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8303U - 扬声器模组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98303U CN204598303U CN201520277190.1U CN201520277190U CN204598303U CN 204598303 U CN204598303 U CN 204598303U CN 201520277190 U CN201520277190 U CN 201520277190U CN 204598303 U CN204598303 U CN 2045983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ud speaker
- speaker module
- operatic tunes
- saddle
- brea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所述振膜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振膜的边缘部通过一环形的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支撑件下侧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件的环形托台,所述环形托台上设有若干去料形成的缺口,各所述缺口均连通所述后声腔。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因后声腔狭小而导致F0升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后声腔体积更大,F0低,频带宽,声学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同时组装工艺难度低,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外壳,外壳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振膜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F0(共振频率)是扬声器模组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值越低,扬声器模组的频带越宽,声学性能越好。FO主要受模组的后声腔体积及振膜顺性的影响,后声腔体积越大,F0值越低;振膜顺性越大,F0值越低。
但是,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的向轻薄、小巧型发展,使得扬声器模组也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小,从而使得后声腔的体积也在不断的减小。在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体积不断减小的情况下选择顺性较大的振膜是降低F0的有效方法,然而顺性较大的振膜容易卷边,组装难度大,为了降低顺性较大的振膜的组装难度,技术人员会在振膜的边缘部粘贴一环状的支撑件来防止振膜卷边。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支撑件50与外壳之间的结合强度,通常会在外壳上设置一个与支撑件50相适配的环形托台22a,支撑件50粘接固定在托台22a上。但是托台占用一部分后声腔的空间,造成了后声腔有效体积的减小,从而导致扬声器模组的F0升高,又降低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此扬声器模组在不增大模组外部尺寸的情况下后声腔体积更大,F0低,频带宽,声学性能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所述振膜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振膜的边缘部通过一环形的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支撑件下侧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件的环形托台,所述环形托台上设有若干去料形成的缺口,各所述缺口均连通所述后声腔。
其中,所述托台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外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缺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缺口间隔分布在所述托台的内侧边缘上。
其中,所述缺口为由所述托台的内侧边缘向所述托台的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形凹槽,所述凹槽在纵向上贯穿所述托台的上、下两侧。
其中,所述凹槽的底部位于所述托台的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
其中,所述托台为圆角矩形结构,各所述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托台的四条直边上。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依次结合在一起的上壳、中壳和下壳,所述振膜与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共同围成所述后声腔,所述托台设置在所述中壳上。
其中,所述模组为侧出声模组,所述振动系统和所述磁路系统设置在所述模组的一端,所述模组的出声孔设置在所述模组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和所述中壳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所述出声孔与所述前声腔相通,且所述出声孔位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中壳之间。
其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板,所述导磁板的内侧的中部依次固定有内磁铁和内华司,所述导磁板内侧的边缘部位依次固定有外磁铁和外华司,所述外磁铁和所述外华司均为环形结构。
其中,所述下壳上对应所述导磁板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导磁板位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导磁板的外表面与所述下壳的外表齐平;位于所述安装孔边缘位置的所述下壳外侧设有倒角斜面,所述倒角斜面与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容胶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振膜通过一环状的支撑件固定在外壳上,外壳上对应支撑件下侧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支撑件的环形托台,环形托台上设有若干去料形成的缺口,各缺口均连通模组的后声腔。在托台上设置去料形成的缺口,在保证了托台对支撑件的支撑和固定作用的同时有效的减小了托台的体积,从而减小了其占用的后声腔的空间,增大了后声腔的有效体积,有效的降低了模组的F0,拓宽了模组的频带,大大的提高了模组的声学性能。
由于凹槽的底部位于托台的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即在缺口处仍留有一部分托台可以对支撑件起到承托作用,可有效的防止位于缺口处的支撑件在振膜振动的过程中因悬空而变形,增加了扬声器模组的工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由于在没有支撑的前提下,支撑件角部的变形机率要比直边处的变形机率大,因此将各缺口设置在托台的四条直边上,即保证了对支撑件的支撑固定作用,又最大限度的扩充了后声腔的体积;同时将缺口设置在托台的直边上,外壳的加工难度更低,在提高了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下壳上对应导磁板的位置设有安装孔,导磁板位于安装孔处且导磁板的外表面与下壳的外表齐平;位于安装孔边缘位置的下壳外侧设有倒角斜面,倒角斜面与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容胶槽。此种结构可最大限度的减小模组的厚度,使得模组可以满足电子设备薄型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容胶槽增加了下壳与导磁板之间的涂胶量,增加了导磁板与下壳之间的结合强度,也提高了后声腔的密封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因后声腔狭小而导致F0升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后声腔体积更大,F0低,频带宽,声学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同时组装工艺难度低,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未设下壳及磁路系统;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剖视分解结构示意图—未包含上壳;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未设下壳及磁路系统;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壳,20、中壳,22a、托台,22b、托台,220、缺口,222、连接部,30、下壳,32、倒角斜面,40、球顶,42、振膜,44、音圈,50、支撑件,60、导磁板,62、内磁铁,64、外磁铁,66、内华司,68、外华司,70、前声腔,72、出声孔,74、后声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上均指振动系统的方向,方位下均指磁路系统的方向;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均指靠近磁路系统中心的一侧,外侧均指远离磁路系统中心的一侧。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外壳由依次结合在一起的上壳10、中壳20和下壳30构成,上壳10、中壳20和下壳30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70和后声腔74两个腔体,振动系统与上壳10和中壳20共同围成了前声腔70;振动系统与中壳20和下壳30共同围成了后声腔74。模组为侧出声模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设置在模组的一端,出声孔72设置在模组的另一端,出声孔72与前声腔70相通,并由上壳10和中壳20共同围成。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通过一环状的支撑件50固定在中壳20上的振膜42,振膜42位于前声腔70内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球顶40,振膜42位于后声腔74内的一侧固定有音圈44,支撑件50固定在振膜42位于后声腔74内的一侧。磁路系统包括固定在下壳30上的导磁板60,导磁板60内侧的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内磁铁62和内华司66,导磁板60内侧的边缘位置依次固定有外磁铁64和外华司68,外磁铁64和外华司66均为环形结构,外磁铁64和外华司68环绕在内磁铁62和内华司66的外周。内磁铁62与内华司66构成磁路系统的内磁路,外磁铁64和外华司68构成磁路系统的外磁路,内磁路与外磁路之间设有磁间隙,音圈44的端部位于磁间隙内。音圈44根据通过其绕线的声波电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在磁间隙内做往复的切割磁力线运动,振膜42和球顶40随着音圈44的运动而振动,并策动空气发声,从而将声波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从出声孔72处传出。
如图3和图5共同所示,支撑件50为与振膜42的边缘部相适配的圆角矩形结构,中壳20上对应支撑件50的下侧的位置设有与支撑件50结构相同的环形托台22b,支撑件50粘贴固定在托台22b的上表面。托台22b的四条直边上各设有一去料形成的缺口220,四个缺口220均与后声腔74相通,可增加后声腔74的体积,从而降低模组的F0,提升模组的声学性能。
如图2、图3、图4和图5共同所示,托台22b的外侧边缘与中壳20连接为一体,四个缺口220均设置在托台22b的内侧边缘上。缺口220为由托台22b的内侧边缘向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形凹槽,凹槽在纵向上贯穿了托台22b的上、下两侧,即位于缺口220处的支撑件50的下表面直接裸露在后声腔74内。凹槽的底部位于托台22b的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即缺口220在横向上其深度小于托台22b的宽度,凹槽的底部与托台22b的外侧边缘之间还留有一段可支撑支撑件50的连接部222,连接部222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位于缺口220处的支撑件50在振膜42振动的过程中因悬空而变形,增加了扬声器模组的工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缺口22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其也可以是设置在托台内侧边缘上的圆弧槽、锥形槽、梯形槽等;其也可以是在纵向上并未贯穿托台上、下两侧的凹陷;其还可以是设置在托台中部的通孔或凹陷等,只要是能够减小托台体积的结构均可以起到扩充后声腔的作用。缺口的数量也不限于上述的四个,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模组的结构及后模组声学性能的要求来设定,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均可以,只要能够保证托台对支撑件的支撑固定作用的前提下,可以任意设定。上述四个方槽结构的缺口220是技术员综合了加工工艺难易程度、模组的结构及模组的声学性能要求等因素后确定的优选方案,但并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下壳30上对应导磁板60的位置设有一安装孔,安装孔的大小和形状均与导磁板60相适配,在模组组装完成后,导磁板60位于安装孔处,且导磁板60的外表面与下壳30的外表面齐平,此种结构可最大限度的减小模组的厚度,使得模组可以满足电子设备薄型化发展的要求。
如图2所示,位于安装孔边缘部位的下壳30的外侧设有倒角平面32,倒角平面32环绕在导磁板60的外周,与导磁板60的侧边之间形成了环形的容胶槽,容胶槽增加了下壳30与导磁板60之间的涂胶量,增加了导磁板60与下壳30之间的结合强度,也提高了后声腔74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用于固定支撑件的托台上设置缺口,在保证了对支撑件支撑作用的同时,减小了托台的体积,增大了后声腔的有效体积,有效的降低了模组的F0,拓宽了模组的频带,提升了模组的声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在用于固定支撑件的托台上设置去料形成的缺口的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模组的结构,可应用于任何一种在振膜的边缘设置支撑件,且外壳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撑件的托台结构的模组中,故无论扬声器模组的结构是否与上述模组结构相同,只要是在托台上设置去料形成的缺口,用以增加模组的后声腔,降低模组F0的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所述振膜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振膜的边缘部通过一环形的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支撑件下侧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件的环形托台,所述环形托台上设有若干去料形成的缺口,各所述缺口均连通所述后声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台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外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缺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缺口间隔分布在所述托台的内侧边缘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由所述托台的内侧边缘向所述托台的外侧边缘延伸的方形凹槽,所述凹槽在纵向上贯穿所述托台的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位于所述托台的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台为圆角矩形结构,各所述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托台的四条直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依次结合在一起的上壳、中壳和下壳,所述振膜与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共同围成所述后声腔,所述托台设置在所述中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为侧出声模组,所述振动系统和所述磁路系统设置在所述模组的一端,所述模组的出声孔设置在所述模组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与所述上壳和所述中壳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所述出声孔与所述前声腔相通,且所述出声孔位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中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板,所述导磁板的内侧的中部依次固定有内磁铁和内华司,所述导磁板内侧的边缘部位依次固定有外磁铁和外华司,所述外磁铁和所述外华司均为环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上对应所述导磁板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导磁板位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导磁板的外表面与所述下壳的外表齐平;位于所述安装孔边缘位置的所述下壳外侧设有倒角斜面,所述倒角斜面与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容胶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77190.1U CN204598303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扬声器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77190.1U CN204598303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扬声器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98303U true CN204598303U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3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77190.1U Active CN204598303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扬声器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9830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6655A (zh) * | 2015-11-27 | 2016-02-0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音腔结构及移动终端 |
CN109218927A (zh) * | 2018-01-10 | 2019-01-15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 |
-
2015
- 2015-04-30 CN CN201520277190.1U patent/CN2045983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6655A (zh) * | 2015-11-27 | 2016-02-0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音腔结构及移动终端 |
CN105306655B (zh) * | 2015-11-27 | 2018-06-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音腔结构及移动终端 |
CN109218927A (zh) * | 2018-01-10 | 2019-01-15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1857A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204350291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104540080A (zh) | 扬声器模组 | |
US9763011B2 (en) | Speaker | |
CN201667712U (zh) | 一种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 |
CN203912178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204598303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204598309U (zh) |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扬声器 | |
CN204761701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3984670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102196339B (zh) | 振动扬声器 | |
CN203574851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204598281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204929247U (zh) | 动圈式喇叭 | |
CN204836566U (zh) | 多功能扬声器模组及应用其的电子终端设备 | |
CN104053102A (zh) | 扬声器模组 | |
US20230148010A1 (en) | 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4929248U (zh) | 动圈式喇叭 | |
CN204291357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202068567U (zh) | 低音扬声器 | |
CN203912190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5017579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3301734U (zh) | 扬声器 | |
CN203301735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4231660U (zh) | 一种超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