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9618U -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9618U
CN207149618U CN201721039610.8U CN201721039610U CN207149618U CN 207149618 U CN207149618 U CN 207149618U CN 201721039610 U CN201721039610 U CN 201721039610U CN 207149618 U CN207149618 U CN 207149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tape
metal
thickness
tab structure
battery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96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96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9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9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9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耳结构,极耳包括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导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电芯极片导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厚度。极耳由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的结合的结构,第一金属带作为与电芯极片的连接线,第二金属带作为极片的引出线,使第一金属带足够薄达到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而第二金属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厚度,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极耳的折断。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电池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中锂离子电池在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应用中已经代替了传统电池,而随时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对电芯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有的电池使用极薄的极耳,而在生产过程上中这类极耳又极易折断,极耳折断后既降低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容易造成废品,影响产品质量,增大企业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极限耳结构,以能够增加电芯的能量密度,并避免极耳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折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该极耳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导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电芯极片导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厚度。极耳由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的结合的结构,第一金属带作为与电芯极片的连接线,第二金属带作为极片的引出线,使第一金属带足够薄达到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而第二金属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厚度,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极耳的折断。
作为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宽度不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宽度。
作为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厚度为0.01mm~0.20mm,第二金属带的厚度为0.02mm~0.30mm。
作为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带与所述第二金属带连接位置由极耳胶包裹。
作为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二金属带包括焊接区和引线区,第二金属带通过所述焊接区与所述第一金属带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的改进,所述焊接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带与所述第二金属带通过浇铸成型连接。
作为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带与所述第二金属带通过热轧成型连接。
作为本实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带与所述第二金属带通过冷轧成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耳结构,极耳包括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导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电芯极片导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厚度。极耳由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的结合的结构,第一金属带作为与电芯极片的连接线,第二金属带作为极片的引出线,使第一金属带足够薄以达到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而第二金属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厚度,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极耳的折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焊接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焊接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焊接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浇铸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金属带,2.第二金属带,21.焊接区,22.引线区,3.极耳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到6所示,一种电池极耳结构,极耳包括第一金属带1和第二金属带2,所述第一金属带1与第二金属带2导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带1与电芯极片导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带2的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1的厚度。极耳由第一金属带1与第二金属带2的结合的结构,第一金属带1作为与电芯极片的连接线,第二金属带2作为极片的引出线,使第一金属带1足够薄以达到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而第二金属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1的厚度,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极耳的折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带1和第二金属带2可以是铝带、镍带、铜带、铜基镍带、不锈钢带等;其中第一金属带1为铝带时,所述第二金属带2可以是铝带、镍带、铜带、铜基镍带、不锈钢带等;其中第一金属带1为镍带(或铜带、铜基镍带、不锈钢带)时,第二金属带2可以是镍带、铜带、铜基镍带、不锈钢带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金属带2的宽度不大于第一金属带1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带1的厚度为0.01mm~0.20mm,第二金属带2的厚度为0.02mm~0.30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带1与所述第二金属带2连接位置由极耳胶3包裹,以保证第一金属带1与第二金属带2之间的连接稳固,且利用极耳胶3对部分的第二金属带2进行覆盖,使得从极耳胶3引出的部分为厚度较厚的第二金属带2,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极耳折断的情况。其中,所述极耳胶3可以是PP、PPa、CPP、MPP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金属带2包括焊接区21和引线区22,第二金属带2通过所述焊接区21与所述第一金属带1焊接连接。如图3和4所示,当第一金属带1的宽度大于第二金属带2时,第一金属带1与第二金属带2焊接的一端的宽度可以是渐渐变小,例如形成梯形结构,且该梯形结构的上底边的宽度与第二金属带2的宽度相同。
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焊接区2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金属带1的宽度相同,以尽量增大第二金属带2与第一金属带1焊接接触面积,以保证第二金属带2与第一金属带1可靠的导电连接。
如图6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带1与所述第二金属带2通过浇铸成型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带1与所述第二金属带2通过热轧成型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带1与所述第二金属带2通过冷轧成型连接。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极耳包括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导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电芯极片导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厚度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宽度不大于第一金属带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厚度为0.01mm~0.20mm,第二金属带的厚度为0.02mm~0.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带与所述第二金属带连接位置由极耳胶包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带包括焊接区和引线区,第二金属带通过所述焊接区与所述第一金属带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带与所述第二金属带通过浇铸成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带与所述第二金属带通过热轧成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带与所述第二金属带通过冷轧成型连接。
CN201721039610.8U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Active CN207149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9610.8U CN20714961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9610.8U CN20714961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9618U true CN207149618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66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9610.8U Active CN20714961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9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4329B (zh) 一种软包电芯的极耳焊接方法
CN206401459U (zh) 一种圆柱形软包装电芯
CN205028971U (zh) 一种圆柱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04516831U (zh) 一种极耳
CN207149618U (zh) 一种电池极耳结构
CN201369367Y (zh) 一种双极耳结构的动力锂电池裸电芯
CN105489825B (zh) 一种功率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
CN104091912B (zh) 一种多极耳锂电池卷芯极其极耳焊接方法
CN204464391U (zh) 电芯
CN203733900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
CN203288678U (zh) 电芯连接片与正极极耳的焊接结构
CN205985163U (zh) 一种电池极耳与盖板的连接组件
CN204760469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耳
CN11433568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及电池
CN104183295A (zh) 一种铝基镶嵌复合金属带材及其制造方法
CN20913360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2454648U (zh) 新型易加工锂电池
CN112397684A (zh) 一种多极耳电池极片及其制作方法
CN203367419U (zh) 一种卷绕式极板以及由其卷绕而成的锂离子电池
CN202758982U (zh) 一种软包装卷绕式方形锂离子电池
CN201478402U (zh) 锂系列二次电池卷芯及锂系列二次电池
CN202308135U (zh) 动力电池负极片极耳结构
CN20494698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免转镍的连续盘式正极极耳
CN204596876U (zh) 一种卷绕式铅酸电池的板栅
CN202058809U (zh) 一种具有凹凸状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板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602, building 14, No. 7, Keji Avenue,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XINRUI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 803a, central Fortune Plaza, No. 92, Hongfu Road, Nan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XINRUI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