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8808U -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8808U
CN207148808U CN201721037324.8U CN201721037324U CN207148808U CN 207148808 U CN207148808 U CN 207148808U CN 201721037324 U CN201721037324 U CN 201721037324U CN 207148808 U CN207148808 U CN 207148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necting portion
cross
touch screen
capacitance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73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奕
林敏�
林铿
吴锡淳
孙楹煌
朱世健
陈远明
黄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PLANT II) CO Ltd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Co Ltd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PLANT II) CO Ltd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Co Ltd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PLANT II) CO Ltd,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Co Ltd,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GOWORLD DISPLAY (PLANT I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73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8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8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8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触控电路层,触控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二电极相互交叉构成感应矩阵,其交叉点将各个第一、二电极分别分为多个第一、二电极块;交叉点设有跳线部,跳线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绝缘垫块,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块,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绝缘垫块夹设在第一、二连接部之间以保持第一、二连接部的绝缘,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由透明导电膜图形化而成,绝缘垫块采用吸光绝缘材料制作而成。这种电容触摸屏的桥点反射光较弱,因而在强光环境下的可读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触摸屏,尤其是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背景技术
电容触摸屏一般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触控电路层,为了实现电容原理的触摸感应功能,触控电路层一般设有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交叉构成感应矩阵,其交叉点将各个第一电极和各个第二电极分别分为多个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交叉点一般设有俗称“搭桥”的跳线部,跳线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绝缘垫块,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块以形成导电连续的相应第一电极,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以形成导电连续的相应第二电极,绝缘垫块夹设在第一、二连接部之间以保持第一、二连接部的绝缘。
一般来说,至少上述第一、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与第一、二电极块由透明导电膜图形化而成,这种透明导电膜一般为氧化铟锡等折射率非常高(折射率>1.8)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而绝缘垫块一般由折射率较低的透明光敏树脂涂层(折射率<1.4)制作而成,折射率的差别使得透明导电膜与绝缘垫块之间的界面光反射非常强,在强光环境下,使用者非常容易觉察到上述界面光反射——也就是俗称的“桥点”反射光,桥点反射光会影响到采用这种电容触摸屏的触控显示装置在强光环境下的可读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其桥点反射光较弱,因而在强光环境下的可读性较好,所采用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触控电路层,所述触控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交叉构成感应矩阵,其交叉点将各个第一电极和各个第二电极分别分为多个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所述交叉点设有跳线部,所述跳线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绝缘垫块,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块以形成导电连续的对应第一电极,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以形成导电连续的对应第二电极,所述绝缘垫块夹设在第一、二连接部之间以保持第一、二连接部的绝缘,其特征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由透明导电膜图形化而成,所述绝缘垫块采用吸光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具体地,所述电容触摸屏可以仅有上述基板,也可以由上述基板与其他基板,如设置在上述基板外侧的一保护基板贴合而成,上述基板一般为透明基板,尤其是透明的玻璃基板。上述第一、二电极块以及第一、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可以由同一透明导电膜图形化而成,第一、二连接部的另一连接部可以由另一导电膜层,如金属薄膜或另一透明导电膜图形化而成。上述第一、二电极一般通过设置在基板周边的引线、外接端以及外接线(如FPC外接线)与外部实现电连接,上述引线和外接端同样可由上述透明导电膜、金属薄膜图形化而成。上述透明导电膜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铝(AZO)等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上述金属膜可以为单一金属膜或合金膜,也可以为多层金属膜或合金膜,尤其是“钼铌-铝钕-钼铌”的三层合金膜,上述透明导电膜和金属膜一般可采用光刻的方式进行图形化。
一般来说,至少上述第一、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设计为宽度100μm以内的较窄长条形导线,以减少其相互交叠之后的电容,上述绝缘垫块一般略宽于第一、二连接部的交叠区域,以保证第一、二连接部的绝缘。
上述绝缘垫块采用吸光材料制作而成,具体地,其可以包含深色或黑色染料、碳等吸收光线的成分,由此,当外部光线照射到上述跳线部而到达透明导电膜与绝缘垫块之间的界面时,其电场分量在绝缘垫块之内会被吸收,由此减弱了光的界面反射,也就是说,减少了触摸屏的桥点反光,从而提高了采用这种电容触摸屏的触控显示器在强光环境下的可读性。
优选地,所述绝缘垫块可以由深色的光敏树脂涂层图形化而成,具体地,其可以为深色光敏树脂涂层经过曝光、显影等工艺步骤而形成的图形化垫块,这种深色光敏树脂可以为混有吸光成分,如分散有染料、碳颗粒的光敏树脂。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绝缘垫块采用深灰色或黑色光敏树脂制作而成,所述深灰色或黑色光敏树脂由黑色染料或碳成分混在光敏树脂中形成,绝缘垫块采用深灰色或黑色光敏树脂制作而成,其对光线的吸收更强,由此能够更好地遏制该界面的光反射。
优选地,所述绝缘垫块由透明的光敏树脂经过高温焦化而成。具体来说,在制作绝缘垫块时,可先由透明的光敏树脂涂层经过图形化形成绝缘垫块的形状,再将其放置在100℃〜300℃的高温环境中进行烘烤,使得光敏树脂逐渐焦化变黑而转化为吸光材料,采用这种方式制作而成的绝缘垫块,由于在图形化时为透明的,曝光时的光散射较少,因而曝光形成的图形更加精确,能够做的更小,以避免焦化之后其遮挡范围过大而影响到显示。
优选地,所述电容触摸屏还包括周边遮挡层,所述周边遮挡层与绝缘垫块由同一层吸光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具体来说,在制作这种电容触摸屏时,可以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第一透明导电膜并图形化为第一连接部;
步骤二、制作吸光绝缘材料层并图形化为绝缘垫块与周边遮挡层;
步骤三、制作第二透明导电层并图形化为第一、二电极块和第二连接部。
或是:
步骤一、制作第一透明导电膜并图形化为第一、二电极块和第一连接部;
步骤二、制作吸光绝缘材料层并图形化为绝缘垫块与周边遮挡层;
步骤三、制作第二透明导电层或金属膜层并图形化为第二连接部。
由此,这种结构的电容触摸屏,其周边遮挡层(俗称BM)具有遮挡掉周边线路的作用,而周边遮挡层与绝缘垫块由同一层吸光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合并了相应了制作步骤,因而能够降低电容触摸屏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所述绝缘垫块为长条形,其延长方向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延长方向存在15°〜45°的夹角。由此,当这种电容触摸屏与一显示器相互贴合而构成一触控显示装置,且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延长方向与显示器子像素(即构成像素的R、G、B原色子像素)的延长方向一致时(这是最普遍的情况),绝缘垫块与显示器的子像素存在着上述夹角,对于被绝缘垫块遮挡到的像素而言,绝缘垫块跨过了其不同原色的子像素,避免了偏向于遮挡某个原色的子像素而使对应的像素出现了肉眼比较敏感的偏色。
以下通过附图与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容触摸屏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容触摸屏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容触摸屏的触控电路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容触摸屏的跳线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容触摸屏的跳线部沿着第一电极延伸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容触摸屏的跳线部沿着第二电极延伸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电容触摸屏的跳线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容触摸屏的外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容触摸屏的跳线部沿着第一电极延伸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容触摸屏的一周边区域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容触摸屏的跳线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容触摸屏的跳线部沿着第一电极延伸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容触摸屏的一周边区域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电容触摸屏1000,由感应基板100和保护基板200贴合而成,感应基板100与保护基板200均为透明基板,其中感应基板100为玻璃基板,保护基板200为玻璃基板或透明塑料基板,感应基板100设置在保护基板200的内侧,其外侧面设有触控电路层10,触控电路层1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相互交叉构成感应矩阵,其交叉点将各个第一电极11和各个第二电极12分别分为多个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第一、二电极的交叉点设有跳线部13,跳线部13包括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以及绝缘垫块133,第一连接部131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块111以形成导电连续的第一电极11,第二连接部132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21以形成导电连续的第二电极12,绝缘垫块13夹设在第一、二连接部131、132之间以保持第一、二连接部131、132的绝缘。第一、二电极11、12通过设置在感应基板周边的引线14、外接端15以及FPC外接线16与外部实现电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部131由一层氧化铟锡薄膜光刻而成,第一、二电极块111、121以及第二连接部132由另一层氧化铟锡薄膜光刻而成,周边引线14以及端口15由一层“钼铌-铝钕-钼铌”三层合金膜光刻而成。
第一连接部131为宽度100μm以内的较窄长条形导线,绝缘垫块13略宽于第一、二连接部131、132的交叠区域,其采用黑色的光敏树脂,经过涂布以及包含曝光、显影的图形化方法制作而成,这种黑色的光敏树脂为内部分散有微小碳颗粒,碳颗粒的粒径为100nm以内、所占体积百分比在10%以上的光敏树脂,当外部光线A照射到跳线部13而到达上述氧化铟锡薄膜与绝缘垫块133之间的界面时,其电场分量在绝缘垫块133之内会被微小的碳颗粒所吸收,由此减少了光的界面反射A',也就是说,减少了触摸屏1000的桥点反光,从而提高了采用这种电容触摸屏的触控显示器在强光环境下的可读性。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具体方案中,长条形绝缘垫块133的延长方向与第一电极11的延长方向存在30°的夹角α,使得当这种电容触摸屏1000与一显示器相互贴合而构成一触控显示装置,且第一电极11的延长方向与显示器子像素的延长方向一致时,绝缘垫块133与显示器的子像素存在着30°的夹角,由此,对于被绝缘垫块133遮挡到的像素而言,绝缘垫块133跨过了其不同原色的子像素,避免了偏向于遮挡到某个原色的子像素而使对应的像素出现了肉眼比较敏感的偏色。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具体方案中,绝缘垫块133改为由透明的光敏树脂经过高温焦化而成,具体来说,在制作绝缘垫块133时,先由透明的光敏树脂涂层经过图形化形成绝缘垫块133的形状,再将其放置在100℃〜300℃的高温环境中进行烘烤,使得光敏树脂逐渐焦化变黑而转化为吸光材料,由此,绝缘垫块133在图形化时为透明的,其曝光形成的图形更加精确。
实施例二
如图8〜10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触摸屏1000改为仅有单片的基板100,而触摸感应层10设置在基板100的内侧面,并在基板的周边增加一层遮掩层17,则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其中,遮掩层17与绝缘垫块133采用同一层的黑色的光敏树脂制作而成,其用于遮挡触摸屏的周边线路。这种触摸屏的制造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作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氧化铟锡薄膜)并图形化为第一连接部131;
步骤二、制作吸光绝缘材料层(黑色光敏树脂涂层)并图形化为绝缘垫块133与遮挡层17;
步骤三、制作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氧化铟锡薄膜)并图形化为第一、二电极块111、121和第二连接部132。
步骤四、制作金属膜(“钼铌-铝钕-钼铌”三层合金膜)并图形化为周边引线14和外接端15;
步骤五、在端口上通过FOG(flex on glass)方法安装FPC外接线16。
实施例三
如图11〜13所示,在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电容触摸屏的基础上,将第一、二电极块111、121改为与第二连接部132同时由一层氧化铟锡薄膜图形化而成,而第一连接部131改为与周边引线14同由一层金属膜图形化而成,则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实施例三的电容触摸屏的制造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作透明导电膜(氧化铟锡薄膜)并图形化为第一、二电极块111、121和第二连接部132;
步骤二、制作吸光绝缘材料层(黑色光敏树脂涂层)并图形化为绝缘垫块133与周边遮挡层17;
步骤三、制作金属膜(“钼铌-铝钕-钼铌”三层合金膜)并图形化为第一连接部131、周边引线14和外接端15;
步骤四、在端口上通过FOG(flex on glass)方法安装FPC外接线16。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触控电路层,所述触控电路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交叉构成感应矩阵,其交叉点将各个第一电极和各个第二电极分别分为多个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所述交叉点设有跳线部,所述跳线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绝缘垫块,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块以形成导电连续的对应第一电极,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以形成导电连续的对应第二电极,所述绝缘垫块夹设在第一、二连接部之间以保持第一、二连接部的绝缘,其特征为: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由透明导电膜图形化而成,所述绝缘垫块采用吸光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摸屏,其特征为:所述绝缘垫块由深色的光敏树脂涂层图形化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触摸屏,其特征为:所述绝缘垫块采用深灰色或黑色光敏树脂制作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摸屏,其特征为:所述绝缘垫块由透明的光敏树脂经过焦化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摸屏,其特征为:所述电容触摸屏还包括周边遮挡层,所述周边遮挡层与绝缘垫块由同一层吸光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摸屏,其特征为:所述绝缘垫块为长条形,其延长方向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延长方向存在15°〜45°的夹角。
CN201721037324.8U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Active CN207148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7324.8U CN20714880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7324.8U CN20714880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8808U true CN207148808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6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7324.8U Active CN207148808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88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7480A (zh) * 2021-01-26 2021-05-1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296361A (zh) * 2021-05-31 2021-08-24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图形化光敏树脂涂层及其制作方法、电路结构和电容触摸屏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7480A (zh) * 2021-01-26 2021-05-1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296361A (zh) * 2021-05-31 2021-08-24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图形化光敏树脂涂层及其制作方法、电路结构和电容触摸屏
CN113296361B (zh) * 2021-05-31 2024-04-12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图形化光敏树脂涂层及其制作方法、电路结构和电容触摸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9173B1 (ko) 표시 장치용 전방면 보호판 및 표시 장치
KR101288397B1 (ko) 터치 기능을 가진 ips형 액정 디스플레이
JP6019958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186995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TW201308153A (zh) 觸控面板用前面板、具備該前面板之顯示裝置、以及觸控面板用前面板與觸控面板感測器之一體型感測器基板
US11016621B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apable of reducing side light reflection
CN104503119A (zh) 具有触控功能的平面转换式液晶显示器
CN207148808U (zh) 一种减少桥点反射光的电容触摸屏
JP6662533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センサ
KR102186807B1 (ko)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기판 및 표시 장치
US20130213788A1 (en) Touch panel
CN107608562A (zh)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造方法及使用触控面板的电子设备
KR101504840B1 (ko) 전도성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201351234A (zh) 觸控感應器
CN106406607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38196A (zh) Ogs触摸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6848986U (zh) 一种可减少视觉干扰的电容触摸屏
JP6221427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CN207182254U (zh) 一种感应阵列延伸到周边区的单片式电容触摸屏
JP2015153320A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5041021A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4203161A (ja) 電極付き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232856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0357816C (zh) 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557298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