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3096U - 回旋球 - Google Patents

回旋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3096U
CN207153096U CN201721127591.4U CN201721127591U CN207153096U CN 207153096 U CN207153096 U CN 207153096U CN 201721127591 U CN201721127591 U CN 201721127591U CN 207153096 U CN207153096 U CN 207153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re
disk body
hole
spheroid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75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东青
吴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ha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3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309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00Tops
    • A63H1/30Climbing tops, e.g. Yo-Yo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旋球,包括球体、盘体、固定芯和弹性蓄能件,球体内设有回转腔;固定芯设在回转腔内,固定芯的两端分别与球体相连,固定芯相对球体的转动角速度为零;盘体内设有活动腔,盘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通孔,盘体通过两侧通孔可转动地外套在固定芯上,至少一个通孔的内周壁与固定芯的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弹性蓄能件设在活动腔内,弹性蓄能件分别与固定芯和盘体相连,在盘体相对固定芯转动时弹性蓄能件蓄能或释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旋球,盘体在转动过程中仅受到来自固定芯的摩擦阻力,结构一体性更好,回旋球能转动得更顺畅,玩家玩耍时手感更顺畅,完成更多动作,并且对于初级玩家来说该回旋球更容易上手。

Description

回旋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旋球。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回旋球的固定芯与其旋转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都较大,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回旋球,回旋球的固定芯只有一端与旋转体连接,另一端置于转动盘内,转动盘的盘盖与另一个旋转体连接并可相对旋转,在旋转时,固定芯和旋转体不转动,转动盘转动,这就导致转动盘的盘盖不仅会与固定芯一直处于摩擦状态,而且会与位于下方的旋转体一直处于摩擦状态,摩擦面有很多,整个悠悠球在转动时的摩擦力较大,而且由于盘盖要相对于旋转体旋动,旋转体上对应的凹槽必须大于盘盖与之连接的凸柱的尺寸,导致盘盖会相对于凹槽进行晃动,整个悠悠球的稳定性不强,一体性较差。
又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另一种回旋球,回旋球的中间设有连接轴,固定芯套设于连接轴上,固定芯一端与一个旋转体连接,另一端置于转动盘内,转动盘的盘盖与另一个旋转体连接且可相对转动。这种回旋球由于连接轴的存在,连接轴可与转动盘共同转动,而固定芯与旋转体同步不转动,所以就导致在转动时,连接轴与旋转体、固定芯的摩擦,连接轴与转动盘间的摩擦,基本整个连接轴都存在摩擦点,摩擦阻力非常大,不利于玩耍,不能做出更多的花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旋球,所述回旋球的固定芯与其他部件的摩擦面较少,固定芯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而且固定芯与球体相对固定,一体性更好,非常利于玩耍,更易于使初学者做出更多地花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包括:球体,所述球体内设有回转腔;固定芯,所述固定芯设在所述回转腔内,所述固定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球体相连,所述固定芯相对所述球体的转动角速度为零;盘体,所述盘体内设有活动腔,所述盘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通孔,所述盘体通过两侧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外套在所述固定芯上,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内周壁与所述固定芯的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弹性蓄能件,所述弹性蓄能件设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弹性蓄能件分别与所述固定芯和所述盘体相连,在所述盘体相对所述固定芯转动时所述弹性蓄能件蓄能或释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由于固定芯与球体相对不转动,盘体在转动过程中仅仅受到来自固定芯的摩擦阻力,而盘体的通孔内周壁与固定芯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使得回旋球能够转动的更为顺畅,玩家在玩耍时手感更加顺畅,可以完成更多的动作,并且对于初级玩家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更容易上手。此外,由于固定芯与球体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回旋球转动的过程中球体较为稳定,一体性更好,进一步提升了回旋球的可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内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轴截面的形状为两个朝向彼此凸出的圆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盘体上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两端设有倒角或者倒圆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盘体在所述固定芯的轴向上可滑动,在所述盘体相对所述固定芯转动时所述盘体仅在所述通孔的内周壁处与所述固定芯接触。盘体与固定芯的两端之间在轴向上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盘体不会同时与固定芯的两端接触,因此可在固定芯轴向上小范围内滑动,这样在转动的时候,盘体与固定芯两端可都不接触,与固定芯两端都不存在摩擦,只在通孔处接触并产生摩擦,摩擦阻力进一步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转腔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固定芯的两端分别配合在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具体地,至少一个所述凹槽构造成非圆形,所述固定芯的端部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芯包括:主芯体,所述主芯体的外周上设有卡槽,所述弹性蓄能件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卡槽内。
具体地,所述固定芯包括卡齿,所述卡齿配合至所述卡槽内以卡住所述弹性蓄能件。
具体地,所述主芯体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球体相连的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所述主芯体在所述第一配合段和所述第二配合段之间形成径向尺寸依次减小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所述第二轴段配合在所述盘体的一个所述通孔处,该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段的径向尺寸,所述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三轴段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回旋球的竖直剖面图。
图4是图3圈示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体与固定芯的装配关系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体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回旋球1、
球体10、
第一球体110、第一底座111、第一卡凸1111、下连接柱1112、第一外环体112、连接孔1121、第一圆板113、上连接柱1131、
第二球体120、第二底座121、第一卡孔1211、第二外环体122、第二圆板123、
连接环130、绳孔131、回转腔140、
盘体20、
主体210、第二卡孔211、第一通孔212、卡柱213、
盘盖220、第二卡凸221、第二通孔222、下沉槽223、
活动腔230、
固定芯30、
主芯体310、第一配合段311、第一轴段312、第二轴段313、第三轴段314、卡槽3141、第二配合段315、
固定盘320、卡齿321、
弹性蓄能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1的具体结构。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1包括球体10、盘体20、固定芯30和弹性蓄能件40。球体10内设有回转腔140,固定芯30设在回转腔140内,固定芯30的两端分别与球体10相连,固定芯30相对球体10的转动角速度为零,也就是说,固定芯30与球体10之间没有相对转动,所以固定芯30与球体10之间不存在转动的摩擦阻力。
盘体20位于回转腔140内,盘体20内设有活动腔230,盘体20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通孔,盘体20通过两侧的通孔可转动地外套在固定芯30上。也可以说,固定芯30设在盘体20内,固定芯30的两端分别从盘体20的两个通孔处伸出,固定芯30的两端分别与球体10相连且构造成在周向上与球体10相同步。
其中,盘体20上至少一个通孔的内周壁与固定芯30的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前文所述,在盘体20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摩擦的地方有通孔的内周壁和固定芯30的外周壁接触处,因此,盘体20上有一个通孔或者两个通孔的内周壁与固定芯30的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能够减小此处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盘体20能够转动地更为顺畅。
本申请中,弹性蓄能件40设在活动腔230内,弹性蓄能件40分别与固定芯30和盘体20相连,在盘体20相对固定芯30转动时弹性蓄能件40蓄能或释能。例如,当外力作用下使盘体20相对固定芯30正向转动时,外力的作用可转化成弹性蓄能件40的势力。而当弹性蓄能件40释能时,弹性蓄能件40可驱动盘体20相对固定芯30反向转动,势能转化成盘体20的动能。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固定芯30的两端分别与球体10相连,且构造成在周向上与球体10相同步,也就是说固定芯30的端面与球体10之间不可能存在转动摩擦力,因此,在回旋球1的盘体20旋转过程中,固定芯30仅仅与盘体20之间存在摩擦面,这样大大降低了盘体20受到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1在玩耍过程中,用户甩出回旋球1时,盘体20相对于固定芯30转动,盘体20本身与球体10的内壁是间隔设置的。由此,在回旋球1转动过程中,存在摩擦的接触面为固定芯30的外周面与盘体20的通孔内壁面的接触面,这样大大减少了盘体20在旋转时受到摩擦阻力,玩家在玩耍时手感更加顺畅,可以完成更多的动作,并且对于初级玩家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1更容易上手。此外,由于固定芯30与球体10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回旋球1转动的过程中球体10一体性更好,结构更为稳定,进一步提升了回旋球1的可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1,由于固定芯30与球体10相对固定,盘体20在转动过程中仅仅受到来自固定芯30的摩擦阻力,使得回旋球1能够转动地更为顺畅,玩家在玩耍时手感更加顺畅,可以完成更多的动作,并且对于初级玩家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1更容易上手。
此外,由于固定芯30与球体10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回旋球1转动的过程中球体10较为稳定,进一步提升了回旋球1的可玩性。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蓄能件40可以为卷簧、盘形发条等等,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对弹性蓄能件40做出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通孔的轴截面的形状为两个朝向彼此凸出的圆弧形,凸出的圆弧形部分与固定芯30相切。由此,即可实现盘体20上两个通孔的内周壁和固定芯30的外周壁之间为线接触。当然通孔内周壁上可间隔设置若干圆弧形的凸起,或者通孔的内周壁上间隔设置若干锯齿形的尖刺,由此,即可实现盘体20上一个通孔或两个通孔的内周壁和固定芯30的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形式都仅为实现盘体20上两个通孔的内周壁与固定芯30的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的示例,并不是对通孔形状的限制,只要是保证盘体20上至少一个通孔的内周壁与固定芯30的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的通孔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盘体20上至少一个通孔的两端设有倒角或者倒圆角。可以理解的是,当盘体20静止时,盘体20的通孔端面会与固定芯30的轴向面存在接触关系,这个接触面的大小会影响盘体20与固定芯30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也就是说,这个接触面的大小会对驱动盘体20旋转的初始驱动力的大小产生引向。由此,在盘体20上每个通孔的两端可均设有倒角或者倒圆角可以减小盘体20的通孔端面与固定芯30的轴向面的接触面面积的大小,进而减小二者之间的静摩擦力,降低驱动盘体20旋转的初始驱动力的大小,使得玩家能够更为方便地驱动回旋球1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盘体20套设在固定芯30上,并且与固定芯30的两端在轴向上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盘体20在固定芯30的轴向上可滑动,在盘体20相对固定芯30转动时盘体20仅在通孔的内周壁处与固定芯30接触,可不与固定芯30的两端接触。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固定芯30上的S1端面与盘体一个通孔的S2端面相脱离,固定芯30上的S3端面与盘体20另一个通孔的S4端面相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在盘体20转动过程中,如果盘体20与固定芯30之间存在径向接触面,则固定芯30会对盘体20施加一个摩擦力矩,这个摩擦力矩会阻碍盘体20的旋转,因此,当盘体20相对固定芯30转动时盘体20仅在通孔的内周壁处与固定芯30接触,也就是说,在盘体20转动过程中,固定芯30在径向上不与盘体20相接触,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盘体20所受到的摩擦力,提升玩家玩耍时的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转腔140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固定芯30的两端分别配合在对应的凹槽内。由此可以实现固定芯30和球体10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连接结构较为简单,无需其他连接件。
具体地,至少一个凹槽构造成非圆形,固定芯30的端部与凹槽的形状相一致。由此可以实现球体10与固定芯30之间相互固定,采用非圆形凹槽限制固定芯30与球体10相对转动的结构非常简单,无需其他限位件,简化了球体10的结构,降低了回旋球1的生产成本。当然,固定芯30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与球体10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固定芯30包括主芯体310和卡齿321,主芯体310的外周上设有卡槽3141,弹性蓄能件40的一端插入在卡槽3141内。卡齿321插入至卡槽3141内以卡住弹性蓄能件40。由此可以防止弹性蓄能件40从卡槽3141中窜出,保证回旋球1的正常转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芯30包括固定盘320,固定盘320外套在主芯体310上,卡齿321设在固定盘320上。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盘320可以一体成型在固定芯30上,也可以是和固定芯30存在连接关系的单一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芯体310的两端分别为与球体10相配合的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主芯体310在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之间形成径向尺寸依次减小的第一轴段312、第二轴段313和第三轴段314,第二轴段313配合在盘体20的一个通孔处,该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轴段312的径向尺寸,卡槽3141形成在第三轴段314上。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回旋球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回旋球1包括球体10、盘体20、固定芯30和弹性蓄能件40。
如图2、图8、图9、图10所示,球体10包括第一球体110、第二球体120和连接环130,连接环130连接在第一球体110和第二球体120之间。第一球体110包括第一底座111、第一外环体112和第一圆板113,第二球体120包括第二底座121、第二外环122和第二圆板123。第一球体110与第二球体120的结构相似,以第一球体110为例,第一底座111上设有下连接柱1112,第一圆板113上设有上连接柱1131,上连接柱1131和下连接柱1112上均开有螺纹孔,第一底座111和第一圆板113通过螺钉连接,第一外环体112上设有供连接柱穿过的连接孔1121。第一底座111上设有第一卡凸1111,第二底座121上设有第一卡孔1211,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通过将第一卡凸1111插入第一卡孔1211相连,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不能相对旋转并且二者限定出回转腔140。连接环130上设有绳孔131,绳子穿孔绳孔131与盘体20相连。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盘体20可转动地设在回转腔140内,盘体20包括主体210与盘盖220,主体210上设有第二卡孔211,盘盖220上设有第二卡凸221,主体210和盘盖220通过将第二卡凸221插入第二卡孔211连接,主体210不能相对盘盖220转动,主体210和盘盖220限定出活动腔230。主体210上设有第一通孔212,盘盖220上设有与供固定芯30穿过的与第一通孔212同轴的第二通孔222。
如图3-图4所示,固定芯30设在盘体20内,固定芯30的两端分别从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处伸出,并且固定芯30的外周壁与第一通孔212的内周壁、第二通孔222的内周壁均为线接触。固定芯30包括主芯体310和固定盘320,固定盘320外套在主芯体310上,且设在盘盖220的下沉槽223中。
弹性蓄能件40的一端插入主芯体310上的卡槽3141内并且通过设在固定盘320上的卡齿321卡固,另一端套设在主体210上的卡柱213上。
如图6所示,主芯体310的两端分别为与第一球体110连接的第一配合段311以及与第二球体120配合的第二配合段315,其中,第一配合段311形成为“凸”字形,第二配合段315形成为圆柱形,如图10所示,对应的第一球体110的第一底座111上的凹槽为“凸”字形,如图9所示,第二球体120的第二底座121上的凹槽为圆柱形。主芯体310在第一配合段311和第二配合段315之间形成为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轴段312、第二轴段313和第三轴段314。第二轴段313配合在盘体20的第一通孔212处,第一通孔212的直径小于第一轴段313的径向尺寸,盘体20在第一通孔212处的端面与第一轴段312的下端面对应,第三轴段314上设有供弹性蓄能件40插入的卡槽314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1,由于固定芯30与球体10相对固定,盘体20在转动过程中仅仅受到来自固定芯30的摩擦阻力,使得回旋球1能够转动的更为顺畅,玩家在玩耍时手感更加顺畅,可以完成更多的动作,并且对于初级玩家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旋球1更容易上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回旋球,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体,所述球体内设有回转腔;
固定芯,所述固定芯设在所述回转腔内,所述固定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球体相连,所述固定芯相对所述球体的转动角速度为零;
盘体,所述盘体内设有活动腔,所述盘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通孔,所述盘体通过两侧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外套在所述固定芯上,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内周壁与所述固定芯的外周壁之间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
弹性蓄能件,所述弹性蓄能件设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弹性蓄能件分别与所述固定芯和所述盘体相连,在所述盘体相对所述固定芯转动时所述弹性蓄能件蓄能或释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内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轴截面的形状为两个朝向彼此凸出的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上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两端设有倒角或者倒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在所述固定芯的轴向上可滑动,在所述盘体相对所述固定芯转动时所述盘体仅在所述通孔的内周壁处与所述固定芯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腔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固定芯的两端分别配合在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凹槽构造成非圆形,所述固定芯的端部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芯包括:主芯体,所述主芯体的外周上设有卡槽,所述弹性蓄能件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卡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芯包括:卡齿,所述卡齿配合至所述卡槽内以卡住所述弹性蓄能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旋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芯体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球体相连的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所述主芯体在所述第一配合段和所述第二配合段之间形成径向尺寸依次减小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所述第二轴段配合在所述盘体的一个所述通孔处,该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段的径向尺寸,所述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三轴段上。
CN201721127591.4U 2016-12-12 2017-09-04 回旋球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530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0529 2016-12-12
CN2016213605295 2016-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3096U true CN207153096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196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759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53096U (zh) 2016-12-12 2017-09-04 回旋球
CN201710786737.4A Active CN108211370B (zh) 2016-12-12 2017-09-04 回旋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6737.4A Active CN108211370B (zh) 2016-12-12 2017-09-04 回旋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7153096U (zh)
WO (1) WO20190413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1370A (zh) * 2016-12-12 2018-06-29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回旋球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2385Y (zh) * 2006-05-09 2007-05-23 汕头市广易丰投资有限公司 悠悠球
CN201329183Y (zh) * 2008-12-30 2009-10-21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可手握玩耍的悠悠球
CN104288999B (zh) * 2014-07-30 2017-10-03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的悠悠球
CN104274975B (zh) * 2014-10-25 2016-09-07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手动蓄能的悠悠球
CN204709782U (zh) * 2015-06-02 2015-10-21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回收的玩具悠悠球
CN105727565B (zh) * 2016-04-12 2019-11-22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驱动陀螺及基于该自驱动陀螺的子母陀螺
CN106215425B (zh) * 2016-09-20 2022-04-01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调节力度的悠悠球
CN207153096U (zh) * 2016-12-12 2018-03-30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回旋球
CN206404304U (zh) * 2017-01-03 2017-08-15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摩动蓄能加速悠悠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1370A (zh) * 2016-12-12 2018-06-29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回旋球
CN108211370B (zh) * 2016-12-12 2023-10-27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回旋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1370A (zh) 2018-06-29
CN108211370B (zh) 2023-10-27
WO2019041380A1 (zh)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8299U (ja) コマ玩具
EP3138614B1 (en) Whirling yoyo
CN202923303U (zh) 花毂与棘轮
US20030129920A1 (en) Gyroscopic toy
CN207153096U (zh) 回旋球
EP3096843B1 (en) Hockey puck
CN204709782U (zh) 一种自动回收的玩具悠悠球
CA2944628C (en) A tornado yoyo
CN2905162Y (zh) 一种可变换外攻击部的玩具陀螺的螺旋体结构
CN210963924U (zh) 一种皇冠齿轮转轴玩具球
KR101964160B1 (ko) 손가락으로 돌릴 수 있는 미니형 팽이
CN101444669B (zh) 可手握玩耍的趣味悠悠球
CN201329182Y (zh) 可握在手中玩耍的悠悠球
CN206404304U (zh) 摩动蓄能加速悠悠球
CN2573030Y (zh) 翻转组合式陀螺
KR200172550Y1 (ko) 하나의 인형으로 여러모양의 인형제공이 가능토록 된인형완구
CN204563587U (zh) 一种便于做出顶指招式的悠悠球
CN210125163U (zh) 一阶陀螺魔方
CN208193643U (zh) 一种转动持久型陀螺
JP3050796U (ja) ヨーヨー
CN203425490U (zh) 一种新型三阶魔方
CN206853112U (zh) 指尖陀螺
CN207237240U (zh) 一种新型的陀螺魔方
CN210543338U (zh) 一种开发智力的预测性八卦盘
KR200421916Y1 (ko) 팽이 놀이가 가능한 자석 완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