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5182U -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5182U
CN207145182U CN201721085113.1U CN201721085113U CN207145182U CN 207145182 U CN207145182 U CN 207145182U CN 201721085113 U CN201721085113 U CN 201721085113U CN 207145182 U CN207145182 U CN 207145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ir compressor
pipe
cooling oil
valv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851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硕
张巧凤
王俊刚
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ui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ui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ui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ui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851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5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5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5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换热器、加热器、过滤器、第一输油泵、第二输油泵、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在空气压缩机上设有出油口、出油管、进油口、进油管和PLC控制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散热管、散热鳍片、散热输入管和散热输出管;所述加热器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和空腔;在内壳体的内部设有前部导热管、后部导热管、分支导热管、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在所述过滤器内设有永磁体、导流板、弧形挡板和过滤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能够对冷却油中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对冷却油进行过滤和循环使用,降低了冷却油的消耗,减少了冷却油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作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能够提供压缩空气,以满足各种需要压缩空气的生产环节的需求。由于空气压缩机在连续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热量,需要使用冷却油使其温度下降。现有技术的空气压缩机在使用冷却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
1)冷却油在与空气压缩机进行热量交换的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回收利用,造成了废热能源的浪费。
2)冷却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从空气压缩机内排出后作为废液排放至环境中,增加了冷却油的消耗,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能够对冷却油中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对冷却油进行过滤和循环使用,降低了冷却油的消耗,减少了冷却油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外部设有换热器、加热器、过滤器、第一输油泵、第二输油泵、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
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上部设有出油口,在所述出油口上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第一输油泵的进油端相连接;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下部设有进油口,在所述进油口上设有进油管;
在所述第一输油泵的出油端上设有废热输出管;在所述第一三通阀上设有第一进油阀口、第一出油阀口和第二出油阀口,所述第一进油阀口与废热输出管相连接;
所述换热器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侧面剖视形状为弓字型;在所述散热管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均为铝材质;在所述散热管的上部设有散热输入管,所述散热输入管与第一出油阀口相连接;在所述散热管的下部设有散热输出管;
所述加热器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在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有前部导热管和后部导热管,所述前部导热管和后部导热管通过若干分支导热管相连接;在所述分支导热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导热片,所述第一导热片的正面剖视形状均为Y型;在所述分支导热管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导热片,所述第二导热片的正面剖视形状均为T型;所述第一导热片的位置与第二导热片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导热片延伸至分支导热管的内部,并与第二导热片相连接;
在所述加热器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加热输入管和加热输出管;所述加热输入管的一端延伸至内壳体的内部,并与前部导热管相连接,所述加热输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油阀口相连接;所述加热输出管的一端延伸至内壳体的内部,并与后部导热管相连接;在所述加热器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注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注水管和排水管分别延伸至内壳体的内部;
在所述第二三通阀上设有第二进油阀口、第三进油阀口和第三出油阀口,所述加热输出管与第二进油阀口相连接,所述散热输出管与第三进油阀口相连接;
在所述过滤器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过滤输入管和过滤输出管,所述过滤输入管与第三出油阀口相连接;在所述过滤器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均为长方体型,所述永磁体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在所述永磁体的下部均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均为长方体型,所述导流板均与永磁体相垂直,在所述导流板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流孔;在所述过滤器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均位于永磁体的下部;在所述过滤器的内部设有若干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均位于弧形挡板的下部;
所述第二输油泵的进油端与过滤器的过滤输出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油泵的出油端与空气压缩机的进油管相连接;
在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加热器的空腔内填充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氙气。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均为铝材质。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永磁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60度。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过滤网的孔径均为1-2毫米。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过滤网均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过滤器内过滤网的层数为3-5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能够对冷却油中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对冷却油进行过滤和循环使用,降低了冷却油的消耗,减少了冷却油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支导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支导热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永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气压缩机;11、出油口;12、出油管;13、进油口;14、进油管;15、PLC控制器;
2、换热器;21、散热管;22、散热鳍片;23、散热输入管;24、散热输出管;
3、加热器;31、内壳体;311、外壳体;312、空腔;32、前部导热管;321、后部导热管;322、分支导热管;33、第一导热片;331、第二导热片;34、加热输入管;341、加热输出管;35、注水管;351、排水管;
4、过滤器;41、过滤输入管;42、过滤输出管;43、永磁体;44、导流板;45、导流孔;46、弧形挡板;47、过滤网;
5、第一输油泵;51、废热输出管;6、第二输油泵;7、第一三通阀;71、第一进油阀口;72、第一出油阀口;73、第二出油阀口;8、第二三通阀;81、第二进油阀口;82、第三进油阀口;83、第三出油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1,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外部设有换热器2、加热器3、过滤器4、第一输油泵5、第二输油泵6、第一三通阀7和第二三通阀8。
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上部设有出油口11,在所述出油口11上设有出油管12,所述出油管12与第一输油泵5的进油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输油泵5通过出油管12,将空气压缩机1内的高温冷却油抽出。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下部设有进油口13,在所述进油口13上设有进油管14,用于向空气压缩机1内输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油,以吸收空气压缩机1运行时产生的热量。
在所述第一输油泵5的出油端上设有废热输出管51,用于输出空气压缩机1内的高温冷却油。在所述第一三通阀7上设有第一进油阀口71、第一出油阀口72和第二出油阀口73,所述第一进油阀口71与废热输出管51相连接,高温冷却油通过第一进油阀口71进入第一三通阀7内,并通过第一出油阀口72或第二出油阀口73将高温冷却油输出到不同方向。
所述换热器2包括散热管21,所述散热管21的侧面剖视形状为弓字型;在所述散热管2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鳍片22,所述散热鳍片22均为铝材质,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在所述散热管21的上部设有散热输入管23,所述散热输入管23与第一出油阀口72相连接,用于将高温冷却油输入到散热管21内。高温冷却油通过散热管21将废热的热能传递至散热鳍片22,完成热能的交换。散热鳍片22能够将热量在空气中进行散发,从而通过换热器2在寒冷天气起到提高室内温度的作用,或起到烘干物品的效果。在所述散热管21的下部设有散热输出管24,用于将完成热能交换的冷却油从散热管21内输出。
所述加热器3包括内壳体31和外壳体311,所述内壳体31用于储存待加热的自来水。在所述内壳体31和外壳体311之间设有空腔312,在所述空腔312内填充有惰性气体,使内壳体31的内部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优选地,所述加热器3的空腔312内填充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氙气。在所述内壳体31的内部设有前部导热管32和后部导热管321,所述前部导热管32和后部导热管321通过若干分支导热管322相连接。所述前部导热管32用于输入高温冷却油,所述分支导热管322用于对冷却油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后部导热管321用于将分支导热管322内的冷却油输出。在所述分支导热管32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导热片33,用于对内壳体31内的自来水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导热片33的正面剖视形状均为Y型,能够增加与待加热自来水的接触面积。在所述分支导热管32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导热片331,所述第二导热片331的正面剖视形状均为T型;所述第一导热片33的位置与第二导热片33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导热片33延伸至分支导热管322的内部,并与第二导热片331相连接。所述分支导热管322内的高温冷却油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导热片331,再由第二导热片331将热量传递至第一导热片33,通过第一导热片33对内壳体31内的自来水进行加热,完成对高温冷却油废热的回收利用。
在所述加热器3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加热输入管34和加热输出管341;所述加热输入管34的一端延伸至内壳体31的内部,并与前部导热管32相连接,所述加热输入管34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油阀口73相连接,用于向前部导热管32输入高温冷却油。所述加热输出管341的一端延伸至内壳体31的内部,并与后部导热管321相连接,用于将完成废热热能交换的冷却油从加热器3内输出。在所述加热器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注水管35和排水管351,所述注水管35和排水管351分别延伸至内壳体31的内部,所述注水管35用于向加热器3内输入自来水,所述排水管351用于将加热器3内加热后的自来水输出,作为生活用水。
在所述第二三通阀8上设有第二进油阀口81、第三进油阀口82和第三出油阀口83,所述加热输出管341与第二进油阀口81相连接,所述散热输出管24与第三进油阀口82相连接,通过第二三通阀8能够对换热器2和加热器3内完成废热交换后的冷却油的输出进行切换。
在所述过滤器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过滤输入管41和过滤输出管42,所述过滤输入管41与第三出油阀口83相连接,用于向过滤器4内输入完成热能交换后温度降低的冷却油,使冷却油在过滤器4的内部进行过滤。在所述过滤器4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永磁体43,所述永磁体43均为长方体型,用于吸附冷却油中的金属杂质。所述永磁体43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优选地,所述永磁体4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60度。在所述永磁体43的下部均设有导流板44,所述导流板44均为长方体型,所述导流板44均与永磁体43相垂直。在所述导流板44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5,使冷却油能够通过导流孔45流动。冷却油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导流板44后,产生一定的回流,能够提高冷却油与永磁体43的接触时间,增加永磁体43对冷却油中金属杂质的吸附量。在所述过滤器4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弧形挡板46,所述弧形挡板46均位于永磁体43的下部。在所述过滤器4的内部设有若干层过滤网47,优选地,所述过滤器4内过滤网47的层数为3-5层。所述过滤网47均位于弧形挡板46的下部,用于过滤冷却油中的颗粒状杂质,优选地,所述过滤网47的孔径均为1-2毫米。所述弧形挡板46用于减缓冷却油的流速,增加冷却油与过滤网47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冷却油的过滤效果。
所述第二输油泵6的进油端与过滤器4的过滤输出管42相连接,用于将过滤器4内完成过滤的冷却油抽出。所述第二输油泵6的出油端与空气压缩机1的进油管14相连接,用于将完成热能交换并进行过滤后的冷却油,重新输入到空气压缩机1的内部进行使用,能够减少冷却油的消耗,并且降低了废液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上设有PLC控制器15,所述PLC控制器15分别与第一三通阀7和第二三通阀8电性连接。当需要使用换热器2提高室内的温度或进行烘干时,所述PLC控制器15能够控制第一三通阀7的第一进油阀口71和第一出油阀口72相导通,使冷却油输入换热器2内进行换热,并控制第二三通阀8的第三进油阀口82和第三出油阀口83相导通,使完成换热的冷却油从换热器2内输出。当需要使用加热器3对自来水进行加热时,所述PLC控制器15能够控制第一三通阀7的第一进油阀口71和第二出油阀口73相导通,使冷却油输入加热器3内对自来水进行加热,并控制第二三通阀8的第二进油阀口81和第三出油阀口83相导通,使完成对自来水加热的冷却油从加热器3内输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31均为铝材质,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能够提高冷却油对自来水的换热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网47均为不锈钢材质,强度较高,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能够对冷却油中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对冷却油进行过滤和循环使用,降低了冷却油的消耗,减少了冷却油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外部设有换热器(2)、加热器(3)、过滤器(4)、第一输油泵(5)、第二输油泵(6)、第一三通阀(7)和第二三通阀(8);
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上部设有出油口(11),在所述出油口(11)上设有出油管(12),所述出油管(12)与第一输油泵(5)的进油端相连接;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下部设有进油口(13),在所述进油口(13)上设有进油管(14);
在所述第一输油泵(5)的出油端上设有废热输出管(51);在所述第一三通阀(7)上设有第一进油阀口(71)、第一出油阀口(72)和第二出油阀口(73),所述第一进油阀口(71)与废热输出管(51)相连接;
所述换热器(2)包括散热管(21),所述散热管(21)的侧面剖视形状为弓字型;在所述散热管(2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鳍片(22),所述散热鳍片(22)均为铝材质;在所述散热管(21)的上部设有散热输入管(23),所述散热输入管(23)与第一出油阀口(72)相连接;在所述散热管(21)的下部设有散热输出管(24);
所述加热器(3)包括内壳体(31)和外壳体(311),在所述内壳体(31)和外壳体(311)之间设有空腔(312),在所述空腔(312)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在所述内壳体(31)的内部设有前部导热管(32)和后部导热管(321),所述前部导热管(32)和后部导热管(321)通过若干分支导热管(322)相连接;在所述分支导热管(32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导热片(33),所述第一导热片(33)的正面剖视形状均为Y型;在所述分支导热管(32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导热片(331),所述第二导热片(331)的正面剖视形状均为T型;所述第一导热片(33)的位置与第二导热片(33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导热片(33)延伸至分支导热管(322)的内部,并与第二导热片(331)相连接;
在所述加热器(3)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加热输入管(34)和加热输出管(341);所述加热输入管(34)的一端延伸至内壳体(31)的内部,并与前部导热管(32)相连接,所述加热输入管(34)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油阀口(73)相连接;所述加热输出管(341)的一端延伸至内壳体(31)的内部,并与后部导热管(321)相连接;在所述加热器(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注水管(35)和排水管(351),所述注水管(35)和排水管(351)分别延伸至内壳体(31)的内部;
在所述第二三通阀(8)上设有第二进油阀口(81)、第三进油阀口(82)和第三出油阀口(83),所述加热输出管(341)与第二进油阀口(81)相连接,所述散热输出管(24)与第三进油阀口(82)相连接;
在所述过滤器(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过滤输入管(41)和过滤输出管(42),所述过滤输入管(41)与第三出油阀口(83)相连接;在所述过滤器(4)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永磁体(43),所述永磁体(43)均为长方体型,所述永磁体(43)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在所述永磁体(43)的下部均设有导流板(44),所述导流板(44)均为长方体型,所述导流板(44)均与永磁体(43)相垂直,在所述导流板(44)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5);在所述过滤器(4)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弧形挡板(46),所述弧形挡板(46)均位于永磁体(43)的下部;在所述过滤器(4)的内部设有若干层过滤网(47),所述过滤网(47)均位于弧形挡板(46)的下部;
所述第二输油泵(6)的进油端与过滤器(4)的过滤输出管(42)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油泵(6)的出油端与空气压缩机(1)的进油管(14)相连接;
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上设有PLC控制器(15),所述PLC控制器(15)分别与第一三通阀(7)和第二三通阀(8)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3)的空腔(312)内填充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氙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片(33)和第二导热片(331)均为铝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4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47)的孔径均为1-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47)均为不锈钢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4)内过滤网(47)的层数为3-5层。
CN201721085113.1U 2017-08-28 2017-08-28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07145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5113.1U CN207145182U (zh) 2017-08-28 2017-08-28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5113.1U CN207145182U (zh) 2017-08-28 2017-08-28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5182U true CN207145182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85113.1U Active CN207145182U (zh) 2017-08-28 2017-08-28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51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2463A (zh) * 2020-07-24 2020-11-03 和县隆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铣床的回流式冷却油路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2463A (zh) * 2020-07-24 2020-11-03 和县隆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铣床的回流式冷却油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31623U (zh) 一种热风炉
CN206235019U (zh) 一种余热回收熔盐储能热风系统
CN104764065A (zh) 回收厨房油烟热能的换热器
CN207112996U (zh) 一种太阳能热风热泵采暖系统
CN202452687U (zh) 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02452619U (zh) 一种水循环过滤空调扇
CN207145182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油废热利用装置
CN204854436U (zh) 一种多功能的节能型热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
CN206846778U (zh) 一种空气预热器
CN202751210U (zh) 一种热量回收加热的冷热饮水机
CN204830084U (zh) 回收厨房油烟热能的换热器
CN207095342U (zh) 一种废热水热能回收装置
CN105042857A (zh) 一种电热蓄能装置
CN206666606U (zh) 一种可回收利用钕铁硼废料焙烧窑炉烟气余热的装置
CN207247399U (zh) 一种换热设备和非对称传热系统
CN212930448U (zh) 一种热水器及模块化交换装置
CN207661975U (zh) 一种高效热水锅炉
CN207955263U (zh) 一种s形管式高效ptc水加热器
CN207797172U (zh) 一种内循环零排放油烟净化装置
CN201688712U (zh) 烤箱烤炉余热回收器
CN206310682U (zh) 一种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
CN209084904U (zh) 一种调节室内温度的水循环装置
CN218104054U (zh) 一种用于机房内服务器的冷却装置
CN209147211U (zh) 一种智能家用供暖设备
CN210772812U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采暖热水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