同,如前所述,连接杆30传导的来自动铁单元的振动簧片的振动正是传到振翼403,然后振翼403会带动覆盖在其上面的薄膜402振动,振动的结果是动铁单元前腔内的空气发生受迫振动,进而发出声音,薄膜402作为动铁单元的一个核心的部件,其一般利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因为其振动发声的功能要求,对其刚性要求是很高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石墨烯材料来制作薄膜402,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研究表明,要扯断约100纳米厚的石墨烯需要差不多2万牛的压力,可见石墨烯的强度之高,并且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及轻薄的特点,因此,利用石墨烯材料制作动铁单元的薄膜402,可以改善薄膜402的韧性及强度,提高了动铁单元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石墨烯材料的良好韧性,降低了声音的失真,对动铁单元的音质和音域都有大幅的提升,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值得说明的是,支架401也是与上壳50和下壳10具体连接的部分,具体的,前述第一定位凸条具体安装在支架401面向下壳10的一面,在支架401的另一面即面向上壳5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条,两个定位凸条的作用是一样的,即是为了在焊接工序前,使固定振膜40与下壳10和上壳50的固定更稳定。
前述上壳50:所述上壳50包括顶板502和自所述顶板边缘延伸的上侧板503,其中,所述上侧板503垂直于所述顶板502;所述支架401的另一表面与上侧板503远离所述顶板502一端的端面焊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502和上侧板503同样可以是一体冲压成型或先分开制备再进行焊接,上侧板503与下侧板102的厚度是一样的,但其高度要远小于下侧板102的高度,大约为后者的1/5,在上侧板503远离所述顶板502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相应的,在所述支架401的面向顶板502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条,该第二定位凸条同样具体设置在前述支架401的面向顶板502的一面,然后被第二定位凹槽所收容。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受话器还包括出音筒60和固定部70,所述固定部70与所述出音筒60连接,并且所述固定部70用于固定于所述上壳50和下壳10;当所述固定部70固定于所述上壳50时,所述出音筒60与出音孔501连通,所述出音孔501设置在上壳50上,所述固定部70包括第一平板部701和第二平板部702,所述第一平板部701和第二平板部702相连接并且垂直,所述第二平板部702设置有第一开孔(附图未示出),所述出音筒6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孔处,所述第一平板部70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块(附图未示出),所述第二平板部70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块7022,所述顶板502设置有第一固定槽(附图未示出),所述下侧板102设置有第二固定槽(附图未示出),所述第一固定块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卡7022卡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槽,以使所述固定部70与上壳50和下壳10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7022截面的形状均为三角形;所述第一固定槽横截面和第二固定槽纵截面的形状均为三角形。可以理解的是,前述两个固定块和固定槽直接的卡接方式可以用焊接方式来代替,以使固定部70对上壳50和下壳10的之间的联结作用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受话器还包括接线端子80,所述下壳10还设置第二开孔(附图未示出);所述接线端子80插接于所述第二开孔处,其中,所述接线端子80穿入所述下壳10内的一端与所述动铁单元的线圈连接。所述接线端子8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开孔的数量也为两个;具体地,两个接线端子80分别插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内,并且两个所述接线端子80穿入所述下壳10内的一端分别与受话器中的动铁单元的线圈的两个线端连接。其中,接线端子80用于接入相应的信号电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其具体结构如前所述,从整体上来看,该受话器的结构是从机器自动批量生产的角度来设计的,具体的,在对支架401进行设计时,在内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横向增加支架401的壁厚,即增加外径的长度,从而使外径与受话器的上下外壳一致,然后对上壳50设计时,可以去除其内部的凸台并将深度降低,以方便上壳50与振膜40之间的焊接固定;组装各部分时,下壳10内部组装完成后(主要指动铁单元20固定于下壳10),将前述下壳10和动铁单元20组成的半成品放入焊接制具定位完毕,再将振膜40紧贴放置于下壳10上方且两者四边齐平(即第一定位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定位凸条),接着放入机器进行自动焊接,振膜40焊接完成后,再对带有振膜40的半成品扣上上壳50(即第二定位凹槽收容第二定位凸条),最后再对上壳50和振膜40的支架401部分进行自动焊接,这样即得到了前述受话器的主体结构,前述一系列组装过程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经过生产验证后确认,这种三层式组装工艺(即如前所述,把受话器结构分成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下壳10、振膜40和上壳50,先焊接下壳10与振膜40,再将上壳50焊接在振膜40的另一面)的设计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现有技术中的振膜嵌入工艺设计,而且涂胶改为焊接后,不仅操作简单,也大大提高了受话器各部件的接合强度,同时降低了上壳50的加工工艺要求,降低成本和提升了生产效率。另外,针对一些受话器器客户的要求,设计时可以去除支架401横向的壁厚,进而可以增大固定于支架401上的振翼403和薄膜402的尺寸,这样,可以实现受话器音压的最大化输出,前述这种设计,相当于整体上解除了振膜的尺寸限制,而不像现有技术中,振膜是嵌套入上壳中的,其尺寸增加的幅度由于上壳的限制很小,显然无法实现受话器音压输出的最大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10);
动铁单元(20),设置于所述下壳(10)内;
连接杆(30),其一端与所述动铁单元(20)连接;
振膜(40),包括支架(401)、薄膜(402)和振翼(403),所述薄膜(402)固定于所述支架(401),所述振翼(403)用于固定所述薄膜(402),所述支架(401)的一表面与所述下壳(10)焊接固定;
上壳(50),所述上壳(50)与所述支架(401)的另一表面焊接固定,其中,所述上壳(50)还设置有出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10)包括底板(101)和自所述底板边缘延伸的下侧板(102),其中,所述下侧板(102)垂直于所述底板(101);
所述支架(401)的一表面与下侧板(102)远离所述底板(101)一端的端面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401)的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
所述下侧板(102)远离所述底板(101)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定位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50)包括顶板(502)和自所述顶板边缘延伸的上侧板(503),其中,所述上侧板(503)垂直于所述顶板(502);
所述支架(401)的另一表面与上侧板(503)远离所述顶板(502)一端的端面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401)的另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凸条;
所述上侧板(503)远离所述顶板(502)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定位凸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还包括出音筒(60)和固定部(70);
所述固定部(70)与所述出音筒(60)连接,并且所述固定部(70)用于固定于所述上壳(50)和下壳(10);
当所述固定部(70)固定于所述上壳(50)时,所述出音筒(60)与所述出音孔(50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70)包括第一平板部(701)和第二平板部(702),所述第一平板部(701)和第二平板部(702)相连接并且垂直,所述第二平板部(702)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出音筒(6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孔处;
所述第一平板部(70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平板部(70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块(7022),所述顶板(502)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下侧板(102)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7022)卡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槽,以使所述固定部(70)与上壳(50)和下壳(10)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7022)截面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所述第一固定槽横截面和第二固定槽纵截面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还包括接线端子(80);
所述下壳(10)还设置第二开孔;
所述接线端子(80)插接于所述第二开孔处,其中,所述接线端子(80)穿入所述下壳(10)内的一端与所述动铁单元的线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8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开孔的数量也为两个;
两个所述接线端子(80)分别插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内,并且两个所述接线端子(80)穿入所述下壳(10)内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动铁单元的线圈的两个线端连接。
CN201721263601.7U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受话器 Active CN207166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3601.7U CN207166769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受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3601.7U CN207166769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受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66769U true CN207166769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24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3601.7U Active CN207166769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受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66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91130U (zh) 微型发声器件
CN205566633U (zh) 微型发声器件
CN208924475U (zh) 发声器件
CN205847583U (zh) 微型发声器件
CN108632727A (zh) 便携终端
TWM383884U (en) Multi function speaker
CN204948336U (zh) 微型扬声器
CN107809715A (zh) 一种受话器
CN108430009A (zh) 磁碗及发声器件
CN203368739U (zh) 微型扬声器
CN101674515B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2696238B (zh) 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音响设备
CN205040017U (zh) 微型扬声器
CN203912178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8638677U (zh) 发声单体
CN207166769U (zh) 一种受话器
CN203446022U (zh) 扬声器模组
CN105979445B (zh) 扬声器
CN207706433U (zh) 扬声器
CN201533402U (zh) 一种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103338426A (zh) 微型扬声器及其振动系统制作方法
CN202068563U (zh) 振动扬声器
CN209250881U (zh) 一种超线性微型扬声器
CN204598303U (zh) 扬声器模组
CN211406267U (zh) 一种多平面层立体多向加强的音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3

Address after: 518000 No.3 Factory, Qiaotou Fuqiao Industrial Zone, Fuyong Tow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nd floor, building 25, Zhiheng Industrial Park, nantouguankou 2nd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