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9856U - 端子穿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穿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9856U
CN207149856U CN201721038836.6U CN201721038836U CN207149856U CN 207149856 U CN207149856 U CN 207149856U CN 201721038836 U CN201721038836 U CN 201721038836U CN 207149856 U CN207149856 U CN 207149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re harness
threader
terminal bas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88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普天
付金勇
黄弟弟
蔡洪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88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9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9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98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端子穿线装置,包括线束进给机构、端子固定机构及一引导线束穿接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端子固定机构的前端,所述端子固定机构包括枢接在一支架上的端子座及一旋转驱动,所述端子座的头部用于固定端子,所述端子座的尾部与所述旋转驱动传动连接;当所述线束进给机构进给线束经所述导向组件至所述端子的端口附近时,所述旋转驱动驱使所述端子座带动所述端子旋转,所述线束进给机构进一步进给所述线束,以完成所述端子旋转穿线。该端子穿线装置能够保证单根线束和多根线束顺利穿插入端子中。

Description

端子穿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端子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加工中有道压端子工序,线束在压接端子前,需要把剥皮后的线束穿插入端子中。传统的自动送料方式是将端子送到端子机压接位置后,用送线机构把剥皮后的线束直接穿插入端子的相应位置即可。但是有的端子内部为了增加抓线力,会设置有很多纹路,让线束在穿入端子时,一些线束受纹路的阻碍产生堵线问题。而且有的加工要求在一个端子内并压两根或者多根线束,这种情况下需要把多根线束并一起送入端子,此时则会因送线阻力较大,直接将多根线束穿入端子的话容易使线芯弯折,而无法顺利穿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端子穿线装置,该端子穿线装置能实现单根线束和多根线束顺利穿插入端子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端子穿线装置,包括线束进给机构、端子固定机构及一引导线束穿接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端子固定机构的前端,所述端子固定机构包括枢接在一支架上的端子座及一旋转驱动,所述端子座的头部用于固定端子,所述端子座的尾部与所述旋转驱动传动连接;当所述线束进给机构进给线束经所述导向组件至所述端子的端口附近时,所述旋转驱动驱使所述端子座带动所述端子旋转,所述线束进给机构进一步进给所述线束,以完成所述端子旋转穿线。该方案通过在进给线束的过程中,使端子旋转进线,以减小送线阻力,保证单根线束和多根线束顺利穿插入端子中。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水平并列枢接有多个端子座,各所述端子座的尾部上均固定有一齿轮,相邻所述齿轮之间相互啮合。设置多个端子座可提高线束的加工效率;相邻的端子座之间通过齿轮啮合,可在驱动一端子座旋转时,带动其他的端子座一起旋转,合理的利用资源,节约成本。
优选地,所述端子座内插接有一推杆,所述推杆连接有一驱动所述推杆推拉运动的推拉气缸,所述推杆用于定位所述端子在所述端子座内的位置,使所述端子的端口与所述端子座的端口齐平,并在所述端子穿线后,将所述端子推出所述端子座。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包括伺服电机、同步带以及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固定在所述端子座的尾部上,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在所述同步带轮和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端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张合驱动,上、下导向块,上、下导向块座及连杆机构;所述上导向块固定在所述上导向块座上,所述下导向块固定在所述下导向块座上,所述张合驱动连接所述上导向块座,以驱动所述上导向块座升降运动,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在所述上导向块座上,另一端枢接在所述下导向块座上,以使所述上导向块座和所述下导向块座相向闭合,反向张开。
优选地,所述多个端子座对应多种类型和尺寸的端子设置。多种端子座灵活组合,满足不同加工情况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端子座垂直枢接在所述竖直部上,所述水平部垂直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下端上,且所述水平部连接一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气缸及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水平部的一侧面上,另一端枢接在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翻转气缸驱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水平部翻转,以实现所述端子座的翻转。翻转机构的设置便于端子的送料。
优选地,还包括一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用于控制所述支架的翻转角度,当所述支架翻转时,所述限位螺钉抵顶在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上,使所述支架翻转90°。
优选地,所述竖直部的顶面上固定有一电子感应元件,所述电子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所述端子座是否处于初始位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穿线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该端子穿线装置能实现单根线束和多根线束顺利穿插入端子中,适用不同的线束加工需求。
2、该端子穿线装置可设计成有各种数量的工位,以满足有相对应数量端子种类的端子的穿线需求。
3、该端子穿线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穿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穿线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穿线装置的支架翻转9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穿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种端子和多种端子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端子穿线装置,包括线束进给机构(现有设备,各图均未表达)、端子固定机构10、端子20及导向组件30,端子固定机构10包括支座11、端子座12、旋转驱动13以及翻转机构14。
端子座12枢接在支座11的支架111上;端子座12的头部用于固定端子20,端子座12的尾部与旋转驱动13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端子座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的端子座12水平并列的枢接在支架111上;且多个端子座12的种类多样,每个端子座12对应一种端子20的穿线工位。具体的以图5中的两种为例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端子座12a用于固定端子20a,端子座12b用于固定端子20b;端子座12a的头部上设有弹簧片12a1,弹簧片12a1的底下设有一压头(图未示);当端子20a输送至端子座12a的头部时,弹簧片12a1通过弹力使压头压在端子20a的周面上,从而将端子20a压紧在端子座12内。对于端子座20b,其则通过端子12b固定口的尺寸公差配合达到夹紧端子12b的目的。端子座12a和端子座12b均能夹紧对应的端子20,使端子20在加工过程中不会跑位。另外,多个端子座12的尾部内均插接有一推杆15,推杆15连接有一驱动推杆15推拉运动的推拉气缸16,推杆15用于定位端子20在端子座12内的位置,使端子20的端口与端子座12的端口齐平,并在端子20穿线后,将端子20推出端子座12;如图6所示,推杆15头部可根据端子20尾部形状做相应设计,如推杆15a对应端子20a设计,推杆15b对应端子20b设计;然后推杆15的尾部设有环形槽151,环形槽151用于将推杆15与推拉气缸16固定连接。另外,推杆15上可加工长槽152,然后在端子座12相应位置加工出通孔后用销钉将二者连接起来,使推杆15能随端子座12一同做旋转运动。
如图1所示,支架111呈L型,其包括竖直部111a和水平部111b,端子座12通过轴承垂直固定在竖直部111a上,水平部111b连接翻转机构14,翻转机构14包括翻转气缸141及第一连杆142,第一连杆142的一端枢接在水平部111b的一侧面上,另一端枢接在翻转气缸141的活塞杆上,翻转气缸141驱动第一连杆142,带动水平部111b翻转,水平部111b则带动整个支架111翻转,以实现端子座12的翻转。然后,如图4所示,支座11上固定有一限位螺钉17,限位螺钉17用于控制支架111的翻转角度,当支架111翻转90°时,限位螺钉17抵顶在水平部111a的上表面上,以限制支架111翻转90°;端子座12翻转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20为散粒端子,翻转机构14的设置便于输送端子机构将端子20送至端子座12内。
如图1所示,旋转驱动13与端子座12的尾部传动连接。旋转驱动13包括伺服电机131、同步带132以及同步带轮133,同步带轮133固定在中间的端子座12的尾部上,同步带132传动连接在同步带轮133和伺服电机131的动力端上。然后多个端子座12的尾部上在同步带轮133的前方均固定有一齿轮134,且相邻的齿轮134之间相互啮合。伺服电机131启动时,可通过同步带132带动同步带轮133转动,同步带轮133则带动与同步带轮133固定连接的端子座12转动,同时同步带轮133也带动与其固定在同一端子座12尾部上的齿轮134转动,齿轮134在转动的过程中,则带动相邻的齿轮转动。相邻的端子座12之间通过齿轮134啮合,可在驱动一端子座12旋转时,带动其他的端子座12一起旋转,合理的利用资源,节约成本。
如图2所示,导向组件30设于端子固定机构20的前端,以引导线束穿接。导向组件30包括张合气缸31,对应多个端子座12设置的多个上导向块32a、对应多个上导向块32a的多个下导向块32b,上导向块座33a、下导向块座33b及连杆机构34。多个上导向块32a水平并列的固定在上导向块座33a上,多个下导向块32b水平并列的固定在下导向块座33b上,张合气缸31的活塞杆连接上导向块座33a,以驱动上导向块座33a升降运动。连杆机构34包括第二连杆34a、第三连杆34b以及第四连杆34c;第二连杆34a枢接上导向块座33a的端部,第三连杆34b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34a,另一端枢接第四连杆34c,且第三连杆34b的杆中部枢接在支座11上,然后第三连杆34b的端部枢接下导向块座33b。连杆机构34在上下导向块座33的两侧端上均有设置。上导向块座33a与下导向座33b之间通过两连杆机构34传动连接,以使上导向块座33a和下导向块座33b相向闭合,反向张开。
另外,如图1所示,竖直部111a的顶面上固定有一电子感应元件18,电子感应元件18采用光电开关,光电开关用于感应端子座12是否处于初始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的穿线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回零位;光电开关18感应端子座12是否处于初始位置,伺服电机131通过同步带132、同步带轮133和齿轮134使各端子座12同时回零位;上下导向块32通过开合气缸31和连杆机构34处于张开状态;推拉气缸16处于缩回状态,其带动的推杆15也处在原位。然后,送端子;翻转机构14驱动支架111及与之固定的零件处于90°翻转的状态,并通过限位螺钉17限位。此状态下输送端子机构把需要加工的端子20送至相应的端子座12中。推杆15横穿于端子座12内部,并起到端子20限位作用,使端子20端口与端子座12端口平齐。端子20固定好后,翻转驱动14驱动支架111及与之固定的零件翻转到原位置上。接着,穿线;线束进给机构上的夹爪夹持线束至与相应端子座12同轴并离端子20端口1mm处,然后开合气缸31动作,使上下导向块32闭合,伺服电机131带动端子座12旋转,端子座12中的端子20也一块旋转,此时线束进给机构将线束以一定速度送入端子20内,线束到端子20的一定位置后,开合气缸31驱动上下导向块32张开,然后线束进给机构并继续送线至相应位置,穿线到位后伺服电机131停止转动。最后,排出端子;推拉气缸16动作,带动推杆15以一定速度向前推,把端子20推出端子座12,此动作时线束进给机构需要以相对的速度把线束往后退到相应位置,以保证线束不会折弯也不会在端子20内退回。动作完成后线束进给机构把穿接有端子的线束送至下道工序。通过在进给线束的过程中,使端子20旋转进线,以减小送线阻力,保证单根线束和多根线束均可顺利穿插入端子20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端子穿线装置,包括线束进给机构、端子固定机构及一引导线束穿接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端子固定机构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固定机构包括枢接在一支架上的端子座及一旋转驱动,所述端子座的头部用于固定端子,所述端子座的尾部与所述旋转驱动传动连接;当所述线束进给机构进给线束经所述导向组件至所述端子的端口附近时,所述旋转驱动驱使所述端子座带动所述端子旋转,所述线束进给机构进一步进给所述线束,以完成所述端子旋转穿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水平并列枢接有多个端子座,各所述端子座的尾部上均固定有一齿轮,相邻所述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内插接有一推杆,所述推杆连接有一驱动所述推杆推拉运动的推拉气缸,所述推杆用于定位所述端子在所述端子座内的位置,使所述端子的端口与所述端子座的端口齐平,并在所述端子穿线后,将所述端子推出所述端子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包括伺服电机、同步带以及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固定在所述端子座的尾部上,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在所述同步带轮和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张合驱动,上、下导向块,上、下导向块座及连杆机构;所述上导向块固定在所述上导向块座上,所述下导向块固定在所述下导向块座上,所述张合驱动连接所述上导向块座,以驱动所述上导向块座升降运动,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在所述上导向块座上,另一端枢接在所述下导向块座上,以使所述上导向块座和所述下导向块座相向闭合,反向张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座对应多种类型和尺寸的端子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端子座垂直枢接在所述竖直部上,所述水平部垂直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下端上,且所述水平部连接一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气缸及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水平部的一侧面上,另一端枢接在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翻转气缸驱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水平部翻转,以实现所述端子座的翻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用于控制所述支架的翻转角度,当所述支架翻转时,所述限位螺钉抵顶在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上,使所述支架翻转9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部的顶面上固定有一电子感应元件,所述电子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所述端子座是否处于初始位置上。
CN201721038836.6U 2017-08-18 2017-08-18 端子穿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49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8836.6U CN207149856U (zh) 2017-08-18 2017-08-18 端子穿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8836.6U CN207149856U (zh) 2017-08-18 2017-08-18 端子穿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9856U true CN207149856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65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883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49856U (zh) 2017-08-18 2017-08-18 端子穿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98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5064A (zh) * 2017-08-18 2017-12-12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穿线装置
CN112909690A (zh) * 2021-01-19 2021-06-04 殷智勇 一种馈线连接用手提连接箱设备
CN114069354A (zh) * 2021-10-27 2022-02-18 安徽九工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多线束同时加工的端子机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5064A (zh) * 2017-08-18 2017-12-12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穿线装置
CN107465064B (zh) * 2017-08-18 2024-03-22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穿线装置
CN112909690A (zh) * 2021-01-19 2021-06-04 殷智勇 一种馈线连接用手提连接箱设备
CN114069354A (zh) * 2021-10-27 2022-02-18 安徽九工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多线束同时加工的端子机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49856U (zh) 端子穿线装置
CN107465064A (zh) 端子穿线装置
CN100534709C (zh) 坯件自动整形排列机
CN108312194A (zh) 一种橡筋机的切料装置
CN208111900U (zh) 全自动线束端子压接机用多芯线排列分线装置
JP3725241B2 (ja) 成形曲げ加工装置
CN206123130U (zh) 一种全自动安全扣组装机
CN109365936A (zh) 一种激光焊接的自动送锡丝装置
CN210723634U (zh) 连接线穿套管打端子沾锡一体机
CN208022499U (zh) 自动排线装置
CN201118083Y (zh) 一种单头沾锡的端子压着机
JP6689037B2 (ja) 電線ツイスト装置
JP2017010768A (ja) 電線処理装置
CN106887784A (zh) 一种双头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CN201198099Y (zh) 坯件自动整形排列机
CN208292080U (zh) 串灯线输送装置及全自动led串灯焊接设备
CN105337135B (zh) 一种麻花针针体压接定位装置
CN209550303U (zh) 一种端子折弯机构
US4680950A (en) Method of and an apparatus for forming tension springs with German type hooks
CN210723663U (zh) 连接线整平装置
CN205790910U (zh) 一种三芯线视觉识别线向控制装置
CN210723627U (zh) 连接线穿套管装置
CN210723662U (zh) 连接线剥皮装置
CN210649453U (zh) 一种裁切送料梳线焊接装置
CN208496856U (zh) 一种电力接插件自动装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